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종류방치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578
  • 国内刊号: 42-12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7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焕朝 魏少忠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OK-432联合IL-2对Lewis肺癌及c-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洁;司兆学;董红林;梁海清;蔡军伟;单罢安;杨晶

    目的 研究OK-432与IL-2抑制近交系小鼠C57BL/6Lewis肺癌(LLC)的生长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 以C57BL/6荷瘤LLC小鼠为模型,观察OK-432联合IL-2对肿瘤发生、生长转移的影响,及用抗鼠c-fos单克隆抗体进行SABC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测定c-fos在Lewis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结果 二者联用对肿瘤体积和重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增强抑瘤率(P<0.01),肺转移灶数目明显减少.光镜下显示肿瘤灶中出现许多凋亡细胞;肿瘤组织电镜观察,瘤细胞核染色质浓集成块,在核膜内呈新月形或环形排列,核膜清楚,瘤细胞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c-fos在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结论 OK-432与IL-2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活性,部分原因可能阻抑c-fos基因的表达;提示OK-432联合IL-2可望为临床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

  • P-选择素与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玉芳;宋国忠;张云汉;张玉昆

    目的 研究P-选择素、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7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组织的P-选择素及nm23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①P-选择素、nm2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无关.②P-选择素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强,在Ⅲ、Ⅳ期胃癌显著高于Ⅰ、Ⅱ期.③nm23基因表达与TNM分期无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④P-选择素和nm2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P-选择素高表达与nm23基因低表达提示胃癌浸润转移的高风险性.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宁浩勇;虞积耀

    目的 探讨HCGα、β亚基在大肠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P法)检测大肠病变中HCG不同亚基的表达.结果 HCGα在大肠良性病变中存在表达,在恶性病变中未见表达;HCGβ在良性病变中罕见表达,在大肠癌中表达较高.结论 HCG的不同亚基的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有所不同.HCGβ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大肠癌恶性分化的一种参考指标.

  • 肿瘤体外三磷酸腺苷药敏试验

    作者:刘珊玲;彭芝兰;楼江燕;王和;唐茜萍;何斌

    目的 评价肿瘤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的生存情况,探讨将该方法用于卵巢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生物荧光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鼠纤维瘤细胞株L929、人卵巢癌组织和腹水细胞进行抗癌药物处理后的细胞活性测定.结果 该法能测出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不同个体对不同浓度药物反应的差异,实验变异系数CV值为1.2~15.8%.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有稳定、重复性好、特别敏感的特点,用于卵巢癌体外药敏试验可行.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抑制BTT739小鼠膀胱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武文森;胡宏慧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小鼠膀胱癌BTT739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BTT739肿瘤细胞接种于T739近交系小鼠皮下(2.6×105/小鼠),24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第3天始分别给予对照组溶剂(0.9NS)0.3mL,治疗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4×106IU/kg),日2次,腹腔注射,共20天,阳性对照组MMC(1mg/kg)日1次,腹腔注射计14天.第25天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皮下瘤重及肺转移率,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皮下瘤重分别为11.4±1.9g和7.4±0.8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有明显抑制BTT739肿瘤生长作用,抑瘤率35.1%(P<0.05),而对肺转移灶数目及转移灶大小的抑制率分别为61.3%和26.2%(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可明显抑制BTT739小鼠膀胱癌生长和转移.

  • HSV-tk/GCV系统联合重组人TNF-α治疗脑胶质瘤的离体实验研究

    作者:徐亚林;李承晏;董长垣;李涛

    目的 探讨HSV-tk/GCV系统联合rhTNF-α抗脑胶质瘤的有效性.方法 利用重组HSV-tk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大鼠C6细胞得到HSV-tk阳性细胞,C6/GCV、C6+tk/GCV、C6+rhTNF-α和C6+tk/GCV+rhTNF-α4组在体外分别给予GCV或/和rhTNF-α处理,用MTT法测量细胞存活率,比较各组肿瘤细胞存活率.卡方检验作显著性检测.结果 未加任何抗癌因子处理的C6细胞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各处理组的肿瘤细胞2~3天后开始逐渐出现细胞突触消失,细胞变圆,胞体皱缩,核仁固缩、裂解、甚至消失,继而逐渐死亡.联合应用HSV-tk/GCV+rhTN-α组的肿瘤细胞存活率比单纯应用HSV-tk/GCV组或rhTNF-α组明显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HSV-tk/GCV系统和rhTNF-α的杀癌细胞效果优于单一使用HSV-tk/GCV系统或者rhTNF-α.

  • 乳腺肿瘤中c-erbB-2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丁洪基;李爱英;李新功;常峰;徐志秀

    目的 研究c-erbB-2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1例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c-erbB-2和nm23基因蛋白检测,对其中102例乳腺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 c-erbB-2蛋白在导管内癌、Paget病及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nm23蛋白在浸润性小叶癌中呈高表达.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及PR呈正相关;nm23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和PR密切相关.结论 c-erbB-2呈阴性表达、而nm23呈阳性表达时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好.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作者:曹军;高平;黄应桂;林虹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用普通形态学方法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特点.结果 按Kadish分期,A期无一例,B期7例,C期5例.组织学特征是瘤细胞以片状、梁索状排列,有Homer-wright、Flener菊形团,细胞间可见胞浆突起形成的嗜酸性纤维.多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NSE 12例均为阳性,S-100 3例阳性,NF4例阳性,Vimentin 4例阳性,LCA、Keratin、HMB-45、Desmin均为阴性.结论 NSE对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有特异性价值,其它免疫组化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鳞癌相关抗原在诱发性肺鳞癌癌变过程中动态监测的研究

    作者:杨飞;陈德基;喻伦银;刘铭球;邹祖玉;夏东;凌长明;江曼;胡雪峰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过程中血清鳞癌相关抗原(SCC Ag)、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15-3(CA15-3)的动态变化,为寻找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MCA)碘油溶液对91只Wistar大鼠诱癌,分别于灌注后第20天、40天、50天、60天、70天、80天分批处死动物并取血清.从经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各阶段的动物模型组中各选取3~7例,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试验技术(MEIA)测定血清中SCC Ag、CEA、CA15-3的水平.结果 在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阶段,三种标志物均无改变;但在早期浸润癌阶段,SCC Ag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CEA、CA15-3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清SCC Ag在肺鳞癌早期即升高,表明SCC Ag是肺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 rBCG-IL-2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免疫刺激作用的研究

    作者:曾星;梅玉屏;黄羽;章国来;石灵春;杨明

    目的 将表达IL-2重组BCG用于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电转化技术,构建重组卡介苗即Rbcg-IL-2和Rbcg,并用瘤株重组BCG接种荷瘤小鼠,几周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检测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Rbcg-IL-2能表达分泌IL-2,其表达量为9.87ng/ml±4.56ng/ml,Rbcg-IL-2与Rbcg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杀瘤率.结论 Rbcg-IL-2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较早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杀瘤活性.

    关键词: 重组卡介苗 IL-2 肿瘤
  • nm23基因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熊永炎;熊艳;唐志佼;曾俊

    目的 研究nm23基因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m23基因在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3在侵袭性葡萄胎的阳性表达率(100%)显著高于绒毛膜癌(68.63%)(P<0.01).在不同肿瘤性滋养细胞中,合体滋养细胞(ST)基本不表达,中间型滋养细胞(IT)和细胞滋养细胞(CT)部分表达,但侵袭性葡萄胎中IT阳性表达率(62.50%)极明显高于绒毛膜癌(3.92%)(P<0.01).侵袭性葡萄胎原发瘤强阳性表达率(82.76%)明显高于转移瘤(27.27%),原发性绒毛膜癌阳性表达率(84.37%)明显高于转移性绒毛膜癌(42.11%),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nm2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分化呈正相关,与肿瘤的转移能力呈负相关.

  • 骨肉瘤侵犯骨骺软骨板和关节软骨的病理学与MVD、VEGF、SMA、Desmin的表达关系研究

    作者:陈春梅;夏和顺;曹才旺;殷汉民;吴建平;朱剑;常青

    目的 探讨骨骺软骨板和关节软骨有无抵抗骨肉瘤(OS)侵犯的作用.方法 将38例截肢的OS标本,纵向锯成1cm左右的骨片,作多骨片X-线照片,在不同层面骨骺软骨板和关节软骨处多处取材,光学显微镜观察OS对骨骺软骨板和关节软骨侵犯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管形成与浸润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在浸润区F-8抗原阳性细胞和毛细血管密度与非浸润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骨骺软骨板对OS的侵犯没有明显抵抗作用,即使有抵抗也仅是暂时的屏障作用.浸润与血管形成呈正相关.

  • 激光扫描显微镜对淋巴结良恶性增生细胞的观察

    作者:李俊;丁祖玖;洪素珍;程洁;朱扬;翟倩;吴世雄;袁自均;叶兵;沈秋云;鲍良弼

    目的 观察淋巴结良恶性增生细胞在LSM下的一般形态,特别是自体荧光特征.方法 采用LSM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恶性淋巴瘤(15例)的细胞进行激光透射(LT)、激光反射(LR)及荧光观察.结果 发现增生细胞的一般形态要比CM下更为显著.在488nm单色激光激发下,良恶性增生细胞及其周围RBC的自体荧光相对强度有显著不同.结论 LSM下淋巴结良恶性增生细胞及周围RBC的自体荧光特征可为其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诺维本、吡喃阿霉素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

    作者:范玉华;于丁;邓华邦;柯玉华;蒋晖;付小玉;胡艳苹;杨玲;肖志华

    目的 观察诺维本(NVB)+吡喃阿霉素(THP)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方法 NVB+THP联合治疗31例晚期乳腺癌,均为女性,其中Ⅲ期18例,Ⅳ期13例.结果 本组31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为61.3%.主要毒付反应,是骨髓抑制或静脉炎,白细胞下降为93.2%,其中Ⅲ、Ⅳ度为50.2%,静脉炎发生率为42.0%.结论 NVB+THP联合治疗乳腺癌,有效率较高,但骨髓抑制发生率高,必须引起重视.

  • 恶性骨肿瘤术后免疫联合治疗对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无瘤生存影响意义

    作者:彭磊;王臻;吕昌伟;冷南;刘继中;许诺;张存;于哲

    目的 探讨手术后的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自体瘤苗及TF联合免疫治疗对T4/T8值影响作用,研究T4/T8值变化和免疫综合治疗对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抗人T细胞OKT系统OKT4、OKT8检测T4/T8值,自体瘤苗的转移因子分别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复查随访无瘤生存率.结果 治疗使无瘤生存率提高,使T4/T8值升高,而T4/T8值与无瘤生存相关不大.结论 联合免疫治疗提高无瘤生存率,可提高整体免疫水平,而整体免疫水平无显著变化者也有显著无瘤生存率.提示手术后免疫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抗瘤免疫的激活及敏感性升高,这种效应即使在较低的宏观整体免疫水平下也可起作用.

  • 高龄胃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锡山;王宽;徐海涛;吕文涛;张岂凡;赵家宏;毛林

    目的 总结分析高龄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75~1993年间收治的45例高龄胃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高龄胃癌男性多发,男女比例为8∶1;首发症状不典型,病程长(平均1.5年),均为进展期胃癌;大多数病例术前伴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心病;发病部位以胃远端为主,肿块直径多数大于5厘米,侵出浆膜者占31.1%,淋巴转移率为71.1%;组织学类型,分化好的占多数(55.6%);手术切除率为88.9%,根治性切除率55.6%.3年生存率为26.2%,5年生存率为17.8%.结论 为提高该类患者的预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病人术前伴发症的纠正及加强术后护理是关键.

    关键词: 高龄 胃肿瘤 预后
  •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作者:陈贵平;赵阳;曹浩明;姜海;史时芳

    目的 评估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MMC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 羟基喜树碱组治疗23例,随访6~36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为13.0%.而MMC组治疗22例,随访7~36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18.2%.结论 提示HCPT的疗效与MMC相仿,而副作用明显减少,认为羟基喜树碱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 腹壁韧带样纤维瘤53例病例分析

    作者:赵东兵;邵永孚

    目的 探讨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64~1997年间外科收治的53例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结果 53例腹壁韧带样纤维瘤行广泛切除术32例,根治切除术19例,姑息切除术2例,术后合并放射治疗1例,全组病例复发率20.8%,本院治疗者复发率3.8%(2/53);结论腹壁韧带样纤维瘤呈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治疗应按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处理.治疗首选外科手术,配合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疗效.

  • 抗食管胃吻合术后返流的研究

    作者:陈万生;刘艳慧

    目的 研究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抗返流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100例分为实验组(抗返流组)和对照组(无抗返流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法,实验组加抗返流术,即:食管胃单层吻合后,再将胃壁呈斜形向上套在吻合口外建立Gubaroff瓣,并将胃大弯侧向上提1.5~2.0CM与纵隔胸膜固定形成His角.结果 实验组:无返流44例,有返流6例;对照组:无返流4例,有返流46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食管胃吻合的基础上加抗返流术,建立了Gubaroff瓣和His角,取得与Nissen术等同样的抗返流效果,是良好的抗返流方法.

  • 皮肤Merkel细胞癌3例

    作者:袁破;李玉升;储大同

    目的 探讨Merkel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1989~1999年间,共收治3例Merkel细胞癌患者,均接受扩大性切除术及放疗和/或化疗.结果 3例病例均于术后5月内复发,中位存活期2年.结论 Mere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且进展快的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包括免疫组化方法),即使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差.

  • 食管胃一层缝合法的探讨

    作者:冯安民;徐海洋;黄江平;陈登峰

    目的 防止食管吻合口狭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探讨胃食管一层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1995年1月~1999年6月,行食管、近端胃切除,食管胃采用一层缝合方法共52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吻合口瘘1例(颈部食管胃吻合,经保守治疗全愈)占1.9%.术后6月行钡餐检查吻合口直径≥1cm.仅3例进食时有不适之感,对生存质量无影响.结论 食管胃吻合采用一层缝合方法是可行的.对防止吻合口狭窄,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有效的.并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 血清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在结直肠癌病人中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柴同海;庞德水;杨艳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病人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及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病人51例作观察组(其中41例行根治术),32例非肿瘤手术病人作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lⅣ和LN.结果 观察组ColⅣ和L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Dukes B期及C期明显高于A期(P<0.01),根治术后ColⅣ及LN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 ColⅣ及LN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相关,检测其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 食管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曹福生;张清勇;孙建忠

    目的 为了探讨血清胃泌素的变化与食管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45例食管癌病人及30例正常人,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其进行了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的检测.结果 食管癌病人空腹血清胃泌素值为(168.3±46.2)Pg/ml,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8.3±24.9)Pg/ml(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21.7±47.6)Pg/ml,非常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1.7±32.3)Pg/ml(P<0.01);癌肿浸润深度达肌层以外者为(168.3±40.3)Pg/ml,显著高于癌肿浸润达肌层以内者的(78.9±34.7)Pg/ml(P<0.01).结论 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的测定,对食管癌病期的判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均有一定的意义.

  • 血清及肌瘤匀浆液雌二醇、孕酮测定在子宫肌瘤发病中意义的探讨

    作者:陈辉霖;陈婉茜;梁凤云;蔡韵琴;刘元姣

    目的 对雌、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24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4~51岁,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RO)水平,计算E2/PRO比值并与2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女性进行对照.另术中取小块肌瘤及正常肌层组织制备成匀浆液测定E2、PRO.测定方法为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病例组血清E2水平及E2/PR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RO变化无意义;匀浆液测定肌瘤组织E2含量及E2/PRO比值高于正常肌层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E2/PRO比值异常是子宫肌瘤发病的重要因素,肌瘤局部组织内E2含量明显升高及E2/PRO比例失调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的直接原因.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鳞癌中p53与MDM2蛋白表达差异性研究

    作者:凌箫鸣;郑英;张涛

    目的 探讨MDM2、p53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及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共76例.结果 1.随着宫颈病变加重,MDM2、p53表达率均渐增高,二者在正常宫颈、CIN、SCC的表达率分别为:MDM2的表达为0、13.64%、44.12%;p53的表达为5.00%、18.18%、47.06%.MDM2、p53在浸润癌组较CIN及正常宫颈组明显增高.2.MDM2的表达与p53的聚积在统计学上未显示出有相关性.结论 MDM2、p53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 胆囊胆汁癌胚抗原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秦鄂;吴国俊;朱国新;杨景秋;董飞

    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癌胚抗原(CEA)值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共测定胆囊胆汁及同期血清CEA值75例.共分为三组:A组(大肠癌组)34例、B组(术后肝转移组)11例、C组(良性疾病组)为对照组30例.胆汁标本于术中细针穿刺胆囊抽取5 ml,血清标本于术晨采集静脉血2ml.结果 胆汁CEA测定结果:A组均值(173.2±25)ng/ml;B组均值(752±117)ng/ml;C组均值(41.3±2.8)ng/ml.经统计学处理,A、B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CEA测定结果:A组均值(17.3±2.7)ng/ml;B组均值(19.5±4.3)ng/ml;C组均值(11.3±1.4)ng/ml.经统计学处理,A、B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胆囊胆汁CEA值>640ng/ml时对诊断大肠癌肝转移有一定临床意义.

  • p53、p21wafl和PCNA诊断肺癌价值研究

    作者:丁续红;李清泉;彭燕;杨炯;杜梅珍;吴小军;张旃

    目的 筛选肺癌诊断标志物.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评价p53、p21wafl及PCNA蛋白诊断肺癌价值.结果 (1) 肺癌p53、p21wafl及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肺良性疾病.(2) p53蛋白诊断肺癌的阳性似然比为13.97,其特异度显著高于p21wafl和PCNA.(3) p53阴性者联合p21wafl和PCNA平行试验的阴性似然比为0.105.结论 (1) 肺癌p53、p21wafl和PCNA蛋白表达上调,三者均与肺癌有很强联系.(2) p53是较好的肺癌诊断单项指标.三项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时,倾向于排除肺癌诊断.

  • 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作者:徐朝久;徐兵河

    新辅助化疗(Primary or Neoadjwvant chemotherapy、以下称PCT)是指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它目前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癌的PCT首先被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经过30余年的研究,PCT在LABC中的肯定地位已经确定[1].而早期可手术乳腺癌(Eerlier-stage operable breast Cancer)的PCT研究虽然相比较晚,但近些年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令人注目.

  • DNA甲基化与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华;肖文华

    DNA甲基化是基因复制后修饰,目前,认为也是一种新的基因调控机制.尽管,大量事实已证明DNA甲基化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确切功能尚不清楚[1].人类基因的三分之一由散在的重复DNA片段组成,如ALUS和LTNS,这些DNA片段中又有许多CpG二核苷酸聚集区称为CpG岛[2],它们具有潜在的转录活性[3].大部分CpG岛位与基因5'端与基因的活性有关[4].目前研究发现许多抑癌基因5'端均存在CpG岛,并受甲基化的调控,此外,DNA甲基化的改变,对染色体的构形及其结构均有重要影响.DNA甲基化异常,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DNA 肿瘤 甲基化
  • 健脾中药预防肝癌研究进展

    作者:钱妍;凌昌全;俞超芹

    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由于大部分患者不能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造成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因此,目前对易患者(如:肝癌高发区居民、乙肝病毒携带者等)有针对性预防已被做为消灭和控制肝癌的重要手段,受到充分的重视.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肝癌病名,却早有类似症状、体征,如"脾积"、"癥积"等记载.古人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健脾、固护正气在疗积中占首要地位.如<医学心语>:"…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当前许多学者从事着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研究工作,发现健脾中药不仅可降低晚期肝癌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其低毒、有效性在肝癌预防方面也体现出西药及攻伐类中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 中药 肝癌 健脾理气
  • 端粒、端粒酶与妇科肿瘤

    作者:李红梅;辛晓燕

    近年来,肿瘤学研究进展显示,人类85%以上的肿瘤有端粒酶的异常表达,但正常组织细胞中表达极低或无表达.细胞的无限制生长是肿瘤发生的原因,而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和无限增殖的必要条件.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已成为研究肿瘤治疗的新的热点.本文对端粒、端粒酶及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GSTs与肿瘤及其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转;汪晖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是一组参与体内生物转化Ⅱ相结合反应的同工酶系.主要通过促进亲电底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加速多种毒性物质(如药物、染料、致癌物等)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GSTs是启动GSH结合反应的关键酶.此外,GSTs可与细胞内毒素结合使之隔离,也可将过氧化物转化为无活性乙醇,从而阻止氧化性损伤.近几年来,GSTs与肿瘤及其化疗药耐药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为此,本文将对这方面的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儿童脑膜瘤10例

    作者:费舟;章翔;王占祥

    儿童期脑膜瘤极少见.我科10年仅收治此类肿瘤10例,本文重点探讨有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瘤
  • 皮肤多发性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2例报告

    作者:常青;毛军;龚选举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相当少见,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2%~7%,可累及淋巴结,皮肤及胃、肠道等处,而原发于皮肤的罕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所见2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胃鳞状细胞癌3例报告

    作者:支喜兰;谭德银

    胃鳞状细胞癌较少见,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见3例,报告如下:例1 患者男性,45例.上腹间歇性疼痛4月余,伴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钡透检查诊断胃幽门梗阻,胃镜检查诊断胃窦癌.术中见胃窦处有5cm×4cm溃疡性肿块,行胃大部切除.临床诊断,胃窦癌.

  • 原发性腹膜后粘液性囊腺瘤癌变1例

    作者:张荣春

    患者女,36岁,4天前晨炼抬右腿时,出现右下腹牵拉痛,于1999年7月15日入院.体查:腹平坦可触及7cm×5cm肿块,边界光滑有触痛,质软,活动度好.CT示:右中下腹部腹膜后囊性占位,肿块与卵巢无相连,B超:子宫及附件无异常.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 胃平滑肌肉瘤10例治疗体会

    作者:黎才海;舒味冰;杨世杰

    胃平滑肌肉瘤发病率低,仅占胃恶性肿瘤病例的0.5%,胃肉瘤病例的20%.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发现与胃癌极为相似,术前难以确诊,术中也往往与胃癌难以鉴别.现将我科1985年11月至1999年3月收治胃平滑肌肉瘤10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手术
  • 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腹、盆腔肿瘤根治性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杜嘉陵;薛亚军

    异丙酚已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但在硬膜外麻醉中辅助应用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其腹、盆腔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消除牵拉反射和镇静催眠的效果,并与氟芬合剂相比较,探索出一种能提高硬膜外麻醉质量、安全、平稳的辅助用药方法.

  •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作者:陈兵;刘为纹;房殿春

    肿瘤诊疗的理想靶标是找到一种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须的,但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成分.端粒酶是目前已发现的一种端粒维持机制.几乎绝大多数肿瘤具有端粒酶活性,而正常人体细胞却无表达(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系胞外),提示端粒酶可能是目前所见到的特异性较好的一种广泛肿瘤标志.因此,端粒酶已成为抗肿瘤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靶点.

    关键词: 端粒酶 肿瘤 检测
  • 自制吸引刀行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尹涛;包乐群;鲁建林;杨自万;殷刚;吴艳红;李爱平;张忠铃

    为提高肝切除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根据肝实质与管道系统质地的显著差异,利用钝性切割分离和强力吸引原理自制吸引刀,先行大动物活体实验,再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

    作者:肖小炜

    低剂量辐射可诱发机体对放射线的适应性,并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为探讨低剂量辐射线照射能否降低放射线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而又不减少放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我们自1996年2月至1999年10月对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66例随机分组进行自血离体照射回输加常规放疗作对比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 30例体外放疗加立体定向放疗肺癌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郝俊芳;刘秀清;孙惠英;李万隆;翟利民;王学青

    从1998年3月到10月我科收治立体定向放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肺癌30例,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 肺癌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方铁兰;蒙世杰;王勇文

    本实验检测49例肺癌、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IL-2及sIL-2R水平变化,并对其中34例作了术前、术后、术后一年的两项指标的动态观察,探讨两指标对肺癌、食管癌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 膀胱鳞状细胞癌15例报告

    作者:刘运初;刘修恒;钱辉军;詹炳炎;吴荣扬

    膀胱鳞状细胞癌是较为少见的膀胱上皮肿瘤,我院1978年2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膀胱恶性肿瘤833例,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15例,占1.8%.报告如下.

肿瘤防治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