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临床小儿外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림상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353
  • 国内刊号: 43-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梅海波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26例疗效分析

    作者:沈品泉;徐卫东;赵黎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情况,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6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 Harris 髋关节评分,根据治疗方法和年龄大小分组评估疗效。结果得到随访的22例患儿中,12例于急诊室早期复位成功,均为低能量创伤;入院治疗10例中,5例在麻醉下行髋关节闭合复位获成功,5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急诊室早期复位和入院复位治疗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98.5和87.8,>8岁与<8岁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6.6和99.1。急诊室早期复位和<8岁病例的治疗效果优于入院治疗和年龄>8岁组。结论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要早,需尽早进行关节复位,必要时行切开复位治疗,低年龄、低能量损伤的儿童具有更好的治疗结果。

  • Ⅱ期尿道自体培植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

    作者:刘国庆;王剑锋;张世林;李杰荣;李春景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尿道板尿道自体培植技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新方法。方法第Ⅰ期行尿道培植,沿尿道口 U 型切开尿道板,并部分矫正阴茎下曲,尿道板卷管用6—0可吸收线缝合,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部,切开阴囊中膈游离暴露肉膜组织,将新尿道包埋于阴囊肉膜组织中;6个月后行第Ⅱ期阴茎成形,游离尿道与阴囊肉膜组织,阴茎皮肤脱套游离至阴茎根部,完全矫正阴茎下曲,阴茎阴囊皮肤成形,结束手术。结果217例接受尿道自体培植Ⅱ期尿道成形术,年龄3个月至7岁,平均1.6岁,其中远侧型122例,近侧型95例。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11例(5.07%),尿道狭窄5例(2.30%),阴茎下曲畸形复发8例(3.69%),所有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6%。结论尿道自体培植术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Arda 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覃道锐;刘国昌;伏雯;贾炜

    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病例临床资料,探讨 Arda 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作者收治34例拟诊睾丸扭转病例,共34枚睾丸,左侧29例,右侧5例。年龄2天至14岁。起病时间2小时至4天。根据 Arda 三级评分系统,按活检切口有无出血及出血出现的时间分为三级。Ⅰ级:出血明显而迅速;Ⅱ级:10 min 内有出血;Ⅲ级:10 min 内无出血。对评分低者予保留睾丸,评分高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是否切除坏死睾丸。对于睾丸扭转者常规行对侧睾丸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方法为超声检查。结果34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33例睾丸扭转,1例睾丸附件扭转。扭转270°~720°。Arda 评分Ⅲ级19例,其中行睾丸切除者1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睾丸均梗死,5例家属要求保留睾丸未予切除。Arda 评分Ⅱ级11例,均予保留睾丸。Arda 评分Ⅰ级3例,均保留睾丸。1例睾丸附件扭转予睾丸附件切除。术后23例获得随访,其中切除睾丸组10例,保留睾丸组13例。保留睾丸组中术后随访睾丸萎缩者10例,睾丸正常者3例。结论睾丸扭转病情急,睾丸坏死率高,临床工作中需及时处置。Arda 评分对于预测睾丸预后有指导意义。评分达到3分者睾丸预后不佳,无保留价值。

  • 经右胸骨旁小切口封堵手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24例

    作者:马伦超;陆国梁;杨超;张英元;谢少波

    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小切口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确定适合采取封堵手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儿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岁3个月至6岁,年龄3岁以下15例,6岁以上9例。缺损长径5~19(10.0±4.5)mm。做右胸骨旁1~2.5(1.7±0.6)cm 切口,放入切口保护套和(或)小型切口牵开器,切开心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输送鞘置入封堵器。结果24例均成功封堵,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0~90(43±19)min,术中出血量2~140(21±34)mL。术后出现快慢型房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住院2~9(4.7±1.8)d。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未见残余分流,无明显胸腔积液。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13例,封堵器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骨旁小切口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适合于年龄3岁以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

  • DKK 1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蛟;刘秋亮;高敬尧;汪琪;王家祥

    目的:研究 DKK—1(Dickkopf—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小儿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其中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38例,神经节细胞瘤12例。另选取本院病理科保存的正常儿童肾上腺组织11例作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DKK—1在38例神经母细胞瘤,12例神经节细胞瘤及1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DKK—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DKK—1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神经节细胞瘤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阴性表达。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中 DKK—1的表达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3种组织中,不同组间 DKK—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7.257,P <0.001)。结论DKK —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提示其可作为一个特殊的分子标记物,有望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

  • 116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小松;戴翼;周小渔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本院收治的116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1165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6岁,其中3~6个月684例(占58.71%);6个月至1岁110例(占6.44%);1至3岁192例(占16.48%);3至6岁179例(占14.60%)。体重超重108例(占9.27%);人工喂养518例(占57.94%);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168例(占14.4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烦躁922例(占79.08%),呕吐346例(占29.70%),排果酱样大便805例(占69.10%),腹部扪及包块841例(占72.19%);1103例超声检查阳性(占94.68%),直肠指诊阳性874例(占74.76%)。首诊确诊1128例(占96.82%);误诊37例(占3.18%)。全部患儿均经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9个月,无一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肠套叠临床表现典型,年龄、体重、喂养方式,以及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病程与治疗选择有一定相关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 湖南地区正常男童阴茎睾丸发育的调查

    作者:彭潜龙;赵夭望;李艳芳;刘小青;殷波;杜玉开

    目的:通过对湖南地区3440名0~12岁儿童各年龄段阴茎、睾丸的测定,以获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的各年龄段男童阴茎、睾丸大小正常值,并探讨男童外生殖器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应用直接测量法测量0~12岁各年龄段男童静息状态下的阴茎长度,冠状沟处直径、周径,双侧睾丸长度、宽度及体积。将0~12岁男童按8岁前每一岁分为一组,8岁后每两岁为一组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共测量男童3440人,分为10组。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获得了每年龄段阴茎及睾丸大小的正常参考值。发现阴茎生长发育规律:0~2岁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8岁较缓慢,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岁后又增快。睾丸生长发育规律:8岁以前缓慢,比较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岁后睾丸进入快速增长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0~12岁儿童阴茎发育呈先慢后快又减缓的规律,睾丸发育8岁以前缓慢,8岁以后快速增长,其结果可供国内阴茎发育咨询及临床参考应用。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金晟;吴晔明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4年作者收治的12例 ITP 行脾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平均年龄7.1(3~12)岁,病程1.5~7年,平均3年。10例术前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平均为29.4×109/L,低5×109/L。术前对7例血小板<30×109/L 的患儿采用激素联合输血小板治疗,其中4例输注后血小板无法提升,联合大剂量使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后,再次输血小板,当血小板>60×109/L 时急诊行脾切除术。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的患儿分别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小板降至正常值以下。术后随访10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5年,8例完全有效,2例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在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脾切除是治疗儿童慢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 ITP 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抗血小板抗体应作为 ITP 患儿脾切除术前常规检查项目,对抗体阳性患儿行脾切除术更需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 新生儿阑尾炎10例诊疗分析

    作者:田俊严;刘丹丹;孙劲松;张刚

    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作者近7年来收治的10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儿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留置引流管7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合并 NEC 2例,鞘膜积液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Amyand’s 疝1例。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低,症状体征不典型,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有诊断价值,及时剖腹探查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勇;李帅;李金朋;汤绍涛;冯明洁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的诊断策略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例在 X 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6例手术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无肠套叠复发病例。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的急性肠套叠以小肠套叠为主,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小肠坏死及穿孔。详细的病史采集结合 B 超等辅助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至关重要,积极手术探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处理。

  • 婴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雷斌;戚雯琰;徐维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作者收治婴儿急性阑尾炎36例,其中4例采取保守治疗,32例采取手术治疗。结果36例中,35例获治愈(97.22%),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78%)。32例手术患儿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18.75%),腹腔残余感染6例(18.75%),粘连性肠梗阻3例(9.38%)。结论婴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需根据病情和病史结合辅助检查,选择合理的治疗与手术方案。

  • 分流手术治疗门脉海绵样变8例临床分析

    作者:孔艳霞;张大;杨合英;王家祥;贾佳;赵鸽;岳铭

    目的:总结 Rex 分流术及 Warren 分流术治疗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作者采用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8例,其中 Rex 分流手术5例(2例为断流手术后出血复发),Warren 分流手术3例。Rex 分流术选取自身门静脉 Rex 窦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等做吻合,并在血管吻合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不同程度地降低。Warren 分流术将游离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吻合,吻合前后均测门静脉压力。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如同龄儿,均未出现门脉高压性脑病;1例于术后16个月再出血1次,后未再出血,7例无再发出血;1例术后出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行脾动脉结扎术患儿术后出现脾梗死,间断发热1个月。结论分流手术治疗门脉海绵样变,预防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

  • 小儿胰母细胞瘤3例

    作者:冯强;王家祥;杨合英;张大;赵鸽

    小儿胰母细胞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对其认识不足,常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年来收治的3例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特点以及诊疗方法。
      病例1,女,2岁,因发现腹部肿物1 d 入院。体查:全腹膨隆,以左中上腹明显,左侧腹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液检查提示:WBC 9.5×109/L,HGB 97 g/L,PLT 567×109/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查提示:AFP、NSE、CYFRA21—1值升高,CA125、CEA 均正常。腹部彩超提示:左肾中下部内侧见一约7.4 cm ×6.4 cm ×8.2 cm 大小的实性低回声包块,与左肾及胰尾分界不清,内回声欠均匀,可见密集点状强回声及散在不规则无回声区。腹部 CT 检查提示:左侧腹膜后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 A、图 B)。术前诊断:腹腔巨大占位性病变:神经母细胞瘤待查?术中探查见肿块位于左侧腹膜后脾肾之间,直径约8 cm,胰腺体尾部紧贴瘤体,并有较多血管相连,脾静脉血管紧贴瘤体(图 C),因粘连紧密无法分离。术中行肿瘤+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恶性肿瘤,考虑胰腺来源,倾向胰母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Syn(部分+),CgA(-),CEA(-),CK(+),AFP(灶+),AAT(+),CD99(+),CD56(-),Vimentin(-),Ki -67(40%)(图 D),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胰母细胞瘤。术后分别予 THP +CDDP(吡柔比星、顺铂)、VP—16+CDD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并结合 DC — CIK 方案予生物治疗,术后7个月,复查腹部 CT,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AFP 正常。

  • 梅干腹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罗添华;张旭辉;王计文;孟庆明;张小学;陈柏峰

    患儿,男,10 h。因产前检查发现双肾积水5月就诊。患儿系双胞胎长子、胎龄35W +3周,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彩超提示双肾重度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腹腔积液。考虑后尿道瓣膜收住院。入院体查:面色红润,发育正常。体重3300 g。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膨隆并向两侧膨出似蛙腹,腹壁松弛多褶皱(图1)。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肛门、阴茎外观正常。双侧阴囊发育差,未触及睾丸。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肝、胆、胰、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后留置尿管失败。腹部磁共振扫描加泌尿系水成像显示腹壁菲薄,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形态异常。膀胱尿道造影提示膀胱形态异常,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前列腺囊。排尿时尿道全程显示,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结合腹部皮肤表现诊断为梅干腹综合征。诊断明确后家长放弃治疗出院。术后3个月患儿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其双胞胎弟弟目前生长发育正常。

  • 三言两语话技巧

    作者:张金哲

    1.婴儿麻醉下作石膏管型,麻醉半醒躁动常使石膏变形。好在麻醉下先做半面肢体的半管形石膏夹板。十几分钟定型后取下,病儿回病房休息。石膏型彻底晾干坚硬后(可能需24小时或更长),再将婴儿原肢体纳入半片管形夹板,用绷带绑紧。

  • 高压氧治疗小儿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疗效分析

    作者:江书;龙汉春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原理。方法收集本院近年来经 CT 和 MRI 检查确诊的7例小儿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予高压氧治疗,为高压氧治疗组,3例未予高压氧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4例经高压氧治疗的患儿斜坡区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较快,GCS 评分均达到15分,治愈出院。结论高压氧对小儿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疗效显著,可以推荐。

  • 沙培林在淋巴管瘤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段于河;支运来;吴翮;鹿洪亭;周显军;陈鑫;张虹;董蒨

    目的:评价淋巴管瘤术后复发患者应用沙培林囊内注射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管瘤,同时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灶复发或切口区淋巴渗液病例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15例患者中淋巴管瘤术后肿瘤复发者12例,术后切口区淋巴液渗出较多者3例。15例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超声引导下行单点穿刺或多点穿刺行沙培林1 KE(注射用 A 群链球菌)囊内注射,观察术后患者体温、局部皮温、色泽,随访3个月至2年。注射后3个月根据 Ogita 判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经沙培林注射治疗,根据 Ogita 判断标准,13例治愈,2例显效。所有患者在注射后均有1~3 d 发热,体温高可至38.8℃,平均(38.28±0.46)℃,5例患者并发注射局部皮温增高,3例患者注射区域皮肤发红,1周内恢复正常皮色。结论沙培林可以作为淋巴管瘤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复发及术后并发淋巴渗液的有效治疗措施。

  • 小儿腹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

    作者:祁艳卫;李杨;刘伟栋;高磊;冯峰;白玉坤;王萍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于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作者收治的4例腹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4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均经手术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进行全身化疗。结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手段,复发患儿可配合全身化疗提高疗效。

  • 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杜真(综述);张溪英;屈双权(审校)

    随着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的成像模式、数字处理及显像设备的改进,高分辨率探头技术及便携式超声设备的出现,使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得以不断扩展。现从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血管穿刺置管和危重症患儿围麻醉期床旁超声监测与治疗三个方面来介绍超声技术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 胎儿肾积水的诊治进展

    作者:林涛(综述);郑伯禄(审校)

    胎儿肾积水(Prenatal Hydronephorsis)是指孕期产检发现的肾脏发育异常,根据不同的文献报道,一过性的胎儿肾积水可达到0.7%~5%[1-5]。而肾积水在出生以后仍有存在的患儿比例可达到约60%[6]。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婴儿肾积水自然好转。但仍有一小部分患儿,由于没有定期随访,导致不可逆性肾盂积水、肾皮质变薄、单侧或双侧肾功能严重下降,给患儿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部分肾积水患儿我们称为先天性肾积水(Congen-ital Hydronephorsis)。目前国内外仍没有对胎儿肾积水及先天性肾积水做出明确、统一的定义,可认同先天性肾积水与胎儿肾积水为等同词语。现就胎儿肾积水的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年重点专题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小儿外科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腔镜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李索林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病人对快速康复要求的提高,促使微创技术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旋律,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杰出代表,已渗入到各个外科专业,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也由此应运而生。FTS 是2001年首先由丹麦外科医生 Wilmore 和 Kehlet[1]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联合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病人及其家属等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采取一系列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的多学科合作模式,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所致生理、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使病人获得快速康复。早在2000年小儿外科已有 FTS 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的报道[2]。随后在婴儿和儿童外科各专科领域成功开展[3]。文献报道表明 FTS 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经会阴肛门成形与直肠内瘘修补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

    作者:陶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发病率约1∶40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瘘管的发生率约70%~95%,根据新 Krickenbeck 国际分类法,可分为9种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多样,基本目的是肛门成形并关闭瘘管,同时需保证术后拥有良好的肛门排便功能。研究表明肛门横纹肌复合体(SMC)对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起着关键作用,由此术中需保证不过多损伤 SMC,直肠盲袋通过或部分通过 SMC 肌环的某些类型 ARM,经会阴肛门成形术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并获得良好的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但对于某些类型的 ARM,如女婴的肛门直肠前庭瘘、男婴的无肛直肠尿道瘘,在完成肛门成形的同时,还需解决直肠瘘的问题,给术者直接行经会阴肛门成形带来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采取的手术方法:pena 术、球拍式瘘管剥除术、瘘后移肛门成形术等。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急需紧缺高层次医学人才招聘启事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厦门市儿童医院)

  • 2015全国先天性畸形干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作者:

    我国先天性畸形的产前产后干预治疗面临以下现状:水平不均衡、地域差异大、能够进行正确产前干预咨询以及生后干预治疗的专科医师相对较少。为提高对先天性结构缺陷性疾病诊疗水平,使产科、影像、儿科及儿外科医生间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干预及疗效达成共识,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拟于2015年12月16至19日在湖南长沙主办“全国先天性畸形干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诚邀全国各地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学习结束考核合格将授予国家级Ⅰ类继教学分10分。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作者:贾佩君;王可为

    2015年9月11日,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华夏宾馆举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维林教授,上海新华医院施诚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郑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中心主任孙宁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主任李龙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学部黄格元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编委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斯君教授主持。会上,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社主编、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外科主任周小渔教授汇报了杂志年度工作开展情况。2014-2015年度,杂志创新办刊思路,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雅培世界健康基金会临床营养发展中心,合作开设了“临床营养支持”栏目。加强学术交流,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举办2014中国小儿外科临床论坛,与鲁赣晋冀豫皖联合举办2015中国临床小儿外科高峰论坛暨鲁赣晋冀豫皖小儿外科联合学术研讨会。扩大杂志影响,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2013--2014年入库29篇;波兰《哥白尼索引》(IC,Index of Copernicus)来源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收录期刊。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 -E)施引文献数19篇,总被引频次22次。2015年编辑部将杂志历年发布的述评、讲座文章汇编成《临床小儿外科进展》,由张金哲院士亲自作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通过系列措施,杂志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得到稳步提升。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项目。随后编辑部王爱莲主任以“踮起脚尖”为题,汇报了2016年编辑部工作思路。2016年,编辑部将以“紧跟专家,突出临床指导性;紧跟临床,提高论文可读性”为工作方针,强化执行编委制,重视专题组稿,优化栏目,加强宣传,利用新媒体,努力办好杂志和扩大论文与杂志影响。

  • 2015年中国临床小儿外科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冀豫赣鲁皖晋六省小儿外科联合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杨晓锋;李索林

    为拓展临床医学视野,活跃学术气氛,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小儿外科专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经冀、豫、鲁、赣、皖、晋六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组委会研究决定,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发起、河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组织举办2015年中国临床小儿外科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冀豫鲁赣皖晋”小儿外科联合学术研讨会,在全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和六省小儿外科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8月17日至19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圆满召开。来自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的各位常委、各专科学组组长、六省小儿外科学分会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地市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的250余名代表出席本次盛会。会议由河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李索林教授主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时保军教授致欢迎辞。会议共收到小儿外科各个亚专科和护理稿件246篇,其中109篇选为大会发言,137篇作为壁报交流。《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作为主办方,为小儿外科界同仁间切磋技艺、百家争鸣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近年来小儿外科各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讨。学术会议以大会专家讲座及各专业分组交流两种形式进行,包括普通外科、新生儿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肿瘤外科、矫形外科以及护理分会场。现将有关会议纪要内容简述如下。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纪要

    作者:郑珊;陈功;李凯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医学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外科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9月11至1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注册代表794名,收到论文1310篇,经过专业学组评审686篇论文进行了交流。本次大会同时举行了全国小儿肝胆外科学习班和青年医师手术录像大奖赛,有曹国庆等6名青年医师获全国中青年医师手术录像大奖赛优秀奖。会议恰逢中华医学会百年诞辰,以“中国小儿外科发展历程”视频拉开序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小儿外科发展历史。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郑珊教授主持,主任委员王维林教授致欢迎辞。中华医学会、复旦大学领导到会讲话。本次会议首次邀请陈海波做了“瓷器鉴赏”的讲座,提升了会议的人文氛围,受到与会代表欢迎。

  • 肝门部囊性肿物

    作者:费川;杨晓锋;李索林

    病例摘要
      患儿,女性,2岁。主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40余天住院。病史:患儿40 d 前不明原因出现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伴皮肤瘙痒、纳差,大便亦逐渐变白呈陶土样,无发热、腹痛症状。体查:T:36.5℃,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消瘦;上腹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肋下3 cm,边缘稍钝,质韧,无压痛,脾肋下未扪及,腹内未扪及明显肿物。肝功能检查提示:TBIL 221.8μmol /L,DBIL 200.2μmol /L,ALB 33.7 g/L,ALT 133.0 U /L,AST 126.0 U /L,ALP 890.0 U /L,GGT 642.0 U /L。腹部 B 超提示肝肿大,肝内实质回声增强;肝门部囊性包块6.3 cm ×4.9 cm ×3.7 cm;胆囊稍大5.2 cm ×2.7 cm ×2.3 cm,壁厚水肿。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汁性肝硬变。经查房讨论,考虑患儿胆汁淤滞,肝脏损伤较重,难以耐受一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拟先行胆囊造瘘术以缓解胆汁淤滞,待肝脏功能好转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手术。遂于住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经右肋缘下2 cm 切口入腹,见肝脏明显淤胆呈褐绿色,伸入食指触及肝门囊性肿物,张力较高,牵出胆囊底部切开可见粘稠稍黄色胆汁排出,混有多量黑色絮状物,置入 Foley 管固定行胆囊造瘘术。术后胆囊造瘘管引流液逐渐呈淡黄色,且引流量亦减少,术后第5天复查肝功能,血清胆红素仍持续升高,TBIL 281.4μmol /L,DBIL 257.7μmol /L,ALB 32.0 g/L,ALT 125.1 U /L,AST 98.2 U /L,ALP 783.8 U /L,GGT 554.3 U /L。经造瘘管行胆道造影示胆囊充盈良好,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囊肿轮廓显示不清,可见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呈充盈缺损(图Ⅰ),进一步行强化 CT 检查提示肝门区多发囊状病变,内呈分隔及条索状强化密度影,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见图ⅡA、B、C)。

  • 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76例

    作者:张殷;潮敏;蔡盈;范登信;龙腾云;方向;梁朝朝

    目的:总结作者开展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经验,探讨简便有效、易于推广的单部位腹腔镜肾盂成形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我们运用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的76例 UPJO 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单侧73例,双侧3例,平均年龄:单侧60.2(1~168)个月,双侧60(36~84)个月。采用环绕脐环三孔法置入 Torcar,使用传统30°目镜和3~5 mm 直腹腔镜进行标准 Anderson-Hynes 肾盂成形术。利用气腹针辅助置入 F3~F5号双 J 管。经脐部 Trocar 孔留置盆腔引流管,术后6~8周拔除双 J 管。结果7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增加额外鞘管。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76(95~342) min,双侧278.3(225~325)min;平均出血量:单侧8.53(4~15)mL,双侧6.33(4~10)mL;拔除引流管时间:单侧5.05(2~19)天,双侧4(3~6)天;进食时间:单侧1.42(1~8)天,双侧1.33(1~2)天;出院时间:单侧8.83(5~29)天,双侧11.66(9~16)天。术后漏尿6例,延长引流管拔除时间后自愈。尿路感染6例,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4(3~24)个月,2例出现吻合口梗阻,均为单侧病例,经再次手术后痊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操作简便、安全,脐部切口外观优于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且对手术器械要求低,易于推广。

  •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诊治超声未探及睾丸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蓉;赵海腾;孙杰

    目的:通过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在超声未探及睾丸中治疗情况的比较,探讨首选腹股沟手术诊治此类病患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单侧病例临床资料,经体检和超声检查未在阴囊、腹股沟及腹内发现睾丸组织,分别选择腹腔镜手术和腹股沟开放手术探查,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术式完成治疗。结果探查方式中,腹腔镜手术70例,腹股沟切口手术62例,后治疗采用腹腔镜操作18例,腹股沟操作114例。130例为睾丸发育不良予切除。结论对超声未探及睾丸的诊治,可以考虑首选腹股沟开放手术。

  • 单部位单手操作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作者:席红卫;张鹏;崔强强;游志恒;赵正;段文强;杨治

    目的:探讨单部位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作者采用单部位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36例,其中男性1074例,女性462例。经脐窝左、右侧缘分别做3 mm 或5 mm 切口,放置 Trocar,内置腹腔镜和持针器。由腹股沟区刺入2—0带线缝合针,持针器钳夹后,直接缝合内环口处关闭腹膜,再由腹股沟区刺出缝合针,剪除。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时间6~25 min,术后第1天出院。术中无出血,无肠管、输精管及精索损伤,无中转传统腹膜镜和开放手术。术后无阴囊血肿、水肿发生。1例术后出现鞘膜积液,再次手术时发现为线结未结扎牢固,中央有小孔;5例复发,再次手术时发现内环口开放,线结在内环口内下方,未脱落,考虑可能为线结过紧,拉豁内环口处腹膜,使之再次开放所致。结论单部位单手操作腹腔镜下内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掌握一定手术技巧可以使手术简单化。术后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切口美观。

  • 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的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爱军;樊娟;杨忠刚;雷杰;李索林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的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作者采用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30例(A 组)与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30例(B 组)。连续监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术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及术后4 h(T2)、8 h(T3)、12 h(T4)、24 h(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疼痛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术后排便功能评定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B 组术后各时点 MAP、HR 和疼痛评分均高于 A 组,且高于术前;A 组手术时间(128±22)min,B组手术时间(105±2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中出血量(23±14)mL,B 组(45±1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恢复饮食时间(23±9)h,B 组(22±8)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住院时间(8±3)d,B 组(8±2)d,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盆腔出血、尿潴留等早期并发症。两种术式患儿在各时段排便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排便功能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结论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 HD 根治术与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 HD 根治术相比,手术创伤轻,应激反应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

  • 小儿腹腔镜肾盂成形术343例临床分析及手术探讨

    作者:董莹莹;宋亚宁;张强业;崔新海;李爱武;张林

    目的:总结343例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临床经验,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者实施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343例(为 LP 组),收集其年龄、侧别、病变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与前期及同期开放手术治疗的191例(为开放组)进行比较,判定手术效果、总结手术技巧及经验。结果接受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343例患儿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LP 组手术时间与开放组相当(P >0.05),但 LP 组前20例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 <0.05);LP 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开放组(P <0.05),术后住院日短于开放组(P <0.05)。结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别,且同样适用于小于3月龄的重度肾积水患儿。

  • 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拖出术后再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刘远梅;郑泽兵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拖出术后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作者收治93例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其中长段型31例,普通型49例,短段型10例,全结肠型3例。93例中,再手术5例,5例患儿年龄4个月至6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5例术前根据典型病史、肛门直肠测压及钡灌肠检查明确诊断,患儿均为长段型巨结肠,首次手术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26个月),再手术时间距第1次手术时间5天至5个月,首次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下结肠次全切除3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其中有2例再手术2次。结果再手术原因:残留无神经节细胞致便秘复发2例(其中1例合并 IND),小肠结肠炎并肠穿孔1例(两次穿孔),肠扭转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小肠结肠炎并不全性肠梗阻1例。再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2例(心形吻合术1例,改良 Soave 术1例),肠造瘘术1例,肠穿孔修补术1例,肠扭转复位肠吻合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肠减压术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无一例死亡。除1例由于反复发生小肠结肠炎仍在造瘘外,其余4例均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实施和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提高巨结肠同源病的病理诊断是预防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拖出术后再手术的关键。

  • 腹腔镜联合术中冰冻肝活检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智文;杨文萍;黄金狮;陶强;陈快;陶俊峰;樊纬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联合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肝活检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同时剪取肝边缘少量肝组织,送快速冰冻切片活检,并将肝组织内病理形态改变与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作者收治57例梗阻性黄疸患儿,全部经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术中冰冻切片肝活检联合诊断,其中胆道闭锁55例,胆汁淤积症2例。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对比,两者对肝纤维化、胆管增生程度、BA 分级等判断一致性高(Kappa 值分别为0.675、0.871、0.775);但冰冻切片对汇管区及肝小叶炎性细胞浸润观察效果较差, Kappa 值为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肝组织冰冻切片与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及术后石蜡切片相对照符合率高,能够准确判断肝脏纤维化以及小胆管增生程度,有助于胆道闭锁的术中诊断及预后评估。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作者:尹鉴淳;徐万华;杨志林;赵为广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作者治疗鞘膜积液239例,其中男性236例,女性3例。年龄1~9.8岁,平均3.8岁。右侧116例,左侧103例,双侧14例,一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腹股沟斜疝6例。经脐两侧切口放入5 mm Trocar 及3 mm 抓钳,经内环口投影处穿刺雪橇带线针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对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39例中,238例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探查均发现患侧鞘状突未闭。术前诊断单侧鞘膜积液,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占51.6%。对患侧及对侧未闭的鞘状突均予高位结扎。所有患儿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1年半,均未见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切口美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隐睾

    作者: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夏顺林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54 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临床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