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림상신경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1648
  • 国内刊号: 32-13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贞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鼻咽癌放疗后视觉通路损伤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庆平;阮林;谢成熹;黄光武;周卫为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对视觉通路损伤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进行首程放疗的254例NPC患者在治疗前、中及后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眼底、视野及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对发生放疗性视网膜病变或有脑损伤临床表现的患者予以CT或MRI检查.结果放疗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9.4%(24/254),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6.3%(16/254);视网膜病变早期(Ⅰ~Ⅱ级)P-VEP的P100潜伏期(PL)正常[(84.2~102.9)ms],晚期(Ⅲ~Ⅳ级)以及出现视神经、脑损伤时,P100 PL均明显延长,分别为112.2~123.2 ms、112.4~137.6 ms和127.5~168.6 ms.本组91.7%(22/24)放疗性视网膜病变和8例脑干损伤发生在治疗后3年内.38.1%(8/24)视网膜损伤后(15.6±8.3)个月发生颞叶损伤,颞叶损伤者均先有放疗性视网膜损伤.有2例在放疗后2和3个月时发生视野损害,于首程放疗结束后9和30个月发生脑干损伤.照射剂量75~79 Gy组视网膜病变和脑损伤发生率都明显比70~74 Gy组高(均P<0.05).结论 NPC放疗后颞叶损伤均发生在视网膜病变之后,观察放疗性视网膜病变对发现早期放射性颞叶脑损伤可能有一定意义;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和脑损伤与照射剂量相关;视野检测对放疗后视路损伤评估有一定意义.

  • Wernicke脑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

    作者:韩顺昌;蒲传强;黄旭升;郎森阳;吴卫平;王培福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0例均非乙醇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及意识障碍9例,首发症状为眩晕、恶心和呕吐6例,眼肌瘫痪5例,低血压3例,共济失调2例,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1例.5例行头颅MRI检查,3例表现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无阳性发现.经补充维生素B1明显好转4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1例.5例尸检脑部表现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结论 Wernicke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MRI检查可为Wernicke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及早补充维生素B1是治疗的关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晓波;丁新生;潘凤华;张炜明;邓晓萱;姚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bFGF、EGF以及bFGF+EGF;每日1次,共 3 d,此后每 3 d 1次.采用免疫组化法,以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制模后第7 d、14 d、21 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制模后,各组大鼠双侧SVZ和海马齿状回均出现Brdu阳性细胞,且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递减;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0.01);与单药组相比,bFGF+EGF组(联合组)Brdu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5~0.01);各药物干预组在制模第7 d Brdu阳性细胞数多(P<0.05~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EGF可促进脑缺血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bFGF和 EGF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效应有协同作用.

  • 寡克隆带和IgG鞘内合成率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彬;郭力;张静;刘瑞春

    目的探讨寡克隆带(OCBs)和IgG鞘内合成率(IgG Syn)对多发性硬化(M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MS(MS组)、40例神经系统炎性疾病(NID组)和22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NID组)患者,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水平,等电聚焦结合银染色法检测CSF中OCBs,计算IgG Syn,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结果似然比(PRLR)进行分析.结果 OCBs阳性率和IgG Syn异常率MS组与NI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S组、NID组与NNI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MS组和NID组中,OCBs阳性者与阴性者IgG Syn值差异无显著性.对M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PRLR,OCBs分别为63.3%、77.7%和2.8;IgG Syn为46.7%、75.2%和1.9.结论 OCBs和IgG Syn检测结果的不完全一致性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不同的体液免疫反应机制,综合分析OCBs和IgG Syn,对MS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陈英辉;赵永波;呙登俊;王乃东;马爱梅;王乔树;刘文文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 (AQP4)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表达及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干湿法测定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内AQP4的表达情况,以及AQP4与脑含水量和伊文氏蓝水平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 AQP4 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均P<0.05),并随着缺血再灌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亦逐渐增加,在再灌后24~48 h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注后AQP4脑内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水平呈正相关(r=0.38、r=0.45, 均P<0.05).结论 AQP4的高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血-脑屏障的开放和脑水肿的发生,是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分子基础.

  •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与Bcl-2、Bax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丁喜艳;王海燕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和Bcl-2、Bax表达水平,分析神经元凋亡率与Bcl -2、Bax表达及Bax/Bcl-2值的关系;出血量与Bcl -2、Bax表达及Bax/Bcl-2值的关系,以及神经元凋亡率与出血量、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关系.结果 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及Bcl-2、Bax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率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682,P<0.01),与Bax、Bax/Bcl-2值表达呈正相关(r=0.592、0.740,均P<0.01).出血量与血肿周围组织Bcl-2表达呈负相关(r=-0.677,P<0.01),与Bax表达及Bax/Bcl-2值呈正相关(r=0.654、0.751,均P<0.01).细胞凋亡率与出血量及NDS呈正相关(r=0.829、0.897,均P<0.01),与病程不相关.结论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ICH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Bcl-2、Bax蛋白及Bax/Bcl-2值对凋亡具有调控作用.

  • γ-氨基丁酸转运体-1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毕方方;田发发;肖波;杨期东;方佳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3 h、6 h、12 h、24 h 及3 d 取损伤侧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标本中GAT-1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光密度值,并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 h GAT-1表达明显上调(P<0.05),6 h达到高峰(P<0.01),12 h开始下降,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GAT-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可能参与神经元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 癫癎患儿睡眠结构与认知行为关系的研究

    作者:江文静;迟兆富;麻琳;吴伟

    目的探讨特发性癫癎患儿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行为异常的关系.方法对64例特发性癫癎患儿(癫癎组)进行全夜睡眠多导监测、日间注意力测定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情感-行为状态;应用秩相关系数分析睡眠与注意力、行为的相关性,并与2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癎组睡眠Ⅰ期百分比和快速眼动期(REM)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5);部分性发作患儿入睡后觉醒次数较全身性发作患儿显著增多(P<0.05);应用丙戊酸钠的患儿睡眠总记录时间较未服用抗癎药者延长(P<0.05);记录到癎性电发放的患儿睡眠总记录时间、REM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均P<0.05);癫癎组患儿划消试验总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体行为问题评分升高(P<0.05),秩相关分析示划消试验总参数与睡眠Ⅰ期百分比成正相关(r=0.68,P<0.05),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与REM百分比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特发性癫癎患儿睡眠结构异常,其与患儿的日间注意力及行为异常有关.

  •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对大鼠嗜铬细胞的抑制素、活化素及其受体ⅡA表达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作者:刘楠;蒋雨平;王坚;丁正同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的抑制素(inhibin)、活化素(Act)及其受体ⅡA (ActRⅡA)的表达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在加入MPP+后3 h、6 h、12 h及24 h后细胞ActβA mRNA 、βB mRNA、inhibinα mRNA和ActRⅡ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台盼蓝排斥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MPP+处理后,各时间点PC12细胞ActβA mRNA、βB mRNA和ActRⅡA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inhibin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在12 h和24 h时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MPP+可能通过下调PC12细胞的Act和受体的表达水平而导致细胞的损害.

  • 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中不同临床表现发生率的研究

    作者:赵玉武;孙晓江;郑惠民;丁素菊

    目的临床验证结节性硬化症(TS)新诊断标准的适用性及可靠性.方法选择69例确诊的TS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新的TS诊断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及其规律.结果 TS诊断标准中大多数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高于次要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依次为:色素脱失斑(94.2%),室管膜下结节(92.8%),面部血管纤维瘤(88.4%),脑皮质结节(56.5%),鲨鱼皮样斑(52.2%),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8.7%),眼底视网膜错构瘤(28.6%),心脏横纹肌瘤(20.0%),非创伤性指、趾甲周纤维瘤(18.8%),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1.6%),淋巴平滑肌瘤病(0);次要临床表现中骨囊肿的发生率高,其次为多囊肾和牛奶咖啡斑等.结论 TS新诊断标准即体现了特异性和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 神经型尼古丁胆碱能受体α4亚单位基因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Alzheimer病的关系

    作者:齐艳飞;单可人;徐鹰;赵明祥;刘芳;李光荣;张婷;李毅;官志忠;任锡麟

    目的探讨神经型尼古丁胆碱能受体α4亚单位(CHRNA4)基因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 Alzheimer 病(SA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DNA测序技术分析23例SAD患者(SAD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CHRNA4基因外显子3基因序列.结果对CHRNA4基因外显子3测序发现3个新多态性位点:C104T、A136G、G169A;此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在SAD组分别为35%、46%、61%,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在CHRNA4基因外显子3新发现的3个多态性位点可能与SA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 托吡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姜冰;石静萍;赵薛旭;李作汉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TPM组及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TPM组动物分别于插线和再灌注时腹腔注射TPM混悬液(8 mg/ml,80 mg/kg);各组术后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动物.采用羟胺氧化法测定血清SOD 活性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含量.结果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157.72±19.04)U/ml及(7.45±0.84)nmol/ml,TPM组分别为(171.25±15.72)U/ml及(6.10±0.98)nmol/ml,假手术组分别为(179.74±7.95)U/ml及(5.90±0.72)nmol/ml;与TPM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TPM组及假手术组间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TPM组神经功能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TPM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消耗,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毒性,具有减轻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

  • 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阿片肽含量的变化及纳络酮的干预作用

    作者:和梅;关雪莲;王明礼;朱晓峰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阿片肽--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络酮组加用纳络酮3.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14 d血浆和CSF中β-EP、DynA1-13的含量,分析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上述指标变化的关系并与正常组(正常血浆组及正常CSF组)比较;对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比较.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浆和CSF 中β-EP、DynA1-13含量与两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不同出血部位患者的血浆和CSF中β-EP、DynA1-13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脑出血量与血浆和CSF 中β-EP、DynA1-1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63、0.480、0.645、0.380,均P<0.01);(2)治疗后纳络酮组血浆和CSF 中β-EP、DynA1-1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 GCS、ND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浆和CSF中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纳络酮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浆及CSF中阿片肽含量,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 葛根素对Alzheimer病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闫福岭;王雅琼;鲁国;洪震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Alzheimer病(AD)大鼠海马色氨酸404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ser404-tau)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组和Pue组;右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同样部位注射三氟乙酸;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Pser404-tau阳性细胞及ChAT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大鼠迷宫试验成绩下降,海马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1);(2)与AD组相比,Pue组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 Pue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反应、减轻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增加ChAT活性和功能、催化Ach合成有关.

  •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王新高;赵性泉;杨中华

    目的研究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4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分别于入院第3 d、4 d、5 d、9 d及16 d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NP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15种、163株,出现频率位居前4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G-)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而革兰阳性(G+)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NP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敏感,故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及环丙氟哌酸较敏感,亚胺培南次之,对头孢菌素类则耐药率较高,故前两类药物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

  • 大面积脑梗死继发体温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附82例临床分析)

    作者:邱小鹰;王何;全裕凤;林剑锋;刘颖;李清华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体温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体温分为发热组(T≥37.5℃,82例)和非发热组(T<37.5℃,126例),分析发病后3个月内两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脑疝的发生率、病死率、伴发疾病及感染情况.结果 (1)发热组伴糖尿病的比率、MOF和脑疝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发热组(P<0.05~0.01);(2)发病7 d内体温升高的患者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发病7~14 d体温升高者(均P<0.01).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继发体温升高易出现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病7 d内体温升高易发生MOF,病死率高,是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许冬梅;孙怀军;李昆;冷文萍;王忻;季占胜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中50例(34.7%)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0例中11例(55.0%)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 118例中37例(31.4%)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个月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 min、24 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 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患者TIA发作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倪秀石;赵杨;张荣林;朱文斌;朱文辉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其疗效,并随访7~10个月.结果 4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5%下降到8.0%.术中发生短暂性抽搐1例,无脑栓塞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 ~ 10个月,未见新的TIA或脑梗死,TCD复查未见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秀艳;袁建新;王轶瑾;刘春英;于灵灵;吴寿岭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及155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血清hs-CRP、血糖、血脂等指标,并与329名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I组和L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5);hs-CRP水平与ACI组年龄、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61、0.222、0.261、0.166,均P<0.05),与LI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294、0.456、0.245、0.402,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负相关(r=-0.371,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并与其危险因素相关.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 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富东;洪丽蓉;方淳;张蓓蕾;李明华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IA/IV)与单纯静脉(IV)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IA/IV(10例)与 IV(10例)溶栓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IA/IV组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有效再通,其中8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ESS 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IV组(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IA/IV组为90%,明显优于IV组的30%(P<0.05).结论 IA/IV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IV溶栓治疗.

  • 神经妥乐平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临平;李美晔;张宪军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58例老年PHN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应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4周、6周后神经妥乐平组V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总有效率为80%,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组(46.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老年PHN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 综合性医院神经科门诊患者失眠情况的调查

    作者:张燕;沈扬;樊东升;杨志杰;刘金生;赵淑清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失眠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对2004年10~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结果共有925例患者完成调查,并分为急性失眠组(149例)、慢性失眠组(415例)和对照组(361例);对性别、吸烟、冠心病、高脂血症、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混杂因素调整后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女性(OR=2.02,P=0.001)、前列腺增生症(OR=1.94,P=0.036)、焦虑(OR=3.29,P=0.000)、抑郁(OR=2.48,P=0.000)、腿动(OR=1.78,P=0.019)等与急性失眠显著相关;(2)女性(OR=2.13,P=0.000)、文化程度(OR=2.05,P=0.005; OR=2.07,P=0.003)、前列腺增生症(OR=1.71,P=0.023)、焦虑(OR=7.42,P=0.000)、抑郁(OR=4.73,P=0.000)等与慢性失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前列腺增生症、焦虑、抑郁与急性和慢性失眠有相关性.

  • 少年帕金森病1例报告

    作者:张润宁;李柱一;宿长军;惠雪枫;杜菊梅

    少年帕金森病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 病例女,14岁.因进行性四肢不灵活1年半,双手不自主抖动1年于2004年12月7日收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患儿于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感四肢不灵活,有轻度僵硬感,行走时双腿沉重.1年前出现双手不自主抖动,情绪紧张时加重,运动时消失,可书写,精细动作不受限.双手抖动逐渐加重,偶有双下肢不自主抖动.

  • 以抽搐发作起病的小脑梗死1例报告

    作者:梁庆成;杨春晓;马春丽

    小脑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和共济失调等,而以抽搐发作起病者少见,易引起误诊.现报告1例以抽搐发作起病的小脑梗死患者如下.

  •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

    作者:冯庭怡;赵永波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也被称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HSAN),在临床和遗传学上属于异基因遗传组群.本文将对HSAN的分型、临床和遗传学特点综述如下.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福平;王珊;张国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高度特异性促VEGF,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炎症、肿瘤及缺血缺氧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就VEGF在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Dandy-Walker畸形的影像学特征(附3例报告)

    作者:吴福根;王之平;江金彪;陈弘

    Dandy-Walker畸形(DWM)是较少见的后颅窝先天发育畸形,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现将我院诊断为DWM 的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

  • 扩展致残量表评分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谢兆宏;毕建忠;王晓云;朱正禹;来超;赵翠萍

    扩展致残量表 (EDSS)是在致残量表(DSS)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目前国际上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神经系统各项功能的评价.本研究分析不同临床类型MS患者治疗前后的EDSS评分,以探讨在不同类型MS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 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并发脑出血患者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竹芹;贺斌

    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因需终生口服抗凝药物使得颅内出血的机会增加8~11倍[1].我科2003年2月~2004年11月对8例心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抗凝治疗并发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采用低强度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3~2.3]恢复华法林的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托吡酯对癫癎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黄玉霞;韩杰

    脑电图(EEG)在癫癎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托吡酯(TPM)是一种新型抗癫癎药物,本研究采用TPM治疗癫癎患者并观察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 额颞痴呆

    作者:张颖冬

    额颞痴呆(FTD)为一组临床综合征,1987年Gustafson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包括:Pick病、额颞叶变性(FTLD)、进行性失语(progressive aphasia)、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FTD早期有各种行为异常,易被误诊为Alzheimer病(AD)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FTD可合并运动神经元病(MND)或帕金森综合征.

  • 如何写医学综述

    作者:喻东山

    综述写作,一为翻译,二为整合,使大量的新资讯在较小的篇幅里集中,具有很高的可读性.现就医学综述的整合技能介绍如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循证治疗

    作者:李伟;刘鸣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S)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案例通过检索Pubmed网站和Cochrane图书馆所有关于AICS治疗和预防系统评价(SR)或随机对照试验(RCT),获得治疗和预防 AICS的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评价,而后结合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循证医疗方案.

临床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