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突触素的表达

    作者:刘猛;许鹿希

    目的分析正常及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突触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结果正常和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AG内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的校正光密度值(COD)均显著高于正常Wistar大鼠;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AG背侧及背外侧两个亚区内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的COD值显著高于正常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 结论 PAG内突触密度的改变与听源性惊厥及其点燃过程密切相关.

  • 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

    作者:于恩华;陈运才;许鹿希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听源性惊厥点燃中的可能作用,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显示:一次惊厥后,下丘内双重阳性神经元较多,近70%~80%的NOS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其他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仅见少量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而且嗅周皮质第Ⅱ层浅部多数NOS弱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第Ⅲ层出现大量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上述结果表明,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NOS表达增加,NO可能参与提高神经元的易感性.

  • 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及额叶皮层单胺水平的变化

    作者:董洪波;蔡涛

    目的:通过观察癫痫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建立Wistar大鼠癫痫模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额叶、海马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癫痫模型组额叶中5-HT、D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NE含量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海马中:癫痫模型组D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5-HT、NE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脑内单胺类递质参与了癫痫活动调控,单胺水平的改变将导致脑的兴奋性改变.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所在脑区,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的研究.

  • 电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包

    作者:关水;王浙东;陈旭勤;华颖

    目的 通过测定杏仁核电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情况,探讨IL-6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把双极电极插入大鼠左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给予慢性电刺激使大鼠达到点燃状态,观察其发作过程并记录脑电图.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电点燃大鼠海马IL-6 mRNA表达并设药物治疗组对照观察.结果 大鼠平均经(13.50±3.99)次刺激达到点燃状态,记录到的后发放时程在21 450~119 720 ms之间.电点燃大鼠海马IL-6 mRNA表达升高.结论 癫痫大鼠海马IL-6 mRNA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点燃过程.

  • 颈迷走神经脉冲电刺激对大鼠点燃速度及杏仁核放电的影响

    作者:常红升;沈鼎烈;晏勇;王学峰;杨峰;刘强跃

    目的定量研究颈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形成速度及杏仁核放电的影响.方法用频率16 Hz,波宽1.0 ms,串长10 s,串隔7 mln,强度3.0 m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18只大鼠的左颈迷走神经,同时用强度0.4mA的恒流脉冲电诱发刺激大鼠的杏仁核.以18只仅刺激杏仁核的大鼠作对照,观察其癫痫行为及杏仁核放电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6/18只大鼠被点燃,对照组有17/18只点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之于对照组,实验组点燃所需杏仁核平均刺激次数及杏仁核平均后放电阈值均显著增高(P<0.05),但杏仁核平均后放电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虽终难以阻断大鼠点燃的发生,但可减缓大鼠点燃发生速度,提高杏仁核后放电阈值.其抗痫效应可能主要与提高全脑抑制水平,抑制痫性放电扩布有关,而对痫灶本身放电影响相对较小.

  • 6Hz角膜点燃耐药癫痫小鼠模型改良及3种中药方剂的作用

    作者:陆海美;谢美娟;李姗;于捷;周佳;陈忠;许正浩

    耐药是癫痫治疗领域一大难题,而中药方剂可能有效治疗耐药癫痫.本研究建立改良的6 Hz角膜点燃耐药癫痫小鼠模型,验证其对4种抗癫痫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利用该耐药癫痫模型对3种中药方剂进行药效学研究.研究发现:①80% C57BL/6J小鼠经过21天电流强度为44 mA的6 Hz角膜点燃刺激后被完全点燃,而相同刺激条件下的ICR小鼠和电流强度为24 mA的C57BL/6J小鼠均无法被完全点燃;②苯妥英钠(50 mg·kg-1)、丙戊酸钠(100 mg·kg 1)和拉莫三嗪(15 mg·kg-1)对6 Hz角膜点燃的C57BL/6J小鼠耐药癫痫发作没有明显作用,而左乙拉西坦(100 mg·kg-1)明显降低其发作等级(P<0.05)和大发作几率(P<0.05);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9.36或28.08 g·kg 1)和天麻钩藤饮(14.82或44.46 g·kg-1)对6 Hz角膜点燃的C57BL/6J小鼠耐药癫痫发作没有明显作用,而风引汤(19.11 g·kg 1)显著降低动物发作等级(P<0.01)和大发作几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C57BL/6J小鼠6 Hz角膜点燃模型是潜在耐药癫痫模型,而风引汤对其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是临床治疗耐药癫痫的潜在中药方剂.

  • 转轮运动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建立、消退及重建的影响

    作者:李敏;田卫平;曾坤;赵媚

    目的:研究转轮运动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建立、消退及重建的影响.方法:每次吗啡CPP训练之后,均将动物置于特制的带有转轮的饲养笼内6h;在CPP测试之后,动物每天在训练箱中自由穿梭,进行CPP消退训练;待CPP消退之后,皮下注射(sc)10 mg·1kg-1吗啡点燃.结果:非转轮运动组和转轮运动组的小鼠经过吗啡CPP训练后,在伴药箱的时间较训练前均显著增加(P<0.001),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小鼠的吗啡CPP消退过程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sc吗啡点燃后,非转轮运动组CPP能够重建,而转轮运动组CPP未能重建;结论:转轮运动对吗啡CPP的建立及消退均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吗啡CPP的重建.

  • 慢性点燃癫痫形成中大鼠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高秀来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PTZ)化学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大脑皮质部位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发现:GF AP值于点燃后Ⅲ级组开始增加,Ⅴ级组达到高峰.表明:在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GFAP的免疫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的增加,可能是PTZ点燃模型癫痫发病的原因之一.

  • 突触外GABAA受体的α5亚基在大鼠岛叶癫痫模型海马中的表达

    作者:王恩杰;王峰;申法政;齐江华;苗林;刘诤;孙涛

    目的 探讨突触外GABAA受体的α5亚基在大鼠岛叶电刺激癫痫模型海马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9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n=32),每组按时间点分为两个亚组(n=16).模型组:通过慢性电刺激大鼠岛叶建立点燃模型;假手术组:只植入电极而不进行电刺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各组按时间点断头取脑,应用尼氏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α5亚基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海马α5亚基mRNA进行检测.结果 尼氏染色检测表明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的海马各区神经元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对照组、假手术组、癫痫组1d时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3±0.03、0.15±0.06、0.09±0.02,在7d时分别为0.14±0.03、0.13±0.05、0.06±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对照组、假手术组、癫痫组相对表达倍数1d时分别为2.67±0.18、2.52±0.21、0.81±0.12,在7d时分别为2.80±0.19、2.69±0.17、0.47±0.11.通过分析发现点燃成功1d时海马α5亚基mRNA及相关蛋白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P<0.01),并表现出持续的下降,在点燃7d时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结论 大鼠岛叶电刺激癫痫模型海马中含α5亚基的突触外GABAA受体表达显著减少,含α5亚基的突触外GABAA受体与岛叶癫痫的发生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 大鼠岛叶电点燃模型海马GAP43、P38 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刘庆祝;王峰;牟青春;张培松;孙涛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突触素(P38)基因及蛋白在岛叶电点燃致癫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点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均36只大鼠.点燃组和假手术组各随机分为1、3、7、15、30及60 d 6个亚组,每亚组大鼠6只.点然后,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岛叶电点燃致癫大鼠海马GAP-43及P38表达的变化.结果 致癫1 d,海马齿状同颗粒细胞、门区、CA3区锥体细胞层GAP-43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致癫3 d,表达减少(P>0.05),致癫7 d后,表达呈现第2次增高;15 d、30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致癫60 d,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8 mRNA及蛋白表达:致癫7 d,齿状回颗粒细胞层、门区、CA3区椎体细胞杂交信号及免疫染色开始增;15 d时差异达高峰(P<0.01),这些变化一直持续到4周开始下降.结论 岛叶癫痫和颞叶海马密切相关;GAP43及P38可能是岛叶癫痫的病理基础--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 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对杏仁核点燃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苗林;王峰;解自行;张震;申法政;徐永龙;孙涛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Arc) siRNA对杏仁核点燃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在大鼠点燃后,将Arc 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注入大鼠背侧海马的载体注射组,注入慢病毒空载体的空载体注射组,以及注射生理盐水的单纯点燃组.避暗实验检测大鼠记忆保持能力,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Arc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载体注射组、空载体注射组以及单纯点燃组,避暗实验:穿梭次数分别为11.5±1.1、3.7±1.5、3.8±1.3,进入暗箱潜伏期分别为15±8、94±11、99±11;Morris水迷宫显示载体注射组较其他两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荧光定量PCR:Ar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80±0.06、13.55±0.42、15.82±0.51;免疫印迹:Arc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108±0.007、0.416±0.029、0.418±0.016,载体注射组与其他两组比较Arc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rc表达下降,严重影响杏仁核点燃大鼠记忆保持能力及空间学习、记忆功能,Arc在杏仁核点燃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 点燃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明;吕占军;岳旺

    点燃模型是研究人类慢性癫痫较理想的模型, 点燃与长时程增强、脑可塑性有关, 可用于记忆、精神性疾病、药物成瘾等研究. 本文综述点燃现象在神经精神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 点燃效应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相红霞;张刚;汪东;李郁金

    点燃效应(kindling effect)的发现和研究为人类探索大脑的奥秘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点燃效应与人类的常见疾病癫痫在症状、脑电图、痫样放电等方面相似,点燃(kindling)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癫痫的动物模型,同时,它也是研究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等问题实用的动物模型.本文旨在点燃效应的机制、点燃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栝楼桂枝汤化裁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大脑内三磷酸腺苷酶及丙二醛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经浩宇;艾华;林庶茹

    目的:通过栝楼桂枝汤化裁对戊四氮点燃Wistar大鼠脑组织中MDA、ATPase及发作级别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栝蒌桂枝汤的抗癫痫作用.方法:采用Dihel癫痫模型制作方法并加以改进,进行癫痫模型点燃.按Smialowki的癫痫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测定大脑内Na+-K+-ATPase、MDA水平.结果:1)栝蒌桂枝汤组和卡马西平组大鼠癫痫的发作级别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2)栝蒌桂枝汤组和卡马西平组癫痫大鼠大脑内的Na+-K+-ATPase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MDA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3)栝蒌桂枝汤组和卡马西平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栝蒌桂枝汤能够降低癫痫的发作级别,降低大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减轻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攻击,提高膜Na+-K+-ATPase活性,稳定膜电位,具有一定抗癫痫作用.

  • 慢性癫痫模型大鼠脑谷氨酶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高秀来

    目的探讨谷氨酸在戊四唑(PTZ)化学点燃癫痫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点燃进程,又随机分为Ⅰ级组、Ⅲ级组、V级组和V级后24小时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部位的谷氨酸(Glu)神经元的变化作一动态观察.结果PTZ点燃癫痫大鼠,Ⅲ级组和V级组与对照组相比,Glu免疫反应(Glu-IR)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性增加,平均光密度(AOD)值升高;而V级组与Ⅲ级组相比,相应部位各观察值有所下降,V级后24小时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PTZ点燃癫痫模型中,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谷氨酸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见谷氨酸导致癫痫发作可能是由于其早期胞内合成增加、后期胞外大量释放的结果.

  • 托吡酯、氟桂利嗪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的干预效果

    作者:胡学强;戴永强

    目的:观察托吡酯、氟桂利嗪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2在中山大学电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右侧海马植入双极电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对照组植入电极不予电刺激,单纯刺激组仅给予电刺激,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刺激前90min分别给予40mg/kg氟桂利嗪、80 mg/kg托吡酯及上述剂量两药联合灌胃.观察点燃率,点燃速度及异常脑电发放时间.经历全面痫性发作后,主动脉灌注法处死动物做右侧海马部尼氏体(标记神经元)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染色并计数.对照组大鼠与其他组饲养相同天数后处死做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动物无死亡,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有11,10,11,11只大鼠充分点燃并完成后续实验.成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①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首次全面点燃所需刺激次数分别为[(16.36±4.32)、(18.40±3.86)、(24.36±7.71)、(32.01±9.46)次],平均异常脑电发放时间分别为[(46.24±12.22)、(43.52±13.40)、(30.92±6.73)、(25.20±3.86)s],除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组、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动物右侧海马神经元计数均值分别为[(5 958.5±167.5)、(4 838.5±70.0)、(5 159.0±175.5)、(5480.5±219.5)、(5 547.0±321.0)个/mm2],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2 162.5±173.0)、(3 282.0±163.5)、(2 872.0±163.0)、(2 532.5±82.0)、(2502.5±137.5个/mm2],除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有明显抑制效果,氟桂利嗪作用不明显,联合用药时有一定的叠加作用.

  • 大鼠颞叶癫痫点燃后海马zif268mRNA及其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

    作者:李春女;李淞;李秀杰;张淑琴;梁建民

    目的 探讨海马zif268mRNA及其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与颞叶癫痫脑损伤的关系. 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海人酸(KA)颞叶癫痫点燃组(TLE组)各36只,后两组按点燃后6h、24h、3d、7d、14d、21d时间点各分为6小组,每小组6只.采用KA杏仁核点燃建立经典颞叶癫痫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zif26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TLE组zif268mRNA表达在总体上和点燃后远期21d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同(DG)均高于Sham组(P<0.05).TLE组Zif268蛋白表达在总体上和远期21d海马DG表达低于Sham组(P<0.05).回归分析提示颞叶癫痫与海马zif268mRNA表达呈正相关(β=0.286,P<0.001),与Zif268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β=-0.153,P<0.001).结论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zif268mRNA及其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可能参与颞叶癫痫发病及其脑损伤过程.

  • 杏仁核点燃癫痫鼠GAD67 mRNA的表达

    作者:林卫红;张淑琴;孟红梅;寇玉红;崔俐

    目的 探讨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后脑组织谷氨酸脱羧酶(GAD)mRNA的表达及其在癫痫发作后表达变化的意义. 方法 通过建立与人类癫痫发生、形成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癫痫鼠颞叶及海马组织不同点燃时程GAD67 mRNA表达.结果 点燃后1d,GAD67 mRNA表达增多并且表达信号增强,至7d时达高峰,以后表达逐渐下降,但在点燃后49d,表达仍高于正常,与对照组及手术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慢性癫痫发作中,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考虑是由于癫痫过程中兴奋性增强,引起GABA能神经元抑制功能代偿性增加的结果 .即癫痫发作后GABA能神经元介入的抑制功能代偿性增加的,这可能是机体内源性抗癫痫机制增强的一种反应.

  • 戊四氮点燃大鼠中海马谷氨酸转运体的作用研究

    作者:唐吉友;张卫清;迟兆富

    目的研究点燃形成过程中和点燃后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慢性癫痫的点燃机制.方法将78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戊四氮(PTZ)组(Ⅱ组).Ⅱ组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PTZ( 35mg/kg),每日1次,直至达到点燃标准;Ⅰ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海马区谷氨酸转运体-1(GLT-1) mRNA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 (EAAC1)mRNA的表达.结果 GLT-1 mRNA的表达在0h、48h时显著升高,随后下降;EAAC1 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点燃后第60d时,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海马区GLT-1的下降和EAAC1的升高可能与癫痫敏感性的形成与维持有关.

  • 海马神经细胞活化在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王开颜;阮旭中;朱遂强;王伟

    目的 以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 κB,NF-κB/P65)的核转位作为神经细胞活化的标志,观察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大鼠出现惊厥之前,即点燃过程中海马神经细胞NF-κB活化在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苯巴比妥30 mg/kg, 腹腔注射,每日一次).除对照组外均以低于急性致惊剂量的PTZ(40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点燃大鼠,用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确定癫痫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癫痫形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海马CA各区和齿状回神经细胞NF-κB活化,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三大组间海马神经细胞NF-κB活化的差异.结果 非药物干预组大鼠均于17d~22d点燃,而药物干预组PTZ点燃大鼠所需时间明显延长(于30d~35d点燃),且行为学惊厥程度和脑电痫样放电明显轻于非药物干预组.非药物干预组大鼠在行为学未出现惊厥,脑电图未出现痫样放电的点燃前潜伏期内,其海马CA各区、齿状回NF-κB活化的阳性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组在与非药物干预组相应时间点的海马CA各区、齿状回NF-κB活化的阳性神经细胞明显减少,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马神经细胞活化是PTZ点燃大鼠癫痫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苯巴比妥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活化,预防癫痫发生.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