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脊液病毒学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刘毅;韩金祥

    脑脊液病原学的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而长期以来病毒学诊断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差,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以PCR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各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内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和病毒学诊断的金标准,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学的基因诊断,本文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变化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飞

    目的 观察血清、脑脊液中NSE含量变化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按疾病种类分为病脑组(30例)、化脑组(28例)、结脑组(28例),将同期入院的30例疑诊为颅内感染而抽取脑脊液、经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中NSE含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的血清、脑脊液中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脑组和结脑组血清、脑脊液中NSE含量高于化脑组(P﹤0.05).治疗后,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血清、脑脊液中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脑组患儿脑脊液、血清NSE及病脑组、化脑组血清NS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显著(P﹤0.05).结论 血清、脑脊液中NSE水平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并可根据血清、脑脊液中NSE变化水平的差异,区分三种颅内感染患儿脑损伤程度,提示预后.

  • 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讨

    作者:鲜计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划分为三个小组,其中第一小组接受西医综合治疗.第二小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混合0.5ml/kg痰热清与10%葡萄糖进行一次静脉注射,其中葡萄糖剂量为100ml,持续7~10d.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基础上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发展情况酌情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药方为滑石10g、桂枝6g、紫石英10g、生甘草3g、酒大黄3g、威灵仙10g、石菖蒲10g、苍术10g、黄芩6g、生石膏20g;恢复期中医治疗药方为生甘草3g、党参10g、半夏6g、竹叶6g、麦冬6g、秦艽6g、地骨皮6g、生石膏15g.结果:三个小组患儿治疗结果都比较理想,没有发生恶化转危情况,患儿体温能够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病情满足正常标准.但是将三个小组体温及病情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可知,各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其中第三小组药效发挥时间短,病情稳定情况为理想.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加服中医药物汤剂对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理想临床价值,应该积极推广使用.

  • CT 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傅锦

    目的:探讨 CT 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CT 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磁共振诊断。结果 CT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正常率为9.5%,异常率为90.5%,早期病变率为73.8%。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正常率为4.8%,异常率为95.2%,早期病变率为83.3%。结论 CT 与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相比之下,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稍高于 CT 诊断,其检出率更高。

  • 血清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杨启慧

    目的:探究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CNSI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进行分组,病毒感染组36例,细菌感染组44例,同期选择40例无发生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LDH、CRP、PCT水平,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CRP、PCT、LDH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患者的LD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DH、CRP、PCT可作为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重要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 脑脊液CRP、NSE及IFN-γ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怀敏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结核脑组)33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22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35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脑脊液CRP、NSE及IFN-γ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结核脑组、病脑组、化脑组患者的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脑组、病脑组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结核脑组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化脑组及结核脑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脑脊液CRP、NSE、IFN-γ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颅内感染和判断脑损害程度.

  • 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淑华

    目的 探究CT及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该院收治区间为2015年8月-2016年4月的90例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45例患者为一个小组,根据诊断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CT影像技术进行病症诊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技术进行病症诊断,并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症时,采用磁共振技术进行病症诊断结果正常率13.33%更加准确,且从检查结果与病原体检查结果分析,观察组45例患者中病变情况分别为病毒性脑炎5例(11.11%)、结核性脑膜炎7例(15.56%)、脑部囊虫病10例(22.22%)、化脓性脑膜炎9例(20.00%)、新型隐球菌脑膜炎6例(13.33%)磁共振诊断技术也与病原体检查结果更为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技术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症的一种精准诊断方法,可进行临床广泛性推广.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义玲;贾鹏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0例以及健康儿童50例,分别定义为患儿组与健康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患儿组PCT及CRP水平均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且患儿组各类型患儿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细菌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患儿组治疗7 d后,细菌性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CT、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联合CRP水平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严重程度鉴别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研究

    作者:马晓涵;陈清芬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CT和磁共振(MRI)诊断的效果.方法: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7例.均采用CT与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试验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血病原菌培养及脑脊液涂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结果:CT检测合格率56.14%,MRI检测合格率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细菌阳性率64.91%,病毒阳性率21.05%,其余病因阳性率10.53%.MRI检测细菌阳性率38.59%,病毒阳性率35.09%,其余病因阳性率26.32%.CT与MRI图像由细菌、病毒及其余病因引起的感染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断中,CT与MRI都具备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蔡国成;解华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7例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47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病例中,化脓性脑膜脑炎8例,结核性脑膜脑炎9例,病毒性脑膜脑炎11例,霉菌性脑膜脑炎2例,寄生虫感染2例;其余15例,其中包含多发性硬化8例,格林巴利症3例,脊髓炎3例,肿瘤1例。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过脑脊液细胞检查就可确诊,有时尚需结合其他检查,后都能得到确诊。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能为临床药物疗效评价提供依据。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彭岚

    目的:分析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人员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对两组人员均采取CT及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并对结果展开分析,探讨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8例,显示异常24例;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例,显示异常41例;研究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早期病变29例,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早期病变41例;研究组患者CT检出阳性率为57.14%(24/42),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7.62%(41/42).结论:CT及磁共振诊断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明显效果,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以此改善患者预后.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和胱抑素C的研究

    作者:张东晖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方法:将CNSI患儿64例分为结核性脑膜炎21例(结脑组),化脓性脑膜炎18例(化脑组),病毒性脑膜炎25例(病脑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对照组),收集治疗前后脑脊液(CSF)样本;测定CSF中ADA和CysC含量.结果:结脑组ADA水平18.84±2.56U/L;化脑组ADA水平1.64±0.23U/L;病脑组ADA水平1.48±0.21U/L;对照组ADA水平1.32±0.20U/L.结脑组CysC浓度2.85±0.41mg/L;化脑组CysC浓度2.12±0.35mg/L;病脑组CysC浓度1.85±0.32mg/L;对照组3.5±0.52mg/L.治疗前CNSI各组CSF-A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结脑组CSF-ADA水平明显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结果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脑组与病脑组CSF-A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NSI各组治疗前脑脊液CysC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脑组、化脑组、病脑组三者之间相比,也有明显差异.结论:脑脊液CysC和ADA联合测定有助于小儿CNS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进行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

  • 低血糖脑病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析

    作者:廖宝共;覃君德;周珏倩

    临床工作中低血糖多见,严重者出现低血糖脑病.低血糖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所致的急性脑病,主要因脑细胞急性能源缺乏引起类似急性脑血管病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反应性差,临床表现复杂,有时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但少年患者少见.2008年1月收治低血糖脑病患者1例,情况报告如下.

  • 转院引发的赔偿

    作者:冯立华

    2013年1月15日,患者刘某因病到三甲医院(A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变化.2013年1月30日,A医院告知患者因床位紧张,安排患者转诊至民营医院(B医院),并告知刘某,B医院为A医院的分院.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熊菲;邓思燕;万朝敏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有缺陷的麻疹病毒持续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退行性致死性疾病,其预后差,病死率极高.1933年Dawson首先报道该病,1969年Greenfield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后,将其正式定义为SSPE.国外病例报告较多,而我国研究报道较少,目前仅有5例病例报告.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国外文献的SSPE病例报告,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及预后,阐述其研究现状.

  •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吴兴华;仇小强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是指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蛋白等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1].

  • 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

    作者:王玉光;刘清泉;倪量;王宪波;王融冰;毛羽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对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中西医临床特征观察,并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意愿,将128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风引汤加减治疗.中药疗程为14天.结果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较轻,呈自限性经过,肌肉抖动及易惊发生率高,急性弛缓性瘫痪发生率较高.中医证候以"热""瘫""风痫"为主要特点,热人心包、热陷厥阴等昏谵闭证和营血分证候少见.以风引汤加减治疗町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有一定的缩短发热时间.缩短脑膜炎、脑炎病程的作用.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邪性质为热毒夹湿,主要以气分证候为主,病位在心、脾、肝,以专病专方"风引汤"为主加减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7例中医证候及核心病机分析

    作者:张伟;林连升;王融冰;田庆玲;杨巧芝;杨朝晖;庞保东;金敏;杨金玲;陈志海;蒋荣猛;李兴旺;吴昊;张永利;王玉光;刘清泉

    目的 探索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核心病机.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按照统一的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动态观察,主要根据舌象将证候分为湿热证、温热证,湿热证又分为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由两名主治医师根据临床资料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核心病机.结果 327例患儿证候分型为:湿重于热证208例(63.8%)、热重于湿证79例(24.2%)、温热证40例(12.2%);热重于湿证与温热证的入组前高体温高于湿重于热证(P<0.01);湿重于热证入组前病程长于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的住院天数较温热证有延长的趋势(P=0.083);热重于湿证皮疹色泽较红,口腔皮疹比例高于湿重于热证及温热证(P<0.05);温热证出现嗜睡及颈项强直比例要高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出现易惊的比例要高于温热证(P<0.05).不同证型的病原学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因是以湿热疫疠毒邪为主,病位主要在脾、心、肝,核心病机为湿热动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易见易惊等动风表现,湿重于热证热像不显,热势不彰,病情发展较缓,缠绵难愈;热重于湿证疹色较红且口腔皮疹多见;温热证则易见颈项强直、嗜睡表现.

  •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电图及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张瑞华

    目的 评价脑电图检查在于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68例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电图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电图异常率高,异常程度与感染部位密切相关.脑电图恢复明显延后于临床症状的消失.结论 对临床确认的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及早行脑电图检查.对诊断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探讨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

    作者:秦永春

    目的:对CT和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择选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且择选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对象均采取CT与磁共振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CT、MRI检查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I检查异常率(94.1%)明显高于CT检查异常率(55.9%),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上,CT与磁共振都具备一定的诊断效果,但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且能对病情与预后进行有效的判定。

546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