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중화안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015
  • 国内刊号: 51-143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73
  • 曾用名: 眼底病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黎晓新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视盘毛细血管瘤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on Hippel病一例

    作者:邓娟;招永蝉;戚朝秀;李群英;欧杰雄

    患者男,22岁.因右眼视力渐进性下降5年,于2000年1月20日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眼外伤及其它眼病史,无癫痫发作病史.全身检查:全身皮肤无脱色斑,面部皮肤无丘疹,其余亦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矫正无提高,左眼视力0.6,-2.0 D矫正1.0.左眼内外眼正常.右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视盘表面黄白色肿物,隆起约6 D,范围约3 DD×3 DD,边界清楚,其内可见血管走行,无色素,视盘周围视网膜呈放射状皱褶,黄斑光反射消失,向鼻侧轻度移位,中央见水平条索状视网膜前出血灶.颞侧近中周部可见1个视网膜血管瘤,约1/3 DD×1/3 DD大小,其上方见粗大的供养动脉,下方见引流静脉(图1).

  •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李苏雁;姜节凯;陈钦元

    患者男,20岁.因左眼反复玻璃体积血伴视力下降6年,视力丧失 1个月收入我科.否认其它病史,双眼近视-6.5 D.全身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矫正0.5,左眼眼前手动.右眼外眼及眼底检查正常,左眼眼前节正常,玻璃体内大量血性混浊, B型超声检查提示玻璃体内大量不均匀高密度回声(图1).拟诊:左眼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发现视网膜颞下支静脉旁紫红色葡萄串样隆起物,表面有少许白色纤维样物附着,隆起物表面有活动性出血.给予电凝止血,于隆起物周围氩激光光凝,出血缓解但未停止.手术后予半卧位、止血、散瞳、抗炎治疗.2周后出院.出院时检查:视力:0.2(矫正),玻璃体轻度混浊,模糊见视网膜颞下支静脉旁紫红色物隆起.

  • 双眼Coats病合并黄斑裂孔一例

    作者:陈长征;文峰;赵铁英

    Coats病与黄斑裂孔是不同的眼底病,二者合并发生较少见.我们观察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于2001年6月5日来我院就诊.1999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左眼黄斑裂孔",未作周边部视网膜检查,因患者顾虑,未作手术治疗.2000年5月准备行手术治疗,检查时发现左眼"视网膜大片渗出",故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眼部红肿疼痛症状和神经系统及全身病变史.无外伤史.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眼病.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1.0,左眼0.05,矫正0.1.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未见炎性细胞,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C/D=0.3,动静脉比例约2∶3,左眼颞侧视网膜可见大片黄白色渗出及红色点状改变,黄斑区可见1/4 DD大小圆形凹陷灶,边缘锐利,底部可见黄白色小点物,其它象限视网膜未见异常(图1).右眼颞侧视网膜亦可见片状渗出,但比左眼轻,黄斑区结构清晰,中心凹反光可见,其它象限视网膜也未见异常.

  • 颈总动脉栓塞以眼底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一例

    作者:项燕;陈滨;李棣

    患者男,41岁.因突然右眼视物模糊约1个月,门诊收入院.入院检查:右眼视力数指/1 m,结膜无充血,屈光间质清晰,瞳孔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阳性.眼底检查:视盘边缘清楚,颞下支动脉栓塞(图1),颞上支动脉末端栓塞(图2),颞下方视网膜锯齿缘截离,黄斑区苍白,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电脑视野检查:上方及下方颞侧视野缺损.左眼视力 1.0,左眼外眼及眼前节正常.左眼底:视盘边界清楚,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清楚,颞下方视网膜锯齿缘截离.电脑视野检查:周边视野缺损.右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视网膜循环时间均延长,下半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出视盘处充盈缺损,黄斑分支动脉亦充盈缺损(图3),颞上支动脉远端亦有充盈缺损(图4),后期颞下支动脉 2级分支逆行充盈(图5),颞上支动脉远端视网膜后渗出斑着色.

  • 单眼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作者:李林军

    患者男,3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6年,来我院就诊.6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右眼视力差,视力右眼0.8,左眼1.0,遂到我院就医.检查眼底:发现右眼底呈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改变,左眼底未见异常.门诊诊断为"右眼单眼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给予血管扩张剂及能量药物治疗,并建议长期观察左眼变化,以进一步确诊.

  • 华裔吸吮线虫致单眼弥漫性亚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炎一例

    作者:陆方;何为民;胡玉章;唐健;韦纯义

    患者女,29岁.自觉右眼视力下降,眼前中央有黑影遮挡7 d,于2000年9月1日来我科就诊.10年前有养猪史,否认猫、狗接触史.检查:视力右眼0.04,针孔0.1;左眼0.8,针孔1.2.均不能矫正.双眼眼位及运动无异常,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闪光(阴性)、玻璃体炎性细胞(阴性).散瞳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右眼底黄斑区点状黄白色硬性渗出斑,视盘和视网膜血管形态未见异常,左眼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右眼颞侧及颞上象限周边部大片强荧光,边界不清楚,视网膜血管有少许渗漏;颞侧上方有形状改变的遮蔽荧光(玻璃体混浊?寄生虫?),造影晚期视盘有轻微荧光渗漏(图1);左眼正常.结合FFA检查和临床表现,拟诊为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上皮病变.未给予特殊治疗.1个月后复诊,检查:视力右眼0.2,针孔0.2;左眼1.2.房水闪光(阴性),玻璃体炎性细胞(阳性),散瞳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

  • 结核性脉络膜炎

    作者:王文莹;张军军

    近年由于人类的忽视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结核感染呈现倍增趋势.结核菌感染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除晶状体外的眼部组织都可感染结核.脉络膜是眼部结核感染的好发部位.对于出现眼内团块的患者,特别是有免疫缺陷的高危人群,在诊断时应考虑结核感染.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变性进展

    作者:吴宏;王桂云;张晓光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世界上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疾患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可以挽救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变性.现将 bFGF的来源、生物学活性、在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采用bFGF基因转移治疗RP的研究现状等综述如下.

  • 玻璃体劈裂

    作者:费萍;赵培泉

    玻璃体劈裂(vitreoschisis)是指玻璃体后皮质裂开所形成的一种形态学改变.它多伴发于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 PVD),常发生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PDR)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玻璃体劈裂的辨认对于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开展和预后影响有重要意义.现就玻璃体劈裂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 虹膜睫状体肿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作者:吴中耀;杨华胜;颜建华;王宁利;陈秀琦;郑湖玲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 UBM)在虹膜睫状体肿物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4例怀疑虹膜睫状体肿物的患者的35只患眼以UBM(Humphrey 840型,扫描频率50 MHz,扫描深度范围5 mm×5 mm)检查,17例行眼科专用B型超声或彩色超声检查,5例行CT检查,并对21只患眼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35只患眼虹膜睫状体肿物可被UBM发现并确定其起始部位.其中UBM诊断前房虹膜囊肿6只眼,病理诊断虹膜植入性囊肿3只眼;UBM诊断虹膜后囊肿13例14只眼,病理诊断虹膜后囊肿3只眼;UBM诊断虹膜睫状体肿物15只眼,病理诊断睫状体黑瘤7只眼,虹膜睫状体转移癌4只眼,睫状体神经鞘瘤1只眼,平滑肌瘤1只眼,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1只眼,色素上皮腺癌1只眼. 结论 UBM检查能发现虹膜睫状体部位的肿瘤并提供其大小、范围和结构信息,有助于了解病变的位置、性质,有助于手术设计和肿物的完全切除.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检测

    作者:王丽丽;黄玲;朱赛林

    目的定量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玻璃体中的水平,探讨H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等新生血管形成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对照组10只眼玻璃体以及单纯型DR组7只眼、PDR组33只眼和其它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视网膜疾病组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所取玻璃体内HGF的含量.PDR组中无虹膜新生血管者24只眼,伴虹膜新生血管者9只眼. 结果玻璃体中HGF的含量对照组为(3.34±1.9) μg/L;单纯型DR组为(4.8±2.5) μg/L; PDR组中不伴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者为(13.0±5.2) μg/L;PDR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者为(18.6±7.2) μg/L,其它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视网膜疾病组为(12.1±8.9) μg/L. PDR组和其它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视网膜疾病组玻璃体中HGF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t=6.49, 5.70, 3.01, P<0.01);PDR组中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者较PDR不伴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者以及单纯型DR组玻璃体中HGF的含量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7, P<0.05或t=4.84, P<0.01). 结论在PDR和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视网膜疾病患眼玻璃体内HGF的含量升高,提示 HGF可能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高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图像分析的对比研究

    作者:窦宏亮;Pons Mauricio;Mistlberger Andrea;Ishikawa Hiroshi;Liebmann Jeffrey;Ritch Robert

    目的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tension glaucoma, NTG)与高眼压性青光眼(high-tension glaucoma, HTG)视盘和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损害的差异. 方法选择具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或RNFL缺损、相应的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NTG至少2次24 h眼压曲线和多次眼压测量均≤21 mm Hg(1 mm Hg =0.133 kPa),HTG的眼压至少2次测量≥25 mm Hg.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同时用扫描激光偏振仪(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SL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和海德堡视网膜成像仪(Heidelberg retinal tomography, HRT)定量测定视盘形态和RNFL厚度.比较两组视盘总体和相同象限测量参数. 结果 30例 NTG和 19例 HTG (共49只眼)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6±8.6)岁(39~71岁)和(59.2±12.3)岁(36~75岁).两组间视野缺损的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 MD)差异不显著(P>0.05).HRT测量的视盘 C/D面积比,除鼻侧象限外,NTG者视盘总体和上、下、颞侧3个象限均显著大于HTG者(P<0.05 ),而盘缘面积小于HTG者(P<0.05);两组间其他视盘参数差异不显著.3种激光扫描技术所测定的总体和象限RNFL厚度,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结论 NTG趋向大 C/D面积比和窄盘缘面积.RNFL缺损的形态分布须更精细和节段性分析.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纪淑兴;张军军;唐健;孟丹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 方法对 41例发病时间从 1周~10个月的 CEC患者的 43只患眼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其中27只患眼在 FFA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对比分析其CNV的OCT和 FFA及ICGA图像特征. 结果 CEC的OCT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41.86%)、边界不清的 CNV(30.23%)、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16.28%)、伴有浆液性(6.98%)或出血性神经上皮脱离的CNV(4.65%) 5种形态.其中以边界清楚的CNV和边界不清的CNV为主,共占72.09 %.视网膜血管造影,能清楚确定CNV的边界者,FFA、ICGA检查分别为12、20只眼;OCT从视网膜断层切面上能清楚确定CNV边界者23只眼.FFA检查上典型的CNV,OCT图像通常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FFA检查上非典型的CNV, OCT图像表现为多种形态. 结论 CEC的OCT图像特征以边界清楚的CNV和边界不清的CNV为主.OCT检查可以从视网膜断面上准确观察CEC病灶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形态,对FFA、ICGA从视网膜脉络膜平面上对CNV的观察有很好地补充作用.

  • 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

    作者:马雯;苏兰君;王平宝;李凤云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eripapillay subretinal hemorrhage,PPSRH)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3例(23只眼)PPSRH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等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23只眼)均为中、轻度近视眼患者,矫正远视力大于或等于1.0;单纯PPSRH9例(9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13例(13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PPSRH均位于视盘鼻侧;FFA显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呈结节状强荧光,对侧眼各期未见异常荧光. 结论推测PPSRH的发病与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有关.

  • 可疑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光阈值短期波动的研究

    作者:孙克清;陈静嫦;黄岚

    目的研究Octopus-123视野计对视力正常的可疑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光阈值短期波动(short-term fluctuation,SF)的检测意义. 方法对可疑早期AMD患者51例66只眼,正常对照32人40只眼,进行黄斑光阈值SF、Amsler表和中心视力的检测. 结果可疑早期AM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且较中心视力及Amsler表检查更为敏感.SF与玻璃膜疣的数量、部位和性质有关. 结论部分中心视力正常、眼底有玻璃膜疣的可疑早期AMD,视功能已发生改变.

  •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王光璐;张风;孟淑敏;卢宁;彭晓燕

    目的了解脉络膜转移癌的两种血管造影表现特征. 方法在17例24只患眼,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 arphy, ICGA)检查,将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根据转移至眼底部位、时间、肿瘤种类,眼底造影表现分为(1)孤立型:FFA检查瘤体在弱背景荧光下渐出现针尖样点状荧光,晚期荧光增强融合呈斑驳样荧光,ICGA表现和FFA相似,但荧光出现较晚,有时可见一强荧光边,如肿物薄扁,则通过肿物如同透镜,可透见下面的脉络膜血管.(2)弥漫型:两种造影显示早期瘤体遮挡荧光,晚期呈不均匀强荧光.(3)小转移癌:两种造影检查瘤体早期不显荧光,晚期呈弱点状荧光. 结论两种造影检查对诊断均有帮助,如FFA诊断有困难,ICGA可协助诊断.

  • 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研究

    作者:陈松;韩梅;王兰惠;时冀川;张树立

    目的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改变. 方法对86例AMD患者的86只患眼(其中渗出型AMD患者52例52只眼,萎缩型AMD患者19例19只眼,黄斑玻璃疣患者15例15只眼)以及正常对照者27例35只眼进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比观察黄斑部脉络膜血管充盈时间(choriocapillaris filling phase,CFP)及脉络膜充盈情况. 结果渗出型AMD较正常对照组、萎缩型AMD及黄斑玻璃疣眼的CFP均显著延长(P<0.05).86只AMD患眼中有40只眼ICGA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脉络膜充盈不良或延迟,其中渗出型AMD24只眼,萎缩型AMD12只眼,黄斑玻璃疣4只眼. 结论 AMD及黄斑玻璃疣患者黄斑部CFP延长及脉络膜血管充盈异常.

  • 对疑为眼内炎患者房水玻璃体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旭光;王智群;罗时运;金秀英;张文华

    目的探讨眼内炎患者房水玻璃体培养细菌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对10年(1989~1998)间培养的522份眼内炎患者的房水玻璃体标本革兰氏染色,培养阳性细菌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培养标本522份(房水261份,玻璃体261份),培养阳性菌共119株(房水44株,玻璃体75株),平均培养阳性率为22.8%(房水阳性率为16.9%,玻璃体阳性率为28.7%).培养阳性菌中,革兰氏阳性(G+)球菌54株占45.4%,G+杆菌24株,占20.2%,革兰氏阴性(G-)杆菌41株占34.5%.肠杆菌科比例高占18.5%,其次为微球菌占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6%,假单胞属占10.9%.前后5年的比较结果显示,G+球菌的百分比变化不大,G+杆菌下降了13.9%,G-杆菌阳性增长了11.7%. 结论 G+球菌与G-杆菌仍是导致细菌性眼内炎主要菌属,后者比例近5年升高,这些变化应在临床诊治细菌性眼内炎时引起注意.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可疑青光眼患者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大博;白海青;李树宁;王竫华

    目的观察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可疑青光眼患者间的差异. 方法应用新型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1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11例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进行了分析,对每一个球形指数进行了比较. 结果中心凹形态偏差、中心凹校正厚度偏差、中心凹固视校正厚度偏差、中心凹中心厚度偏差、校正的中心凹中心厚度偏差、中心凹周围异常变薄区、后极部异常变薄区及后极部异常模式偏差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可疑青光眼患者间存在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形态参数的差异.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丽萍;卢红;楼定华;李毓敏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339例PPV患者343只手术眼中88只手术后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在25 mm Hg(1 mm Hg=0.133 kPa)及其以上的患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高眼压发生、持续时间,与原发病及眼内手术史、手术方式的关系. 结果 77只眼高眼压发生在手术后1~2周内,占87.5%.88只高眼压眼经过治疗65只眼眼压在1周内恢复正常;14只眼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6只眼药物控制下眼压维持在25~30 mm Hg以下;3只眼高眼压持续时间超过4~6个月,终视功能丧失或接近丧失.手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以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或以上组为高(38.2%,P<0.05);有眼内手术史组较无眼内手术史组高(P<0.05);联合巩膜环扎、眼内注气、硅油注入、弥漫性光凝也与手术后眼压增高有关(复相关系数r=0.829,P<0.01). 结论 PPV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与眼内手术史、原发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联合手术的种类与数量有关.

  • 视路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江新青;杨为中

    目的探讨视路系统常见肿瘤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点及对视功能影响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视路系统肿瘤的MRI资料.其中视路前段肿瘤36例,视路中段肿瘤70例,视路后段肿瘤13例.MRI检查,自旋回波横轴位T1WI(spine echo,SE),横轴位及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2WI(turbo spine echo,TSE),冠状位频率敏感脂肪抑制T2WI(spectral 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SPIR),及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铵(gadoliniam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增强后的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 SE. 结果视路系统肿瘤,包括原发于视路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神经母细胞瘤等)与侵犯视路的肿瘤(如眼眶囊肿、鼻咽癌、垂体瘤、脑膜瘤、颅内转移瘤等).视路各部位肿瘤的 MRI成像各有其特点,以脑垂体瘤为常见,且对视功能影响较为明显. 结论 MRI是视路肿瘤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 共焦激光断层扫描评价黄斑裂孔手术解剖疗效

    作者:常青;赵培泉;沈颖;王文吉

    目的探讨共焦激光断层扫描(scanning laser tomography,SLT)在评价黄斑裂孔手术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的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HRT),检测14例黄斑裂孔患者15只患眼黄斑部视网膜地形图参数,并对其中11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视网膜地形图差异进行分析.HRT扫描野设置为15°×15°,扫描深度范围为1.5~2.0 mm.每只受检眼探测3次,取3次图像的均值分析. 结果 HRT定量检测显示15只眼黄斑裂孔的平均面积为(0.499±0.34) mm2,裂孔大深度为(0.284±0.11) mm.11只黄斑裂孔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裂孔周围视网膜高度较手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后裂孔大深度为(0.063±0.04) mm. 结论 SLT能探测黄斑裂孔的三维结构,并作定量的地形图参数分析,可作为一种客观评价黄斑裂孔手术解剖疗效的有效手段.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作者:王保君;郭晓文;杨华;李顺元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关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方法观察分析56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95只眼,对其眼底、视力、T辅助细胞的细胞受体4(CD4+)计数及预后进行观察随访2周~18个月. 结果 56例患者在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之前AIDS病程为4~26个月.95只眼56例患者中,眼底病灶表现为颗粒型者55只眼,其中46只眼位于周边部;爆发型者25只眼,均位于后极部,视网膜坏死灶致密伴斑片状出血和血管炎;颗粒型与爆发型病灶混合存在者15只眼;其中7只眼合并有视神经乳头炎;患者就诊时视力为眼前数指至0.5,病变广泛者及病变位于后极部者视力下降尤为严重.30例患者CD4+细胞计数为0~30 个/μl,平均(15±9) 个/μl.患者存活时间为3~18个月.接受更昔洛韦(ganciclovir)治疗组患者视力多数提高,CD4+T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未治疗组患者92%病变呈进行性发展,视力显著下降. 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临床上以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及血管炎为特征,目前治疗主要用更昔洛韦.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志强;马志中

    目的评价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69例的临床资料,以伤后3个月随访视力为终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因素. 结果 69例中3个月以上随访视力无光感者32例,占46.4%;视力进步者33例,占47.8%.伤后视力无光感比有光感以上视力(P=0.0031)、伤后有昏迷比伤后无昏迷(P=0.0262)、入院前未行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入院前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P=0.0184)、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熄灭比VEP非熄灭者(P=0.0001)终视力恢复的危险度增加. 结论伤后无光感、昏迷、入院前未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危险因素,VEP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 糖基化终产物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百华;姜德咏;唐罗生

    目的通过测量糖基化终产物对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抗氧化物酶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中的作用. 方法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0,8,32,125,500,2 000 μg/ml)与周细胞作用4 d后,以分光光度法测量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过氧化脂质丙二醛的含量. 结果糖基化终产物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周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r=-0.714, P<0.01),增加丙二醛的含量(r=0.748, P<0.01),与对照组相比,当糖基化终产物浓度达到32 μg/ml时,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 结论氧化应激的增加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周细胞丧失的原因之一.

  • 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的诱导作用

    作者:杨智宽;葛坚;郭彦;王智崇;刘海泉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对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体外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收集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抽滤后按2∶3比例与DMEM培养液混合,用该混合液进行ES 细胞的诱导分化,每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ES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对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丝蛋白(nellcofilament protein,NF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加入了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的ES细胞生长出类似神经细胞突起样结构,N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结论 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具有诱导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 L-精氨酸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对纯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胡竹林;杜蜀华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inine, L-Arg)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itro-arginine-methyl -ester, L-NAME)对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al cells, RGCs)凋亡的影响. 方法同化培养液培养抗体纯化的Sprague-Dawley(SD)系大鼠RGCs;在纯化培养的RGCs中分组加入体积百分浓度为1×10-6、1×10-5、 1×10-4、1×10-3、1×10-2、1×10-1 mol/L的L-Arg及L-NAME,培养24 h后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硝酸盐含量、细胞的活性;培养 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及细胞中bcl-2、bax及 p53 mRNA的表达. 结果培养上清液中硝酸盐含量随着L-Arg体积百分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随着L-NAME体积百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低体积百分浓度时,随着L-Arg和L-NAME体积百分浓度的增加bcl-2 mRNA表达逐渐增高,bax及p53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高体积百分浓度时则相反. 结论 L-Arg低体积百分浓度时能促进RGCs的生长,高体积百分浓度时则促进细胞凋亡;L-NAME对L-Arg的毒害作用则起抑制作用.

  • 兔急性高眼压视网膜四种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作者:宋革;杨新光;廖杰

    目的测定家兔实验性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谷氨酸(glutamate,GLU)、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甘氨酸(glycine,GLY)含量的动态变化. 方法 40只家兔分为8组,每组5只兔,每兔随机选一只眼作为实验眼.1~6组为实验组,实验眼在12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压前房灌注持续15、30、45 min和高压灌注持续45 min后恢复正常眼压15、30、45 min时摘除眼球.实验对照组仅作前房穿刺后即摘除眼球.空白对照组直接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利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兔眼视网膜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高眼压灌注持续15 min组,视网膜GLU水平较实验对照组显著升高(t=5.9814,P=0.0003);恢复正常眼压15 min组,GLU含量再次显著升高,与实验对照眼比较差异显著(t=2.5970,P=0.0318).ASP、GABA和GLY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有统计意义的变化.前房穿刺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GLU含量比较无差别. 结论急性高眼压早期以及恢复正常眼压早期均可导致视网膜GLU含量显著升高.

  • 人玻璃体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刘勇;王一;阴正勤

    目的探讨人玻璃体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方法将人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株(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lines 304, VEC304)分别培养在1∶8、1∶ 4、1∶2(玻璃体液在总培养液中的体积比)的人玻璃体条件培养液(vitreous-conditioned medium, VCM)中,其中VCM分为有无血清2组,在不同作用时间(2~6 d),采用四唑盐(tetrazolium, MTT)比色法检测VCM对人RPE细胞和VEC304增生的影响. 结果在有血清时,1∶4、1∶2的VCM在培养的各时间段对RPE细胞的促增生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VEC304的抑增生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无血清时,1∶2的VCM在培养2 d时对RPE细胞的促增生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4、6 d时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一定体积分数的人VCM促进人RPE细胞的增生,抑制VEC304的增生,提示玻璃体液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和眼内血管增生性疾病中可能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

  • 侧转体位气液交换法在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季建;吴仁毅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中,注入重水后常采用笛针进行气-重水交换,但这种交换方式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会因巨大裂孔瓣缘失去重水的支撑而向下折翻或退缩,造成激光封闭失效等,有引起视网膜再次脱离的潜在可能.对此,我们利用重水的重力和气体的张力,采用侧转位气液交换法排出玻璃体腔内重水,再行油-气交换填充硅油,以避免孔瓣的折翻或退缩,收到较好疗效,现就术后早期巨大裂孔瓣缘的复位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我院收治的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共23例(23只眼),男19例19只眼,女4例4只眼,右眼15例15只眼,左眼8例8只眼.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2.54±14.80)岁,病程1周~2年,平均(2.58±4.77)个月.术前视力为光感~0.06,其中光感10只眼,手动4只眼,数指6只眼,0.01~0.06者3只眼.裂孔范围90°~300°,裂孔平均大小为164.21°±70.38°,其中≥180°者9只眼.裂孔分布以颞侧为主16只眼,鼻侧为主7只眼.

  • 抗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克隆、测序

    作者:钟秀风;李永平;唐松;冯官光;黄树其

    肿瘤免疫导向治疗中与抗癌药物、放射性核素偶连的载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的异源性问题是束缚肿瘤免疫导向治疗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异源McAb的人源化改造是肿瘤免疫导向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目前,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McAb基因人源化研究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这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分泌小鼠抗人RB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3C6由本病理室制备,McAb亚型为IgG2a.实验中所需要的酶类及测序载体pGEM -T Easy等为美国Promega公司产品.TRIZOL试剂购自美国GIBCO公司.

  • 多波长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清;吴又凯;卜菊芬;张洁;武志峰

    视网膜大动脉瘤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局限性扩张.本病好发于颞侧视网膜动脉的第3分支以前,瘤壁因渗漏、破裂而出现的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极易波及黄斑中心凹,严重影响视力[1].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1月采用氪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8例8只眼,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0年11月间在我科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中选取病变波及黄斑的8例8只眼,采用氪离子激光光凝并进行随访.诊断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动脉早期可见动脉干圆形强荧光斑,晚期荧光素渗漏或血管壁着染.其中男3例,女5例;右眼6例,左眼2例;年龄 20~80岁,平均年龄62.9岁.6例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2例主诉眼前黑影遮挡.所有患者激光治疗前均作常规的国际视力表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直接、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和 FFA检查.视力低于0.1者4例,0.2~0.4者3例,0.7者1例.动脉瘤位于颞上方者5例,颞下方者3例.瘤体直径200~500 μm.1例仅有黄斑水肿,6例见视网膜出血,1例视网膜有出血及黄白色渗出.2例合并玻璃体积血.1例伴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余无全身特殊病史.所有患者均确诊后即行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时间距发病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易长贤;陈浩宇;闫宏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 VKH)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大脑、内耳、眼部和皮肤毛发等处的黑色素细胞受到自身免疫反应的损害,在治疗上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主.但临床有时可以见到VKH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MD)的患者,而糖皮质激素又有升高血糖的副作用,从而导致了VKH合并DM患者治疗上的矛盾.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5例VKH合并DM患者的临床资料,期望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

  • 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

    作者:张伟;赵堪;兴崔云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临床特征是早期出现夜盲及视野缩窄,晚期出现视力下降甚至丧失,视网膜周边部色素沉积,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检查波幅低平甚至消失[1].因此,视力、视野和全视野ERG检查结果是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但是,全视野ERG是对整个视网膜功能的反应,无法对视网膜局部功能的改变做出准确反应.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能同时记录许多局部ERG的视觉电生理技术,可以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的各个不同部位,经计算机处理后将视网膜不同部位的反应分离提取出来,并可用一立体图(topography)直观地显示视网膜不同部位的反应密度[2-4].我们对 8只RP眼和12 只正常眼的mERG进行了检测,以了解RP患者的mERG特征.

  • 近视眼与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

    作者:周正申;王玲;王康孙

    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是指以往正常的视网膜结构因退行性变、血管损害或机械性牵拉所致的改变,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病因.其发病原因不详,但临床资料表明它与近视明显相关[1].我们通过对近视性屈光不正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的类型、范围、部位、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近视性屈光不正与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本院眼科中心屈光门诊1999年9月~2000年2月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无主诉症状的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527例1 014只眼,其中男性257例,女性270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4.22±7.73)岁.本院眼科中心眼底激光门诊1996年6月~2000年2月因自觉眼前黑影飘动、遮挡或有闪光感,并检查出眼底周边部退行性病变而行激光治疗的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213例241只眼,其中男性74例,女性139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8.62±12.98)岁.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生近视的时间、初始的戴镜度数、家族遗传史、既往眼病史及全身疾病史、出生史等.用Nidek ARX-900型自动角膜屈光计及视网膜检影法检查屈光度,重复3次,以近视球镜度数+近视柱镜度数/2折算的近似球镜度数作为统计依据.患者经10%新福林充分散瞳验光后,用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并标记各种周边部退行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及性质.病变性质分为:霜样变性、树枝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玻璃体牵引灶、囊样变性、非压迫性发白、裂孔及视网膜脱离[2].

中华眼底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