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春鹏;傅俊惠;吴智勇;杜泽森;李佳杰;李卓毅;张泽淳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45例Ⅰ~Ⅲ期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先侧俯卧位,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再改平卧位,头高脚低分腿位,右倾30°,术者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中间,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上腹正中5 cm切口,将胃提出腹腔外,制成管状胃;左颈部斜切口,将胃由膈肌裂孔经右胸上提到左颈部,与食管在左颈部吻合. 结果 全组45例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时间(260±60) min.术中失血量(200±80) ml.术后胸腔引流总量(860±330) ml.术后住院时间(10±3)d.术后胸胃穿孔,二次手术后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1例,胃瘫1例.术后随访1 ~13个月,平均6.5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 EST与开腹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田兆兴;闫崴;吴虎兵;Nugessur Chetan Rai;李选;段丽萍

    目的 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方法 根据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K80.506)检索胆总管结石,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 2011年12月非急诊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ST或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开腹组,筛选2种术式具有同质性病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各单项费用的差异. 结果 共118例符合条件,EST组86例,开腹组32例.EST组住院时间(6.4±3.3)d,显著短于开腹组(14.7±5.1)d(t=-10.373,P=0.000),术前住院时间(3.1±2.4)d显著短于开腹组(6.2±4.6)d(t=-4.764,P=0.000),术后住院时间(3.3±2.0)d显著短于开腹组(8.5±3.0)d(t=-10.871,P=0.000).EST组住院总费用(14 183.5士4382.4)元显著少于开腹组(20 895.1±7959.7)元(t=-5.821,P=0.000),西药费、化验费、检查费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但手术治疗费(9447.1±3105.0)元与开腹组(8654.9±3239.3)元无统计学差异(t=1.218,P=0.226). 结论 EST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手术,综合经济学指标优于开腹手术.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比较

    作者:张海清;李斌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7年1月~2012年1月1034例TLH和LAVH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子宫重量及术后病率、泌尿系损伤、肠管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10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TLH组手术时间(80.4±19.2) min与LAVH组(80.2±17.8) min无显著性差异(=0.166,P=0.868);LAVH组出血量(53.4±14.3)ml显著多于TLH组(49.8±16.8)ml(t=-3.596,P=0.000);LAVH组排气时间(27.1±5.5)h显著长于TLH组(24.6±5.1)h(t=-7.059,P=0.000);LAVH组住院时间(5.4±1.2)d显著长于TLH组(5.1±1.4)d(t=-3.581,P=0.000).LAVH组切除的子宫重量(286.1 ±28.2)g,与TLH组(279.6±27.4)g有显著性差异(t=-3.528,P=0.000).术后病率TLH组1.4%和LAVH组1.7%无显著性差异(x2=0.122,P=0.727).术后泌尿系统损伤1例(LAVH组)、肠管损伤1例(TLH组)、血管损伤2例(2组各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6%(2/345)vs.0.3% (2/689),x2 =0.031,P=0.861].术后随访0.5 ~5年,平均3.9年,无切口感染、切口疝、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TLH和LAVH均是安全可行的.

  • 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红敬;邓敏;王艳槟;关菁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11年10月114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a,TCRS)的临床资料,随访其妊娠结局. 结果 宫腔镜手术42.1% (48/114)B超监测完成,57.9%(66/114)在腹腔镜监测下完成.50.9%(58/114)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无子宫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率92.1% (105/114),随访时间6~96个月,(24.8±18.2)月.无宫腔粘连发生.术后妊娠率57.1%(60/105),活产率49.5%(52/105),自然流产率13.3%(8/60).有自然流产史者术后妊娠率60.0%(24/40),再次流产率12.5% (3/24);有不孕史者术后妊娠率56.3% (27/48),其中自然妊娠率39.6% (19/48),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率16.7%(8/48).术中放置IUD者术后妊娠率50.0%(26/52),未放IUD者妊娠率64.2%(34/53),差异无显著性(x2=2.146,P=0.143).结论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安全有效,不孕及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多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 两种微创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叶晓明;洪晓明;滕晓平;王志炎;任旋磊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7月~ 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 结果 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 (41/47) vs.68.3% (43/63),X2=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 结论 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伊敏;么改琦;朱曦;郭向阳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应用PiCCO监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 结果 2组脓毒症休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病史、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发生MODS器官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和入ICU后7天总的输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O组初始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常规组[(52.00±5.00)mm Hg vs.(59.58±3.42)mm Hg,t=4.603,P=0.000],而对于PiCCO组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后达到与常规组相同的MAP达标值[(68.00±2.43)mm Hg vs.(68.58±2.88)mm Hg,t=0.607,P=0.549],2组MAP达标值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在PiCCO监测指导下,可以对于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而不是仅应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

  • 腹腔镜与传统方法治疗近期反复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的比较

    作者:李鹏;郭正团;郭新奎

    目的 对比腹腔镜和传统手术治疗近期(2周内)反复(≥2次)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 2008年4月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传统组);2008年5月~ 2010年6月采用经脐微型(3.5 mm)腹腔镜治疗23例(腹腔镜组),脐缘患侧皱褶处置入3.5 mm trocar及腹腔镜,健侧皱褶置入2 mm trocar及微型操作钳,用硬膜外穿刺针自制钩针缝合内环口.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术后有无输精管损伤、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48.5 ±5.6)min,发生阴囊水肿40例,复发6例(13%),其他并发症10例(包括术中损伤输精管2例,切口感染1例,医源性隐睾2例,明显瘢痕疙瘩5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6±3.1) min,发现对侧隐性疝6例,复发1例(4%),术中无输精管损伤,术后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及医源性隐睾.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t=21.404,P=0.000),阴囊水肿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传统组(P值分别为0.000及0.025).虽然腹腔镜组的复发率仅为传统组的1/3,但差异无显著性(X2=0.497,P =0.481). 结论 经脐微型(3.5 mm)腹腔镜治疗近期反复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大疱的微创治疗

    作者:覃春阳;杨立民;思永玉;王华;赵之婧;杨定勇

    目的 探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大疱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的可行性. 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4月,对12例重症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肺大疱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LVRS.术前、术中、术后充分做好肺保护,术中用垫有奈维材料的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除肺大疱和肺的边缘组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全组无死亡,未出现持续性漏气和严重肺部感染,术后2天内均脱离呼吸机.术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呼吸困难量表分级由Ⅳ级降为Ⅱ级3例,Ⅲ级9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P<0.01). 结论 对于肺功能较差的重症COPD合并肺大疱患者可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肺减容术,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 阴道前壁“斜拉桥”式修补术与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於莉英;张桂宝

    目的 比较阴道前壁“斜拉桥”式修补术与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0月对30例(斜拉桥式组)阴道前壁膨出施行阴道前壁“斜拉桥”式修补术(将阴道前壁两侧膀胱筋膜分别缝于对侧耻骨降支骨膜上),与2002年1月~2006年1月35例(传统术式组)阴道前壁膨出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将膀胱筋膜荷包缝合以使膨出的膀胱回缩)进行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阴道深度、术后性生活满意情况及保持率.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内新发尿潴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阴道深度传统术式组为(5.6 ±1.1)cm显著短于斜拉桥式组(7.5±0.6)cm(t=-8.440,P=0.000).传统术式组术后2年复发率20.0%(7/35),显著高于斜拉桥式组0(P =0.010).术后12个月内性生活保持率传统术式组5.7%(2/35)与斜拉桥式组13.3%(4/30)无统计学差异(X2=0.395,P=0.530). 结论 阴道前壁“斜拉桥”式修补术不用额外材料而将脱垂的组织交叉固定在坚韧有力的骨膜上,借鉴了斜拉桥的构造原理,既加固盆底又经济,且骨膜标志易辨识,手术简单易操作,增加了安全性,临床效果优于传统修复术.

  • 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

    作者:袁链;尹立伟;张小明

    目的 探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32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资料.发病2周内行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局部红肿疼痛于3天内消退,切口全部甲级愈合,住院时间10~ 16 d,平均12.6 d 全部患者随访5~32个月,平均13.6月,其中11例>12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是安全的,术后疗效满意.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学习曲线

    作者:张舒龙;王荣寅;王政宇;李锴;陈策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学习曲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 2011年6月同一组医师连续开展的6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3组,每组20例,3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可比性.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2±32) min、(236±28)min,显著长于C组(212±30)min(F=5.58,P=0.006);A、B组的出血量分别为(126±23)ml、(129±30)ml,显著多于C组(105±18)ml(F=5.85,P=0.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20%(4/20)、B组的15%(3/20)下降到C组的5% (1/20)(x2=2.019,P=0.364).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40例.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有关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分析

    作者:张媛媛;马彩玲;陈思宇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 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307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076例手术中,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17例,发生率0.55%,其中阴道残端愈合不良3例,切口疝、腹壁切口出血、膀胱损伤、肌瘤残留各1例需要再次手术;3例出血较多术中转开腹处理;阴道残端愈合不良、持续性异位妊娠各2例,子宫穿孔、输尿管损伤、切口感染各l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认真、谨慎开展符合自己水平的手术,提高手术医师的操作技能,必要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 并发症
  •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复发的作用

    作者:王威;王晓晔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对预防复发的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116例,由患者知情选择术后处理方法.34例宫腔镜手术后1个月开始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12个月(避孕药组),39例宫腔镜术后1个月放置曼月乐(曼月乐组),43例仅行宫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3组复发率,以及月经和血红蛋白情况. 结果 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复发率避孕药组2.9%(1/34),曼月乐组2.6%(1/39),对照组18.6%(8/43),3组间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x2=8.649,P=0.013),对照组复发率是另外2组的6倍.术后3、6、12个月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月经量少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0).术后12个月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不良反应轻,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

    作者:张韬;丁彦才;姜旭;沈军;郭志涛;徐亘;马晓云;席海峰

    目的 探讨经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应用自制电刀腔内切开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同时应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处理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2月,18例UPJO合并肾结石,采用EMS第3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机清除结石,然后用自制电刀直抵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分别于6、9点位置处纵行全层切开输尿管壁,直到显露输尿管壁周围脂肪,术后留置海马管1~3个月. 结果 1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 65 min,平均38 min.术后住院7~11d,平均9d.术后1周,3、6个月肌酐分别为(252.5±71.6)、(127.1±35.6)、(107.1±35.7) μmol/L,比术前(292.8±62.8) Ymol/L明显下降(q=3.173,P<0.05;q=13.048,P<0.05;q=14.622,P<0.05);术后1周,3、6个月尿素氮分别为(10.5±1.2)、(8.9±1.6)、(7.8±0.9) mmol/L,比术前(11.8±2.2)mmol/L明显下降(q=3.551,P<0.05;q =7.921,P<0.05;q=10.926,P<0.05);术后3、6个月超声提示肾盂集合系统分离指数分别为(40.6±6.3)、(34.8±11.8)mm,较术前(52.9±13.6)mm明显下降(q=4.587,P <0.05;q =6.750,P<0.05).18例随访3~16个月,平均11个月,16例腰痛、腰胀、尿频症状缓解,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狭窄段基本消失,2例仍有腰痛、腰部酸胀,静脉肾盂造影显示部分仍存在狭窄. 结论 经皮肾镜腔内切开治疗UPJO,同时处理肾结石疗效满意.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

    作者:王小军;陈大伟;费哲为;黄侠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 方法2007年1月~2012年8月,对43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实施LC.年龄65~ 88岁,平均72.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23 d,中位数3.0d.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06例(92.7%),其中378例行胆囊切除,28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中转开腹32例(7.3%).手术并发症18例(4.1%),包括胆管损伤5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6例,胆漏5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 腔镜下阴茎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4例报告

    作者:徐法仁;梁铁军;张大宏

    目的 探讨腔镜下阴茎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 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1月对14例阴茎癌行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对腹股沟淋巴结和隐静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扫描和盆腔淋巴CT检查,术中建立人工手术腔隙,置入腔镜以及操作器械,先用超声刀扩大皮下腔隙,向上至腹股沟韧带上方的腹外斜肌腱膜,外侧至缝匠肌外缘,内侧为长收肌内侧,下界为股三角顶端,解剖出股动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并切除该范围内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从穿刺孔取出清扫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术后置引流管引流. 结果 14例均顺利完成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03 min(95 ~11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 ml(20 ~ 130 ml).双侧切除淋巴结共5~14枚,平均9枚,淋巴结均阴性.术后留置引流管平均5 d(3~7 d).术后住院5~8d,平均6d.1例出现淋巴囊肿,2个月后消退,其余患者未发生股血管损伤、皮缘坏死、愈合延迟、皮下积液和淋巴漏等切口相关的并发症.14例术后随访6 ~ 20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无明显双下肢肿胀及活动障碍. 结论 腔镜下阴茎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保证清扫范围并减少标准开放手术带来的切口相关并发症.

  •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难取性肝内胆管结石

    作者:周东海;刘京山;赵期康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肝内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价值. 方法 2010年7月~ 2012年7月,采用纤维胆道镜下用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肝内胆管难取性结石(嵌顿结石或结石>1 cm)37例,功率0.8~1.2 J/5~10Hz. 结果 37例行钬激光碎石1~12次,平均2.6次.1例因结石位于四级胆管,胆道镜无法进入,未完全取净,36例结石全部取净,成功率为97.3%(36/37),碎石过程中无胆管壁灼伤、胆道穿孔.36例结石取净者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2.3月,B超复查未发现结石复发. 结论 对于术后肝内胆管难取性结石,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朱亮;刘锋;周帆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3月~ 2012年2月,60例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用药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用药组术前1周开始服用坦索罗辛,0.2 mg,2次/d,持续至术后2周;对照组术前1周至术后2周未用任何α受体阻滞剂.比较2组输尿管镜进镜成功率、术中肾盂压力、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 结果 用药组30例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组输尿管镜进镜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100% (30/30) vs.90%(27/30),P=0.237],用药组术中肾盂压力低[(14.71±1.32)cm H2O vs.(18.50±1.48)cmH2O,t=-10.468,P=0.000],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高[93% (28/30) vs.73%(22/30),x2=4.320,P=0.038]. 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围手术期应用坦索罗辛可明显降低术中肾盂压力,提高术后结石排净率,但不能显著提高输尿管镜进镜成功率.

  •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徐德军;郑清;郝兴海;李绯;郭向阳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 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指标.胸腔镜辅助下获取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以及行血管吻合时,采取右侧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 结果 手术时间(247.4±44.1)min,其中游离IMA时间为(70.5±13.3)min,OLV时间为(185.2±29.5)min.术中回收自体浓缩红细胞(110.3 ±25.6)ml,术中出血量(238.7±50.1)ml,术中均未使用库血.T1时点(胸腔镜辅助下获取IMA时)和T2时点(关胸时)CI分别为(2.4±0.3)L·min-1·m-2和(2.9±0.6)L.min-1·m-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 =6.220,P=0.000);T1时点和T2时点SVV分别为(17.0±3.5)%和(12.3±2.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540,P=0.000).3例在OLV刚开始时出现Sp02下降,经左肺持续吹入氧气2 L/min及右肺加用5 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等处理后Sp02升至97%以上.在ICU的带管时间为(6.9±3.5)h.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2士2.3)d,围术期无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充分重视胸腔镜下手术时循环和呼吸管理的特殊性,维护好OLV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和氧供需平衡,以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

  •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附6例报告)

    作者:李智飞;修典荣;蒋斌;马朝来;李磊;原春辉;张志鹏;张玲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8年4月~ 2012年11月,对6例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脾脏囊性病变施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肿物大径5.3 ~17.2 cm,平均8.9 cm,位于上极1例,中上极1例,下极4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于脾门处游离并切断脾脏上极或下极血管,沿缺血线行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结果 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5~325 min,平均230.8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中位出血量150 ml.脾窝引流管放置时间3~6d,平均4d.未发生胰腺损伤、胰漏、出血、脾窝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6d,平均4.8d.6例随访2 ~57个月,中位时间5.5月,无囊肿复发. 结论 位于上极或下极的脾脏良性肿物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部分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创伤小.

  • 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

    作者:林凌;胡定中;赵洋

    目的 探讨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2月行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及头灯照明,经颈横切口从胸骨后间隙完整游离肿瘤及全胸腺并切除. 结果 1例因游离中发现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肿瘤.12例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8.1 min(38 ~6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 ml(30~50 ml),平均术后住院3.7 d(2~7d).1例术后第2天出现房颤,药物治疗后转窦性心率.13例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病理:Masaoka Ⅰ期胸腺瘤2例,Ⅱ期胸腺瘤3例,Ⅲ期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5例Masaoka Ⅰ/Ⅱ期胸腺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 ~57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1例MasaokaⅢ期胸腺瘤术后放疗50 Gy,随访14个月,无复发;胸腺增生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14 ~ 28个月均完全缓解;其余4例良性胸腺肿瘤随访31 ~ 59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早期小病灶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胸腺内病变的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及≤5 cm的Masaoka Ⅰ/Ⅱ期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病例数的积累.

  • 腹腔镜肝癌切除21例报告

    作者:范育林;龚仁华;孙登群;蔡军;徐正涛;阮本良

    1993年Wayand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但由于术野暴露差、出血难以控制、手术风险高等特点,国内仍无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大宗病例报道.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我院2008年4月~ 2012年4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1例,现将经验进行总结.

  •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银生;张中原;张久蛟;唐元海;郑斯静

    目的 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对21例重型颅脑创伤采用硬膜下颅内压监测法对术后颅内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 结果 术后颅内压正常(<2.0 kPa)4例,轻度增高(2.0 ~2.7 kPa)5例,中度增高(>2.7 ~5.5 kPa)6例,重度增高(>5.5 kPa)6例,死亡5例. 结论 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对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颅脑创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子宫颈黏液样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作者:张松菲;徐柏玉

    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是平滑肌肉瘤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1982年由King等[1]首次报道及命名,截止到2005年国外文献中报道26例,国内报道11例[2].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一般位于宫体,宫颈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更为少见.现将我院2011年12月1例子宫颈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报道如下.

  • 腹腔镜胃镜联合下括约肌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诊治体会

    作者:克力木;阿扎提江;阿力木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神经食管肌肉失调所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高及食管下段括约肌在吞咽时松弛障碍,临床上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不同程度呕吐、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2011年3~5月我们应用腹腔镜胃镜联合行Heller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迟缓症2例,现报道如下.

  • 会阴疝1例报告

    作者:刘玉辉;叶盛;安鲁彪;史冠军;王文玲

    会阴疝(perineal hernia)临床少见,诊断有时较难,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不当易复发,常规手术并发症较多.2009年12月我科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1例会阴疝,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女,23岁.主因下腹隐痛2个月,B超检查发现节育器异位4d于2009年12月12日收入妇科.既往右阴唇可复性包块2年,无异常阴道排液,无畏寒、发热,无腹泻,无明显体重下降,饮食好,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T 36.2℃,P 78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Hg.发育正常,查体合作.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现状

    作者:曹月敏;孟翠巧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cholangiectasis)常并发结石、胆管炎,具有较高的恶变率,因此,需要特别给予关注.除此以外,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多发生于女性,常在婴幼儿期发现.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少数于成年期发现确诊.其类型繁多,临床分型在Todani分型的基础上仍有不断的变更和补充.随着微创外科的兴起,国内外应用腹腔镜治疗本病,但手术方法各异.为此,我们对本病进行概述,进一步了解本病的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残胃漏的风险:4888例的系统分析

    作者:Aurora AR;Khaitan L;Saber AA;陈大伟;费哲为

    背景袖状胃切除术由于手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在减肥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多.但该手术后残胃漏是一个需要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方法用袖状胃切除术和漏作为关键词,在Medline检索.对检索出的文章,再用人工筛选,后找出29篇文章,涉及4888例手术.文章重点集中在残胃漏发生率和影响漏产生的因素. 结果 在4888例袖状胃切除术中,术后残胃漏的发生率是2.4%.超级肥胖(BMI >50)残胃漏发生率为3.0% (23/771);而BMI< 50病人术后残胃漏发生率为2.2% (92/4117).吻合器钉匣的高度和一些切缘加强方法并不能减少袖状胃切除术后残胃漏的发生.用40Fr或以上型号的扩张器,袖状胃切除术后残胃漏发生率为0.6%;而小型号扩张器术后残胃漏发生率为2.8%.89%残胃漏发生在胃的近端,大部分残胃漏发生在手术第10天以后.残胃漏发生后,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撑架或腹腔镜下放置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后,残胃漏发生率为2.4%.在胃切除时,不要过于靠近食管胃结合处.一旦残胃漏发生,可采用微创方法处理.

  • 外科的教学与学习

    作者:Michael S.Kavic;周莹莹

    在过去50年中,一些重要认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尽管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直到现在,其中的某些认识还未被纳入到主流的医学教育中.通过研究思维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发现一个重要认识和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学习概念,即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