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解毒消斑散的薄层定性鉴别

    作者:王连芝;修海霞

    目的:制定解毒消斑散的定性质量标准,以更好地控制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栀子、大黄、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方中栀子、大黄、黄连均具有特征斑点.结论:所用方法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解毒消斑散质量的定性鉴别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龙胆泻肝片中龙胆苦苷、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杨必浩;周应硕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龙胆泻肝片中龙胆苦苷、 栀子苷和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10μL.结果 龙胆苦苷、栀子苷和黄芩苷进样浓度分别在14.19~141.90μg/mL、11.46~114.60μg/mL、26.45~264.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9%,99.00%,99.33%(RSD=2.03%,1.70%,1.27%,n=6).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龙胆泻肝片的质量控制.

  • 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作者:席文胜;张艳玲

    目的:建立以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汉邦ODS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8mm,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2012~5.03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1%(RSD=1.16%,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栀子苷对肺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Akt和NF-κB表达的关系

    作者:杭文地;班佳艺;赵志英;邰美慧;林颖;刘颖;李雪荣

    目的:研究栀子苷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120只,体重250~300 g/只,随机分6组,每组20只,即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栀子苷低剂量组(C)、栀子苷中剂量组(D)、栀子苷高剂量组(E)和LY294002+栀子苷高剂量组(F),每组20例.采用结扎左肺门法建立LIRI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的前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Akt、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应用栀子苷预处理的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释放显著减少,p-Akt/Akt比值增加,NF-κB表达降低.应用了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后再给予高剂量栀子苷,与栀子苷其他给药组比较,TNF-α、IL-1β、IL-6释放增加,p-Akt/Akt比值下降,与栀子苷中、高剂量组比较NF-κB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苷对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 RP-HPLC 法测定妇科分清丸中栀子苷和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苏超;刘君怡;张盛;黄荣增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科分清丸中栀子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12:88),检测波长为236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栀子苷在0.15~1.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3.0975X-0.0365,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3%,RSD=1.9%(n=6)。芍药苷在0.1~1.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2.949X-0.0257,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1.3%(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妇科分清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解郁安神颗粒中栀子苷含量测定的比对

    作者:王世清;王全豪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解郁安神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比对试验。方法采用回流法与超声处理法分别进行提取,两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进样分析。结果回流与超声处理两种提取方法测得的解郁安神颗粒中栀子苷含量基本相同。但是,两台液相色谱仪测定的结果之间有较大偏差。结论超声处理提取法避免了回流法烧瓶形成固体粘附物对栀子苷含量的影响,可以使用超声处理法提取解郁安神颗粒中的栀子苷。

  • HPLC法测定吊筋药中栀子苷的含量

    作者:陈君;李志浩;何婧

    目的:建立测定吊筋药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 Phenomenex LUNA-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栀子苷在0.049~0.980 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 为1.6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吊筋药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 连朴饮不同煎液中栀子苷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邹孔强;聂明华;罗秀琼;冯华;王祥培

    目的 考察连朴饮不同煎液中栀子苷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连朴饮不同煎液10批样品中栀子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两种煎液薄层鉴别均可检出栀子苷.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

  • 栀子苷与不同胆酸类成分组合对OGD-Rep模型下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重阳;孙良明;张晓瑜;张双;吕凯;程发峰

    目的 精制清开灵(JZQKL)是干预缺血性中风的有效药物组合.本研究旨在阐述胆酸类成分与栀子苷在神经保护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效果及机制,以优化JZQKL配方,筛选佳组合.方法 本文研究了栀子苷与胆酸类成分组合在OGD-Rep模型下的SH-SY5Y细胞的影响,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性.结果 低剂量0.5μg/mL HDCA与栀子苷合用后,基本未影响细胞活性,而5、50μg/mL与栀子苷合用后则表现细胞活性下降趋势;CA与HDCA的表现类似.而TUDCA 0.5、5μg/mL与栀子苷合用时细胞活力较高,Gen+TUDCA组合较单纯Gen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TUDCA剂量增大时,达到50μg/mL时,会减弱Gen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加对细胞的损伤.结论栀子苷与TUDCA合用能够发挥佳的神经保护作用,栀子苷与TUDCA组合初步订为20:1.

  • 栀子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迪娜;辛文锋;张文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如肾、眼、心血管及神经等慢性损伤。栀子苷是栀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水解苷元为京尼平。有研究报道,栀子苷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病理变化的作用,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潜在药物。本文对近年来栀子苷和京尼平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 血小板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在栀子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郭青丽;杜守颖;陆洋;李鹏跃;徐攀;王振;郭懿望;尚可心;程艳珂

    目的:应用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分析栀子提取物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实验,以验证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在栀子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物质分析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栀子提取物在生理条件下与洗涤血小板相互作用,洗去非结合成分,调节pH破坏血小板结构后洗脱结合成分,将各洗脱液用已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进行HPLC分析,找出准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对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实验。结果:可检测到栀子提取物中的主要与血小板结合成分为栀子苷,药理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一定剂量范围栀子苷对由ADP、鼠尾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栀子提取物与血小板膜受体的相互作用,所筛选的活性成分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 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下栀子苷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亚楠;徐自慧;万亮琴;谭琰;王旭;王雪;赵洁;董瑞娟;葛东宇;华茜

    目的 研究栀子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鼠的保护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间的关系.方法 50 mg/kg LPS诱导C57BL/6 J小鼠脓毒症模型,观察栀子苷20mg/kg和40mg/kg两个剂量对模型鼠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肛门温度、体重和肺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法)观察栀子苷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变化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探讨栀子苷对脓毒症小鼠保护作用的作用机制.结果 栀子苷能够明显改善LPS诱导的模型鼠的肛门温度(P<0.05)和体重(P<0.01)的下降趋势;栀子苷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肺组织病理状态;LPS诱导的模型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增加(P<0.05),栀子苷作用后能够显著降低皮质醇含量(P<0.01);栀子苷两个剂量组不同程度的降低糖皮质激素受体下游基因IL-10、Edn1 、Tnf的表达(P<0.05).结论 栀子苷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脓毒症小鼠皮质醇异常增高现象,调节糖皮质激素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组分中栀子苷含量

    作者:高宝益;裴妙荣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指标对栀子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栀子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15∶ 85)为流动相,在238 nm波长下测定栀子组分中栀子苷含量.结果 在上述测定条件下,栀子苷在0.49~7.79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RSD=1.15%(n=6),栀子组分中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100.06%(n=5),RSD=1.38%.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高,简便,准确,易操作,可作为栀子组分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法为组分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学参考.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组分中栀子苷含量

    作者:高宝益;裴妙荣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指标对栀子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栀子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15∶ 85)为流动相,在238 nm波长下测定栀子组分中栀子苷含量.结果 在上述测定条件下,栀子苷在0.49~7.79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RSD=1.15%(n=6),栀子组分中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100.06%(n=5),RSD=1.38%.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高,简便,准确,易操作,可作为栀子组分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法为组分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学参考.

  • HPLC法测定清火栀麦口服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含量

    作者:王文忠;杨葳;马占新;郑平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火栀麦口服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依利特C18(4.6 mm × 200 mm,5 μm)色谱柱,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流动相为甲醇-水(55∶ 45),检测波长为250 nm;栀子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13∶ 87),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 脱水穿心莲内酯在0.24~1.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97.69%,RSD=1.63%;栀子苷在1.68~6.72 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101.09%,RSD为2.66%.结论 HPLC法能准确、快速地测定清火栀麦口服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的含量.

  • BZL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冷静;田华捷;黄甫;冯琴;赵瑜;胡义扬;彭景华

    目的:观察中药组分复方BZL方(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和BZL方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NASH,第14周开始,BZL方组灌胃BZL方,其余各组灌胃等量饮用水,至17周末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进食量、肝体比,肝组织病理(HE和天狼猩红染色,SAF评分),检测血浆ALT、GGT活性、LPS水平,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胶原I型和IV型、内毒素受体CD14、TLR1、TLR2、TLR4、TLR9及炎性反应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肠组织病理(HE染色);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高脂饮食诱导NASH模型中,模型组血浆ALT、GGT、LPS及肝组织TG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可见脂肪沉积、炎性反应、气球样变及纤维化,SAF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组织胶原ColI、ColIV mR-NA显著升高,CD14、TLR1、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P<0.01);肠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不明显,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降低(P<0.01),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减少.BZL方可降低血浆ALT、GGT、LPS、肝组织TG含量(P<0.05,P<0.01),改善SAF评分,降低肝组织胶原ColI、ColIV mR-NA表达(P<0.01),降低CD14、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P<0.05,P<0.01),恢复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 mRNA表达(P<0.01),恢复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结论:BZL方有效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该作用与其保护肠黏膜、抑制LPS肠渗漏及肝组织中TLRs及炎性反应因子密切相关.

  • 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

    作者:王佳琳;张贵君;郭亚芳;彭慧;孙启玉;刘亮;王月;刘傲雪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为栀子柏皮汤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煎煮时间(10,20,30,40,50,60 min)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木兰花碱-甘草苷(λ=238 nm)、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λ=265 nm)、异甘草苷(λ=360 nm)、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λ=440 nm)的含量.结果:当煎煮时间改变时,各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栀子、黄柏、炙甘草药效组分及药效组分总量不同煎煮时间下变化显著,栀子、黄柏、炙甘草药效组分以及药效组分总量在10~20 min均有大幅度上升,20 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后含量增加,终含量与20 min时大致相近.结论:不同煎煮时间影响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溶出,从而影响疗效;当煎煮时间为20 min,各组分含量较高,且避免了因受热时间过长对西红花苷类成分的破坏,验证了传统煎煮时间的合理性.

  • 栀子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晓娟;孙兆林;季宇彬;李志雄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栀子中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栀子苷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结果: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栀子苷分别在0.009~0.186mg/mL(r=0.9 994)、0.042~0.846 mg/mL(r=0.9996)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8%,RSD=1.48%和100.45%,RSD=1.29%(n=6).结论:所建立方法简单、准确,易操作,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栀子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 针刺联合栀子苷对糖尿病复合脑缺血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靳蕊;晋志高;蔡虹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栀子苷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组大鼠予以栀子苷(25 mg/kg)生理盐水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电针组大鼠选取“百会”和“大椎”两穴,每次电针20 min,隔日1次,共10次;针药结合组大鼠接受栀子苷治疗的同时,也接受电针治疗.Morris水迷宫行为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及杏仁核内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电针、药物以及针药结合3个治疗组治疗后,动物在撤台后于靶象限游泳路程的百分比和游泳时间的百分比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与杏仁核OX-42阳性标记小胶质细胞数量与吸光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NF-κB阳性标记细胞数量与吸光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栀子苷均通过NF-κB-小胶质细胞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复合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从而缓解糖尿病复合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针刺加栀子苷复合治疗与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效果相同.

  • 栀子苷对正常和黄疸模型大鼠的亚急性肝、肾毒性

    作者:张海虹;卫璐戈;李会芳

    目的:开展栀子苷对正常及黄疸模型大鼠的亚急性肝、肾毒性对比研究,为栀子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栀子苷低、中、高剂量(60,180,360 mg·kg-1)组,黄疸模型组和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栀子苷低、中、高剂量(60,180,360 mg·kg-1)组.黄疸模型采用ANIT造模,24 h后灌胃(ig)栀子苷.分别于给药后第7,14天,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活性,取大鼠肝、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第7,14天栀子苷中、高剂量组TBIL,SCr明显升高(P<0.05,P<0.01);黄疸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均明显升高(P <0.05,P<0.01).与黄疸模型组比,第7,14天ANIT+栀子苷低、中剂量组AST显著升高(P<0.01),ANIT+栀子苷中剂量组TBIL,BUN明显升高(P<0.05).ANIT+栀子苷高剂量组ig7d后陆续全部死亡.病理切片显示,栀子苷给药后肝肾组织出现极轻度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嗜碱性变;模型组和ANIT+栀子苷各剂量组动物均出现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并且有随剂量增大病变程度加重的趋势.结论:栀子苷剂量超过180 mg·kg-1(约折合栀子生药量55 g·d-1)连续ig给药14 d可对正常及黄疸模型大鼠造成肝、肾损伤;且剂量超过60 mg· kg-1时即会加重黄疸模型大鼠已有的肝损伤,随剂量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1010 条记录 1/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