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HPLC技术分析白芍根茎与主根部分的主成分含量差异

    作者:郑金凤;王景红;宗志勇;路广义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亳芍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下主根和根茎部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C18柱( phenomenex公司,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经过煮制后的白芍去皮主根或根茎所含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总含量低于未煮制;白芍的主根和根茎部分去皮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总含量高于未去皮的主根和根茎;无论是否煮制,是否去皮,白芍根茎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均高于主根。结论白芍根茎有作为药用部位的基础。

  •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解痉镇痛作用

    作者:吴丽;王丽丽;侯燕;王玉杰;李伟;张建军

    目的 比较研究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以痛经宝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制备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实验一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潜伏期和20分钟内扭体次数.实验二采用同一造模方法给予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进行实验,记录小鼠潜伏期和20分钟内扭体次数,并检测子宫组织中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水提物组和赤芍水提物能使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且与1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水提物组的扭体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和芍药内酯苷能使小鼠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且与5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扭体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100 mg/kg芍药苷组子宫组织PGF2α降低、NO升高(P<0.05);100 mg/kg芍药内酯苷组PGF2α、Ca2+降低,NO升高(P<0.01,P<0.05,P<0.01);50 mg/kg芍药内酯苷组PGF2α水平降低(P<0.05).结论 在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中,白芍的解痉镇痛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苷是白芍与赤芍具有解痉镇痛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解痉镇痛作用优于赤芍的物质基础.

  • 芍药内酯苷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东超;魏颖;高佳琪;刘一冰;屈玲霞;刘永巧;徐暾海;刘铜华

    目的:探讨糖痹康颗粒中主要成分芍药内酯苷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影响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影响的研究,建立了以150 mmol·L-1D-葡萄糖,培养时间为48 h的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设立芍药内酯苷高中低组(100 μM、20μM、4μM),模型组,维生素C组(100μM),正常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和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内ROS状态以及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48 h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芍药内酯苷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芍药内酯苷可以促进雪旺细胞增殖.通过检测ROS荧光含量,发现芍药内酯苷100、20、4μM与模型组(Glu 150 mM)相比,各组P<0.01,表明芍药内酯苷可以减轻雪旺细胞内ROS,缓解氧化应激状态.结论:芍药内酯苷可以通过增加雪旺细胞增殖,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对雪旺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cAMP、cGMP的影响

    作者:赵丹萍;张建军;王旭;王小花;王成龙;王玉杰;王林元

    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cAMP、cGMP)水平变化,探讨白芍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作用机制及其“柔肝解郁”功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其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AMP、cGMP水平,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NA)、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升高(P<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提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AMP水平(P<0.05),芍药内酯苷高剂量、芍药苷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cGMP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来抵抗肝郁状态,发挥其“柔肝解郁”作用.

  •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抗抑郁作用与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

    作者:吴丽;王丽丽;李伟;侯燕;王景霞;张建军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NOS、GluRl 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合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IL-3,GM-CSF,IL-6及TNF-α的影响

    作者:王成龙;王林元;王景霞;朱映黎;赵丹萍;张建军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 (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血浆,分析IL-3、GM-CSF、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均能升高白细胞值(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对红细胞值有升高作用(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明显升高IL-3含量水平(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升高GM-CSF含量水平(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苷30 mg/kg组亦能降低TNF-α含量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与芍药苷一致具有补血作用;二者都通过对机体细胞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促进血细胞的生成,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是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

  • UPLC/Q-TOF-MS快速分析桂枝茯苓胶囊的入血成分

    作者:尹权微;李家春;秦建平;黄文哲;王振中

    目的:采用UPLC/Q-TOF-MS对桂枝茯苓胶囊人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该制剂的体内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5 min,5%A;5 ~20 min,5%~17% A;20 ~28 min,17% ~ 30% A;28 ~ 30 min,30% ~58% A;30 ~40 min,58%~83% A;40 ~45 min,83%~88% A;45 ~50 min,88%A),流速0.4 mL· min-1,柱温35℃,进样量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毛细管电压3.5kV,雾化气压力45 Pa,干燥气流速10 L·min-1,加热毛细管温度350℃,源内裂解电压145 V,质量数扫描范围m/z 100~1 200.结果:通过与空白生物样品和对照品的提取离子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比对,初步鉴定出14个人血成分,包括13个原型成分和1个代谢产物(野樱苷).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可为桂枝茯苓胶囊入血成分的定性分析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分析手段,为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 HPLC测定清肝疏郁颗粒剂中4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姜海;张妍妍;孟永海;杨柳;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目的:建立清肝疏郁颗粒中胡黄连苷Ⅰ,Ⅱ,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超声提取目标物;采用HPLC-DAD系统,Diamonsil(2)-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4 nm(胡黄连苷Ⅰ,Ⅱ),230 nm(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结果:胡黄连苷Ⅰ,Ⅱ,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72~6.72 μg(r=0.9996),0.0174~17.4 μg(r=0.9998),0.01 ~10.00 μg(r=0.9995),0.06~6.00 μg (r=0.999 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5%,100.95%,97.90%,97.90%;RSD分别为1.7%,2.4%,1.4%,1.7%.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重复性好,为清肝疏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 UPLC同时检测加味逍遥提取物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

    作者:李明月;周立红;张文生;章顺楠;叶正良;柳文媛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加味逍遥提取物中6个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含量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UPLCTM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0.4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6个指标性成分分离度良好,均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9% ~ 101.67%,RSD均<3.8%.结论:该法准确、简便、分离度良好,可作为加味逍遥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方法.

  • 正交试验法优化赤芍总苷闪式提取工艺

    作者:刘玉峰;王程程;刘宇;高飞;陈立江

    目的:优化赤芍总苷闪式提取工艺.方法:利用闪式提取器对赤芍总苷进行提取,HPLC测定含量,并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提取量作为主要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总苷闪式提取的佳工艺.结果:闪式提取赤芍总苷的佳提取工艺为用30倍量的水浸泡6h,并采用70 V电压提取2 min.结论:闪式提取法可应用于赤芍总苷的提取,该工艺简单,迅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白芍饮片炒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分析

    作者:万超;苏慧;霍雨佳;刘颖;张晶;扶垭东;李丽;王成永

    目的:基于HPLC特征图谱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探讨白芍炒制前后饮片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选择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9%A;5 ~25 min,9%~17%A;25~30 min,17% ~22% A;30~35 min,22%A;35~50 min,22% ~40%A;50~60 min,40% A),流速1.0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白芍及炒白芍饮片特征图谱表征方法;同时对没食子酸等6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230 n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18:8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同时测定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与苯甲酸的含量.结果:白芍与炒白芍饮片特征图谱中均标示出12个特征峰,并归属了其中8个特征峰.白芍炒制后单萜苷类成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6%和7%,鞣质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没食子酸和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苯甲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8%,26%,53%,其余成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芍炒制前后特征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差异,本文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芍和炒白芍饮片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完善二者的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 UPLC-MS-MS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罗年翠;王川;钱大玮;段金廒;唐于平;郭建明;丁雯

    目的: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色谱(UPLC-MS-MS)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分析方法,并研究比格犬灌胃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后以上4种成分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集比格犬灌胃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本,甲醇沉淀蛋白,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反相柱,流动相为水(含0.1%的甲酸)-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正离子条件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95.3 ~ 144.5(阿魏酸)、m/z 169.0~92.9(香草酸)、m/z 481.3 ~ 197.1(芍药内酯苷),负离子条件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525.4 ~ 449.2(芍药苷).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分别在1.13~1 089,1.23~1 080,0.82 ~ 787.5,0.36~337.5 μg·L-1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阿魏酸和香草酸2种酚酸类成分在比格犬体内吸收均较迅速,阿魏酸消除较快,香草酸消除相对较慢;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2种单萜苷类成分药动学特征相似,在比格犬体内吸收和消除均较慢.结论:UPLC-MS-MS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当归-白芍药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研究,为当归-白芍配伍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 芍药内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映黎;王林元;王景霞;王成龙;赵丹萍;王子晨;张建军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四物颗粒及芍药苷为对照,检测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骨髓病理切片,酶免法检测血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放免法检测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肿瘤坏死因子-o (TNF-α)含量变化;RT-qPCR法检测脾脏中G-CSF、CM-CSF及TNF-α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中G-CSF、CM-CSF及TNF-o 的蛋白表达.结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与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P<0.01,P<0.05),升高G-CSF与GM-CSF含量(P<0.01,P<0.05),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脾脏TNF-α mRNA的表达(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芍药苷组与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多,密度大,巨核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少.结论: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不仅能够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还能够调控负向造血因子,减轻其对造血功能的抑制.

  •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对β-EP、PGE2的影响

    作者:吴丽;王丽丽;费文婷;王莎;侯燕;张建军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制备小鼠疼痛模型,灌胃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潜伏期和20min内扭体次数.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腹腔注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进行实验,并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P),大脑皮层β-EP、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g/kg赤芍水提物组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1、0.5g/kg赤芍水提物组和2、1g/kg白芍水提物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P<0.05).与1g/kg白芍水提物组比较,同剂量赤芍水提物组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芍药苷组和8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P<0.05).与40mg/kg芍药内酯苷组比较,同剂量芍药苷组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80mg/kg芍药苷组、8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血清和大脑皮层β-EP显著升高、大脑皮层PGE2显著降低(P<0.01,P<0.05);40mg/kg芍药苷组仅血清β-EP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中,赤芍、白芍、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均有镇痛作用,芍药苷为赤芍、白芍镇痛作用的共有成分;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成分亦具有镇痛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和大脑皮层中β-EP水平、减少大脑皮层PGE2生成或释放有关.

  • 芍药内酯苷及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配合孤养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作者:王成龙;王林元;王景霞;朱映黎;赵丹萍;吴丽;王莎;张建军

    目的:观察芍药内酯苷(AF)、芍药苷(PF)对慢性束缚应激(CRS)配合孤养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白芍柔肝解郁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将SD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随机分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均采用CRS配合孤养复制肝郁模型.观察体质量,行为学指标,并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造模第14天,与模型组比较,AF 30mg/kg组、PF 30mg/kg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造模第21天,与模型组比较,AF 30mg/kg组、PF 30mg/kg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中穿行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而滞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OE和OT显著增加(P<0.05,P<0.01),而CT显著减少(P<0.01).AF 30mg/kg组、PF 30mg/kg组大鼠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F和PF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CRS肝郁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而且使相关应激激素的含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提示二者均为白芍柔肝解郁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RS肝郁模型大鼠HPA轴的激活有关.

  • 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血浆中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曾洁;华丽萍;黄彬;张玉琴;徐伟;林羽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并用于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MS/MS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RXB-C18(2.1 mm×100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30:70,V/V),流速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30 nm;定量离子对为:m/z 525→120.9(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m/z 433→224.8(内标物栀子苷).8只雄性SD大鼠,给予6 g原药材/kg白芍汤灌胃,分别于0、5、10、20、30、45、60、90、120、180、360、540、720 min眼眶静脉取血0.5 mL,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V2.1.1药动学软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分别在40~8000 ng/mL和40~1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6和0.999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2.33%~95.43%和88.65%~95.62%,基质效应分别为99.29%~107.86%和93.79%~104.05%,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主要药动学参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Cmax分别为(8.50±2.01)、(4.13±0.72)μg/mL,tmax分别为(10.00±1.73)、(20.00±2.11)min,t1/2分别为(142.98±30.11)、(127.68±35.74)min.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简单可行、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应用于研究与分析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以及一氧化氮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映黎;王林元;王成龙;赵丹萍;王莎;费文婷;张建军

    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以氟西汀及逍遥丸为对照,检测体重,糖水消耗量,并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格瑞斯比色法检测海马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免法(ELISA)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RT-q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nNOS以及BDNF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穿行次数(P<0.05;P<0.0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O水平(P<0.05,P<0.01;P<0.05,P<0.05);30 mg· kg-1芍药苷与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NOS mRNA表达(P <0.01;P <0.05);30 mg·kg-1芍药苷、30 mg·kg-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蛋白表达(P<0.05).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为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海马NO含量以及BDNF的表达有关.

  • 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GM-CSF,IL-3,TNF-α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映黎;张建军;王景霞;阳志晖;黄银峰;屈胜胜;周恬恬

    目的:比较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单体提取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检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二者的补血作用及机制.结果: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白细胞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红细胞数(P<0.01,P<0.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芍药苷30 mg·kg-1的胸腺指数则无升高作用,二者相比,芍药内酯苷优于芍药苷(P<0.05);芍药内酯苷15 mg·kg-1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芍药苷15 mg· kg-1的胸腺指数无升高作用,二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芍药内酯苷30 mg·kg-1(P<0.01)、芍药内酯苷15 mg·kg-1(P<0.05)、芍药苷30 mg·kg-1(P<0.01)与芍药苷15 mg·kg-1(P<0.05)均能升高GM-CSF的含量.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IL-3(P<0.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降低TNF-α(P<0.01),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芍药内酯苷优于芍药苷.结论: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能够通过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血虚状态,且芍药内酯苷对造血负向调控因子的作用更强,与芍药苷协同发挥作用,是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重要成分.

  • 白芍、赤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综合放血法致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建军;黄银峰;王丽丽;李伟;王景霞;王淳;屈胜胜

    目的: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2 g· 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芍药苷、120 mg·kg-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 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 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 <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作者:屈胜胜;张建军;黄银峰;李伟;朱映黎;杨琦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小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制作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赤芍、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赤芍2g·kg-1、白芍2g·kg-1的白细胞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数在造模第7天升高明显(P<0.05);造模第10天,芍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5);同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赤芍与白芍、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均可升高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具有补血作用;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对该模型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类似,是白芍补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芍药苷是赤芍与白芍升高白细胞补血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

12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