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后白内障一例

    作者:李曼红;张自峰;王雨生;张鹏;王晓婕;张华;李文琪;刘小燕;汪春归

    患儿男,3个月,因眼科筛查发现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周入住我院.患儿出生胎龄为28周,出生体重1500g.出生后使用呼吸机4d,暖箱吸氧1个月.矫正胎龄38-6周检查,血红蛋白65 g/L.无其他全身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入院时检查:体温36.9℃,呼吸24 次/min.脉搏112次/min,体重2500g,矫正胎龄40-5周.患儿发育差,营养不良,贫血貌,无发热发绀.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可追光,眼压指测Tn.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眼球转动无受限,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尚可,晶状体透明.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后极部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小动脉纡曲,2区右眼6:00~1:00、左眼11:00~4:30时钟位见嵴样隆起,嵴上血管纡曲扩张,周边无血管区明显可见(图1).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双眼颞侧周边球壁粗糙,可见膜状中低回声,双眼眼球后壁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心脏B型超声检查显示卵圆孔未闭合.诊断:(1)双眼阈值期ROP;(2)重度贫血;(3)卵网孔未闭.患儿入院后复查血红蛋白70 g/L.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合并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一例

    作者:田汝银;张国明;唐松;曾键;谭文静

    患儿男,1个月.因"早产、低体重"于2011年3月8日来我院早产儿门诊行眼底病筛查.患儿为双胎之一,顺产,出生胎龄为28周,体重960 9.有吸氧史,患儿母亲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间接检眼镜检查显示,双眼眼底2区周边部视网膜嵴及嵴上新生血管形成并伴轻度附加病变,连续大于5个时钟位(图1).左眼视盘偏颞下方见大小约7 mm×8 mm片状黄白色脉络膜缺损区(图2).诊断:双眼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区3期伴附加病变;左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4月10日采用810 nm激光机(法国BVI光太公司),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双眼眼底病变区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参数:能量150~350 mW,时间0.2s,激光点数2100点.治疗后20 d后复查,双眼周边视网膜可见部分激光遗漏区(图3),给予补充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参数:右眼,能量200~250 mW,时间0.2s,激光点数50点;左眼,能量225~280mW,时间0.2s,激光点数206点.2个月后随访,双眼眼底后极部血管走行自然,大血管、视盘和黄斑等重要结构正常,周边部视网膜激光光斑清晰并融合,左眼脉络膜缺损区无明显改变(图4).

  • 单眼扇形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作者:李维娜;李超;李学喜

    患者女,59岁.因右眼抗青光眼手术后8年,自觉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0年7月1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8年前被外院诊断为"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右眼小梁切除手术.当时常规眼底检查记录右眼鼻侧视网膜呈青灰色,伴散在色素沉着,左眼眼底正常.2年前因右眼白内障在外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住院期间诊断"左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降眼压治疗.患者自觉近1个月左眼视物模糊来我院就诊.患者有高血压史10年;9年前和外院行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手术.入院时血压 170/75mm Hg(1 mm Hg=0.133 kPa).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 0 8.-0.50 DS矫正至1.0.右眼眼压26.9 mm Hg,左眼眼压19.8 mm 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上方结膜滤过泡轻度降起.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KP)阴性.前房深,房水闪辉阴性.

  • 低氧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乙酰肝素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新;胡洁;袁玲;李士清;马红婕;林少芬;唐仕波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低氧模型中乙酰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RNA聚合酶-Ⅱ(Pol-Ⅱ)的表达变化,探讨低氧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和VEGF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造成HREC低氧模型,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氧诱导组、磷酸甘露戊糖硫酸盐(PI-88)组和空白对照组.低氧诱导组为含CoCl2 100 μmol/ml的培养液培养48 h;PI 88组为含CoCl2 100 μmol/L和Hpa竞争性抑制剂PI-88 5 μg/ml的培养液干预48 h;空白对照组为等量PBS干预HREC 48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和低氧诱导组HREC中Hpa、VEGF以及PolⅡ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间Hpa和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低氧诱导组HREC细胞质内Hpa荧光和VEGF荧光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I-88组细胞质内VEGF荧光较低氧诱导组减弱.低氧诱导组细胞核内Hp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且分布与Pol-Ⅱ相吻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诱导组Hpa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a:F=-4.005,P<0.05;VEGF:F=-4.063,P<0.05);PI-88组VEGF蛋白表达较低氧诱导组VEGF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3,P<0.05).结论 低氧诱导的HREC中,Hpa的表达增高,导致VEGF的增加,促进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 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马晓华;毕宏生;李镜海;解孝锋;季鹏;吴建峰

    目的 观察并探讨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8只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分娩完成后与新生鼠一起正常饲养;实验组大鼠分娩完成后立即与新生鼠一起置于高氧环境饲养.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再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组1、实验1)和雌二醇干预组(对照组2、实验组2),每组各12只大鼠.对照组1和实验组1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PBS0.1 ml;对照组2和实验组2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雌二醇1 μg.每日观察鼠的发育情况.出生后7、14 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含量.出生后14 d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标本中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较对照组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8,P<0.05).实验组2较实验组1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6,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P>0.05).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41,4.35,P<0.05).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1神经节细胞肿胀,细胞质淡染,线粒体空泡形成;其他各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正常.出生后7、14 d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HIF-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16.1,13.4,17.5;P=0.001,0.005,0.003,0.009).其中,出生后7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VEGF表达高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22,4.32;P<0.05).出生后14 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 VEGF、HIF-1表达低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5.12,4.08;P均<0.05).结论 雌二醇对VEGF mRNA具有双重调控作用,高氧条件下促进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血管发育;正常氧条件下通过HIF-1α-VEGF系统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雌二醇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 眼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血眼屏障破坏的大鼠动物模型

    作者:谢茂松;郑永征;徐国兴

    目的 建立眼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血眼屏障破坏的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75只.按1 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盐酸甲苯噻嗪混合液麻醉大鼠.磷酸盐缓冲液灌注袋连接三通管.三通管一端连接24G静脉留置针,手术显微镜下在3点时钟位从角巩缘前透明角膜30°斜行穿刺入前房,退出针头,留置套管;另一端连接24G静脉留置针套管,与测压计相连测量大鼠眼压.大鼠眼压波动于0~12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波动30次/min,重复60次.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建模后第1、2、3、5、7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白蛋白;定量检测大鼠房水、视网膜中伊凡思蓝(EB)浓度.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建模后第1、2、3、5、7天对照组白蛋白阳性染色均局限于虹膜和视网膜血管内,脉络膜弥漫性着色.建模后第1天,模型组白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虹膜和视网膜神经层血管周围;建模后第2、3天,阳性染色扩散到虹膜和视网膜全层;建模后第5、7天,阳性染色主要局限于虹膜和视网膜血管内.模型组房水中EB浓度在建模后第1、2、3、5天,均较对照组高(t=25.781,37.433,25.150,19.171;P<0.01);建模后第7天,与对照组接近(t=1.303,P=0.209).模型组视网膜EB浓度在建模后第1、2、3天,均较对照组高(t=11.997,14.622,23.014;P<0.01);建模后第5、7天,与对照组接近(t=2.027,0.756; P=0.058,0.459).结论 通过模拟眼前节内眼手术损伤因素,可建立内眼手术诱发的血眼屏障破坏的大鼠动物模型.

  • 冷冻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的结果及其意义

    作者:李蓉;王雨生

    冷冻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研究(CRYO-ROP)为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于1986年发起的一项设计严密、覆盖面广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观察周期长达15年,开创了ROP临床研究的先河.虽然冷冻治疗现已被激光光凝治疗逐步取代,但该研究得到的许多客观可信的结果对目前认识ROP仍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更值得借鉴和参考.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屈光状态

    作者:阮露;黄欣

    自发性退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屈光不正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其近视发生率和近视度数随ROP严重程度上升而上升.行激光光凝治疗和冷冻治疗的ROP患眼近视发生率和度数均增加,但激光光凝治疗比冷冻治疗后的屈光状态好;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眼近视度数降低,视功能改善;巩膜扣带手术后,患眼可出现高度近视.随着年龄增加,ROP患儿的近视和散光发生率增加.ROP患眼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大,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等异常视觉症状的危险性高,需要定期检查,及时治疗需要干预的屈光不正.

  • 吸氧浓度和血氧饱和度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互关系

    作者:莒瑞红;柯晓云

    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的三大主要高危因素之一.持续高浓度和低浓度吸氧所引起的高、低氧血症以及不适宜的血氧饱和度均与ROP有关.对早产儿的氧气治疗应个体化,不应以限制吸入氧浓度为标准;应尽量避免反复的高氧血症或持续的低氧血症;停止用氧时应逐渐降低氧浓度,而不是突然停止,以保证血氧水平的相对稳定.寻找适宜的血氧饱和度范围是解决临床用氧与ROP矛盾的关键.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阳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英;罗先琼;张小庄;李兵;林少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1].发达国家对ROP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使ROP发生率显著下降[2,3].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于探索阶段,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相关意外和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曼红;张自峰;王雨生;张鹏;王晓婕;张华;李文琪;刘小燕;汪春归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在很多国家中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一项常规检查.我国2004年《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颁布以来,ROP筛查工作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尽管ROP筛查是一个基本无创性检查,但筛查本身会造成受检儿的一些生理变化,也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2],有些严重意外一旦发生,会危及受检儿生命.所以随着ROP筛查工作的逐渐普及,筛查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3].为此,我们对一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的相关意外和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和NICU及外院会诊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833例1666只眼ROP筛查资料.对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进行ROP筛查,并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与新生儿科医师共同会诊后适当扩大筛查范围[1].其中,男性524例,女性309例;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3.8±2.6)周;出生体重800~2600 g,平均体重(1875.6士237.8)g.

  • 婴幼儿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3例分析

    作者:张琦;赵培泉;陈奕烨;许宇;董阳

    针对伴有眼底疾病的婴幼儿,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造成其视功能的终生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患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眼部不适和配合完成各项检查,使其诊断尤为困难.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除了更方便的完成婴幼儿眼底检查,更直观地体现检查结果外,还可以进行婴幼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帮助诊断各种婴幼儿眼底病变.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应用RetCamⅡ行婴幼儿FFA检查的报道不多见.为此,将我们应用RetCamⅡ对一组婴幼儿进行FFA检查的资料报道如下,以评价该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项道满;陈锋;郭峥;毛娅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视网膜发生的一种血管增生性病变[1],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是挽救患儿视力的关键.临床常用的ROP筛查设备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因价格昂贵而未普及;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仍然是国内外公认的ROP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2].但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诊断该病时常有误诊情况发生.现对我们近期接受转诊和会诊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检查发现的6例ROP误诊情况分析如F.

  • 261例青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巨晓芳;李家宁;律鹏;张立新;谈晖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入高浓度氧气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与缺氧及吸氧密切相关[10].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医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高,RO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我国ROP筛查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合理完善的筛查制度与模式[3].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ROP筛查相关研究开展少,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鲜见报道.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ROP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我们对一组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和相关全身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亟待新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问世

    作者:王雨生;储昭节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治疗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作者:赵培泉;费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但目前ROP筛查工作开展不 均衡,除了检查、诊断设备因素之外,人员是制约这一工作开展和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除了加强人员培训之外,有必要建立规范的ROP会诊、转诊机制和畅通的渠道.ROP治疗方案选择时,对于阈值期及阈值前期1型病变首选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如果进展为视网膜脱离期则需行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严重ROP的临床疗效令人振奋,但尚需进一步验证.ROP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也在探索中.我国ROP的防治工作正在逐渐普及和提高,但要真正开展好这一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七年筛查治疗结果临床分析

    作者:倪颖勤;黄欣;单海冬;俞笳;薛康;常青;赵培泉

    目的 观察遵循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指南进行ROP筛查和及时治疗对ROP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7年间筛查确诊的1379例ROP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由经验丰富的小儿视网膜专科医生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检查确诊,并密切随访记录病变发展过程.对于1期病变,2周复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化、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对于2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周复查1次,若病变程度下降,改为2周复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化.对于3期病变或怀疑急进性后部型ROP,1周复查2~3次,如达到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型,在72 h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光凝治疗后每1~2周复查ROP变化,病变退化者随访处理,病变进展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视网膜冷冻治疗,出现视网膜脱离的4、5期患者接受巩膜环扎手术、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本组患儿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2.3 d.结果 7年间筛查确诊ROP 1379例2758只眼.患儿出生孕周26~35周,平均孕周30.6周.出生体重800~2200 g,平均体重1424.6 g.其中,206例400只眼达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型需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占患眼数的14.5%.激光光凝治疗后,345只眼病变完全退化,占治疗眼数的86.2%;55只眼进展到视网膜结构不良,占治疗眼数的13.8%.其中,10只眼仅有视盘黄斑牵引,32只眼进展至4期,13只眼进展至5期.未达到需要治疗程度的2358只患眼病变均退化.病变自然退化或干预后退化者共2703只,占98.0%;视网膜结构不良55只眼,占2.0%.其中,4期占1.2%,5期占0.5%.进展至4、5期的45只眼中,6只眼行巩膜外环扎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均复位,但残留视盘黄斑牵引;39只眼行保留或不保留晶状体的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7只4a期患眼视网膜均复位,15只4b期患眼中10只眼视网膜复位,5只眼未复位,13只5期患眼中仅4只眼视网膜复位,1只眼视网膜大部复位.结论 及时有效的筛查和早期治疗能够减少导致视网膜结构不良的严重ROP的发生.

  • 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许宇;朱颖;李家恺;陈奕烨;张琦;赵培泉

    目的 观察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4期ROP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8例患儿16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于表面麻醉下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625 mg.注药后第5天,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观察并记录患眼眼底情况,评估血管活动性;观察有无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儿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14只眼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2只眼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观察所有患眼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行保留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4只眼的晶状体透明度.结果 注药后第5天,所有患眼视网膜动脉纡曲及静脉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膜变白并有不同程度萎缩.无1例患儿发生眼内炎、眼内压增高、眼内新鲜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5只眼,占93.75%;视网膜部分复位1只眼,占6.25%.所有保留的晶状体都保持透明.结论4期ROP患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安全、有效地减轻ROP血管活动性.

  • 广东省三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

    作者:罗先琼;高利伟;张国明;连朝辉;高平明;黄学林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广东省3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发展特点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出生或收治于广东省3家妇幼保健院的出生体重<2000 g早产儿和低体重儿638例进行ROP筛查.排除未完成随访的52例,共586例1172只眼纳入研究.首次眼底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0~6.0周或矫正胎龄32.0周.对阈值期前1型病变考虑激光光凝治疗,阈值期病变48 h内首选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至周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ROP病变自然退行或治疗后病变退行且治疗后至少1个月.观察并分析ROP发生率,ROP发生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治疗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病变进展天数以及随访期间治疗眼的预后情况.对ROP患儿胎龄与其ROP发生、治疗时出生日龄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72只眼中,发生ROP者118只眼,占10.07%;视网膜完全血管化1054只眼,占89.93%.发生ROP者胎龄中位数30.2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6.4周;发生ROP时出生日龄中位数40.5 d.共60只眼需进行ROP治疗.其胎龄中位数29.3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7.5周;需治疗时的出生日龄中位数59.5 d.相关性分析发现,胎龄与ROP发生、需治疗时出生日龄均呈负相关(R=-0.65,-0.80;P=0.000).ROP 1期进展至2期、2期进展至3期、3期进展至需治疗的3个阶段,其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4.0、10.5、3.0d.随着病变加重,病情进展时间缩短,并呈非正态分布.各进展阶段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69,P=0.000).治疗眼治疗后追光、注视反应正常,视盘、黄斑、视网膜结构正常,无视网膜血管行径异常,亦未发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病变形成.结论 广东省3家医院ROP发生时间在矫正胎龄36.4周左右,ROP治疗时间在矫正胎龄37.5周左右.随着ROP病变加重,其病情进展时间缩短.治疗眼预后良好.

  • 激光光凝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尹虹;黎晓新;梁建宏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检查确诊的3期ROP患儿19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区病变9例18只眼;2区病变10例20只眼.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行眼底检查及眼底摄像,双眼眼底病变相同.依据治疗方式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注药治疗组.治疗时,随机选取1只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另1只眼玻璃体腔注射25 mg/ml的bevacizumab 0.03 ml(含bevacizumab 0.75 mg).治疗后随访12~66周,平均随访时间33周.比较两组嵴及附加病变(plus)消退时间.结果 1区病变18只眼中,嵴、plus消退时间注药治疗组分别为(2.25±0.46)、(2.11±0.60)周;激光光凝治疗组均为(3.75±1.75)周.两组间嵴、plus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9,15.56;P<0.05).2区病变20只眼中,嵴、plus消退时间注药治疗组分别为(3.1士1.72)、(2.1±0.56)周;激光光凝治疗组分别为(3.50±1.90)、(2.50±1.35)周.两组间嵴、plus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2.62;P>0.05).治疗出现视网膜表面纤维膜增加8只眼.其中,激光光凝治疗组6只眼,注药治疗组2只眼.随访中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3期ROP有效、安全.

  • 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苏钰;陈长征;李璐;郁想想;郑红梅;周炼红;叶美红;邢怡桥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对出生胎龄<37周的313例早产儿的626只眼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进行了ROP筛查.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13例.出生体重890~3500 g,平均出生体重(1977.37±497.03)g.出生胎龄26~37周,平均出生胎龄(33.13±2.44)周.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所有ROP患儿均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如视网膜未能完全血管化则随访至视网膜情况稳定或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同时对两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婴儿吸氧史、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3例626只眼中,ROP组52例87只眼,分别占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16.61%和13.90%.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1期38只眼;2期36只眼;3期11只眼.无ROP组261人539只眼,分别占受检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83.39%和86.10%.接受激光光凝治疗20只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和无ROP组在出生胎龄(t=-4.348)、出生体重(t=-3.966)、婴儿吸氧史(x2=9.05;比值比=3.403,95%可信区间1.475~7.85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北地区ROP发生率为16.61%;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婴儿吸氧史是影响ROP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黄欣;单海冬;常青;赵培泉

    目的 观察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8例AP-ROP患儿35只眼的临床资料.暗室条件下,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合28 D透镜、巩膜压迫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检查所有患儿视网膜并记录病变.所有患儿在确诊后12 h内,采用半导体倍频532 nm波长激光,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病变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区进行激光光凝.其中,因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继续进展再行玻璃体手术治疗者13只眼,占37.1%;单纯行激光光凝治疗者22只眼,占62.9%.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观察视网膜病变的转归.结果 所有患眼均为后极部病变,位于1区或2区的后部.4个象限的视网膜血管高度扩张纡曲,难以区分视网膜小动静脉,出现视网膜内血管短路、动静脉弓;视网膜无血管区和血管化区域边界不清,新生血管网呈扁平形态,不易识别;无明显的分界线或嵴等典型病变形成.单纯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2只眼,治疗后血管形态及走向趋于正常,病变消退,无血管区光凝斑均匀覆盖.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3只眼,激光光凝治疗后玻璃体在后极部环形增生收缩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8只眼;玻璃体渗出及出血,视网膜未复位5只眼.结论 AP-ROP临床表现特殊.及时激光光凝治疗可使大部分患眼病变消退.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继续进展者行早期玻璃体手术干预,可使大部分患眼视网膜复位.

  • 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王宗华;李耀宇;黄秋闽;邸玉兰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97例ROP患儿18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高危阈值病变88只眼,阈值病变98只眼.186只眼中,1区病变70只眼,2区病变116只眼.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波长为810 nm的Iridis激光机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35~852 d,平均随访时间(316±274)d.观察病变完全消退和病变进展情况.结果 186只眼中,病变完全消退168只眼,占90.3%;出现局部纤维增生10只眼,占5.4%;进展为局限性视网膜脱离8只眼,占4.3%.高危阈值病变组88只眼中,病变完全消退84只眼,占95.5%;病变进展4只眼,占4.5%.阈值病变组98只眼中,病变完全消退84只眼,占85.7%;病变进展14只眼,占14.3%.两组病变完全消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1区病变70只眼中,病变消退56只眼,占80.0%;病变进展14只眼,占20.0%.2区病变116只眼中,病变消退112只眼,占96.6%;病变进展4只眼,占3.4%.1区病变进展眼数明显高于2区病变进展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86,P<0.01).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ROP均有较好疗效,提前干预能减少其不良预后;无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国明;唐松;曾键;田汝银;郭金莲;谭文静;钟晖;吴本清;连朝辉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ROP患儿17例3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18只眼,女性7例13只眼,胎龄24.7~31.0周,平均胎龄(28.2±1.9)周,出生体重750~1600 g,平均出生体重(1150±263)g.所有患儿散瞳后行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眼底检查,其中,阈值期ROP 3例4只眼;阈值前期1型ROP 1例2只眼;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25只眼.治疗指征包括瞳孔不能散大或屈光间质混浊不能进行激光光凝和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不能控制者.31只眼中,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联合治疗)者25只眼,单纯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者6只眼.治疗后随访1.4~40.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8±13.2)个月.观察ROP病变是否完全控制和视网膜不良结构的发生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31只眼中,治疗后病变完全控制27只眼,占87.0%;治疗后新生血管继续发展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占6.5%.单纯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病变继续发展,终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2只眼,占6.5%.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2只眼中,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后极部视网膜结构恢复正常1只眼;终形成后极部视网膜局限性牵拉1只眼.治疗中和治疗后所有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眼内感染,未出现角膜烧伤、白内障、眼前段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辅助激光光凝治疗ROP,在观察期内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 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巩膜扣带手术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作者:尹虹;黎晓新;梁建宏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手术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巩膜扣带手术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39例4期ROP患儿5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4a期20只眼,4b期30只眼.患儿年龄2~18个月,平均年龄(6.0±3.4)个月;胎龄26~33周,平均胎龄(30.0±1.6)周;出生体重800~1900 g,平均体重(1404.5±237.6)g.行巩膜扣带手术19只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1只眼.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0±21.7)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屈光情况.结果 行巩膜扣带手术的19只患眼视网膜全部复位,复位率占接受巩膜扣带手术患眼的100.0%.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31只眼中,27只视网膜复位,占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眼的87.1%;4只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继续进展,占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眼的12.9%.行巩膜扣带手术的19只患眼中,5只眼随访期间拆除扣带加压物,占26.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眼屈光度为-1.25~11.00 D,平均屈光度为(-4.46±2.49)D;行巩膜扣带手术患眼屈光度为-1.25~9.25 D,平均(-3.21±1.96)D.两种手术患眼手术后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6,P=0.103).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外加压手术对4期ROP患儿的视网膜复位均有良好效果.

  • 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评估

    作者:李家恺;赵培泉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评估5期ROP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晚期ROP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5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4a期16只眼,4b期7只眼,5期35只眼.玻璃体手术前曾接受过激光光凝治疗者18只眼,冷冻治疗者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 (IVB)治疗者11只眼;其余27只眼无既往治疗史.玻璃体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01个月.随访期间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记录各期患儿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条栅视力(lea gratingTM)检查记录视功能,并将结果换算为Snellen视力值进行分析,对无法配合检查的患儿,以手动、光感和无光感来记录.分析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5期ROP手术后视功能解剖复位失败的相关性.结果 4a期16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占100.00%.4b期7只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5只眼,占71.43%;复位失败2只眼,占28.57%.5期35只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12只眼,占34.29%;部分复位成功10只眼,占28.57%;复位失败13只眼,占37.14%.5期患儿视网膜解剖成功率较4a、4b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55,P<0.05).4a期16只眼中,在视功能随访过程中失访3只眼.其余13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6只眼,视力为0.03但<0.07,占46.15%;手动5只眼,占38.46%;光感2只眼,占15.39%.4b期7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2只眼,视力分别为0.008和0.017,占28.57%;手动1只眼,占14.29%;光感2只眼,占28.57%;无光感2只眼,占28.57%.5期35只眼中,失访5只眼.其余30只眼中,完成条栅视力检查2只眼,视力均为0.004,占6.67%;手动4只眼,占13.33%;光感12只眼,占40.00%;无光感12只眼,占40.00%.5期患儿手术后视功能较4a、4b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34,P<0.05).5期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无明显相关性(F=5.56,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能有效控制4a期病变进展,使部分4b、5期病变视网膜复位.5期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年龄,手术前激光光凝、冷冻和IVB治疗史与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失败无明显相关性.

  •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娜;张国明;谭文静;曾键;唐松;田汝银;姚奕玲;李丽红;毛剑波

    目的 了解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发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ROP筛查的出生体重不足1000 g早产儿共14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2例;平均胎龄(28.5±2.0)周,平均出生体重(923.0±85.0)g.统计时,诊断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重ROP病情为录入标准,双眼非对称病例以发病严重侧为录入标准.以是否发生ROP将患儿分为ROP组和非ROP组,ROP组患儿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包括1、2期ROP,未达阈值的3期ROP,以及以上各期ROP发生的瘢痕病变;重症组包括阈值前1型、阈值、急进性后部型以及4、5期ROP.将胎龄>28周或≤28周、出生体重<750 g或≥750 g、胎数单胎或多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性别男或女作为危险因素,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5例出生体重不足1000 g的早产儿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ROP,占66.21%.其中,重症患儿59例,重症ROP发生率为40.69%.ROP组和非ROP组胎龄(x2=15.021,P=0.000)、胎数(x2=4.744,P=0.029)、分娩方式(x2=11.848,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胎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588,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胎龄与ROP的发生相关[Exp(B) =0.328 07,P=0.005 197].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具有ROP发生率以及重症率高的特点.胎龄≤28周、顺产、多胎是ROP发病危险因素.

  •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李松鹤;高玉先;董宇

    目的 观察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检查确诊的AP-ROP患儿14例2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检眼镜及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行眼底检查并记录AP-ROP病变.其中,1区病变24只眼,2区病变4只眼.确诊后24 h内采用氩离子激光机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系统,在巩膜顶压器顶压下使用黄绿光对分界嵴边无血管区至锯齿缘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起始能量200 mW,使用能量为200~500 mW,曝光时间为200 ms,每2个光凝斑相连,但无重叠.治疗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观察视网膜血管扩张纡曲是否好转,虹膜表面血管扩张或新生血管是否消退,后极部视网膜有无纤维增生、脱离或皱褶形成等.结果 28只眼中,病变治愈或控制25只眼,占89.3%;治疗后1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1只眼,占3.6%,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病变加重家长放弃治疗2只眼,占7.1%,视力无光感.随访中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角膜,虹膜及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控制大部分AP-ROP患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安全有效.

  • 增强文化自觉 推动学术创新——2011年读者调查活动评析

    作者:唐健

    《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年读者调查活动收到的信息反馈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我们对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读者朋友表示感谢.现将读者反馈信息整理出来与全国同道共享,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简要评析,就读者朋友关心的一些问题与大家沟通和交流.1加快稿件处理周期,缩短发表时滞;合理把握稿件录用标准,正确对待发表功利从作者角度反馈信息者中,87.7%有向本刊投稿的经历.所以,他们投稿前后的思考、体验以及影响他们投稿的一些因素是具体真实而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第一,稿件处理周期问题.55.3%的反馈信息认为稿件处理周期太长是影响其投稿的重要因素.虽然这更多好像只是期刊层面的技术问题,但解决起来涉及因素也较多.其一是刊期和每期容量限制问题;其二是专题号报道形式问题;其三是稿件处理流程管理问题;其四是文章质量高低导致的编辑加工难度以及编辑自身的编辑加工水平问题.

  • 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

    作者:邹明;张军军

    视网膜出血是许多眼底疾病的显著体征之一.按部位分类,有周边部、赤道部、后极部、视盘周围视网膜出血和玻璃体积血等;按形态分类,有点状、片状、火焰状视网膜出血等;按层次分类,有视网膜前出血、内界膜下出血、浅层出血(神经纤维层出血)、深层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神经上皮下出血)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出血等[1].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出血预示不同眼底疾病存在.有些眼底疾病尤其是在疾病后期,可存在多种形态、多个层次及部位的出血.区分不同部位和层次的视网膜出血,有利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所以,正确描述视网膜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上对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的描述常有混淆,即使在教科书和许多文献中对其的定义也不尽一致.有的将视网膜前出血定义为视网膜浅层的大量出血,血液聚集予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皮质之间[2,3];也有的认为其既可发生于神经纤维层与内界膜之间,也可发生于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皮质之间[4].尽管如此,在这些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将后极部呈现液平面的出血形态定义为视网膜前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事实上,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截然不同,尽管两者都可出现液平面的表现,但引起这两类出血的疾病常不相同,且临床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图像采集及解读分析

    作者:黎晓新;陈玮志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稳定、数据可靠、分辨率高且安全无创等优点,能够反应视网膜各层面的形态及功能改变;测量视网膜厚度、容积和神经纤维层厚度;并能结合微视野检查实现视功能检查.在眼底病临床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但也存在屈光间质混浊时不能显示影像;影像摄取主要在黄斑区或后极部相对较小的区域,视网膜周边部成像临床价值低;对于随诊患者,其病灶部位图像扫描的精确定位,仍有赖完善的视网膜追踪定位功能来实现;组织显像的分辨率处于光波强弱的显示,其精细程度只是接近,尚不能完全体现组织学水平等局限.因此,只有认识、理解其优点和价值,避免、改进其不足或局限之处,正确采集和分析判读其图像信息,才能充分发挥OCT在眼科的应用价值.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