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临床小儿外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림상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353
  • 国内刊号: 43-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梅海波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裂患儿Silo袋内肠管血供监测的方法探讨

    作者:吴晔明;洪莉;严志龙;顾松;胡明

    目的 介绍一种针对无法一期回纳的严重新生儿腹裂患儿放置Silo袋后监测袋内肠管血供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先天性腹裂患儿施行手术时.在Slio袋放置完毕后,将外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条带状探头紧贴硅胶袋擘包绕,临测硅胶袋内肠管血氧饱和度.结果 5例无法一期回纳的新生儿腹裂患儿放置免缝Silo袋后成功应用外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袋内肠管血供情况.结论 外周血氧饱和度临测仪可安全应用于对Silo袋内肠管血供的监测.改变了以往仅仅依靠裸眼观察判断袋内肠管血供的欠准确科学的现状,避免了因袋内肠管嵌顿、缺血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的可能.

  • 长春新碱治疗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疗效探讨

    作者:孙艳纯;郑珊;李凯;肖现民

    目的 探讨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本院收治的13例K-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前后血小板的变化与转归.结果 13例初诊年龄1 d至8个月,平均年龄2.79个月.男女比例为9:4,血小板计数2~90×109/L.6例单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9~58×109/L,除1例死于DIC外,其余患儿治疗7~10 d后血小板回升至80~90×109/L,维持7~15 d,于甲基强的松龙减量期开始出现反复.7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及长春新碱(MP+VCR)治疗,除1例并发DIC死亡外,其余病例治疗3~6周后血小板回升至80~120×109/L,血小板平均维持7~8周.结论 K-M综合征是婴幼儿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血管瘤,应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的患者将激素减量,加用长春新碱可能有效.

  • 儿童头面部血管瘤的治疗选择

    作者:周启星;成琦;张勇;杨文;郑源泉

    目的 总结儿童头而部血管瘤的治疗选择及疗效,探索使容貌受损减少,而疗效佳的头面部血管瘤治疗方案.方法 2001~2007年本院收治192例头面部血管瘤患儿,根据瘤体大小、类型和侵犯部位的不同,采用完全切除瘤体、切除大部分瘤体加残余瘤体注射硬化剂、密集缝扎瘤体加局部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结果 192均治愈,其中一期手术治愈142例,术后继续注射硬化剂治愈42例,术后复发再次治疗8例.无一例遗留明显术后畸形.结论 儿童头面部血管瘤易侵犯五官,影响容貌,宜尽早治疗.手术治疗以不影响容貌为原则,可根据瘤体大小、部位、类型等设计切口,选择分次治疗,而不强求一次手术治疗.手术后可采用局部注射硬化剂或激光治疗残余瘤体.

  • 儿童Kasabuch-Merritt综合征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刘大看;董长宪;马玉春;雷红召

    目的 评价儿童Kasabuch-Merritt综合征(Kasabuch-Merritt svndrome,K-M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K-M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14例K-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血小板低值为3~29×109/L.均先采取保守治疗,疗效欠佳,而转手术切除瘤体.结果 瘤体完整切除8例,部分切除6例.手术后1周,9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3例为70~100×109/L,1例为58×109/L.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对13例存活患儿随访6个月至5年,患儿血小板均恢复并保持正常.5例肿块部分残留者肿块逐渐消退.结论 对瘤体巨大、药物治疗难以维持血小板正常的K-M综合征患儿,如病变部位及全身状况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完整或部分切除瘤体,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

    作者:张耀东;胡群;刘双又;刘爱国;熊昊;王冠玲;孙燕

    目的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探讨脾切除治疗儿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义献数据库及Pubmed,获得已发表的脾切除治疗儿童ITP的相关文献.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脾切除治疗儿童ITP的效果.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6篇,并纳入Meta分析.共行脾切除224例,所有患儿脾切除年龄均大于5岁,从诊断到脾切除的时间大于6个月.利用Revman 4.2软件对所有文献的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显示Z值为1.51,P>0.05,总体OR为2.17(95%CI,0.79~5.95).结论 对于儿童慢性ITP,因脾切除可以取得与内科治疗基本相等的疗效,因此,对内科治疗失败,年龄大于5岁,病程大于6个月者,可考虑行脾切除术,但应严格遵照手术指征操作.

  • 0~5岁儿童股骨头骨骺生长发育研究

    作者:唐进;罗家有;叶卫华;胡欣;易银芝;刘昆;伍江雁;梅海波;赫荣国

    目的 研究儿童股骨头骨骺出现的时间、直径大小,探讨儿童股骨头骨骺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 测量1450例在本院骨盆平片检杏正常的0~5岁儿童股骨又骨骺直径;采用Chi-Square和T-test分别对不同性别、月龄儿童的股骨头骨骺出现率及直径大小进行检验.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建立不同性别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与月龄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1月龄及其以下儿童未出现股骨并头骨骺,2月龄儿童开始出现股骨头骨骺,至13个月时出齐,其中,2、3、4和6月龄儿童,女性股骨头骨骺出现率分别为21.4%、20.0%、42.9%、54.4%,均高于男性(0.0%、0.0%、0.0%、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其中,3、4、6、10月龄女性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男、女儿童左右股骨头骨骺直径大小与月龄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男性:左侧为2.069+0.448 X,右侧为2.163+0.445 X;女性:左侧为2.744+0.448 X,右侧为2.886+0.439X.结论 儿童股骨头骨骺出现时间及直径大小存在性别和侧别的差异,女性股骨头骨骺出现时间早于男性,3、4、6、10月龄女性儿童,股骨头骨骺直径大于男性;根据不同性别儿童月龄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可预测不同性别、不同月龄儿童左右股骨又骨骺直径,为临床早期发现儿童股骨头骨骺生长发育不良提供依据.

  • 平阳霉素加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

    作者:李晓庆;周德凯;董欣竞;王佚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加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的临床经验,为局部注射治疗淋巴管瘤的摊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57例中,囊性120例,海绵状25例,混合性12例.肿瘤直径>5cm者达91例,其中>10 cm者40例.采用平阳霉索加确炎舒松-A瘤内注射治疗1~5次,痊愈137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8.7%.随访3~7年,疗效巩固.结论 约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安全,经济,简便,疗效好.在诊治小儿淋巴管瘤的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瘤.

  •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彭强;周昉;刘文英;王元祥;魏艇;位永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形成和血管瘤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CD133 mRNA在28例血管瘤(包括增生期血管瘤13例,消退期血管瘤15例)、11例血管畸形、12例正常皮肤组织和10例胎盘绒毛膜标本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CD133mRNA的阳性率及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标志抗原CD133、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抗原CD31、端粒逆转录酶(TERT)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瘤血管形成中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结果 13例增生期血管瘤中,9例有CD133 mRNA表达;10例胎盘绒毛膜组织中,7例有CD133 mRNA表达,二者阳性率及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无CD133 mRNA表达.8例增生期血管瘤CD13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CD133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CD31在增生期血管瘤、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阳性指数高于其它三组(P<0.01).增生期血管瘤TERT和Ki-67的表达均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P<0.01).血管瘤中TERT和Ki-67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983,P<0.01).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中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而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无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了血管瘤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是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异常的来源.

  • Bianchi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54例

    作者:汪小勇;周林玉

    目的 探讨Bianchi阴囊单切口睾丸同定术治疗可触及隐睾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4例(71侧)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7个月至17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单侧37例,双侧17例.21侧位于腹股沟管内,50侧位于腹股沟外环口,24侧并发腹股沟斜疝.术前均诊断为可触及隐睾,行Bianchi睾丸固定术.结果 67侧可触及隐睾行一期Bianchi睾丸固定术,2侧位于腹股沟管处及1侧位于外环口处的病例转传统睾丸固定术.单侧手术时间为(25±8)min,住院天数为(4.2±1.2)d,均痊愈,无感染病例.随访3个月至1年,出现睾丸回缩1侧.继发疝囊2侧,无睾丸萎缩病例.63侧睾丸停留在满意位置,并有良好的外观.结论 对于小儿体表可触及低位隐睾的治疗,Bianchi术能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外形美观,疗效好,值得推广.

  • 小儿卵巢肿瘤67例诊治分析

    作者:石正峰;李健;崔彦北;吴晓霞

    目的 探查小儿卵巢肿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7年手术治疗的67例卵巢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中,良性肿瘤改变60例,其中成熟性畸胎瘤5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3例,卵巢囊肿6例.恶性肿瘤改变占10.45%,包括恶性畸胎瘤5例,内胚窦瘤1例,胚胎性癌1例.发病年龄均在10~14岁.卵巢肿瘤带部扭转17例,占25.37%.成熟性畸胎瘤经手术治疗痊愈,预后良好,7例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加化疗,5例术后无复发,复查AFP正常,2例失访.结论 小儿卵巢肿瘤以成熟性畸胎瘤多见,常见并发症为瘤蒂扭转.随年龄增长,恶性程度增高.治疗后预后良好.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儿童头面部赘生物120例

    作者:树叶;周斌;汤建萍;曾迎红;韦祝;梁晓婷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儿童头面部赘生物的经验与方法.方法 对120例儿童头面部赘生物患者采用XHCO2型超脉冲CO2激光机,将激光光斑对准病变组织,按设定参数逐层气化,直至正常组织.结果 大多数患儿的创面经7~10 d脱痂愈合,少数创面较大者经2周或更长时间愈合.色素痣、疣状痣、皮脂腺痣和皮样囊肿的有效率分别为71.42%、79.16%、77.78%和62.5%.随访3个月,5例色素痣患儿遗留色素沉着斑,2例疣状痣患儿有轻微复发趋势,1例皮样囊肿存在浅表性瘢痕.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机治疗儿童头面部赞生物安全、疗效好,可作临床推广.

  • 先天性血管环诊治分析

    作者:顾海涛;沈立;戚继荣;彭卫;孙剑;莫绪明

    目的 总结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7例先天性血管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中,双主动脉弓2例;肺动脉吊带2例.其中1例伴气管狭窄;主动脉弓镜像分支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未闭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韧带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患儿均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气喘、喘鸣.1例2岁患儿存在吞咽困难.术前均行64排CT胸部大血管及气管三维重建检查确诊.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韧带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及2例肺动脉吊带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5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肺动脉吊带伴气管狭窄患儿术后脱机困难,放弃治疗而死亡,其余6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个月,呼吸道症状和吞咽困难消失,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越来越简单容易,对于有反复咳嗽、喘鸣、难治性肺部感染以及吞咽困难的患儿应警惕先天性血管环的可能,尽早行胸部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 小儿膀胱镜阴道异物取出术1例

    作者:郑为;何军;祖建成;刘李

    小儿阴道异物往往有阴道溢液,经治不愈,因病史不确切,阴道发育不成熟,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作者近期采用膀胱镜诊治幼女阴道异物1例,现报告如下.

  • 儿童皮下血管肉瘤1例

    作者:易斌;黄姗;石念

    儿童血管肉瘤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3岁,1个月前无意中摸及右腋后一肿块,表面不红,轻触不痛,不影响右上肢活动.20多天前在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切除肿块未行病理检查,术后不久肿块复发,逐渐增大,无发热、消瘦和食欲减退.

  • 腹股沟阑尾类癌嵌顿疝1例

    作者:李建宏;张镟;王广欢;谢肖俊;蒋学武

    阑尾肿瘤少见,常在腹腔手术时或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中偶然发现.类癌嵌顿于疝囊内的病例更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阑尾类癌发生腹股沟斜疝嵌顿病例,现报道如下.

  • 小儿胸部腺泡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唐志贤;刘威;梁建华;王凤华;李鹤虹;夏慧敏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在颅外肿瘤中仪次于神经母细胞、Wilms细胞瘤,占所有儿童肿瘤的6%~7%,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40%~50%[1].发生于胸部的腺泡型RMS极罕见.现报告1例,同时复习该方面文献,以加深对RMS的理解.

  • 单孔法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的体会

    作者:付克

    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本院采用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7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儿童前臂骨折

    作者:孙客;唐盛平;于薇;韩镜明;付桂兵

    前臂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常见,约占所有骨折患儿的5%~10%.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71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干骺端)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并密切随访,现报告如下:

  • 小儿急性阑尾炎199例诊治体会

    作者:艾剑锋;牛福勇;李福荣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居小儿急腹症首位[1].本院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689例,其中12岁以下的小儿199例,占阑尾炎总数的28.88%.现报告如下.

  • 改良Pe(n)a手术Ⅰ期治疗先天性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

    作者:位永娟;王祖耀;曾洪飚

    随着对维持排便功能的神经肌肉的解剖生理以及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肛周肌肉的病理改变的深入研究,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方法日趋完善合理,尤其对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疗效有了明湿提高[1,2].现总结本院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采用改良Pe(n)a手术治疗的28例先天性中间位肛门直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

    作者:余雷

    本院2002~2008年采用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 睾丸附件扭转81例诊治体会

    作者:鹿洪亭;董蒨;程瑜;杨传民;江布先;张虹

    睾丸附件扭转是小儿阴囊急症之一,由于临床对本症认识较少,常被误诊为睾丸扭转或急性睾丸附睾炎.2002~2008年作者收治81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

    作者:顾胜利;胡良武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保守治疗的报道不多.作者采用Ponseti手法矫正加石膏同定及穿戴矫形支具治疗15例(25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孙玉成;李光燮

    2008年2月至8月,作者将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用于小儿腹部手术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一,女,4岁.因车祸致右第8、9肋骨骨折并血气胸、肝右叶严重挫裂伤、活动性出血、肝区结肠破裂急行剖腹探查术.行肝脏清创止血时患儿Bp降至40/30 mm Hg,P 150次/分,予甘油纱布填塞,损伤处结肠外置,肝下及盆腔放置硅胶管引流,全层关腹,置右侧胸腔闭式引流,予心电监护、输入新鲜血、补液、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等治疗.

  • 新生儿胃穿孔12例诊疗体会

    作者:石英佐;于忠勤;黄益民;徐建国

    新生儿胃穿孔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疾病,在胃穿孔发生前难以确诊,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1].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胃穿孔1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 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外科因素与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谢艺;崔华雷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和感染等24 h后,以连锁或累加的形式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序贯性、可逆性功能障碍及衰竭.多脏器衰竭(MOF)是指MODS发展到严重阶段,体内多器官多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以致出现衰竭综合征.本文就小儿MOF的外科因素与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小儿血管瘤继发性损伤及治疗进展

    作者:石念;易斌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新生儿发病率高达10%,1岁时发病率可达12%[1].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中60%发生于头颈部,25%发生于躯干,而发生于躯干者以肛门周围多见,女件多发生于外阴部[2].血管瘤按病理过程可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3].

  • 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宫济春;詹江华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管良性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1%~2%,1岁时发病率上升至12%,女性发病牢高于男性,为3~5:1[1].血管瘤位于头颈部占75%,躯干部占25%,也有少数发生在黏膜、肌肉、骨、内脏[2].血管瘤可快速增殖,部分病例可出现瘤体溃疡、呼吸道的梗阻,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普遍认为内皮细胞增生在血管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关于内皮细胞的来源仍不明确,多认为与母体遗传、胎盘来源、基因突变等有关[3-4].现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血管瘤 发病机制
  • 加强基础研究,全面提高儿童血管瘤诊治水平

    作者:金先庆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脉管发育异常性良性肿瘤.近20余年来,医学界对血管瘤的病因、病理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分类原则及诊治标准逐步得到规范,疗效显著提高.一、发生机制

  • 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作者:周德凯

    血管瘤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中约50%在出生时即存在,其余多在生后2~4周出现,1岁内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0%~12%.婴儿期血管瘤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等待血管瘤自行消退曾一度作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作者:魏明发

    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病,自1886年Hirsclasprung对此病做详细而典型的捕述并命名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以来,国内外已经百余年研究,手术方式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治疗效果逐步提高.同济医院王果教授通过对各种术式的探讨与比较,结合长期积累的手术经验改进设计出一种"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术".

  • 左髋部疼痛半年

    作者:许瑞江;洪锡伟;李文超

    病例摘要患儿,男,11岁.因髋部疼痛半年入院.患儿于2008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部疼痛,疼痛以夜间为主.2008年12月12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左股骨颈感染,经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2周后未见好转,行左股骨颈经皮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未明确诊断.

  • 长春市儿童医院外科

    作者:

    长春市儿童医院是吉林省大的儿科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57年,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开拓,目前已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儿科综合医院,是吉林省儿童重症疾病治疗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长春会诊中心、吉林大学教学基地、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 氯诺昔康对小儿尿道手术围术期血糖、皮质醇的影响

    作者:杨经文;李光婷;谭玲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和杜冷丁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治疗中对血糖、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拟行尿道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术毕随机分成两组,即杜冷丁1 mg/kg肌注组和氯诺营康0.25mg/kg肌注组.记录患儿注药前VAS评分及用约后2 h、4 h和6 h的VAS评分及此期间患儿恶心、呕吐及头晕情况,并记录4 h和6 h的疼痛减轻程度评分(注药前VAS、注药后4 hvAS/6 hVAS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4天测定血糖、皮质醇.结果 两组术前血糖、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项氯诺昔康组术后第2天、杜冷丁组术后第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皮质醇项氯诺昔康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杜冷丁组术后第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氯诺昔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 h和6 h内疼痛减轻评分(TOTPAR0-4和TOTPAR0-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诺昔康组1例效果不好;两组组内TOTPAR0-4和TOTPAR0-6比较无显著差异.氯诺昔康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杜冷丁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杜冷丁组头晕、嗜睡高于氯诺昔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可以降低围术期患者血糖、皮质醇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氯诺昔康0.25 mg/kg单次肌注与杜冷丁1 mg/kg单次肌注作用相当,副反应比杜冷丁少.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杨焕杰;梁华;贺雅琳;马彩军;杨少春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四肢骨折手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45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1组(S1)、舒芬太尼2组(S2)和舒芬太尼3组(S3),每组15例.分别给予0.03 μg·kg-1·h-1、0.04μg·kg-1·h-1、0.05μg·kg-1·h-1的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记录术后各时点镇痛、镇静效果评分、SpO2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效果评分:S1组各时点明显高于S2组、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评分:S1组各时点明显低于S2组、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组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S3组有2例术后出现嗜睡,与S1组、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0.04μg·kg-1·h-1用于小儿四肢手术后静脉镇痛更安全有效.

  • 先天性腹裂外科治疗的麻醉体会

    作者:叶海蓉;杜溢;陈怡绮;陈依君;王英伟

    目的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腹裂修补术的麻醉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修补术的麻醉过程.结果 3例采用仝麻后Ⅰ期关腹直接复位缝合术,14例先采用非麻醉下免缝Silo袋Ⅰ期免缝于术,5~7 d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Ⅱ期复位缝合术,只放置Silo袋、后期死亡或放弃治疗4例;未经任何治疗自动出院2例.手术患儿中12例麻醉过程较平稳,5例术中血压轻度下降,经加快输血输液等处理后血压回升,无麻醉死亡,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后肺膨胀不良死于呼吸衰竭.随访时间4个月至4年,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腹裂的主要方法,新生儿先大性腹裂复位修补术的围手术处理关键是麻醉保障,而麻醉的重点是气道管理和保证循环功能稳定.

  • Pe(n)a无肛手术的误区

    作者:张金哲

    Pe(n)a无肛手术是小儿外科的基本手术.近年来,我国发展了不造瘘的改良Pe(n)a一期肛门成型术,受到临床欢迎.然而,不少不造瘘的Pe(n)a手术后患儿出现了一些后遗症.反思其原因.发现存在两个误区.

临床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