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杏叶提取物上调海马脑源性营养因子和神经肽2受体表达、增强突触重建而改善发育期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袁宝强;耿海峰;李慧;樊秋萍;李蕊;王云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发育期点燃癫痫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及脑组织海马中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2受体(NPY2R)、突触素P38、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EGb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戊四氮(PTZ)诱导大鼠慢性点燃模型,Morris水迷宫观察干预治疗前后大鼠学习记忆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海马中BDNF、NPY2R、P38、PSD95蛋白的含量分布情况,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1)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PTZ点燃大鼠的潜伏期长于NS组(P<0.05),经EGb治疗后的大鼠潜伏期较点燃组明显下降(P<0.05).相应地点燃大鼠的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NS组(P<0.05),经EGb治疗后大鼠的跨越平台次数则多于相应的未治疗组(P<0.05).(2)点燃大鼠海马中BDN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5),EGb的治疗进一步提高了大鼠BDNF蛋白含量(P<0.05),BDNF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以皮质区高,其次分别为海马CA3区、CA2区和DG.相应地点燃大鼠海马内NPY2R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NS组(P<0.05),但是,EGb的治疗可以降低大鼠的NPY2R蛋白含量(P<0.05),NPY2R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DG区,皮质区次之.(3)点燃大鼠脑内P38和PSD95蛋白含量均低于NS组(P<0.05),EGb的治疗使得P38和PSD95表达量明显高于点燃组、甚至超过NS组(P<0.05).(4)在透射电镜下点燃大鼠海马神经元胞体固缩浓染,细胞水肿,突起膜发生断裂,突触前后膜结构模糊,突触小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变薄,而EGb的治疗可以减轻细胞水肿、致密物稍增厚.结论 EGb治疗后发育期癫痫大鼠海马BDNF、NPY2R、P38和PSD95表达增强,受损的突触结构得到改善,可能参与了EGb改善点燃大鼠的学习记忆过程.

  • 癫痫点燃模型的发展研究

    作者:马雪鹏;孙美珍

    随着认识的加深,癫痫不再为人们所陌生,因其无法预知的发作性,给癫痫患者及家庭带来心理阴影、经济和社会负担.动物点燃模型的建立,对人们认识癫痫有了巨大的帮助,通过动物模型,可以发现癫痫的病因、发生机制、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方法等,为临床癫痫提供实验帮助,通过学者不断改进,癫痫动物模型技术已经成熟.

  • 氯化锂-匹鲁卡品慢性点燃模型脑中腺苷受体表达失衡的动态研究

    作者:康慧聪;胡琦;刘晓艳;许峰;李巷;王媛;唐坤;朱遂强

    目的 探讨慢性点燃癫癎大鼠脑内腺苷受体A1(AIR)及A2a(A2aR)表达的动态演变,评价腺苷受体表达改变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氯化锂-匹鲁卡品慢性点燃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监测发作后24 h,1、6个月时,脑内AlR、A2aR表达的动态改变.结果 点燃后24 h,小鼠脑内A1R表达增高[受体mRNA(1.1483±0.1182);Western blot(0.7872±0.0621);免疫荧光阳性细胞(76.17±4.62)个/高倍镜视野],A2aR表达降低[受体mRNA(0.8338±0.0572);Western blot(0.2098±0.0257);免疫荧光阳性细胞(43.83.4-5.12)个/高倍镜视野],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点燃后1个月、6个月时,A1R表达较点燃前下降,A2aR则明显增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g与1个月时比较,6个月时A1R表达更低[受体mRNA(0.5682±0.0443);Western blot(0.7749±0.0262);免疫荧光阳性细胞(38.50±4.81)个/高倍镜视野],A2aR表达更高[受体mRNA(1.2169 ±0.0332);Western blot(0.7080±0.0371);免疫荧光阳性细胞(114.50 ±4.04)个/高倍镜视野],即慢性期A1R表达降低,A2aR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越来越明显(t=-19.02-13.28,P<0.05).结论 腺苷受体表达失衡在点燃过程中呈现双向改变特征,急性期适应性调整以大限度抑制癫癎发作,慢性反复发作则导致A1R及A2aR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导致癫癎发作无法控制的重要因素.

  • 耐药性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受体表达变化

    作者:伍国锋;史静;洪震;周凤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性癫痫模型,观察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表达变化从而探讨其在耐药性杏仁核点燃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100只制作慢性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模型制作成功(n=52)后用经典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进行筛选,根据大鼠对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的反应区别出耐药癫痫大鼠(n=8)及药物敏感大鼠(n=8),然后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内GABAA受体表达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BAA受体含量,观察耐药癫痫大鼠和药物敏感大鼠之间的不同.结果 耐药癫痫性颞叶大鼠海马细胞变性坏死,排列紊乱,结构特征消失;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内GABAA受体阳性表达细胞的灰度值(141.15±14.72)比药物敏感大鼠增高(92.56 ±5.17;t =3.380,P=0.006);蛋白质印迹方法提示受体条带变淡变窄,蛋白含量明显减少(0.38 ±0.08),与药物敏感大鼠(0.88 ±0.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0,P=0.002);但两组间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内GABA受体表达明显减少,这可能在耐药性颞叶癫痫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部分作用.

  • 海马电刺激对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CA1区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作者:伍国锋;洪震;高宾丽;周凤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性颞叶癫痫模型,以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探讨海马电刺激治疗耐药性颞叶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80只制作慢性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制作成功后用经典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进行筛选,根据癫痫大鼠对药物的反应区别出耐药癫痫大鼠及药物敏感大鼠,将筛选出的耐药性癫痫大鼠分为海马刺激组(n=6)及耐药对照组(n=6),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观察海马电刺激后脑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 进行海马电刺激2周后,刺激杏仁核诱发的癫痫发作明显减轻,海马刺激组与耐药对照组Racine分级分别为(2.32±0.38)级和(4.45±0.4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600,P=0.000),后放电各项参数也明显改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结果表明,海马刺激组钠通道电流峰值及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偏移,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偏移,海马刺激组钠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17.9±0.6)s]较耐药对照组[(16.3±0.3)s]明显延长(t=-25.420,P=0.000).结论 海马电刺激可以抑制钠通道电流,其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钠通道电流而降低脑细胞兴奋性,从而减少癫痫性电活动的产生而实现的.

  • 迷走神经、躯体神经与运动皮质电刺激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惊厥行为的影响

    作者:苏彧;刘玉玺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躯体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与运动皮质电刺激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惊厥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分别剥离大鼠迷走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不予以剥离)和建立运动皮质电刺激模型,给予上述4种电刺激后腹腔注射戊四氮50 mg/kg,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注射戊四氮后9只大鼠(9/10)出现Racine分级Ⅳ~Ⅴ级惊厥发作,迷走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刺激后大鼠惊厥发作均不同程度减轻(Ⅰ~Ⅲ级发作大鼠分别为5、6、5只),但给运动皮质电刺激后大鼠无惊厥行为.当实验鼠的皮质、海马出现病理改变(实验鼠已成为癫(癎)模型)时,再给同剂量戊四氮点燃时,相同参数的运动皮质电刺激则不能抑制大鼠的惊厥行为,反而出现Ⅳ~Ⅴ级发作(10/10).结论 在生理性状态下4种电刺激方法在行为学上均可不同程度抑制戊四氮诱发的惊厥发作,以皮质电刺激效果好,然而当鼠脑内的癫(癎)灶形成且处于病理状态下时此种效果消失.

  • 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癫痫模型海马JNK的磷酸化改变

    作者:陈旭;吴俊;舒凯;王建枝;雷霆;李龄

    目的 研究大鼠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海马中JNK的磷酸化改变,探讨JNK磷酸化与癫痫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点燃组,癫痫点燃成功后取脑,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海马中JNK的表达变化,采用TUNEL染色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 36只大鼠在12-20 d成功点燃.Western blot显示点燃组磷酸化JNK水平较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高(P<0.05).形态学检测显示点燃组海马区神经元缺失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P<0.05).结论 电刺激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JNK磷酸化水平升高,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颞叶内侧癫痫海马硬化的发生过程.

  • 吲哚醌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丰桥;岳旺;南胜;张健;刘占涛

    目的:研究吲哚醌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影响及其抗惊厥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观察发作的电生理指标和行为学变化;在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戊四唑惊厥和氨基脲惊厥模型计数惊厥发生率.结果: ip吲哚醌50~200 mg·kg-1均可升高杏仁核点燃大鼠的局灶性后放电阈值,降低发作强度和全身性发作 (stage 5) 百分率;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小鼠大电休克发作,并能取消戊四唑惊厥和氨基脲惊厥的强直相,降低戊四唑惊厥的死亡率.结论:吲哚醌对癫痫发作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AO-B活性、升高发作阈值有关.

  • 钾离子通道Kv4.2、Kv4.3及其相互作用蛋白KChIP1在电点燃癫癎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常好会;苏涛;孙卫文;赵绮华;秦兵;廖卫平

    目的 探讨钾离子通道Kv4.2、KV4.3及其相互作用蛋白KChIP1在杏仁核电点燃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方法 刺激SD大鼠右侧杏仁核7 d以建立电点燃模型,提取杏仁核总RNA进行RT-PCR,研究致癎后KChIP1、Kv4.2和Kv4.3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同时提取杏仁核全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观察KChIP1和Kv4.2在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在mRNA表达水平,双侧杏仁核KChIP1在模型组[包括Racine分级的高发作级别组(47.0±3.6)和低发作级别组(41.3±10.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0.0±10.6)(P高=0.000,P低=0.001),Kv4.2和Kv4.3在模型组亦升高,在高发作级别组有升高更明显倾向.双侧KChIP1和Kv4.2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相似.各组点燃刺激侧与非刺激侧相比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v4.2、Kv4.3及KChIP1在电点燃癫癎模型双侧杏仁核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KChIP1升高更明显,Kv4.2和Kv4.3的变化在发作级别高时升高较明显),这提示钾通道的改变不是癫癎灶点燃的原因,而可能是机体对发作的保护性反应.

  • 点燃效应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相红霞;张刚;汪东;李郁金

    点燃效应(kindling effect)的发现和研究为人类探索大脑的奥秘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点燃效应与人类的常见疾病癫痫在症状、脑电图、痫样放电等方面相似,点燃(kindling)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癫痫的动物模型,同时,它也是研究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等问题实用的动物模型.本文旨在点燃效应的机制、点燃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

    作者:张雪娟;宋力;岳旺;刘然

    背景:经典的抗癫痫治疗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地西泮等均具有抑制大鼠杏仁核的点燃效应,咪达唑仑是否有此效果尚不十分明确.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抑制及其抗癫痫作用及对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设计:分为3个小实验,分别检测咪达唑仑对杏仁核点燃、对自主活动、对惊厥发生率的作用,各小实验采用完全随机,组间对照或动物前后对照.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8/2005-03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9只,体质量(250±10)g;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5)g,实验动物由青岛市药品检验所动物中心提供.咪达唑仑由徐州恩华药业生产(批号:20030706,5 g/L).方法:①电极埋置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随机取点燃大鼠9只,分别以0.25,0.5,1 mg/kg咪达唑仑腹腔注射,采用四道生物信号微机处理系统测定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②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苯巴比妥(40 mg/kg)组,咪达唑仑0.5,1.0,1.5 mg/kg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给药,用XZC-4A小动物自主活动仪测定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数(次数/5 min).③建立小鼠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以及计数惊厥发生率.主要观察指标:咪达唑仑对大鼠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和惊厥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纳入大鼠9只和小鼠1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影响:咪达唑仑0.5,1.0 mg/kg腹腔注射后,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0.01);咪达唑仑0.25 mg/kg腹腔注射后,后放电时程低于用药前(P<0.05),Racine's分级差异不明显(P>0.05).②咪达唑仑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苯巴比妥组和咪达唑仑0.5,1.0,1.5 mg/kg组小鼠自主活动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咪达唑仑0.5 mg/kg组小鼠自主活动数高于苯巴比妥组(P<0.05).③咪达唑仑抗小鼠大电休克实验的结果:苯巴比妥组和咪达唑仑0.5,1.0,1.5 mg/kg组小鼠惊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咪达唑仑0.5 mg/kg组小鼠惊厥发生率高于苯巴比妥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具有抑制杏仁核点燃的作用,抗癫痫作用显著,具有明确的抗惊厥和镇静作用.

  • 海人酸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作者:梁建民;李秀杰;崔新明;蔡正旭;张淑琴;纪莉;崔璐

    目的:建立和评价海人酸杏仁核微量注射点燃癫痫动物模型.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以杏仁核外侧基底核为给药靶点,在立体定位仪下,微量注射海人酸1μg后进行大鼠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学观察,并分别于第6、12、72 h和7、14、21 d对大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海人酸微量注射后实验大鼠出现典型的癫痫发作过程,顶叶皮层脑电图依次出现多种形式的痫性放电,HE染色显示海马和颞叶皮层神经细胞的相应病理变化,点燃成功率为90%.结论:采用杏仁核海人酸微量注射方法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点燃癫痫模型,该模型适用于颞叶癫痫的相关研究.

  • 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氨基酸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卫红;张淑琴;黄民

    目的:研究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相应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杏仁核快速点燃方法观察西比灵对点燃效应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西比灵后颞叶皮层及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西比灵有减弱点燃效应、升高GABA含量及降低GLu含量的作用.结论:西比灵有辅助抗癫痫作用.

  • 藏红花素对小鼠电点燃癫痫的影响

    作者:汪锡婷;唐藕凤;叶夷露;郑鸣之;胡珏;陈忠;钟恺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对小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和大发作的影响.方法:利用C57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藏红花素对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发作等级、累积后放电时间、在各等级停留的刺激次数、动物终停留阶段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其对癫痫大发作动物的大发作概率、平均发作等级、后放电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0 mg/kg藏红花素能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形成过程的每日平均发作等级(P<0.05),缩短每日累积后放电持续时间(P<0.01),同时延长癫痫在1~2级停留的刺激次数(P<0.05),并降低小鼠完全点燃的比例(P<0.01).10或50 mg/kg藏红花素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对于已经完全点燃的动物,100或200 mg/kg藏红花素均能降低其大发作的概率(均P<0.01),降低平均发作等级(均P<0.01);50 mg/kg藏红花素则仅对平均发作等级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藏红花素在小鼠海马电点燃模型中能抑制癫痫形成过程和癫痫大发作,其效果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可能是一种有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潜在抗癫痫药物.

  • 清开灵对戊四氮致癎大鼠海马神经肽Y变化的影响

    作者:田野;唐洪丽;王晨虎;黄秋玲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部位神经肽Y(NPY)的分布和水平,及清开灵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制备大鼠癫模型.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大脑海马组织匀浆NPY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点燃模型组阳性反应神经元增多,清开灵干预组阳性反应神经元则明显增多.点燃模型组海马组织匀浆NPY的放射免疫测定浓度增高(P《0.05);清开灵干预组海马组织匀浆NPY的放射免疫水平与点燃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Y参与癫的发病过程.清开灵注射液通过增加海马组织NPY水平,可能成为治疗癫的重要药物.

  • 癫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乳头体中γ-氨基丁酸、谷氨酸、生长抑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作者:李昭

    目的探讨氨基酸类及肽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及各自在癫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PTZ)制备大鼠慢性癫癎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中生长抑素(SOM)含量的变化.结果 GLU在腹腔注射戊四氮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ABA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点燃后0 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OM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及乳头体组织中的含量显著升高,而海马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发现,GABA与GLU、GABA与SOM之间呈直线负相关,GLU与SOM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GABA、GLU及SOM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癫癎发生的重要原因及癫癎敏感性形成的机制.乳头体及额叶皮层中SOM与癫癎发作有关,可能参与了癫癎的播散过程.

  • 点燃效应癫痫动物模型研究状况及评价

    作者:刘智良;徐如祥;张新伟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难题之一.通过复制动物模型,探讨癫痫的发生机制,为临床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着重综述点燃效应癫痫动物模型研究状况.

  • 琥珀酸对大鼠化学性点燃和杏仁核电刺激性点燃的抑制作用

    作者:岳旺;刘艳霞;臧东莲;周明;张芳;王蕾

    目的:研究琥珀酸对大鼠戊四唑化学性点燃kindllng)发作及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发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戊四唑化学性点燃模型和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测定琥珀酸对点燃发作的脑电活动及行为变化指标的影响.测定琥珀酸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琥珀酸(100-400 mg/kg,ip)对两种点燃模型有显著抑制作用,降低发作强度和全身性发作百分率(P<0.05,P<0.01,可升高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大鼠的局灶性后放电阈值(p<0.05,P<0.01),以上反应呈剂量效应关系.琥珀酸可延长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潜伏期(p<0.05,p<0.01.结论:琥珀酸对大鼠戊四唑化学性点燃和脑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发作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GABAA受体功能有关.

  • 佐匹克隆对大鼠化学点燃效应的影响

    作者:臧东莲;胡斌;胡美霞;张芳;王蕾

    ①目的探讨佐匹克隆(zpl)对大鼠戊四唑(PTZ)化学点燃和对小鼠氨基脲惊厥的影响.②方法制备大鼠PTZ化学点燃模型,对已点燃大鼠分别给予zpl 1.5、3.0、5.0 mg/kg灌胃,30 min后PTZ 35 mg/kg腹腔注射,观察大鼠行为发作情况,大鼠行为发作按Ono标准分级,计算6级发作百分率并与用药前比较;小鼠zpl(0.5、1.5、3.0 mg/kg)灌胃给药30 min后,氨基脲(150 mg/kg)尾静脉注射,观察小鼠行为活动变化,记录小鼠阵挛惊厥的潜伏期及存活时间.③结果 zpl 3.0、5.0 mg/kg可降低点燃大鼠行为发作强度,与用药前比较其Ono分级和6级发作的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t=2.19,P<0.05,t=5.26,P<0.01;χ2=4.68,P<0.05,χ2=10.74,P<0.01);zpl 1.5、3.0 mg/kg灌胃用药延长了小鼠氨基脲惊厥的潜伏期及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0~3.81,P<0.05、0.01).④结论 zpl对大鼠PTZ化学点燃和小鼠氨基脲惊厥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尼卡地平抗癫痫作用研究

    作者:刘占涛;王蕾;岳旺

    ①目的探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尼卡地平的抗癫痫作用.②方法制备大鼠戊四唑(PTZ)化学性点燃模型,通过PTZ点燃发作实验、小鼠大电休克实验和小鼠急性PTZ惊厥实验,观察尼卡地平的抗癫痫作用.③结果腹腔注射尼卡地平2~20 mg/kg体质量显著抑制PTZ点燃发作,并呈量效关系(t=2.500~4.342,P<0.05,0.01);腹腔注射尼卡地平20mg/kg体质量显著减少小鼠大电休克强直发作时间(F=5.327,t=3.924,P<0.01);腹腔注射尼卡地平10,20mg/kg体质量对小鼠PTZ惊厥有保护作用(F=7.300,t=3.436~4.457,P<0.01).④结论尼卡地平有抗癫痫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