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诊断老年性巩膜钙化三例

    作者:王静波;王倩;张琳;关娟;余欢龙

    例1患者男,81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1年余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其他眼科疾病史及眼外伤病史;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1,均不能矫正.双眼眼压正常.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晶状体核呈棕色混浊,皮质呈白色楔形混浊,后囊膜不清.

  • 前房灌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张忠红;赵培泉;张琦

    患者男,44岁.因右眼握力器弹伤6年,视力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6年前眼部受伤后曾在外院诊断为视网膜裂伤并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检查:视力:右眼数指/10 cm,左眼1.5.右眼房水混浊(++),虹膜震颤,晶状体脱位.眼压4.5 mm Hg(1 mm Hg=0.133 kPa).间接检眼镜检查见右眼全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颞上方可见1个约1个视盘直径(PD)大小的马蹄形视网膜裂孔.

  • 人工晶状体取出治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后反复发作粪肠球菌性眼内炎一例

    作者:陈延国;高磊;马路生

    患者女,6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3个月于2009年2月17日以"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收入莱阳市中医医院眼科.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06.Canon非接触眼压计检查:右眼眼压14 mm Hg(14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6 mm 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左眼晶状体成熟期混浊.2月21日在表面麻醉下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植入Canon Staar Ks-X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脂人工晶状体(IOL).

  •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类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卉;文峰;左成果;张雄泽;黄时洲;罗光伟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分析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251例451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及FFA特征将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分为6种类型:(1)漆样裂纹;(2)脉络新生血管(CNV);(3)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4)Fuchs斑;(5)黄斑萎缩;(6)黄斑裂孔.分析年龄、性别、屈光度及矫正视力与各类型黄斑病变的关系.[结果]年龄、近视屈光度及矫正视力在不同类型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F=29.734,P<0.001;屈光度:F=22.259,P<0.001;矫正视力:F=5.93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年龄增加,CNV及黄斑萎缩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比值比(OR)=1.034,95%可信区间(CI)=1.019~1.049,P<0.001;OR=1.054,95%CI=1.031~1.076,P<0.001];而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则呈下降趋势(OR=0.906,95%CI=0.876~0.937,P<0.001);CNV及黄斑裂孔随近视屈光度增加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OR=1.233,95% CI=1.136~1.338,P<0.001;OR=1.554,95% CI=1.185~2.038,P<0.001),黄斑萎缩呈上升趋势(OR=0.762,95%CI=0.705~0.824,P<0.001).各类型黄斑病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CNV对视力损害程度较重(OR=1.835,95%CI=1.180~2.854,P=0.007),漆样裂纹则较轻(OR=0.506,95%CI=0.328~0.782,P=0.002).[结论]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根据FFA可分为6大类型,CNV及黄斑萎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漆样裂纹黄斑出血则随之减少,CNV及黄斑裂孔随近视屈光度增高而减少,黄斑萎缩则随之增加;病变类型不同,佳矫正视力不同.

  • 伴发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王育新;李毓敏;王新昌;俞萍萍;邵毓;徐东;吕小利

    [目的]观察伴发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方法.临床确诊为SLE的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视网膜病变组(阳性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阴性组).其中,阳性组23例32只眼,阴性组74例148只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SLE患者中视网膜病变阳性率为23.7%.阳性组中17例22只眼视网膜可见不同程度的棉绒斑、出血、静脉纡曲扩张、动脉痉挛、微动脉瘤、硬性渗出,占阳性例数的73.9%其余6例10只眼以视网膜大血管阻塞为主要表现,占阳性例数的26.1%.阳性组患者皮疹、皮肤血管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补体C3下降、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发生率较阴性组患者高,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206,6.987,7.824,8.581,6.599;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之间年龄、病程、黏膜溃疡、关节炎、发热、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0.063;x2 =0.135,0.046,0.176,0.002,0.036,0.113,0.053,0.032,0.012,0.000,0.004;P>0.05).[结论]伴发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静脉纡曲扩张、棉绒斑和视网膜大血管阻塞.皮疹、皮肤血管炎、ESR升高、补体C3下降、抗ds-DNA抗体阳性是伴发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 18例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倩;常青;王文吉;王敏;周旻;俞笳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的18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眼底、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患眼与对侧眼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同时行OCT、视野和mf-ERG检查者的检测结果一致性.[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正视2只眼,占l1.1%;近视16只眼,占88.9%.无明显眼底改变11只眼,占61.1%;黄斑区附近单发黄白色点状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3只眼,占16.7%;颞侧呈区域性脱色素改变4只眼,占22.2%.所有息眼中心视野异常,周边视野正常.行OCT检查的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S/OS)光带中断、缺失或毛糙.ERG检查发现,与对侧眼比较,患眼视杆反应b波,大反应a/b波,视锥反应a、b波及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6,2.689,3.103,3.517,2.999,3.309;P<0.05);除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023,P=0.306),其余波潜伏期均较对侧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P检查发现,患眼P100波振幅较对侧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P=0.041);患眼与对侧眼P100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7,P=0.092).行mf-ERG检查的患眼均存在振幅改变.OCT与mf-ERG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中心视野与mf-ERG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其异常区域分布不相吻合.[结论]AZOOR以青年女性、近视眼发病为多见;通常无明显眼底改变;但中心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存在异常,OCT检查可见其存在不同程度的IS/OS光带中断、缺失或毛糙.

  • 小檗胺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冯亦颖;王巨存;潘振华;魏树瑾;巩鸿霞

    [目的]观察探讨小檗胺(BBM)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 HXO-RB44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B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BBM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BBM处理组分别加入2、4、8、16、32 mg/L BBM,作用24、48、72 h后,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4、8、16 mg/L BBM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ax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的活性.[结果]BBM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RB细胞的增生(24 h:F=70.547,48 h:F=603.438,72 h:F=577.521;P<0.01).作用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5.26、10.94、6.25 mg/L.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BBM处理组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25±0.45)%、(4.10±2.95)%、(4.39±0.21)%、(10.54±4.3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7,P<0.05);晚期凋亡和坏死率分别为(2.13±0.71)%、(5.45±2.31)%、(9.86±3.18)%、(11.10±1.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5,P<0.05):早期凋亡率分别为(0.51±0.26)%、(2.68±0.35)%、(5.97±0.50)%、(11.22±1.1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976,P<0.01).BBM剂量依赖性地减少bc1-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增强Caspase-3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l-2:F=835.726,Bax:F=111.963,Caspase-3:F=298.058;P<0.01).[结论]BBM体外能抑制RB细胞增生并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并增强Cspase-3的活性有关.

  • 光相干生物测量仪与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黄斑水肿患者眼轴长度比较

    作者:孙靖;梁四妥;张红

    [目的]对比观察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黄斑水肿患者的眼轴长度(AL)的差异,探讨眼轴测量差值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黄斑水肿患者42例67只眼(病例组)和正常人30名40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三维光相干断层扫描(3D OCT-1000)测量所有受检者黄斑中心凹厚度;IOL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AL.Pearson相关分析2种眼轴测量方法差值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相关性.[结果]OCT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77.85±119.84) μm.1OL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结果显示,病例组AL分别为(22.95±0.97)、(22.82±1.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2; P=0.003);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21±1.08)、(23.17±1.1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4;P=0.2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AL差值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无相关性(r=-0.097;P=0.447).[结论]IOL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AL测量值存在差异,其差值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无相关性.

  • 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的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房绍华;贾小云;黎仕强;郭向明

    [目的]观察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OAI)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临床和基因检查确诊的16例OA1患者及8例女性携带者纳入研究.其中8例患者和4例携带者来自同一个家系.所有患者和携带者均进行了矫正视力、详细的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16例患者中,行间接检眼镜检查15例;眼前节照相10例;眼底彩色照相4例;散瞳检影验光8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3例;8例携带者中,行眼前节照相3例;眼底彩色照相3例.根据检查结果将虹膜色素沉着分为A、B、C三种类型.A型:虹膜色素轻微沉着不足;B型:虹膜色素沉着不均匀;C型:虹膜呈大片状色素缺失伴虹膜震颤.所有患者和携带者均进行了致病基因GPR143的检测.[结果]16例患者矫正视力0.1~0.3;均有双眼球水平震颤,呈跳动型,双眼位正,未见斜视.验光检查者8例中,中度远视散光3例,低度远视散光5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16例患者中,虹膜色素沉着A型者8例,占50.0%;B型者7例,占43.7%;C型者1例,占6.3%.8例携带者中,虹膜色素沉着A型者2例,占25.0%;正常者6例,占75.0%.行间接检眼镜检查者15例均未见白化病眼底表现,仅表现为轻度色素沉着不足,未见黄斑中心凹结构.8例携带者中,眼底条纹状或点片状色素缺失4例;正常眼底4例.黄斑中心凹结构正常.OCT检查者3例均未见明显黄斑中心凹结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GPR143基因均发现突变,检出率100.0%.携带者均检测到携带突变的致病基因.[结论]国人OA1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致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

  • 补充叶黄素对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

    作者:童念庭;张薇;宫媛媛;张珍珍;吴星伟

    [目的]观察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眼黄斑色素密度(MPOD)变化以及补充叶黄素对MPOD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矫正视力、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眼病的42例早期AMD患者42只患眼和42只正常对侧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予以每日口服叶黄素15.1 mg,持续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检测其双眼的MPOD值,对比分析补充叶黄素前后MPOD变化值与补充叶黄素前MPOD值的关系.[结果]补充叶黄素前AMD眼和正常对侧眼的MPOD平均值分别为0.347±0.182和0.426±0.1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P=0.044).补充叶黄素后AMD眼和正常对侧眼的MPOD平均值分别为0.406±0.155、0.446±0.12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P=0.203).与补充叶黄素前比较,补充叶黄素后AMD眼的MPOD有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P=0.115).AMD眼(r=-0.552,P=0.000)和正常对侧眼(r=-0.731,P=0.000)补充叶黄素前后MPOD变化值与补充叶黄素前MPOD值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早期AMD患眼MPOD较正常对侧眼降低;补充叶黄素对于提高早期AMD患眼MPOD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治疗前MPOD值呈负相关.

  • 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对青光眼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视路的初步研究

    作者:倪鸣飞;马翔;郎志谨;潘月;艾琦

    [目的]使用磁共振成像观察伴双侧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眼外中枢神经系统视路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35名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经眼科检查确诊伴双侧视野缺损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例;伴双侧视野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2例;正常对照者16人.采用GE SignaHD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头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进行扫描;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测量视路白质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平均扩散系数(DCavg),并行纤维跟踪技术重建白质纤维束;应用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技术测量外侧膝状体体积.由两位技术娴熟的神经放射学医生手工描绘感兴趣区,测量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双侧视放射的平均FA值、平均DCavg值及双侧外侧膝状体体积.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组间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双侧视放射比较,平均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85,20.626,12.262,22.399,21.708,24.994,22.774;P<0.05),而平均DCav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7,2.178,0.530,0.983,0.608,0.866,1.504;P>0.05);不同组间外侧膝状体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31,17.274;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存在眼外中枢神经系统视路的变性.

  • 持续频闪光刺激对豚鼠视网膜电图及组织病理的影响

    作者:邸悦;刘睿;李炳;褚仁远;周行涛;陆有素;周晓东

    [目的]观察持续频闪光刺激对发育敏感期豚鼠视网膜组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出生日龄14 d的豚鼠随机分为频闪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只.频闪组使用频闪调光器以0.5 Hz频率等时交替频闪,照度波动0~500 Lux;对照组给予500 Lux照明.2组均使用500 nm波长发光二极管,控制光照时间为昼夜12h轮替.实验第12周所有豚鼠行跟底彩色照相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检查结束后摘除眼球,测量眼球水平径、垂直径及前后径3条径线,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眼球后极部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频闪组豚鼠眼底漆裂纹样改变更为明显,ERG a波潜伏期延长;眼球水平径、垂直径及前后径分别较对照组增加(0.89±0.30)、(0.69±0.20)、(0.96±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1.9、15.8,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频闪组豚鼠巩膜纤维出现扩张;透射电子镜显微镜观察发现,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外段排列稀疏紊乱并可见大量脱落外节盘膜.[结论]持续频闪光刺激会诱导豚鼠眼球产生过度发育,并会影响视网膜结构与传导功能.

  • 新生血管性眼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金栋;颜华

    随着对多种分子信号与新生血管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失衡是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原因.基因治疗是指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方法.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眼内,通过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或上调抑制因子的表达,重塑其间的平衡,将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补体系统在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姜效炎;杨丽珠;罗燕

    补体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分布于血浆中或细胞表面的40多种物质,可通过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或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通过炎症免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氧化应激等途径参与和影响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生发展过程;其相关分子的基因多态性与AMD的易感性息息相关;靶向补体系统的治疗对AMD也有一定的疗效.补体系统与AMD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MD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微小核糖核酸与眼底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胥婷婷;张美霞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真核细胞内一类稳定、非编码可调控的核糖核酸(RNA)分子,主要通过与靶基因信使RNA(mRNA)3’端非编码区碱基配对的方式,引起靶标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参与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增生凋亡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miRNA表达变化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眼底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miRNA与眼底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可能有助于从基因水平上认识、预防和治疗这些眼底疾病.

  • 六例恢复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作者:郭佳;刘广峰;范颖;孟忻;汪军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表现的综合病症,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1].其全身小动脉痉挛改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部损伤,导致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等.既往研究认为,PIH眼底改变仅是视网膜血管受累所致,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脉络膜血管及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损伤才是视网膜脱离等PIH眼底改变的主要原因[2-6].

  •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MP-1微视野检查

    作者:丁怡;陈晓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目前多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所反映的视网膜解剖修复率和患者中心视力的变化来衡量[1],但OCT检查通常只能反映手术后黄斑解剖复位情况,并不能体现其功能的恢复.采用更为精确、客观的功能性指标对其评价有重要意义.微视野检查技术分辨率高,刺激光斑在眼底透射点的空间距离小,较传统视野检查更精确、细致,用于黄斑病变检查随访和治疗效果评价,表现出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2-4].

  •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联合微视野检查

    作者:师燕芸;梁忠英;杨继红;申仲华;郑东平

    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对PDT治疗前后CNV大小、视网膜厚度等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中心视力虽可以反映黄斑视功能,但CNV导致中心暗点的产生,使中心视力及基于中心视力的检查不能真实地反映黄斑视功能变化.微视野计可以对低视力及固视不良的黄斑疾病患者进行视野定量检测,在黄斑疾病的诊断及随访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 青紫蓝兔虹膜血管的荧光素钠、吲哚青绿联合造影

    作者:李志清;陈有信;周小煦;林松;苏畅;吴建国

    虹膜新生血管所导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难治的、致盲性眼病[1,2].观察并真实显示虹膜血管形态是研究此类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的基础.研究表明,虹膜血管造影可以在早期发现新生血管[3 4].但也有观察发现,兔眼虹膜重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时,正常虹膜也会发生荧光素渗漏[5 6].

  •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范传峰;王玉;栗映梅;盛艳娟;舒相汶;张华;吴昌龙

    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变化是早期间接反映脑动脉缺血改变的一种可靠方法[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测量高血压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速度,可了解眼部的灌注状态.但目前的研究通常仅对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3],未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PR)进行分级比较.

  • 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区的自身荧光特征

    作者:侯军军;闫爱珍;袁红;贾亚丁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是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变的一种表现,发病机制不详[1].以往对格子样变性的认识和研究大都为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2-4].眼底自身荧光(AF)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眼底检查,可以反映活体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功能和代谢的改变[5].

  •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特征

    作者:周才喜;苑志峰;刘立民;王浩;张胜娟;杨荣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至今不明[1].目前,MEWDS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已有较多报道[2-6],但有关其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报道较少[7,8].因此,我们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仪对一组MEWDS患者的眼底进行检查和随访,重点观察眼底灰白色病灶在FD-OCT中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眼底影像检查特征

    作者:徐海峰;徐怡婷;白曜;孙晓蕾;吴洁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3种亚型[1].既往已有较多文献对RAP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持征、临床分期以及病变起源和发生机制进行过探讨[2],但这些研究更多是基于眼底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其临床特征以及发病机制也存在一些争议[3-5].

  •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眼的共焦激光眼底成像检查

    作者:刘迁;贾亚丁;谢娟;张喜梅;侯佳;常欣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常用的检查方法.但FFA、ICGA是有创性检查,且检查结果受屈光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OCT虽然为无创性检查,但提供的是视网膜断层图像,单幅OCT像仅能提供某一径线的切面信息,不能反映病变的延展和范围[1].全新的多功能共焦激光扫描仪F10可以进行FFA、ICGA、自发荧光以及Retromode成像.

  • 发挥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优势,选择多种影像检查技术佳组合,提高眼底病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魏文斌

    眼底病诊断技术的提高离不开眼底影像检查诊断技术的进步.不同的眼底影像检查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眼底疾病的形态或功能信息.尤其是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视网膜的断层图像,加上分辨率高和无创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基本的眼底影像检查技术之一.进一步加深对每一种眼底影像检查技术优势和不足之处的认识和了解,针对不同的疾病,合理选择一种或几种影像检查技术组合应用,优化、提升眼底病诊断流程和水平,是眼科医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 2007至2011年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我国眼科学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刘子扬;王璞

    [目的]了解2007至2011年科学引文索引( SCI)收录期刊发表我国眼科学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以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我国科研人员2007至2011年5年间在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所有眼科学论文,手工分检我国学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对逐年发表论文数量、论文产出机构及发表论文的期刊及被引频次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5年间以我国学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眼科学论文共3498篇,各年分别为478、482、698、791和1049篇.发表论文数量多的5个机构分别是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刊出论文分布在625种期刊,其中,Molecular Vi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Chinese Medical Journal,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分别发表332、268、206、109、104篇,位居发表论文数量前5位.3498篇论文共被引用12 030次,篇均被引3.44次.5、3、2年零被引论文率分别为12.55%、24.21%和38.43%.[结论]SC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眼科学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趋势.论文产出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发表论文数量前5位的期刊中,眼科学专业期刊有4份.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至2010年刊出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作者:高咏;陈长征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之一[1],发表论文数量、被引论文量、被引频次、被引论文地区分布、机构分布、论文多产作者及单位等为文献计量学主要的统计指标[2,3].《中华眼底病杂志》系中华医学会主办,以眼底病为报道重点的学术期刊;在国内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中,被列为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之一[4].

  • 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图像解读

    作者:杨治坤;陈有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静脉血管阻塞等视网膜血管疾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等图像特征;了解其光感受器细胞受损程度.正确认识视网膜血管疾病的OCT图像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的组织学基础,有助于加深对视网膜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的了解,对视网膜血管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病变时期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欧阳艳玲;张勇进;徐格致;刘卫;俞笳;薛莹;陈倩;姜春晖;黎蕾;黄欣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时期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BVMD的28例患者5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常规行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前置镜、眼底照相、眼电图、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56只眼中,0期8只眼,Ⅰ期2只眼,Ⅱ期10只眼,Ⅱa期12只眼,Ⅲ期6只眼,Ⅳa期6只眼,Ⅳb期5只眼,Ⅳc期7只眼.患者同时行OCT检查,观察不同病变时期的OCT图像特征.[结果]OCT检查发现,0期患眼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Ⅰ期患眼黄斑区结构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小团块强反射病灶,可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Ⅱ、Ⅱa期患眼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ORCC)呈弥漫性增厚隆起信号增强,黄色物质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 IS/OS)与RPE层之间;Ⅱa期患眼RPE-ORCC增厚区域小,呈圆锥样隆起有弱反射区围绕.Ⅲ期患眼病灶上半部分表现为弱反射区,下半部分黄色物质表现为强反射并堆积于IS/OS与RPE层之间.Ⅳa期患眼病灶处神经感觉层下为无反射区,边界清晰,其下RPE-ORCC变薄,IS/OS光带及外界膜缺失.Ⅳb期患眼纤维化病灶RPE层增厚、隆起,呈强反射,视网膜神经上皮变薄和其上方广泛的IS/OS光带缺失.Ⅳc期患眼RPE连续性中断,可伴有黄斑部水肿.[结论]BVMD病灶中的黄色物质位于IS/OS与RPE层间,表现为强反射.Ⅱa期~Ⅳ期BVMD患眼的OCT典型图像特征为外核层与RPE层之间大小不一的腔隙样弱反射区伴或不伴有同一区间锥形强反射灶.

  •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伴发浆液性黄斑脱离的脉络膜微结构改变

    作者:华瑞;柳力敏;陈亢;胡悦东;才娜;陈蕾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黄斑水肿(DME)伴发浆液性黄斑脱离(SMD)的脉络膜微结构改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特征.[方法]NPDR单眼发生DME伴SMD(SMD组)的9只眼以及对侧只有DME而无SMD(无SMD组)的9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既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6只眼,按是否行PRP治疗分为PRP治疗组和非PRP治疗组,分别为6、12只眼.均行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DI)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OCT)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测量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应用Image Plus Pr0 6.0软件计算以中心凹为中心的EDI-OCT水平扫描所提示的脉络膜模拟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有无SMD眼检测结果的差异;F检验对比分析PRP治疗组与非PRP治疗组间差异.[结果]SMD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呈梭型或圆顶状的低信号暗区,外界膜均保持完整,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之间发生分离.SMD组中心凹脉络膜平均厚度和脉络膜平均模拟面积均高于无S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2.306,P<0.05).PRP治疗组脉络膜平均模拟面积大于非PRP治疗组脉络膜平均模拟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7,P<0.05);两组间中心凹脉络膜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76,P>0.05).[结论]NPDR中DME伴发SMD眼脉络膜微结构改变的OCT图像特征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呈梭型或圆顶状的弱信号暗区.

  • 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患眼治疗前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俞笳;姜春晖;徐格致;黎蕾;张勇进

    [目的]观察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患眼治疗前后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经裂隙灯显微镜、B型超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急性期VKH综合征的28例患者5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频域OCT检查.治疗后随访观察12~32周,平均随访时间(21.30±8.53)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OCT检查所见的中心凹视网膜脱离高度、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S/OS)光带及血管弓内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O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存在神经上皮脱离,中心凹处平均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为(635.44±340.04)μm.视网膜下腔中有各类渗出性改变43只眼,占76.8%;伴点状中强反射41只眼,占73.2%;旁中心凹部分节段外核层增厚呈“指状”突起与膜样结构相连22只眼,占39.3%;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呈波浪状33只眼,占58.9%.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的OCT检查结果显示,1周内所有患眼神经上皮下腔膜样结构及无定形中弱反射消失,同时可见RPE表面大量中强反射颗粒,RPE光带恢复平滑.治疗后平均(2.33±0.82)周时,所有患眼后极部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黄斑复位,中心凹下IS/OS光带恢复连续,中心凹周围IS/OS光带和外界膜不连续.治疗后平均(5.01±6.71)周时,所有患眼整个水平扫描线上外界膜恢复连续,IS/OS光带恢复区域逐渐扩大.治疗后平均(11.40±7.89)周时,整个水平扫描线上IS/OS光带恢复连续45只眼,占80.4%;IS/OS光带仍有部分缺损11只眼,占19.6%.整个后极部扫描区域内IS/OS光带仍有缺损46只眼,占82.1%整个后极部扫描区域内IS/OS光带完整10只眼,占17.9%.有区域性外核层变薄,且在这些区域视网膜外层的外界膜和IS/OS光带缺失11只眼,占19.6%.[结论]急性期VKH综合征患眼OCT检查图像特征为,治疗前存在神经上皮脱离,脱离下腔可有多种类型的渗出性改变,RPE光带呈波浪状;治疗后渗出性改变迅速溶解,但视网膜下腔的中强反射颗粒仍然存在,RPE光带恢复平滑,且外界膜连续性的恢复早于IS/OS光带.

  • 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身荧光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林冰;孙祖华;李岩;周容;郑微微;周挺业;刘晓玲

    [目的]观察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自身荧光(AF)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方法]经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CSC的67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同时行AF及频域OCT检查.根据患者临床及FFA表现,将其分为急性、慢性CSC 2种类型,分别为37例37只眼、30例36只眼.根据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区的AF表现将其分为单纯减弱型、单纯增强型及混合改变型3种类型.根据频域OCT检查显示的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外节的表现将其分为外节保存完整型、外节保存不全型及外节萎缩型3种类型.观察急慢性CSC患者的AF及OCT图像特征.[结果]AF检查发现,急性CSC 37只眼中,单纯减弱型AF19只眼,占51.35%;单纯增强型AF 18只眼,占48.65%.慢性CSC36只眼中,单纯减弱型AF 2只眼,占5.56%;单纯增强型AF 16只眼,占44.44%;混合改变型AF 18只眼,占50.00%.急慢性CSC患者3种AF表现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72,P=0.000).频域OCT检查发现,急性CSC 37只眼中,外节保存完整型15只眼,占40.54%;外节保存不全型18只眼,占48.65%;外节萎缩型4只眼,占10.81%.慢性CSC 36只眼中,外节保存完整型5只眼,占13.89%;外节保存不全型17只眼,占47.22%;外节萎缩型14只眼,占38.89%.急慢性CSC患者3种OCT表现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i0.572,P=0.005).[结论]急性CSC的AF表现以单纯减弱型为主,慢性CSC的AF表现以混合改变型为主.急性CSC的OCT表现以外节保存不全型和外节保存完整型为主,慢性CSC的OCT表现以外节保存不全型和外节萎缩型为主.

  •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分析

    作者:李加青;丁小燕;曾婧;刘冉;左雅静;陈星;唐仕波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和对侧健眼的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方法]连续的慢性CSC患者45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单眼39例,双眼6例.平均年龄(46.18±8.20)岁;平均病程(16.34±7.23)个月.散瞳后前置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分为CSC患眼组(A组)、单眼CSC患者对侧健眼组(B组),分别为51、39只眼.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屈光度匹配的正常人50名5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海德堡Spectralis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所有受检者行加强深度扫描,测定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距中心凹3 mm处鼻侧(NCT3mm)、颞侧(TCT3mm)、上方(SCT3mm)和下方脉络膜厚度(ICT3mm).[结果]A、B、C组平均SFCT值分别为(436.76±87.01)、(394.71±61.63)、(294.86±75.30)μm.A、B组平均SFCT值均较C组平均SFCT值明显增加,三组间平均SF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91,P<0.00l).三组间NCT3mm (F=15.816)、TCT3mm(F=22.823)、SCT3mm(F=15.147)和ICT3mm(F=11.527)平均脉络膜厚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眼者患眼平均SFCT值为(416.34±79.44) μm,较对侧健眼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7,P=0.007).[结论]CSC患眼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对侧健眼脉络膜厚度亦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厚.

  • 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对视力的影响

    作者:刘杏;肖辉;钟毅敏;米兰;毛真;李媚

    [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SD-OCT)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的患者(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31例31只眼和年龄、屈光度匹配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30名30只眼纳入研究.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31只眼中,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全层缺损22只跟(全层缺损组),光感受器外节缺损9只眼(外节缺损组).所有受检者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和SD-OCT检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平均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之间的差异;光感受器内外节全层缺损和外节缺损患者平均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 BCVA、平均CFT、平均光感受器缺损大宽度、平均缺损面积、平均光感受器缺损大高度及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正常对照组平均CFT分别为(225.32±19.70)、(240.02±10.70) μm,两组平均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96,P>0.05).全层缺损组、外节缺损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2±0.31、0.32±0.43;平均CFT分别为(224.09±20.57)、(228.33±18.17) μm;平均光感受器缺损大宽度分别为(131.32±108.18)、(143.22±66.93)μm;平均缺损面积分别为(0.022±0.054)、(0.019±0.019) mm2;平均光感受器缺损大高度分别为(77.41±6.62)、(44.89±4.26)μm;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分别为(87.00±20.31)、(128.33±23.54)μm.两组患者在平均logMAR BCVA、平均CFT、光感受器缺损大宽度、缺损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0.538、-0.305、0.166,P>0.05);平均光感受器缺损大高度、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4.91,P<0.05).光感受器缺损大宽度、缺损面积与BCVA呈负相关(t=-0.529、-0.494,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可造成视力下降,缺损范围越大,视力下降越明显.

  •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黄斑区时域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和定量测量结果比较

    作者:黄晶晶;刘杏;肖辉;钟毅敏;毛真

    [目的]比较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ERM)黄斑区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不同型号频域OCT扫描图像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的异同.[方法]2008年8~10月确诊为特发性ERM连续病例(ERM组)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04±l0.13)岁.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时域OCT(Stratus OCT)和频域OCT(Cirrus OCT、3D OCT-1000)检查.将黄斑部划分为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l mm的中央区,1 mm<直径≤3 mm的内环区,3mm<直径≤6 mm的外环区.在内外环分别有2条放射线分为上、鼻、下、颞4区,共9个区.比较不同OCT视网膜成像和3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正常对照组与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对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时域OCT和频域OCT均可见ER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内表面凹凸不平,内、外丛状层增生.但频域OCT对视网膜内层结构及视网膜内表面增生膜的细微病理改变显示更清晰.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irrus OCT和3D OCT-1000测量值均较Stratus OCT测量值高,Cirrus OCT测量值较3D OCT-1000测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45~11.253,P=0.000);3种OCT仪测量的各参数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3种OCT扫描结果均显示,ERM组黄斑中心凹凹陷变浅或消失,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以黄斑区3 mm内环区增厚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7~10.1139,P<0.05).ERM组3种OCT仪测量的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中度负相关(r=-0.216~-0.517).[结论]频域OCT成像较时域OCT更清晰、精细;时域OCT与频域OCT测量值相关性较好.但并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