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外伤性球后Tenon囊下血肿一例

    作者:黄庆山;刘玉明;苏立军

    患者男,35岁.因拳击伤左眼1 d,于1999年8月2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1.2.右眼外眼及眼底正常.左眼眼睑红肿,皮下瘀血,眼球前突0.5 cm;球结膜下出血,视盘水肿隆起1 D,视网膜无出血,黄斑部正常.眼压:右眼15.88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7.30 mm Hg.其它均正常.

  • 高黏血症视网膜血管炎致玻璃体积血二例

    作者:姚毅;王兵;马志中

    高黏血症可以导致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1-3].但高黏血症致视网膜血管炎、玻璃体积血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2例青年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血黏度异常,治疗预后不佳,考虑血液流变学因素可能在视网膜血管炎的病因和预后影响因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一家系

    作者:罗静;姜德咏;聂爱光;唐朝珍;高玲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congenital retinoschisis),又称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多为X连锁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我们对1例临床拟诊为非典型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儿及其父亲以及母系家族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又发现2例男性患者,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该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胃癌脉络膜转移一例

    作者:王铮;刘小伟;夏群

    患者男,46岁.于2000年6月自觉左眼前小黑影并逐渐扩大且伴有视物变形,遂就诊于我院眼科.检眼镜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未见明确裂孔,以"左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入院后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02.左眼球位置及运动正常,前节未见异常,瞳孔圆,对光反射正常,眼底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鼻上方视网膜灰白色隆起,表面视网膜血管弯曲、爬行,未见明确裂孔,视网膜下似有脉络膜实性隆起.

  • 双眼眼底后极部囊虫一例

    作者:王宏

    患者女,23岁.因头痛、间断性抽风3个月,双眼视物不见10 d,当地医院诊治无好转,于2000年9月5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双眼底黄斑区囊样病变以"双眼黄斑病变"收入住院.入院后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6,左眼数指/20 cm,双眼视力均不能矫正.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托吡卡胺眼液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见双眼视盘色红,边界清,视盘旁视网膜及血管正常,右眼黄斑上方可见5~6 PD大小、左眼黄斑区可见6~7 PD大小的囊样隆起,其间均有一密度增高的灰白色影,在强光照射下囊样隆起的灰白色影向前及向上方蠕动,囊样隆起呈波状晃动(图1,2).

  • 黄斑转位术

    作者:于焱;张国明;高汝龙

    复习近年国外有关黄斑转位术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对黄斑转位术的手术方法、效果、并发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黄斑转位术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但要全面评价黄斑转位术,尚需要一个多中心随机的临床试验.

  • 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万丽;于强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多个国家的学者为此进行了一系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现就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主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评价其治疗效果.

  • 脉络膜黑色素瘤经瞳孔温热疗法研究概况

    作者:李涛;罗清礼

    近十年来,国外许多眼科中心先后将经瞳孔温热疗法用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现有临床资料表明,该方法治疗小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现将脉络膜黑色素瘤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的治疗原理、适应证、治疗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等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作者:万新顺;刘瑞芳;王辉;刘向玲;李晓鹏;裴玉明

    目的了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患者房水及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含量以及对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对11例NVG患者行内眼手术时抽取的房水、玻璃体22个标本以及同期6例黄斑裂孔手术患者(对照组)房水、玻璃体12个标本进行VEGF检测. 结果 NVG患者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分别为(1.451±0.247)、(1.610±0.125) ng/ml, 较对照组房水、玻璃体中的VEGF含量(0.189±0.038)、(0.201±0.055) ng/ml明显增高, 两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2.007,P<0.001;t=26.057,P<0.001). 结论 NVG患者房水、玻璃体中VEGF浓度显著增高,提示VEGF在NVG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作者:凌运兰;刘杏;李梅;郑小平;张欣;欧杰雄

    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 CEC)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图像特征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对渗出型AMD患者22例23只眼,CEC患者19例20只眼进行OCT检测,应用OCT软件进行CNV大小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测量并分析两者与视力的关系. 结果 CNV的OCT图像主要表现有:单纯性CNV、CNV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和CNV伴脉络膜视网膜渗出(可伴有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及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渗出型AMD的CNV以CNV伴脉络膜视网膜渗出为主,有13只眼,占56.52%,其CNV累及范围较大;CEC的CNV以单纯性CNV为主,有18只眼,占90.00%,其CNV累及范围相对较小.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负相关(γ=-0.521,P=0.001). 结论渗出型AMD与CEC其CNV具有不同的OCT形态特征,CNV累及范围也有差异.

  • 眼眶二壁减压术治疗12例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作者:何为民;罗清礼;曾继红;夏瑞南

    目的评价眼眶减压术治疗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12例患者14只Graves眼病合并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眼施行了二壁眶减压术,减压骨壁尽量靠近眶尖. 结果 14只眼术后均能完全闭合.视力提高11只眼,基本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眼球突度平均减少4.0 mm. 结论二壁眶减压术是治疗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 视网膜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彭晓燕;王光璐;张风;孟淑敏;卢宁

    目的观察探讨视网膜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16例20只眼视网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3岁;其中双眼发病者4例,均属于von Hippel-Lindau(VHL)病.按照血管瘤有无明显滋养血管扩张至瘤体、周围渗出、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视网膜脱离终至晚期并发症的过程,将本病分为5期.治疗的方法有激光、视网膜冷冻合并或不合并放液、巩膜外加压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全部病例均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7.8个月. 结果共有10只眼(Ⅰ期2只眼,Ⅱ期7只眼,Ⅲ期1只眼)采用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全部血管瘤均得以控制;其中,视力提高2只眼,不变4只眼,下降4只眼.7只眼(Ⅲ期5只眼,Ⅳ期2只眼)进行了冷冻治疗,5只眼出现视力下降,病情稳定的有3只眼(均为Ⅲ期),病情进展的共4只眼(Ⅲ期2只眼,Ⅳ期2只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共有4只眼(包括激光光凝术后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稳定1只眼,视力下降1只眼.未治疗的1只眼随访1.5年后进展至无光感.4例VHL病患者中有3例3只眼随访中发现了新生的视网膜血管瘤. 结论激光治疗是Ⅰ~Ⅲ期视网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冷冻治疗可加重眼内的渗出和增生,仅适用于少数Ⅲ期病例,Ⅳ期病例宜采用眼内手术治疗.

  • 小儿视锥细胞与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与候选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清炯;黎仕强;肖学珊;郭向明;郭莉;贾小云

    目的分析小儿视锥细胞和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 方法连续收集分析18例年龄4个月至8岁的视锥细胞和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异源双链-单链构像多态法分析锥杆同源异形盒基因(cone-rod homeobox gene,CRX)全部3个外显子、GUCY2D基因(retinal-specific guanylate cyclase gene)外显子2和8,寻找可能的变异. 结果 18例患儿因家人发现其有明显视觉障碍来诊.其中13例有眼球震颤,8例有畏光,7例有轻微、不典型眼底改变.11例眼底正常.4例可测定视力者视力均低于0.3,14例小于3岁者无法测定视力.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与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和眼部表现相互重叠.均未发现CRX基因和GUCY2D基因突变. 结论小儿视锥细胞和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视觉障碍明显,眼球震颤较多见.多数眼底正常,少数有眼底改变但不典型.本组病例可能与CRX基因和GUCY2D基因外显子2、8突变无关.

  • 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钟一声;叶纹;王康孙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inner stratum retinal neurons, ISRN)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将30只新生小鼠神经层视网膜组织块均匀接种于2块24孔培养板(48孔),将其分成正常对照组、谷氨酸作用24 h组和正常培养18 h后,谷氨酸继续作用6 h组.培养24 h后,将视网膜组织块常规进行切片,HE染色,油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 INL)的细胞形态,并分别计算细胞形态正常的RGCs数和INL细胞数. 结果视网膜组织正常培养24 h后,ISRN(RGCs和INL细胞)中可见少数细胞胞核固缩和坏死.谷氨酸作用24 h组:当谷氨酸浓度为2、4 mmol时,ISRN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谷氨酸浓度≥6 mmol,视网膜内层形态正常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其数量逐渐减少.谷氨酸后6 h作用组:谷氨酸浓度为6 mmol时,INL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RGCs层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谷氨酸浓度≥8 mmol时,RGCs层和INL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结论谷氨酸对离体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行及增生的作用

    作者:黄玲;惠延年;韩泉洪;马吉献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um, RPE) 细胞的促增生和促移行作用. 方法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RPE细胞中分别加入1、2、10、50、100 μg/L不同浓度的HGF,四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测定促细胞增生情况;采用RPE细胞损伤愈合模型,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2、10、50、100 μg/L不同浓度的HGF,培养20 h后计数进入刮痕区的细胞,观察HGF对RPE细胞移行的作用.结果 HGF浓度处于10 ~100 μg/L时对RPE细胞具有促增生作用(P<0.05或P<0.01), 增生率为18.2 %~34.8 %,其中浓度为50 μg/L作用3 d达到大促增生效果(P<0.01),增生率为32.8 %;HGF可明显促进RPE细胞移行,促移行能力分别为113.0 %(10 μg/L), 91.7 %(50 μg/L) 和50.3 %(100 μg/L).浓度自2 μg/L开始出现促细胞移行作用(P<0.05),促移行能力为9.3 %.结论 HGF可促进RPE细胞增生和移行,是RPE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和强力的促移行因子.

  • 正确使用视觉电生理技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德正

    二十世纪是临床视觉电生理在眼科应用中开拓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视觉电生理经历了开创、繁荣和深化的阶段,目前临床视觉电生理已成为眼科临床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提供了从视网膜至视皮层无创伤性的、客观的、定量的、定位的视功能测试方法.临床视觉电生理包含内容丰富,测试项目繁多,操作技术易难不一,仪器品种多样,正确使用视觉电生理技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已为眼科医生和有关工作者密切关注.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

    作者:贾军宏;田东华;尹士男;潘国敏;马学毅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重要的血管调节物质,被称为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是催化L-精氨酸形成NO的酶,由于NO寿命极短,故一般以NOS的表达情况反映NO的生成量[1].NOS广泛存在于血管周围的神经元中.我们通过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的变化,探讨N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氩激光眼内探头眼外引流视网膜下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志峰;周丽钧;张亦浓;黄又莉

    视网膜下液引流过程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极易发生并发症的步骤,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嵌塞及穿孔.为减少视网膜下液引流所产生的并发症,我们采用氩激光眼内探头眼外引流视网膜下液,并对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

  •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自体移植的研究

    作者:于文贞;董晓光;王伟

    虹膜色素上皮(iris pigment epithelium, IPE)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都来源于神经外胚层,二者可能具有许多相似的功能[1-4].国外进行了IPE细胞移植的研究,但主要是异种或同种异体间的移植.自体IPE细胞移植已应用于临床,然而,自体IPE细胞移植后移植结果的组织学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将兔的自体IPE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并对其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定量检测相对性瞳孔传入缺陷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功能的预测作用

    作者:游江;姜德咏

    相对性瞳孔传入缺陷(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 RAPD)是视交叉前瞳孔传入纤维受损的体征.RAPD的检测有助于多种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诊断.我们采用中性滤光片定量检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 detachment, RRD)患者手术眼手术前后的RAPD,并分析其与RRD手术后手术眼矫正视力、中心30°蓝黄视野的关系,探讨RAPD对RRD手术后视功能的预测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早期影响

    作者:马雯;刘双珍;许雪亮;苏兰君;谭浅;胡生发;李晨玲

    为了了解局部巩膜外加压手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我们采用角膜地形图仪对34例施行了局部巩膜外加压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角膜屈光状态测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 樱桃红斑-肌阵挛综合征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

    作者:尹卫靖;郭希让;关艳玲

    樱桃红斑-肌阵挛综合征(Cherry-red spot myoclonus syndrome)是由于神经氨酸酶的分离缺陷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全身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的震颤,眼部主要表现为视功能的减退和黄斑区视网膜的樱桃红斑表现.我们对一家族中患本病的2例同胞兄弟进行了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ERG)、传统暗适应全视野大反应ERG检测,以探讨患者视网膜综合电反应的改变和锥体细胞功能的改变.

  •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与形态学特性的相关性——细胞内染色研究

    作者:涂娅莉;阴正勤;刘应兵;王蕾;高朋芬;王仕军;胡志安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的关系,观察电生理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同步化程度,认识正常视觉发育的细胞内机制. 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4~28 d Sprague-Dawleg(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再进行细胞内标记和组织学染色. 结果成功标记23例细胞,其中锥体细胞与非锥体细胞在电生理特性上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学上的成熟度不同. 结论①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皮层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反映其参与不同的视皮层神经元回路的整合功能.②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同步化程度大于视皮层下结构.

  •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

    作者:黄时洲;吴德正;江福钿;罗光伟;梁炯基;文峰;余敏忠;龙时先;吴乐正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正常对照眼和视网膜劈裂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用VERIS ScienceTM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9例(21只眼)正常对照者和8例(15只眼)视网膜劈裂者进行检测,并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对其中3例(6只眼)视网膜劈裂者进行检测. 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视网膜劈裂组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平均反应密度值或潜伏期比较均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视网膜劈裂患者多焦ERG三维图皆表现为多处局部性振幅降低,中央高峰反应消失或降低,其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反应密度值的P1/N1波比值不同于全视野ERG的b/a波比值. 结论多焦ERG和全视野ERG对视网膜劈裂的诊断各有其优点.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对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作者:马娟妹;文峰;梁炯基;吴德正;黄时洲;罗苔青;江福钿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是否对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产生影响. 方法采用Topcon 50 IA眼底照相机行ICGA,随机抽取20例38只眼,采用NeuropackⅡ电生理记录仪检测ICGA前后全视野ERG反应. 结果 38只眼ICGA前、后全视野ERG暗视视杆细胞反应的b波潜伏期、振幅及大反应a、b波潜伏期、振幅和明视a、b波潜伏期、振幅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ICGA对ERG各反应不产生明显影响,ERG可于ICGA后进行检测.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关系

    作者:于强;张欣;陈景荣;刘杏;余敏忠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相对应的视网膜功能改变.方法对38例患者60只DRⅢ~Ⅳ期患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的检查.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作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黄斑中央5°区域N1、P1和N2波反应密度绝对值与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γ=-0.252~-0.266,P<0.05);黄斑中央10°区域N2波反应密度绝对值与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γ=-0.332,P=0.01).黄斑中央5°和10°区域N1波潜伏期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黄斑中央5°区域P1和N2波潜伏期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色素上皮厚度有显著的负相关(γ=-0.271~-0.322,P<0.05). 结论 DR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厚度的改变影响黄斑区局部视网膜的功能状态,主要表现为黄斑中央5°和10°区域mERG各波反应密度的降低.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新应用——进行眼眶术中视功能监护

    作者:唐东润;朱豫;宋国祥;翟学智;李艳芳;赵红

    目的为了了解眼眶手术中视神经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全麻手术中视功能的损伤情况,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F-VEP) 进行术中视功能监护. 方法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查仪器对282例全麻眼眶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监护,成功者252例,在患者术前清醒状态下、全麻下手术前、切除肿瘤时、切除肿瘤后和手术结束时进行F-VEP检查. 结果①全麻下的F-VEP振幅和潜伏期与清醒状态下无明显差异.②在未损伤视神经的手术操作中,其F-VEP是正常的.③术中牵拉和压迫视神经可产生短暂的波形下降,解除牵拉和压迫后可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④当视神经和它的血液供应严重受损时,F-VEP波形立即下降.自开展术中监护以来,无一例发生术中意外视力丧失,24例在术中发现视功能受损,及时采取措施挽救了患者的视力. 结论应用F-VEP进行眼眶手术的术中监护,可减少致盲率,使手术操作由临床经验解剖阶段逐步进入功能解剖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在临床上更有使用价值.

  • 多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视野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

    作者:龙时先;吴德正

    目的探讨多焦图形视诱发电位在视野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 方法用VERIS ScienceTM 4.0 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14例正常人的多焦图形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刺激图形为带图形的飞镖盘, 以伪随机二元m-系列对26°视野范围的60个不同部位进行图形翻转刺激.电极安放采用枕部的双极记录.分析2次反应的第1片.把60个小块的反应组合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上半视野和下半视野的多焦VEP反应极性相反,上半视野P1波潜伏期较长,反应密度较低.随离心度增加,多焦VEP反应密度降低.水平区域的多焦VEP反应与垂直区域有不同. 结论用多焦VEP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录到视野范围内多个不同部位的VEP反应.视野不同区域的多焦VEP各有其特点.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视觉 视野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

    作者:黄时洲;吴德正;江福钿;马娟妹;吴乐正;梁炯基;罗光伟;文峰

    黄斑区是视力敏锐和感受颜色视觉的重要部位,其面积较小,常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对发现黄斑病变较不敏感.局部视网膜电图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但多数只能测定黄斑区10°范围内的改变.90年代初Sutter研制了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通过计算机用m系列假随机方法,在高亮度显示器显示快速的闪烁多部位刺激,获得的信号由计算机处理,得到各个刺激部位的视网膜电图波形,可以发现微小病变造成的视功能变异[1].本研究应用mERG对正常对照眼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 Stargardt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作者:罗光伟;吴德正;黄时洲;江福钿;龙时先;梁炯基;马娟妹;吴乐正

    目的观察Stargardt病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ERG)变化特点. 方法用VERIS 4.0视觉诱发反应成像系统,对7例Stargardt病患者的14只患眼进行mERG测定,并与正常对照者的mER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接受检查的所有Stargardt病患眼的mERG均有显著异常,各部位mERG N1、P1波振幅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不同部位N1、P1振幅降低程度不一致,以中心凹振幅降低为显著,平均振幅分别只相当于正常人的19%和10%,随着离心度的增大,振幅差异逐渐减小;患者mERG地形图可分为中心降低型和弥漫降低型2种形式. 结论 Stargardt病的mERG有明显异常改变,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功能损害严重.

  • 多焦视网膜电图各项参数的变异性

    作者:陈晶华;黎晓新;徐秀兰

    目的对正常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ERG)测试,比较a、b波振幅、a、b波潜伏期4个参数变异性的大小,以便找出相对稳定的参数. 方法受试者46例(60只眼)年龄在14~70岁之间,按年龄共分3组,每组20只眼.用Rodenstock的RETIscan 3.12系统进行mERG测定.61个6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为5个环.测定24°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 kernel). 结果 mERG各项参数变异较大. 其中b波潜伏期变异小,变异系数4.52%~15.62%;其次是a波潜伏期变异系数10.29%~48.67%;b波振幅变异较大,变异系数25.92%~76.11%;a波振幅变异大,变异系数43.82%~88.23%.a、b波的振幅密度随离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3个年龄组mERG的环1b波振幅变异小. 结论 3个年龄组均表明潜伏期变异比振幅小, b波变异比a波小.a、b波的振幅密度随离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 背景光照明强度对视网膜电图和振荡电位的影响

    作者:王玲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背景光照明下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和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的变化,了解视网膜神经性调控机制对环境照明改变的反应. 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全视野刺激的ERG记录仪,采用DTL纤维电极于角膜端记录出生25~29 d Albino鼠(Wistar Fu)眼在暗视及以2个对数单位递增的4个背景光强度——"弱"(1.43×10-6 cd/m2)、"次弱"(1.43×10-4 cd/m2)、"次强"(1.43×10-2 cd/m2)和"强"(1.43×102 cd/m2)下的ERG a波和b波.采用数字式滤波器,同时记录OPs.刺激闪光强度为1.43×102 cd/m2,闪光时程75 ms,闪光间隔时间1 min. 结果随着背景照明强度的增强,OPs子波数由5个减少至3个,但子波振幅总和增加.当背景光强度增强到强水平,OPs振幅总和减少.ERG a波和b波振幅在2个弱背景光照明下未见改变.但在强背景照明范围,a波和b波振幅随照明强度的增强而呈下降趋势. 结论 Albino鼠视网膜内层存在的神经调控系统对环境照明改变的反应比感光细胞更敏感、更快.记录OPs时采用适当的连续背景光照明,可提高反应记录的稳定性.

  •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作者:张国明;吴德正;高汝龙;李春芳;张少冲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VERIS ScienceTM 4.0对18例(18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mERG检查,并对不同区域的mERG进行了比较. 结果手术前脱离区a、b波的潜伏期比非脱离区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4.541、t=6.784,P<0.01),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明显小于非脱离区,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680、t=4.257,P<0.01);手术后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及全测试区的a、b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手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是a、b波的潜伏期手术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原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 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有一定提高,mERG是评价术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更敏感.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