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结肠炎56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作者:刘真;阮辉;高建萍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近8 a我院收治的5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所见的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腹痛、腹泻、便血及发热等.内镜所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55例(98%),病变范围4~30 cm.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对伴有基础疾病,或存在某些诱因的老年病患者,突发的左腹疼痛伴腹泻、便血、发热等应想到本病,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尽快明确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缺血性肠炎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分析

    作者:吴淑彦

    对缺血性肠炎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1岁.以腹痛腹泻10 h急诊入院,患者于10 h前因饮食不当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绞痛.

  • 缺血性结肠炎误诊20例分析

    作者:朱月;李柏泉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闭塞性或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结肠缺血性损伤,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早期不易识别.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8年中误诊20例误诊的原因,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误诊1例分析

    作者:马宏杰;郑燕林;刘聪慧;储俐;谭圣琰

    对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伴眼眶深部钝痛,不伴眼红、眼胀及视物变形、变色等症状,当时未予诊治,1周后曾到成都某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左眼视神经乳头炎.当时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

  • 缺血性结肠炎误诊1例分析

    作者:苏轮;刘雪

    对缺血性结肠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87岁.因入厕时发现大量鲜血样便1h急诊入院,不伴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史10 a余,5a前因病窦综合征、阵发性房颤心脏置入双腔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 g,1次/d.查体:T36.8℃,P60次/min,R 18次/min,BP 125/80 mm Hg,神志清楚,腹软,右下腹轻痛压痛,无反跳痛,腹肌不紧张,肝脾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

  • 缺血性结肠炎15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一鸣;冯子坛;周代清;董春杰

    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发病率的增加和临床检查技术的发展,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发现率日益增多[1].由于I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病情轻重差异很大,以及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等原因,极易误诊.现就我院1989年8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IC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缺血性结肠炎七例分析

    作者:项斌;夏惠治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于肠壁血液灌流不良所致结肠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早期不易鉴别,易误诊.我院1989年1月~1998年1月收治IC 16例,误诊7例,误诊率43.8%,现分析报告如下.

  • 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二例误诊分析

    作者:徐宏伟;顾志汉;徐进康;张斌斌;陈守英

    1 病例资料[例1] 男,72岁.因低热、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脓血便1天入院.腹痛伴下坠感,每次持续5~10秒,可自行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左下腹深压痛,可触及6.0 cm×3.0 cm×3.0 cm腊肠样肿块,边缘不清,质硬,活动度差.

  • 颈动脉狭窄患者眼缺血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敏慧;郜忠海;林列兴;李力;李青

    目的 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眼缺血表现的发生率,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与眼缺血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132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其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详细询问患者眼科症状,行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眼缺血表现.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部位与眼缺血表现的相关性.以颈动脉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50%但≤75%为中度狭窄,>75%但≤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结果 132例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16例,占12.1%;中度狭窄46例,占34.8%;重度狭窄50例,占37.9%;闭塞20例,占15.2%.颈动脉狭窄分布在颈外动脉21例,占15.9%;分布在颈内动脉46例,占34.8%;分布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55例,占41.7%;分布在颈总动脉10例,占7.6%.伴有眼缺血表现并确诊为眼缺血性疾病者54例,占40.9%.其中,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5例,占9.2%;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13例,占24.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占13.0%;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9例,占35.2%;眼缺血综合征10例,占18.5%.眼部症状包括一过性黑矇、视力减退、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复视、虹膜红变、眼内压增高等.相关性分析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缺血表现有明显相关性(r=0.287,P=0.018);颈动脉狭窄部位与眼缺血表现无相关性(P>0.05).结论 40.9%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发生眼缺血表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缺血表现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狭窄部位与眼缺血表现无相关性.

  • 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其血管成像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巩鸿霞;王兰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源于视盘灌注不良的视神经疾病,以视力损伤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能观察发现不同病程NAION患眼筛板前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等视盘、黄斑及脉络膜的细微形态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与视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OCT血管成像(OCTA)可获取较清晰的视盘及黄斑区分层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对于视觉敏感度和视觉诱发电位没有明显改变的NAION患眼,OCTA可以观察到血流灌注的下降.深入分析NAION的OCT及OCTA检查结果,对寻找NAION发病机制以及总结其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眼部缺血综合征12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于力;刘勇;阴正勤;王一;李世迎

    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眼部缺血性疾病包括静脉瘀滞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等,其临床表现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眼动脉慢性低灌注有关[1].其中以OIS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复杂多样,导致该病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我们观察了一组OIS患者的临床表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努力提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王润生;吕沛霖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以视力突然减退,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或半侧视野缺损和视盘水肿为临床特征;其发病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基本相同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其临床特征、全面理解局部和全身因素在NAION发病中的作用;加强与相关学科专业的配合,在改善NAION患者眼部缺血状态的同时,预防患者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及其与视力和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巩鸿霞;庞雅菊;王兰惠

    目的 观察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征及其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RT)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经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野检查确诊为NAION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及其对侧健康眼行傅立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及mfERG检查.FD-OCT测量受检眼黄斑中心凹周围区、黄斑旁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及CRT.mfERG检测受检眼黄斑部视网膜功能.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将反应区由内向外呈同心圆划分为5个环区,分别为1环0.00°、2环5.44°、3环10.31°、4环16.31°、5环23.42°.以1环中心六边形为黄斑中心区.观察分析各环P1波、N1波振幅、潜伏时及P1波振幅密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黄斑中心区P1波、N1波振幅及P1波振幅密度与视力、CRT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侧健康眼比较,患眼黄斑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旁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及CRT略有增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健康眼比较,患眼1、2环P1波振幅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环P1波振幅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1环P1波、N1波振幅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环P1波、N1波振幅及1~5环P1波、N1波潜伏时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跟黄斑中心区P1波振幅密度、振幅及N1波振幅与视力(r=-0.087、0.195、-0.134)、CRT(r=-0.154、0.365、0.412)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NAION患眼1、2环P1波振幅密度及1环P1波、N1波振幅较对侧健康眼明显降低.患眼黄斑中心区P1波振幅密度、振幅及N1波振幅与视力、CRT均无明显相关性.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作者:杨晖;黎健菁;钟毅敏;于强;易长贤;王金利;阎宏;李梅;欧杰雄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血脂水平,探讨血脂水平与NAION的关系.方法 测定236例NAION患者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180名正常健康者平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比较NAION组和对照组总体血脂水平.根据年龄分布情况,将两组受试者分为<40、40~49、50~59、60~69和>70岁亚组,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NAION患者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NAION组平均胆固醇为(5.48±1.23)mmol/L,甘油三酯为(1.58±1.14)mmol/L;对照组平均胆固醇为(5.44±1.14)mmol/L,甘油三酯为(1.56±1.25)mmol/L;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0.10;P值均>0.05).NAION组和对照组男女性之间,平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t=1.36、-0.40,P值均>0.05;女性:t=0.37、0.59;P值均>0.05).NAION组与对照组各年龄亚组之间,平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ION患者血脂水平较正常健康者无显著性差异,高血脂水平不是N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及其与视力、病程转归的关系

    作者:韩梅;陈松;王兰惠;解士勇;时冀川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等影像特征.探讨其与视力、病程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47例临床确诊的NAION患者47只眼的FFA、O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视力、眼底、视野等常规眼科检查.初诊时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FFA及视野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OCT检查分别选择线性和环形扫描方式,进行黄斑和视盘的扫描.其中35例NAION患者分别于发病后0.5、1、2、3、6个月时进行OCT复查.回顾分析时,以36例患者的对侧健眼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眼FFA、视野、视盘OCT图像特征与视力、病程转归的相互关系.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早期视盘充盈迟缓,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渗漏,24只患眼在黄斑区出现强荧光渗漏.O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视盘隆起,生理凹陷变窄或消失;视盘与黄斑(盘斑)之间神经上皮层组织增厚或神经上皮层隆起,下方有液性暗区.对照眼中,14只跟有正常视盘生理凹陷,22只眼无生理凹陷或较小的生理凹陷.NAION组0.5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厚度、盘斑间神经上皮层大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1,26.12,75.49;P<0.05).2个月时盘斑间神经上皮层大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0.5个月时变薄.3个月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0.5个月时明显变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9,37.92;P<0.05).视野检查结果显示,下方视野缺损21例,占45.7%.OCT检查结果显示,随病程进展,视盘上方神经纤维层厚度下降的程度更明显,与视野的表现相一致.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厚度、盘斑间神经上皮层大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4,-0.424,-0.412,-0.464;P<0.05).结论 NAION患者FFA特征为早期视盘充盈迟缓,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渗漏;OCT特征为随病程发展,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纤维层变薄.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化的OCT检查与视野检查结果一致;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检查结果呈负相关关系.

  • 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性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作者:刘韶瑞;骆荣江;李小敏;潘福顺;田臻

    目的 观察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性表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接受单纯药物、颈动脉支架置人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2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眼部缺血性表现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仅有眼部缺血临床症状者49例,占60.49%;确诊为眼部缺血性疾病者32例,占39.51%.后者24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降眼压药物、睫状体冷冻等治疗.回顾分析时,对比分析CDFI和DSA检测发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缺血性表现的相关性,并依据CDFI血流成像系统评价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有眼部缺血性表现的81例患者中,一过性黑矇38例,占46.91%;眼前闪光30例,占37.03%;眼部红肿且伴眼眶周围疼痛者28例,占34.57%;复视11例,占13.58%;视力下降9例,占11.11%.确诊有眼部缺血性疾病的32例患者中,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例,占28.13%;眼部缺血综合征和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各6例,各占18.75%;视网膜出血5例,占15.62%;眼外肌麻痹4例,占12.50%;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占6.2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缺血性疾病发病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837,P<0.05).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t=2.73,3.14;P<0.01).结论 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表现者,可出现一过性黑矇、眼前闪光、眼部红肿及眼眶周围疼痛、复视、视力下降等眼部缺血性临床症状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部缺血综合征、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缺血性疾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眼视盘血流灌注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作者:胡立影;李志清;李筱荣;于荣国;王林妮;杨锦

    目的 观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眼视盘血流灌注情况.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AION患者40例40只眼(AION组)以及正常人30名30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AINO患者以病程<3周定义为急性期;>3个月定义为恢复期.采用傅里叶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AION组患眼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正常对照组受检眼视盘血流面积、外层血流密度及视盘血流指数.观察AION患眼急性期及恢复期视盘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受检眼视盘血流面积、外层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比较,AION组患眼急性期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AION视盘血流灌注减少,恢复期视盘血流灌注可恢复至正常.

  •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类及表现

    作者:邓娟;赵柳宁;梁雪梅;张秀兰

    目的 观察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合并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的临床分类及表现.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NPDR的224例患者440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视盘形态,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等全身相关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将合并DON的患者作为DON组,其余未合并DO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DON组患者进一步分为糖尿病视盘病变(DP)、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及视神经萎缩等3个亚组.观察DP、AION、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分析各组间平均RNFL厚度及全身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224例440只眼中,合并DON者14例19只眼,占患眼的4.3%;未合并DON者210例421只眼,占患眼的95.7%.DON组14例19只眼中,DP 2例2只眼,占患眼的10.5% AION 8例12只眼,占患眼的63.2%;视神经萎缩4例5只眼,占患眼的26.3%.DP组患眼均无明显视网膜病变.AION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轻度、中度、重度NPDR期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9,P>0.05).与对照组比较,AION组视盘垂直径、水平径及视盘杯盘比(C/D)比值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5,-3.432,-3.871; P<0.05);糖尿病病程明显延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5).结论 NPDR可发生DP、AION、视神经萎缩3种病变.AION患者视盘垂直径、水平径及视盘C/D比值均较小,糖尿病病程明显延长.

  • 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作者:王润生;张玉磊;吕沛霖;于斌科;张存丽;王红艳;李沛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l0N)患者视盘及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变化特征.方法 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对NA10N患者96例108只眼的视盘进行环形和十字交叉纵横扫描,分析患者视盘及盘周RNFL厚度变化.其中,水肿期96例96只眼,水肿消退期37例41只眼.同时选取单眼发病患者的84只对侧健康眼作为对照.随访时间2周~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 结果视盘水肿期患者十字交叉纵横扫描显示,盘周RNFL较对侧健康眼增厚,59只眼非缺血区RNFL增厚更显著,即盘周RNFL厚度非缺血区大于缺血区,占视盘水肿期患者的61%,26只眼缺血区RNFL厚度大于非缺血区,非缺血区RNFL厚度在正常范围,占视盘水肿期患者的27%;11例11只眼盘周缺血区与非缺血区RNFL厚度无差异,隆起厚度均大于对侧健康眼厚度,占视盘水肿期患者的12%.十字交叉纵横扫描显示,除视杯狭窄较浅或无杯的形态外,其他与环形扫描一样均显示以视盘缺血区水肿消退快,平均时间为2周左右,而非缺血区水肿消退时间为3~6周.水肿消退期患者在水肿消退1个月内视盘缺血区RNFL均变薄,其厚度低于非缺血区和对侧健康眼,占本期患者的95%;在水肿消退≥3个月时,26例患者整个盘周RNFL厚度≤对侧健康眼,视盘缺血区与非缺血区RNFL均表现为持续性萎缩性薄变,且盘周缺血区RNFL厚度薄于非缺血区;占本期患者的70%. 结论NAION水肿期盘周RNFL厚度较对侧健康眼增厚,且多数患者非缺血区高于缺血区;水肿消退期盘RNFL厚度均低于对侧健康眼.

  •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诊治95例

    作者:张咏梅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资料完整的缺血性结肠炎9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下特征及临床诊治.结果:95例缺血性结肠炎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腹泻76例;镜下可见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明显,病变部位粘膜弥漫性片状充血、水肿、糜烂,粘膜下红斑,点状糜烂及纵行或不规则,部分病例可见不规则条片状凹陷性溃疡,表面覆厚白苔,触之易出血,或粘膜凹凸不平,部分呈鹅卵石样改变,部分呈菜花样隆起,表面充血、糜烂,覆黄白苔;分布在降结肠和脾曲36例,乙状结肠24例,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0例,脾曲7例.给予活血、扩血管、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82例痊愈,11例好转.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女性,临床多表现腹痛、便血,腹泻,多分布与左侧结肠,镜下有肠粘膜水肿、糜烂及特征性溃疡,经活血、扩血管、抗感染,及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可收到良好疗效.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