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物汤的方证结合研究

    作者:高月;马增春;梁乾德;刘明;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

    方证结合研究是中医理法与方药之间的桥梁,以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与血虚证的方证关系研究为例探讨方证结合研究的新模式.运用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复制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血虚证的发生发展与外周血各血液成份改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动态变化、骨髓细胞凋亡、CD34+细胞的改变、细胞周期、造血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改变等密切相关.进而从全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3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4个药理水平,从方证到理法的逆向辨证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基本阐明了补血名方四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重构了基于有效成分的新组方,首次发现了果糖和芍药苷的补血活性,研究体现了中医药方证结合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为方剂和证候学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模式.

  • 中药及其复方对血虚模型小鼠补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朱化珍;陈德兴

    目的:对血虚模型小鼠在不同方剂干预下补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以“血虚小鼠”为主题词,从万方数据库检索了近5年发表的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补血的实验研究论文,并按其研究具体内容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共引用参考文献27篇.结果:血虚模型小鼠在中医方剂干预下的补血作用研究共分为三大类: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血液作用及骨髓作用的研究、血虚模型小鼠在方剂干预下的代谢组学研究.结论:通过多种中医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干预研究,可以用客观检测指标证明或发现传统方剂对血虚证的疗效.但目前的客观指标检测多参照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小鼠血虚证的中医症状诊断标准,完善中药复方治疗血虚证的疗效评价体系.

  • 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研究

    作者:杨祖贻;刘荣敏;程佳;裴瑾;万德光;胡荣

    目的:通过对补血药白芍主要效应成分芍药苷在血虚证和健康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比较,探讨血虚证与补血药的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方法:建立血虚证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健康小鼠),实验组(血虚证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白芍提取物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在60 min、9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浆中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为116.52±5.28 ng/μl,而对照组为41.49±2.86 ng/μ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浆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存在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

  •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IL-3,GM-CSF,IL-6及TNF-α的影响

    作者:王成龙;王林元;王景霞;朱映黎;赵丹萍;张建军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 (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血浆,分析IL-3、GM-CSF、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均能升高白细胞值(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对红细胞值有升高作用(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明显升高IL-3含量水平(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升高GM-CSF含量水平(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苷30 mg/kg组亦能降低TNF-α含量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与芍药苷一致具有补血作用;二者都通过对机体细胞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促进血细胞的生成,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是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

  • 左右利手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 RBC、Hb、IRF 的影响

    作者:肖敏佳;褚亚宇;柳杨;刘清国;王朝阳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 A组)、模型组( 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隔日针刺1次,共10次。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结果:治疗前1 d,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RBC、Hb显著降低(P<0.01),IRF显著升高(P<0.01);治疗第7 d,各组RBC、Hb比较,B组含量低(P<0.05),C、D、F 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组含量高于后3组(P<0.05),IRF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14、21 d,各治疗组RBC、Hb、IRF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捻转补泻手法与左、右捻转方向无关,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 从脾胃论治缺铁性贫血的探讨

    作者:唐庆;谭晨;裴学军;肖飞

    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学说入手,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血虚的相关性,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和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运用.笔者认为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治疗上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原则.治疗缺铁性贫血,在补铁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生血法可以收获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补铁带来的不良反应.

  •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作者:睢明河;周宇姝;马文珠;马惠芳;王朝阳;于天源

    目的:探讨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70只Wistar大鼠采用断尾放血法造成血虚证模型,随机分为7个组(A、B、C、D、E、F、G组),每组10只,A、B组为对照组,C、D、E、F、G组分别采用不同捻转参数(捻转幅度、频率和时间)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血虚证大鼠的"足三里"穴,观察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幅度、捻转频率和捻转时间决定的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模型的红细胞计数可产生不同影响.当捻转刺激量≤2圈/次、60次/min、2 min操作时间时,呈现补法效应,当捻转刺激量大于此时,呈现泻法效应.结论:以刺激量大小决定的捻转补泻法是客观存在的,并存在一个临界点,当刺激量小于这个临界点时产生补的效应,大于这个临界点时则产生泻的效应.

  • 针刺提插补泻法对血虚证模型家兔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影响

    作者:徐敏;许安萍;睢明河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提插补泻“足三里”穴对血虚证家兔血清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的影响,探讨提插补泻与效应的关系.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留针组、补法组、泻法组,每组12只.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造血虚证模型.针刺各组每次治疗15 min,隔天治疗1次,共计10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SF及TIBC.结果:针刺治疗后第17天,补法、泻法两组的SF与针刺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TIBC明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后第32天,留针组、补法组、泻法组的TIB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在针刺治疗后各检测时间点,补法、泻法两组的SF和TIB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足三里”对血虚证家兔降低的SF与升高的TIBC有较好的疗效.②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对改善SF和TIBC无明显差异,提示重插轻提的提插补法与重提轻插的提插泻法在虚证状态下未显示出补泻效应.

  • 四物汤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小鼠造血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增春;高月;刘永学;谭洪玲;路晓钦;张立

    探讨四物汤治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虚证的作用机理.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成小鼠血虚证模型;测定小鼠外周血象;骨髓细胞集落形成;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小鼠胸腺指数.结果表明四物汤具有明显促进骨髓造血和增强免疫的作用,并可升高血虚证小鼠的外周血象.四物汤增强免疫、促进造血可能是四物汤治疗小鼠血虚证的机理之一.

  • 基于显微图像的血虚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研究

    作者:张孝龙;李伟;彭欣

    目的:观察血虚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测量其血液流速.方法: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 APH)制备血虚证大鼠模型,运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测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损伤的变化,采集微循环显微图像,并利用LabVIEWIMAQ VISION平台进行图像处理分析,提供一种跟踪白细胞团的微循环血液流速测量方法.结果:①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暗淡,微血管变形,管壁受损;②测得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速与现代文献研究十分吻合,精确度提高,再现性良好.③血虚模型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态呈粒线流甚至聚集流改变,且血液流速较正常组明显减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虚大鼠微循环存在供血不足、血流瘀滞、管壁损伤和渗出出血等多重病理改变;运用LabVIEW图像处理方法测量血液流速,客观地反映了血虚大鼠微循环的病理改变,表明显微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在中医血虚证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芍药内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映黎;王林元;王景霞;王成龙;赵丹萍;王子晨;张建军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四物颗粒及芍药苷为对照,检测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骨髓病理切片,酶免法检测血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放免法检测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肿瘤坏死因子-o (TNF-α)含量变化;RT-qPCR法检测脾脏中G-CSF、CM-CSF及TNF-α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中G-CSF、CM-CSF及TNF-o 的蛋白表达.结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与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P<0.01,P<0.05),升高G-CSF与GM-CSF含量(P<0.01,P<0.05),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脾脏TNF-α mRNA的表达(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芍药苷组与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多,密度大,巨核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少.结论: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不仅能够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还能够调控负向造血因子,减轻其对造血功能的抑制.

  • 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祖贻;刘荣敏;程佳;裴瑾;万德光;胡荣

    目的:通过对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三种白芍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对比性研究,从辨证药物动力学角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固定相: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水(38∶62),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30nm的色谱条件下,比较小鼠灌胃1h后对照组(健康)和实验组(血虚证)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低检测浓度1.49 ng /μl.实验组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17.84±6.35)、(94.60±5.92)、(105.09±6.99)ng/μ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

  • 四物汤对血虚证小鼠肝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正引;郭明章;全世建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血虚证小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Fa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予四物汤灌胃20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则予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血虚证模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TUN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Bcl-2及Fas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升高(P<0.05),血小板数无统计学差异,肝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P<0.05),促凋亡基因Bax、Fas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四物汤可改善血虚证模型小鼠外周血象,下调促凋亡基因Bax和Fas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提示四物汤补益肝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 血虚证与肿瘤发展的关系及四物汤的干预作用

    作者:包素珍;张永军;孙在典;张爱琴

    血虚证是中医临床上常见证候,多由生血乏源、失血过多、肾精亏损、大病之后等引起.肿瘤是一种恶性消耗性疾病,二者在临床上经常同时出现.本实验旨在阐明血虚证与肿瘤发展的关系及四物汤的干预作用.

  • 基于iTRAQ技术的寻常型银屑病(血虚证)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郝平生;严晓萍

    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对寻常型银屑病(血虚证)患者的血清蛋白进行定量分析,探求其与健康人差异表达蛋白质,从蛋白组学角度揭示血虚证的部分内涵.本实验共鉴定定量了208个蛋白质,血虚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蛋白组与健康组比较,有109个蛋白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银屑病(血虚证)血清中存在与健康人表达差异性蛋白质,如角蛋白类相关蛋白、凝血相关蛋白、脂蛋白类相关蛋白、免疫相关蛋白、肿瘤相关蛋白、甲状腺素结合球相关蛋白、血红蛋白类相关蛋白、细胞外基质类蛋白等.提示这些蛋白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血虚证有关.

  • 试论四物汤血虚证与贫血症的关系

    作者:秦林;刘更生;宋月芹

    通过综合分析古今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文献,探讨四物汤血虚证与贫血症的关系.发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血虚证与贫血症在病情的轻重缓急方面,有明显的程度差异.其二,二者在某些主要发病原因和主要发展变化方面,有本质的区别.注意二者的关系,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小鼠骨髓CD34+细胞的变化

    作者:马增春;高月;刘永学;谭洪玲;张立;陈鹏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CTX)诱发的血虚证小鼠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和骨髓细胞周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CTX大小两个剂量分别对两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制作小鼠血虚证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双荧光标记测定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骨髓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①注射CTX后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下降后迅速上升,然后又下降。②注射CTX后骨髓细胞增殖受抑,然后动员骨髓细胞增殖,但药后10d细胞增殖又受抑。与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比例的变化规律有一致性。结论:CTX可以动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而增殖,增加了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但此过程加速了干祖细胞池的耗竭,从而对骨髓造成更大损伤,这可能是CTX诱发小鼠血虚证的机理之一。

  • 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的影响

    作者:王伟;睢明河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大鼠Hb(Hematoglobin,血红蛋白)、SF(Serum ferritin,血清铁蛋白)等的影响,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与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176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5 组:空白组(10 只)、模型对照组(46 只)、针刺组(40 只,不做补泻手法)、捻转补法组(40 只)和捻转泻法组(40 只),后3 组统称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作血虚证模型,隔天治疗1 次,共10 次.针刺开始后,分别于第6、11、16、21 天采血,检测Hb、SF 和血清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结果 针刺后第6 天各治疗组大鼠Hb、SF 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后第11 天,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后第16 天的SF、针刺后第6、11 天的血清ATP 酶活性,捻转补法组高于捻转泻法组(P<0.05).结论 ①单纯针刺、捻转补法、捻转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的恢复均有治疗作用;②在血虚证的状态下,捻转补法的疗效要优于捻转泻法.

  • 慢性疲劳综合征血虚证主成分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作者:陈文强;李宗信;黄小波;王芬;王明越;张春燕

    目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血虚证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相结合,对CFS血虚证主成分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FS血虚证主成分1与SF-36量表中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和躯体疼痛(BP)呈极显著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2与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显著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与躯体化显著相关.结论CFS血虚证患者实际出现了两方面情况,一方面使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主成分的相关分析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陈文强;王明越;张春燕;王宁群

    目的 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5例CFS气虚证和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FS气虚证主成分1与CFS气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2与CFS血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结论 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结果基本吻合,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有可能简化中医辨证诊断程序.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