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自发闭合四例

    作者:左玲;栾永昕;杨丽;李相军;王桂云

    例1 患者男,18岁.左眼被足球击伤后视物模糊2 h就诊.检查:左眼视力0.1(以下均为佳矫正视力),屈光间质清晰,直接检眼镜检查见黄斑区视网膜浅脱离,黄斑中心凹见一圆形裂孔,大小约1/8视盘直径(DD),边缘不整齐.裂隙灯三面镜检查周边部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在相当于中心凹处有一窗样缺损,其周同视网膜荧光渗漏.

  • 特发性双眼黄斑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作者:陈宁;徐雁冰

    患者男,78岁.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余,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放射线接触史.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0.6,不能矫正.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应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

  • 玻璃体手术治疗掺钕钇钕石榴石激光误伤致黄斑裂孔一例

    作者:徐雁冰;董方田;孙英;陈宁

    患者男,35岁.因"5 min前激光射入右眼,右眼立即视物不清"就诊.5 min前维修掺钕钇钕石榴石激光(Nd:YAG)机时激光意外发射,激光发射器距离眼球约1 m,激光机波长1064 nm、能量500 mJ、光斑直径2 mm、脉冲8 ns、频率125 Hz.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不能矫正,左眼-2.75 DS矫正1.0,右眼轻度睫状充血,黄斑部可见1. 5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水肿,其裂孔处出血呈柱状,缓缓流下沉积于下方血管弓视网膜表面,下方玻璃体积血(图1).

  • 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一例

    作者:胡新;童绎;于伟泓

    患者女,53岁.因双眼突然视物不清,以下方为主1个月,于2005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咳嗽、发热2周后出现双眼突然视物不清,以下方为主,2 d后自行好转.发病4 d后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在外院检查:远视力:右眼:0.1,左眼0.08.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5 mm,直接及问接对光反射减弱.双眼屈光间质未见明显混浊.

  •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髓外眼部复发一例

    作者:郭青;黄厚斌;皮裕琍;董莹;尹澜

    患者男,31岁.因气短、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加重3 d于2005年10月3日收入血液科住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淋巴细胞型.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化学治疗前眼科会诊:视力:右眼1.0;左眼1.0.角膜透明,房水清亮,眼底无异常发现.化学治疗后经复查骨髓结果显示完全缓解,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检查正常.常规给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 播散性单侧亚急性神经视网膜炎一例

    作者:肖骏

    患者男,37岁.因右眼前线形黑影10 d,于2007年7月11 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眼病史,无宠物接触史,无不洁饮食史,无疫区居住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应;左眼视力1.0.右眼相对性瞳孔传人障碍(+),余双眼前段未见异常.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p53基因表达

    作者:王赛斌;姬斌;陈碧新;张明英;黄晓燕;杨德业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后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H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R-SH)和缺血组(SHR-RIR),每组各30只大鼠,每组又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分别再分为再灌注后2、6、24、72 h和7 d共5个小组,每小组各6只大鼠.选取60只Wistar-Kyoto大鼠(WKY)同样分为假手术组(WKY-SH)和缺血组(wKY-IIR)作为对照.建立大鼠RIR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法观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法(SP)检测RIR后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SH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率在RIR后2、6、24,72 h和7 d时分别为(8.64±0.56)%、(14.92±0.99)%、(24.72±2.98)%、(16.53±1.80)%和(7.12±1.10)%.SHR视网膜毛细血管在RIR后2 h p53表达即开始增加,6 h继续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 d时仍有少量表达,与SHR-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KY-SH和SHR-SH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和p53表达无明显差异.WKY-RIR与SHR-RIR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可能通过诱导或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大鼠RIR;高血压状态下发生RI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更为严重,且尤以缺血再灌注后24 h为著.

  • 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孙昱昭;洪晶;安刚

    目的 观察细胞内Ca+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吞噬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视细胞外节膜盘(ROS)于37℃孵育培养的RPE细胞.在孵育不同终止吞噬反应.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吞噬动力学;钙离子荧光探针负载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测定RPE细胞内Ca2+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相应时间点MERTK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施加Ca2+激活剂(A23187载体)或拮抗剂(verapamile)后MERTK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RPE细胞与ROS孵育过程中,ROS结合于RPE细胞表面发生在15 rain时,RPE细胞吞噬ROS在24 h时达到饱和.细胞内Ca2+在孵育15 min时升高.并在24 h内保持高水平;MERTK基因表达在RPE细胞与ROS孵育5 min时增强,并在全部孵育过程中呈现出高表达状态;以A23187载体开放钙通道升高RPE细胞内Ca2+后,MERTK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经A23187预处理后的孵育实验中所检测到的MERTK Mrna水平除3 h这一时间点外均高于对照组;vempamile拮抗RPE细胞内Ca2+后,MERTK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以verapamile预处理后继续与ROS孵育,所检测到的MERTK基因在24 h内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MERTK基因及细胞内Ca2+发挥着维持RPE细胞吞噬过程的重要作用,MERTK作为上游调控信号启动下游的细胞内Ca2+信号来维持RPE细胞对ROS的摄入过程.

  • 胰岛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邬海翔;夏欣;顾青;许迅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CIT-CON)和STZ诱导糖尿病组(STZ-DM),每组各30只.16周时,在CIT-CON组中随机抽取24只大鼠分为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A组)和柠檬酸钠缓冲液加胰岛素作用组(B组),每组各12只,剩余6只作为阴性对照.同时,在STZ-DM组中也随机抽取24只大鼠分为STZ诱导糖尿病组(C组)和STZ诱导糖尿病组加胰岛素作用组(D组),每组也为12只,同样剩余6只作为阴性对照.胰岛素作用组皮下注射4 IU胰岛素,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3只取眼球、4%多聚甲醛固定,供制备病理切片;9只取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保存于液氮中.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视网膜VEG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 胰岛素作用于正常对照大鼠和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后,正常大鼠VEGF mRNA表达为7.71±0.25,蛋白表达为0.492 5±0.012 2,分别与胰岛素作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3.97;P<0.05);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VEGF mRNA表达为9.05±0.28,蛋白表达为0.515 2±0.010 9,分别与胰岛素作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36;P>0.05).结论 胰岛素作用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不能显著上调视网膜VEGF mRNA和蛋白水平.

  • 腹腔渗出细胞辅助原代培养成年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

    作者:毛俊峰;刘双珍;秦文娟;李凤云;谭浅;吴小影

    目的 观察以腹腔渗出细胞为饲养细胞对原代培养的成年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腹腔渗出细胞,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巨噬细胞,墨汁吞噬实验检测吞噬活性.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饲养细胞加入Müller细胞进行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分析Müller细胞的生长周期,末端脱 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染色检测凋亡情况. 结果大鼠腹腔渗出细胞中巨噬细胞占95%以上,对墨汁颗粒有良好的吞噬能力.原代培养的Müller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较大、扁平,第3代细胞生长减慢.加入饲养细胞后,Müller细胞生长增生加快,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S期,t=4.172,P<0.001;G2/M期,t=3.562,P<0.01),第1代细胞生长时间由25~30 d缩短至18~22 d,第2代由10~15 d缩短至7~10 d;Müller细胞凋亡减少(t=3.804,P<0.01). 结论以腹腔渗出细胞为饲养细胞能促进Müller细胞的生长增生,抑制其凋亡,加快Müller细胞的培养速度,是原代培养成年大鼠视网膜Müiler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疾病的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王健;陈松

    黄斑疾病是老年人的主要致肓原因之一,对黄斑疾病的精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是至关重要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可早期诊断和监测黄斑疾病.频域OCT在传统OCT功能基础上利用频域技术并结合宽带光源的应用可以三维重建视网膜立体结构,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获取数据量大等优点,可更加清楚准确的评价黄斑疾病.

  • Stickler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李凤荣;睢瑞芳;赵家良

    Stickler综合征又称遗传性关节一眼病(Hereditary arthro-ophthalmopathy),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1-3].其中约90%的患者表现为近视,60%的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84%的患者合并面中部扁平、腭裂和小颌等面部异常,70%的患者出现听力损伤,90%的患者出现骨关节病变[4].

  •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三维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纪惠谦;李宇航;刘吉民;李玲丽;梁敏;秦建民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常见的眼底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观察到CSC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水平的"墨渍"状,"炊烟"状等不同状态的渗漏[1].二维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显示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脱离反光带等视网膜横截面图像特征[2],但二维OCT只能反映单一视网膜切面,无法提供整个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域的RPE脱离状况.

  • 脉络膜裂伤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作者:刘利莉;郭冉阳;付文丽;刘丽娜

    脉络膜裂伤是眼钝挫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年来对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但这些检查均不能直接反映脉络膜裂伤组织及其邻近组织各层结构的横截面改变.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新的非接触性、非损伤性、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在活体情况下清楚显示视网膜-脉络膜截面结构及组织细微变化,己广泛应用于多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2].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XC受体4

    作者:杨军;赖平红;韩芳;谢晖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主要成份[1].在增生膜发生早期阶段,RPE细胞通过主动迁移抵达到视网膜表面[1,2],但其迁移机制不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形成过程中,趋化因子家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EF-1)及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是介导细胞迁移的重要细胞因子,目前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黄班前膜中均发现了CXCR4表达[3,4].

  •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李娟娟;黎铧;吴敏;胡竹林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是早期胚裂团合发生紊乱,导致相关位置葡萄膜、部分视网膜感觉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缺损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1].临床诊断多依据眼底照相和B型超声检查确诊,但以上方法不能提供病变缺损程度、发展情况的精细形态学依据.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能显示相关区域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细微结构.

  • 光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裂孔硅油取出术前的应用

    作者:孟王乐;朱赛琳;金延涛;刘雪芳;汪运昌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 不同病程Stargardt病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表现特征

    作者:孙祖华;林冰;孙心铨;刘春;郑微微;刘晓玲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超声检查与光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刘海芸;刘堃;邹海东;张皙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为黄斑中心凹前切线方向玻璃体皮质的收缩造成Mtiller细胞锥的破裂,进而导致中心凹全层的缺损和裂孔前混浊物的形成.病理学显示其周围有神经上皮层的脱离或层间水肿,或伴有视网膜前膜,部分可观察到玻璃体皮质牵拉孔边,而裂孔盖膜常翘起于孔的一边或漂浮在邻近视网膜的玻璃体腔中[1,2].

  • 先天性视盘小凹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魏花;赖铭莹;古洵清;顾宝文;李志;何静;余宝花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一般不影响视力,多在伴有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时出现视力下降才能被发现.视盘小凹大多位于视盘颞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性,其凹陷深浅不一,大小不等,部分表面有灰白色胶质组织覆盖,所以时常被忽略.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13例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彩色照相及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资料,观察了先天性视盘小凹的形态特征及与所伴发的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

  •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影像检查技术的新时代

    作者:黎晓新;陈玮志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从时域转入频域,使得图像的清晰度增加,分辨率提高.能够更好地观察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及病理改变,并对病变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得黄斑视网膜外界膜、视细胞内外段等改变清晰可见,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图像信息,而且还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眼底疾病的特征及病理机制,引领我们进人了一个眼底疾病观察的新时代.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了解OCT图像不同色彩表达的意义,重视随诊时图像采集部位的一致性.提倡通过频域OCT技术直接地对病变进行动态观察以及对多种眼底影像检查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是今后眼底影像检查的发展方向.

  • 正确理解眼底组织光学特点,合理解析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

    作者:李瑞峰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为眼科医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引发了眼底光学影像检查的一场革命.OCT成像原理与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B型超声、病理切片以及X线检查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正确解读OCT检查的结果.成为l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结合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探讨解读0CT影像的方法.

  • "中国眼底病论坛·第十三次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09长沙"会议纪要

    作者:唐健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眼底病论坛·第十三次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09长沙"于2008年3月19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华雅国际大酒店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眼科同仁在会务工作方面的大力支持.

  •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黄斑裂孔直径、被破坏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直径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峰;于伟泓;董方田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IMH患者37例3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1只眼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Snellen视力表检查、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OCT检查,OCT扫描速度为27 000A扫描/s,扫描区域6.0 mm× 6.0 mm,扫描模式为512×128;测量黄斑裂孔直径及被破坏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IS/OS)直径.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黄班裂孔直径、IS/OS直径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小可分辨视角的对数值(10gMAR)为0.15~2.00,平均对数值0.99±0.44;黄斑裂孔直径171~1491 μm,平均直径(942.0±348.4)μm;被破坏的IS/OS直径463~3176 μm,平均直径(1870.3±673.2)μm.IogMAR、裂孔直径、被破坏的IS/OS直径三者间均具有相关性(P=0.038,0.002,P=0.000).接受手术治疗前后裂孔闭合的9只眼中,IogMAR和被破坏的IS/OS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0).结论 IMH光感受器层的破坏大于裂孔直径,视力情况与裂孔直径、被破坏的IS/OS直径相关.经手术治疗后,视力提高且裂孔闭合,被破坏的IS/OS直径也相应缩小,但在裂孔闭合的情况下仍持续存在.

  •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以及与视力的相互关系

    作者:俞笳;姜春晖;徐格致;王文吉;倪颖勤;王克岩;常青;江睿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患者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12月间确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12例11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佳矫正视力、眼底和OCT检查.视力采用LogMAR视力表检查;眼底检查采用直接检眼镜和前置镜检查;OCT检查采用Zeiss HD-OCT,扫描速度27 000 A扫描/s,扫描区域6.0 mm× 6.0 mm,扫描模式为512×128.根据OCT检查所见的黄斑前膜对视网膜不同牵引情况对黄斑前膜进行分类,测量黄斑中心厚度(CFT)、体积、平均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FT).采用SPSS16.0软件对患者的各项OCT检查指标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6只黄斑前膜眼可分为无视网膜牵引、切线方向或切线方向合并前后方向牵引3种情况,各自分别占本组患眼的9.48%、84.48%、6.04%.97只眼合并视网膜水肿,占总眼数的83.62%;水肿分别位于外核层(ONL),外网状层(OPL),内核层(INL).14只眼合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劈裂,占总眼数的12.07%;27只眼有视细胞内外节(IS/OS)损伤,占总眼数的23.28%.CFT与视力密切相关(P<0.05),而体积、平均厚度和FT与视力无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性别、不同种类的视网膜牵引、是否合并板层孔、IS/OS损伤和RNFL劈裂等与视力无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OCT特征可表现为有无视网膜牵引以及视网膜水肿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劈裂.在CFT、体积、平均厚度以及FT等黄斑区OCT测量指标中,CFT与患者的视力关系为密切.

  • 闭合性眼外伤致黄斑裂孔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作者:刘杏;黄晶晶;林晓峰;李梅;阎宏;罗益文;郑小平

    目的 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确诊的74例闭合性眼外伤致黄斑裂孔患者74只眼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利用OCT分析软件对外伤性黄斑裂孔进行定量测量,并根据OCT图像特征对外伤性黄斑裂孔进行分型.OCT检查完毕用Topcon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50.彩色照相.回顾分析患者黄斑裂孔与平均视力、病程、孔缘神经上皮层厚度、裂孔底径、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74只眼的OCT图像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对称性水肿27只眼,占36.5%;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不对称性水肿12只眼,占16.2%;单纯性黄斑裂孔14只眼占18.9%;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17只眼,占23.0%;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变薄4只眼,占5.4%.不同类型的黄斑裂孔之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4,P=0.191);其视力与孔缘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晕正相关(r=0.342,P=0.003),与致伤时间、年龄、裂孔直径无明显相关关系(r=-0.022~-0.134,P=0.863~0.261).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脱离者,病程较其它各型黄斑裂孔者病程短;病程90 d及以上的患者中,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对称性水肿多.各型黄斑裂孔的孔缘神经上皮层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1,P=0.000).结论 外伤性黄斑裂孔可根据OCT形态特征分为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外伤性黄斑裂孔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 黄斑水肿患者中心凹厚度与固视性质及平均敏感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雯秋;王泓;张磊;姜媛;钱锦;王卫峻;汪枫桦;吴颖;孙晓东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 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作者:王润生;张玉磊;吕沛霖;于斌科;张存丽;王红艳;李沛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l0N)患者视盘及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变化特征.方法 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对NA10N患者96例108只眼的视盘进行环形和十字交叉纵横扫描,分析患者视盘及盘周RNFL厚度变化.其中,水肿期96例96只眼,水肿消退期37例41只眼.同时选取单眼发病患者的84只对侧健康眼作为对照.随访时间2周~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 结果视盘水肿期患者十字交叉纵横扫描显示,盘周RNFL较对侧健康眼增厚,59只眼非缺血区RNFL增厚更显著,即盘周RNFL厚度非缺血区大于缺血区,占视盘水肿期患者的61%,26只眼缺血区RNFL厚度大于非缺血区,非缺血区RNFL厚度在正常范围,占视盘水肿期患者的27%;11例11只眼盘周缺血区与非缺血区RNFL厚度无差异,隆起厚度均大于对侧健康眼厚度,占视盘水肿期患者的12%.十字交叉纵横扫描显示,除视杯狭窄较浅或无杯的形态外,其他与环形扫描一样均显示以视盘缺血区水肿消退快,平均时间为2周左右,而非缺血区水肿消退时间为3~6周.水肿消退期患者在水肿消退1个月内视盘缺血区RNFL均变薄,其厚度低于非缺血区和对侧健康眼,占本期患者的95%;在水肿消退≥3个月时,26例患者整个盘周RNFL厚度≤对侧健康眼,视盘缺血区与非缺血区RNFL均表现为持续性萎缩性薄变,且盘周缺血区RNFL厚度薄于非缺血区;占本期患者的70%. 结论NAION水肿期盘周RNFL厚度较对侧健康眼增厚,且多数患者非缺血区高于缺血区;水肿消退期盘RNFL厚度均低于对侧健康眼.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神经上皮脱离区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周才喜;杨荣;刘志强;李瑞峰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神经上皮脱离区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黄斑部有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的CSC患者88例92只眼进行FD-OCT检查.采用二极管反射的红外光对眼底黄斑中心部进行线性水平扫描,扫描深度2 mm,扫描面积6 mm× 6 mm,轴向分别率5 μm,横向分辨率18μm,扫描模式512×128.对比分析患者的FFA、ICGA检查资料,重点观察神经上皮脱离区域的FD-OCT图像特征. 结果所有患眼均有神经上皮的隆起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分离及脱离区内RPE光带的异常改变.其中,色素上皮脱离(PED)83只眼,占90.22%;RPE有结节状突起改变68只眼,占73.91%;PED灶有RPE局部缺损5只眼,占5.43%.神经上皮脱离腔内有细小尘状反光点36只眼,占39.14%.其中簇状分布17只眼(17.61%),柱状8只眼(8.69%),环形6只眼(6.52%),团块状5只眼(5.43%).神经上皮脱离区内有较多颗粒状强反光物质59只眼,占64.14%. 结论CSC的FD-OCT特征为RPE的光带分离及脱离区的RPE光带异常.FD-OCT能准确地发现CSC神经上皮脱离区内视网膜组织的各种细微形态学改变.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与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比较

    作者:黄晶晶;刘杏;钟毅敏;毛真;郑小平

    目的 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频域OCT形态学特征及定量测量的异同.方法收集确诊为单眼初发CSC连续患者26例26只眼.对所有患眼及其对侧正常眼行时域OCT及频域OCT检查.时域OCT行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及垂直线性扫描及放射6线扫描;频域OCT行黄斑部立体扫描、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及垂直5线高清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的图像特征、视网膜分层、定量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频域OCT可以分别显示视网膜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全视网膜厚度的三维地形图.CSC眼及对侧正常眼的视网膜外界膜在频域OCT图像中均能清晰显示,而时域OCT图像中大部分不能显示.对侧正常眼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结构两种OCT图像均能显示,频域OCT图像中CSC眼65.4%IS/OS结构不清,时域OCT图像中73.4%不清.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8,P=0.914).频域OCT图像中,视网膜外界为RPE高反射带之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对侧正常眼为(180.50±12.69)μm,CSC眼为(158.41±34.20)μm,CSC眼黄斑脱离高度为(245.84±154.61)μm.时域OCT图像中.视网膜外界为IS/OS高反射带之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对侧正常眼为(141.16±12.75)μm,正常眼为(146.40±36.28)μm,CSC眼黄斑脱离高度为(240.32±156.82)μm,两种OCT测量值比较,CSC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1,P=0.000),CSC眼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6~1.517,P=0.144~0.980),结论与时域OCT相比,频域OCT可更清楚地显示视网膜的细微结构,对视网膜的外界界定更准确,测量厚度更精确,可以更全面、直观地观察CSC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病变层次.

  • 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同步检查法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文斌;田蓓;王光璐;杨丽红;史雪辉;杨承勋

    目的 观察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同步检查(HRA+频域OCT系统)在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设计.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的42例渗出性AMD患者眼底有活动性病变的50只眼进行HRA+频域OCT检查.50只眼均进行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频域OCT同步检查,其中15只眼还同时进行了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频域OCT同步检查.以眼底血管造影能否清楚显示CNV边界将CNV分为4种类型:典型性CNV、部分典型性CNV、隐匿性CNV、CNV瘢痕化.整合图像中将CNV的0CT图像特征分为3种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型、视网膜下型、混合型.FFA及ICGA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利用实时定位频域OCT断层扫描技术定位CNV,图像采集设定为通过强荧光区的放射状和格栅样断面,每帧图像为7 μm断层,放射状为30°间隔. 格栅状为10横向10纵向扫描线.根据FFA、ICGA检查结果和0CT图像特征对CNV进行分型,着重对 CNV的FFA、ICGA、Oct形态进行图像整合分析.结果 50只眼均定位检查到CNV.典型性CNV 4只眼,占8%.部分典型性CNV 11只眼,占22%.隐匿性CNV 32只眼,占64%.其中,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型27只眼,晚期无源性渗漏5只眼.CNV瘢痕化3只眼,占6%.OCT检查结果显示,RPE下型4只眼,占8%,表现为CNV生长于RPE光带下;视网膜下型16只眼,占32%,表现为在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中断,有弧形高光反射组织通过中断处向视网膜下突起生长;混合型30只眼,占60%,表现为CNV既占有RPE下空间又占有视网膜空间.结论 HRA联合频域OCT系统的图像整合技术能较好地对CNV进行分型和性质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