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表达VMAT2的CHO细胞可抵抗rotenone和MPP+的毒性作用

    作者:王铭维;顾平;孙秀巧;刘力;刘永坚

    目的为研究毒物鱼藤酮(rotenone)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野生型及过表达囊泡单胺转运蛋白(VMAT2)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的毒性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PP+、rotenone与野生型(WT-CHO)和过表达VMAT2的CHO细胞(VMAT2-CHO)共培养,通过形态学改变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来观察毒物的毒性作用.结果VMAT2-CHO细胞活力明显增强,第5~7天VMAT2-CHO数量约为WT-CHO的3倍.0.2~2.0 mmol/L的MPP+(P<0.05)和0.05~1.0 μmol/L rotenone(P<0.01)作用72 h,VMAT2-CHO的存活率高于WT-CHO,细胞中毒后的形态改变不如WT-CHO明显.结论过表达VMAT2的CHO细胞对MPP+和rotenone的毒性作用有抵抗.

  • 核孤儿受体Nur77促进α-突触核蛋白自噬性降解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作者:赛蕊;闫俊强;吴剑男;郭梦丽;吴硕;乔靓;黄丽娜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中,核孤儿受体Nur77激动剂真菌聚酮(Csn-B)对帕金森病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Csn-B组)、模型组(MPP+组)和实验组(MPP++Csn-B组).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增殖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和α-synuclein蛋白表达情况;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LC3和α-synuclein 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观察LC3和α-synuclein蛋白在各组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MPP+浓度增高,其对SH-SY5Y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抑制作用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LC3-Ⅱ/Ⅰ蛋白分别为0.21±0.02,0.23 ±0.03,0.32 ±0.03,0.69±0.05,模型组、实验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实验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α-synuclein分别为0.30±0.05,0.51±0.06,2.18±0.12,0.73±0.08,模型组、实验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qPCR显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LC3 mRNA分别为3.94±0.18,4.04±0.13,6.01±0.21,7.43±0.35,模型组、实验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实验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α-synuclein mRNA 3.09±0.19,3.47±0.24,7.18±0.30,4.60±0.27,模型组、实验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实验组α-synuclein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荧光可见LC3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模型组、实验组LC3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实验组LC3表达量高于模型组;α-synuclein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匀分布,模型组、实验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实验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结论 在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中,Nur77激动剂可以促进α-synuclein的降解,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自噬水平有关.

  • 利拉鲁肽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碧蓉;唐海林;曹妍群;周雨;黄波;欧阳新平;何平平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拉鲁肽(1,10和100 nmol·L-1)预处理半小时后,800 μmol·L-1 Mpp+处理PC12细胞24 h诱导损伤,细胞存活率的检测采用噻唑蓝法(MTT);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法检测;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6K1和4E-BP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损伤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LDH和MDA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中p-S6K1和p-4E-BP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与MPP+损伤组比较,利拉鲁肽保护组(10和100nmol· L-1)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细胞培养液中LDH和MDA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细胞中p-S6K1和p-4E-BP1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5),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利拉鲁肽抑制了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二氢杨梅素通过上调自噬活性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作者:周湘华;赵其辉;周寿红

    目的 观察二氢杨梅素(DMY)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含DMY 5,10,20,40和80μmol·L-1的培养液预处理PC12细胞0.5 h,培养液中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0 mmol·L-1,再加入MPP+500μmol·L-1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比较,MPP+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明显减少,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的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P6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PP+组比较,MPP++DMY 10~8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PP+组比较,MPP++DMY 20μmol·L-1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的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P6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PP++DMY 20μmol·L-1组比较,MPP++DMY+3-M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DMY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上调细胞自噬活性有关.

  • β-蜕皮甾酮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卓;司霞;陈月;王宇航;冯婉玉

    目的 探讨β-蜕皮甾酮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SY5Y细胞MPP*损伤模型,同时给予β-蜕皮甾酮干预.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噻唑蓝法)、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比较,终浓度为50、100、150 μmol·L-1的β-蜕皮甾酮能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SH-SY5Y细胞的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丙二醛降低,凋亡率降低.结论 β-蜕皮甾酮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SH-SY5Y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芍药内酯苷对MPP+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胡馨予;王雪;卢文倩;胡爽;张欣蕊;刘洋

    目的 考察芍药内酯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4mmol·L-1 MPP+处理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构建细胞凋亡模型.采用药物预处理给药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DCFH-DA荧光染色法测定胞内活性氧簇(ROS)浓度,JC-1荧光探针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测定Bcl-2、Bcl-X1、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以及Akt/GSK3β磷酸化情况.结果 芍药内酯苷可明显提高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抑制胞内ROS水平以及caspase 3的激活;减弱MPP+引起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减弱,增加Bcl-2和Bcl-X1蛋白的表达量,提高Akt/GSK3β磷酸化水平.结论 芍药内酯苷可通过线粒体依赖途径及Akt/GSK3β通路有效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 caspase-3在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

    作者:李艳云;蒲小平;朴景华;李长龄

    目的:探讨caspase-3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 MPP+)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方法:建立MPP+诱发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方法,检测原代培养的16 d胎鼠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组和细胞凋亡组(MPP+组)的caspase-3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有表达,但在细胞凋亡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caspase-3的蛋白酶抑制剂Ac-DEVD-CHO可降低caspase-3的表达.结论:caspase-3参与MPP+诱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过程,并起关键作用,以MPP+为诱导剂建立的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有关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筛选抗PD药物.

  • 肉苁蓉成分campneoside Ⅱ对神经毒素MPP +诱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蒲小平;李晓蓉;李慧浓;屠鹏飞;宋志宏;李长龄

    目的: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 -phenylpyridinium ion, MPP +) 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探讨肉苁蓉成分是否对MPP +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方法:用肉苁蓉成分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经MPP +处理这些细胞后,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浓度为 50 μmol*L -1MPP +使小脑颗粒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25 mg*L -1 campneoside Ⅱ具有抗凋亡作用。结论:以MPP +为诱导剂建立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Parki nson's disease, PD)有关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筛选抗PD药物, 中药肉苁蓉成分campne oside Ⅱ对神经毒素MPP +诱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褐藻多糖硫酸酯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

    作者:罗鼎真;崔艳秋;王晓民

    目的 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 μmol/L)的 MPP+处理MN9D细胞 36 h,50 μmol/L MPP+处理 MN9D细胞,时间分别为12、24 36、48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0.01、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MN9D细胞1 h后,加入50 μmol/L MPP+共同作用36 h以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并采用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随着MPP+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 μmol/L MPP+ 处理细胞36 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 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1 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 MTT 值并降低LDH 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 μmol/L MPP+作用12 h,可使MN9D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而0.1、1 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处理 1 h,可以拮抗MP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可以有效拮抗 MPP+ 对 MN9D 细胞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关.

  • 原儿茶酸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损伤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宁巧庆;刘爽;李亚晨;李岚;于燕;赵文香;张秀丽

    目的 探讨原儿茶酸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干预后的小鼠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孕14 d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元细胞,连续培养7d,以Mpp+体外损伤小鼠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原儿茶酸低(0.05 mmol/L)、中(0.1 mmol/L)、高(0.5 mmol/L)剂量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神经元活力,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物质(ROS)的量,检测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及膜电位.结果 原儿茶酸可增强Mpp+损伤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力,减少LDH释放,降低ROS产生,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活力下降,阻止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 原儿茶酸对Mpp+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不同分化状态的SH-SY5Y细胞对MPP+的敏感性

    作者:解洪荣;常明;张玉花;宋来军;张继红;袁辉;胡林森

    目的 比较不同分化状态的SH-SY5Y细胞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的敏感性.方法 未分化的、单纯全反式维甲酸(ATRA)分化的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分化(ATRA/TPA)的SH-SY5Y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PP+(0.05、0.1、0.25、0.5、1.0和2.0 mmol/L)处理24、48和72 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PP+处理后在24、48和72 h各组细胞的活力;应用台盼蓝除外法计数活细胞检测1.0 mmol/L MPP+处理后48 h各组细胞的死亡率.结果 三组SH-SY5Y细胞对MPP+的敏感性不同,其中ATRA与TPA序贯分化细胞的敏感性强,未分化的细胞其次,而单纯ATRA分化的细胞敏感性弱.结论 不同分化状态的SH-SY5Y细胞对MPP+敏感性不同,ATRA与TPA序贯分化的细胞可能更适合于神经毒性和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研究.

  • 豨莶草提取液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磊;王彦永;刘佳;于静;杨树民

    目的:探讨豨莶草提取液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MPP+)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 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在生长状态良好的PC12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400μmol/L的MPP+,造成帕金森病( PD)的离体实验模型,并观察豨莶草提取液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 DCFH-DA 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水平。结果400μmol/L MPP+作用PC12细胞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造成细胞发生损伤,ROS水平增加。同时给予不同浓度豨莶草提取液,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ROS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豨莶草提取液能有效改善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OS水平有关。

  • 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志刚;姜波;包永明;安利佳

    目的: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PC12)凋亡模型,探讨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浓度为0.15 mM MPP+作用于PC12细胞48 h诱导其产生典型的凋亡特征,50 mg/L菟丝子提取物具有抗凋亡作用.结论:菟丝子提取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MiR-133b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瑞;刘贤;牛梦月;谢安木

    目的 探讨miR-133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胚胎(孕14 d)中脑腹侧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依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②阴性对照组,使用携带空载miRNA慢病毒颗粒(miR-NC)持续转染48 h,换液后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③miR-NC+MPP+组,使用携带空载miRNA慢病毒颗粒持续转染48 h,换液后10 tmol·L-1Mpp+继续作用24 h;④miR-133b+MPP+组,使用携带miR-133b慢病毒颗粒持续转染48 h,换液后10 μmol.L-1 Mpp+继续作用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T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miR-NC+MPP+组比较,miR-133b+MPP+组TH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98,P<0.05).结论 miR-133b可提高PD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中TH蛋白表达水平,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银杏叶提取物对鱼藤酮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铭维;顾平;刘力;王彦永;崔冬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的鱼藤酮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的模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胞外多巴胺(DA)水平.结果:同毒物组比较,EGB在0.35、0.70、1.40 mg/ml浓度下能减轻MPP+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在1.40 mg/ml浓度下能减轻鱼藤酮引起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增高胞外DA水平:2 mmol/L MPP+和10 μmol/L鱼藤酮作用下胞外DA分别为(6.875±0.201)和(5.321±0.167) ng/ml,而1.40 mg/ml EGB分别与2 mmol/L MPP+或10 μmol/L鱼藤酮共同作用,DA升高至(7.595±0.139) ng/ml(P<0.05)和(6.917±0.201) ng/ml(P<0.01).结论:EGB对鱼藤酮和MPP+体外诱导PC12 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对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金虹艳;赵长振;陈泽军;徐耑;孔岩

    目的 研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PP+ 0.25 mmol/L组、0.5 mmol/L组及1 mmol/L组,各MPP+组细胞与含相应浓度的MPP-培养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TOR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mTOR调控相关蛋白(Raptor)、雷帕霉素不敏感的mTOR伴侣蛋白(Rictor)以及与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Beclin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MPP+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0.001);mTOR、p70S6K、Raptor、Rictor表达明显降低(P <0.05~0.001);LC3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 <0.05~0.001),均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MPP+通过抑制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诱导SH-SY5Y细胞自噬性死亡,并且与MPP+的浓度相关;这可能是MPP+导致PD动物模型发病的机制.

  •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对大鼠嗜铬细胞的抑制素、活化素及其受体ⅡA表达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作者:刘楠;蒋雨平;王坚;丁正同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的抑制素(inhibin)、活化素(Act)及其受体ⅡA (ActRⅡA)的表达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在加入MPP+后3 h、6 h、12 h及24 h后细胞ActβA mRNA 、βB mRNA、inhibinα mRNA和ActRⅡ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台盼蓝排斥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MPP+处理后,各时间点PC12细胞ActβA mRNA、βB mRNA和ActRⅡA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inhibin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在12 h和24 h时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MPP+可能通过下调PC12细胞的Act和受体的表达水平而导致细胞的损害.

  •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

    作者:王芳;姚红红;胡刚

    目的:探讨II、III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对培养液中[3H]-D,L-谷氨酸的摄取.结果:II组mGluRs激动剂(2S,2'R,3'R)-2-(2',3'-dicarboxycyclopropyl) glycine (DCG-IV)和III组mGluRs激动剂L(+)-2-amino-4-phosphonobutyric acid (L-AP4) 100 μmol·L-1可以逆转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Glu的作用,而II组mGluRs拮抗剂(RS)-1-Amino-5-phosphonoinan-1-carboxylic acid (APICA)和III组mGluRs拮抗剂 (RS)-α-methylserine-O-phosphate (MSOP)可以完全阻断其激动剂的逆转作用.结论:激活C6胶质瘤细胞上的II、III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谷氨酸转运体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

  •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作者:王芳;姚红红;胡刚

    目的: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对培养液中[3H]-D,L-谷氨酸的摄取,应用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结果:MPP+ 150、200 μmol·L-1可以明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抑制率达 58.3%和 70.1%,但并不影响细胞活性;Ⅱ组mGluRs激动剂(2S,2'R,3'R)-2-(2',3'-di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DCG-IV)0.1、1、10,100 μmol·L-1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2-amino-4-phosphonobutyric acid (L-AP4)1、10、100 μmol·L-1可以逆转MPP+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的抑制作用.结论:MPP+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可能与直接影响谷氨酸转运体(GluTs)的功能有关,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GluTs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MPP+和6-羟基多巴胺对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的影响

    作者:姚红红;张芸;何海蓉;丁建花;李皓;胡刚

    目的: 研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6-羟基多巴胺(6-OHDA)对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对培养液中[3H]-D,L-谷氨酸的摄取;应用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的活性.结果:6-OHDA和MPP+均不同程度地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Glu;6-OHDA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活性,而MPP+却不影响细胞活性;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TPA显著增强C6细胞对Glu的摄取,并拮抗MPP+对C6细胞摄取Glu的抑制.结论:6-OHDA抑制C6胶质瘤细胞对Glu的摄取,可能与其抑制细胞活性有关,而MPP+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直接影响转运体的摄取功能有关,并可能由PKC途径介导.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