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1例观察与护理

    作者:周德越;王铭军;迟贤国;孙秀娟;陈爱明;蒋立民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护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2003年12月~2011年2月共植入51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单腔起搏器30例,双腔起搏器19例,双心室起搏器2例,其中更换单腔起搏器2例,配合合理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远程监测功能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红光;卢杰;付鑫;高俊甲

    目的:观察远程监测功能在双腔起搏器(DDD)植入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入选本院植入DDD的患者共50例,并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HM)系统监测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与特殊报警事件.患者植入后3个月、6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并分析HM系统异常事件发现时间较常规诊室随访提早天数.结果:50例患者中有39例(78.0%)患者出现异常事件报警共152次,其中82.89% 为疾病异常,17.11% 为其他异常事件;HM系统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明显早于3个月、6个月常规诊室随访发现相应异常事件的时间;6个月常规随访时异常事件发生率(8.0%)明显低于3个月常规随访时异常事件发生率(42.0%),差异显著(P<0.05).结论:HM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疾病事件异常或起搏器异常情况,有利于异常事件的控制,还有助于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的顺利进行.

  • 稳心颗粒预防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 30例效果观察

    作者:孟凡杰;李玲;费秀珍;程晓静;陈刚;高华安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在预防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发生率、平均每月的发生次数和平均每人的发生次数等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12个月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者予以稳心颗粒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值得大力推行.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

    作者:陈亚娣;陈君柱;姜乾金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的机体机能.至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如何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1996-2001年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装起搏器,术后时间超过两个月,可以联系到的患者126例,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14例,回收率89%.年龄为30~87岁,平均66±11岁.男性63例,女性49例.受教育程度:文盲10例,小学26例,中学47例,大专以上24例.术后时间2月-59月.起搏器类型:心室起搏器(VVI)74例,双腔起搏器(DDD)33例,心房起搏器(AAI)5例.

  • 双腔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作者:吴建淮;单江;徐志清;俞锋;徐耕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52例双腔起搏器,其中41例 DDD起搏器,11例DDDR起搏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39例,房室传导障碍13例,其中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 degree AV block,Ⅲ° AVB)3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igh degree AV block,HDAVB),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type Ⅱ second degree AV block,Ⅱ°Ⅱ型AVB),三分支传导阻滞(three fascicular block,TFB)病人,以上病人均伴有昏厥、黑朦或严重头晕.电极植入途径为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结果:52例术后随访1-78个月,临床疗效显著,不仅防止心博骤停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例SSS者阵发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术后消失,10例SSS者结合药物治疗Af发作次数减少.1例扩张性心肌病死于左心衰竭.并发症:心房感知过度2例,心房感知不足1例,心室电极阈值升高1例,囊袋感染1例,血肿1例.结论:双腔起搏器为较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本研究证实能有效地治疗严重SSS和房室传导障碍的病人.

  • TVI评价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心室间运动同步性

    作者:钟晓妍;夏稻子;黄岚

    目的 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心室间心肌运动同步性.方法 对比研究30例安置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患者,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及三腔切面,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描记左心室各室壁和右心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心肌以及室间隔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每一取样点心肌运动曲线上自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e).结果 双腔起搏器术前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达峰时间较右心室延长(P<0.05),双腔起搏器术后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达峰时间较左心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安装起搏器术后较术前心室间心肌运动同步性有明显改善.

  • 二维应变技术分析双腔起搏器置入前、后左室局部心肌的应变特点

    作者:黄岚;夏稻子;李阳;钟晓妍;刘丽;周海侠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技术(2 DS)分析双腔起搏器置入前、后左室局部心肌的应变特点.方法 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33例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前、后的心尖四腔长轴左室壁各个节段的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与应变率(SR).结果 与术前比较,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的后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侧壁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与应变率(SR)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左室壁节段置入双腔起搏器前、后的应变(S)与应变率(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置入双腔起搏器后,左室壁各节段心肌纵向运动的形变能力是不完全一致的.

  • TEE检出起搏器迟发感染致上腔静脉和右房巨大赘生物1例

    作者:刘佳;郇致福;岳庆雄

    患者女,76岁.以发作性心悸、黑矇4年,左胸前起搏器置入术区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4年前因发作性心悸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置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近2个月术区局部疼痛,间断寒战、发热.查体;体温363 ℃,呼吸16次/min,脉搏56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入院后间断寒战发热,体温在371 ℃~396 ℃间波动;左胸壁起搏器切口愈合佳,左第3肋间见5 cm×5 cm包块,红肿,按压囊性感;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05 cm,未及震颤及反常运动,叩诊心界不大,心率56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 适合起搏器患者的AV间期

    作者:卢凤民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置入永久起搏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搏器发展历经了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自动化起搏器等多个阶段,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20年前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了AV间期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应用了右心导管、超声心动图、阻抗心动描记、心音图等方法来优化AV间期,但因为多数为小样本研究,这些方法没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目前除了持续房颤患者外,均建议使用双腔起搏器或三腔起搏器。AV间期作为起搏器基本的参数,其可调控的范围是30~600 ms,甚至在AAI-DDD起搏模式之间转换,可以出现心室1次漏搏。对于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的患者,如何选择合理的AV间期?对于病窦综合征的患者,如何合理减少心室起搏对心脏功能的负性影响?这些都是为患者选择起搏器,程控起搏器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体会阐述AV间期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 双腔起搏器置入后行食管心房刺激引发短暂心脏停搏1例

    作者:叶沈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5岁,3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阻滞置入双腔起搏器。近半年来,反复胸闷、心悸,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心悸伴头晕,心率190次/min,持续约1 h,当地医院拟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行射频消融术转来我院。查体:呼吸:12次/min,血压:135/89 mmHg,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常规心电图示:双腔起搏心律(房室顺序起搏),频发室性早搏,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由于未见到发作时心电图,为明确诊断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 起搏器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致长时间心室停搏1例

    作者:张姝兰

    1病例报告
      患者6年前因三度房室阻滞置入圣犹大5256双腔起搏器,术后自我感觉良好,近5d晨起起床时出现头晕伴黑蒙,无晕厥,无肢体活动不灵,无恶心、呕吐,休息后逐渐缓解,伴有起搏器周围肌肉跳动感,为求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入院。入院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态正常。体温:36.3℃,脉搏:79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40/70 mmHg;听诊:心率:79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图1):窦律,DDD起搏心律,平均心律68次/min,小心率60次/min,为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大心率98次/min,多形室早1057次,部分时间可见自身心房波或起搏心房波后无QRS波群跟随(心室无起搏脉冲发放),出现长RR间期,长RR间期达6.87 s,提示起搏器心室感知过度,活动日志记录“头晕”时心电图见长RR间期,心电图改变与患者症状相符,偶见自身心房波未被感知,其后仍发放心房起搏脉冲,提示心房间歇性感知不良,随即进行起搏器程控(图2)。调出起搏参数显示: DDD起搏模式、心房起搏(AP):30%、心室起搏(VP):91%,测心房阈值0.5V、心室阈值1.0V、心房感知1.5-1.9、心室感知未测、心房阻抗518Ω(上一时段510Ω)、心室导线阻抗显著下降<200Ω(上一时段378Ω),嘱患者模拟起床动作,并留心腔内电图(图3)。同步记录体表与腔内电图中,体表心电图可见自身P波无QRS波群跟随出现长RR间期,而腔内图起搏器可见连续心室感知(VS),提示心室感知器将非心电信号误认为心室除极感知,并抑制了心室起搏脉冲的发放。腔内图还可见自身正常的P波,显示为不应期感知。胸片检查:提示起搏器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

  • 双腔起搏心电图(一)

    作者:崔俊玉

    双腔心脏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活动涉及心房与心室两个心腔,需在心房和心室内各放一电极导线.心房电极导线常用J形电极导线钩挂于右心耳内,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导线旋入心房壁的任何部位,还可将电极导线送入冠状窦内的心大静脉起搏左心房.心室电极常经静脉置于右心室心尖部,也常用主动螺旋电极导线固定于右室流出道室间隔或其他部位,还可将电极导线经冠状窦置于左室后侧壁的心大静脉分支内起搏左心室.对于入路困难或低龄儿童需置入起搏器时,可开胸或在胸腔镜下将心外膜专用起搏电极缝扎于心房及心室外膜上.常用的双腔起搏器或起搏模式包括VAT、VDD、DOO、DVI、DDI、DDD等几种类型,它们都属于生理性起搏器.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心电图
  •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与心电图

    作者:崔俊玉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是植入双腔起搏器(包括双腔ICD)或三腔起搏器(包括CRT-D)后特有的一种心动过速,其机理是由于自身室房逆传与起搏系统前传形成连续的环形折返激动。

  • 从实例看Beat to Beat起搏模式转换

    作者:刘霞

    患者女,60岁。因窦房结功能低下和房性心律失常安装双腔起搏器近5年,频发心悸和心动过速2个月就诊,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中可见频繁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可见Beat to Beat起搏模式转换。笔者选择典型的条图,从实际心电图上观察Beat to Beat起搏模式转换的心电图特点。

  • 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与心电图

    作者:许原

    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是起搏器一项重要的自动化功能,该功能在运行中会引起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因此,了解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及心电图改变对分析起搏心电图和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双腔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与心电图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

    双腔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是指通过调整心脏起搏器的房室(AV)间期或转换起搏模式,保证自身心房激动能通过房室结顺传至心室,以获得正常的心室除极和收缩顺序的功能。

  • 老年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丽;任学军;韩智红;王云龙;汪烨;梁卓;高茂龙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双腔(DDD型)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首次置入DDD型永久起搏器,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261例,起搏器术后常规程控随访至2年,读取起搏器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心室起搏百分比,心房高频事件(AHRE)发生的时间及频率,分析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26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3±5.0)岁,男性149例,女性112例,起搏器程控随访(24.0±2.3)个月,共67例发生心房颤动(25.7%),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6,95% CI:1.09~1.25,P<0.05),高血压(OR:3.240,95% CI:1.57~6.68,P<0.05)、左心房内径(OR:1.145,95% CI:1.05~1.25,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OR:1.037,95% CI:1.01~ 1.06,P<0.05)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左心房内径、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老年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密切相关.

  • 零X线透视三维电场导航指导孕妇置入双腔起搏器1例

    作者:龙江飞;王炎

    单腔和双腔起搏器置入手术,传统方法采用的是X线透视下监测电极的移动和位置.因患者为孕妇,为避免X射线对胎儿生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1],患者及家属要求无X射线置入双腔起搏器.三维电解剖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并且可以降低对X线透视的总体暴露[1].近几年来,随着零X线透视三维电场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后心脏装置置入手术将很有可能完全脱离X光机的引导,开辟一条崭新的绿色电生理之路.在本病例中,我们成功地完成l例怀孕患者在零X线透视三维电场导航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

  •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1例

    作者:陈刚;程自平;李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劳累后胸闷气促25年,频发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25年前因高热、心动过缓入外院治疗,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后出现劳累后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未予特殊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胸闷症状加重,偶有胸前区疼痛,无放射痛,时间持续数秒,可自行缓解,夜间须高枕卧位,无阵发性呼吸困难,有头晕,无黑矇及晕厥.查体:体温37℃,脉搏5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0/55 mmHg(1 mmHg =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5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迟路湘;何国祥;宋治远;舒茂琴;胡厚源;唐波;史光鉴

    我科于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临床应用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closed loop stimulation dual chamber pacemaker)Inos2 CLS/DR,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94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