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巨大肾积水及术后引流方式的研究

    作者:习林云;何大维;成彦遐;肖哲思;魏春;曾玉佩;苟云鹏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所致巨大肾积水的可行性,探讨术后肾盂尿液引流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8年4月~2015年5月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疗83例UPJO所致巨大肾积水,术后连续B超检测肾集合系统扩张分离的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AP),评价术后肾积水缓解情况.术后采用内引流和外引流2种肾盂尿液引流方式,按引流方式分为2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83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6、12、24个月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分别随访33、47例,30、44例,27、32例,12、16例,术后肾积水均缓解,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再手术.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61.9±23.8)min vs.(164.0±24.7)min,t=-0.388,P=0.699].术中均未发生与气腹有关的并发症,无肠道及脏器损伤.术后2组出现并发症18例(21.7%,18/83),其中14例(16.9%,14/83)为ClavienⅠ级,4例(4.8%,4/83)为ClavienⅡ级,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4.3%(5/35)vs.27.1%(13/48),χ2=2.408,P=0.661].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9.8±1.3)d vs.(7.8±1.2)d,t=7.239,P=0.000].结论 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引起的小儿巨大肾积水是安全、有效的可选择方式,2种引流方式的疗效均良好.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刘余庆;卢剑;郝一昌;肖春雷;马潞林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单侧一期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73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预后因素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预后因素与术后发生SIRS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173例MPCNL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6例(15.0%)术后发生SIRS.与非SIRS组相比,SIRS组的结石负荷[(409.3±49.3)mm2 vs.(370.7±77.7)mm2,P=0.015]和术中灌注速度[(206.4±33.7)ml/min vs.(182.6±34.9)ml/min,P=0.002]均较高.合并糖尿病者MPCNL术后SIRS的发生率为30.0%(9/30),无糖尿病者为11.9%(1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SIRS发生相关的预后因素包括:糖尿病史(OR=2.998,95%CI 1.023~8.779,P=0.045),结石负荷≥400 mm2(OR=3.038,95%CI 1.111~8.303,P=0.030),灌注速度≥200 ml/min(OR=4.969,95%CI 1.869~13.209,P=0.001).结论 糖尿病史、较高结石负荷以及较高的术中灌注速度,是一期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SIRS的预后因素.

  • 舒芬太尼复合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盛崴宣;关雷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C)术后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HIPC 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3组,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s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背景剂量2 ml/h,按压剂量2 ml/次,负荷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药液量100 ml,舒芬太尼3.0μg/h(A组)、舒芬太尼2.0μg/h(B组)、舒芬太尼2.0μg/h+右旋美托咪定4.0μg/h(C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即刻1 h(T1)、2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患者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A、C组T3~T6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T3:(2.9±0.5)分vs.(3.5±0.8)分,q=3.600,P<0.05;(2.8±0.6)分vs.(3.5±0.8)分,q=4.200,P<0.05.T4:(2.4±0.6)分vs.(2.9±0.7)分,q=3.049,P<0.05;(2.3±0.6)分vs.(2.9±0.7)分,q=3.659,P<0.05.T5:(1.9±0.6)分vs.(2.5±0.5)分,q=3.838,P<0.05;(1.8±0.7)分vs.(2.5±0.5)分,q=4.477,P<0.05.T6:(1.6±0.5)分vs.(2.0±0.4)分,q=3.303,P<0.05;(1.5±0.5)分vs.(2.0±0.4)分,q=4.129,P<0.05].A组T5、T6时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T5:(2.5±0.5)分vs.(2.1±0.5)分,q=2.893,P<0.05;T6:(2.3±0.5)分vs.(1.9±0.3)分,q=3.493,P<0.05].B组T3~T6时点Ramsay评分明显低于C组[T3:(2.4±0.5)分vs.(3.1±0.7)分,q=4.477,P<0.05;T4:(2.2±0.4)分vs.(2.8±0.7)分,q=4.243,P<0.05;T5:(2.1±0.5)分vs.(2.6±0.6)分,q=3.617,P<0.05;T6:(1.9±0.3)分vs.(2.4±0.5)分,q=4.36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C组[46.7%(7/15)vs.6.7%(1/15),χ2=4.261,P=0.039],B、C组和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48 h内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5.3±2.6)次vs.(8.4±4.2)次,q=3.662,P<0.05;(4.5±2.8)次vs.(8.4±4.2)次,q=4.608,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HIPC术后患者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同时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 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的观察

    作者:颜景佳;曾枝敏;孙加晓;周爱军;黄清流

    目的 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CI丙泊酚,镇静维持采用闭环丙泊酚;B组诱导时和维持均采用恒速输注丙泊酚.观察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1 min(T2)、气管插管时(T3)、切皮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手术开始后60 min(T6)、手术结束时(T7)7个时点的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T1、T72个时点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T2时点B组BIS值(44.2±3.3)、心率(62.6±8.3)次/min、收缩压(104.6±12.6)mm Hg均明显低于A组(45.9±1.4)、(76.7±10.3)次/min和(127.9±8.8)mm Hg(t=2.598,P=0.012;t=5.838,P=0.000;t=8.304,P=0.000).T3时点B组BIS值(48.8±2.4)、心率(91.4±8.9)次/min、收缩压(140.9±11.7)mm Hg均明显高于A组BIS值(45.8±2.4)、(78.5±4.8)次/min、(126.6±7.4)mm Hg,且波动较大(t=-4.841,P=0.000;t=-6.987,P=0.000;t=-5.658,P=0.000).T4~T7时点B组血压波动比A组明显(P<0.05).T1时点A、B组AngⅡ无明显差异(t=0.123,P=0.903),T7时点A组(190.6±13.4)ng/L,显著低于B组(304.1±4.9)ng/L(t=-43.571,P=0.000).结论 精准化闭环TCI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应激反应小,可提高老年患者全麻的安全性.

  •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3例

    作者:蔡巍巍;朱贵军;陈兴澎;王亚宏;严哲

    目的 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大动脉转位的经验.方法 2008年8月~2016年12月,我们对23例大动脉转位患儿施行ASO.全麻、低温(18~22℃)、低流量(50 ml·kg-1·min-1)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据病情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13例在出生72 h内行急诊ASO;3例行快速二期;7例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45~60 mm Hg,反而使左心室得到锻炼,一期行ASO.结果 术后死亡1例,早期院内病死率4.3%(1/23).主动脉阻断(113±24)min,体外循环转机(150±22)min.术后早期6例患儿应用改良腹膜透析.术后患儿呼吸机辅助72~159 h,中位时间85 h;重症监护室时间5~10 d,中位时间6 d;住院时间15~24 d,中位时间20 d.术后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功能良好,无心室反常运动,未见残余分流及梗阻.20例随访1~7年,平均4年,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结论 ASO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方法,在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个体化对待,注重细节及操作技巧.

  • 双肺通气经乳晕单孔胸腔镜治疗男性自发性气胸

    作者:张胜强;张洪艳;王晴;齐宝林

    自发性气胸多为肺大疱破裂所致,手术切除肺大疱并行胸膜固定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是应用广泛的方法,三孔法、二孔法、单孔法均有报道. 随着人们对手术切口美容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年轻患者,经男性乳晕切口完成胸腔镜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加[1,2]. 经胸手术的麻醉通常需双腔气管插管,患侧肺不通气,通气侧及未通气侧肺均可能存在肺灌注损伤,同时双腔气管插管较单腔气管插管价格更高. 2015 年6月~2016年12 月,我科收治青年男性自发性气胸56例,采用双肺通气下经乳晕单孔胸腔镜切除肺大疱,胸腔探查及胸内操作时选择小潮气量(4 ~6 ml/kg ) ,均获成功,报道如下.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作者:李乐;李鑫;李洪涛;何翠;韩晓鹏;刘宏斌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8月我科对76例腹股沟嵌顿疝采用网塞加补片修补法(Rutkow)治疗,术中打开疝囊,查看疝内容物,根据肠管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肠管,高位结扎或重建(巨大疝囊)疝囊,将网塞塞入内环口,将疝平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并铺平,使其完全覆盖肌耻骨孔.结果 7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无切口出血及感染.手术时间(66.2±28.3)min,出血量(30.6±19.8)ml,术后排气时间(2.6±1.7)d,进食时间(2.1±1.2)d.术后所有患者切口疼痛,6例疼痛较重者用止痛药对症处理后缓解;阴囊肿胀11例,对症处理后缓解;尿潴留6例,经膀胱区热敷、下床站立排尿或导尿处理,并嘱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后缓解.无切口出血、切口感染.73例随访3~36个月,平均25个月,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耐受性好,安全、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 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0例临床体会

    作者:张永康;廖晓锋;晏玮;邹玮

    目的 探讨完全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优点及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6月3D腹腔镜治疗20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其中Dixon手术14例,Miles手术6例.结果 20例均在3D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Dixon和Miles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0.9±25.7)、(140.6±30.1)min,术中出血量(45.3±14.2)、(80.7±20.1)ml.3D腹腔镜下组织结构辨认更加清晰.术后病理分期T3N1M012例,T3N0M03例,T2N0M05例;清扫淋巴结(16.5±6.5)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3D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视野立体清楚,解剖平面层次感清晰,利于腹腔镜下血管裸化及淋巴结的辨认清扫,利于手术操作;但3D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存在视野小、术者视觉疲劳明显等不足.

  •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禹雪;王玲;王丹丹;杨亚兵;马浚仁;徐智;侯纯升;王立新;凌晓锋

    目的 探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28例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EST治疗前胆管炎发作27例,仅腹痛发作1例.随访EST治疗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EST后8例结石取净,残余结石20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10例,其中2例置入胆道支架.EST治疗后胆管炎发作25例,复发率89.3%(25/28),12例再次行EST治疗,13例行开腹手术.全组治疗后18例无胆管炎发作,胆管炎复发5例,腹部不适1例,死亡4例.结论 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残余结石率高,胆管炎复发率高,无法彻底矫正狭窄的胆管,部分患者仍然需要手术治疗,因此EST不宜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作者:徐可林;王建兵;刘宇;李海峰;顾三军;殷渠东

    目的 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2月90例符合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PCCP(试验组,n=45)或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n=45).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62.1±19.6)min,明显短于试验组(81.4±11.2)min(t=5.735,P=0.00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5.4±11.1)ml,明显短少于试验组(97.7±12.1)ml(t=9.110,P=0.000).2组骨折复位质量无统计学差异(χ2=0.359,P=0.949).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2±0.7)月,明显短于对照组(6.4±0.8)月(t=-7.573,P=0.000);试验组并发症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χ2=3.920,P=0.048);试验组下地康复时间中位数8 d(3~45 d),明显短于对照组中位数40 d(16~68 d)(Z=-7.928,P=0.000);试验组完全负重时间(3.1±0.7)月,明显短于对照组(5.7±0.6)月(t=-18.918,P=0.000).90例随访(23.1±3.5)月,末次随访试验组Harris评分(89.7±1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2±10.8)分(t=3.131,P=0.002).结论 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尽管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但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可早期下地康复,并发症更少,功能恢复更好.

  • 光学影像导航系统在疑难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涛;朱丽;刘俊秀;胡伟倪;鲁兆毅;徐驰宇;谢立峰;刘畅

    目的 探讨光学影像导航系统在疑难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6月我科在光学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行32例疑难鼻内镜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其中3例加行鼻窦核磁扫描,将CT及核磁影像数据输入影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全麻后术中进行头部标记配准及面部轮廓注册,保证导航手术器械实际位置偏离导航影像位置≤1 mm.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遇到需要定位的结构时,将有定位导航手术器械置于靶点,在导航显示器上进行定位.结果 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14~37 min,平均24.4 min.5例(15.6%)术中出现较明显误差(误差>1 mm),均及时发现并纠正.3例术后额部固定头颅定位架的相应部位出现皮肤局部充血,次日均恢复正常.32例手术过程顺利,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对颅底、眶纸板、筛前动脉、视神经管、额窦、蝶窦开口等重要结构精确定位100%.7例肿瘤、4例鼻眼相关疾病、15例慢性鼻窦炎、2例鼻窦骨瘤、3例蝶窦囊肿病变清理彻底,1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成功.3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局部无复发.结论 影像导航技术可以提高疑难复杂病例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精确性及病变清除的彻底性,尤其适用于鼻窦解剖变异、修正手术后解剖标志不清、鼻腔鼻窦肿物范围较广或伴眶、颅底侵犯者.

  •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恒;简伟;谷福顺;信金党;郭锐;王爱国;郑昆仑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行突出髓核摘除、椎间孔成形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 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18±0.84)分和(36.50±3.9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2.59±0.81)分和(18.95±2.57)分,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t=30.72、25.57,P=0.00、0.00).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6例(27.3%),良12例(54.5%),可3例(13.6%),差1例(4.5%),优良率81.8%.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 介入联合放射治疗与介入治疗原发性大/巨大肝癌的比较

    作者:李高峰;章硕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放射治疗(放疗)治疗原发性大/巨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对30例原发性大/巨大肝癌行TACE联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肿瘤放疗剂量达60 Gy/30次(治疗组),与同期35例原发性大/巨大肝癌行单纯TACE(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3.3%(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37.1%(13/35)(χ2=4.433,P=0.03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6.7%、53.3%和23.3%,对照组分别是62.9%、25.7%和11.4%,治疗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67,P=0.046).治疗组二期手术切除率为26.7%(8/30),显著高于对照组5.7%(2/35)(χ2=3.957,P=0.047).2组毒副作用可耐受.结论TACE联合放疗是原发性大/巨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毒副作用可耐受,可延长生存期.

  • 3D与2D腹腔镜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黎东伟;李君久;熊秋华;张慧嫦;莫大超;孙达;欧阳君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2015年1~12月我院3D与2D腹腔镜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61例,其中3D腹腔镜手术26例(3D组),2D腹腔镜手术35例(2D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 3D组手术时间(54.0±8.0)min,明显短于2D组(60.7±7.9)min(t=-3.258,P=0.002);术中出血量(14.0±7.1)ml,明显少于2D组(21.3±7.9)ml(t=-3.724,P=0.000);2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1.1±24.5)、(78.6±32.1)ml,无统计学差异(t=-0.995,P=0.324);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2.3±0.5)、(2.5±0.6)d,无统计学差异(t=-1.380,P=0.1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0.6)、(3.8±0.5)d,无统计学差异(t=-0.709,P=0.481);住院费用分别为(13909.1±1202.9)、(13913.7±777.1)元,无统计学差异(t=-0.018,P=0.98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4/26)、17.1%(6/35),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61例随访6~18个月,(11.2±5.8)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结节再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 与传统2 D腹腔镜手术相比,3 D腹腔镜手术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使腔镜甲状腺手术更精准、微创.

  • 超声造影评价肝癌消融疗效的价值

    作者:王树松;李春梅;李燕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癌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6年10月,对46例肝癌(60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1个月复查,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T,CECT)、CEUS检查,对任一检查阳性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CECT检出阳性病灶12个,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残留.CEUS检出其中的11个(漏诊率8.3%,1/12),CDFI检出CEUS阳性中的8个(漏诊率33.3%,4/12).均无假阳性.结论 CEUS评价肝脏肿瘤消融疗效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无辐射,在肝脏肿瘤消融后随访、引导残留病灶活检和治疗中优势明显.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癌 消融
  • 右美托咪定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杰;陈兴澎;郑海涛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8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然后按0.3μg·kg-1·h-1持续泵注,对照组泵注丙泊酚4~6μg·kg-1·h-1,靶控输注瑞芬太尼3~5μg/L,2组患者再辅以切口局部麻醉进行手术.观察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T2)、术毕(T3)4个时间点Ramsay评分、MAP和SpO2.结果 试验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0、T1、T2、T3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0:(1.8±0.4)分vs.(2.1±0.6)分,t=2.664,P=0.009;T1:(2.8±0.3)分vs.(5.1±0.4)分,t=29.454,P=0.000;T2:(3.0±0.5)分vs.(4.8±0.3)分,t=19.766,P=0.000;T3:(2.9±0.4)分vs.(3.9±0.6)分,t=8.880,P=0.000].试验组MAP在T1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76.2±10.1)mm Hg vs.(67.2±11.4)mm Hg,t=-3.784,P=0.002],其他时点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pO2 T0、T1、T2时点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0:(96.0±1.0)%vs.(95.0±1.5)%,t=-3.552,P=0.000;T1:(95.5±1.1)%vs.(90.0±1.5)%,t=-18.933,P=0.000;T2:(95.0±1.3)%vs.(90.8±1.1)%,t=-15.792,P=0.000],T3时点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20,P=0.827).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 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忠诚;王守光;尹鹏;滕世岗;李海风;徐建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中解剖定位标志的解剖特点,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手术解剖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620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并对部分手术视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0例术中均能清楚地暴露腹白线、耻骨结节、腹壁下动脉、Cooper韧带、精索、输精管等解剖标志,将它们作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11例术后疝囊残端血肿和积液,4例保守治疗无效二次手术切除远端残留疝囊,7例经无菌下抽吸或热敷保守治愈.620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24个月,其中8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开放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余4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二次手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再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结论熟悉腹膜前间隙中区域解剖定位标志,对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健;闫秀娥

    针对胃癌诊断方法的探索,已历经数十年的研究[1]. 我课题组前期研究[2,3]表明,胃癌患者的胃液荧光光谱荧光强度较胃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增强,并建立了通过胃液荧光光谱区别胃癌与胃良性病变的方法. 针对荧光增强现象机制的研究,先后从胃液中分离提取并鉴定出3个有价值且可用于胃癌及早期胃癌诊断和筛查的候选肿瘤标志物,即3种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s)[4,5]. 本文对胃液荧光光谱及胃液荧光物质在胃癌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有所帮助,对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力的监控及意义

    作者:侯飞飞

    自输尿管软镜用于治疗尿路结石以来,输尿管软镜技术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因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认为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flexible ureteroscopy lithotripsy ,FURL)也常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尿源性脓毒血症等,这些并发症与术中肾盂内压力( renal pelvic pressure,RPP)过高密切相关[1]. 本文就RPP升高机制、对机体影响及其监控防治措施进行文献总结.

  • 宫腔物理屏障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祝茹

    宫腔粘连( 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而引起的内膜纤维化,子宫壁和(或)宫颈管相互粘连. 宫腔粘连患者有生育要求和(或)临床症状时需要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 TCRA) [1].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TCRA 术后再粘连率高达20%~62.5%[2,3] ,而且宫腔再粘连者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没有再粘连者[4] ,因此,预防TCRA术后宫腔再粘连对改善妊娠结局非常重要.目前,应用于术后防粘连的物理屏障主要有宫腔球囊和宫腔支架,但疗效不甚理想,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14%~48%[ 5 ]. 本文对目前宫腔防粘连物理屏障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为研发设计更优化的防粘连屏障提供思路.

  • 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闵丛丛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15年资料统计[1] ,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67.9万,同期死亡人数高达49 .8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 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不到5%[2].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形式,即使在早期胃癌阶段,淋巴结转移率仍可达18.3%[3]. 淋巴结转移是导致胃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胃癌治疗方式的关键因素.目前CT和超声内镜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不理想,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寻找能够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标志物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既往研究报道的胃癌淋巴结转移标志物特异性不强,临床应用受限,包括E钙黏蛋白、整合素等细胞黏附分子,金属基质蛋白酶、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以及nm23、mta-1、c-met等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 因此,筛选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分子标志物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有助于阐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开展靶向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本文对近年来新发现的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有重要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腹膜后血肿1例报告

    作者:钟军;温冰涛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 , PEL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病人接受度高等优点. 该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血肿是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2016年9月我院诊治1例PELD术后腹膜后血肿,报道如下,旨在探讨PELD术后血肿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蒋沫怡;刘芸;李琳;段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具有临床病变的广泛性和病理表现的多形性[1]. 内异症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依次是卵巢(44%) ,直肠子宫陷凹( 34%) ,盆腔外( 1% ~2%)如腹壁切口、膀胱壁、子宫颈、输卵管、肠壁、外阴、阴道等部位[1,2]. 由于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低,临床诊治经验不足,易被误诊为阴道壁血肿、囊肿、肉芽组织等,腹腔镜手术后出现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更是十分罕见[3]. 本文报道2016 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1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对策,以尽量避免该疾病的发生并提高诊断该疾病的意识.

  • 后腹腔镜下"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附5例报告)

    作者:王尉;王敏捷;汪帮琦;薛永平;胡卫列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下"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对5例UPJO行"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第1步:在梗阻段远侧0.5 cm处将输尿管剪一"T"形切口,近侧的肾盂剪一"Q"形切口,梗阻段保持半离断并牵引,间断缝合离断面的下缘供对合牵引,置入双J管;第2步:将"T"和"Q"切缘背侧用5-0可吸收线缝合,沿该点将肾盂输尿管后壁吻合,仍"孤岛式"存留半离断的梗阻段病变组织;第3步,缝合肾盂输尿管前壁,切除半离断的梗阻病变组织.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0 min;估计出血量10~50 ml,平均30 ml.术后1~2 d(平均1.6 d)恢复肠道功能;术后2~4 d(平均2.6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6.2 d.5例术后随访6~10个月,4例术前腰痛症状消失,B超检查示3例肾积水由Ⅲ度转为Ⅰ度,1例由Ⅳ度转为Ⅲ度,1例肾积水消失,未见吻合口狭窄、漏尿等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下"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安全、有效,改良术式使手术过程简捷易学,值得推广.

  • 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MRI解剖的研究

    作者:王宪;王向东;孙鹏宇;刘胜;刘民;苏永红;王雪松;宋晓丽

    目的 应用MRI研究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 对68例正常控尿的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68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由尿道平滑括约肌(中等信号)和尿道横纹括约肌(低信号)组成.自膀胱颈至精阜,尿道平滑括约肌与尿道横纹括约肌被增生的前列腺压缩成外科包膜;尿道纵行平滑括约肌止于尿道球部,尿道环形平滑括约肌向前与前纤维肌前列腺肉基质相连续形成完整的环,于膜部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自膀胱颈至会阴膜,尿道横纹括约肌形成戒指状的环环绕尿道,于膀胱颈处,前厚后薄,向后止于前列腺前括约肌,于膜部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正中矢状面图像能够测量尿道横纹括约肌长度:膜部尿道处长度为12.23~20.96 mm(平均16.56 mm);自精阜至会阴膜长度为27.85~30.68 mm(平均28.86 mm).横断面图像能够测量膜部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前壁肌层厚度为4.28~6.88 mm(平均5.58 mm),后壁肌层厚度2.16~2.35 mm(平均2.28 mm).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