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野木瓜皂甙对大鼠神经髓鞘和轴突膜的作用

    作者:叶文博;张慧绮;金荣华

    本文作者等曾发现将镇痛中草药野木瓜注射液(IS)涂布于大鼠隐神经可导致C类纤维轴突膜膨胀、边界模糊;Aδ类纤维髓鞘出现较多的空洞和髓鞘崩解.本实验从IS中提取了野木瓜皂甙(SS)并将0.3%SS涂布于大鼠隐神经,经电生理研究和电镜观察发现:60min后隐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成分的传导被阻滞,并发现A纤维髓鞘和C纤维的轴突膜以及神经干的胶原纤维出现类似涂布IS后出现的黑色斑块,并出现了局部的髓鞘崩解和轴突膜增厚并变模糊的现象.表明SS对髓鞘和轴突膜有亲和力,可引起髓鞘和轴突膜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神经传导阻滞.

  • 腺病毒载体介导bcl-2基因转染在离体和在体状态下对损伤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萍;应大君;宋林;孙建森

    本文目的在于观察携带bc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bcl-2)在离体和在体条件下对损伤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采用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谷氨酸损伤模型和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评价重组bcl 2腺病毒对损伤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指标是bcl-2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反应、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培养神经元存活、TUNEL阳性神经元计数以及脊髓运动神经元AChE反应.结果:(1)Ad/s-bcl-2可转染离体和在体脊髓运动神经元并使其过表达bcl-2.(2)过表达bcl-2可延长培养神经元的生存时间.(3)过表达bcl-2可显著地减少谷氨酸诱导的原代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以及坐骨神经切断损伤诱导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4)过表达bcl-2可显著地缓解坐骨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元内AChE的活性降低,并加速其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腺病毒载体中介bcl-2基因转染对离体和在体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均具有保护作用.

  • 老年F344大鼠黑质中铁沉积的研究

    作者:张进禄;蔡青;徐群渊;Y.Ai;G.Bing;Z.ZHANG;D.M.Gash

    脑内一些区域的胶质细胞中铁过多沉积和由铁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Parkinson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但目前对老年F344大鼠中脑黑质铁沉积的亚细胞结构研究报道还不多.本研究选用老年(24个月)Fischer(F344)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元素能量微分析等技术,对中脑黑质部位铁的沉积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在光镜下,作为铁的主要储存形式-铁结合蛋白在黑质网状部有明显增加并伴有小胶质细胞的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它们很少存在于多巴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而主要存在于小胶质细胞中;利用电子探针检测显示游离铁元素主要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内,也在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部分神经元的胞浆内发现有铁元素沉积.本文作者认为:随年龄的增长,黑质中小胶质细胞增加可能是铁在黑质中沉积的原因之一,后者引起的自由基化增加所导致的老年神经系统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导致PD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内因.

  • c-fos基因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鞘内注入减弱福尔马林引起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及脊髓背角Fos蛋白和强啡肽A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宇;聂红;王航;张瑞新;祁金顺;乔健天

    本研究通过鞘内注射c-fos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封闭背角中Fos蛋白的表达,观察了Fos蛋白合成和慢痛反应的关系,并分析Fos蛋白合成和强啡肽A(DynA)表达之间的关系.实验组动物(n=5)鞘内预先注射f-fos的AS-ODN(50 μg,5 μl),另两个对照组(每组n=5)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AS-ODN的反序核苷酸(reverse oligodeoxynucleotides,RS-ODN,50μg,5 μl);4 h后,各组动物均在一侧后肢脚掌皮下注射formalin(5%,50 μl),并立即用计算动物舔拭注射侧后脚掌累计时间的方法,检测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反应,行为检测后1 h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脊髓背角中Fos蛋白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强啡肽A(1~8)的表达量.结果发现,和两个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Formalin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反应的第二相明显减弱,同时Formalin注射侧背角Fos蛋白样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DynA含量的灰度值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长期持续的痛反应是以c-fos基因表达增加及受其调控的DynA表达上调为基础的,由此推测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Fos蛋白和DynA表达的增强可能是出现慢性痛行为反应和痛过敏状态的基础.

  • 利用GAD67-GFP基因敲入方法显示小鼠脊髓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

    作者:武胜昔;玉卷伸章;王亚云;柳川右千夫;小幡邦彦;李云庆;金子武嗣

    γ氨基丁酸(GABA)是脊髓背角、前角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更好地观察脊髓背角内GAB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本研究使用了两种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并观察了敲入小鼠脊髓内的GFP表达状况.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显示脊髓内所有的GFP阳性神经元基本上都呈GAD67和GABA阳性;GFP阳性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Ⅰ~Ⅲ层为密集,背角深层内侧部及中央管周围呈中等密度分布,而在脊髓背角其它部位及前角则呈散在分布.脊髓内GF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一致.本文作者等还进一步在GAD67-GFP敲入小鼠中观察了GFP和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蛋白(NeuN)的共存状况.脊髓背角内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Ⅰ、Ⅱ和Ⅲ层的NeuN阳性神经元的31.5%、33.3%和44.7%,与以往的GAB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GAD67 GFP基因敲入小鼠脊髓内的GFP在GAD67启动子的调节下正确地表达于GABA能神经元,该基因敲入小鼠可用于脊髓GABA能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及其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 切除嗅球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神经生发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殿帅;赵媛媛;周果宏;罗述谦;刘丙方;蔡青;鲁强;徐群渊

    为了探讨嗅球对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神经生发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在机械性切除成年大鼠一侧嗅球后采用连续半薄切片、克紫染色和细胞核表面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了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的细胞核表面特征及其空间位置,并测量了细胞核的形态学指标.结果发现,在切除嗅球3个月后,同侧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的区域变小,特有的中、小型、形状不规则的胶质细胞核的数量比例增大,而具有成神经细胞核特征的细胞核(体积较大、呈规则的椭圆体形)数量明显减少,且其同型细胞核聚集现象消失.说明同侧此区的神经生发活动减弱而胶质生发(gliogenesis)相对增强.本研究结果提示,哺乳动物嗅球对成年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的神经生发机能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 脑缺血对癫痫敏感性和脑内CCK及NPY的影响

    作者:殷盛明;高溪;于德钦;王世伟;彭岩;刘纯青;李冬冬;张万琴

    本实验采用改良栓线法制备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阈下剂量(35 mg/kg,2 d)戊四唑(PTZ)制备慢性癫痫点燃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行为检测其癫痫敏感性的改变;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PTZ点燃脑缺血大鼠的相应脑区的神经肽Y(NPY)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脑缺血后大鼠癫痫敏感性明显增强,PTZ点燃大鼠缺血侧齿状回颗粒细胞区、海马门部和额叶皮质等处出现大量CCK阳性神经元且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增强,而NPY阳性神经元则大量脱失且免疫反应强度也明显减弱.本研究提示,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后出现的癫痫敏感性增高以及PTZ点燃大鼠缺血侧额叶皮质、背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海马门部CCK中间神经元代偿性增生和大量NPY中间神经元丢失可能参与癫痫敏感性增高的形成机制.

  • GDNF和HSV-GDNF对体外培养发育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忠涛;周长满;鄂玲玲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新途径,本研究用传代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GDNF(HSV GDNF),取培养2、4、8、16、24、48、72 h的细胞进行Bcl-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了GDNF和HSV-GDNF对体外培养发育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GDNF、HSV-GDNF组的肌卫星细胞Bcl-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细胞存活数量高于对照组,但GDNF组、HSV GDNF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GDNF、HSV-GDNF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对其发育有保护作用.

  • 谷氨酸钠致痫大鼠海马mGluR5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良;董大翠;蔡秋云;朱长庚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谷氨酸钠(GluN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mGluR5的表达变化.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lu-Na致痫组及D AP-5(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GluNa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多克隆抗体抗mGluR5在海马各区及齿状回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证明:GluNa注射后的大鼠均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正常组大鼠海马中有丰富的mGluR5表达,以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CA1锥体细胞层的表达为高,而GluNa致痫组海马各区mGluR5表达明显下调.D-AP 5+GluNa组海马各区mGluR5表达较之GluNa致痫组又上调.同时观察到三个组的mGluR5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结果提示mGluR5在癫痫发作后表达下降可能在癫痫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NMDA受体依赖性的.

  • 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LPO、NO和iNOS的影响

    作者:吴开云;王旻晨;蔡杰

    为了探讨受损内皮细胞的白分泌和旁分泌对受损内皮细胞本身的影响,本文收集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和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氧化受损内皮细胞,检测其脂质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代谢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得到的结果是:(1)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正常内皮细胞和受损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但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的下调作用更为明显(P<0.01).(2)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正常内皮细胞NO的代谢表现为抑制作用(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有轻微上调作用(P>0.05).(3)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正常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对受损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有上调作用(P>0.05).本文结果提示:正常和受到氧化损伤内皮细胞的白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正常和受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均有下调作用,对NO的代谢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则起抑制作用,而对受损内皮细胞有轻微上调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内皮细胞自身抗外来伤害的调节机制之一.

  • 龟板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伊为;崔晓军;陈东风;杜少辉;黎晖;周建洪

    为了观察龟板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estin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本实验于手术后1 d、7 d、14 d、21 d、28 d分别对大鼠进行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处死动物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了龟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第1 d,在两组受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nestin的表达;第14 d时达到高峰,龟板组为38.24±6.83,损伤组为22.48±7.83(P<0.05).龟板组可使损伤的脊髓中nestin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28 d,而损伤组仅持续高表达至术后21 d.增加的nestin阳性细胞数量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本研究结果提示:龟板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 NF1基因表达产物在大鼠脑的分布-免疫荧光组化法

    作者:陈永锋;齐建国;章为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F1基因表达产物神经纤维素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的分布,结果如下:(1)大脑皮质中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为密集;其次,在海马结构、丘脑前核群、丘脑内侧核群、丘脑板内核群、丘脑中线核群及下丘脑室周核、室旁核中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也较密集;在杏仁核、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后区以及隔外侧核、隔内侧核、尾壳核、屏状核、苍白球、三叉神经脊束核等部位,也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稀疏分布.(2)神经纤维素免疫阳性反应产物除了分布于神经细胞胞质外,在细胞核也有分布.(3)结合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反应,在星形胶质细胞中未观察到神经纤维素免疫反应阳性信号.

  • 大鼠展神经核的细胞构筑及其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

    作者:迟焕芳;李国栋;王守彪

    为了探讨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发生机制,本实验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展神经核的细胞构筑及其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展神经核至少含有两类神经元,即除展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之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位于展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之间的核间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多为大、中型多极神经元和梨状神经元,核间神经元多为小梭形神经元;(3)展神经核由腹内侧亚群和背外侧亚群两个部分组成;背外侧亚群以核间神经元为主,腹内侧亚群在吻侧1/3部核间神经元和展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各独立成群而在尾侧2/3部它们则混杂在一起.

  •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Ⅴ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研究

    作者:沈爱国;何江虹;丁斐;朱敏;王汉洲;顾建新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和Ⅴ(β-1,4-GalT-Ⅲ and Ⅴ)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T-Ⅱ和Ⅴ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PC12细胞和肝癌7721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4-GalT-Ⅱ和Ⅴ在其中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β-1,4-GalT-Ⅱ和Ⅴ主要表达在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旁的Golgi复合体,说明它们主要分布在Golgi复合体上.提示它们可能是在Golgi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糖链修饰.

  • Kir2.1通道在牛视网膜胶质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mRNA和蛋白水平的研究

    作者:潘爱华;罗学港

    本研究目的为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探讨Kir2.1通道在牛视网膜胶质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从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分离mRNA和蛋白质,以RT-PCR,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Kir2.1 mRNA和Kir2.1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RT-PCR扩增的Kir2.1 cDNA产物在神经视网膜中强表达,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弱表达;Northern斑点杂交的Kir2.1 cDNA仅在神经视网膜表达;Western斑点杂交检测Kir2.1蛋白单带在神经视网膜中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Kir2.1蛋白在Müller细胞中分布,并且主要分布在Müller细胞与神经元相接触的细胞膜区域,与Müller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质抗谷氨酸合成酶抗体双重标记显示其分布特性重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未检测到Kir2.1蛋白的免疫活性.上述结果表明,Kir2.1分布在视网膜胶质细胞的Müller细胞,这种分布特性可能与完成Müller细胞功能-保持细胞外K+的平衡、促进K+的内流有重要关系.

  • β-1,4-半乳糖苷键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作者:沈爱国;周鸣鸣;丁斐;顾晓松;王汉洲;顾建新

    为了探讨正常和损伤的周围神经中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定位和表达变化,本研究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S-100和neurofilament免疫双标记,研究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β-1,4-半乳糖苷键的合成影响.结果表明,β-1,4-半乳糖苷键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中,图像分析表明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在周围神经损伤后1~2 d内有所增高,以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步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对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有影响,Schwann细胞表达的β-1,4-半乳糖苷键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的修饰调控.

  • α-synuclein-EGFP在体外培养SH-SY5Y细胞中过表达对包涵体形成及线粒体结构改变的影响

    作者:张宇新;杨慧;蔡青;珠帕尔;鲁强;苏月;赵春礼;徐群渊

    为了观察α-synuclein-pEGFP真核载体在SH-SY5Y细胞内表达状况及其对细胞的影响,本研究用LipofectAMINE法转染SH-SY5Y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产物EGFP,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synuclein蛋白表达以及用H 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的积聚,电镜观察转基因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rhodamine 123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结果证明,该载体转染SH-SY5Y细胞后,在细胞内同时表达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在细胞内积聚形成包涵体并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本研究结果提示,本实验获得的细胞模型可模拟Parkinson病发生过程中一些基本的神经病理学特点,可为进一步探讨Parkinson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机制提供依据.

  • 肥大细胞和神经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贾雪梅;潘小梅

    众所周知,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组织胺等活性物质以调节微血管,在机体变态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肥大细胞内还含有多种酶、蛋白质、胺、神经肽以及一些免疫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

  • 脊髓损伤后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尹昭;雷进;郭琼;李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由两种损伤机制主导,即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机制.对于SCl来说,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的且可控制的过程[1].

  • 嗅成鞘细胞移植促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君朋;雷季良

    中枢神经(CNS)再生一直是神经科学中十分被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人们即已发现鱼类和两栖类动物CNS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哺乳动物的CNS却不能再生.

  • 神经科学历史人物传略连载(六) Herbert S.Gasser的生平及工作简介

    作者: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