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

西部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서부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 主办单位: 四川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511
  • 国内刊号: 51-16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243
  • 曾用名: 川北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部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李光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的系统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高晓洁;季梅丽;邵国强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本院并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3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19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系统护理.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血压波动情况,从而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出现血压波动32例(16%);面色变化29例(14.6%);呼吸频率改变31例(15.6%),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有60例(30.2%).对照组出现血压变化有56例(28%);面色变化49例(24.6%);呼吸频率改变62人(31.2%),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11(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核素心肌灌注显影患者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血压波动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对患者安全的效果

    作者:马智群;张斯奕;刘学英;周涛;龚娟;袁萍

    目的 探讨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对患者安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3141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性对照分为观察组(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后)198062例和对照组(优质护理开展前及开展优质护理试点第一年)11611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试点,观察组全面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及发生趋势,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发生情况,评价优质护理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发生率逐年下降;跌倒坠床、用药相关事件、输血相关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道滑脱、手术相关事件、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预期压疮发生.结论 全面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体现护理专业的价值.

  • 高浓度吸氧及胸穿抽气治疗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

    作者:陈央;梁宗安;陈军

    目的 探讨不同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结合胸穿抽气治疗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的疗效.方法 129例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三组,每组给予不同高浓度氧流量间断吸氧,并对肺压缩>30%者入院后立即予胸穿抽气治疗,胸片证实肺压缩<30%后,按相对应时间段分别进入上述三组,比较其疗效.A组:40例,吸氧流量5~6 L/min,每次2小时,每天3次;B组:44例,吸氧流量7~8L/min,每次1小时,每天2次;C组:45例,吸氧流量8~10L/min,每次30分钟,每天2次.结果 三组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联合胸穿抽气治疗前后肺压缩程度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B、C两组在肺压缩程度、肺复张天数和住院天数上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脉搏(P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患者的呼吸频率(R次/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比较(根据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面罩间断吸入7~10L/min的氧流量配合胸穿抽气治疗可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予以心电监护,有利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宣教、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加快气胸的愈合.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elite穿刺诊治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清;江科;薛晓红;梁宏莉;李琼;季亚婕;陈玮黎;张馨月;柴辰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elite穿刺诊治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elite穿刺活检.麦默通elite先穿刺肿决低回声区,穿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再穿刺肿块内无回声区,抽出大部分脓液并送细菌培养及药敏.穿刺结束后通过麦默通elite的穿刺口注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病理明确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后开始中药温阳通络方剂治疗.比较穿刺前后脓腔及肿块大小值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均经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患者的脓腔大小平均值穿刺后较穿刺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平均值穿刺后较穿刺前变化不明显(P>0.05).2例患者的脓液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例患者的脓液中培养出厌氧菌生长;余37例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穿刺后给予温阳通络方剂治疗,平均疗程87天,均临床治愈.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elite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安全,诊断准确率高.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对脓腔可以充分引流.在充分引流后,予以中药温阳通络方治疗对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蒋晓岚;杨帆;王春晖;高阳;曾娟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140例),观察组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对照组为非急性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NHLAP).观察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血淀粉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及并发症均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腹痛持续时间及腹痛至入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值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血清CRP值均是在发病第3天达到高值,然后下降,但观察组血清CRP值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两组患者血清CRP在第1天与第7天比较没有差异(P>0.05),在第2天至第6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清CRP在第1天至第4天比较有差异(P<0.05),在第5天至第7天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清CRP在第2天至第4天比较有差异(P<0.05),在第1天与第5、6、7天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TG、TC、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毒素、TNF-a、IL-6、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观察组第2天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第1、3天,对应的CRP临界值为173.12mg/L,而对照组患者第3天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第1、2天,血清CRP临界值为198.00mg/L.结论 HLAP患者血清CRP、TNF-a、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并且这些指标会随着病情严重而变化.

  • FGF-23/Klotho轴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万胜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是一种调节磷和活性维生素D(1,25(OH)2D)代谢的一种骨源性激素.FGF-23在其共受体Klotho的协同下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结合,通过提高肾脏对磷的排泄,维持血清磷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此外,FGF-23还能减少1,25(OH)2D的合成和促进其降解,从而减少肠道对磷的吸收.而且,FGF-23还可作用于甲状旁腺,减少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合成及其分泌.在慢性肾脏病(CKD)的发展进程中,在血清磷浓度升高发生的很早之前,随着肾功能降低,血清FGF-23水平就明显升高,而血清Klotho却显著降低.目前研究表明FGF-23/Klotho轴与CKD病程中的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等并发症密切相关,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KD-M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FGF-23/Klotho轴与CKD关系不断的深入研究,为CKD-MBD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视角.本文旨在就FGF-23/Klotho轴与CK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低剂量CT颅脑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志刚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颅脑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能降低患者辐射剂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低剂量CT颅脑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方法治疗进展

    作者:刘杨;杨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主要由吸烟引起的,以肺部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因其存在反复发作、病理改变不可逆性、易合并感染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营养不良是COPD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营养方法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手段,因其具有简便、易控制、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型辅助措施.本文将就这一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出综述,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郭达;杨陈

    阐明磁共振成像(MRI)各类脂肪抑制技术及定量分析技术在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价值.对比阐述近年来各大类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及脂肪定量研究技术成像原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临床研究进展.频率选择反转脉冲脂肪抑制序列(SPECIAL)和非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小二乘法估计水脂分离技术(IDEAL)在脂肪抑制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后者更佳.本文就MRI波谱成像、双梯度回波成像及IDEAL-IQ技术在肝脏脂肪定量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 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厚宇

    总结nintedanib(尼达尼布,商品名Ofev)胶囊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新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共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等外文数据库.筛选文献包括尼达尼布治疗IP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2016年新的会议信息及报道资料.结果其中包括有3项RCT相关文献以及2016年新的会议信息及报道资料.尼达尼布是继大家熟知的吡非尼酮之后,又一治疗IPF的新药[7].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及欧盟药品管理局(EMA)分别于2014年10月15日及2015年1月15日,批准尼达尼布正式在美国及欧盟上市用于治疗IPF[6].给IPF的治疗带来希望,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规范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小型猪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丽英;杨振峰;赵琼惠;陈天武

    目的 探讨规范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实验小型猪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健康中国小型猪16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肝纤维化各期模型.实验动物从第0周(正常实验动物)至建模后第5、9、16、21周分别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获得门静脉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TP),以此确定门静脉佳成像时间,并以此作为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行门静脉成像扫描,后测量门静脉主干管径(PVD)、肠系膜上静脉管径(SMVD)、脾静脉管径(SVD),统计分析上述参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1)在肝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TTP逐渐延长(r=0.234,p<0.05),SVD、PVD与SMVD逐渐增大(r=0.272-0.613,p<0.05);Mann-Whitney检验结果显示,SVD在肝纤维化0期与1-4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VD与PVD在肝纤维化S0-1 vs.S2-4、S0-2 vs.S3-4、S0-3 vs.S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p<0.01).SMVD在任何两期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2)在诊断肝纤维化ROC曲线中,SVD在诊断肝纤维化≥S1中具有意义(曲线下面积[AUC] =0.893);PVD和SVD均对诊断≥S2,≥S3以及S4有意义(AUC=0.789-0.829),其中SVD诊断效能大于PVD.结论 应用规范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测得的SVD,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重要价值.

  • 用于筛选顺式反应元件的慢病毒启动子报告载体随机文库的构建

    作者:周雪莹;曹铁生;刘向伟;韦梦影;杨国栋;袁丽君

    目的 建立含有随机序列与miniCMV融合的启动子,驱动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表达;用于筛选和寻找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反应性元件.方法 设计针对Puromycin抗性基因,即嘌呤霉素N-乙酰转移酶基因(puromycin N-acetyltransferase gene,PAC)的引物,扩增目的条带并通过PacI+ Pme1限制性内切酶克隆至目的载体pWPI;然后,设计并合成接头序列+20N随机序列+miniCMV的融合片段,通过PCR的方法得到双链序列,并进行酶切,通过Cla1+ PacI克隆入前述pWPI-PAC载体.克隆得到的载体组合即为慢病毒反应元件筛选报告载体文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报告载体文库转染细胞,并进行超声照射.超声照射剂量为10min,100mW/cm2.每天一次,一共照射3天.每次超声照射后,对细胞进行puromycin处理.4天后,收集超声照射存活细胞,提取DNA,PCR扩增含有20N的序列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我们成功设计了一套文库构建方案,初步构建了20N随机序列+miniCMV +Puromycin抗性基因的文库.将该文库转染细胞,超声照射后可以增加转染有对超声反应克隆细胞中抗性基因表达;我们通过获取Puromycin处理后的存活细胞,发现了潜在的对超声反应的调控元件.结论 我们构建的20N随机序列+miniCMV +Puromycin抗性基因文库,可以用于筛选对超声等特定条件有表达调控反应的顺式反应元件;进而为该元件控制基因表达提供依据.

  • 超声微泡联合核定位信号促进SDF-1a基因转染治疗兔心肌梗死

    作者:冯闯丽;陈金玲;邓倾;梅丹娥;胡波;曹省;周青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下携基质衍生因子1(SDF-1α)基因的胞膜核膜双靶向阳离子微泡载体系统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归巢的机制.方法 构建双靶向阳离子微泡载体系统及携SDF-1a阳离子微泡载体系统,分别于体外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并检测SDF-1α质粒入胞率、入核率及SDF-1a基因表达;进而构建心梗兔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进行SDF-1a基因转染:A组:携SDF 1α双靶向阳离子微泡载体组;B组:携SDF-1α阳离子微泡载体组;C组:对照组.分别于基因转染后3天和4周后检测SDF-1α基因表达、干细胞标志物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体外实验中,超声辐照下,与携SDF-1α阳离子微泡载体系统比较,携SDF-1α双靶向阳离子微泡载体系统SDF-1α质粒入胞率与其无显著差异(P>0.05),但入核率和SDF-1α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体内实验显示,与阳离子微泡载体组及对照组比较,双靶向阳离子微泡载体组家兔心肌组织中SDF-1α蛋白显著增高、干细胞标志物阳性染色显著增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 超声辐照下携SDF-1a的胞膜核膜双靶向阳离子微泡载体系统能有效提高SDF-1α基因载体转染效率,表达足量的SDF-1α蛋白并发挥其干细胞诱导剂作用,从而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归巢并促进局部血管新生.

  • MR动态增强扫描规范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振峰;王丽英;赵琼惠;陈天武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强化达峰时间范围,及以其为基础的规范化门静脉成像系统管径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验专用健康中国小型猪16只,建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疾病模型,造模开始后第0、5、9、16及21周分别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测量门静脉强化达峰时间(TTP),以此时间规范门静脉成像时间窗,在规范后的门静脉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M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PV)管径.分析用于规范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成像的TTP范围,以及MPV、SMV、SPV管径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门静脉TTP、门静脉系统管径与疾病阶段的相关性:从肝正常到肝纤维化再到肝硬化过程中,动态增强扫描门静脉TTP逐渐延长(r=0.714);MPV(r=0.402)、SMV(r=0.33)、SPV(r=0.644)管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TTP和SPV管径递增为明显(各P<0.05).(2)诊断性分析:用于规范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成像的TTP临界点分别为34.45 s、39.15 s.用MPV、SMV和SPV管径分别诊断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96、0.711和0.848,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3、0.631和0.861,其中SPV管径曲线下面积大(各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规范MR门静脉成像扫描时间窗,规范化MR门静脉成像SPV管径对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DCE-MRI与DWI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与准确度

    作者:石爱军;高万春;冉永旺;陈金叶;陈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与准确度.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肌骨肿瘤患者80例,依照确诊结果分为恶性组35例和良性组45例.采用DCEMR和DWI分别对患者的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联用及单独使用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SEE值及Slop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绘制得出ADC佳诊断阚值为115.43×10-5 m2·s-1.两组间DER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TIC曲线类型Ⅲ型为主,占总比例的89.1%;良性病变组中TIC曲线Ⅰ型为主,占总比例的57.7%,两组TIC曲线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09%,84.77%,89.02%;DWI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65%,85.01%,81.68%;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用检测结果,分别为91.33%,94.22%,90.18%.结论 采用DCE-MRI以及DWI进行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检查具有鉴别价值,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

  • 超声检测静脉导管对孕11-14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伍文霞;李培轩;熊德庆;徐永莲;胡艳梅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静脉导管对孕11-14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孕11-14周的1800例胎儿检测静脉导管频谱及血流参数,并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胎儿正常组(1785例)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永存动脉干)组(15例)相比,阻力参数S/D、PI、PLI、PVIV明显增高,血流参数S、D、A、TAmax无明显差异;以静脉导管频谱及血流参数任意符合一项异常都视为静脉导管异常,分为正常胎儿组与静脉导管异常胎儿组,静脉导管异常组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11-14周胎儿超声检测静脉导管,能在相对较早的时间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可在产前诊断中心广泛开展,对非产前诊断中心特别是基层医院进行必要的培训后也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筛查方法,以提高胎儿期先心病的检出率.

  • 实时三维与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延东娥;陈新云;谢军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机定量左室收缩功能技术与M型超声Teich法及二维超声simpson's法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检测差异.方法 在三种超声方法心内膜边界显示清晰、完整时进行测量,完成55例正常受试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测算.结果 三种方法EDV、ESV、SV及EF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相比,二维超声心动图低估了EDV、ESV和SV值,高估了EF值;M型超声高估了EDV、ESV、EF和SV值;三种方法间EDV、ESV和SV测值相关性良好(P<0.01),M型和二维的EF测值相关性良好(P<0.01),实时三维与M型和二维的EF测值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机定量检测左室收缩功能技术是一种准确、迅速、方便的左室收缩功能评估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反应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琳琳;刘美含;张雷;陈丽波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4月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颈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连续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变化,计算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脑血管运动储备(CRC)、呼吸抑制指数(BHI)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超声Vm、Vs与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I与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RC、BHI与VMR值分别为9.35±1.62、0.42±0.21和0.18±0.14,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9±3.10、0.79±0.14和0.35±0.11(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的脑血管反应性指标CRC、BHI、VMR与常规超声指标Vm、Vs、Vd呈正相关性(P<0.05),而PI、R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管反应性具有动态、简便的优势,可为临床发现脑灌注异常患者提供依据,且脑血管反应性与超声血流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指导病情判断与预后评估,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及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昊;刘亚斌;张志;白琛;骆伟;王卫

    目的 探讨多b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ovoxelincoherentmotionMRimaging,IVIM-MRI)定量参数在脑肿瘤鉴别诊断及术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并实施磁共振检查的脑肿瘤患者64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肿瘤类别及病理分级,并据此对患者进行分组.结果 在脑肿瘤鉴别诊断方面,良性肿瘤组患者ADC standard、D和D*值均显著高于恶性脑肿瘤患者(P<0.05);良性脑肿瘤患者f值显著低于恶性脑肿瘤患者(P<0.05);ADC standard的AUC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4%,77.4%,同时D值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在脑肿瘤术前分级方面,低级别脑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患者ADC standa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脑胶质瘤组患者D、f和D*值均显著低于高级别脑胶质瘤(P<0.05);D*的AUC大,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84.9%.结论 单指数模型ADC值与多指数模型D值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多指数模型D值还可用于脑肿瘤的术前分级.

  • MRI对可切除性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侵犯胃裸区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宇;陈繁;陈天武;陈艳丽;吴兰;张小明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侵犯胃裸区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MRI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39例,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胃裸区的侵犯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侵犯胃裸区有31例,其中MRI正确诊断占30例(96.8%);胃裸区未受侵犯8例,MRI诊断正确占6例(75.0%).MRI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是否侵犯胃裸区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36/39)、96.7%(30/31)、75%(6/8),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3,P<0.05).结论 MRI是判断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有无侵犯胃裸区的较好办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影像学改变

    作者:杨昌霞;郭志伟;母其文;廖祥;靳雨;张兰;陈华平;蒋志军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其功能影像学变化.方法 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分为rTMS治疗组8例和传统康复治疗组(Conventional Therapy,CT)7例;rTMS组除接受10天高频rTMS治疗外,其他治疗措施与CT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评分进行评估,并进行功能磁共振图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采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评分及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rTMS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改善优于CT组.另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F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FF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壳核、左侧小脑;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双侧M1区、双侧SMA区、右侧丘脑、右侧小脑.结论 高频rTMS可以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且高频rTMS可能通过影响大脑内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强度达到康复效果.

  • 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MRI特征及其与Bismuth-Codett分型相关性

    作者:陈艳丽;陈繁;陈天武;吴兰;蒋宇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价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征象、解剖分布及其与Bismuth-Codet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住院病人40例,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门静脉是否受侵、受侵的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并与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Codet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率为82.5%(33/40),在磁共振图像上均表现有门静脉包埋其中、受压、变窄或者闭塞,少部分病例伴有癌栓形成(5/40),门静脉增粗(14/40),脾静脉迂曲、扩张(4/40),以及脾脏增大(5/40).其中侵及门静脉左支12例、门静脉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2例,同时侵及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中任意两支及以上者13例.相对Bismuth-Codett分型Ⅰ和Ⅱ型而言,Ⅲ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更容易侵犯门静脉(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较准确的显示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廷俊;王革;戴雪兰;梁廷荣;廖春全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超声检查的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基础资料,其中58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评价金标准,分析TI-RADS,评估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2.3,高发年龄为40~49岁.经术后病理证实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32例,恶性26例.男女性别恶性病变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31,P>0.05).单发结节患者中恶性病变发病率高于多发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P<0.05).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2.31%,特异度84.37%,Kappa值0.76.结论 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估分类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VFM技术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阶段主动脉弓流场特点及规律

    作者:蔡宇燕;魏薪;唐红;刘古月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FM)技术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阶段主动脉弓流场向量、涡流及能量损耗(EL)特点及规律.方法 将8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A组(20~39岁,n=31)、B组(40~59岁,n=34)和C组(≥60岁,n=20).在VFM模式下采集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彩色多普勒动态图像,应用配备VFM分析软件的DAS-RSI工作站观察分析主动脉弓流场峰值向量(Vp)、涡流出现时相和位置以及收缩期和舒张期EL特点.结果 ①正常成人主动脉弓流场Vp出现于快速射血期;A组受检者Vp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成人主动脉弓流场内可观察到等容舒张期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小弯侧涡流信号,涡流出现时相和位置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正常成人主动脉弓流场收缩期EL高于舒张期,且收缩期EL在各年龄组呈现A组>B组>C组的特点,舒张期EL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FM技术能直观无创的反映正常成人不同年龄阶段主动脉弓流场的特点和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异常主动脉弓的流场提供参考.

  •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

    作者:孟令彬;张娜;李娜;江敏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淋巴瘤的CT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 单纯发生在深、浅表淋巴结的51例,结内、结外均有发病38例,单纯发生于结外者19例,发生于深浅表淋巴结的病例常见,肿瘤倍增时间短,常融合成较大团块,液化坏死常见;结外淋巴瘤表现多样,颅内发病11例表现为灶周水肿不明显的大脑深部、脑室内团块,DWI序列多为高信号,2例脑积水征象;颌面部7例表现为小血管穿行于肿块或贴近肿块走行;骨关节淋巴瘤5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伴发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肝脏淋巴瘤12例为渐进性强化的肝内软组织团块、或沿脉管鞘生长的软组织团块,不压迫门静脉;脾脏淋巴瘤4例,脾大,脾内多个稍低密度、强化不明显的结节;肾淋巴瘤8例为肾脏增大,多发软组织结节,无肾积水.结论 艾滋病相关骨淋巴瘤、肝门区淋巴瘤、脾脏淋巴瘤、颅内淋巴瘤等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腹腔脏器病灶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此外结内型倍增时间短,肿块巨大并发坏死常见.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涎腺混合瘤与沃辛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金鸾;陈琴;吴昊;周青;李敏;邓椀月;曹文斌;汪健;乐婷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涎腺混合瘤及腮腺沃辛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30例正常健康人腮腺,12例沃辛瘤,18例混合瘤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腮腺组与沃辛瘤组、混合瘤组的弹性大值、小值、平均值、标准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混合瘤组的剪切波弹性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均大于沃辛瘤(P<0.01).涎腺混合瘤与腮腺沃辛瘤的大值、平均值、标准差诊断临界值为55.81kPa、20.30kPa、9.05kPa.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提供了组织硬度信息,有助于腮腺混合瘤与沃辛瘤的鉴别诊断.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价值与误诊分析

    作者:张建英;蒋瑾;母其文;胡凌云;张福州;赵辉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提高XGC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 20例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0例中术前诊断正确4例(20%),16例(80%)误诊.CT表现特征:CT平扫发现4例胆囊不同程度增大,9例胆囊缩小,20例胆囊壁均不同程度增厚;增强扫描发现7例增厚胆囊壁内可见低密度结节灶,12例黏膜线完整,肝脏、胆囊床模糊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4例,“夹心饼干征”4例;所有病例中12例合并胆囊结石,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结论 CT可以发现XGC的相关影像学特征,CT增强扫描后的“夹心饼干征”、低密度结节、黏膜完整和胆囊床清晰等征象,对XG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岳虹;周华勇;尹立雪;刘学彬;杨姣;何兴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数量、形态及血流参数;选取同期72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检出率为3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1%(x2=37.707,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80例,其中43例为单发斑块,37例为多发斑块.缺血性脑卒中面积越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x2=12.145,P<0.05);且颈动脉舒张期小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t=21.181,P<0.05),而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3.718,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较高,颈动脉超声的血流参数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覃夏川;刘学彬;马果丰;杨姣;蒋国霞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弥漫性肝癌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表现,并对三种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常规超声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为38.1%(16/42),超声造影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1.0%(34/42),增强CT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5/42).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超声造影提高了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且与增强CT诊断准确率相近.

  •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成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的应用价值

    作者:康彧;张嬿;王竞;彭汇涓;韩志芬;刘源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 3D-US)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前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大量腹水行TIPS的患者,术前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行肝内血管成像,明确肝右静脉和门静脉右支的空间走行关系,选取穿刺位点、测量穿刺角度和二者间的距离以及了解有无肝包膜包裹.结果 RT 3D-US彩色血流成像可以实现对肝内门静脉、肝右静脉走行及空间关系的直观显示,矢状面观肝右静脉距下腔静脉开口2cm处与门静脉右支的平均距离为(3.8±1.3)cm,平均角度为(39.1±8.3)°.运用RT 3D-US多平面成像技术可以确定门静脉周围是否有肝组织及肝包膜,并提示裸露的部位.根据术前RT 3D-US血管成像制定穿刺路径和角度,术中一次穿刺成功26例(86.7%),2次穿刺成功4例(13.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无创RT 3D-US可以直观再现肝硬化患者肝内血管的空间走行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指导TIPS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减少穿刺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药学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刘梦;卡斯木·卡哈尔;陈迹;李莉

    目的 评价临床注射用兰索拉唑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患者的病历500份,制定评价标准,分析用药合理性,有针对性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抽查的500份注射用兰索拉唑用药医嘱中,不合理用药主要为无使用指征用药194例(占38.80%)、给药频次过多93例(占18.60%)、超疗程用药84例(占16.80%)和无指征更换药物89例(占17.80%).采取干预措施前用药合理率12.6%,采取干预措施后用药合理率上升为35.0%(P=0.000).结论 我院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用药干预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改善.应建立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规范,进一步加强用药干预,规范临床用药指征与标准.

  • 多功能超声造影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作者:唐红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广泛应用,弥补了常规超声诊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但超声空间分辨率及敏感性仍然较低.随着超声分子探针的兴起,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已成为当前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与其他影像技术相结合,可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包括靶向超声造影剂、多模态造影剂及基于超声成像的诊疗一体化造影剂,以超声分子显像为核心,结合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和荧光成像等其他技术优势,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以细胞和/或分子为成像靶点,利用图像可视化细胞功能及追踪分子过程,直观地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多功能超声造影剂的研究有助于对疾病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通过携载基因或药物的方式可对疾病进行诊断后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评述

    作者:陈天武;陈繁;陈艳丽;吴兰;蒋宇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助于及时干预疾病进展及控制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临床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是穿刺活检,属有创检查,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无创、可重复、定量检查技术来诊断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辐射、无损伤、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尤其是近几年MRI软硬件的升级,使它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西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2001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