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牙周膜细胞在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上的生长观察

    作者:王琳;冯海兰;梅芳;胡晓阳;邓旭亮;杨小平;唐军民;王新知

    目的 观察电纺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HA)生物材料(简称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以人牙周膜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培养,探索该生物材料用于人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能性.方法 用电纺法制备PLLA/HA纤维生物材料;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MTT法评价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将人牙周膜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培养,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将转染人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的人牙周膜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培养,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成功分离了人牙周膜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确定该细胞来源于中胚层;MTT法检测人牙周膜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增殖状况与正常培养基本一致;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生长旺盛、充分伸展;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人牙周膜细胞沿生物材料呈纤丝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三维结构.结论 电纺PLLA/HA生物材料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牙周膜细胞复合培养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贴附和增殖,并呈现一定的立体结构,为人牙周组织再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 生物大分子的电纺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作者:鲁遥;蒋宏亮;朱康杰

    随着研究者对于纳米技术以及纳米特性研究兴趣的不断增加,近年来静电纺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综述了生物大分子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合成高分子和天然生物大分子的静电纺丝以及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侧重讨论了各种生物材料的电纺条件以及与生物医用有关的电纺纤维膜性质,如纤维膜形态稳定性、机械性质以及降解行为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静电纺丝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药物的溶解性质,分别讨论了其在电纺纤维中的包埋方法以及释放行为.

  • 电纺左旋聚乳酸和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纳米纤维细胞相容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琳;邓旭亮;梅芳;冯海兰;王新知

    目的:用MTT法检测电纺左旋聚乳酸和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和PLLA/HA纳米纤维材料,对人牙周膜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评价两种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电纺技术制备PLLA、PLLA/HA纳米纤维材料,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牙周膜细胞,用MTT法检测人牙周膜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的生长曲线,评价两种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及其用于口腔组织工程的可能性.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人牙周膜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于中胚层,为牙周膜细胞.电纺法制备的PLLA、PLLA/HA纳米纤维材料具有三维网状空间结构,与人牙周膜细胞共培养,MT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能够在材料上生长增殖,在第七天时PLLA/HA组细胞增殖好于PLLA组和对照组.结论:电纺PLLA和PLLA/HA纳米纤维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PLLA/HA组较单纯PLLA组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良好的新型口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电纺载药纳米纤维改善难溶药物溶解性能研究

    作者:余灯广;张晓飞;申夏夏;Branford-White Chris;朱利民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改善药物溶解性能的技术或策略,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进疗效,降低毒性.这些技术或策略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化学方法,通过改变难溶解药物的理化性能,提高其水溶性,增强其透膜性能,如药物改性PEG化、糖化、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合成磷脂等各种复合物:另一类是物理方法,即尽可能减小药物颗粒的粒径或物理存在状态,如微粉化、通过环糊精包合、制备固体分散体等[1-3].

  • 溶剂挥发性对PLGA电纺纤维直径及其膜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颖俊;高长有

    目的 研究电纺丝过程中溶剂的挥发性质对所得纤维直径、形态结构及其膜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PLGA在不同溶剂体系中所得电纺纤维形貌并计算其平均直径;DMA分析不同直径电纺纤维膜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 随着混合溶剂的挥发性增强,电纺纤维直径变粗;其膜的拉伸储能模量减小.结论 通过调节溶剂的挥发性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电纺纤维的直径,并进一步控制纤维支架的力学性能.

  • 小口径电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锦秀(综述);何乐人(审校)

    小口径血管是组织工程血管领域的重要部分,临床实用性强。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合成是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基础,而电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制备技术,可利用高压静电场产生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纤维,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形成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刺激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本文对小口径电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相关材料、制备工艺、表面修饰和评价进行综述。

  • 电纺制备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超细纤维研究

    作者:何明宇;董存海;袁晓燕;姚康德

    以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原料,由其混合水溶液通过电纺法制备亲水性超细纤维膜.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形貌,并通过分析溶液性质参数,讨论PEI/PVA质量比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由质量比为75/25的8%PVA/PEI水溶液,可制得均匀的超细纤维,其直径为100~300 nm,而PVA/PEI超细纤维的形貌主要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粘度有关.由电纺制备的PEI/PVA超细纤维膜终可用于创伤敷料等组织修复材料.

  • PCL基电纺纤维膜的抑菌、相容及降解性能研究

    作者:石锐;薛佳佳;黎广平;王芊;张立群;田伟

    目的 探讨不同材料组成对PCL基电纺纤维膜的表面形貌、亲水性能、抑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屏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 电纺丝法制备了PCL、PCL/甲硝唑、PCL/明胶/甲硝唑以及PCL/明胶/甲硝唑/醋酸纳米纤维膜,对应P0,P30,PG30及PGH30.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膜的表面结构.通过测量载药膜周围抑菌圈的直径来表征膜的抗菌性能.四唑盐比色法(MTT)测试测试细胞毒性.通过兔皮下埋植,伊红苏木素(H&E)染色切片法观察不同膜的组织相容性,降解性能及细胞屏蔽性能.结果 甲硝唑的引入赋予膜良好的抑菌性能.明胶引入显著提高了膜的组织相容性及降解速率.电纺液中微量醋酸(0.1% v/v聚合物溶液)能够有效提高电纺液的均一性,从而得到结构及性能稳定的纤维膜.高药物含量及微量醋酸的加入对于膜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均无明显副作用.P0及P30在24周内均能够维持对成纤维细胞的屏蔽作用,PGH30能够维持8周,而PG30的细胞屏蔽期小于8周.结论 不同组分对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具有不同影响.本研究将为设计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治疗的膜材料奠定基础.

  • 抗菌型纳米纤维膜的释药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石锐;薛佳佳;曹晶晶;郭建勋;王宏刚;陈大福;田伟

    目的 探讨药物含量对抗菌型纳米纤维膜释药行为、抑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 电纺制备聚己内酯(PCL)/甲硝唑(MNA)纳米纤维膜(MNA占PCL的质量比为0、1%、5%、10%、20%、30%及40 wt%),对应编号P0、P1、P5、P10、P20、P30及P4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不同载药量样品不同时间段的药物释放量.通过测量载药膜周围抑菌圈的直径来表征膜的抗菌性能.四唑盐比色法(MTT)测试测试细胞毒性.细胞计数Kit-8法(CCK-8)评价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膜表面粘附及增殖情况.通过兔皮下埋植,伊红苏木素(H&E)染色切片及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膜的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能.结果 药物释放具有1周内突释,后逐渐缓释的特点.药物含量5%以上样品1天后开始呈现抑菌圈,且持续抑菌时间达30天.随药物含量增加,抑菌圈直径增加.载药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中P30的细胞相容性好.加载药物能够提高组织相容性及降解速率.结论 PCL/MNA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P30的综合性能佳.

  • 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评价

    作者:贺薇;胡作军;徐安武;受恒讳;王劲松;叶洁莲;王深明

    目的 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 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滚轴转速对纤维排列的影响,以及质量分数、纤维取向、管壁厚度对人工血管孔隙率的影响,并检测人工血管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结果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U人工血管具有由多层微纳级超细纤维叠加而成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率为(51.48±4.47)%,轴向抗拉强度为(5.85±0.62) Mpa,无细胞毒性,并有利于内皮细胞黏附及增殖.结论 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明胶/聚己内酯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龙剑虹;谭骛远;姜任武;张彦中

    目的 了解明胶/聚己内酯(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对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家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其中8只行同体对照实验,分别以Gt/PCL纳米纤维膜覆盖(Gt/PCL组)、PCL纤维膜覆盖(PCL组);余下8只家兔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对照组),各组创面数均为8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伤后3、7、10 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Gt/PCL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2±1.3)d、PCL组(20.3±1.1)d、对照组为(22.0±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CL组伤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与其余2组比较,Gt/PCL组真皮层肉芽组织增生少,上皮细胞移行速度明显增快,胶原排列规则. 结论 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能明显促进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效果比较确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