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림상신경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1648
  • 国内刊号: 32-13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贞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2518G/A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施艳;张志坚;吴秀丽;王志强;王伟;杨期东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DNA测序等方法检测162例CI患者(CI组)和150名健康对照者(NC组)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MCP-1水平.结果 CI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5%、37.0%、23.5%,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0%、42.0%;NC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3%、39.3%、33.4%,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0%、53.0%.CI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均P<0.05).CI组血清MCP-1含量[(157.68±11.60)pg/ml]明显高于NC组[(131.82±10.72)pg/ml](P<0.05);MCP-1基因-2518G/A多态位点中含G等位基因者(GG+GA)血清MCP-1含量[(149.44±15.71)pg/ml]显著高于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AA)[(134.57±15.84)pg/ml](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G/A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CI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上调MCP-1表达而增加CI的发病风险.

  • 经颅多普勒对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预测价值

    作者:安红伟;袁惠娟;王群;陆兵勋;赵德强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对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的128次腰穿测压前行TCD检查,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颅内感染组患者随着ICP升高,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波形普遍变尖,收缩期血流(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Vd)减慢,搏动指数(PI)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根据TCD参数及预测ICP(ICPe)及预测CPP(CPPe)的回归方程,ICPe及CPPe值与实测的ICP、CPP值呈正相关(r=0.594、0.910,均P<0.001).结论 TCD频谱参数可较准确预测颅内感染患者ICP、CPP的变化.

  •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研究

    作者:张巧俊;向莉;袁海峰;骞健;傅静;李建刚;吴仲恒;赵英贤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改变.方法 对67例PD患者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D抑郁组(22例)和PD非抑郁组(4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P300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PD患者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尚在正常范围,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D抑郁组MMSE评分更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P<0.05),PD抑郁组改变更为明显(均P<0.01);P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13,P<0.05),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损害为明显;抑郁对认知功能有负性影响,P300检测可以早期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 原发性肉碱缺乏致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作者:笪宇威;贾建平;李彦;王敏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肉碱缺乏致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可能L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疲劳不能耐受;血清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病理检查示肌纤维内可见大量细小空泡和裂隙形成;MGT染色无破碎红纤维,油红O染色显示空泡为大量脂滴充填;受累纤维以Ⅰ型纤维为主.电镜证实肌纤维内脂滴堆积,可伴有线粒体的轻度增多.改善能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原发性肉碱缺乏致LSM是一种以易疲劳和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脂质代谢障碍性肌病,病理改变以肌纤维内脂滴堆积为主,一般不伴有线粒体结构的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对癫(癎)大鼠海马的修复作用

    作者:王焕明;徐如祥;姜晓丹;代广辉;杜谋选;邹雨汐;蔡颖谦

    目的 探讨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对癫(癎)大鼠海马的修复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对移植组和非移植组大鼠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将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至移植组大鼠右侧海马内,观察移植后1周、2周、4周、8周和16周模型鼠海马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各时间点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非移植组比较,移植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于移植后第2~16周明显增多(均P<0.01);移植组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海马损伤侧的Timm染色评分显著增高(均P<0.01);但移植组移植2周后各时间点评分显著低于非移植组(均P<0.01);非移植组随制模时间延长评分持续升高.MRI检查显示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1周和2周时低信号改变区比较局限,此后低信号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结论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至癫(癎)大鼠后能够在海马中生存并迁移,具有减轻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缺失、抑制海人酸引起的苔状纤维发芽的修复作用.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T淋巴细胞IFN-γ-iNOS-NO通路的研究

    作者:王云甫;孙圣刚;何国厚;曹学兵;李罗清;乔娴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T淋巴细胞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EAMG组、正常对照组、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EAMG组大鼠分别于足垫、腹部及背部皮下多点注射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乙酰胆碱受体(AChR)蛋白乳剂共1 ml,第4周再次注射上述乳剂;CFA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用相同的方法注射等量CFA;初次注射7周后,分离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取上清液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Griess试剂法,检测IFN-γ和NO水平.结果 IFN-γ含量EAMG组为(81.68±10.23)pg/ml,正常对照组为(29.20±5.41)pg/ml,CFA对照组为(31.54±6.12)pg/ml;NO含量EAMG组为(23.68±7.13)μmol/L,正常对照组为(9.05±2.11)μmol/L,CFA对照组为(10.21±2.67)μmol/L;EAMG组IFN-γ和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FA对照组(均P<0.01);正常对照组和CFA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AMG大鼠T淋巴细胞IFN-γ和NO分泌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IFN-γ-iNOS-NO通路异常可能与MG发病有关.

  •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云;田桂玲;王彤宇;王景华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 采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48例ATCI患者和55名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PON1活性及POMQ/R192基因多态性.结果 ATCI组血清POM活性为(74.41±18.85)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3.65±26.64)U/ml](P<0.05).ATCI组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Q:37%及43%;R:63%及5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POM活性降低是ATCI的危险因素之一;POMQ/R19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ATCI的发生无相关性.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纹状体的MRI示踪及其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晋光荣;徐汉荣;居胜红;韩群颖;张海军;刘俊华;沈志花

    目的 探讨以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的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纹状体的MRI示踪及其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胎鼠NSCs用Fe2O3-多聚左旋赖氨酸(Fe2O3-PLL)标记,普鲁士蓝和台盼蓝染色分别检测标记率和细胞活力.将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正常标记NSCs移植组)、C组(脑缺血组)、D组(标记NSCs移植组)、E组(未标记NSCs移植组)及F组(灭活标记NSCs移植组).取C组、D组、E组和F组大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标记及未标记的NSCs悬液及灭活的标记NSCs悬液分别定向注射于B组、D组、E组和F组大鼠左侧纹状体内;移植后3 d、7d、2周、3周、4周,对A组、C组、D组和E组分别进行Y型电迷宫检测;对B组、D组和F组进行活体MRI示踪扫描;MRI扫描后的大鼠行脑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移植的NSCs分布.结果 NSCs的Fe2O3-PLL标记率近100%,标记的NSCs细胞活力为9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移植后各时间点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均P<0.05);MRI显示移植4周后D组移植区低信号影范围较大;脑组织切片可见移植的NSCs沿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结论 Fe2O3-PLL标记不影响NSCs活力;移植NSCs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移植的NSCs可向病灶区迁移.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韩顺昌;张辉;郭阳;宋利春;刘兴君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继发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肾功能衰竭3例,高血压1例.临床表现:7例均有头痛及视物模糊,伴有癫(癎)发作6例,恶心、呕吐4例,轻偏瘫、共济失调各1例.6例行头颅CT检查,3例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1例多发小血肿;2例未发现异常.7例MRI检查显示枕叶均受累,同时伴小脑受累3例,脑干2例,额顶叶皮质下白质2例,尾状核、丘脑各1例.在脑叶呈脑回样、在其他部位呈斑片样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air像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1例无强化,1例呈脑回样、斑片样和环状强化.4例DWI扫描,2例呈略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未见异常.结论 头痛、视觉障碍和癫(癎)发作是PRE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

  •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霞;韩献军;崔桂云;徐凯;杨春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CTP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发病24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相对峰值增强(rPE)的灌注参数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结果 CT平扫显示脑缺血性改变29例,其中为责任病灶21例,未见异常16例,未见责任病灶24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46.67%(21/45),特异性为72.41%(21/29).CTPI显示灌注异常4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1例,后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于梗死;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44/45),特异性为100%(44/44).CTPI较CT平扫对急性脑缺血性病灶更敏感(P<0.01).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 脑膜癌病59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琦;王立;张贞浏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和脑脊液(CSF)细胞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确诊为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老年患者占91.5%(54例);呈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较快;疾病早期多不发热(55例,93.2%);头痛(57例)、呕吐(45例)及视盘水肿(21例)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突出表现;32例(54.2%)出现脑神经受累,以视神经、展神经受累多见,其次为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等;59例均有脑膜刺激征,其中31例(52.5%)较明显;59例CSF细胞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结论 MC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确诊依赖于CSF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 重组链激酶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志刚;冀勇;丁璇

    目的 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大白兔SAH模型,24 h后经侧脑室穿刺置管,治疗1组注入1.25 mg r-SK,闭管6 h后开放引流,6 h后再次注射、闭管、引流,如此反复3次;治疗2组一次性注入r-SK 3.75 mg;SAH组注入生理盐水1 ml,方法同治疗1组;给药后6 h、12 h和1 d、3 d、5 d、7 d经各引流管引流的脑脊液(CSF)用于检测氧合血红蛋白(OxyHb)含量;制模前及制模后7 d分别进行基底动脉(BA)造影,计算口径比,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1)CSF中OxyHb含量SAH组逐渐上升,治疗1组、2组逐渐下降,注药后1~7 d治疗1组、2组OxyHb含量较SAH组明显下降(P<0.05~0.01);第7 d治疗1组OxyHb含量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2)SAH组BA管径明显缩小,呈重度痉挛;治疗1组、2组管径无明显变化.(3)组织学检查发现SAH组脑底表面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血管周围有血凝块,BA内膜皱缩;治疗1组脑底无含铁血黄素沉着及血凝块,BA未见病理改变;治疗2组脑底有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及血凝块,BA内膜轻度皱缩.结论 侧脑室短期、少量反复注射r-SK并CSF引流可预防SAH后CVS的发生.

  • 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薛寿儒;杨小旺

    目的 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1例AD患者、2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8例神经变性病患者及30名健康老年人血小板APP免疫强度和APP异构体比率.结果 APP免疫活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P130/APP106比率AD组明显低于VD组、神经变性病组和健康老年组(均P<0.05);AD组APP130/APP106比率与其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 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降低可用于临床对AD的诊断.

  • 横纹肌溶解及其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病理特点(附1例报告)

    作者:李大年;郑国玲;刘淑萍;任守臣

    目的 探讨横纹肌溶解(RM)及其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对1例RM-ARF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此例患者有运动诱发性RM史5年,本次因饮酒及感染诱发RM-ARF.肌肉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炎性改变.治疗RM以防止血容量降低和尿液酸化为原则,治疗ARF选择血液透析(HD),本例基本痊愈.结论 本例病因系在原有运动诱发性RM基础上,因饮酒及感染而导致RM-ARF.应用肌肉活检,不但可观察到RM的典型形态学表现,并有助于病因的鉴别.及时应用HD治疗是本例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士孟;刘敏;张晨;丛志强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凋亡调控基因Fas、Bcl-2 mRNA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44例MG患者(MC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NC组)PBMC Fas、Bcl-2 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 (1)MG组Fas mRNA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 mRNA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2)中型、重型及极重型MG患者Bcl-2 mR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轻型MG患者(P<0.05~0.01);Bcl-2 mRNA相对含量与MG患者病情评分呈正相关(r=0.767,P<0.01).结论 MG患者PBMC Fas表达可能与MG发病无关;Bcl-2 mRNA高表达可能参与MG患者PBMC凋亡调控机制,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观察MG患者病情的指标.

  •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新诊断标准和分类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占东;王得新;张健;谢琰臣;张春玲;许春玲;薛启蓂

    目的 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新诊断标准和分类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3例AT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Johes Hopkins医院神经内科制定的ATM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进行对照.结果 (1)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其中有6例起病时伴发热,全部病例均出现双下肢瘫痪,病变累及胸髓多(29例);(2)与新标准对照,10例符合新标准分型中的伴发感染相关的ATM,7例符合与多发性硬化相关的ATM;1例符合缺血所致的ATM.结论 ATM具有起病快,病因复杂的特点,新标准可能有助于ATM的诊断、疾病分类和发病机制的探讨.

  • 茶多酚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应柱;田野;张志琳;包仕尧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OLG)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茶多酚组.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后,茶多酚组大鼠被分为3组分别按剂量25 mg/kg、50 mg/kg、100 mg/kg茶多酚予以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 d;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质前体OLG、未成熟OLG及成熟OLG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皮质前体OLG明显增多,未成熟OLG及成熟OLG明显减少(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茶多酚干预后皮质前体OLG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未成熟OLG及成熟OLG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 mg/kg、100 mg/kg,均P<0.05;50 mg/kg,P<0.01).结论 茶多酚对OLG缺血性反应有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 先天性肌强直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CLCN1基因突变筛查

    作者:王海珍;李增富;郑红;张博爱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强直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CLCN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一先天性肌强直家系中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家系5代68名成员,连续4代共24例发病,男女均有累及;多于婴幼儿期起病,肌强直见于所有患者,16例伴有肌肥大.全部患者肌酶学检查及血电解质正常;2例肌电图检查见自发性肌强直电位;先证者肌活检见肌纤维排列疏松,大小不一,横纹不清,部分肌纤维增生与肥大,肌细胞轻度变性,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例基因检测未发现CLCN1基因的23对外显子突变.结论 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Thomsen病,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CLCN1基因23对外显子筛查未发现突变,表明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

  • 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

    作者:吕海东;张三军;李增富;秦东香;钱琪;韩凯;马晓丽;宋学云;杨斌

    目的 探讨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例患者分别于41岁及54岁发病,均以双下肢无力起病,远端重于近端,并逐渐向上肢发展;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内出现镶边空泡,少数变性坏死纤维,伴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证实肌浆内有大量涡轮状髓样小体及管状细丝包涵体.结论 包涵体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肌肉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包涵体肌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包涵体肌炎 病理学
  • 灯盏细辛对缺氧复氧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

    作者:周启棣;杨文琼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缺氧复氧(HR)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HR组、灯盏细辛10 μmol/L(E1)组、20 μmol/L(E2)组、30 μmol/L(E3)组.将HR组及E1~E3组细胞经HR处理后,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细胞Bcl-2和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1)与NC组比较,HR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与HR组比较,E1~E3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2)与NC组比较,HR组PC12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与HR组比较,E1~E3组PC12细胞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均P<0.01).结论 灯盏细辛对HR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是通过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的抗凋亡作用实现的.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国厚;张晓东;罗国君;艾志兵;滕敬华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起始段狭窄52例,颅外段狭窄8例;狭窄程度50%~70%14例,70%~90%28例,≥90%18例)予以CAS治疗,共释放64枚支架,15例应用保护伞.结果 狭窄程度由术前(73.4±9.5)%降至术后(12.5±8.2)%,53例斑块消失;5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在1周内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53例,血压下降48例,血管痉挛5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低灌注综合征、晕厥各1例;随访3个月~2年,无1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0例复查DSA,仅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结论 CAS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 亚临床肝性脑病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

    作者:戴晓蓉;陈杰;郭亚萍;古波;徐燕萍;李林辉

    目的 探讨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46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P3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数字连接测验(NCT)、简明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及脑电图(EEG)检测和随访,并与43例非肝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300潜伏期、NCT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1);BAEP异常率明显增加(P<0.01);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P300潜伏期逐级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NCT时间显著延长,BAEP异常率显著增加(P<0.05~0.01).随访发现P300、BAEP或NCT异常的肝硬化患者HE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300、BAEP及NCT可作为早期诊断SHE的检测方法.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萍;顾仁骏;张帆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白介素(I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DEACMP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2、4、6的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和30例急性CO中毒(ACMP)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治疗后血中IL-2、4、6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但仍显著低于ACMP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2)ACMP组血IL-2、4、6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结论 DEACMP的发生与神经免疫病理损伤有关,血中IL-2、4、6的水平可以反映DEACMP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伟;刘鸣;王丽春;吴波;谈颂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检测2002年12月~2004年8月所有入院时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548例(其中出血性卒中214例,缺血性卒中334例)的血脂水平;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SSS)量表评价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胆固醇(TC)为(4.30±1.16)mmol/L,三酰甘油(TG)为(1.37±0.72)mmol/L,明显低于缺血性卒中患者TC和TG水平[(4.90±1.15)mmol/L,(1.52±0.94)mmol/L](均P<0.001);入院时TC<6.0 mmol/L的患者443例,TG<2.0 mmol/L的患者356例,SSS分别为(32.76±18.63)分和(29.21±18.25)分,明显低于TC>6.0mmol/L和TG>2.0 mmol/L患者的SSS[(44.83±14.13)分和(45.95±13.21)分](均P<0.001).结论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低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 肺炎衣原体性脑炎致腺垂体功能减退1例报告

    作者:李世英;陈冬

    脑炎致腺垂体功能减退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67岁.因"头痛、发热3 d,神志错乱1 d"于2006年9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痛,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

  • 分娩致双侧枕叶梗死1例报告

    作者:周盛年;张明丽;陈炜;朱莉

    孕产妇经过妊娠、分娩过程的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可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现报告1例在分娩后发生双侧枕叶梗死的患者如下.

  • 表现为唾液分泌-流涎性癫(癎)发作的脑肿瘤1例报告

    作者:杨玉庆;杨静

    报道1例表现为唾液分泌-流涎性癫(癎)发作的脑肿瘤患者如下.1病例男,35岁.因"发作性唾液分泌增多-流涎4个月"于2003年2月8日来本院就诊.

  • 肥厚性硬脑膜炎伴突眼1例报告

    作者:陈先文;高宗良;刘颖

    肥厚性硬脑膜炎伴突眼国内未见报道,国外仅见个案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44岁.因"间歇性头痛1年余,加重伴眼球突出、视力下降10 d"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

  • 貌似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副肿瘤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曲松滨;薛新红;解红荣

    现报告1例貌似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的资料如下.1病例男,72岁.因"双下肢无力7年,伴双上肢无力1年"于2006年8月29日入院.

  • 低颅压致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作者:于战涛;庞效芬;张宛夏;王文涛

    低颅压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并不常见,长期严重低颅压引起持续的SAH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39岁.因"头痛3 d"于2006年5月31日入院.

  • 脑脊液中特殊蛋白的检测与Creutzfeldt-Jakob病

    作者:孙瑞红;林世和

    Creutzfeldt-Jakob病(CJ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人类神经变性疾病.确诊只能通过尸检或脑组织活检发现朊蛋白的病理性异构体(PrPSc).脑组织活检患者不易接受,而且容易造成医源性传播.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脑特殊蛋白与CJD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脑脊液中特殊蛋白的检测对诊断CJD更有临床价值.

  • 脑血管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吕达平;韩咏竹;李慎茂;张鹏

    缺血性脑血管病源于局部脑组织血流低于某阈值所致,局部脑组织的血流是由供血动脉的病变程度和侧支循环状况共同决定的,两者是影响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关键因素.

  • Alzheimer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辉;苗海军

    Alzheimer病(AD)是多发生在老年人、以近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病因不明.现就有关AD危险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 遗传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一家系报告

    作者:董斌;周农;尹世杰

    神经纤维瘤病(NF)是基因缺陷造成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分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 Ⅰ)和Ⅱ型(NFⅡ).其中NF Ⅱ较少见,现报告NF Ⅱ一家系如下.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监测的意义

    作者:史建国;姜勇;岳洪胜;高军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内神经生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托吡酯治疗卡马西平耐药性癫(癎)33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飞;孙红斌;刘洁;高国勋

    我科从2002年10月~2004年2月对卡马西平(CBZ)耐药的33例癫(癎)患者加用托吡酯(TPM)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难治性癫(癎)的早期判断

    作者:蔡立新;李勇杰;吴逊

    难治性癫(癎)(intractable epilepsy,IE)是指经系统正规地应用2种以上抗癫(癎)药物(AEDs)治疗,且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并至少观察2年,发作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据统计30%癫(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终发展为IE [1].

  • 读再版《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有感

    作者: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 脑脊液电镜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良

    作者:张巧全;朱海青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及出血有重要意义.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常规染色有时难以确定异型细胞的性质,需要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

临床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