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天芪航力片”对+Gz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防护作用

    作者:武岳;曹新生;王永春;赵疆东;孙喜庆;詹皓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提取物对+ 10 Gz/3 min暴露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Gz/3 min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药物组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4 d后,给予+10 Gz/3 min的加速度暴露.再采用Y-型迷宫实验和旷场分析实验观察+Gz暴露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的变化.结果:Y-型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Gz/3 min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显著降低(P<0.01),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在暴露后的第6d仍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药物组大鼠在暴露后各时间点的正确反应次数和反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较+ 10 Gz/3 min组显著改善(P<0.01).旷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10 Gz/3 min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在暴露后即刻和2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而药物组无显著改变;+ 10 Gz/3 min组和药物组的总得分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提取物对+ 10 Gz/3 min暴露后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对暴露后即刻的行为改变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DJ-1缺失增加出生前脂多糖暴露引起的出生后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作者:朱元贵;唐忠蕙;林兆东

    目的:观察DJ-1缺失和出生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暴露对出生后小鼠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系统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妊娠第10.5 d DJ-1基因敲除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000 EU/kg体重)后自然分娩的后代在4月和14月龄时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体视学计数定量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CD11b阳性细胞数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DA代谢物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4月和14月龄的DJ-1基因敲除的小鼠均没有明显的DA神经元减少和脑内神经炎症改变.出生前接触过LPS的4月和14月龄野生型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分别减少13.6%和23.1%,纹状体DA含量分别减少19.0%和26.2%,同时神经炎症改变明显.出生前接触过LPS的4月和14月龄DJ-1基因敲除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分别减少22.5%和35.4%,纹状体DA含量分别减少34.3%和39.3%,同时脑内炎症反应更明显.结论:以上结果提示遗传因素缺失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引发帕金森病发生,进一步验证了帕金森病多因素损伤引发的发病假说.

  • 不同给药途径的聚乙二醇对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作者:杨安安;王涛;刘曌;邝芳;武明媚;游思维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的聚乙二醇(PEG)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SD大鼠左眼球后1.5 mm处横断视神经,眶侧断端留置浸有荧光金的明胶海绵以逆行标记存活的节细胞.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1 ml 30% PEG(尾静脉注射PEG组)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盐水对照组),或在视神经眶侧断端留置浸有50% PEG(局部PEG组)或生理盐水(局部盐水对照组)的明胶海绵.四组动物(n=18)分别存活2、7d或14 d(每时间点,n=6)后处死,取术侧视网膜,平铺计数存活节细胞并计算出节细胞密度.结果:术后7d尾静脉注射PEG组存活节细胞平均密度(1121.43 mm2 +42.69/mm2)显著高于尾静脉注射盐水对照组(846.67/mm2±58.19/mm2,P<0.05),而2d和14d时间点两组节细胞密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PEG组节细胞密度在各时间点与局部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d点,尾静脉注射PEG组节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局部PEG组(774.43/mm2±50.49/mm2,P <0.05).结论:PEG能在视神经切断后一定时间内延缓节细胞死亡,且这种神经保护作用有赖于PEG的给药途径.

  • 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海涛;徐爱军;阚泉;李冉

    目的:探讨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的表达.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MAP-2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7d、14d和21d的体重增长率分别为7.62±0.83和2.51 +0.38、16.37±1.82和1.45±0.85、22.93±2.78、9.34±1.32,相对糖水消耗量分别为9.42±1.81和3.81±0.84,糖水偏好百分比为92.49±8.19和76.6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尾不动时间分别为(1.75±0.31)s和(2.95±0.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8.63±1.07)s和(24.76±2.3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模型组pMAP-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12和1.54±0.18,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抑郁大鼠杏仁核组织中MAP-2磷酸化增高.

  • 黄芪甲甙对大鼠LPS诱导原代培养多巴胺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

    作者:李敏才;佘同辉;余良主;陈拥彬;甘亚平;李素琴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AS-Ⅳ)对大鼠脂多糖(LPS)诱导多巴胺能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原代多巴胺细胞培养,加入LPS刺激,给予不同浓度AS-Ⅳ预处理.通过MTT方法检测多巴胺能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PCR检测TNF-α、iNOSmRNA表达变化.结果:LPS刺激后多巴胺能细胞MTT值降低,经AS-Ⅳ预处理后MTT值升高.LPS刺激后TNF-α、iNOS mRNA表达上调;经AS-Ⅳ预处理后,TNF-α、iNOS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大鼠用AS-Ⅳ预处理可降低LPS对多巴胺能细胞毒性作用,提示AS-Ⅳ预处理可阻断LPS诱导多巴胺细胞变性和炎症变化,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性作用.

  • ClC-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根神经节的表达及其参与痛行为调控的研究

    作者:张乐石;李云庆

  • 大鼠ferroportin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转染PC12细胞

    作者:林清;赵小贞;林凌;冯俊生;王玮

    目的:构建含大鼠ferroportin 1(FP1,膜铁转运蛋白1)基因和E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PC12细胞.方法:化学合成含有目的基因FP1的质粒,将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人线性化慢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C-FU-FP1并进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FP1表达情况;在脂质体介导下将PGC-FU-FP1、pHelper1.0和pHelper2.0三质粒系统共转染入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滴度.以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FP1转染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P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P1基因序列经测序后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PGC-FU-FP1中携带有正确的FP1基因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病毒滴度为2×108 TU/ml.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目的基因FP1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导入PC12细胞并得到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F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FP1基因修饰的PC12基因工程细胞.为进一步研究FP1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Lactacystin诱导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

    作者:段丽;焦西英;张磊;夏毅;丁银秀;饶志仁;陈良为

    目的:探讨脑内定位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神经元变性及运动症状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Lactacystin组和对照组,将Lactacystin 8 μg(溶于0.8μl生理盐水)定位注入左侧内侧前脑束,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3、5周时间点观察其运动行为,处死动物后进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和Fluoro-Jade C染色,显示分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生存和变性死亡.结果:Lactacystin组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急剧减少,伴有大量Fluoro-Jade C阳性的变性神经元出现.Lactacystin组动物出现自发活动减少、运动缓慢、震颤和自发旋转,并呈逐渐加重的运动行为改变.结论:Lactacystin能够高效诱导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运动障碍的大鼠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神经保护的优良方法.

  • 尼氟酸抑制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

    作者:祝福存;陈瑜;林春;蔡琴燕;陈爱琴

    目的:探讨尼氟酸(HCN2特异性阻断剂)对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cornu ammonis 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雌雄不分)出生后8~14 d内,每天固定时间给予1次60 mmHg压力的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成年后通过测量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引起的放电反应来评估肠道痛觉的敏感性.采用离体脑片场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LTP的变化,并观察不同浓度(25 ~75 mg/L)的尼氟酸对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LTP的影响.结果: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基础场电位的幅值及斜率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高频刺激后模型大鼠诱导出的LTP幅值及斜率的变化率与正常大鼠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尼氟酸对正常大鼠离体海马场电位LTP的峰值和斜率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不同剂量(25 ~75 mg/L)的尼氟酸可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慢性内脏痛大鼠离体海马场电位LTP的峰值及斜率.结论:HCN2通道可能参与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场电位LTP的易化过程.

  • 电针预处理百会穴对大鼠中枢疲劳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凯;朱锦宇;段永宏;胡文东;朱庆生

    目的:通过电针( electroacupuncture,EA)预处理百会穴,观察大鼠中枢疲劳(central nervous system fatigue,CNS fatigue)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研究电针预处理对中枢疲劳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分6组:空白对照组( control)、电针组(EA)、1d疲劳对照组(1 d fatigue)、2d疲劳对照组(2 d fatigue)、1d疲劳电针组(EA+1 d fatigue)、2d疲劳电针组(EA+2 d fatigue).通过负重游泳时间和旷场试验判断大鼠疲劳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大鼠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中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和其代谢产物的比值,研究电针预处理对疲劳的影响.结果:建模1d后疲劳电针组的负重游泳时间比疲劳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疲劳电针组的自发活动明显多于疲劳对照组.HPLC结果显示建模1d后疲劳电针组大鼠的纹状体、中脑内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5-HT比值和下丘脑、中脑内[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DA比值低于疲劳对照组(P<0.05),建模2d后四个脑区的5-HIAA/5-HT比值和海马、下丘脑内的(DOPAC+ HVA)/DA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刺激百会穴可以改善中枢疲劳后大鼠的体力和自主活动能力,并能够减轻中枢疲劳程度.

  • CXCL12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海马培养细胞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

    作者:严静;刘素芳;郭美霞;王晋;韩雪飞;邢莹

    目的:观察CXCL12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乙酰胆碱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CXCL12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PI3K/AKT信号通路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量的影响;ELISA方法分别检测CXCL12对海马神经细胞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和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以及PI3K/AKT阻断剂(LY2940002)阻断海马培养神经元PI3K/AKT信号通路后乙酰胆碱的分泌和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采用50ng/ml的CXCL12作用于海马神经细胞后,AKT磷酸化水平升高,ChAT蛋白表达增多,AChE活性减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3,5,7d),乙酰胆碱的分泌逐渐增加;通过LY2940002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AKT磷酸化水平降低,ChAT蛋白表达减少,AChE活性增加,乙酰胆碱分泌减少.结论:CXCL12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引起乙酰胆碱合成和分泌增加,表明CXCL12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生长因子刺激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

  • 大鼠多重脑震荡后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章升国;杨力;于建云;郭泽云;孙瑞芬;张桓;李坪;吴春云

    目的:观察大鼠多重脑震荡(MCC)后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6、24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胆碱能神经元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TH阳性表达在伤后1d开始上升,8d达高峰,24d组基本恢复;ChAT阳性表达在MCC后均呈现下调改变.结论:多重脑震荡后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 雄性大鼠催产素纤维与脊髓泌尿生殖器调控神经元的关系

    作者:尹红;唐宜

    目的:观察丘脑催产素纤维与雄性大鼠脊髓泌尿生殖器调控神经元的关系.方法:微量莹光金注入雄性大鼠左侧盆腔神经节后3d,截取脊髓胸11-骶2节段分别做横切和纵切片,观察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脊髓催产素纤维和莹光金逆行示踪标记的脊髓神经元.结果:荧光金逆行示踪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胸12-腰2节段左侧的交感神经核、后灰质联合以及左侧腰6和骶1节段侧角的副交感神经核.含催产素纤维分布于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周围.结论:丘脑催产素纤维密集分布于脊髓调控泌尿生殖器的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周围,这种特征性分布方式提示催产素纤维对泌尿生殖器可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 人参皂甙Rd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聚ADP核糖聚合物的影响

    作者:胡耿瑶;史明;周林甫;张云霞;赵钢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d缺血前预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聚ADP核糖聚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80 ~ 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丙二醇组(Vehicle组)和人参皂甙Rd处理组(Rd组),每组20只.Vehicle组和Rd组大鼠采用MCAO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2h后拔出栓线达到再灌注目的,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Vehicle组和Rd组分别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丙二醇(人参皂甙Rd稀释液)和人参皂甙Rd( 10 mg/kg).Sham组手术操作同前,但线栓未阻塞大脑中动脉.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4h后多聚ADP核糖聚合物的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和Rd组缺血侧脑组织PAR聚合物含量增加(P<0.01);与Vehicle组相比,Rd组缺血侧脑组织PAR聚合物含量明显上调(P<0.01).结论:10 mg/kg人参皂甙Rd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加PAR聚合物的含量起到脑缺血损伤早期神经保护作用.

  • 小檗碱对冈田酸拟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吉平;徐曦;王爽;赵朝华;魏明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对冈田酸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er组,用侧脑室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0.4 mmol/L,1.5μl/次,共3次)建立AD模型,Ber组是在模型制作前后灌胃(100mg/kg/d,共4周);采用Mom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Bieischowsky镀银改良法观察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s)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au-Ser396和pTau-Ser40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脑内出现较多NFTs,皮层和海马神经元pTau-Ser396/404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1);Ber组大鼠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脑内NFTs的数量减少,pTauSer396/404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au磷酸化水平,减少NFrs有关.

  • 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曹文宇;徐杨;张建一;李昌琪

    攻击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例如它对资源的保护与争夺、个体及种族的生存、繁衍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攻击行为是很多精神疾病的主要特征,这包括情绪性疾病(例如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人格障碍(例如反社会特质的疾病、品行障碍)[1].在临床上,当病人的攻击行为被过分强化、持续时间延长或者是不受外界条件控制时,这就是一种病理状态的表现,也被称为异常的攻击行为.异常的攻击行为常常表现出更大的不可预测性与更强的冲动性.

  • 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病理性疼痛调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敏;曾俊伟;肖智;刘晓红

    人们早已熟知外周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cptor,GR)在抗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研究发现GR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1-3],在脊髓背角GR与神经元标记物NeuN(神经元特异核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共表达[3-4];并且发现,在受到外周伤害性刺激时,脊髓背角表达GR的神经元同时表达c-fos基因,这就表明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与脊髓背角表达GR的神经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5].

  • GFAPδ:一种新的神经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黄晓凤;朴花;孙长凯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特有的中间丝成分,对神经生理功能和各种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GFAP属于Ⅲ型中间丝,它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中间丝蛋白,参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参与多种病理过程(如外伤、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病、癫痫).现已发现四种GFAP蛋白亚型:GFAPα,-β,-δ,-κ.中间丝结构包括三部分:头部、中部、尾部,其中尾部结构域有调节细胞骨架的重要作用[1].

  • 表观遗传学修饰对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钟小林;李昌琪;李芳;张建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继神经生长因子(NGF)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它能够维持神经元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对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并能促进损伤神经元的再生等.近年来对BDNF基因表达调控的大量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修饰对BDNF基因的表达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所谓的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调控DNA与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变基因的活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晓艳;吴春云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类因脑局部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0~80%[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除一般治疗方法外还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来及时恢复患者脑内血供、改善组织代谢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半暗带组织,从而避免脑组织坏死.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3亚基研究进展

    作者:邓天翔;林如意;魏晓菲;王钦文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这类受体还包括KA受体(kainic acid receptor,KAR)和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propionate receptor,AMPAR).绝大部分NMDA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也是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和突触可塑性不可缺少的成分[1].NMDA受体的异常和多种神经疾病有关,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变性疾病、中风和神经性疼痛等[2].

    关键词: NR3 NR3A NR3B NMDA受体 突触
  • BOLD-fMRI联合DTI技术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龙江;王苇

    1基本原理1.1 BOLD-fMRI成像原理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以血氧水平依赖效应(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为核心检测和定位脑功能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内源性血红蛋白作为对比剂,通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实现的成像方法,反映了神经活动状态下血流、血容量和血红蛋白氧合作用三者的变化[1].其基本原理为:局部脑皮质通过外在特定任务刺激后,局部血流量增加,即氧合血红蛋白增加,而局部脑耗氧量增加不明显,即局部脱氧血红蛋白相对降低.

  • 胃肠动力的神经调节

    作者:李小玲;林中;袁园;郑清华;程晓雯

    胃肠道从食道到肛门,是人体大、复杂的器官,每个器官都具有其独特的神经肌肉特征和各自不同的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和平滑肌在内的肌源性自律活动及体液的互相作用,来共同调节和控制消化系统的运动.目前有关胃肠神经调节在胃肠动力生理、病理调节中的重要性渐渐引起科学工作者们的高度关注.神经胃肠动力学主要研究胃肠道肠神经和激素的功能,以及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生解释无器质性病变患者出现烧心、消化不良、便秘的原因,同时指导治疗,如小剂量血管活性肠肽(VIP)[1]、5羟色胺4(5-HT4)激动剂[2]治疗便秘,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用以临床上肠道绞痛的治疗等[3-4].近年来神经胃肠病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胃肠动力的神经源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