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同型胱氨酸尿症一例

    作者:张淑萍;王建波;郑东萍

    患者男,17岁.因双眼晶状体摘除后8年,要求配镜而就诊.患者1991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晶状体半脱位, Marfan综合征"行"双眼晶状体摘除术",术后曾予配镜治疗.1994年患脑梗塞,右侧额叶脑出血,MRI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经药物治疗好转.

  • 脉络膜结核瘤一例

    作者:陈君毅;王晓艳;李华;张士瑞

    患者女,17岁.以左眼视力下降约二月余,伴头痛眼眶疼痛,于1999年1月28日来我院就诊.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指数/20 cm.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混浊,视盘颞侧边界不清,血管扩张.

  • 视网膜血管瘤二例

    作者:王慧

    例1 女,3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于1997年来我院就诊.否认家族眼病史、脑病史及肿瘤史.全身检查无异常.颜面部皮肤未见血管瘤改变.视力:右眼0.8,左眼1.2.双眼眼前节无异常,右眼视盘表面见一约1.5 PD×1.3 PD大小肿物,橘红色,覆盖视盘,突出于玻璃体腔内,表面光滑(图1).

  • 半导体激光光凝致睫状神经损伤二例

    作者:龚颂建

    我院1992~1998年用半导体激光治疗眼底病中发现2例致睫状神经损伤者,在激光治疗的并发症中较罕见,报告如下.

  • 脉络膜缺损伴缺损区巨大囊肿一例

    作者:张晓峰;黄叔仁;卫修玲

    患者女,46岁,因健康检查发现左眼视盘下缘约2 PD起直达赤道部的卵圆形白色囊肿而作进一步检查.视力:右眼0.5,J1;左眼0.6,J1,中心远视力均可用-1.00 D矫正至1.2.

  • Sturge-Weber综合征三例

    作者:黄红深

    Sturge-Weber综合征(SWS)特征为面部皮肤、同侧脑膜和眼脉络膜血管瘤,33%病例同侧眼可有青光眼发生,现报告我院所见的3例患者.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误治一例

    作者:吴世辉;李小兵

    患者男,2岁,因右眼突出半年,于1999年5月27日来我科就诊.患儿1998年5月摔倒碰到桌边,半个月后右眼流泪、眼红,在当地医院就诊时怀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CT检查后建议住院,患儿未住院.

  • 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及临床应用

    作者:余敏忠;吴德正

    多焦视网膜电图是视觉电生理学的一项重要新进展,它应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测量几十度视野范围内几十到几百个区域的局部视网膜电图,并计算各局部反应的一阶反应和二阶反应,根据各反应的参数分别了解视网膜内外层对应于视野各部位的功能,目前该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 眼内肿瘤与眼免疫赦免

    作者:孟宁;李志杰

    眼内肿瘤免疫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前房微环境阻断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过程;②肿瘤抗原诱导眼相关免疫偏离;③房水内存在某些免疫抑制因子,下调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④肿瘤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影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眼内肿瘤是否受到排斥.进一步阐明眼内肿瘤的免疫调控机制对于眼内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二次玻璃体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张卯年;姜彩辉

    目的 探讨第一次玻璃体手术失败原因,总结第二次玻璃体手术经验教训,以提高一次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3例玻璃体手术中65只眼行二次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侧重分析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第二次手术的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复发,视网膜裂孔封闭不良,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为第一次玻璃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二次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6只眼,占70.1%.术后视力增加31只眼,占47.7%;视力不变16只眼,占24.6%;视力减退18只眼,占27.7%.视力≥0.05者15只眼,占23.1%,好视力0.4.随访39只眼,时间3~18个月,视网膜复位35只眼,占89.7%,视力≥0.05者26只眼,占40.0%,低眼压7只眼,占10.7%.结论 彻底清除PVR,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合适封孔方式及眼内填充物,避免术中并发症是二次玻璃体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

    作者:余敏忠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多刺激野)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MVEP)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了解弱视眼视野各部位的视功能.方法 检测32只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31只正常对照眼视野中央8.6°的MVEP.结果 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MVEP的潜伏期延长和振幅下降在视野中央较显著,这种改变随着离心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野中央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吴又凯;张腊梅;葛文亮;杨金奎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水平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用直接放射免疫法测定61例无DR的NIDDM患者、77例单纯型DR患者、48例增生型DR患者以及38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GH和IGF-Ⅰ水平,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的测量值.结果 糖尿病组GH、IGF-Ⅰ分别为(1.659±1.509)、(118.7±52.0)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GH、IGF-Ⅰ[(0.619±0.351)、(63.6±30.6) ng/ml](P<0.01);DR组GH、IGF-Ⅰ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无DR组(P<0.01);增生型DR组GH、IGF-Ⅰ分别为(2.953±1.648)、(159.2±47.5) ng/ml,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的GH、IGF-Ⅰ[(1.742±1.523)、(123.6±40.6) ng/ml](P<0.01).DR严重程度与GH、IGF-Ⅰ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DR患者血清GH、IGF-Ⅰ的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与Ki-67表达

    作者:王雨生;惠延年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生的抑制及其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180 μg/L柔红霉素作用培养的人RPE细胞12 h,之后24 h用氚-标记脱氧胸苷(tritium-labelled thymidine deoxyribose,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定量分析观察Ki-67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培养人RPE细胞DNA合成抑制率与柔红霉素剂量成正比,对照组和柔红霉素组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9.3%和45.6%(P<0.01),两组中阳性细胞胞核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8.1±6.2和27.3±5.5(P<0.01).柔红霉素组G2期细胞比例由8.9%增至29.5%.结论 柔红霉素使培养人RPE细胞阻滞于G2期,抑制了细胞增生;Ki-67表达可以反映RPE细胞的增生抑制.

  • 高功率微波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瑞华;陈景元;黄文华;刘学东;邓中荣;刘秀红;刘国治;龚书明

    目的 观察微波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兔神经节细胞,以平均功率为80 mW/cm2的微波进行辐照,辐照时间分别为15、30、45 min.辐照后立即于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羟胺法和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分别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微波辐照后,细胞轴突消失,电镜可见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随辐照时间延长,细胞逐渐趋向于坏死,细胞MDA含量增高,45 min辐照组MDA含量为对照组的5.11倍.SOD则逐渐降低.结论 微波可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微波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陈大年;张晓玮;罗成仁

    目的 观察外源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的基础上,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流式细胞仪检测RB移植瘤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的表达使RB移植瘤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DNA指数及S期百分比值有所降低.结论 外源性Rb基因可部分抑制RB移植瘤细胞周期的进程.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浸润细胞的表型及其凋亡的研究

    作者:杨培增;Nicole H Herzberg;周红颜;黄祥坤;谢楚芳;金浩丽;籍利;Lidy Broersma;Mavc D de Smet;Aize Kijlstra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中参与的细胞表型及其凋亡.方法 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免疫16只Lewis鼠后,于眼组织切片和平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凋亡染色,所用抗体为抗单核细胞、巨噬细胞(EDI)、MHC-Ⅱ类抗原(OX6)、T淋巴细胞(R73)的单克隆抗体,所用原位凋亡试剂盒为TACS1 Klenow.结果 用IRBP免疫Lewis鼠后,16只鼠中12只发生了临床可见的葡萄膜炎,炎症平均得分为1.29±0.7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葡萄膜和视网膜中有大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MHC-Ⅱ+细胞浸润,这些组织中均可见浸润细胞的凋亡,虹膜睫状体中凋亡细胞明显多于脉络膜和视网膜中的凋亡细胞.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MHC-Ⅱ+细胞均参与了EAU的形成,在EAU早期即有浸润细胞发生凋亡,此可能是导致这种炎症迅速消退的重要机制.

  • 雪旺细胞源营养神经活性物质对大鼠视网膜节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黄蔚;惠延年;刘兵;张淼丽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源营养神经活性物质(SC derived neurotrophic activity,SCNA)对Sprague-Dawly(SD)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存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日龄3~5 d SD乳鼠SC,收集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经超滤浓缩后制成冻干粉.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神经夹伤对照组,视神经夹伤溶剂对照组,视神经夹伤SCNA治疗组,每组20只眼.荧光金逆行标记RGC后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行球后视神经夹伤,SCNA治疗组将100 ng SCNA注入大鼠玻璃体腔内.分别于视神经夹伤后第5、7、14、21、28 d将动物灌注固定,做全视网膜铺片,行RGC计数.结果 视神经夹伤后第7 d RGC开始减少,14 d时降至正常对照的70.2%,28 d时降至40.5%.SCNA治疗组7 d时RGC数开始减少,但14、21、28 d RGC数均明显多于视神经夹伤对照组及视神经夹伤溶剂对照组(P<0.01).结论 在视神经夹伤后眼内注射SCNA能减少RGC的死亡对RGC损伤有保护作用.

  • 努力提高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释义水平

    作者:文峰

    眼底血管造影主要包括以荧光素钠为染料、波长490 nm的蓝色可见光为激发光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以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为染料、波长805 nm的近红外光为激发光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raphy,ICGA).

  • 孔源性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建华;邢怡桥;艾明;杨安怀;杨燕宁;项奕;甘晓萍

    由于特殊的组织学特点,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临床上非常少见.裂孔位于睫状体平坦部无色素上皮层引起的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两年,我院共收治此病5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头位顺产新生儿91例眼底检查

    作者:茶国铭;赵丽娟;田孟国

    视网膜出血(retina hemorrhage,RH)常认为与孕期胎儿脑缺氧和分娩方式等有关.经对9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头位顺产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将结果报道如下.

  • 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作者:段安丽;魏文斌;王景昭;翁乃清;刘武;陈惠茹;程景宁

    近年来,采用现代玻璃体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已取得显著进展.自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14岁以下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15例(15只眼),均在全麻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现报告如下.

  • 玻璃体切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王丽丽;朱赛林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严重眼病之一.如何治疗黄斑裂孔在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基础上功能治愈,这是国内外的眼科学者所共同研究的热点之一.我科于1998年4月~1999年4月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应用辅助物自体血清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封闭,视力提高,现报道如下.

  •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超声诊断

    作者:林红;牛鹰筠;康菊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伴脉络膜脱离(choroidal detachment,CD)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困难,易于漏诊.我们观察了12例RRD合并CD患眼的超声检查特征,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翁乃清;魏文斌;徐日理

    我们收集了我院1996年1月~1998年8月对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72例(72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眼球穿孔伤人工晶状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

    作者:董晓光;纪惠谦;王伟;张元宏

    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眼球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已有较多报道[1,2].但单纯追求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没有正确处理好穿孔伤及伤口附近的虹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终导致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oretinopathy,PVR)的发生,被迫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眼球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在外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因发现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来就诊的病例分析如下.

  • 首诊为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大动脉瘤八例

    作者:向方;姜义德;寇颖

    视网膜大动脉瘤好发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本病处于稳定期时多无症状,如果视网膜大动脉瘤突然破裂、出血并累及黄斑时,视力骤然下降.

  • <眼底病论坛>网站开通

    作者:

    关键词: 眼底病
  • 先天性视网膜变性及功能不良性疾病的分子遗传缺陷研究

    作者:费一坚

    1 Leber先天性黑(Leber congenital amourosis,LCA)遗传病因新发现本病是一组发病早、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常因视网膜发育缺陷,早期严重变性或功能不良,患者在生后1岁内即有盲目.本病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约占5%,主要是AR型遗传.

  • "SAMORZY"眼部离子治疗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专用设备

    作者:

  • 原田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

    作者:李玉涛;代玉娟;梁丽;白领娣;孙秋艳

    目的 探讨原田(Harada)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方法 对26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ien angiography,FFA)确诊的Harada病患者26例52只眼同时进行ICGA检查.结果 Harada病的主要ICGA表现为:①早期异常暗的背景荧光5例8只眼;②脉络膜灌注不良12例18只眼;③脉络膜血管及涡静脉扩张20例34只眼;④晚期斑片状强荧光8例12只眼;⑤中周及后极部斑点状弱荧光4例5只眼.结论 Harada病ICGA特征:早期异常暗的背景荧光,脉络膜灌注不良,脉络膜血管及涡静脉扩张,中周及后极部斑片状弱荧光,晚期可见斑片状强荧光.

  •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伴盘周巨大脉络膜痣二例

    作者:文峰;吴德正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melanocytoma of the optic disk,MCOD)是一种原发于视盘的眼内良性肿瘤,国外报道约50%的MCOD伴有盘周脉络膜痣[1],但国内仅见数例报道.我们遇到二例MCOD伴盘周巨大脉络膜痣的病例,作了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并进行了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同胞姐弟二例

    作者:吴德正;文峰;金陈进;梁炯基;邓娟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又称Best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3~15岁(平均6岁).本病为双眼患病,两侧对称,少数病人可两眼先后发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视力受损程度也不同.现将我们发现的同胞姐弟两例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脉络膜骨瘤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一例

    作者:欧杰雄;于强;李梅;张欣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深入理解脉络膜骨瘤在活体中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作用.现报告1例脉络膜骨瘤的FFA与ICGA同步检查的结果.

  •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作者:张风;王光璐;孟淑敏;卢宁;严伟;周辉;焦树玲

    目的 探讨利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作为伏格特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临床观察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26例VKH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FFA表现为色素上皮水平多数针尖状渗漏,快速形成多湖状荧光积存.治疗后上述改变很快消失.葡萄膜炎期ICGA表现:①66.7%的患眼为多数灶状弱荧光区域和脉络膜大、中血管荧光影像减少;②70.8%的患眼脉络膜血管扩张;③79.2%的患眼为造影后期显示灶状强荧光区.在病变恢复期,与FFA检查比较,ICGA的异常发现恢复缓慢.结论 ICGA 可较好提供VKH的脉络膜循环损害的信息,并在评价疗效上有意义.

  • 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卢宁;王光璐;张风;孟淑敏;焦树玲;马彦;严伟;周辉

    目的 研究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特点,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例MPPE患者的7只眼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例5只眼FFA检查为活动期,其中4只眼在ICGA造影早期有脉络膜充盈延迟,占80%.FFA显示有渗漏处,ICGA均有相应的渗漏灶.在渗漏灶的周围及后极部尚有弥漫性相对强荧光.病变恢复期,FFA已无明显渗漏,ICGA仍显示脉络膜荧光渗漏.结论 MPPE与CSC有着相同的ICGA改变,但前者病变范围更加广泛.MPPE为CSC的较严重型,为原发于脉络膜病变的疾病.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刘晓玲;林冰;瞿佳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70例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ICGA同步检查.结果 79只眼FFA检查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ICGA检查23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79只患眼有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78只眼的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27只对侧健眼有同样的改变;19只患眼和6只健眼有RPE脱离;21只眼有RPE的色素脱失、萎缩和/或带状萎缩.结论 脉络膜血管异常是CSC的基本ICGA特征.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王光璐;张风;孟淑敏;卢宁;马彦;严伟;周辉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C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方法 16例病人采用ICGA和FFA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ICGA检查81.2%的肿物不显荧光或晚期呈弱荧光,62.5%肿物可见有诊断特征的瘤体血管,FFA检查仅12.5%肿物可见瘤体血管,肿物在FFA晚期呈强荧光不能确诊时,ICGA可见瘤体血管以助诊断.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ICGA图像特征有助于诊断

  •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雷春灵;俞江;朱赛林

    目的 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特征.方法 对21例单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21只患眼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结果 ①21只眼人工嵴上FFA有透见荧光,ICGA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14只眼有脉络膜充盈缺损;②6只眼裂孔部位巩膜表面冷凝者FFA见局部斑片状荧光素渗漏,ICGA造影晚期局部脉络膜斑片状强荧光;③6只眼裂孔部位光凝者FFA见光凝斑周伴少许荧光素渗漏,ICGA无明显强荧光;④ICGA视盘周围及下方扇形充盈迟缓2只眼,颞下人工嵴后片状充盈迟缓2只眼.结论 人工嵴上FFA的透见荧光和ICGA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影像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主要的FFA和ICGA特征.

  • 第4例报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作者:刘文;吴启崇;黄素英;唐仕波

    例1 男,31岁,因右眼外伤后视力减退70 d,于1998年4月3日入院.70 d前,右眼被玻璃刺伤,当时视力明显减退,在当地医院给予伤口缝合,术后继续在当地医院治疗(治疗经过不详).

  • 罗成仁教授传略

    作者:

    编者的话千禧之年适逢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首任组长、<中华眼底病杂志>创始人罗成仁教授从医执教50周年,本刊特刊出"罗成仁教授传略",以铭志罗教授对本刊所作的杰出贡献.本刊创刊伊始,罗教授即倾注其全部心血,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事无巨细地真诚奉献,罗教授为我国眼底病事业的一寸丹心,人所共识.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