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分析

    作者:黄正梅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常见,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30%,化疗和放疗的联合应用疗效不令人满意.目前大多切除手术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基因治疗方法正逐步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文章针对目前对其病症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 开普拓、5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侯冰宗;周少朋;房思炼;李霄凌;莫湘琼

    目的 观察开普拓、5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化疗,方案为:开普拓、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A组按时辰给药法治疗,B组按常规给药法治疗,按WHO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CR+PR)为78.5%,B组为35.7%,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A组对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均较B组轻,A、B两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脱发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开普拓、5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进行大肠癌肝转移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较低的毒副反应.

  • 肝肿瘤冷冻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李亮;李泳群;聂舟山

    传统治疗肝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有10%~20%的病人能够手术,而且开放式手术、尤其对肝硬化病人实施手术,其病死率很高.目前,介入、加热及冷冻手术等微创治疗方法逐渐开始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现就冷冻手术治疗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疗效观察、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

  •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作者:陈耐华

    目的 比较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1.1与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10年3月~2015年4月大肠癌肝转移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纳入A组(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联合贝伐单抗)化疗48例,B组(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41例,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均行腹部增强CT扫描.分别采用RECIST1.1、RECIST1.0标准评价肝转移瘤治疗后大小的变化,对疗效评估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并以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评估贝伐单抗的疗效.结果 应用RECIST1.1标准,CR 2例,PR 25例,SD 49例,PD 13例,RR为30.3%,PD为14.6%;应用RE-CIST1.0标准,CR 2例,PR 24例,SD 44例,PD 19例,RR为29.2%,PD为21.3%.RECIST1.0标准与RECIST1.1标准的Kappa值为0.891(P<0.05).应用RECIST 1.1标准评价两组的疗效:A组的RR为62.5%,B组为43.9%,A组的疗效优于B组(Z=-2.293,P=0.002).结论 RECIST 1.1标准较RECIST1.0标准对病灶的整体评估更全面,两种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贝伐单抗对大肠癌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优势.

  • 125I粒子与90Y玻璃微球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进展

    作者:李滢旭;陈亿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较为棘手.即使能够行手术治疗,由于转移灶未能彻底切除,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如果失去手术机会,常规行体外放射治疗、全身化疗效果亦不佳.如何寻找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已经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临床应用,改变了医师对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规做法.其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及90Y玻璃微球灌注栓塞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二者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应用方面有其独特性及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预测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家乐

    大肠癌肝转移在全世界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研究显示大肠癌肝转移都有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特征,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分子标志物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预测和指导靶向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临床医师从事这项科研,其中一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更多重要的问题仍需解决.研究者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能更准确地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并实现佳的靶向治疗.

  • 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间质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作者:程家乐;姚敬;彭佳远;汪昱

    目的 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构建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间质组织和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间质组织基因表达谱,从间质中筛选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 分别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集的4例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组织和4例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各自的间质组织.提取微量RNA,结合安捷伦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4×44 K 2.0)技术,构建8例间质组织标本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选择显著上调及下调的前2位基因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 在4对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筛选出1948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1266条,下调的有682条.对骨膜蛋白(Perios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这4个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筛选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为寻找大肠癌肝转移临床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综合介入方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对AFP、CEA水平的影响

    作者:庞东杰;张玉军;韩友奎

    目的 探讨综合介入方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经皮局部药物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供分型情况、近期疗效情况、生存率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治疗前后AFP、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供分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AFP、CEA及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AFP、CEA及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和观察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 1例,PR 29例,有效率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 4例,PR 35例,有效率9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个月时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介入方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且近期生存率高,不良反应轻.

  • 中药微调3号方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分析

    作者:薛青;尤建良;王旺胜;龚时夏

    目的:观察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48例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化疗(即治疗组),47例单纯化疗(即对照组),两者近期客观疗效、临床主要症状、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8.75%),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率64.58%),1年生存率为54.17%,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 结论: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大肠癌常见诊疗误区解析

    作者:戴广海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主要针对肠镜检查的必要性、肝转移是否能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的适应证、靶向药物的适应证以及K-RAS基因检测的必要性等5方面进行分析.逐步规范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大肠癌综合治疗水平.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凤云;张艳桥;张纯惠;燕飞虎;李志伟;张倩倩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中的疗效.方法 8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化疗,以治疗后肝脏CT、肿瘤标记物评价疗效.结果 8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近期有效率为62%,肝转移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其中肝转移灶完全消失(CR)1例,缩小(PR)6例,稳定(SD)1例,增大(PD)0例,所有病例肿瘤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大肠癌肝转移化疗的疗效.

  • 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分析

    作者:林贵海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36例,在原发灶切除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转移灶切除组15例、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10例、射频消融组6例、全身化疗组5例,观察并对比四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的生存率。结果:转移灶切除组患者生存率均优于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射频消融组以及全身化疗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的生存率优于全身化疗组的患者(P<0.05)。结论: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转移灶切除的疗效更佳,单个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肝转移者预后更好。

  • 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25例临床研究

    作者:史碧霄;曹云;李烜

    目的:观察归芍六君子汤加减组方辅助伊利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化疗方案用于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确诊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FOLFIRI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对照组单纯行FOLFIRI化疗方案,2组均以治疗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化疗反应发生情况、肝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近期疗效、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以及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辅助FOLFIRI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化疗引起的腹泻发生率.

  •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护理

    作者:陆美芹;张玲;沈茜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用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除1例患者因无法耐受消化道反应停止化疗外,其余均完成了4个周期的治疗,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方案,通过对化疗反应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和减轻了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观察

    作者:陈燕平;钱丹雯;高潺潺;侍方方;王彩莲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7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化疗联合热疗患者38例为治疗组,按照NCCN指南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FOLFIRI)或单药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同时给予肝脏转移病灶局部热疗.单纯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化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与毒性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39.4%,对照组有效率(CR+PR)为3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化疗联合热疗组患者体力状况评分明显改善(P<0.05);③所有入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皆以Ⅰ级骨髓抑制为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毒性为脱发、发热、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胆红素)、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两组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为主,两组间各项毒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热疗对照单纯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 CD44和CD54在裸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马陈;毛大本;王成忠;郭宇

    目的研究CD44、CD54在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早期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取4~6周龄裸小鼠42只,其中36只用来建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其余6只为正常对照组.36只动物模型按时相分成6组,分别于第10 d、15 d、20 d、25 d、30 d、濒临死亡时摘眼放血处死,获得血清标本,用ELISA法测定裸鼠血清中CD44、CD54和CEA的含量,并观察、记录肝脏转移肿瘤灶的大小和数量.6只正常裸鼠与实验组同笼饲养并作相应检测,与实验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不同时相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血清中CD44、CD54和CEA的动态测定发现: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动物血清中CD44和CD54的表达逐步增高,与肿瘤生长时间、肿瘤大小及转移程度成正比(P<0.05).结论 CD44和CD54可以作为早期反映大肠癌肝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 Tenascin-C在大肠癌原发癌灶侵袭边缘的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

    作者:杨庆强;石镁虹;唐春燕

    目的:通过探讨肿瘤芽殖在不同大肠癌病例的分布特点以及Tenascin-C(TNC)在癌灶侵袭边缘和原发癌灶的表达,评价其可否作为Dukes C期大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大肠癌Dukes C期以上病例分成3组:A组为同时性肝转移组,B组为异时性肝转移组,C组为无肝转移组.通过HE染色观察位于大肠癌侵袭前沿的肿瘤芽殖分布,并准确计数.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C在肿瘤芽殖和原发癌灶的表达.结果:A组肿瘤芽殖BD(+)和TNC在大肠癌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C在肿瘤芽殖的阳性表达,不但A组高于C组,而且B组也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芽殖BD(+)、TNC在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均提示大肠癌较易出现肝转移.若将肿瘤芽殖分布特征与TNC的表达相结合,可提高预判的准确性,作为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

  • 超声聚焦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清芳;吴贤发

    目的 探讨超声聚焦(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大肠癌晚期肝转移瘤的疗效、生存期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TACE手术联合HIFU治疗.比较经TACE+ HIFU与TACE治疗后4周患者的肝功能、疗效、生存率情况.结果 肝功能受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方面,观察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在有效率及生存方面优于TACE组.

  • 胆囊胆汁癌胚抗原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秦鄂;吴国俊;朱国新;杨景秋;董飞

    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癌胚抗原(CEA)值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共测定胆囊胆汁及同期血清CEA值75例.共分为三组:A组(大肠癌组)34例、B组(术后肝转移组)11例、C组(良性疾病组)为对照组30例.胆汁标本于术中细针穿刺胆囊抽取5 ml,血清标本于术晨采集静脉血2ml.结果 胆汁CEA测定结果:A组均值(173.2±25)ng/ml;B组均值(752±117)ng/ml;C组均值(41.3±2.8)ng/ml.经统计学处理,A、B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CEA测定结果:A组均值(17.3±2.7)ng/ml;B组均值(19.5±4.3)ng/ml;C组均值(11.3±1.4)ng/ml.经统计学处理,A、B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胆囊胆汁CEA值>640ng/ml时对诊断大肠癌肝转移有一定临床意义.

  • 抗癌防移片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观察

    作者:郭忠聪;唐敏莉;曾柏荣

    目的:观察抗癌防移片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抗癌防移片联合化疗组(即治疗组)30例,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30例,比较两者近期客观疗效、生活质量、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KP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CEA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癌防移片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CEA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