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儿童肾母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一例

    作者:熊小艳;赵菊莲

    患儿女,7岁.因视力下降半个月伴阵发性头痛于2015年7月22日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曾因咳嗽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治后好转,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特殊家族遗传病史.近半个月来患儿自觉视力逐渐减退,无其他眼部自觉症状.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2,左眼视力0.04,均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双跟视盘充血,边界不清楚,周围放射状出血;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偏细,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灰白色反光增强,散在棉绒斑及黄白色斑点状渗出(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动脉9s显影,15s静脉层流,59 s静脉完全充盈.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后期呈强荧光.

  • 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一例

    作者:曹丹;费文雷;杨大卫;张良

    患者男,26岁.2015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细胞型).2016年2月在我院行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其父亲作为单倍体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5/10相合.移植手术前患者及供体血清巨细胞病毒(CMV)DNA检测均为阴性.患者骨髓移植手术前眼科检查双眼眼底未见异常.2月27日回输4/6相合女婴脐带血;2月27~29日连续3d回输其父亲半相合外周干细胞210 ml.3月7、9日即骨髓移植手术后8、10d血小板、白细胞分别植入.

  • 眼科首诊的肺癌双眼不同部位转移一例

    作者:宋润;方娜;夏蔚;沈伟;蔡琴华

    患者女,49岁.因左眼胀痛、眼红伴视物不清10余天于2014年9月4日来我院眼科就诊.门诊诊断为“青光眼”并给予降眼压治疗无效.视野检查,右眼弓形缺损,左眼颞侧视岛.患者主诉头痛,收入神经内科住院.头颅CT检查,空蝶鞍.

  • 下半侧视网膜动脉阻塞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检测一例

    作者:陈斐斐;段俊国

    患者女,26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6d来我院就诊.患者6d前自觉右眼突然视力下降伴上方视物遮挡到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法不详;因医治无效遂来我院求治.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2,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1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Hg.双眼眼前节无异常.右眼视盘边界模糊,下半侧视网膜呈弥漫性灰白色改变,其范围位于黄斑与视盘下方.颞下静脉纡曲扩张(图1A),未见黄斑“樱桃红”及出血渗出.左眼眼底无异常.

  •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视物变形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葛丽娜;张旭;沈丽君

    目的 评估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后视物变形和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队列研究.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IMH患者30例3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医学验光、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统计时换算为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检查测量黄斑裂孔基底部直径、黄斑裂孔窄直径及裂孔边缘厚度,计算黄斑裂孔指数(MHI).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1.02±0.07;平均MHI值为0.47±0.02.对侧眼裸眼logMAR视力均<0.1.手术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后6个月时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采用M-chart表检查患眼的垂直变形度(MV)和水平变形度(MH);采用中文版VRQoL表(CVRQoL-25)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手术后VRQoL.手术后VRQoL与手术后BCVA、视物变形度以及手术前MHI之间的相关性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后6个月,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闭合.平均MV为(0.17±0.03)°,平均MH为(0.11±0.03)°;CVRQoL-25总体平均分值为79.81±1.29.logMAR BCVA为0.59±0.05;平均CRT值为(155.10±6.27) μm.手术后VRQoL与手术前MHI呈正相关(r=0.491,P=0.002);与手术前后BCVA均呈负相关(r=-0.445、-0.53,P=0.014、0.003);与手术后视物变形度呈负相关(r=-0.532,P=0.006);与手术后CRT无明显相关(r=0.231,P>0.05).结论 IMH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提高,但存在视物变形;VRQoL与视物变形度呈负相关,与手术前MHI呈正相关.

  •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期角膜神经纤维损害观察

    作者:范围;熊祥伟;邹欢;张聪;袁容娣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期的角膜神经纤维损害情况.方法 横断面观察性研究.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120只眼(糖尿病组)纳入本研究.按照DR国际分期标准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轻中度非增生型DR(mNPDR)、重度非增生型DR(sNPDR)及增生型DR(PDR),并以此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30例30只眼.纳入健康正常者30名30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HRT3激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神经纤维长度(NFL)、角膜神经纤维密度(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NFB)、角膜神经弯曲度(NT)等角膜神经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角膜神经指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NFL、NFD、NFB减少(F=147.315、142.586、65.898,P=0.000、0.000、0.000),NT增加(F=39.43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患者NFL、NFD、NFB随DR严重程度逐渐减少,NT随DR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糖尿病组各亚组组间比较,sNPDRR组与PDR组患者NFL、NFD、NFB、N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患者NFL、NFD、NFB、NT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0.071、-0.080、0.001、0.100,P=0.391、0.328、0.991、0.224)、HbA1c(r=-0.109、-0.115、-0.126、0.025,P=0.238、0.211、0.169、0.781)与NFL、NFD、NFB、NT均无相关性;糖尿病病程与NFL、NFD呈负相关(r=-0.212、-0.264,P=0.020、0.004),与NT呈正相关(r=0.261,P=0.004),与NFB无相关性(r=-0.119,P=0.19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纤维损害主要表现为NFL、NFD、NFB减少,NT增加,且发生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之前;随着DR病情加重,角膜神经纤维损害逐步加重,但在sNPDR、PDR时期变化不明显.

  • 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兔眼点眼后眼内组织药物浓度变化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作者:张海涛;张杰;王峰;任艳凡;王保君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兔眼点眼后眼内组织药物浓度变化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0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组(A组)、贝伐单抗脂质体组(B组)、贝伐单抗组(C组),每组35只兔.分别给予右眼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贝伐单抗脂质体、贝伐单抗50 μl点眼.点眼后5、15、30 min及1、2、4、8h,取各组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视网膜脉络膜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各标本中贝伐单抗药物浓度.应用DAS 2.1.1软件拟合分析3组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视网膜脉络膜中贝伐单抗的半衰期(t1/2)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点眼后15 min,3组兔眼房水中贝伐单抗浓度达到峰值;各组兔眼房水中贝伐单抗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061,P<0.01).点眼后2h,3组兔眼玻璃体中贝伐单抗浓度达到峰值.各组兔眼玻璃体中贝伐单抗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997,P<0.01).点眼后1h,3组兔眼视网膜脉络膜中贝伐单抗浓度达到峰值;各组兔眼视网膜脉络膜中贝伐单抗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908,P<0.01).组间两两比较,A组兔眼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中贝伐单抗浓度均较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兔眼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中贝伐单抗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代动力学拟合分析发现,贝伐单抗在3组兔眼房水中t1/2分别为1.32、1.29、1.29 h;玻璃体中分布t1/2分别为1.40、1.50、1.42h,消除t%分别为2.62、2.84、2.73 h;视网膜脉络膜中分布t1/2分别为0.97、1.09、1.19h,消除t1/2分别为2.61、2.99、2.70h.3组兔眼房水中贝伐单抗浓度变化符合一室模型,玻璃体及视网膜脉络膜中贝伐单抗浓度变化符合二室模型.结论 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兔眼点眼后在眼内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贝伐单抗脂质体、贝伐单抗点眼.兔眼房水中药物浓度变化符合一室模型,玻璃体及视网膜脉络膜中药物浓度变化符合二室模型.

  •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的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作者:谢黎;罗毅;王平;马兰;李娜;谢琳晖

    目的 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大鼠模型的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特征.方法 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建立OIR模型;于母鼠分娩完成后立即将其与新生大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自制氧箱中.氧箱中饲养7d后再置于室内空气中饲养7d.对照组大鼠与母鼠一并置于室内空气中连续饲养14d.大鼠21日龄时,两组大鼠均行F-ERG检查,在不同的刺激光强度下记录视杆反应、大混合反应及视锥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视杆反应b波振幅降低(t=3.650)、潜伏期延长(t=2.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混合反应a、b波振幅降低(t=3.333、2.562)、潜伏期延长(t=2.725、2.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视锥反应a、b波振幅(t=0.650、0.204)及潜伏期(t=0.422、0.0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001 cd.s/m2刺激光强度下大鼠F-ERG波形几乎无反应;0.010 cd.s/m2刺激光强度下大鼠F-ERG可记录到波形,随着刺激光强度的增加,b波振幅增加,a波慢慢引出.结论 OIR大鼠模型F-ERG表现为视杆反应及大混合反应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随着刺激光强度的增加,OIR大鼠暗适应反应b波振幅增加,a波被引出.

  • 抑制Claudin-3表达对体外培养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曹迪;张晓梅;卢晶;王肖;刘入源;刘秋慧;罗燕;吕林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AAV)介导小发夹RNA(shRNA)干扰抑制Claudin-3表达对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RGC分为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AAV-shClaudin3组.细胞接种24 h后,AAV-shScramble组、AAV-shClaudin3组RGC分别转染AAV-shScramble和AAV-shClaudin3.转染96h后,活细胞荧光动态显微镜观察目的病毒转染效率;β-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GC轴突长度;免疫荧光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观察RGC凋亡形态;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RGC Claudin-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GC Claudin-3、VEGF、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活细胞动态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AAV-shScramble组、AAV-shClaudin3组RGC病毒转染效率均>50%;病毒转染96 h后,AAV-shClaudin3组RGC轴突长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63.274,P<0.05);AAV-shClaudin3组RGC密度较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明显减低,可见细胞核皱缩、趋边以及细胞核裂解形成的凋亡小体.AAV-shClaudin组RGC的Claudin-3、VEGF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408、160.533,P<0.05).AAV-shClaudin3组RGC的Claudin-3、VEGF、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671、420.552、62.669,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348,P<0.05).结论 AAV介导shRNA干扰抑制Claudin-3的表达可下调VEGF、Bcl-2及上调Caspase-3的表达,促进RGC凋亡,抑制RGC轴突生长.

  • 10例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患眼临床特征观察

    作者:毛春洁;田强;由彩云;周伟;江枫;颜华

    目的 观察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患眼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患者10例1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3例3只眼;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7.6±10.8)岁.伴全身疾病9例.其中,糖尿病8例,病程超过5年7例;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分别为3、1、1.有明确感染性疾病9例.其中,肝脓肿7例,伴肺部感染3例;丹毒、肛周脓肿各1例.既往有发热病史7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或眼内容物剜除手术时抽取玻璃体液行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9只眼.其中,玻璃体切割手术8只眼;眼内容物剜除手术1只眼.所有患者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明确诊断后,5、24 h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晶状体切除3、5只眼;玻璃体腔填充C3F8、硅油1、7只眼.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均注射10 mg/ml的万古霉素0.1 ml(含万古霉素1 mg)和10 mg/ml的头孢他啶0.1 ml(头孢他啶1 mg).单纯玻璃体腔注药1只眼,药物、剂量相同;单纯全身药物治疗1只眼.随访6~24个月,观察患眼视力变化及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患者均主诉视物模糊,其中伴眼部疼痛5例.患眼视力无光感3只眼;光感5只眼;手动1只眼;0.1者1只眼.角膜水肿10只眼;前房积脓8只眼;玻璃体弥漫性混浊10只眼,其中伴视网膜脱离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玻璃体腔注药的8只眼中,因炎症未能控制行眼内容物剜出手术1只眼.单纯玻璃体注药的1只眼,炎症未能控制,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手术.行玻璃体液培养的9只眼中,培养结果阳性者8只眼,占88.9%.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5只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各1只眼.末次随访时,视力无光感2只眼;手动4只眼;0.1者1只眼.结论 全身易感因素是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主要致病因素;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导致眼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治疗有效.

  • 半乳糖凝集素-1抑制剂OTX008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宁;张雯茜;贺涛;邢怡桥

    目的 观察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特异性抑制剂OTX008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日龄C57BL/6J小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模型组、OTX008干预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组,每组32只.正常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下饲养;其余3组小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12日龄时,OTX008干预组小鼠双眼按0.25μg/μl的剂量玻璃体腔注射OTX008 1 μl,PB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正常组及单纯模型组小鼠不做其他任何干预和处理.小鼠17日龄时,各组作视网膜冰冻切片并行免疫荧光染色,定性观察Galectin-1蛋白的分布情况;作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作全视网膜铺片并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并统计RNV区、无灌注区、缺氧区面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Galectin-1、神经纤毛蛋白质-1(Neuropilin-1)、磷酸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单纯模型组、PBS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Galectin-1蛋白荧光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及内核层明显增强;OTX008干预组小鼠视网膜Galectin-1蛋白荧光较单纯模型组、PBS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弱.单纯模型组、PBS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4,P<0.05);OTX008干预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较单纯模型组、PBS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8、7.774,P<0.05).与单纯模型组、PBS空白对照组比较,OTX008干预组小鼠RNV区(t=13.250、12.570)、无灌注区(t=15.590、12.430)和缺氧区(t=9.542、9.928)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纯模型组及PBS空白对照组相比,OTX008干预组小鼠视网膜Galectin-1(t=24.800、23.060)、Neuropilin-1(t=4.120、3.530)、pVEGFR2(t=25.880、15.480)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1特异性抑制剂OTX008可抑制氧诱导RNV形成,降低视网膜组织缺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alectin-1表达,减少Galectin-1与Neuropilin-1结合,降低pVEGFR2表达有关.

  • Crumbs蛋白对斑马鱼视网膜不同种类光感受器细胞的影响

    作者:付金玲

    目的 观察Crumbs(Crb)蛋白对斑马鱼视网膜不同种类光感受器细胞的影响.方法 27个月龄野生型斑马鱼及相同月龄Tg(RH2-2:Crb2b-sfEX/RH2-2:GFP) pt108b转基因斑马鱼(pt108b斑马鱼)眼球标本JB-4包埋,以3μm厚度沿眼球腹-背及鼻-颞(前-后)两个方向进行切割.收集通过眼球中央区域的3张连续切片,行福尔根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视杆细胞以及对紫外光敏感的视锥细胞(UV视锥细胞)、对红绿蓝光敏感的视锥缅胞(RGB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不同区域的细胞密度.结果 野生型斑马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在中央区细胞排列为紧密,周边区细胞排列为稀疏.与野生型斑马鱼比较,pt108b斑马鱼位于视网膜外核层顶端RGB视锥细胞密度显著减少;视网膜中央区及中间区RGB视锥细胞几乎完全消失;视杆细胞顶端部、外限制膜基底部UV视锥细胞密度维持不变;视网膜外核层基底部视杆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结论 Crb蛋白能够影响斑马鱼视网膜不同种类光感受器细胞的密度.

  • 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刘盈;段细妹;徐积兄

    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除了降低血脂外,还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以及抗新生血管等机制或途径干预DR发生发展过程.已有临床研究证实,非诺贝特具有缓解DR的效果.加强非诺贝特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明确非诺贝特治疗D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DR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脉络膜上腔给药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陈梅;程凌云

    脉络膜上腔(SCS)是巩膜与脉络膜之间的潜在腔隙,经SCS给药可绕过巩膜屏障,避免了结膜和巩膜血管和淋巴液对药物的清除,可将药物更多传递到脉络膜和视网膜,从而在疾病部位达到更高的治疗浓度.SCS给药不破坏眼球密闭性,较玻璃体腔给药更安全;比经巩膜给药更有效.SCS给药注射量很小,可在巩膜上多部位进行,并可以进行更精准的靶向给药.适宜于脉络膜和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但目前SCS给药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其安全性、给药方式的选择性以及药物剂型适合性和有效性尚需更多深入研究.

  •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杜倩;路迎龙;李筱荣;张晓敏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常见的类型是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的确诊和治疗反应评估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试验.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可模仿多种类型葡萄膜炎,应注意与免疫性葡萄膜炎及其他感染性葡萄膜炎相鉴别.具有活动性临床表现的眼部梅毒,应按照神经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G治疗,过敏者选用多西环素.临床往往因为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和严重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如治疗及时,其预后较好.

  • 治疗眼后节疾病的经巩膜给药装置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晓丽;程凌云

    人眼巩膜面积占眼球表面的95%,为经巩膜向眼内给药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和靶向给药的条件.目前经巩膜缓释的装置包括巩膜层间给药,巩膜表面缓释载药盒给药,巩膜表面微药膜给药,巩膜表面离子电渗给药等方法.不同装置和方法各有利弊,巩膜层间给药对巩膜有创伤,缓释药盒需要做得很薄以防止侵蚀结膜,离子电渗给药需要频繁进行等,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巩膜表面微药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治疗眼后节疾病的理想途径.

  • 奥克纤溶酶治疗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谢嘉旻;许迅

    奥克纤溶酶是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为强效的胶原蛋白水解酶激活剂.前期的动物及临床实验以及新近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粘连(VMA)、玻璃体黄斑牵引(VMT)及全层黄斑裂孔等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有症状的VMA,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治疗VMT并发的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自上市以来,奥克纤溶酶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和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均有待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全面观察与评估.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应答不良及无应答现象机制研究的进展

    作者:程子芳;王海燕;王雨生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CNV)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效果根据其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形态改变等疗效评价指标可出现不同的应答反应,包括应答不良与无应答现象.nAMD疾病自身以及治疗药物相关的基因、CNV发生发展的相关因子和组织解剖结构、药物效率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是抗VEGF药物治疗nAMD出现应答不良与无应答现象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应答不良与无应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抗VEGF药物治疗nAMD的关注热点,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五例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纡曲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观察

    作者:郑志坤;李娟娟;黎铧

    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纡曲是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的一种类型,是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所致[1].可发生于部分分级血管或整体血管,依据纡曲血管类型分为先天性视网膜动脉纡曲和先天性视网膜静脉纡曲.其血管纡曲的形态、部位及相关眼底表现均和继发性视网膜血管纡曲有着本质区别.但由于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纡曲临床较为少见,因此目前关于该病的报道仅为个案报道.我们收集了5例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纡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自身荧光(FAF)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加深临床对该病的整体性认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以及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现状困惑与思考

    作者:沈丽君;吴素兰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在其治疗方法、治疗适宜的目标患者及治疗时间选择、治疗终点判断等方面均存在较多困惑,并且存在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不足.BRVO血管阻塞后的侧支循环以及循环再通研究探索值得未来研究中重视.既往临床实践中着眼于循环再通的溶栓、动静脉鞘膜切开手术、激光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吻合等治疗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近年初现端倪的人工血管搭桥手术实验由于关键技术上仍存在瓶颈,尚不具备实用性,但为BRVO治疗提供了值得期待的新思路.

  • 立足基层锐意进取传承创新励精图治——记河北省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张意可主任医师

    作者:李瑞峰

    张意可1926年出身于大连一个殷实的经商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道衰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跟随母亲到青岛定居,靠勤工俭学读完高中.1948年考入设在天津的河北医学院.1951年8月毕业后先分到当时归属河北省管辖的聊城工作,后被邢台眼科医院徐校卿院长招聘到邢台眼科医院.

    关键词: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隽;杨晓春;梅妍;雷霍;赵海燕

    目的 对比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以及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和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三种方法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8例48只眼,女性42例42只眼;平均年龄(51.25±12.24)岁;病程5~17d.所有患眼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按照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将患眼分为康柏西普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组治疗(Ⅰ组)、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组(Ⅱ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组(Ⅲ组),每组均为30只眼.Ⅰ、Ⅱ、Ⅲ组患眼之间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20、0.286,P=0.930、0.752).接受康柏西普治疗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者3d后给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者明确诊断后即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对比观察Ⅰ、Ⅲ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次数,Ⅰ、Ⅱ组患眼激光能量;Ⅰ、Ⅱ、Ⅲ组患眼治疗后1周,1、3、6个月BCVA、CM值的变化情况.同时观蔡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果 Ⅰ组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1.20±0.41)次,其中6只眼接受了2次玻璃体腔注射;Ⅲ组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2.23±1.04)次,其中22只眼接受了2~4次玻璃体腔注射;两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患眼行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平均次数为(1.43±0.63)次,其中9只眼接受2次激光光凝治疗,2只眼接受3次激光光凝治疗.Ⅰ、Ⅱ组患眼平均激光能量分别为(96.05±2.34)、(117.41±6.85) μV;两组患眼平均激光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6个月,Ⅰ、Ⅱ、Ⅲ组患眼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Ⅰ、Ⅲ组患眼BCVA明显好于Ⅱ组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7、-4.603,P<0.001);Ⅰ、Ⅲ组患眼之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2,P=0.429).治疗后1周,1个月Ⅰ、Ⅱ、Ⅲ组患眼平均CMT值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5、-10.620、-10.254,P<0.001).Ⅰ、Ⅲ组患眼之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4、1.723、-1.819、-1.755,P=0.689、0.096、0.079、0.90);Ⅱ组患眼治疗后1周,1个月CMT值下降程度较Ⅰ组患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3.230,P<0.001、0.003);Ⅲ组患眼治疗后3个月CMT值较治疗后1个月增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5,P=0.056).所有患眼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眼内炎、虹膜红变、视网膜脱离等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非缺血型BRVO继发ME患眼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疗效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并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次数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者更少.

  • 光相干断层扫描指导康柏西普重复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志坚;宋艳萍;丁琴;闫明

    目的 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重复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例19只眼,女性21例21只眼.平均年龄(53.58±13.19)岁;平均病程1.5个月.所有患眼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检查.患眼平均BCVA0.25±0.18;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值(509.48±170.13) μm.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后连续随访观察6个月.每一个月行BCVA、彩色眼底照相、OCT检查;3、6个月行FFA检查.OCT检查发现视网膜层间及层下积液或CMT值较之前低CMT值增加≥50μm给予再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CMT值变化,以及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40只眼中,BCVA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25、13、2只眼,分别占62.5%、32.5%、5.0%.所有患眼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大部分吸收.FFA检查,视网膜血管无荧光素渗漏11只眼,占27.5%;轻微荧光素渗漏26只眼,占65.0%;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3只眼,占7.5%.OCT检查,视网膜层间及层下弱反射暗腔消失或减少,平均CMT值为(235.20±100.44) μm.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2.85次.其中,行2、3、4次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为14、18、8只眼,分别占35.0%、45.0%、20.0%.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与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OCT指导重复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能稳定或提高患眼视力.

  • 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观察

    作者:王相宁;李淑婷;杜新华;陈永东;吴强

    目的 观察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DME的70例患者9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记录.所有患眼均行OCT检查,并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黄斑囊样水肿(CME)、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3种类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A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B组)及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组(C组),分别为21例25只眼、23例26只眼、26例48只眼.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80.43±74.89)d.对比分析3组患眼及不同OCT分型患眼BCVA绝对变化(ABCVA)以及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ABCVA=治疗前logMAR BCVA-治疗后logMARBCVA.以BCVA的logMAR值提高0.3以上为视力提高.结果 A、B、C组患眼A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0,P>0.05).A、B组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5、6.301,P<0.05).A、B、C组组内不同OCT分型患眼ABCVA及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DRT、CME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0.59%、50.00%;C组DRT、CME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26.47%、14.29%.A、B组DRT、CME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较C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4.453,P<0.05).结论 不同OCT分型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或)激光光凝相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视力变化无明显差异;相同OCT分型DME患眼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有差异.

  • 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杨琳;金学民;周朋义

    目的 对比观察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PM-CNV患者79例7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26只眼,女性53例53只眼;平均年龄(30.77±5.53)岁.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由同一名验光师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美国蔡司公司Cirrus HD-OCT仪行OCT检查,测量患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眼分为贝伐单抗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分别为38、41只眼.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t=-0.467)、眼压值(t=-1.983)、CMT值(t=1.2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2、0.051、0.200).贝伐单抗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贝伐单抗0.05 ml(含贝伐单抗1.25 mg)、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0 mg).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1、3、6、12、24个月logMARBCVA、CMT变化情况以及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7d,1个月,两组患眼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0.07、1.382,P>0.05).治疗后1、3、6、12、24个月,贝伐单抗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374,P<0.01);两组患眼之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95,P=0.759).两组患眼平均CMT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374,P<0.01);两组患眼之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平均CM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32,P=0.566).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白内障及持续性眼压升高等与药物、注射相关的严重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出现结膜下出血7只眼;患者诉眼前黑影飘动11只眼,未干预自行吸收.结论 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CNV的治疗效果相似,均可提高患眼BCVA,降低CMT.

  • 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作者:姚昱欧;尹虹;黎晓新;赵明威;梁建宏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曾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ROP患儿39例73只眼(ROP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13名25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ROP组患儿中,男性24例45只眼,女性1 5例28只眼.平均年龄(7.00±128)岁.首次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时平均矫正胎龄(PA) (38.74±3.82)周,平均出生体重(BW)(140233±369.61)g,平均激光光斑数量(517.86±277.40)个.正常对照组13名受检儿童中,男性6例12只眼,女性7例13只眼;平均年龄(7.17±0.96)岁;均为足月产儿.两组受检儿童平均年龄(t=0.691)、性别构成比(x2=1.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0.233).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屈光、视野检查.对比观察两组受检儿童视野平均缺损(MD)值、等效球镜(SE)的变化.根据视野检查结果,ROP组患儿分为有无视野缺损组和轻度、中重度视野缺损组,比较两组之间胎龄(GA)、PA、BW、光斑数量、SE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ROP组受检眼视野MD值分别为(1.27±3.34)、(4.87±5.12) dB;两组受检眼之间视野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01).有无视野缺损组患眼之间BW、光斑数量、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1.996、-2.162,P=0.042、0.026、0.034);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3,P=0.052).轻度视野缺损组与中重度视野缺损组之间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3,P=0.002);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51).SE≤-0.25 D者12只眼,占18.8%.ROP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之间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2,P=0.1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组患儿BW、病变分期与SE呈显著相关(r=-0.304、-0.387,P=0.015、0.002).ROP组患眼平均BCVA为0.84±0.23.其中,≥0.5者59只眼,占91.2%.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对ROP患眼视野、屈光影响较小;视力预后较好.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湧;梁建宏;黎晓新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通过眼底检查确诊的AP-ROP患儿21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12例22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8.30±1.79)周;平均出生体重(1 021.40±316.70)g.病变位于Ⅰ区者24只眼;Ⅱ区者16只限.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25 mg)治疗.治疗后1周无反应或病情加重者,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相同剂量的康柏西普治疗或激光光凝治疗;病变进展至4期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1、2、4、8、12、16、20、24周进行随访,观察眼前节和玻璃体腔是否有炎症反应,视网膜血管纡曲和新生血管是否减轻或消失、正常视网膜血管是否向周边生长.结果 40只眼中,行1、2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者分别为38、2只眼.38只眼中,注射后24周,36只眼附加病变完全消退,纡曲扩张的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嵴以及视网膜前出血吸收,视网膜血管发育至周边锯齿缘或已瘢痕化;占所有患眼的90.00%.注射后1周,2只眼病变进展至4期,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占全部患眼的5.00%.行2次玻璃体腔注射的2只眼,病变嵴及嵴上增生血管消退不明显,周边残留无血管区,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占全部患眼的5.00%.所有患眼未见与药物或治疗方式相关的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AP-ROP有效.

  • 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差异及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相关性观察

    作者:付浴东;孟旭霞;王萍;刘鹏辉;王大博

    目的 观察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的疗效差异及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接受IVR治疗的有临床意义的DME 85只眼纳入研究.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检测患眼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分析时换算为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频域OCT仪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并通过OCT灰度图观察患眼椭圆体带的完整性.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囊样黄斑水肿(CME)、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3种类型并以此分组,分别为31、29、25只眼.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9.21±3.56)个月.以治疗后3、6、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3组患眼BCVA、CFT及椭圆体带完整性的差异.按视力分段交叉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不同BCVA分段患眼的椭圆体带完整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治疗前比较,除SRD组患眼治疗后12个月logMAR BCVA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之外(t=2.104,P=0.053),DRT组(t=7.847、6.771、6.426,P=0.000、0.000、0.000)、CME组(t=8.560、6.680、5.082,P=0.000、0.000、0.000)、SRD组(t=5.161、3.968,P=0.000、0.001)患眼治疗后其余时间平均logMAR 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较CME组、SRD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3.434,P=0.030、0.001).治疗后3、6、12个月,DRT组(t=12.746、10.687、9.425,P=0.000、0.000、0.000)、CME组(t=13.400、11.460、10.169,P=0.000、0.000、0.000)、SRD组(t=1 1.755、10.100、9.173,P=0.000、0.000、0.000)患眼平均CF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SRD组患眼平均CFT较DRT组、CME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1、-1.227,P=0.003、0.025);3组患眼椭圆体带存在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7,P=0.531).视力分段交叉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不同BCVA分段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存在差异(x2=20.145、41.035,P=0.000、0.000).结论 IVR可明显改善不同OCT分型DME患眼的视力,降低CFT;其中DRT疗效为突出.DME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相关.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