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阑尾腹壁悬吊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罗蓬;张庭澍;李利波;曹云;陈建民;程化

    目的 探讨阑尾腹壁悬吊行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1月,168例阑尾炎行阑尾腹壁悬吊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中急性阑尾炎156例,慢性阑尾炎12例.镜下找到阑尾后,于其根部系膜无血管区戳孔并扩大,对应腹壁体表投影点刺入带有7号丝线的大三角针,穿出三角针将7号丝线的一段留置腹腔内,引过系膜戳孔于阑尾根部拟结扎点远端0.8~1.0 cm处结扎阑尾,腹壁外提拉丝线完成阑尾悬吊.通过观察孔trocar套管内分离钳送出的悬吊线取出阑尾标本.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165例,手术时间32~95 min,平均48 min.中转开腹3例,其中2例网膜、肠管致密粘连形成炎性包块,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粘连致阑尾无法显露.无术后出血、腹腔脓肿、阑尾残端漏、肠管损伤及穿刺孔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132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穿刺孔疝、阑尾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及慢性窦道形成.结论 阑尾腹壁悬吊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简便可行,改善了术野显露,降低镜下精细操作难度,有利于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

  • 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48例报告

    作者:汪洪江;赵丽萍;石文建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对48例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经口鼻蝶入路(17例)、经鼻蝶入路(31例)切除.经口鼻蝶入路,唇下黏膜切口,进入鼻前庭;经鼻蝶入路,右侧鼻孔进入,切开鼻中隔黏膜,后均在两侧鼻中隔黏膜间形成通道,至蝶窦腹侧壁,打开蝶窦及鞍底,进入鞍内.结果 全切3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15例术后一过性尿崩,7例脑脊液鼻漏.17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4例6个月后复发,4例怀孕生育下一代.结论 对于无明显向蝶鞍外生长的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 腹腔镜下腹腔巨大良性肿物切除术6例报告

    作者:姚宏伟;傅卫;袁炯;陆少美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腹腔巨大良性肿物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3月,对6例腹腔巨大良性肿物(直径8~25 cm)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并手术切除.结果 6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22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1,平均55 ml.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2~7 d,平均4.3 d.未发生肠管损伤、出血、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9个月,平均6.5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内巨大良性肿物可以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安全且创伤小.

  • 改良尿道会师术16例报告

    作者:于跃平;金松;李松

    目的 探讨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尿道膜部断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2月~2004年11月采取改良尿道会师术,即在尿道会师术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带钩穿刺针,经会阴皮肤穿刺贯穿膀胱颈前列腺加压缝合打结,治疗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尿道膜部断裂16例.结果 16例术后2周拆除会阴部缝线.3周拔除导尿管后,15例排尿通畅,术后4~6周大尿流率Qmax 16~25 ml/s;1例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通畅排尿.16例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3个月,尿道造影显示尿道无狭窄.结论 改良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尿道排尿功能恢复良好.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比较

    作者:李永来;刘焕军;李贺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9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应用自制钩式雪橇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手术50例(传统组).结果 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8±5)min vs(27±8)min,t=-6.436,P=0.000],术后需用止痛药的例数少(5/44 vs 14/50,χ2=4.017,P=0.045),住院时间短[(3.2±1.2)d vs(7.3±1.9)d,t=-12.311,P=0.000],住院费用高[(2965.5±516.7)元vs(2389.7±372.3)元,t=-6.251,P=0.000].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鞘膜积液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的17例报告

    作者:白巍;李黔生;靳凤烁;朱方强;张勇;张克勤;吴刚;毕罡;霍文谦;马强

    目的 总结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的免疫学检查,对供者行IVU检查了解分侧肾功能,行DSA或MRA、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检查了解血管的变异情况之后,开放式手术摘取供肾13例,经后腹腔镜活体供肾摘取4例,按常规方法移植给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或FK506)、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雷帕鸣)、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结果 13例开放式手术时间1.5~3.0 h,平均2.0 h;热缺血时间1.0~1.5 min,平均1.2 min;术中出血量60~200 ml,平均140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4例后腹腔镜手术时间3.0~4.5 h,平均3.5h;热缺血时间2.5~3.5 min,平均2.8 min;术中出血量60~100 ml,平均75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3~5 d出院.移植肾血液循环恢复后10~40 s泌尿,平均20 s.1例受者术后45 d发生轻微的急性排斥反应,应用激素冲击3 d后逆转,其余受者均无并发症.随访4~60个月,人/肾存活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 活体亲属肾移植安全可行,取左肾尽量靠近腹主动脉壁切断肾动脉,取右肾切取少许下腔静脉片.

  • 活体亲属肾移植19例报告

    作者:马超龙;董泽泉;曾仲;况应敏;官润云;申吉泓;张建华;崔平;黄鉴;段键;陈剑珩;刘康;肖龙;李应忠;王洪华;孙涛;陈强胜

    目的 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6年5月完成的19例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供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于术后7~10天出院.术后随访1~51个月,平均28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19例受者术后随访1~51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16例术后3~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于术后3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1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另1例激素治疗无效,改用抗人血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10天后逆转.1例为同卵双生兄弟之间肾移植,术后仅用激素治疗3周,未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术后情况良好,半年后自行减量乃至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 活体亲属肾移植安全可行;受者人/肾存活率高.

  • 基因芯片技术在增生瘢痕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齐;秦泽莲

    创伤愈合伴随瘢痕形成.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过度生长增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局部过量堆积则可形成高于皮肤表面的过度增生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发生HS或K的患者可有身体机能受限,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关于HS和K的病理机制研究很多,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有关瘢痕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已有一些,尤其是单个基因的报道为多.

  •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应激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景华;曹月敏

    气腹是施行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前提,目的在于为术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术野.CO2因不易燃爆,且在血液及组织中溶解度高,形成气栓的可能性小,是目前常用的充气气体.腹腔镜手术同开腹手术一样,在祛除病灶的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创伤.腹腔镜手术给机体的创伤来源于:①腹腔内高压综合征;②CO2入血所致高碳酸血症;③手术结束时腹内压骤降引发类似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证实建立气腹时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急性升高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做一综述.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报道

    作者:祝文峰;胡素芬;韦少云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阴道对28例子宫体积<14孕周的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手术时间46~112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50~230 ml,平均110 ml.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3例随访2~28个月,平均6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其中5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2例顺利妊娠,15例有症状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对腹腔干扰少,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适合于子宫体积<14孕周的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患者.

  • 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术式探讨

    作者:王焕英;李斌;魏炜;王丽英;伍冀湘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无阴道33例,男性假两性畸形1例,男性易性癖11例.结果 4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313 min,平均155 min,人工阴道壁生长良好,接近女性阴道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10天内阴道排液较多(>200 ml/d),3个月后阴道排液量<100 ml/d.术后3个月随访,6例男性易性癖者(截取回肠20~22 cm)人工阴道排液量较其余39例(截取回肠13~18 cm)多,前者应用卫生巾8~10片/d,后者应用卫生护垫3~5片/d.共有15例佩带阴道模具达6个月以上,人工阴道扩张良好;有性生活者35例,均满意.手术并发症1例,为全腹腔镜下手术后不完全肠梗阻,经腹腔镜梗阻段肠管切除、回肠端端吻合术治愈.结论 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是目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方法.截取回肠段15 cm左右足以满足患者对性生活的要求,过长会增加人工阴道排液量,从而增加患者的不便.

  • 腹部手术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翟乃良;刘霞;赵静;高咏梅;鲁春

    目的 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5年10月有腹部手术史的178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无腹部手术史的180例作为对照,以评价腹部手术史对气腹建立、中转开腹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手术史组176例气腹形成和第一trocar穿刺顺利,2例肥胖病人腹壁过厚导致腹膜外充气,改为开放法建立气腹;对照组177例气腹形成和第一trocar穿刺顺利,1例肥胖病人腹膜外充气,改为开放法建立气腹,2例"腹茧症"气腹不能形成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史组腹腔粘连68例(38.2%),对照组腹腔粘连17例(9.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879,P=0.000).手术史组20例(11.2%)中转开腹手术,发生9例(5.1%)并发症,其中2例脏器损伤;对照组16例(8.9%)中转开腹手术,发生7例(3.9%)并发症,其中1例脏器损伤.两组中转开腹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45,P=0.460;χ2=0.286,P=0.593).结论 对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根据前次手术的类型和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顺序,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勿需改变传统的穿刺孔位置.

    关键词: 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

    作者:冯力民;王恩杰

    子宫中隔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其发生率为0.009%~12%[1],占子宫畸形的80%~90%[2].子宫中隔使子宫腔的对称形态发生改变,并可能干扰正常生育功能,致使不孕及习惯性流产、早产的发生率上升.有症状子宫中隔可用微创外科治疗,即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a,TCRS),与以前的开腹手术相比,TCRS术切除的中隔是无血管的胚胎残留组织,术时无明显出血,术后病率低,易被患者接受,子宫腔上皮化过程仅需4~5周,使可妊娠的时间较开腹手术缩短.

  •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顽固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惠兰;陈素琴;杨玉凤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顽固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且处理十分棘手的高风险病症,处理不当危及生命.2001年3月~2006年1月,我院对12例住院患者采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icrowave endometrial ablation,MEA)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阴式与腹式卵巢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霞;李芳;张元叶

    目的 比较阴式卵巢囊肿切除术和腹式卵巢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卵巢囊肿经阴道手术51例与开腹手术95例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腹式组相比,阴式组手术时间短[(46.0±15.3)min vs(61.0±11.4)min,t=-6.704,P=0.000];术中出血少[(40.0±16.3)ml vs(131.0±72.0)ml,t=-8.89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1±0.7)d vs(5.0±1.0)d,t=-12.066,P=0.000];术后排气时间短[(10.4±3.9)h vs(25.5±6.2)h,t=-15.783,P=0.000];术后用止痛剂率低[4%(2/51)vs 52%(49/95),χ2=33.160,P=0.000];住院费用低[(2071±230)元vs(2579±244)元,t=-12.233,P=0.0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1/51)vs 3%(3/95),χ2=0.000,P=1.000].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经阴道卵巢囊肿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途.

  •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

    作者:于钦德;徐金玲;乔丽;赵冰;王毅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46例巨大卵巢囊肿(直径12~26 cm,平均18 cm)在脐上2~3 cm处做直径1 cm横切口,囊肿直径>20 cm者采用纵行开放1.5 cm切口,然后置入trocar再缝合作为置镜的第一穿刺点,在腹腔镜直视下吸出囊液,行囊肿剥除或附件切除,然后标本袋取出标本.结果 除1例因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肿瘤中转开腹外,余4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70~130 ml,手术时间55~95 min.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安全、可行.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无蒂肌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齐晓燕;王建;陈良玉

    子宫颈管无蒂肌瘤是宫颈的良性病变,生长在宫颈管内口,基底部宽、粗,难以暴露,普通手术与常规止血方法效果欠佳,出血量多[1].2000年4月~2003年12月,在援疆专家的指导下,我院开展了子宫颈管无蒂肌瘤的宫腔镜电切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金凤斌;韩丽萍;尤俊岭

    目的 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5月有全子宫切除指征的TLH 100例(腹腔镜组)和TAH 100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剂使用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排气时间(34.9±12.6)h显著短于开腹组的(52.6±11.7)h(t=-10.294,P=0.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4.5±1.2)d显著短于开腹组(6.3±1.2)d(t=-10.607,P=0.000);腹腔镜组术后镇痛5例,显著少于开腹组58例(χ2=38.752,P=0.000).2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1例输尿管阴道瘘;开腹组1例膀胱损伤,6例切口脂肪液化,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255,P=0.071).结论 TLH具有创伤小、腹腔内环境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

  •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前刮宫内膜预处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董晓瑜;王惠兰;韩翠欣;杨玉风

    目的 探讨刮宫子宫内膜预处理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icrowave endometrial ablation,M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6月~2005年6月对126例子宫异常出血行MEA之前刮宫预处理子宫内膜.同期12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先刮宫处理子宫内膜后行MEA,再切除子宫,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和酶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壁组织热损伤深度.结果 126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闭经78例(61.9%),正常月经46例(36.5%),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1.6%),治疗满意率98.4%(126/128).术后10例子宫内膜炎,2例宫腔积血,2例术后因痛经行子宫切除术.126例术后随访6~28个月,(22±4)月,其中116例随访到术后2年以上,疗效稳定.MEA作用后子宫底的损伤深度为4.2~4.9 mm,前壁的损伤深度为4.1~5.7 mm,后壁的损伤深度为4.7~6.6 mm,宫角的损伤深度为4.0~4.7 mm.结论 MEA术前全面刮宫预处理内膜,可以充分完整破坏子宫内膜全层,临床疗效好、满意率高,不增加组织过度损伤的危险.

  • 宫腔粘连的宫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陈志文;林俊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子宫肌壁相互粘连,90%发生在宫腔操作之后,表现为周期性腹痛、月经过少、月经稀发、闭经和不孕,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或宫腔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有了新的突破,宫腔镜子宫腔粘连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直视下有针对性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改善生殖预后,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标准方法[1].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姚书忠

    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结构特点,有多种方法可用来将病变的子宫切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腹或经阴道将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指经过腹腔镜将子宫周围的韧带、血管、阴道壁切断,将子宫切除后自阴道取出,然后经腹腔镜下再次缝合阴道断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除子宫全切除术外,还有几种不同的术式,包括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黄国雄;廖志武;郑英华;黄丽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症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我院2005年5月~2006年4月,开展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8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 电凝导管头端形状对大隐静脉曲张电凝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天润;董国祥;赵军;栾景源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头端形状电凝导管的电凝效果.方法 将12只狼犬(24条后肢静脉)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柱状金属头组、环状金属丝组和放射状金属丝组,高位结扎电凝大隐静脉,分别在术后即刻、7 d、14 d取血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取材大隐静脉进行HE染色,比较3组电凝后大隐静脉破坏深铑度、破坏范围和管腔残留、皮肤烧伤情况.结果 术中柱状金属头组出现1条左后肢皮肤烧伤.术后即刻放射状金属丝组电凝破坏范围>50%管腔周长有8条后肢,明显大于柱状金属头组的3条后肢和环状金属丝的4条后肢(Fisher's Exact test,P=0.013,P=0.038);放射状金属丝组电凝破坏深度达到中膜有1条后肢,明显小于柱状金属头组的7条后肢和环状金属丝组的6条后肢(Fisher's Exacttest,P=0.005,P=0.020).术后7 d 3组电凝导管管腔残留>50%管腔周长的后肢比较无明显差异(χ2=5.371,P=0.068).术后14 d柱状金属头组和环状金属丝组管腔残留>50%管腔周长的7条和6条后肢,明显多于放射状金属丝组的1条后肢(Fisher's Exact test,P=0.020,P=0.005).术后即刻、7 d、14 d 3组APTT值均无明显差异(P=0.905,P=0.871,P=0.865).结论 放射状金属丝电凝导管比柱状金属头和环状金属丝电凝导管对管壁破坏范围更广、管腔残留周长更小,电凝效果更好,并发皮肤烧伤几率更低.

  • 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囊肿1例报告

    作者:李荣祥;李金龙;陈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反复右中上腹疼痛牵扯到右腰背部不适39个月于2005年3月2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睑、面部、四肢无浮肿,心肺正常.右中上腹可扪及拳头大一软性肿块,边界不清,有压痛,肝脾未扪及.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右肾区囊性肿块,约12 cm×11 cm×9 cm大小,与肝下及胆囊紧连.右肾上极显示不清,肾盂输尿管及左肾输尿管未发现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正常.临床诊断: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②右侧巨大肾囊肿.2005年3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四孔法腹腔镜探查,肝脾正常,胆囊轻度炎性肿大,囊肿位于右肾上极,与右侧腹壁、右肝下缘、胆囊、结肠肝曲广泛软性粘连.先切除胆囊.清理术野,抬高患侧、电凝剪分离囊肿周围的粘连及肝肾间隙的后腹膜,肾周脂肪囊,显露肾脏,沿肾被膜分离,切开肾囊肿吸出血性混浊液体约700 ml,距肾实质0.5 cm剪除囊壁,残缘电凝烧灼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清理腹腔,置放双腔引流管结束手术.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10 ml.术后第1天引流出淡性血水150 ml,第3天无引流夜拔除引流管,9 d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囊肿无复发.

  • 我国胆道外科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陈积圣

    外科微创化是当前外科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浪潮,微创外科的目的是使外科患者达到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小的手术切口,轻的全身炎症反应,少的瘢痕愈合[1].胆道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一直是外科医师的向往,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巨大成就使胆道外科疾病微创治疗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伴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胆道外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深思很有必要.

  • 经皮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作者:陆正华;沈锋;杨家和;宗明;施乐华;吴孟超

    目的 总结经皮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穿刺针准确穿入癌栓的中心轴,直达癌栓的近端,导入光纤,脉冲激光照射. 结果 102例(94.4%)LA治疗后1~3 d发热(体温37.5~39.5℃);84例(77.8%)有穿刺点附近疼痛;3例(2.8%)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53例经皮LA治疗后生存满1年的癌栓变化:①LA治疗后癌栓萎缩,直至癌栓消失,20例;②LA治疗后癌栓萎缩,门静脉呈蜂窝状变,18例;③LA治疗后癌栓不缩小甚至继续生长,门静脉增宽,15例.95例术前门静脉癌栓支完全无血流信号,LA治疗后第1天均再次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LA治疗后1个月76例癌栓部位门静脉支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3个月64例(共91例),6个月52例(共71例),1年36例(共42例),2年10例(共14例),3年2例(共2例).寿命表法统计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56%、35.20%、20.30%.结论 经皮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可行.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

    作者:何信众;王欣;周海军;于恩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对165例行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0C),根据造影结果指导LC术中操作,调整手术方案.结果 165例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胆囊管变异22例,胆囊管结石1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本组无胆道损伤,避免胆总管阴性探查7例.结论 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于预防术中胆道损伤、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具有重要价值.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

    作者:张震波;冯伟;王智;杨福泉

    胆囊内瘘常见的是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多在术中发现,术者无思想准备,局部粘连严重,解剖不清,位置变异,组织难以辨认,手术难度大.本例经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予以报道.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漏诊胰腺癌7例报告

    作者:郑澄;张彤;孙健;王捷

    1996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漏诊胰腺癌,其中辛集市第一医院1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例.本文就漏诊胰腺癌的原因、漏诊后的早期诊断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35例报告

    作者:王翔;范志宁;贾华;赵轩东;刘良

    目的 总结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 1996年1月~2006年5月,对35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解剖Calot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31例.中转开腹4例:1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行胆囊大部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1例损伤胆管,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2例胆囊周围广泛致密粘连,行开腹胆囊切除.15例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1例胆总管结石,引流2周后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术后胆漏3例,腹腔引流治愈.结论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的.仔细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辨认壶腹部与胆囊管的交界,准确解剖Calot三角,掌握中转开腹时机,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

  • 腹腔镜下肝内异物取出1例报告

    作者:郑朝彬;洪浩文;汪景林;熊乐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农民.因右侧腰部及肝区疼痛加重1个月于2006年3月16日入院.1个月前因右侧腰部疼痛在外院拍X线片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右肝区疼痛明显来我院.无畏寒、发热,黄疸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右第8、9肋间相当于腋中线周围区域触痛强阳性,局部皮肤无红肿及外伤痕.B超示肝右前叶2个液性暗区,大小约2.5 cm×2.5 cm(图1),内有一长条强回声,长约6 cm(图2),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23.7×109/L,N 79.5%,L 12.8%;RBC 4.10×1012/L.上腹部CT平扫示:肝内低密度影,未见有异物显影.临床诊断:肝内异物合并右前叶脓肿形成.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25例分析

    作者:计嘉军;张庆余;李洁;李志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2005年10月852例LC中中转开腹手术25例的临床资料.中转原因:胆管损伤3例,出血1例,腹腔、胆囊周围粘连9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5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胆道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对胆囊病变程度的判断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吴志明;娄建平;代明盛;孟兴成;马国峰;孔园珍;金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择期LC 25例.于术前1~3天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不正常的静脉及血栓存在者.在LC中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股静脉的直径和血流流量,从三个阶段获得测量值:麻醉诱导后创建气腹前,建立气腹后,解除气腹麻醉苏醒前.结果 25例LC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无术中出血及胆管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均术后1天出院.气腹建立后股静脉横截面积增加[(0.94±0.18)cm2vs(1.12±0.23)cm2,q=3.919,P<0.05],静脉流量显著降低[(10.56±0.96)cm3/svs(7.62±0.72)cm3/s,q=18.786,P<0.01];解除气腹股静脉横截面积无显著下降(q=1.742,P>0.05),血流量明显增加[(7.62±0.72)cm3/s vs(9.65±0.63)cm3/s,q=12.971,P<0.01],但未达气腹前水平(q=5.815,P<0.01).术后随访1年,无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结论 气腹会导致下肢静脉流量减低和静脉扩张,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作者:陈志文;鄢俊安;鲁开智;周占松;潘进洪;卢根生;宋波

    目的 探讨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77例膀胱肿瘤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2003年4月~2004年10月46例为硬膜外麻醉组,2004年10月~2005年7月31例为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比较2组TURBt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和膀胱穿孔发生率.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出现闭孔反射25例(其中强烈反射11例),闭孔反射发生率为54.3%(25/46),直接由闭孔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8例,膀胱穿孔发生率17.3%(8/46);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发生轻微闭孔反射3例,发生率9.9%(3/31),膀胱穿孔发生率3.2%(1/31),硬膜外麻醉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χ2=15.970,P=0.000);但2组膀胱穿孔发生率分别为17.3%(8/46)、3.2%(1/31)无统计学差异(χ2=2.359,P=0.12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地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TURBt的安全性.

  • 减轻妇科手术创伤反应的临床麻醉方法比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俞晨;杨拔贤

    目的 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妇科盆腔手术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减轻伤害性刺激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妇科ASAⅠ~Ⅱ级拟行盆腔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B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推注咪达唑仑镇静;C组,椎管内麻醉;D组,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4组围术期循环、Sp02、BIS值、麻醉前及术毕血皮质醇、IL-6水平,及临床麻醉情况.结果 A组患者镇静程度适宜(OAA/S 3~4级,BIS值75~85),无一过性呼吸抑制.术前各组皮质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毕-术前)/术前A组为0.43±0.18,显著低于C组0.65±0.14(q=4.061,P<0.05),A组1例术中发生牵拉不适显著低于C组7例(P=0.027).B组患者镇静较深,可达OAA/S 2级,9例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2±0.23,显著高于A组0.43±0.18(q=3.508,P<0.05).C组中患者发生牵拉不适7例显著多于A、D组(P值分别是0.027,0.005),且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5±0.14,变化明显.D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与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56,P>0.05;q=2.816,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咪达唑仑镇静组手术、麻醉创伤造成的皮质醇变化较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妇科手术使用.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赵艳;蒋建渝;张利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力学的变化,探讨适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即A组(0.4 ng/ml),B组(0.6 ng/ml)和C组(1.2 ng/ml)组,每组20例.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 μg/ml,与舒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直至气管插管后5 min停止输注.记录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预计苏醒时间.结果 气管插管后C组BIS值明显低于A组和B组(插管后5 min BIS值C组为39.8±5.2,A组为45.0±6.2,B组为43.7±6.0;qC-A=8.114,P=0.007;qC-B=4.687,P=0.037).A组插管后3 min MAP(79.8±9.3)mm Hg显著高于插管前即刻(72.1±7.9)mm Hg(q=8.042,P=0.007),HR(80±1)次/min亦显著高于插管前即刻(72±11)次/min(q=5.138,P=0.029).B组仅在插管后1 min MAP(84.7±8.7)mm Hg显著高于插管前即刻(71.2±6.3)mm Hg(q=31.546,P=0.000),B组插管后1 min HR(81±10)次/min亦显著高于插管前即刻(71±10)次/min(q=16.433,P=0.000).C组仅插管后1 min MAP(79.5±9.8)mm Hg显著高于插管前(71.1±6.6)mm Hg(q=9.480,P=0.004),HR各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丙泊酚用量各组相似,舒芬太尼总量C组(73.9±13.6)μg显著高于A组(24.3±4.9)μg和B组(35.4±8.1)μg(qC-A=237.924,P=0.000;qC-B=119.385,P=0.000).预计苏醒时间A组16 min和B组28 min短于C组54 min.结论 与丙泊酚复合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BIS并抑制血流力学反应.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6 ng/ml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靶控输注适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全麻诱导.

  • 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

    作者:汪洁;高雅军;高海凤;何湘萍

    目的 探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 38例乳腺脓肿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并与同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38例进行比较.结果 置管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5±3.3)d,疼痛分级为(2.6±1.5)分,均明显低于切开组[(17.2±5.3)d、(5.6±1.4)分](t=-3.658、-9.230,P=0.000);置管组继续哺乳(29例)明显多于切开组(10例)(χ2=19.013,P=0.000).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 脓腔置管冲洗引流与切开比较,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明确的特点.

    关键词: 乳腺 脓肿 引流
  • 乳管镜治疗乳腺导管内渗出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学忠;金玮泉;周英;董树枫;钟晓黎

    目的 探讨乳管镜治疗乳腺导管内渗出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应用乳腺纤维导管内视镜对72例80侧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性疾病进行诊治,在镜下确诊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絮状物消失,退镜时做管内置药(地塞米松5 mg和庆大霉素4万U)治疗.结果 镜下诊断导管炎57侧,导管扩张症23侧.65侧痊愈(溢液完全消失,半年未复发),随访1~2年,无复发;15侧好转(溢液显著减少,半年内虽有少量溢液,但呈进行性减少,或偶见内衣湿渍,但未见液体溢出).结论 乳管镜对乳管内渗出性病变进行局部治疗效果良好.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附3例报告)

    作者:汪宏;吴立胜;涂从银;邹兵兵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7月我院的101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后24 h出现声音嘶哑,间接喉镜检查证实单侧声带运动较弱.损伤原因:超声刀热灼伤2例,局部组织水肿压迫伤1例,均为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给予适当激素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3个月、20天恢复.结论 腔镜下喉返神经的损伤与超声刀使用不当等手术操作有关,提高术者技术能减少此并发症发生,提高超声刀使用认识是其中关键之一.

  • 乳腺叶状肿瘤手术原则和即刻乳房再造术的探讨

    作者:侯宽永;李比;赵红梅;雷玉涛;夏有辰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手术切除原则和即刻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收治的4例乳腺分叶状肿瘤行手术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的临床资料,使用硅凝胶假体.1例为良性(Ⅰ级),行局部广泛切除术;2例为交界性(Ⅱ级),行单纯乳房切除术;1例为恶性(Ⅲ级),行简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放置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结果 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例外观良好,与对侧乳房基本对称,1例因对侧乳房下垂而不对称.4例随访3、12、8、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假体相关并发症.结论 手术应根据病理组织学的分级、肿瘤的大小、乳房的大小、病人的要求,制定合理手术切除范围和即刻乳房成形术,术后根据病理的性质,长期观察和随访.

  • 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作者:李国新;王亚楠;余江;雷尚通;甄莉;程侠

    目的 比较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分别行胸乳入路腔镜手术(腔镜手术组24例)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51例),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腔镜手术组1例因瘤体大(直径6 cm,曾行注射治疗导致舌骨下颈前肌群粘连)中转开放手术,其余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00.4±26.6)min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73.5±14.5)min(t=5.627,P=0.000);腔镜手术组术后引流量(66.7±24.9)ml显著多于开放手术组(13.3±6.4)ml(t=14.403,P=0.000);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4.3±1.1)d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3.6±0.9)d(t=2.886,P=0.005);腔镜手术组住院费用(11572±1675.1)元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5015.9±1211.0)元(t=19.058,P=0.000).腔镜手术组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22例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34例(χ2=7.235,P=0.007);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22.5±15.3)ml与开放手术组(18.3±7.5)ml无显著差异(t=1.273,P=0.207);术后镇痛腔镜手术组9例,开放手术组21例,2组无显著差异(χ2=0.028,P=0.867).2组均无术后大出血、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7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腔镜手术有更加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但术后恢复较慢,费用较高.

  • 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的后续治疗

    作者:周才明;黎绍基;何健标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性疾病乳管镜诊断后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乳管镜对51例乳头溢液的病变导管进行观察、评估,并根据乳管镜下的不同表现特征实施治疗.乳头溢液性疾病的乳管镜下病变表现特征可分为隆起性病变和非隆起性病变,隆起性病变又分为结节状隆起和不规则隆起.本组结节状隆起29例,采取病灶局部切除23例,单纯乳腺切除6例;不规则隆起1例,病灶切除活检证实为乳腺癌后按恶性肿瘤的原则治疗;非隆起性病变21例,行乳管镜下冲洗治疗18例,3例有血性病变导管及其所属小叶切除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乳腺癌后按恶性肿瘤治疗.结果 51例随访6~21个月,平均14个月,B超及胸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乳管镜下的病变表现特征是乳头溢液性疾病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

  • 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

    作者:雷玉涛;赵红梅;曹威;侯宽永

    目的 探讨乳管镜辅助切除乳腺Ⅰ、Ⅱ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2006年2~8月,对20例Ⅰ、Ⅱ级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行乳管镜辅助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乳管镜辅助准确定位,经乳管镜注入极少量稀释美蓝(1∶1~1∶1.5)使病变乳管蓝染,根据体表乳管镜光斑位置,选择乳晕旁小切口(1~2 cm),找到蓝染的乳管,从乳头下断扎,向腺体方向游离乳管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远端距肿物1~2 cm,剖开乳管确认肿瘤,切除病变乳管,送病理检查.结果 20例均顺利找到病变乳管并切除,并于乳管内找到肿瘤.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时间50 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病理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随访2~8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无乳头溢液及肿瘤复发.结论 乳管镜辅助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满意,简单易行.

  • 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

    作者:樊友本;张频;郑起

    目的 探索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在颈部胸骨切迹上做一约2 cm横切口,免充气,依靠拉钩提拉建立操作腔隙,内镜辅助下采用超声刀等手术器械分离切除病变甲状旁腺(3例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和7例甲状旁腺腺瘤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0~70min,平均40 min.术后无声嘶、呛咳、出血,3例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10例随访2~18个月,平均9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正常,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微创、安全,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和美容的优点.

  •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

    作者:洪中武;王蓓;樊静;祝骁涛;傅健飞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7月术前B超和钼靶检查直径≤2 cm 临床诊断良性乳房肿瘤的35例病例资料.单发8例,多发27例,在超声引导下利用Mammotome系统将肿瘤完全切除.结果 35例68个≤2 cm的乳腺肿块均被准确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纤维腺瘤30例,乳腺囊肿2例,增生结节3例.35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无病灶残留或复发.除1例发生皮下血肿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手术集诊断治疗美容于一体,是≤2 cm乳腺良性肿瘤外科手术理想的替代方法.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