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附104例报告

    作者:王劲;王本忠;张敬杰;裴静;蒋文洁;许骏

    目的 评价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德国Scholly Fiberoptic GmbH 42.0500型半硬性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04例乳头溢液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 结果 104例均成功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94%(49/52).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为50%(1/2),特异性为91%(43/47),阴性预测值为98%(43/44),阳性预测值为20%(1/5),准确性为90%(44/49).乳头状瘤病镜下诊断5例,其中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60%;另2例为多发性乳头状瘤,均行腺叶切除.镜下诊断乳头状瘤38例,均行含病变乳管的腺叶部分切除术.55例乳管炎性疾病未行手术,3例(3%,3/104)因继续溢液行乳管镜复诊检出先前漏检之乳头状瘤后经手术证实. 结论 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使乳管炎与乳管扩张症免于手术.

  •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

    作者:肖健;崔国庆;王健全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13例行关节镜检查,小切口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9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及小切口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7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4.8±3.8)分升至术后(32.0±4.7)分(t=15.086,P=0.000).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20例满意. 结论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

  • 腋下小切口、肺叶悬吊、折叠结扎及综合粘连治疗顽固性气胸

    作者:高学新;张玉坤

    目的 探讨顽固性复发性气胸治疗新术式,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 腋下小切口,肺大疱折叠结扎,尽量不缝扎;以干纱布团摩擦脏壁层胸膜,并用过氧化氢冲洗;将相应肺段尽可能与壁层胸膜悬吊,使肺组织基本处于膨胀状态,避免肺过度压缩;术后胸膜腔每日注入5~10 ml 2%利多卡因共3天. 结果 21例(含1例双侧)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70 ml.均无并发症.随访6~72个月,平均25个月,气胸无复发. 结论腋下小切口、肺叶悬吊、折叠结扎及综合粘连措施治疗顽固性复发性气胸效果可靠,创伤相对小,切口隐蔽性好,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

  •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蔚琳;张学刚;靳小建;宁加娟

    目的 探讨氯胺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超前镇痛作用. 方法将2006年7~8月,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氯胺酮组和对照组.对术后1、2、4、6、12 h及术后1、2、3 d切口痛及非切口痛分别进行VAS镇痛评分和术后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止痛药的需求情况. 结果 术后非切口痛及切口痛,氯胺酮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22.805, P=0.000;F=18.109, P=0.000).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氯胺酮组(55%)和对照组(60%)相比无明显差异(P=1.000);术后需要止痛药氯胺酮组3例,对照组9例,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82). 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应用氯胺酮能减轻术后疼痛,具有超前镇痛作用,但不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 改良Kugel补片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附35例报告)

    作者:李基业;刘飞德;姚胜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补片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效果. 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6月,应用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疝35例.手术要点:疝囊高位游离后将其翻转还纳腹腔,围绕内环口游离一个10 cm×10 cm的腹膜前间隙,将改良Kugel补片置于游离的腹膜前间隙,用2-0的Prolene线将固定带的上瓣固定于联合腱,下瓣固定在腹股沟韧带反折处. 结果 手术时间(47±10)min,术后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天数(6±4)d.全组伤口一期愈合,无伤口浆液肿及感染发生.35例术后随访1~25个月,平均13.2月,其中26例随访>12个月,无复发. 结论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疝具有伤口疼痛和肿胀轻的优点, 特别适合Ⅲ、Ⅳ型疝修补.

  • 关节镜下应用钮扣式钢板固定四股自体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肖祥池;周英祝;杨文斌;杨仁轩;卢颂华;陈伯健;王昭佩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钮扣式钢板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在关节镜下应用钮扣式钢板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术.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常规行MRI及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排除前交叉韧带起止点骨性撕脱. 结果 32例随访3.5~29个月,其中25例>12个月.所有病例膝关节不稳定感明显改善.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32例,轴移试验阳性28例.Lysholm综合评分51.8±5.6.术后Lachman试验30例阴性,2例弱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综合评分为90.7±2.5.3例关节积液,经关节穿刺抽吸后吸收. 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钮扣式钢板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ACL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 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0例报告

    作者:李金锐;李剑锋;杨帆;李运;王俊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 结果 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6例附加6 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节细胞瘤6例.肿瘤直径平均4.7 cm(2~12 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 d(1~7 d).术后平均住院4.8 d(3~13 d).轻微并发症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9个月~12年,其中<3年16例,3~5年12例,>5年7例,失访5例.局部复发1例,接受二次手术治疗. 结论 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 应用血管闭合系统行腹腔镜脾切除11例报告

    作者:曹红勇;马永;章文豪

    目的 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8月~2006年9月,使用LVSS行LS 11例.LVSS离断脾结肠韧带及脾胃韧带,在胰尾上缘分出脾动脉,可吸收夹夹闭,在近脾门处LVSS离断脾蒂. 结果 10例LS获成功,其中9例完全应用LVSS完成手术;1例因脾蒂分离困难,应用Endo-GIA离断脾蒂.1例因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50 min, 平均110 min;出血量80~400 ml. 无术后大出血、胰漏、胃漏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LS应用LVSS有安全、止血可靠、体内无异物存留等特点.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06例报告

    作者:李秀东;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李文岗;苏旭;陈景熙;刘育健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下肢静脉曲张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06例118条下肢静脉曲张,单纯采用EVLT 72例78条患肢、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9例21条患肢、EVLT联合点式切口剥脱严重曲张浅静脉15例19条患肢. 结果 7条患肢小腿皮肤轻度灼伤,10条患肢有明显血栓性浅静脉炎样表现,26条肢体沿大隐静脉行程皮下小片淤斑,5条患肢出现大腿内侧大片皮下淤斑.74例80条患肢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余73例症状均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无血管再通,深静脉无血栓形成. 结论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 三孔法腹腔镜手术中标本取出方法的改进

    作者:罗蓬;张庭澍;陈静;李红;陈建名

    标本取出体外是腹腔镜手术的重要环节,多经腹部操作孔取出.2003年1月~2006年4月,我院对145例三孔法腹腔镜手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外包装袋收集标本,利用腹部操作孔分离钳,将包装袋袋口送出脐部观察孔外,经脐部观察孔取出,无须扩大腹部操作孔,现报道如下.

  • 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75例报告)

    作者:苏再发;孙永耀;王芳泰;张景川;张建新;柳健

    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但对脊柱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对腰椎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小等特点[1],被逐渐应用于临床.2002年2月~2004年5月,我院使用德国Rudolf公司的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突出症7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现状

    作者:宋金涛;闫天生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性液体,起润滑作用,约3~15 ml;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胸腔积液的量会增加,性状也会发生改变,临床上称为胸腔积液.恶性肿瘤晚期,癌细胞通过侵犯胸壁的血管,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腔积液生成增加,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蛋白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腔积液渗出增加,侵犯淋巴系统,使淋巴孔堵塞,胸腔积液回吸收减少,从而产生胸腔积液,临床上称为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MPE).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在女性患者中,常见的还有乳腺癌[1].

  • 腹腔镜辅助与阴式大子宫切除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廖绮琳;蔡利平;黄彩云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3月,我院行大子宫(子宫如孕10~18周)切除94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56例,阴式子宫切除术(vaginal hysterectomy,VH)38例,比较两种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VH组相比,LAVH组中转开腹率低(0/56 vs 5/38, χ2=5.389,P=0.020),手术时间短[(149±11) min vs (179±14) min,t=-11.61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8±1.4)d vs (7.3±3.6) d,t=-2.825,P=0.006].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LAVH扩大VH的适应证,使大于孕10周子宫切除能在微创手术下顺利完成,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腹腔镜诊治早期不典型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段思静;韩森吉;谭延红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早期不典型输卵管妊娠的诊疗价值. 方法 38例均因早期或不典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明确看到输卵管有蓝紫色妊娠物或发现一侧输卵管局部略增粗并呈紫色而未见明显妊娠肿物,均行输卵管切开取胎术+输卵管缝合修补术.双侧输卵管外观均未见任何异常者,暂无生育要求,则先行诊断性刮宫,确诊输卵管妊娠后,于双侧输卵管壶腹部各注入甲氨蝶呤(MTX)30 mg;有生育要求则不行诊断性刮宫. 结果 术前误诊5例,误诊率13%.腹腔镜误诊3例,误诊率8%.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胎术+输卵管缝合修补术30例,输卵管注射MTX保守治疗4例,均成功,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4.2±3.1)d. 结论腹腔镜是早期不典型输卵管妊娠诊治的佳选择.

  •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宏;田春;李爱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可行性. 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0月对38例巨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将第2或第3个 trocar(多为肿瘤侧)直接刺入囊肿内,吸引器吸净囊液,并将囊肿提至切口处同时将切口扩大至20 mm,切除囊肿. 结果 3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1例采用开放式, 37例行闭合式.卵巢囊肿剥除术28例,附件切除术10例.无手术并发症.35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0个月,盆腔检查及B超均正常.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安全可行.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209例中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中长期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39例,其中209例随访≥12个月(12~54月).行单侧卵巢囊肿剔除术115例,双侧卵巢囊肿剔除62例,单侧附件切除术11例,单侧附件切除加对侧囊肿剔除21例.术后无生育要求者口服内美通或孕三烯酮3~6个月,有生育要求者不用药物治疗,鼓励尽早妊娠. 结果 7例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17例,复发率8.1%(其中内膜异位症Ⅲ期7例,Ⅳ期10例).35例不孕者中,16例妊娠,妊娠率45.7%,均为宫内妊娠,妊娠时间为术后4~29个月,其中10例术后2年内妊娠.157例痛经者中,术后完全缓解95例(60.5%),症状减轻62例(39.5%). 结论 腹腔镜手术适合各期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并长期密切随访,以期降低复发率.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

    作者:王丹霞;蓝爱琴

    本文报道我院2003年7月~2006年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1360例中17例并发症,其中出血7例,脏器损伤4例,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负极板烧灼伤1例.熟练的腔镜技巧,选择合适的病例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分析

    作者:万筱慧;马琳;肖福珍

    本文报道2004年3月~2006年1月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无中转开腹,36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其中左侧18例,右侧10例,双侧8例),异位病灶电凝术40例(同时行粘连松解术30例),输卵管造口术15例.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复发率为10.3%(6/58),18例合并不孕的患者妊娠率为50%(9/18).

  • 腹腔镜下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130 例

    作者:王中海;贺小红;肖天慧;戴晓云;郭婧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8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130例, 其中行输卵管切除术80例, 卵巢部分切除术8例,子宫楔形切除术15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19例,妊娠物清理术8例. 结果 130例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见腹腔内出血1000~3500 ml,平均1500 ml.手术时间30~60 min , 平均40 min.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06例,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监测血β-hCG值均持续下降,在术后1~2周降至正常,无一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 结论 只要术者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加上理想的麻醉和先进的心电监护,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是安全、有效的.

  • 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86例报告

    作者: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5年12月86例子宫超过12孕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59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aparoscopic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 LSH)和15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LAVH).手术中置镜位置采取在宫底上至少3~5 cm.手术关键步骤是处理附件及子宫血管,其中TLH和LAVH在阻断子宫血管后先旋切大部分宫体. 结果 86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2.3±33.5) min,术中出血量(113±31) ml,术后住院时间(4.1±0.3) d.86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 选择合适的置镜孔,处理好附件及子宫血管,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

  •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作者:甘晓卫;施永鹏;李芳;李莉;曹云桂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rectomy,TLH)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0月38例TLH与40例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住院日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5.8±13.8)min明显短于开腹组(99.9±9.3 )min(t=-5.293,P=0.000);腹腔镜组出血量(105.8±32.4)ml明显少于开腹组(166.0±67.4)ml (t=-4.930, P=0.000);腹腔镜组术后病率3例明显少于开腹组15例(χ2=9.270, P=0.002);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6.2±4.2)h明显短于开腹组(40.5±4.9)h (t=-13.601, 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6.8±0.9)d明显短于开腹组(10.6±0.8)d (t=-19.612, P=0.000).术后6个月随访开腹组2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阴道残端肉芽增生,腹腔镜组1例阴道残端肉芽增生,余无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较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优势明显,如果腹腔镜下操作技巧熟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 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附83例报告)

    作者:石磊;高振利;姜仁慧;王建明;王琳;杨典东;孙德康;刘庆祚;吴吉涛;门昌平;张鹏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附32例报告)

    作者:

    目的 探讨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hulium laser resection of prostate,TmL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应用50 W波长2 μm连续波铥激光对32例BPH行TmLRP.前列腺体积(48.2±21.5)ml,术前IPSS评分(24.4±6.7)分,大尿流率(7.6±3.4)ml/s. 结果 手术时间(52.8±20.2)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血K+、Na+、Cl-浓度及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2.5 d(2~4)d.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1个月IPSS评分(6.7±2.4)分,大尿流率(16.3±6.1)ml/s,与术前(24.4±6.7)分、(7.6±3.4)ml/s相比明显改善(t=8.975、7.325,P<0.05). 结论 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是一项简单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理想手术方法,其效果同TURP术相当,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激光 前列腺增生
  • 浅谈微创泌尿外科的发展

    作者:吴开俊

    40年前,作为外科实习生,我的上级医生经常教育我--创造一个清楚的术野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的原则.为了使病变器官暴露彻底,外科医生往往将切口尽量扩大,以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40年过去了,应该说,清楚的术野原则仍没有改变,仍然至高无上.

  • 机器人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不断改进及应用的拓宽,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报道迅速增多.早期的机器人辅助手术主要用于神经外科和矫形外科,后来应用到妇科、普通外科、心脏外科及泌尿外科等.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1例报告

    作者:邓滨;姚武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们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1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后腹腔镜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作者:郎斌;张旭;傅斌;王保军;许凯;张军;张国玺;艾星;马鑫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50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和53例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创伤相关指标、术中高血压波动、疗效等). 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2±22)min 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120±42)min,(t=-11.692,P=0.000);术中出血量(74±34)ml 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187±64)ml (t=-7.511,P=0.000);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数1 d vs 2 d, u= -5.018,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5.2±1.7)d vs (8.3±1.8)d, t=-10.714,P=0.000]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后腹腔镜组术中高血压发生例数(9例 vs 18例, χ2=4.811,P= 0.028)、输血例数(1例 vs 8例, χ2=6.426,P=0.01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例数(11例 vs 21例, χ2= 5.423,P=0.020)均显著低于开放组;2组SIRS持续时间(中位数1 d vs 1 d,u=-1.598,P=0.110)、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2例 vs 6例,χ2=1.418,P=0.234)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及症状消失者后腹腔镜组有45例(84.9%),开放手术组43例(86.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5,P=0.875).103例随访5~36个月,平均21.3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7例总结

    作者:马潞林;赵磊;黄毅;卢剑;肖春雷;王国良;田晓军;侯小飞;张树栋;洪锴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的经验. 方法 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5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2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5.7%.第1例精索静脉损伤,中转开放手术止血,出血量约1000 ml,输血800 ml.第2例副肾动脉出血,术中仅用超声刀切断,术后20 h血压下降至90/60 mm Hg,再次手术,用4号线结扎副肾动脉,出血约600 ml,输血400 ml.第3例腔静脉损伤为用直线切割器切割闭合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一半,但未出血.第4例为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脉后残端喷血,又上2个钛夹,出血停止.第5、6例为剪断动脉时误伤肾静脉,1例用Hem-o-lok控制近心端,另1例用10个钛夹纵行夹闭肾静脉止血.第7例为胰尾漏,术后引流液体多时达300 ml,引流液淀粉酶26 000 U/L. 结果 腔静脉损伤者术后随访30个月,未见异常;胰尾漏者术后随访1年,肾窝无积液,无胰腺炎;其余5例随访20~40个月均未见异常. 结论 腹腔镜下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损伤,处理的原则是提高气腹压至18~20 mm Hg,镇静地钛夹夹闭出血点,必要时及时改为开放手术.保持引流管通畅可以有效地治疗胰腺损伤.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报告

    作者:孙颖浩;高旭;苏明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2004年7月~2006年11月我院对3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Hem-o-lok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磊;马潞林;侯小飞;张树栋;张荣新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带锁塑料夹(Hem-o-lok)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11月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178例.取腰部3个穿刺点入路,肾动脉和静脉分别用Hem-o-lok夹闭后切断,输尿管在近髂血管处切断.对于活体取肾,立即取出肾脏用4 ℃肾脏保存液灌注肾脏. 结果 178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Hem-o-lok滑脱.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60~20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 ml(20~200 ml).并发症2例:肾静脉损伤1例,胰尾损伤1例.术后住院平均5 d(4~8 d).病理报告:65例肾透明细胞癌,肾囊腺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肾淋巴瘤1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错构瘤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2例,输尿管鳞癌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1例,肾盂黄色肉芽肿1例;肾结核4例,副肾1例,肾结石4例,肾积水4例,肾脓肿1例.136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5个月,64例随访<1年,53例随访1~2年,19例随访2~3年,未发现肾窝及切口转移,未发现远处转移. 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使用Hem-o-lok处理肾脏血管安全可靠,疗效良好,对于活体取肾保证供肾血管长度有优势.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作者:田晓军;肖春雷;马潞林;卢剑;洪锴;黄毅;庄申榕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 我院2002年8月~2006年4月采用Wolf F8/9.8硬性输尿管镜联合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58例163侧.采用椎管内麻醉,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到达结石处后,气压弹道击碎并取出结石,并上行观察输尿管全长,术后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手术时间15~90 min,平均40 min.碎石成功率96.9%(158/163),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86.6%(13/15),中段结石碎石成功率96.9%(46/49),下段结石碎石成功率100%(99/9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移位至肾盂内,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其余3例为结石被击碎后,残余小结石进入肾盂,留置双J管后行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出现输尿管穿孔3例(1.8%),留置双J管引流后治愈;无输尿管粘膜撕脱、断裂、周围血管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125例随访1~38个月,平均15个月,B超或KUB检查,无结石复发. 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具有碎石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26例报告

    作者:杨大强;冀荣俊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疗效. 方法 2001年8月~2007年1月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26例.切割电极切除瘤体包括距离肿瘤基底部0.5~1.0 cm的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达到浅或深肌层,电凝肿瘤基底部创面,术后定期使用丝裂霉素等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结果手术时间15~90 min,(52.5±37.5) min.1例术后发生严重膀胱出血,1例膀胱穿孔.22例随访0.5~2年,平均1年,肿瘤复发6例,其中原位复发4例,异位复发2例;1例合并乳糜尿,行左侧肾蒂周围淋巴组织结扎术. 结论 TURBT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

  • 脑脊液鼻漏合并化脓性脑膜炎﹑高血压病经鼻内镜修补的手术配合

    作者:郑虹彩;王丽华;药晋红

    脑脊液经破裂或缺损的蛛网膜、硬脑膜和颅底骨板流入鼻腔或鼻窦,再经前鼻孔或鼻咽流出,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2~4周后,如不见好转,需行手术治疗[1].我科对1例脑脊液鼻漏合并化脓性脑膜炎、高血压病经鼻内镜修补手术,手术成功,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乳腺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配合

    作者:曹素莲

    乳房是女性美的象征,传统的乳腺肿块切除术难免在乳房表面留下瘢痕,给女性带来心理阴影而不愿治疗,使部分恶性肿瘤得不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Mammotome微创活检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并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切口不需缝合、术后无瘢痕、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每次切取标本量大、细小肿块可完全切除等特点,尤其对触诊阴性的乳腺肿块更具优越性.

  • 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黄红拾;敖英芳;王子羲;张阔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自由活动组(n=10)和CPM组(n=10).自由活动组笼内自由活动;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运动.术后第2天,近红外光技术装置ODISseyTM 局部组织血氧监护仪测量每一来回(屈曲30°~110°)不同CPM速度(分别为2.35°/s、3.2°/s 、8°/s)时的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变化,选择好的CPM范围和速度.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观察膝关节CPM不同角度时切口局部组织StO2的变化. 结果 与自由活动组相比,3种速度的CPM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保持较高的StO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CPM速度之间StO2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来回(屈曲30°~110°)运动速度为3.2°/s时保持高的StO2.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等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30°、60°、90°、110°时St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时间点(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切口的StO2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低,然后逐渐上升.术后第2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血肿和切口裂开. 结论 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屈曲30°~110°),可增加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以3.2°/s的CPM速度佳.

  • 明胶降解物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作者:许方婧伟;李潮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心瓣膜常用人工基质材料--明胶发生降解后的产物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利用酶组合技术制备明胶降解物(gelatin hydrolysate, GH),采用超滤的方法分离出低分子量明胶降解物组分(gelatin hydrolysate fraction, GHF),用于5只SD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 结果 ①GHF对细胞增殖作用的浓度效应:在0.125~1.0 mg/ml浓度范围内,GHF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0.25 mg/ml时,细胞增殖率大,达到(47.54±16.35)%;②GH与GHF对细胞增殖影响比较:GH与GHF均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在浓度为0.25 mg/ml时,促细胞增殖作用无显著差异[(27.04±15.21)% vs (39.22±15.55)%, P=0.177];③GH与GHF对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影响比较:GHF组第3天时Ⅰ型胶原分泌量为(28.06±5.60)pg/105,与空白对照的(18.24±4.52)pg/1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6),而GH组直至第6天时Ⅰ型胶原蛋白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03). 结论 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明胶降解物GH与GHF均具有促进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分子量较小的GHF还具有促进细胞I型胶原分泌的功能.

  • Bid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高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聂芳菲;陈东明;赵霞;孙东杰

    目的 检测促凋亡分子Bid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研究其与瘢痕疙瘩发生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12例瘢痕疙瘩与1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Bid蛋白的表达,定量分析Bid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结果①Bid蛋白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的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细胞的胞质及部分胞核中表达.②表皮中Bid蛋白表达量两种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凋亡启动的细胞数量正常皮肤(1738.33±348.89/mm2)高于瘢痕疙瘩(891.67±395.00/mm2)(t=-5.565,P=0.000).在真皮中的Bid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数,瘢痕疙瘩(911.67±323.61/mm2)高于正常皮肤(220.00±80.00/mm2)(t=7.188,P=0.000).免疫印迹法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id蛋白含量瘢痕疙瘩(0.46±0.08)高于正常皮肤(0.02±0.01)(t=18.905,P=0.000).结论①正常皮肤表皮凋亡启动的细胞多于瘢痕疙瘩;②Bid蛋白在瘢痕疙瘩真皮组织中表达增高.

    关键词: BID蛋白 瘢痕疙瘩
  • 放射性125I粒子照射CL187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的研究

    作者:庄洪卿;王俊杰;庄洪霞;赵勇;王济东;廖安燕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照射对CL187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CL187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2 Gy照射组、5 Gy照射组、10 Gy照射组.照射组均选取9.25×104MBq活度的粒子,以2.77 cGy/h的初始剂量率照射.照射结束后48 h收集细胞,用膜联蛋白(annexin)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双染色法测量细胞凋亡,用碘化丙啶单染测量细胞周期. 结果 照射后48 h,照射2、5、10 Gy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74%±1.63%、46.27%±3.82%、32.58%±3.6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67%±0.19%(q=7.594,P<0.05;q=28.059,P<0.05;q=19.447,P<0.05).空白组细胞G2/M期阻滞的比率26.44%±2.53%显著低于照射2、5、10 Gy组34.61%±2.79%、59.84%±4.96%、42.59%±3.21%(q=4.039,P<0.05;q=16.513,P<0.05;q=7.985,P<0.05). 结论 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主要通过凋亡杀伤CL187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主要机制为G2/M期阻滞.

  • 微创胆道外科的现状与反思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陈积圣

    微创外科的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观念,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解剖结构的特点,微创胆道外科发展为迅速,开展为普遍,在微创外科时代的今天,对我国微创胆道外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给予深刻的反思很有必要.

  • 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内瘘腹腔镜手术1例

    作者:郭绍红;储修峰;严金

    目前,95%~98%的胆囊切除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胆囊疾病都可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1~3].胆囊内瘘是少见的胆囊结石并发症,包括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胃瘘、胆囊胆总管瘘、胆囊结肠瘘等,其中常见的是胆囊十二指肠瘘[4].因为内瘘部位周围组织粘连严重,LC术中如果发现胆囊内瘘,一般均采用中转开腹手术的方法[8].

  • 澳大利亚微创胆道外科

    作者:

    目的 从20世纪末期以来,澳大利亚腹腔镜手术已经快速发展进步并且逐渐扩展到各个外科手术领域.一些外科医生也完成并发表了关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技术的报道.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目前澳大利亚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胆管疾病的现状,包括:常规或选择性胆管造影;胰腺胆道疾病中ERCP的作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技巧以及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作者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目前胆总管探查的现状,并且提到他们倾向于每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进行术中胆道造影.如果胆总管内发现小结石而且胆囊管足够粗,则进行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术.然而,如果狭窄的胆总管内有较大的结石,则进行术后ERCP治疗.作者还进一步介绍了胆道疾病相关的其他的微创治疗手术方法.总的来说,腹腔镜手术进行胆总管取石是可行和安全的.在有足够经验的医疗中心,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常规使用.同时,成功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也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进行.ERCP也没有被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所取代,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性的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

  • 高原地区老年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心肺并发症的临床比较

    作者:敏志刚;马英俊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长期居住于本地区的64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分别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32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32例,对手术后出现的心肺并发症进行统计. 结果 LC组急性肺水肿1例,慢性右心衰竭1例,肺部感染1例;OC组左心衰竭肺水肿3例,右心衰竭2例,肺部感染5例.LC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9% vs 31%,χ2=4.730,P=0.030). 结论在高海拔、低气压和低氧分压环境下,老年患者LC并发症少,相对安全.

  • 胆囊结石漏诊壶腹部肿瘤5例分析

    作者:许跃明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诊断、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2006年3月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5例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LC术后0.5~17个月出现上腹部疼痛、巩膜、皮肤黄染等症状和体征,再次入院检查发现壶腹部肿块,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系第1次手术时漏诊壶腹部肿瘤. 结论 提高对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认识,联合开展多种辅助检查,加强术后随访等有利于避免对壶腹部肿瘤的漏诊和早期诊断治疗.

  • 胆胰肿瘤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李兆申;汪鹏

    临床上以胆总管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癌等多见的胆胰系统肿瘤,是一类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人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且放疗、化疗等治疗效果亦令人失望.如何提高胆胰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师研究的方向.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60岁以上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黄河;蒋晓;毛岸荣;徐步青;胡剑平;朱浩;崔小红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 方法 2001年11月~2005年12月,施行513例60岁以上的LC,其中急性胆囊炎6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43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393例(76.6%)有合并症."三孔法"行LC.气腹压力<12 mm Hg. 结果 494例成功实施LC,其中2例同时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行肺癌切除术(1例胸腔镜,1例开放手术).全组发现11例意外胆囊癌,其中8例NevinⅠ~Ⅱ期行单纯LC,未作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1.5~4年未发现复发;3例(NevinⅢ期1例,Ⅳ期2例)中转行胆囊癌切除术联合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均于术后0.5~2年肿瘤复发死亡.中转开腹手术19例(3.7%),其中15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1例因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且周围组织粘连,术中右肝管损伤(行右肝管吻合、T管引流术,恢复顺利,6个月后拔除T管,无右肝管狭窄),另3例为意外胆囊癌Nevin Ⅲ期、Ⅳ期. 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LC手术安全可行,但要重视意外胆囊癌及严重腹腔粘连的发生.

  • 内镜姑息性治疗中晚期胆胰肿瘤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胡冰

    胆道及胰腺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病死率位居消化系恶性肿瘤的第五、四位[1].绝大多数胰胆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2],因而姑息性治疗是临床处理此类肿瘤的重要手段.据统计,70%~90%的胰胆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梗阻性黄疸,90%的胰腺肿瘤在后期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晚期胰腺癌和胆囊癌还经常侵犯十二指肠,造成上消化道梗阻.

  • 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牛军;叶祖萍;包国强;戴春娟;胡博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使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完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4例,肠回转不全矫治术3例. 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满意,安全,微创.

  • 腹腔镜在6月龄以内新生儿和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297例报告)

    作者:马丽霜;李龙;黄柳明;刘钢;王淑芹;马继东;张军;王莹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5月,我们对297例新生儿及小婴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年龄生后2小时~6个月,其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0例,梗阻性黄疸67例,腹股沟斜疝35例,胆道闭锁31例,中高位肛门闭锁21例,胆汁黏稠21例,先天性膈疝7例,空肠闭锁7例,胆总管囊肿6例,先天性巨结肠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5例,肾积水3例,食管裂孔疝2例,食管闭锁2例,肠旋转不良2例,小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1例. 结果 诊断性手术胆道造影术67例;操作简单的中小手术如幽门环肌切开术80例,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胆道冲洗术21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手术5例,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2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胸锁乳突肌松解术1例;复杂性大手术如肝门空肠吻合术31例,肛门成形术21例,膈疝修补术7例,肠闭锁肠切除吻合术7例,肝管空肠吻合术6例,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5例,肾盂成形术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胃底折叠术2例.无术中大出血、无术中及术后需要输血者、意外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94例,3例胆道闭锁因术中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2个月~6年,无明显远近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技术是诊断、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等优势.

  • 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鸿飞;覃强;梁旭睿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的疗效. 方法 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32例(右侧20例,左侧12例),经脐置入5 mm 30°腹腔镜,探查肠管有无坏死,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5 mm分离钳,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点,用Endoclose针夹带7号丝线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打结.若内环口直径≥1.5 cm,行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0 min,平均26 min.术后住院1~3 d,平均2.2 d.术后无并发症.32例随访4~28个月,平均21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1例分析

    作者:刘渠;李露斯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但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误诊误治.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报道如下.

  •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56例

    作者:蔡其刚;赵永宏;胡海涛;米修奎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疗效. 方法 对13~18岁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56例采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 结果依据1997年海口标准评定,治愈131例(84.0%),好转13例(8.3%),无效12例(7.7%). 结论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鼻窦炎疗效可靠,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选择手术.

  • 低温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吕萍;周天明;张建辉

    目的 探讨低温射频消融双侧扁桃体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治疗作用. 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月,3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证实的儿童OSAHS,年龄3~10岁,平均5.8岁,均行双侧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刀消融术,对21例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同时行腺样体刮除术,其中3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穿刺抽液. 结果 术后6个月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症状消失,双侧扁桃体Ⅰ~Ⅱ度,咽腔无狭窄,听力恢复正常.20例术后1年PSG示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2例. 结论 低温射频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治疗儿童OSAHS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 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手术105例报告

    作者:严行文;徐锡华;林燕子;吴艳

    声带良性病变是临床发声障碍中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发音不当及过度发音,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2004年5月~2006年8月, 我科在全身麻醉支撑喉内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105例,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