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梗死区周围微小血管病理变化

    作者:曲欣;张竞文;常越;景丽;张建忠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梗死灶周围微小血管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Ⅰ型糖尿病高血糖大鼠模型,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DM组)和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NM组)通过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通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中动脉阻塞30 min再灌注1,3,7,14 d后,各组梗死区周围微小血管形态、数量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在MCAO 30 min,再灌注1d,NM组梗死周边区域可见明显的神经元肿胀、脑水肿,再灌注7d和14 d,基本恢复正常;DM组神经元固缩,脑水肿程度明显重于NM组,再灌注14 d仍可见脑水肿.在MCAO 30 min,再灌注3d,缺血灶周围新生血管数量增多,表现为管腔形态不规则,内皮细胞数目增多,部分血管呈细条索状;再灌注7d后,NM组血管基本恢复正常形态,DM组少部分微血管管腔狭窄.CD31标记血管计数可见,在MCAO 30 min,再灌注1d,NM组和DM组梗死区周边微血管数量明显于少sham组(P<0.05);再灌注3d和14 d,DM组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NM组(P<0.05);再灌注7d,DM组微血管数量与NM组无显著差异.VEGF免疫组化可见,在MCAO 30 min,再灌注1,3,7,14 d,DM组梗死周边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NM组(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糖可导致局灶性脑缺血梗死区周围微血管数量增加、内皮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武警新兵人格、心境、焦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作者:陈红梅;郭旦峰;刘伟志;尚志蕾;杨欢欢;晁一民;王潇雅

    目的:探讨新兵人格、心境、焦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利用大五人格问卷(GBFS)、心境状态量表(POM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武警某部421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五人格中道德感、开放性、利他性和适应性4个维度和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心境状态中紧张、抑郁、疲劳和自尊感4个维度及情绪纷乱总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组,而愤怒维度低于常模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常模组;GHQ-12总分与大五人格中适应性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其它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GHQ-12总分与心境状态中消极性情绪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积极性情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GHQ-12总分与状态-特质焦虑呈显著性正相关.心境和状态焦虑共同可解释心理健康31.7%的变异.结论:在入营初期,武警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健康受到人格、心境、焦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保持良好情绪和适度焦虑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 白介素10抑制幼稚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17的研究

    作者:韩晶晶;周骏;王婷;曲学彬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nterleukin,IL-10)在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Th17)体外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选小鼠脾脏CD4+幼稚T(na(i)ve T)细胞,在经典的Th17诱导条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L-10中和抗体(0、1、5、10 μg/ml NA-IL-1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 IL-17+细胞的生成比率,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Th17特异细胞因子IL-17A和IL-17F的浓度,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表达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 t,Rorγt)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经典的诱导CD4+naTve T细胞分化为Th17的过程中,IL-10的浓度随诱导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加入NA-IL-10后,IL-17+细胞的诱导比例随NA-IL-10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10 μg/ml的NA-IL-10条件下,诱导生成的IL-17+细胞可达22.1%±4.5%,与无NA-IL-10组8.1%±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g/ml NA-IL-10组IL-17A和IL-17F的浓度以及Rorγ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NA-IL-10组(P<0.05).结论:降低培养条件中IL-10的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Th17的体外诱导分化,也进一步验证了IL-10对Th17分化的抑制作用.

  • 银杏内酯B对戊四氮诱导的发育期癫痫大鼠海马内HIF-1α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李腾腾;白连琴;袁宝强;董红燕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KB)对癫痫大鼠海马中Notch-1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21 d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NS组)、戊四氮(PTZ)致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组(PTZ组)、GKB治疗组(P+G组)、GKB治疗+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DAPT)干预组(P+G+D组)、DAPT干预组(DAPT组).1% PTZ(80 mg/kg)于大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建模前10 h大鼠海马注射DAPT(0.03 mg/kg),建模前30 min给予相关大鼠腹腔注射1 mg/ml GKB(5 mg/kg),各时间点未予药物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NS、PTZ、P+G组建模后2、4、8、12、24、48和72 h,DAPT、P+G+D组建模后8h分别取出大鼠海马组织,检测HIF-1α、Notch-1蛋白的含量和HIF-1α、Notch-1阳性细胞数的表达.结果:HIF-1α和Notch-1蛋白在NS组存在低水平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平稳;在PTZ组、P+G组存在明显的表达时程变化,2h时表达开始上升,8h表达达高峰,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SE后8h,PTZ组及P+G组大鼠海马内的HIF-1α和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表达较高,P+G组表达更高于PTZ组,而在DAPT处理后P+G组表达低于PTZ组(P<0.05).结论:在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内的Notch和HIF-1α信号通路均被激活,银杏内酯B不仅进一步加强两个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且显示出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海马内HIF-1 α表达的调控.

  • 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眼内褪黑素受体的变化

    作者:孟涛;郑志竑;伍兵;林玲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同侧及对侧眼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变化及其与视网膜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关系.方法:将6-OHDA注射至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两点,制备偏侧PD模型.大鼠分为溶剂对照和PD模型组,于建模后6周取双侧眼球.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两侧眼组织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MT1和MT2受体,以及TH在大鼠视网膜内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PD大鼠毁损对侧眼组织MT1和MT2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84.06%和81.66% (P <0.01),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了59.06%和41.06%(P<0.01),而PD大鼠毁损同侧眼组织MT1和MT2的mRNA、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MT1和MT2受体在视网膜全层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感光细胞层内段、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神经节细胞层,TH分布于内核层与内丛状层之间;与对照组相比,PD大鼠毁损对侧视网膜MT1和MT2以及TH荧光强度分别减少了61.6%、51.2%和43.0% (P <0.01),TH和MT1或TH和MT2存在共定位,且毁损对侧视网膜共定位细胞数减少52.3%,而PD大鼠毁损同侧视网膜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6-OHDA诱导的偏侧PD大鼠毁损对侧眼褪黑素受体表达下调可能与PD有关.

  • 人参皂苷Rg1对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妍群;黄凯;罗特坚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5μl氯化铁溶液制成视网膜氧化应激模型,连续14 d每日尾静脉注射人参皂苷溶液,单纯模型组不予处理,给药溶媒对照组等量注射生理盐水.处死取材后对大鼠视网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CE1以及β-CTF含量,ELISA检测Aβ1-40的含量,通过吸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给药处理组与单纯模型组及给药溶媒对照组相比,BACE1表达量明显降低,Aβ1-40和β-CTF产生量明显减少,丙二醛含量下降(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对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视网膜BACE1表达上调并相应减少Aβ1-40、β-CTF的产生有关.

  • 不同病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动态变化

    作者:杜越群;陈文新;林志毅;伍兵;叶婧;柯自立;林玲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 A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点注射6-OHDA至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建立偏侧PD模型.建模后2周、4周、6周的PD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99mTc-TRODAT-1,1h后取左右纹状体,以γ计数仪测定放射性计数,并计算单位质量的左、右放射性计数率以及左、右纹状体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同时取建模后2周、4周、6周PD大鼠黑质组织进行TH免疫染色,观察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结果:P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计数明显低于健侧,建模后2周、4周、6周PD大鼠DAT相对放射计数较健侧分别降低了16.8%、35.9%和50.1% (P <0.05 ~0.001);不同病程P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AT的相对放射计数与TH阳性细胞数呈高度的正相关(P<0.01,R=0.9,n=15).结论:PD大鼠纹状体DAT含量随着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99mTc-PRO-DAT-1的放射性分布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突触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

  • 血管活性肠肽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及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宗昱;庄文欣;王晓晓;刘金城;李锋杰;付文玉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存活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术将6-羟多巴胺注射至纹状体,制备大鼠PD模型.将PD大鼠随机分为VIP组和模型组,VIP组大鼠腹腔注射VIP 1 ml(20 ng/ml).另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测各组大鼠黑质DA能(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小胶质细胞(CD11b阳性)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环氧酶-2(COX-2)的表达及相关分子mRNA水平达变化.结果:PD大鼠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小胶质细胞(CD11b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并呈“阿米巴”样改变,TNF-α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VIP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CD11b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TNF-α和COX-2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RT-PCR检测结果可见,模型组大鼠黑质TH mRN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VIP组TH mRNA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CD11b mRNA、TNF-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IP组大鼠CD11b mRNA、TNF-α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VIP对6-OHDA所致PD大鼠DA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抑制黑质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

  • 新生鼠和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比较

    作者:白连琴;刘娜;李腾腾;张林;庄亚飞;袁宝强;董红燕

    目的:探索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离体培养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并建立一种简便且获得率较高的实验方法.方法:分别随机选取新生1 ~3 dSD大鼠和孕18~ 19 d SD胎鼠,并提取海马组织,采用机械吹打结合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单细胞悬液,然后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鉴定和诱导分化,后测定并分别比较两组原代细胞获得率和增殖率以及凋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来源于两种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海马组织培养出的细胞均呈Nestin阳性和BrdU阳性的神经球样结构,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βⅢ-tublin和GFAP.其中,胎鼠组原代细胞获得率较高、增殖能力较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胎鼠和新生鼠海马组织均能培养出神经干细胞,而且胎鼠组细胞产出率更高.

  • 生后小鼠不同年龄阶段视网膜片层化及胶质细胞发育特点

    作者:徐高磊;马钊;张晓勇;高晓群;王志新;闫志勇;常成

    目的:观察小鼠视网膜片层化过程中胶质细胞增殖及与双极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各个年龄小鼠共计123只.应用免疫荧光和HE染色法对各个年龄的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及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行观察.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按照离心型的模式发育,P0时仅在视乳头和邻近周围区域出现幼稚的星形胶质细胞,尔后细胞突起相互缠绕形成的网状联系中出现中空“管样”结构,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星状外形,类似血管网的脉络.P6时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零星的表达GS,双极细胞也开始表达少量的PKC-α,尔后Müller细胞GS阳性表达逐渐增加,而PKC-α阳性细胞伸向节细胞层的轴突更加密集,树突和胞体的数量也增多,P14时双极细胞的发育过程基本完成.同时,小鼠视网膜GS和PKC-α双标记,发现Müller细胞内、外突上发出许多细小的侧突与双极细胞的胞体相接触,提示Müller细胞在双极细胞的分化、迁移过程中伴着很重要的角色.结论:在小鼠视网膜片层化过程中,胶质细胞起着关键性作用,Müller细胞在双极细胞的分化、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MRS2211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作者:郭艳娇;王高霞;刘培雯;牛娟;刘晓红;曾俊伟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2Y13受体阻断剂MRS2211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仅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药物+正常大鼠组(鞘内注射MRS2211 100 pmol/L)、糖尿病大鼠模型组(diabetes mellitus,DM组)、MRS2211处理组(糖尿病大鼠+鞘内注射MRS2211 100 pmol/L).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0 mg/kg,2周后机械痛阈下降认为造模成功.各组大鼠开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MRS2211(100 pmol/L)每周二次,连续4周.在STZ注射前1d、注射后第2,4,6周末测定给药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MWT);免疫印迹观察STZ注射后2、4、6周末大鼠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组MWT明显降低(P<0.01),第2、4、6周末背角Iba-1和IL-6表达也明显上调(P<0.01).与DM组4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MWT明显提高(P<0.01);与DM组6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MWT没有明显变化.与DM组4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明显抑制STZ注射4周时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上调(P<0.01);但与DM组6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在STZ注射6周时Iba-1和IL-6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鞘内注射P2Y13受体拮抗剂MRS2211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的机械痛敏症状,同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和IL-6表达上调明显减弱.MRS2211有可能通过影响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功能在脊髓水平发挥镇痛作用.

  • 豚鼠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功能

    作者:黄冰;王江平;王勤章

    目的:观察豚鼠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超微结构特点以及ICCs和前列腺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方法:制作豚鼠前列腺组织切片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抗体标记ICCs.制作豚鼠前列腺超薄组织切片,在透射电镜下寻找ICCs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以及与周围神经、平滑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结果:免疫荧光标记发现豚鼠前列腺间质内有较多的c-Kit阳性ICCs.电镜下发现豚鼠前列腺组织内存在和c-Kit阳性ICCs形态、分布一致,符合典型胃肠道ICCs超微结构特点的间质细胞,这些前列腺ICCs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与相邻的神经末梢形成典型的突触样连接,和周围的平滑肌细胞之间紧密相连.结论:豚鼠前列腺ICCs具有介导前列腺神经信号,调控平滑肌活动的超微形态学基础.

  • 体外培养中脑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分化后TH、DJ-1和Nurr1的表达

    作者:丁银秀;蔡旭;马江波;张义伟;刘娟

    目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后TH、DJ-1和Nurr1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0~1 d C57BL/6仔鼠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状况;通过BrdU掺入实验明确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观察子代细胞分化趋势和DA分化相关因子TH、D J-1和Nurr1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在条件培养基的作用下,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呈悬浮的神经球生长,增殖速度较慢,干细胞数量较少;低血清自然分化条件下,中脑神经干细胞更易分化为Tuj-1阳性神经元,且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DJ-1和Nurr1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时间依赖性,d7与d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在增殖和分化方面存在区域特异性,提示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此研究可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供体选择提供有利的探索和理论依据.

  • 奥曲肽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痛反应和脊髓背角pCREB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郭媛;王会生;姚繁荣;谢雯;赵晏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局部应用奥曲肽对福尔马林诱发的痛反应以及脊髓背角磷酸化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行为学观察和外周神经单纤维记录的方法,研究足底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诱发的SD大鼠痛反应;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背角pCREB的表达.结果:福尔马林足底注射可以引起大鼠典型的双相性痛行为,敏化C和A8类初级传入单位,包括机械阈值的下降和传入放电率的增加(P <0.001);同时福尔马林注射还可以明显增加双侧脊髓背角pCREB的表达,以注射侧为显著(P<0.05和P<0.01).足底注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20 μmol/L,50μl)可明显降低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二相特异性伤害行为评分,减少C和Aδ类单位的传入放电率;同时局部应用奥曲肽还可以部分抑制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pCREB表达增加.结论:结果提示,局部应用奥曲肽可以显著抑制福尔马林诱发的痛反应,脊髓背角pCREB参与了此过程.

  • SOX2及Nestin在Ⅰ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正中隆起细胞的表达

    作者:张智琴;郝庆卯;唐蔚东;李力;张翠娟;马常升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SOX2及巢蛋白(nestin)在Ⅰ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正中隆起(median eminence,ME)细胞内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组分为4、8、12周三组,每组10只,共30只;4周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OX2及nestin 在不同时期的Ⅰ型糖尿病大鼠及对照组大鼠的正中隆起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SOX2主要表达于正中隆起神经元的胞体,nestin主要表达于正中隆起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SOX2和nestin的表达均随着Ⅰ型糖尿病的时程而逐渐增加;在8周和12周大鼠SOX2在正中隆起的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是73.84±3.29%、69.56土4.44%,与对照组(40.12±0.80%)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estin在Ⅰ型糖尿病4、8、12周大鼠正中隆起的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是86.42% ±3.38%、81.39%±4.54%、66.30%±3.20%,与对照组(30.21%±1.7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nestin阳性表达细胞的胞突及分支比对照组多而长.结论:SOX2及nestin在Ⅰ型糖尿病大鼠正中隆起细胞内表达增强,Ⅰ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升高可能刺激大鼠正中隆起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

  • 瑞舒伐他汀影响大鼠模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选择素E和L表达的研究

    作者:晁满香;李建军;吴小明;赵钢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选择素E (E-selectin)和选择素L(L-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治疗组(test).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E-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选择素E和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选择素E和选择素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选择素E和选择素表达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发育早期和成年大鼠背侧纹状体内CRF轴突终末的分布和变化

    作者:许本柯;孙安邦;何云;周晓娟;刘兵;陈运才

    目的:探讨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阳性轴突终末和CRF表达的分布特征及年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免疫印迹和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出生后第1~21日龄(P1-21)及成年(P90)大鼠背侧纹状体内的CRF轴突终末及CRF蛋白含量.结果:背内、背外侧纹状体内含大量CRF轴突终末,背外侧纹状体内的CRF轴突终末更为丰富.这些终末集中位于纹状体的尾部区域,与纹状体主要神经元形成典型的环胞体支配.和成年比较,发育早期(P1-14)背侧纹状体内CRF轴突终末的密度较高(P<0.05),CRF蛋白表达量以P7组相对高(P<0.05).结论:发育早期背侧纹状体内富含CRF轴突终末,提示CRF是影响纹状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因子之一.

  • 溴化乙锭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大鼠胼胝体内MCT1表达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郭瑞;董富兴;罗梦娇;张振中;曲学彬;王会平;张强;姚瑞芹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在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大鼠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剂组和EB组,将0.05%的EB注射到大鼠胼胝体制作脱髓鞘模型,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观察胼胝体中的髓鞘是否脱失,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注射位点MCT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EB14 d后注射部位胼胝体的LFB染色极浅且不均匀;通过MCT1分别与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NPase)和GFAP免疫荧光双标可以看出,在正常大鼠胼胝体中,大部分表达MCT1的细胞为CNPase+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少部分表达MCT1的细胞是GFAP+细胞;注射EB14 d后,EB注射部位胼胝体中CNPase的表达明显减弱,且CNPase+细胞中MCT1的表达也减弱,而GFAP的表达则增强,且所有GFAP+细胞都表达MCT1.结论:在正常SD大鼠胼胝体中,MCT1主要在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EB诱导胼胝体脱髓鞘后,MCT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

  •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作者:沈栋林;束晓梅;李同欢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离培养的条件和传代新方法.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中分离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不断增殖克隆.采用机械吹打和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传代,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球,并能稳定传代,呈nestin阳性表达,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采用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传代的细胞球比机械吹打传代的细胞球生长快,数量多,体积大,折光性好.结论:利用无血清技术和特定生长因子,可以使来源于新生大鼠海马的NSCs在体外扩增,利用大鼠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可以有效地进行传代,稳定高效地培养出神经干细胞.

  •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额叶皮层内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和DMT1高表达

    作者:尹洁;阿迪力江·伊明;穆继英;张朗;高丽萍;景玉宏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脑内自由基产生的铁代谢途径及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股静脉单次注射(60 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2个月后检测血糖及脑脊液的葡萄糖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额叶皮层内特异性转运蛋白(divalent metal transport,DMT1)及硫氧环蛋白1(thioredoxin,TR1)的表达水平;分离神经细胞线粒体,检测线粒体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在2个月时的血糖和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持续升高(P<0.05),前额叶皮层DMT1表达增加,而TR1的表达减少(P<0.05).同时还观察到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线粒体GSH水平下降,而MDA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和自由基累积关系密切,而铁代谢异常可能是原因之一,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启动因素.

  • PSMB5基因过表达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作者:李程浩;赵晨;贺婵婷;陆利;杨桂姣

    目的:明确20S蛋白酶体β白亚单位(PSMB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SMB5与绿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感染hBMSCs,依照感染病毒不同将细胞分为PSMB5组和GFP对照组,并利用RT-PCR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验证感染效率和蛋白酶体活性.将PSMB5组和GFP对照组hBMSCs经β-巯基乙醇(β-ME)预诱导24h,再用视黄酸(RA)诱导3d,后用生长因子(GF)持续培养3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P组和PSMB5组早期神经元标志物Tujl的阳性率.同时,将诱导后的hBMSCs注入小鼠大脑皮层,4周后收集脑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P组和PSMB5组Tuj1阳性细胞存活数量.结果:PSMB5基因过表达能够显著上调蛋白酶体活性.经体外诱导分化后PSMB5组Tuj1阳性率达31%±8%,较GFP组22%±7%明显升高(P<0.01).脑内注射4周后,PSMB5组Tuj1阳性细胞数达20.0±8.6,较GFP组10.7±7.8明显升高(P<0.01).结论:PSMB5基因过表达能够提高hBMSCs蛋白酶体活性,有助于促使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饥饿促进嗅觉探索与梨状皮层神经细胞反应

    作者:阎继龙;阿迪力江·伊明;何俊杰;杨汝阳;杨晓庆;高丽萍;景玉宏

    目的:对嗅觉的处理和整合是形成嗅觉记忆的关键,本研究观察了饥饿状态下大鼠嗅觉探索行为变化和梨状皮层神经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大鼠禁食48 h,嗅球注射荧光金,通过食物埋藏,检测大鼠嗅觉探索行为的变化.利用连续冠状切片,检测梨状皮层前部FG阳性细胞的数量,利用c-fos免疫荧光检测梨状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状态.结果:饥饿促进了大鼠的嗅觉探索效能,梨状皮层FG阳性细胞及c-fos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饥饿促进嗅觉探索行为和梨状皮层神经细胞活动及嗅球到梨状皮层投射增强有关.

    关键词: 嗅觉 梨状皮层 饥饿
  • 利拉鲁肽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昊天;赵兴长;李刚;王继权;孙平;吕刚;范仲凯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线粒体氧化损伤、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生理盐水50 μg/kg,腹腔注射)、利拉鲁肽组(50μg/kg,腹腔注射),每组12只.采用Allen's法制作SCI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其余二组行椎板切除并打击.模型建立24 h后取受损脊髓,提取脊髓组织线粒体,分别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Cyt-C与caspase-3表达,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利拉鲁肽组较SCI模型组脊髓组织线粒体中GSH的含量明显有所升高,而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JC-1法示利拉鲁肽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较SCI模型组明显有所提高(P<0.01).Western Blot法和TUNEL法分别显示利拉鲁肽组大鼠脊髓内Cyt-C、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较SCI模型组明显有所减少(P<0.01).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SCI后线粒体氧化损伤,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减少Cyt-C释放,降低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对SCI起到保护作用.

  •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Fas/FasL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郑小影;孔维;赵淑敏;孔祥玉;纪海茹;陈萌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皮质神经元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电子显微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皮质神经元Fas/FasL的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偶见Fas、FasL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Fas、FasL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神经元坏死多见,胞膜断续或崩解,线粒体肿胀、嵴断裂,高尔基复合体肿胀扩张,核膜曲折不光滑;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预处理组Fas、FasL阳性表达面积率降低(P<0.01),多数神经元较正常,核模较完整,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损伤减轻,内质网趋于正常,凋亡细胞少见.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下调皮质神经元Fas、FasL阳性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对脑IR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 一种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作者:马万;袁文俊;焦英甫;王春生;陈桂英;孟尽海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简单可行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h内的SD大鼠,分离皮质,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实验前多聚赖氨酸铺板、不同机械吹打次数及细胞接种2h后全量换为添加B-27的Neurobasal A培养基的培养方法,MTT比色法分析检测神经元细胞成活率;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微管蛋白相关标志物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木瓜蛋白酶明显增加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活力(P<0.01),采用适度的机械吹打、实验前多聚赖氨酸铺板及细胞接种2h后全量换为添加B-27的Neurobasal A培养基,对神经细胞的活力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大部分皮质神经元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经MAP2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所占比例达95%以上.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方便可行,结果稳定.

  • 神经干细胞自噬与自噬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李璐;李娜;王娇娇;李东亮

    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内物质代谢的重要方式,是亚细胞膜内的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也是溶酶体介导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正常新陈代谢过程.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凋亡和自噬三种形式.在细胞平衡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通过自噬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使细胞自我更新,保持活力[14].自噬不足则细胞衰老,过度则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凋亡).自噬在维持细胞自身稳定,保护细胞和防止细胞死亡的同时,也在细胞死亡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天麻素在慢性痛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高浏璐;肖梅梅;董辉;罗层

    慢性痛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被喻为不死的癌症,困扰着数以亿计的人们,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治的特性使患者长期备受折磨,并且焦虑、抑郁、恐惧等恶性情绪常伴随整个病程甚至终生,“痛”不欲生,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慢性痛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不容乐观的是从治疗上看,当前用于临床上的镇痛药还是仅限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镇痛药两大类,由于前者对很多痛无良效,而后者更因可以引起精神成瘾、耐受和其他严重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限,所以并不是广谱有效的镇痛药.因此,研究和揭示慢性痛的本质和发病机制,研制镇痛新药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慢性肾脏病伴随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慧美;晁满香;赵雅茹;屈军;李艳艳;张更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影响着全球大约10%到15%的成年人[1,2].流行病学研究发现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4].CKD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CKD患者钠排泄障碍而导致细胞外液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系统的异常激活以及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激活等.其中,SNS的激活机制在近几年研究较多.本文就SNS引起CKD患者高血压的机制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总结.

  • 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

    作者:吕秋兰;黄安;刘双梅;梁尚栋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疼痛,表现为疼痛异常(这种疼痛来源于正常时不产生疼痛的刺激),痛觉过敏(对疼痛刺激产生过度反应),自发产生疼痛(例如失眠和抑郁时出现)等症状[1],并由此导致大脑功能异常和情感失常.外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病毒感染(例如疱疹后神经痛)、癌症、代谢失调等都能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大约7% ~18%的患者在伤口愈合后仍会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其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这种疼痛的治疗难度大,特别是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是临床上的一重大难题.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