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림상신경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1648
  • 国内刊号: 32-13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贞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

    作者:唐铁钰;肖波;李国良;梁静慧;崔玉真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资料.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背痛31例,脑神经损害18例,脑膜刺激征25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弥漫性异常增强3例.脑脊液压力增高32例,细胞数增多41例,以激活型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44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细胞,5例为颅内原发肿瘤,其余39例颅外转移肿瘤细胞学分类为腺癌33例、恶性淋巴瘤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及鳞癌1例.结论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可靠依据.

  •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β-七叶皂甙钠的干预作用

    作者:孙国兵;赵薛旭;李作汉;朱海青;张巧全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缺血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规律,并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其干预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同时应用β-七叶皂甙钠予以干预.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点组织学改变和ICAM-1、VCAM-1的阳性表达.结果 (1) β-七叶皂甙钠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2)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增加,ICAM-1于再灌注后24 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 h表达达高峰,随后降低,但再灌注后72 h两者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3)β-七叶皂甙钠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48 h缺血区ICAM-1、VCAM-1的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VCAM-1大量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β-七叶皂甙钠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及减轻脑组织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 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研究

    作者:丁宏岩;董强;史朗峰;韩翔;刘从进;刘兴党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及其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技术检查15例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0例,中型组5例,发病后3 d和16 d各做1次SP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rCBF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边区的额顶叶、小脑中心区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结果轻型组患者第2次检查时血肿周边区和对侧镜像区放射性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型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侧小脑(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及其周边区的rCBF下降;血肿对侧小脑的血流量亦有下降.

  •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华杰;包仕尧;徐元;张志琳;吴莹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1(MyT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给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成癫疒间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癫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疒间后1 d组大鼠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癫疒间后其他各时间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癫疒间后7 d组MyT1阳性细胞数多(P<0.01,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早期大脑MyT1表达增加,并有时程性变化.

  • 血浆脑利钠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低钠血症的关系

    作者:赵江明;李淮玉;周本秀;韩咏竹;杨任民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动态测定30例SAH患者发病后 1~3 d、4~6 d、7~9 d及10~12 d 4个时段的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对血浆BNP和血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有无CVS及有症状与无症状CVS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18名健康人的血浆BN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SA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虽然无CVS及无症状CVS患者血浆BNP水平在SAH后4个时段中逐渐下降,但有症状CVS患者第3时段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第1时段(P<0.01);第2~4时段血钠与血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2=-0.763,r3=-0.681,r4=-0.764,均P<0.01).结论 BNP可能导致和参与了SAH后CVS及低钠血症的发生,并在SAH后CV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华;蒲传强;殷宗健;丛玉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4例ICVD患者(ICVD组)、4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光法测定血清Hcy,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免疫比浊法测定Fg,同时常规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ICVD组血清Hcy和血浆F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胆固醇、高Fg和高Hcy对ICVD的发生有显著作用.结论高Hcy血症和高Fg血症分别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作者:李丽;郭洪志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可能机制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急性脑出血致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及导致MODS的发生率.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比色法动态监测7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O及NOS的水平,并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脑出血并发SIRS的发生率为47.95%(35/73),其中74.29%(26/35)导致MODS.73例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的加重呈上升的趋势(均P<0.01);重型MODS组较轻型组、死亡MODS组较存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SIRS是导致MODS的主要机制,NO、NOS参与了脑出血并发SIRS及导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一客观指标判断脑出血的病情及预后.

  • 多发性肌炎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芳;蒲传强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心脏损害者占同期全部多发性肌炎患者的38.3%,其中无症状者25例(60.1%);平均年龄较无心脏损害者高(P<0.05);出现发热、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比率高(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31.7%)、窦性心律不齐(26.8%).超声心动图异常者中以心包积液居多.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对心脏损害采用病因及对症治疗,治愈14例,症状改善23例,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心脏损害是多发性肌炎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是诊断心脏损害的主要方法.严重的心脏损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心脏损害并采取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视觉P300地形图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向东;凌云;张美莲;谢静;周冰玲

    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视觉P300地形图的变化.方法使用Medicide-03E诱发电位仪对103例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脑外伤组)进行视觉剌激P300地形图检测,并与66例包括正常人、神经症患者及其他非脑外伤疾病而P300地形图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外伤组患者P300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波幅降低(P<0.01);视觉P300地形图显示两侧不对称性和扩散性.结论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视觉P300地形图存在偏侧性和扩散性.

  •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兴建;张颖冬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5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36例腔隙性脑梗死(LI)、36例脑出血(ICH)患者及46名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浆抵抗素、胰岛素(INS)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INS敏感指数(QUICKI). 结果 ACI和ICH组空腹IN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QUICK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ICH组血浆抵抗素水平[(7.47±4.60)ng/ml]与对照组[(5.32±2.15)ng/ml]相比明显升高(P<0.05);ACI、LI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血浆抵抗素水平与QUICKI呈负相关(r=-0.188,P<0.05). 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存在IR,血浆抵抗素水平可能与IR密切相关.

  •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凤华;李晓波;丁新生;余明艳;张炜民;张智弘;邓小萱;姚娟

    目的研究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及其在缺血大鼠脑内的状况.方法从自然流产的孕10~13周的人胚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1 d后经尾静脉移植未分化的hNSCs入脑缺血大鼠体内,对移植后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后hNSCs的存活、迁徙、分化状况.结果从人胎脑中成功培养出hNSCs,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神经巢蛋白(nestin).hNSCs移植组大鼠自移植后3周末起其N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3、4、5周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染色阳性细胞,缺血侧明显多于对侧(P<0.05),移植后3、4、5周末明显多于移植后2周(均P<0.05);移植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在Brdu阳性细胞群中,73.8%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16.7%为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CNPase)染色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9.5%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的神经元.结论经静脉移植hNSCs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动物的神经功能,hNSCs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受缺血部位微环境信号的影响分化成3种主要类型的神经细胞.

  • 室旁核内组胺在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石丽娟;董榕;张晓红;孙丰

    目的探讨室旁核(PVN)内组胺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家兔NPE模型;应用中枢立体定位技术,在家兔PVN微量注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H1组)、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H2组)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肺水肿程度,高效液相法检测各组家兔PVN内组胺含量,测定肺水比、肺水肿液中蛋白含量与血浆蛋白含量的比值(A/P).结果 (1)NPE组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PVN内组胺含量明显升高(P<0.001),肺水肿程度、肺水比及A/P值均明显升高(均P<0.01);(2)H1组肺水肿程度、肺水比及A/P值与NPE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H2组各项指标均与NPE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VN内组胺通过H1受体参与了NPE的发生,H1受体拮抗剂可明显减少NPE的发生及减轻NPE的程度.

  •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印卫兵;丁新生;冯美江;张平;邓晓萱;姚娟;宋春杰;龚洁;顾萍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 BU/kg、2 BU/ kg、4 BU/ kg、8 BU/ kg 、16 BU/ kg、32 BU/ 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型前3 h给予对照组沙土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巴曲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沙土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率.结果巴曲酶8 BU/ kg 、16 BU/ kg、32 BU/ kg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1 BU/ kg、2 BU/ kg、4 BU/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8 BU/ kg 、16 BU/ kg、32 BU/ k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结论巴曲酶具有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作用;巴曲酶 8 BU/ kg为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佳剂量.

  •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和遗传特点

    作者:张付峰;唐北沙;罗巍;张如旭;赵国华;严新翔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对70个CMT家系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女为2.03∶1,发病年龄1~61岁,平均19.1岁,30岁以前发病者占78.2%;有家族史者70例(63.6%),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个家系,近亲结婚者5个家系(6.9%).表现双下肢肌萎缩106例(96.4%),双上肢远端肌无力与肌萎缩48例(43.6%),鹤立腿64例(58.2%),弓形足68例(61.8%),踝反射减弱及消失108例(98.2%).肌电图检查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37例均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活检25例,髓鞘脱失和雪旺细胞增生和/或"洋葱头"样改变20例,轴索变性5例,未发现腊肠样结构.结论 CMT多于儿童期至青少年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检查对CMT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作用.

  • 动态脑电图在癫(疒间)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照;刘卫平;肖波;严新翔;李国良;姜海燕;尹蓉;李蜀渝

    目的研究24 h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疒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61例临床拟诊为癫(疒间)及1327例可疑癫(疒间)患者的A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AEEG与常规脑电图检查(疒间)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05).230例患者通过AEEG监测证实为癫(疒间)发作.93例患者AEEG监测后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 AEEG有助于癫(疒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牟忠卿;陈丽;董明;侯新国;柳刚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DS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NC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Hcy浓度,放免方法测定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DS组、DNC组的Hcy水平和HHcy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DS组的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DNC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Hcy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尿素氮、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Cr清除率呈正相关(r=0.455、0.36、0.48、0.4,P<0.05~0.01),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21、-0.34,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维生素B12、HbAlc、Cr清除率和叶酸是影响Hcy水平的因素.结论 HHcy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受维生素B12、叶酸、肾功能以及代谢紊乱程度的影响.

  • 颅脑MRI检查在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钟春玖;费国强;金莉蓉

    目的评价颅脑MRI检查在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W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例非乙醇中毒性WE患者的临床特征、颅脑MRI影像及治疗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颅脑MRI显示,丘脑内侧及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组织对称性T2W及Flair成像异常高信号,1例成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者伴有部分皮质T2W及Flair成像异常高信号.随访显示4例康复患者,随临床表现好转其颅脑MRI异常信号逐渐消失,1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访2年,异常信号无变化.结论颅脑MRI对非乙醇中毒性WE具有诊断价值,其显示的损害范围可反映WE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MRI
  • 个体化调整巴曲酶剂量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联生;何清;周吴;葛许华

    目的探讨个体化调整巴曲酶剂量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220例),个体化剂量组根据每例患者的病程、病情和疗效及凝血-纤溶系统检验的结果,个体化调整巴曲酶的用量和时间,每例巴曲酶用量在10~50 BU,平均35 BU;时间3~10 d,平均6.8 d.常规治疗组采用5 d隔日3次疗法,即首次10 BU,隔日5 BU 两次.在治疗后14 d 评定临床疗效和观察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结果个体化剂量组显效率72.3%,总有效率94.5%,常规剂量组显效率54.1%,总有效率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0.05);个体化剂量组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D-二聚体浓度上升,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依据脑梗死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调整巴曲酶的用量和用药时间,可提高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快速眼动期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疒间)诊断的价值

    作者:陈新;孟庆芳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期(REM)动态脑电图(AEEG)对儿童癫疒间(EP)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100例患儿(拟诊EP 73例,其他发作性疾病27例)的AEEG,并分析比较清醒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REM期疒间样放电检出率及分布情况.结果 AEEG清醒期EP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P<0.001);而REM、NREM期EP波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均P<0.01), REM期与NREM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清醒及NREM期均有EP波的患儿REM期出现EP波可能性大;REM期EP波出现多的部位为颞区、颞中央区,明显高于其他各脑区EP波的出现率.结论儿童REM期AEEG的EP波的检出率高,对EP的诊断、病灶定位有重要作用.

  •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并发气颅13例分析

    作者:殷小平;钟高贤;张苏明;梅爱农;唐洲平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并发气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并发气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表现头痛5例,颅高压1例,无症状7例;气颅发生率为10.6%,积气量2.1~35 ml,平均4.7 ml;根据CT表现分型为蛛网膜下腔型3例(23.1%)、脑室型4例(30.8%)、脑实质型9例(70%)和混合型3例(23.1%);1例行侧脑室排气,12例未予特殊治疗,积气8~19 d基本吸收.结论气颅主要发生于脑实质,少量积气大多症状较轻,不需特殊治疗,术中和围手术期应严格按规范操作以避免医源性气颅的发生.

  •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爱民;周颖;肖波;张智博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3例脑梗死患者和44名健康人的血清hsCR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hsCRP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 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评分在神经科重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林航;林敏

    目的研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预测神经科重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对57例神经科重症并发MODS患者进行SOFA评分,并比较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之间总入院SOFA评分、总大SOFA评分及总ΔSOFA(大SOFA值与入院时SOFA值之差)评分的差别.结果总大SOFA评分、总ΔSOFA评分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总入院SOF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总大SOFA评分和总ΔSOFA评分对神经科重症合并MODS患者的预后有较准确的评价作用.

  • 经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作者:和姬苓;王颖慧;侯宪文;翟金泉;刘波;贾密花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 53例( 88.3%),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 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12例( 20.0 % ),脑干腔隙性梗死 3例(5.0%).MRA发现椎动脉异常 32例( 53.3% ).结论 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铁蛋白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晓秋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铁蛋白、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脑梗死急性期(发病7 d内)患者(脑梗死组)的血清铁蛋白、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AST、LDH、а-HBDH、CK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清铁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升高,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

  • 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雯;汪慧

    目的探讨应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佳剂量.方法对30例原发性SAH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大剂量(1~2 mg/h, 12例)、中剂量(0.5~0.8 mg/h,12例)、小剂量(0.2~0.4 mg/h,6例)治疗.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大、中剂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小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中剂量尼莫地平对SAH后CVS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而小剂量尼莫地平则不能有效防治CVS.

  •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CD3和CD20的表达

    作者:赵德明;黄辉;陈卓;程焕光;尹世杰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CSF)淋巴细胞CD3和CD20的表达.方法采用细胞玻片沉淀仪收集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和20例手术腰麻患者(对照组)的CSF,分别做May-Grunwald-Giemsa(MGG)染色和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SP法)标记淋巴细胞,光镜观察.结果病脑组CSF CD3表达阳性为25例(83.3%),CD20表达阳性为7例(35%),CD3与CD2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CD3和CD20表达均为阴性,与病脑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CSF淋巴细胞CD3表达阳性的T细胞明显增多.观察CSF淋巴细胞CD3和CD20的表达有助于研究病毒性脑(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及诊断.

  • 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尿蛋白酶抵抗性朊蛋白同工型的检测

    作者:段晓宇;林世和;赵节绪;江新梅;宋晓南

    目的观察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的尿蛋白酶抵抗性朊蛋白(PrPsc)同工型,研究CJD新的诊断途径.方法采用抗朊蛋白(PrP)单克隆抗体3F4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5例CJD患者和2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样.结果 1例CJD患者尿中PrPsc同工型免疫反应阳性,其余CJD患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尿样检测均阴性.结论检测尿中PrPsc同工型为CJD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 副肿瘤综合征致斜视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1例报告

    作者:刘步珍

    副肿瘤综合征致斜视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POMA)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63岁.因四肢颤动半个月于2002年9月28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因尿潴留在家留置导尿,卧床,此后进食少,3 d后突发四肢颤动致站坐极其不稳,需人扶持,眼球窜动,睁眼或稍活动即恶心呕吐.

  • 表现为腹肌肌阵挛的癫(疒间)部分性发作1例报告

    作者:李敏丽

    表现为腹肌肌阵挛的癫(疒间)部分性发作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79岁.因腹肌阵发性抽搐 3 d于2004年2月6日入院.患者于3 d前发生腹部肌肉快速有节律抽搐,严重时甚至带动全身抖动,抽动2~3 s后,间隔3~4 s又再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0~20 min,间隔20~30 min,周而复始,熟睡后无发作.发作时神志清楚,无肢体痉挛.有糖尿病多年;1年前患脑梗死,经治疗痊愈;家族中无癫(疒间)病史者.查体:见腹部以脐为中心腹肌频繁阵挛,其他均无异常.头颅CT:右颞叶大片低密度影(脑软化灶),双基底节多发腔隙性梗死.发作期脑电图:可见各导联广泛的高幅慢波节律,反复出现,在正常背景波下混有少量δ波.诊断:症状性癫(疒间)(部分性发作).给予德巴金500 mg,1日3次口服,3 d后发作减轻,1周后发作消失.

  • 过敏性肌炎1例报告

    作者:颜世臣;金莲萍

    过敏性肌炎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23岁.双肩及双上臂痛、无力3 d于2004年8月4日入院.患者3 d前食海虾过敏,出现颜面部浮肿,全身丘疹(四肢及腰部较重).当晚去卫生队诊治,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动,稍感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关节疼痛,呕吐1次,无发热及吞咽困难.此后出现肩及上臂疼痛、无力,右侧较重,两下肢正常.第2 d患者自服扑尔敏,全身皮疹消失.既往体健,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腹正常.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作者:李琳;黄雁西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59岁,小学教师.因睡眠打鼾伴憋气30余年,反复跌倒、反应迟钝3年于2004年4月入院.患者自30余年前起出现睡眠时打鼾伴憋气,常夜间憋醒、出冷汗、面色苍白.

  • 腘动脉瘤压迫致胫神经损害1例报告

    作者:李军;黄流清

    腘动脉瘤压迫致胫神经损害甚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35岁.因右小腿无力伴疼痛3个月余于2003年8月15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无力伴疼痛,疼痛以腘窝及足跟明显,活动后加重.

  • 表现持续性发热的低颅压综合征2例报告

    作者:杨存军

    表现持续性发热的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甚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1 病例 1.1 例1 女,48岁.因发热2周于2002年8月16日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9℃),自感轻度头晕、颈部疼痛,坐或站立时明显,平卧位时好转,无寒颤、咳嗽、头痛、呕吐.经服"新速效感冒片"后未见明显好转,即在某县医院就诊.查体:颈部稍有抵抗,考虑为结核性脑膜炎,两次做腰椎穿刺检查均失败.

  • 下丘脑错构瘤1例报告

    作者:郑峰;翟俊;吴家幂

    下丘脑错构瘤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女,11岁.因发作性痴笑伴性早熟4年于2004年9月2日入院.患者5岁时出现癫疒间全面性发作3次,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后未再发作.但出现发作性痴笑,发时呈大笑,每次持续数秒至1 min,每天 2~5次.脑电图示中度异常.

  • 偏头痛的新药治疗

    作者:马爱梅;赵永波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好发于女性,其患病率为18%,男性为6%,多发生在 25~55岁的中青年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多数人认为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五羟色胺(5-HT)、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神经介质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曲坦类药物,就是5-HT受体激动剂.现介绍几种用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预防性治疗的新药,对这些药物的代谢、作用方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检查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敦敬;胡学强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时间和空间多发性.由于MS的异质性,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尽管神经影像学技术,特别是磁共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可以通过不同序列成像,早期诊断MS,监测MS的疗效.但是脑脊液(CSF)检查,在MS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仍是其他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它不仅为M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而且对于监测治疗效果、探讨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也有重要的意义.现对MS CSF检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脑缺血预处理与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艳秋;赵纲;王建枝

    1990年Kitagawa等[1]发现全脑1次短暂缺血即缺血预处理后并未引起明显的脑神经损伤,但对再次致死性缺血损伤产生了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即为脑缺血耐受.这一现象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通过其他方法也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弱的损伤如轻度低氧、低温、高压氧、扩散性抑制等刺激均可引发神经细胞对缺血产生耐受.现对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发作性睡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君祥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发作性睡眠障碍,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5~58岁,平均17.7岁;其中18岁以下9例,50岁以上2例.病程2个月~30年,平均47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头部外伤、脑部疾病、癫疒间及家族史.

  • 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白景阳;徐英辉;廉治刚;许友松;李伟华

    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的方法[1].我科于2002 ~2004年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了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8岁,平均48.8岁.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36例(均经CT证实);先兆出血4例,表现为头痛及动眼神经麻痹.Hunt-Hess分级:0级4例,Ⅰ级14例,Ⅱ级13例,Ⅲ级 6例,Ⅳ级 2例,Ⅴ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42个,其中位于后交通动脉24个、前交通动脉8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7个,其中多发2例;动脉瘤直径为0.5~1.5 cm.

  • 妥泰治疗4例SUNCT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储旭华

    单侧短暂性神经头痛伴球结膜充血和流泪(SUNCT)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局限于一侧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头痛.

  • 东菱迪芙治疗14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志伟;施建生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渐增多,但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不多.为此,本科应用东菱迪芙治疗14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