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玻璃体切割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二例

    作者:曲进锋;黎晓新

    例1 患者男,56岁.左眼无明显诱因出现眼前固定黑影遮挡,视力下降30 d,于2002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02年1月因左眼视物变形伴有轻微视力下降,曾在我院就诊.当时左眼视力0.9,J5.眼底检查见黄斑上方橘红色病变及其上方不规则形视网膜浆液脱离区,未见出血.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视觉电生理检测

    作者:向圣锦;林颖;金威尔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的定性的视功能检查法,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定、预后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常规电生理检测方法中,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是较理想的视功能测定法,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振荡电位可能是新的敏感指标.多焦电生理检测作为新的视功能测定方法,可对AMD患者病变部位的视功能进行定量检测,先于形态学的改变发现AMD的视功能异常,是AM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有价值工具.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吴秋菊;陈松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新开发的检查设备已用于AMD的检查之中,从而对AMD的认识也日益深化.我们对近年国内外有关AMD的新检查方法进行综述,主要论述了视觉心理物理、各种眼部影像、眼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它们在AMD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 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禡红燕;陈松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主要眼底特征为黄斑区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其中CNV是危害视功能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围绕有关AMD的CNV药物治疗,对皮质类固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脱氧氟尿嘧啶核苷等药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老年性黄斑变性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邹海东;柏林;刘海芸;张皙

    目的评价上海市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ision related health quality-of-life, VRQL)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LVQL)测量AMD患者和非AMD对照者各105例的VRQL. 结果 AMD患者组量表的克郎巴赫α系数为0.97.AMD患者各方面生存质量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渗出型病变越多,AMD病程越长,量表得分越低.各维和总体量表得分与较佳眼、较差眼视力均相关.较佳眼远视力是影响AMD患者各方面VRQL的首要独立因素. 结论 AMD主要通过影响视力使患者的VRQL受到进行性的损害.采用CLVQL可以提供AMD患者全面的VRQL信息.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关系分析

    作者:姜荔;马志中

    目的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CA)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3年12月诊治的渗出型AMD患者70例75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观察有无RCA形成以及与PED发生的关系. 结果 75只渗出型AMD患眼中,34只眼有RCA形成,占45.3%;41只眼未见RCA,占54.7%.有RCA形成同时存在PED者30只,占88.2%;不伴有PED者4只眼,占11.8%.无RCA形成但存在PED者33只眼,占80.5%;不伴有PED者8 只眼,占19.5%.有无RCA形成的患眼PE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83,P=0.5290).无RCA形成的33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17只眼,占51.5%;有RCA形成的30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26只眼,占86.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9612,P=0.0030). 结论 RCA形成在渗出型AMD患眼中并不少见;RCA多与PED并存,但两者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PED裂孔发生与RCA形成密切相关.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继发黄斑囊样水肿分析

    作者:姜荔;马志中

    目的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继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140例171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对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与CME发生的关系. 结果 171只AMD患眼中,89只眼存在CME,占52.0%;82只眼无CME,占48.0%.有CME的患眼中,76只眼存在活动性CNV病变,占85.4%;13只眼已有盘状瘢痕形成,占14.6%.无CME的患眼中, 69只眼存在活动性CNV病变,占84.1%;13只眼有盘状瘢痕形成,占15.9%.有CME且同时存在活动性CNV病变的76只患眼中,结合型CNV 61只眼,占80.3%;Gass 2型CNV 14只眼,占18.4%; Gass 1型CNV 1只眼,占1.3%.视网膜下CNV(结合型+Gass 2型)占98.7%.无CME但有活动性CNV的69只患眼中,57只眼CNV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的Gass 1型,占82.6%;12只眼为视网膜下CNV,占17.4%.有无CME两组之间视网膜下CNV的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99.5838,P=0.0000). 结论 CME发生与CNV侵入视网膜感觉层下生长密切相关,视网膜下CNV很可能是渗出型AMD继发CME的直接原因.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作者:邢怡桥;余运娴;郑红梅;江双红;陈茜;万玮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特征及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12例PCV患者12只眼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其5例5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资料. 结果 12只眼均可见深层和(或)浅层出血,黄色脂质渗出.其中6只眼病变处见橘红色病灶,2只眼伴视网膜前出血.FFA检查,静脉期6只眼橘红色病灶内点状荧光,4只眼病变处可见脉络膜血管网.晚期均见息肉状强荧光点荧光素渗漏,2只视网膜前出血眼晚期未见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12只眼晚期见强度不等、簇状或孤立的息肉状扩张灶,4 只眼显示明显的脉络膜血管网.OCT检查,4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高反射层呈穹窿状隆起,1只眼无改变. 结论 PCV眼底多见黄斑区出血性和(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和(或)神经上皮脱离,黄色脂质渗出.FFA及ICGA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梢膨大息肉状扩张灶.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形态学的对比分析

    作者:文峰;吴德正;陈艳丽;孙祖华;黄时洲;罗光伟;关天芹;刘彩娇

    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23例137只眼及PCV患者42例4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AMD患眼中,FFA显示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1.7%;隐匿型CNV121只眼,占88.3%.隐匿型CNV患眼中,42只眼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占34.7%;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占61.2%;2只眼CNV与PCV共存,占1.7%.48只PCV眼中,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占14.6%; 2只眼FFA即显示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占4.2%;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占75.0%;12只眼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占25.0%.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16只眼,占33.3%;,呈多个孤立并存者32只眼,占66.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及PCV眼底特征性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积极开展黄斑病变的临床科研

    作者:张承芬

    人眼的黄斑是维持形觉、色觉及立体视觉等中心视力重要的部位.黄斑病变直接威胁中心视力,对人的生存质量影响重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物质文明需求提高,对视力的要求也较以前提高.通常影响老年视觉健康的重要眼病有: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变性.当今,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技术已较成熟,只要眼底正常,手术后视力一般可以满意恢复.青光眼治疗的途径日益增多,药物、手术、激光治疗均有利于控制病情.而老年性黄斑变性至今仍是严重损害中心视力的主要原因,虽在治疗方面有些新进展,但仍然还是全世界眼科临床研究的热点.

  • 黄斑水肿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景昭

    黄斑水肿是眼底病的一常见体征,非独立眼病;可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多种眼前后段疾病和内眼手术后.因其损害中心视功能造成严重视力障碍,且尚无好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黄斑水肿的病因各异,其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此外,针对黄斑水肿,除了传统的激光光凝等方法外,近年不少研究者从药物和玻璃体手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尤其是曲胺奈得(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的眼内注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各种治疗方法都还存在不少争议和疑点,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 对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率的质疑

    作者:严密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可分为萎缩型(干性)与渗出型(湿性)两种类型[1,2],两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以往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统计提示,萎缩型AMD的发病率大大超过渗出型AMD,大约85%的AMD是萎缩型AMD,只有不到15%的患者属于渗出型AMD[3].然而,我们在国内临床上见到的AMD几乎全是渗出型AMD,很难见到萎缩型AMD.

    关键词: 黄斑变性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张承芬;李志清;董方田;杜虹;韩宝玲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AMD合并CNV患者47例51只眼进行治疗.其中,隐匿型CNV40例42只眼,经典型CNV7例9只眼;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12.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分别为0.8、1、2、3.0 mm;能量相应为120、160、260、360 mW;时间60 s.治疗后每1 个月随访复查1 次,如有需要,进行重复治疗,治疗次数1~3次.治疗后随访3~3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 结果治疗眼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平均视力为0.16,与初诊视力相比,68.62%无变化,25.53%增加,7.84%降低.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时,隐匿型CNV闭合率为42.86%, 经典型CNV闭合率为22.22%;6个月时,隐匿型CNV闭合率为73.81%,经典型CNV闭合率为66.67%.检眼镜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隐匿型CNV42只眼中,出血和(或)渗出部分或全部吸收,并有厚薄不等的机化瘢痕形成;经典型CNV 9只眼中7只眼出血和渗出减轻;1只眼有新出血.治疗后6个月,27只隐匿型CNV眼中,3只眼又见新出血,其中2只眼较快吸收,保持至12个月时无变化;5只经典型CNV眼中,2只眼有新出血,再次治疗后吸收,随访16个月病情稳定.19只隐匿型CNV眼随访至6个月以上,5只眼出血消失,5只眼有新出血.6个月以上的随访中,共有8只眼可见新出血,其CNV复发率占15.6%. 结论 TTT治疗AMD合并经典型或隐匿型CNV均有一定效果.在较长期随访中,约15.6%的CNV复发,复发患眼经再次治疗仍有好转.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视功能变化

    作者:夏群;卢颖毅;喻晓兵;龙力;李洁;戴虹

    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变化. 方法对经临床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AMD患者25例34只眼采取PDT治疗,治疗后随访4个月~2年,平均随访观察时间9.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定期随诊观察的佳视力[采用小分辨角度的对数视力(logMRA)统计平均视力]、视物变形及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视功能、以及色觉辨认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 PDT治疗前患眼平均视力为logMAR 0.73±0.37,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尤其在3个月时较明显,其平均视力logMAR 0.59±0.4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其中视力提高者13只眼,占38.24%;无变化15只眼,占44.12%;下降6只眼,占17.65%.Amsler方格表检查视物变形和中心暗点均较治疗前范围缩小,但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治疗后各频区的对比敏感度值均较治疗前呈现不同程度提高,低频区(1.5 c/d)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患者的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以及色觉辨认功能均较治疗前有轻度改善(P>0.05). 结论渗出型AMD患者的视功能变化是多方面的,PDT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部分视功能.

  •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年临床观察总结

    作者:张美霞;陆方;严密;张军军;孟丹;杜彩凤;沈齐;王顺清;廖晋英

    目的总结4年来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以评价PDT的长期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73例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的9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视力、眼底像、FFA、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的变化.7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就诊时佳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95只眼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39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1.1%;51只眼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3.7%;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5.3%.所有患眼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 5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完全停止,转为瘢痕期,占61.05%;6只眼CNV部分闭合,占6.32%;22只眼CNV小部分闭合,占23.16%;9只眼CNV复发,占9.47%.早期AMD患者12只眼经过1次PDT治疗后,佳矫正视力0.6~1.5,CNV完全闭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消失.随访时间长达4年,未见有复发,视力保持稳定. 结论单次和重复PDT治疗渗出型AMD长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早期渗出型AMD患者微小典型性CNV,单次PDT治疗可以使其完全封闭,使患者视力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 影响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视力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力;赵明威;黎晓新;姜燕荣;吕永顺

    目的探讨影响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治疗后患者远视力的相关因素. 方法观察135例(135只眼)行PDT治疗的CNV患者,记录性别、治疗前远视力、治疗前近视力、病程、病因、CNV面积、CNV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分型、CNV治疗后FFA变化等8项因素,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视力的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内远视力与治疗前远视力、CNV的面积、CNV治疗后FFA变化相关(P=0.000,0.030,0.062);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远、近视力与CNV治疗后FFA变化相关(P=0.000,0.054,0.034);在治疗后1个月内远视力是否提高与 CNV的FFA分型、病程有关(P=0.018,0.080). 结论 CNV面积较小的患者会获得较好的治疗后视力;典型性CNV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的比例较大;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治疗可能获得较好的视力改善.

  • 经瞳孔温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赵明威;齐慧君;黎晓新;吕永顺

    目的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对比分析渗出性AMD患者行PDT治疗的35例42只眼、TTT治疗的35例40只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CNV类型均为黄斑中心凹下型或旁中心凹型.其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的CNV 44只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的CNV 38只眼.PDT治疗的42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19只眼,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23眼;TTT治疗的40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25只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15只眼. 结果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PDT组分别有47.8%、43.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6.7%、6.7%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χ2=7.118,P=0.0076;χ2=5.500,P=0.0190).PDT组分别有100%、69.6%的患眼 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3.2%、80.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13.16,P=0.0003);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5098,P=0.4752).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 PDT组分别有15.8%、10.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4.0%、8.0%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χ2=1.816,P=0.1778;χ2=0.0838,P=0.7728).PDT组分别有78.9%、42.1% 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2.0%、84.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3.388,P=0.0657);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433,P=0.0037). 结论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优于TTT;治疗后1个月时FFA检查渗漏改善PDT明显优于TTT,但随诊至3个月时,二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治疗后1个月FFA检查渗漏改善改善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但随诊至3个月时,CNV渗漏消失和减少方面TTT疗效明显好于PDT.尚需要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随诊时间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新进展

    作者:张军军;严密

    1999年发表的北美和欧洲的多中心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treatment of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即所谓的TAP研究,以及2000年该研究扩大了治疗范围及病种,包括了对近视眼和眼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后来又增加了对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verteporfin in photodynamic therapy)即所谓的VIP研究,给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治疗手段.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