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和/或α5型在大鼠脑垂体中的表达: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金亮;鞠躬

    为了探讨在大鼠脑垂体中,包含α3和/或α5亚单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是否存在,我们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成年雄性大鼠脑垂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AChR的α3和/或α5亚单位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局限性地分布在神经垂体的催产素能神经纤维上,并一直延续到神经垂体的尾侧末端.

  • 外源性Nurr1基因过表达对SK-N-SH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咏梅;张海燕;刘扬;邹西峰;赵春礼;苏玉金;徐群渊

    为研究外源性Nurr1基因过表达对转染细胞的作用,探讨Nurr1基因调控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机制.本研究应用:(1)pBK-RSV-Nurr1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SK-N-SH细胞,G418筛选;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基因转染细胞Nurr1mRNA及Nurr1蛋白的表达;(2)all-trans-RA、9-cis-RA、forskolin诱导基因转染细胞,RT-PCR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基因转染细胞MAP2和TH的表达.结果显示:(1)经RT-PCR检测,基因转染细胞表达Nurr1 mR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基因转染细胞表达Nurr1蛋白,说明外源性Nurr1基因在转染细胞内过表达;基因转染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生长速度略有降低并表达成熟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识物MAP2,但不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识物TH.(2)尽管RA、forskolin诱导可促进Nurr1基因转染的SK-N-SH细胞进一步向成熟神经元分化,但不能诱导基因转染细胞表达TH.结论:单纯的Nurr1过表达可以促进SK-N-SH细胞向成熟神经元方向分化,但不足以激活TH基因转录.TH基因的转录激活还需要除Nurr1以外的其它细胞(或神经元)的环境或因子的共同作用.

  • 皮质酮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Ⅱ的影响

    作者:孙臣友;刘能保;李宏莲;张敏海;刘少纯;刘向前;程少容;李晓恒;洪小平;李辉

    在培养液中加入10-7、10-6和10-5浓度(mol/L)的皮质酮,采用MTT染色测定、Fura-2/AM的荧光标记以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皮质酮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和CaMKII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II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0-6、10-5浓度的皮质酮对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较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Ca2+]i分别为113.1022±16.9716、155.3794±20.7727;CaMKII的表达也明显减少;三者的变化均显著(P<0.01),而10-7浓度的皮质酮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Ca2+]i和CaMKII的表达呈现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浓度越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越大,同时也验证了皮质酮是啮齿类动物的主要的应激激素.

  • 大鼠孤束核和后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投射

    作者:槐瑞托;李俊敏;牛丽静;管振龙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腹侧亚核;(2)这些亚核向PAG的腹外侧区投射多,向外侧区投射较少,向背侧区投射少,向背外侧区无投射;(3)AP区的吻侧部向尾段PAG的腹外侧区投射多,向其他部位投射较少;(4)在PAG的吻尾方向上,这些投射从吻段到尾段逐渐增加;(5)NTS和AP向PAG的两侧均有投射,但以同侧投射占优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揭示PAG与NTS和AP之间的功能关系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 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可塑性改变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申晶;段丽;袁华;兰丽;曹荣;张萍;饶志仁

    为观察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SON)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可塑性反应及其两者在反应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5.5 ml/kg低渗盐水(0.83%葡萄糖+0.3%NaCl)制作模型,应用抗Fos、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标记,以及抗Fos/抗GFAP双标记、抗Fos/抗血管加压素(VP)/抗GFAP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结果发现:在SON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在刺激后15 min增加,其胞体肥大,突起伸长变粗,45 min达高峰.Fos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胞核呈蓝黑色小点,刺激后15~45 min达高峰,90 min明显减少;Fos阳性神经元胞核较大,刺激后15 min未见表达,45 min少量表达,90 min表达增加.该结果表明低渗刺激后,SON内星形胶质细胞的Fos表达早于神经元,三重标记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关系密切,提示S0N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低渗刺激的调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 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的变化

    作者:冯志博;陈子琏;李峰

    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15 min、20 min和30 min组及脑缺血15 min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参照Pulsinelli-Brierley(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取脑,连续冰冻冠状切片,NR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及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显示:(1)单纯脑缺血15min、20 min和30 min组PU值分别为5.89±0.92、5.18±1.63和4.89±2.69,与对照组PU值7.56±2.35相比,下降22.09%~35.32%(P≤0.05);(2)再灌流30min和24 h组PU值分别为4.20±1.37和2.99±1.28,与对照组PU值相比,减少44.44%~6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降低;(3)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两两比较,24 h和0 min组的NMDA受体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存在下行调节,这可能是脑缺血后自身的一种保护性调节.

  • 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趋化能力研究

    作者:戴毅;孙爱红;范存钢;杨仁池;韩忠朝

    本文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及分布规律.从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出MSCs加以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同时做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性质.立体定向接种C6大鼠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模型.将5-溴脱氧尿核苷(5-BrdU)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借助立体定向仪打入胶质瘤模型鼠预定靶区,分为原位组、同侧半球组和同侧脑室组.数日后处死大鼠,灌注固定取脑,制成石蜡切片.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胶质瘤组织的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观察其在胶质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原位组、同侧半球组和同侧脑室组均可见MSCs在胶质瘤组织中广泛分布,而在周围正常脑组织中很少见.特别是在胶质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这一定向分布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胶质瘤组织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 pro-BDNF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内的顺行和逆行输送

    作者:王慧;罗学港;鞠躬

    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元内可顺行运输至末梢并释放到下一级神经元参与突触可塑性等功能.而成熟的BDNF由其前体分子(pro-BDNF)经蛋白酶水解形成.体外研究表明pro-BDNF可以激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并导致TrkB的磷酸化,但pro-BDNF在体内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本文拟探讨内源性pro-BDNF在周围神经的运输.将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或压榨背根制成模型,动物存活不同时间后取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进行pro-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ro-BDNF免疫阳性产物沉积于坐骨神经和背根损伤处的近侧端和远侧端,24 h达高峰,近侧端可持续达7 d而远侧端可达3 d;在坐骨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可检测到全分子量大小的完整pro-BDNF;在转染pro-BDNF质粒后,PC12细胞内可见pro-BDNF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于胞体和突起.这些结果提示pro-BDNF可以象成熟BDNF一样在感觉神经内顺行和逆行运输,并可由神经元分泌、释放而发挥生理作用.

  •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含D2受体的γ-氨基丁酸神经元受多巴胺能末梢支配

    作者:李瑞锡;彭裕文;沈馨亚;大谷修;西条寿夫;小野武年

    杏仁体中的多巴胺(DA)和γ-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均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一般用多巴胺Ⅱ型受体(D2)阻断剂予以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ABA与D2受体是否共存,也不清楚DA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本实验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免疫电镜(IEM)研究了杏仁体关键性核团基底外侧核中GABA与D2受体的共存关系以及DA神经能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关系.CLSM显示由谷氨酸脱羧酶(GAD)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全部对D2受体呈免疫阳性反应,表明GABA能神经元含有D2受体.IEM显示,在980个DA能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45%的突触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直接(36%)或间接(9%)与GAD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另55%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元成分形成.DA-GABA的直接性突触进而可区分为单突触(16%)、汇聚突触(14%)及轴-轴突触(6%).而DA-GABA的间接性突触是个突触复合体.在该复合体中,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在一个未标记的末梢上形成对称性突触,而该未标记末梢又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DA与未标记神经元成分之间的突触中,AD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分别与未标记胞体(4%)、树突(42%)及轴突末梢(9%)形成突触.所有DA突触无一例外均为对称性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D2受体阻断剂可能是作用于AM中GABA能神经元而起到削弱DA的传递作用.进而,本研究结果为理解正常及精神分裂时AM中的DA神经通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 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特性比较

    作者:尹岚;富赛里;马政文;徐晓明;陆佩华

    体外分离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干细胞,经培养传代后,撤除生长因子(bFGF和EGF)并给予1%胎牛血清促其自然分化,然后比较两者的分化规律,以及传代次数对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完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来源于脑和脊髓的神经干细胞均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但两者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均随细胞体外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此外,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远高于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P<0.01).提示,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在分化潜力上存在差别,体外传代会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 疲劳应激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作者:刘鸿宇;杨桂姣;张荷玲;王艳红;苗俊;张扬

    为研究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运动疲劳的关系,采用雄性大鼠经4周大强度游泳训练制成运动性疲劳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两核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状况,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两核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阳性产物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1),即两核中nNOS出现上调.结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中的nNOS神经元与运动疲劳的形成密切相关,NO可能在两核对疲劳应激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大鼠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5-羟色胺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联系

    作者:陈鹏;李金莲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和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对大鼠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和5-羟色胺(5-HT)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观察.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Vme内可观察到许多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阳性神经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VGluT1和VGluT2免疫阳性的神经纤维和终末广泛分布于Vme内,其中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密度高于VGluT1.在Vme内还可观察到相当数量的5-HT阳性终末,其中部分终末同时呈VGIuT2免疫阳性.一些VGIuT1、VGluT2、5-HT及VGluT2/5-HT双重标记的阳性终末与PAG阳性的Vme神经元胞体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分别用银加强的金颗粒和DAB反应产物显示VGluT1/VGluT2和5-HT阳性终末.在Vme内只观察到部分终末呈VGluT2和5-HT双重免疫阳性,并且这些终末主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以上结果提示,在口面部本体感觉信息向更高一级中枢传递过程中,谷氨酸能和5-HT能神经终末可能通过Vme神经元对该信息进行复杂的调控.

  • 5-HT2~7受体亚型mRNAs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变化

    作者:周亮;武胜昔;王亚云;王文;刘翔宇;黄静;李云庆

    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了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5-HT2~7受体亚型mRNAs的时程表达变化.用RT-PCR方法在正常大鼠DRG中检测到5-HT2A、5-HT3、5-HT4、5-HT5A和5-HT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但未检测到5-HT2B、5-HT2c、5-HT5B和5-HT6受体亚型mRNAs.SNI能诱导5-HT2A、5-HT3、5-HT4和5-HT7受体亚型mRNAs在损伤侧DRG的表达上调.其中,5-HT2A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在术后3 d时开始升高,持续增加至28 d;5-HT3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在术后4 d时明显增加,14 d时达到高峰;5-HT4受体亚型mRNA于术后3 d的表达明显增加,21 d时达到高峰;5-HT7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在术后1 d时即显著升高,一直维持高水平的表达至28 d.未检测到5-HT5A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变化.在SNI对侧的DRG,各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部分5-HT受体亚型在SNI模型DRG的表达具有不同的时程变化特点,提示它们在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成年大鼠脑内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型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刚;陈生弟;杜芸兰;范国华;陆国强

    为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亚型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大鼠小脑、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黑质的KATP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Kir6.1、Kir6.2、Sur1、Sur2B在小脑、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黑质中均有表达,Sur2A在脑组织中未见表达.Kir6.1 mRNA在海马和黑质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脑、大脑皮质和纹状体(P<0.01);Kir6.2和Sur1 mRNA在黑质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脑、大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0.01);Sur2B mRNA在黑质、海马和纹状体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脑和大脑皮质(P<0.01).以上结果提示KATP在脑内具有广泛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部位存在着差异性.

  • 轴突损伤诱导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运动神经元Hsp27上调表达

    作者:韦培湧;吴建中;姜苏明;涂良携;刘金生

    本研究观察了轴突损伤对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用SD雄性大鼠,切断单侧阴部神经,动物分别存活1、3、7、14、21 d后,进行Hsp2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轴突损伤诱导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Hsp27上调表达,免疫染色见于中、小型运动神经元,胞浆和近侧突起着色;术后1 d,双侧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出现免疫着色,术侧运动神经元随存活时间延长免疫染色密度增加,3 d后达高值并持续到术后21 d;对侧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免疫染色密度不受存活时间影响,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本文结果提示,Hsp27在轴突损伤运动神经元的持续高表达可能与该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再生有关.

  • 神经和肌肉共同作用--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扬;董振明

    哺乳动物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作为运动神经末端和肌肉相连接的部位,是目前研究多、了解清楚的突触结构.NMJ乃至整个神经系统突触的发育过程就是突触前后膜特化性改变的过程: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被突触后细胞接收,经过电-化学-电的转换,完成有效和准确的信息传递.

  •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江琼;郑志竑

    1935年,Klenk首先在大脑灰质的Ganglionzellen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命名为ganglioside-神经节苷脂,其种类繁多,至今已分离鉴定出70余种.神经节苷脂是一组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分子由疏水的神经酰胺和亲水的含唾液酸的寡糖链组成,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各组织的细胞膜上,其中以神经系统含量为丰富.通常根据唾液酸数目不同分为GM(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和GT(三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等.又根据糖基数目不同将GM分为GM1(含4个糖基)、GM2(含3个糖基)和GM3(含2个糖基).

  • 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作者:吴乐;陈文军

    通常认为雌激素仅作用于生殖系统,但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它不仅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具有神经营养作用,而且对成年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2].鉴于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故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窦国睿;刘涛;李金莲

    谷氨酸(Glutamate,Glu)是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hosphate activated glutaminase,PAG)能催化谷氨酰胺水解为Glu和氨,是Glu的主要来源.过去人们一直将PAG和Glu作为研究Glu能神经元和终末的标识物.

  • 神经科学历史人物传略连载(十一)Andrew Fielding Huxley: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定量分析

    作者: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