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化锂诱导裸鼠移植瘤模型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研究

    作者:尹胜;余望贻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LiCl对K562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具体研究低浓度氯化锂(10mmol/L LiCl )在体外对K562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裸鼠移植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LiCl(10mmol/L、20mmol/L、30mmol/L)来作用,药物作用组为不同的实验组,对照组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以阿糖胞苷(Ara-C)药物处理作为阳性对照,在体内观察LiCl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K562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作用效果.并采用液体培养试验,四唑盐(MTT)比色试验,集落培养试验为指标观察10mmol/L LiCl对K562裸鼠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联苯胺染色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分化抗原CD71的表达检测细胞的分化.结果 ①30mmol/L LiCl在瘤体大小、肿瘤浸润范围、小鼠生存期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浓度的LiCl,并都对K56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②在LiCl(10 mmol/L)作用下,联苯胺染色实验可见黄色的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71的表达量呈明显增强,提示10 mmol/L LiCl可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结论 ①10mmol/L、20mmol/L、30mmol/L LiCl都能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其中30mmol/L LiCl的效果佳②低浓度10 mmol/L LiCl 同样能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向红系分化.

  • 氯化锂促进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

    作者:胡坚莉;张立平;杨允;吴琦;刘书涛;尹群生;田广平

    目的观察氯化锂(LiCl)对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以氯化锂喂养动物,用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TuJI/GFAP双标记,鉴别出BrdU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的BrdU阳性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48周龄组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8周龄组;LiCl组小鼠新增殖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约有70%为神经元,4%~5%左右为神经胶质细胞.结论服用LiCl可显著增强成年小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部分逆转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的趋势,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 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盛强;罗学港;杨泉;曹开谊;孙卫文;黄越玲;沈岩松;戴丽军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 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KO)小鼠的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方法 给90只30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氯化锂,用药第6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实验,通过录像机录像,然后用Smart软件分析录像,观察能否改善KO鼠的高架十字迷宫的表型;同时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KO及野生型(WT)鼠的海马和皮层中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变化. 结果 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WT组小鼠比较,KO组小鼠的运动性、兴奋性、探索性明显增强,且KO组小鼠在开放区域的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均明显高于WT组.KO鼠用氯化锂后,在开放区域的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KO鼠p-GSK3β表达比WT鼠少;用氯化锂后,KO鼠p-GSK3β表达增加.WT鼠用氯化锂后,开放区域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有较少改善,p-GSK3β表达也有增加.未使用氯化锂的KO鼠与WT鼠相比,总GSK3β表达无明显差异,KO鼠和WT鼠使用氯化锂后,总GSK3β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 GSK3β的抑制剂氯化锂能改善KO鼠的高架十字迷宫表型,对KO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氯化锂导致的p-GSK33表达增加有关.

  • 氯化锂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致小鼠造血干/祖细胞衰老及其机制

    作者:夏婕妤;李静;张岩岩;贾道勇;张梦思;陈粼波;景鹏伟;陈雄斌;王璐

    目的 探讨氯化锂(LiCl)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致小鼠Sca-1+造血干/祖细胞(Sca-1+ HSC/HPC)衰老及其机制.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小鼠Sca-1+ HSC/HPC.纯化后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LiCl组,正常对照组基础上,加入LiCl(终浓度10mmol/L);D-半乳糖致衰组,正常对照组基础上,加入D-半乳糖(终浓度166mm0l/L),各组培养48h.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培养检测Sca-1+ HSC/HPC多向分化潜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Sca-1+ HSC/HPC增殖能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P53、P21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胞质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iCl组与D-半乳糖致衰组Sca-1+ HSC/HPC增殖能力下降,形成CFU-Mix数量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β-catenin、P53、P21蛋白表达上调,GSK-3β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内8-OH-dG水平升高.结论 LiCl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使细胞DNA氧化损伤,上调P53/P21途径,这可能是导致小鼠造血干/祖细胞衰老的机制之一.

  • 氯化锂改善脆性X染色体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的旷场行为

    作者:张伟雯;孙卫文;杨泉;黄月玲;戴丽军;杨凤啸;陈盛强;孙祺章

    目的 观察氯化锂是否可以改善脆性X染色体智力低下基因1(FMR1)敲除小鼠的旷场异常行为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各90只,按随机数字法各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氯化锂30、60、90、120、200 mg/kg组共6组,每组15只.氯化锂组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氯化锂.观察对照组和氯化锂组KO与WT小鼠总运动长度、总跨格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以及中央区进入次数等旷场实验行为的差异.采用免疫印迹观察氯化锂对KO与WT小鼠海马和皮层的糖原合酶激酶(GSK)3β和磷酸化(P)-GSK3β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中KO小鼠的总运动长度、总跨格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均比WT小鼠多(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氯化锂5个剂量组KO小鼠旷场实验总运动长度、总跨格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均有明显减少(均P<0.05);而WT小鼠用药后总运动长度和中央区活动时间在氯化锂90、120、200 mg/kg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跨格次数在氯化锂达到200 mg/kg剂量时才较对照组减少[(75.73±5.12)次比(125.73±9.24)次,P<0.05],中央区进入次数则在氯化锂5个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KO小鼠皮层和海马的GSK3β表达量与WT小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表达量比WT小鼠少(均P<0.05).氯化锂组KO小鼠皮层和海马GSK3β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皮层P-GSK3β的表达在氯化锂120、200 mg/kg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海马P-GSK3β的表达在氯化锂30 ~ 200 mg/kg 5个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氯化锂组WT小鼠皮层和海马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相同剂量氯化锂的KO小鼠皮层和海马P-GSK3β表达比WT小鼠少(均P<0.05),而GSK3β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化锂可以改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旷场异常行为,其机制与氯化锂导致的P-GSK3β的表达增加有关.

  • 氯化锂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理的研究

    作者:唐华容;何群;王法春

    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化锂(LiCl)在体外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机制.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LiCl(30 mmol/L)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用半定量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内Li+浓度及Na+、K+通道阻断剂TTX、FSK分别对细胞内Li+浓度的影响,并观察了Na+、K+通道阻断剂对LiCl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LiCl(30 mmol/L)导致K562白血病细胞出现G2/M期阻滞,bcr/abl mRNA表达下降,细胞内Li+的浓度从30分钟开始增加,在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4小时达到平衡;Na+、K+通道阻断剂TTX(3.4×10-7mol/L)与FSK(5×10-5mol/L)分别阻断Na+、K+通道后可升高细胞内Li+的浓度,并增加LiCl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LiCl诱导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机制可能与K562细胞G2/M期阻滞、下调bcr/abl mRNA的表达及Na+、K+通道被阻断后Li+通道的状态有关.

  • 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娜;代玉龙;黄丽芳;刘文励

    本研究旨在探讨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的治疗作用.54只BALB/cAA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AA对照组、环孢素A治疗组、环孢素A联合氯化锂治疗组,每组18只.造模当天起分别腹腔注射环孢素A 50 mg/(kg·d)和氯化锂20 mg/(kg·d),连续5d,于造模后14、21、28 d观察每组小鼠的疗效,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第14和21天AA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明显降低,骨髓切片HE染色骨髓腔中充满脂肪细胞,第28天造血无明显改善;与AA组比较,环孢素A组及联合用药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明显升高,骨髓脂肪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环孢素A组比较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有明显升高(P<0.05),骨髓脂肪细胞量减少,骨髓造血接近于正常.结论: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治疗AA的效果较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效果更好,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Wnt信号激活后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有关.

  • 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与其配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谊霞;郭永洪;李龙;吕利撒;覃瑛;李晓杰;徐锟;于燕妮

    目的 探讨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DN模型组(DN组)和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干预组( LiCl组),各16只.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肾脏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即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各组肾组织GSK-3β、RANK、RANKL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14. 72±3. 37)g/24 h相比,DN组24 h尿蛋白水平(154. 17± 20. 65)g/24 h升高;与DN组相比,LiCl组24 h尿蛋白水平(107. 22±31. 15)g/24 h下降(P<0. 05).与NC组[(2. 10±0. 60)、(1. 10±0. 20)、(1. 21±0. 20);(19. 52±3. 20)、(1. 80±1. 10)、(1. 81±0. 50)]相比,DN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加重,GSK-3β、RANK、RANKL的mRNA及蛋白表达[(9. 10±2. 15)、(8. 95±2. 40)、(9. 90±2. 60);(32. 70±7. 20)、(19. 20±4. 32)、(20. 92±5. 90)]升高;与DN组相比,LiCl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GSK-3β、RANK、RANKL的mRNA及蛋白表达[(2. 70±0. 80)、(2. 32± 0. 65)、(3. 58±1. 10);(22. 35±3. 25)、(4. 20±2. 42)、(5. 90±2. 36);均P<0. 05]下降.结论 RANK和RANKL在DN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LiCl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抑制GSK-3β,下调RANK和RANKL的表达,可一定程度上改善DN中的肾脏损害.

  • 肝素酶和氯化锂对抗肝素的RT-PCR抑制作用的试验条件优化

    作者:王萍;蒋立虹;李亚雄;陈智豫;孟明耀;邹弘麟;侯宗柳

    目的 探讨肝素酶和氯化锂在对抗肝素抑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作用的试验条件优化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从随机采集20份人临床肝素抗凝全血中提取总RNA并经电泳鉴定后,每份RNA分为未处理组、肝素酶Ⅰ在0.4U、0.5U即时,30 min,60 min几种条件下的处理组和氯化锂在-20℃下10 min、60 min,过夜几种条件下的处理组,再逆转录合成cDNA,分别行看家基因β-actln的PCR反应,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和比较获得的目的片段.结果 从肝素抗凝全血分别抽提的总RNA,经电泳鉴定完整性好,可以进行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未经处理的RNA经看家基因β-actin的RT-PCR反应后,未能扩增到目的片段;在肝素酶Ⅰ处理组中,仅肝素酶Ⅰ 0.5 U,并作用60 min条件下能扩增出β-actin片段;在氯化锂处理组中,三种时间段作用下,均能扩增出β-actin片段,并且过夜条件下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的量多;经优化的试验条件的肝素酶Ⅰ和氯化锂作用RNA后,扩增得到的β-actin片段的量基本一致.结论 获得肝素酶Ⅰ和氯化锂处理肝素抑制RT-PCR的试验优化条件,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相关试验提供一定帮助.

  • Wnt 非经典途径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霍江涛;张小乔;严洁;潘庆敏;陈敏

    目的:探讨 Wnt 非经典途径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选取90只4个月龄的SD 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用基底核注射海人藻酸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氯化锂,经过小鼠跳台实验测定被动回避次数;处死小鼠后,测定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 -1β)、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低剂量组的被动回避次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05),高、中剂量组小鼠与模型组比较被动回避次数均明显降低( P <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细胞因子 IL -1β、IL -6、TNF -α明显下降( P <0.05),且中、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 P <0.05)。结论高、中剂量组剂量的氯化锂能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且疗效均优于低剂量氯化锂。氯化锂 Wnt非经典途径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起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 氯化锂对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景秀京;杨继飞;张建;胡远兵;杨忠

    目的 观察氯化锂对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探讨Wnt信号途径对NSCs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并传代扩增NSCs,显微观察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氯化锂处理对NSCs形态、贴壁分化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Western印迹定量检测不同浓度氯化锂作用后NSCs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变化.结果 氯化锂作用后NSCs更多地保持悬浮生长的状态,离散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神经球有减小分散趋势;氯化锂能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NSCs分化,表现为贴壁时间延长,细胞突起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缩短;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氯化锂作用组NSCs处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G1期细胞呈现减少的趋势.且上述效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印迹显示,氯化锂能逐步增强β-catenin的表达,高浓度组能明显抑制GSK3β表达.结论 氯化锂能明显抑制NSCs分化,刺激其增殖,该效应可能与其对Wnt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

  •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Akt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志国;毕方方;黄志凌;李国良;肖波

    目的 动态观察颞叶癫痫大鼠神经元磷酸化Akt(phospho-Akt)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SD雄性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3 h、6h、12 h、24h、3 d组.用氯化锂LiCl和匹罗卡品(PILO)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致痫后各时间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可见少量磷酸化Akt阳性细胞,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可见CA1、CA3区Akt阳性细胞增加(P<0.01),6 h达到高峰,3 d回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有利于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保护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 慢性脑缺血导致 tau 蛋白发生超磷酸化及可能的机制

    作者:宋波;敖强;公衍道

    目的研究大鼠慢性脑缺血过程中tau蛋白的磷酸化以及糖原合酶激酶-3β( GSK-3β)和蛋白磷酸酶2A( PP2A)的活性的变化。方法构建了大鼠三动脉结扎慢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的手段观察tau蛋白的磷酸化、GSK-3β和PP2A的活性,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用组织学手段观察了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况,同时研究了GSK-3β的抑制剂氯化锂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慢性脑缺血过程中,tau蛋白发生超磷酸化,GSK-3β的活性稍微降低,PP2A的活性大幅降低,动物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存活的海马神经元的数量大量减少。氯化锂能进一步抑制慢性脑缺血过程中GSK-3β的活性,增强PP2A的活性,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改善动物的学习与记忆能力,使海马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结论慢性脑缺血导致tau蛋白发生超磷酸化,GSK-3β和PP2A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超磷酸化的tau蛋白是慢性脑缺血导致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预处理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

    作者:王顺先;许可

    目的探讨不同输出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输出强度分为空白对照组、25%输出强度( MO)组、50%MO组、75%MO组、100%MO及125%MO组,各组大鼠经0.5 Hz、相应输出强度的rTMS预处理后,将其制作成氯化锂-匹鲁卡品急性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在注射匹鲁卡品后90 min内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及发作行为学表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刺激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25% MO组、50% MO组及125% MO组比较,75% MO组和100% MO组潜伏期延长更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 MO组、50% MO组及125%MO组大鼠痫性发作级别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75% MO组和100% MO组发作级别较空白对照组、25% MO组、50% MO组及125% MO组大鼠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5%~125%MO的低频rTMS预处理均可有效延长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并且75% MO和100%MO低频rTMS的抗癫痫作用更显著。

  • 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癫(疒间)鼠模型B1与B2激肽受体表达研究

    作者:王琳;伍国锋;薛红;桑文华;仲伟斌

    目的 检测B1与B2激肽受体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癫(疒间)鼠模型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清洁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实验组15只,将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腹腔注射法制作癫(疒间)模型,分为6 h,5、60天时间点,每时间点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剂量相等的生理盐水,按实验组相应的时间点,每时间点5只.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海马标本,应用RT-PCR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CA1、CA3区的B1与B2激肽受体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6 h、5天时间点实验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0天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均较60天生理盐水对照组B2激肽受体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1与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B1与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失衡在癫(疒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人参皂甙Rd对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中netrin-1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郑佳丽;杨金升;刘学娟;马亚杰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d(GSRd)对大鼠癫(癎)持续状态后齿状回netrin-1表达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颞叶癫(癎)组、GSRd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颞叶癫(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TUNEL法观察颞叶癫(癎)组、GSRd组和对照组齿状回netrin-1蛋白表达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数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颞叶癫(癎)组大鼠30 d齿状回netrin-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海马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在癫(癎)持续状态后7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颞叶癫(癎)组比较,GSRd组大鼠30 d齿状回netri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海马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在癫(癎)持续状态后7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SRd可能通过下调netrin-1的表达,并使神经元凋亡数目减少,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氯化锂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廖菁;丁冬;杨宗元;胥琴;翁丹卉

    目的:观察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A组)、40(B组)和60(C组)mmol/L LiCl处理SKOV3细胞,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细胞培养基培养.采用CCK8法观察LiCl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LiCl作用后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glation-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及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mitotic arrest deficient2,MAD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LiCl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48 h后,A组细胞增殖活性为(80.64±1.06)%,与B组(57.18±1.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组(43.18±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作用24 h细胞增殖活性为(75.12士9.35)%,48 h为(57.18±1.56)%,72 h为(35.36±1.00)%,与24 h组相比,48 h组(P=0.158)和72 h组(P=0.036)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iCl能有效抑制SKOV3细胞增殖,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LiCl作用96 h后SKOV3细胞的凋亡率相对于对照组升高,A组为(7.82±0.87)%,P=0.037;B组为(21.09±1.57)%,P<0.001;C组为(27.83±0.4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LiCl作用48 h后,细胞出现了明显的G2/M期阻滞,G2/M期的比例由对照组的(10.23±1.50)%依次升高,A组为(19.9士4.16)%,P=0.352;B组为(30.29±0.51)%,P=0.045;C组为(39.32±1.11)%,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iCl浓度升高,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A组为(54.39±2.75)%,P=0.019;B组为(72.39±2.89)%,P=0.009;C组为(86.57士2.5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Cl浓度升高,MAD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A组为(52.29±1.34)%,P=0.041;B组为(58.35±1.36)%,P=0.030;C组为(72.07±2.93)%,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Cl能有效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上调MAD2增强有丝分裂检测点功能,终导致细胞G2/M期阻滞可能是LiCl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机制.

  • TLR4蛋白在颞叶癫痫大鼠及患者脑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刘希金;殷亚萍;杨志勇;孙圣刚;邓学军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蛋白的表达在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将大鼠分为盐水对照组、无急性发作组、急性发作组、无自发性发作组、慢性自发性发作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颞叶癫痫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脑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各组大鼠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结果 盐水对照组、无急性发作组、急性发作组、无慢性自发性发作组、慢性自发性发作组大鼠海马TLR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7858±0.01098、0.08438±0.01422、0.13810±0.01264、0.08672±0.00701、0.19650±0.01386.慢性自发性发作组大鼠脑海马TL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TLR4蛋白在急性发作期有短暂的表达增高,但低于慢性自发性发作组(P<0.05);盐水对照组、无急性发作组、无慢性自发性发作组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水平(0.79100±0.01750)亦高于对照组(0.15700±0.02588) (P<0.05).结论 TLR4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TLR4蛋白在癫痫急性期发作后的表达失调可能诱发了癫痫的反复发作.

  • 锂治疗心境障碍的50年回顾

    作者:沈其杰

    一、锂应用于精神科临床的发展史[1]早在1940年初,氯化锂曾代替氯化钠用于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以减少钠的摄入;后因其毒性作用而于1949年放弃使用.与此同时,澳洲医生John Cade经动物实验发现,锂能控制豚鼠的攻击行为,使其变得安静,认为锂有"镇静作用".

  • 氯化锂-匹鲁卡品慢性点燃模型脑中腺苷受体表达失衡的动态研究

    作者:康慧聪;胡琦;刘晓艳;许峰;李巷;王媛;唐坤;朱遂强

    目的 探讨慢性点燃癫癎大鼠脑内腺苷受体A1(AIR)及A2a(A2aR)表达的动态演变,评价腺苷受体表达改变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氯化锂-匹鲁卡品慢性点燃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监测发作后24 h,1、6个月时,脑内AlR、A2aR表达的动态改变.结果 点燃后24 h,小鼠脑内A1R表达增高[受体mRNA(1.1483±0.1182);Western blot(0.7872±0.0621);免疫荧光阳性细胞(76.17±4.62)个/高倍镜视野],A2aR表达降低[受体mRNA(0.8338±0.0572);Western blot(0.2098±0.0257);免疫荧光阳性细胞(43.83.4-5.12)个/高倍镜视野],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点燃后1个月、6个月时,A1R表达较点燃前下降,A2aR则明显增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g与1个月时比较,6个月时A1R表达更低[受体mRNA(0.5682±0.0443);Western blot(0.7749±0.0262);免疫荧光阳性细胞(38.50±4.81)个/高倍镜视野],A2aR表达更高[受体mRNA(1.2169 ±0.0332);Western blot(0.7080±0.0371);免疫荧光阳性细胞(114.50 ±4.04)个/高倍镜视野],即慢性期A1R表达降低,A2aR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越来越明显(t=-19.02-13.28,P<0.05).结论 腺苷受体表达失衡在点燃过程中呈现双向改变特征,急性期适应性调整以大限度抑制癫癎发作,慢性反复发作则导致A1R及A2aR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导致癫癎发作无法控制的重要因素.

16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