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CO2气腹及体位对机体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尹善德;王蔼明

    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气腹对患者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CO2是气腹的首选气体,现将CO2气腹及体位对机体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综述如下.

  • 射频消融肝外肿瘤的应用

    作者:杨薇;尹珊珊;陈敏华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作为对原发或继发肿瘤的一项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与其它经皮治疗技术不同,RFA能提供可控制性凝固性坏死的范围,一针消融即可产生直径3~5 cm的组织坏死区,对肝癌治疗已获得巨大成功,继而激发了人们对治疗其它脏器肿瘤的兴趣.目前,RF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器官,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可以通过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的异常分泌等目的;也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和补充手段,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本文介绍RFA在肝外肿瘤的各种用途.

  • 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在腹腔镜意外胆囊癌中的应用

    作者:任贵兵;黄汉涛;王志刚;岳奇俊;刘家盛;杨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或术后常有意外胆囊癌的出现.现将本院2002~2005年 1月术中、术后14例意外胆囊癌在手术及FAM方案全身静脉化疗(只用于Ⅲ期以上患者)基础上加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的应用报道如下.

  • 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齿状突畸形的护理

    作者:马金亚;王富英;叶爱红;黄海荣;殷加芬;徐兴巧;陈军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齿状突畸形的护理方法. 方法术前对8例齿状突畸形进行全面身心评估,消除思想顾虑,完备各项术前检查;术后重点加强对患者体位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SPO2>97%;注意全身营养支持,预防压疮. 结果 8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 结论做好手术护理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减轻患者术前的顾虑和术后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小骨窗开颅在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中的临床应用(附56例分析)

    作者:邓勇;费勤勇;吴习威;张恭逊;丁希

    儿童颅脑损伤后的颅内血肿中,硬膜外血肿较常见,既往以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为主.近年来,由于CT定位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微创清除硬膜外血肿也获得成功[1].我院1998年~2004年共收治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56例,在CT定位后,采取小切口准确清除血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额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4例

    作者:王富元;陈覃;孙维晔;马逵;李爱民;陈军

    采用额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先常规额下入路切除肿瘤的鞍上部分,然后磨除蝶骨平台、鞍结节、蝶窦前壁骨质,切除鞍内及蝶窦内肿瘤. 4例肿瘤近全切除,视力明显改善3例,PRL明显下降1例.脑脊液漏1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 .额下-经蝶入路适合于肿瘤侵犯窦内的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一期手术切除.

  • 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毁损术

    作者:汪庆玎;高倩;张社会;李宪营;李艳艳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毁损术对舌咽神经痛及舌咽神经支配区顽固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 A组16例舌咽神经痛及B组12例舌咽神经支配区顽固性疼痛,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定位于茎突前缘第2颈椎水平,注入局麻药仅阻滞舌咽神经,注入7%苯酚甘油溶液0.8 ml. 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87.5%(14/16),总有效率100%(16/16),随访6个月无复发;B组完全缓解率50%(6/12),总有效率83.3%(10/12),随访6个月,复发6例(50.0%).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介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毁损术具有疗效可靠,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的特点,并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巨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李定君;游潮;蔡博文;贺明;李瑞春

    目的探讨巨大富血管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疗效与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32例巨大富血管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脑膜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1级15例,2级9例,3级6例,4级2例.死亡2例.并发症:术后继发颅内血肿4例,脑水肿及梗死6例(再次手术减压4例),缄默症1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害或症状较术前加重7例.3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6月, Simpson 1级切除无复发,Simpson 2级切除4例复发,Simpson 3、4级切除5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6例.7例放射治疗随访期内肿瘤均无明显增大.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神经功能障碍,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前后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696). 结论脑膜瘤手术治疗应力争全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分块切除肿瘤,利用显微技术仔细分离瘤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
  • 急诊动脉溶栓和应用颈总动脉内支架成功抢救1例年轻缺血性脑梗死

    作者:李小刚;李选;樊东升;傅军;孙阿萍

    目前,急性脑梗死一致公认的治疗方法有2种:卒中单元,即综合处理;溶栓疗法.溶栓疗法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2种.颅内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已有报道[1~3] .本文就脑血管溶栓后同时直视下动脉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成功抢救1例年轻急性脑梗死的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 磁导向下磁性化疗药物对肝、肾及骨髓的影响

    作者:李安民;张传秀;傅相平;张志文;薛菁晖;闫润民;易林华

    目的探讨磁导向下磁性药物载体对肝、肾及骨髓的影响,为恶性脑肿瘤的磁导向化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3组:①磁导向组(n=20),尾静脉注射磁性药物载体混悬液(含甲氨蝶呤 25 mg/kg),在头部一侧置聚焦磁场30 min;②甲氨蝶呤组(n=20),注射甲氨蝶呤 25 mg/kg;③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前,给药后24 h,7、14、30、90 d断尾取血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 结果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24 h甲氨蝶呤组RBC显著下降[(9.34±0.36) T/L vs (8.32±0.82) T/L,q=6.263,P<0.05];给药后14 d RBC下降至低[(5.05±0.81) T/L,q=26.341,P<0.05];给药后90 d RBC上升至给药前水平[(9.01±0.70) T/L,q=2.026,P>0.05].磁导向组和对照组给药前后RBC无显著变化(F=0.46,P=0.802;F=0.09,P=0.993).WBC和PLT的变化与RBC相似.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7 d甲氨蝶呤组ALT显著升高[(8.1±0.2) U/L vs (12.3±2.4) U/L,q=12.790, P<0.05 ],14 d高,30 d下降,但90 d未恢复到给药前水平[(10.0±0.5) U/L,q=5.786,P<0.05].与给药前相比,磁导向组给药后14 d时ALT显著升高[(8.1±0.4) U/L vs (11.2±0.3) U/L,q=26.050,P<0.05],90 d下降到给药前水平[(7.9±0.4) U/L,q=0.840,P>0.05].对照组ALT给药前后无明显差别.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7 d甲氨蝶呤组和磁导向组BUN均升高,与给药前比较相差显著[甲氨蝶呤组:(11.07±0.29) mmol/L vs (16.07±0.54) mmol/L,q=53.169, P<0.05;磁导向组:(10.89±0.75) mmol/L vs( 12.14±0.61) mmol/L,q=11.164,P<0.05)],90 d与给药前比仍相差显著[甲氨蝶呤组:(12.85±0.61) mmol/L,q=18.928,P<0.05;磁导向组:(11.78±0.18) mmol/L,q=7.949,P<0.05]. 结论磁导向下磁性药物载体定向分布于大脑内靶区,在肝、肾及骨髓的蓄积减少,减轻了对肝、肾及骨髓的损害作用.

  • 人工硬脑膜与自体筋膜成形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彬;王振宇;谢京城;孙建军;陈晓东

    目的评价人工硬脑膜治疗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6月收治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40例,均行枕大孔减压及硬膜成形术,其中20例应用人工硬脑膜行硬膜修补(人工硬膜组),余20例应用自体阔筋膜行硬膜修补(自体筋膜组). 结果术后半年2组临床症状改善均为17例(85.0%),无恶化.术后发热人工硬膜组12例(60.0%),自体筋膜组9例(45.0%),差异无显著性(χ2 =0.902,P=0.342).2组在手术时间[(3.6±0.7) h vs.(3.4±0.4) h, t=1.109,P=0.274]、术后发热的起始时间[(7.3±3.4) d vs.(9.4±2.5) d,t=-1.560,P=0.135]、持续时间(1~19 d, vs.1~8 d,中位数4.5 d vs.2 d, z=-1.643,P=0.100)、引流放置时间[(1.3±0.5) d vs.(1.2±0.4) d,t=0.230,P=0.820]及引流量(15~300 ml vs.20~250 ml,中位数80 ml vs.37.5 ml, z=-1.359,P=0.174)、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时间[(15.8±4.8) d vs.(13.7±1.5) d , t=1.260, P=0.223]、术后疗效评价均无显著差异,而应用激素的时间人工硬膜组(12.8±4.1) d长于自体筋膜组(7.8±3.1) d(t=3.055,P=0.007).2组术后半年复查MR均无后颅窝积液.40例随访9个月~2年,自体筋膜组1例出现迟发伤口炎性肉芽肿,经清创治疗后治愈. 结论 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手术中,人工硬脑膜是可靠的修补硬膜替代物,疗效肯定.

  • 微创穿刺联合β-七叶皂甙治疗55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

    作者:鲍建洲;周宝花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救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5月~2003年12月110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保守组(对照组)应用内科保守治疗措施,微创组应用微创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联合β-七叶皂甙静脉滴注等综合措施治疗. 结果微创组55例中,显效率81.8%(45/55),总有效率89.1%(49/55),病死率10.9%(6/55).对照组55例中,显效率32.7%(18/55),总有效率49.1%(27/55),病死率43.6%(24/55).微创组疗效优于保守组(χ2=20.604,P=0.000). 结论微创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联合β-七叶皂甙静脉滴注等综合措施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 微创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宋清安;陈志标

    目的探讨应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微创组28例,采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1个月)和远期(6个月)的疗效. 结果在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救治方面,微创组的近期优良率53.6%(15/28)和病死率17.9%(5/28),与对照组近期优良率46.2%(12/26)和病死率15.4%(4/26)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97,P=0.586;χ2=0.000, P=1.000).但微侵袭组的远期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ADL Ⅰ~Ⅲ级(63.2%,12/19)优于对照组(23.6%,4/17)(z=-2.189,P=0.029). 结论微侵袭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传统血肿彻底清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46例

    作者:周培杰;王汉东;潘云曦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超早期或早期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侧脑室灌洗、脑脊液置换术等微创方法综合治疗46例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Graeb评分>8分). 结果 46例随访6个月~3年,生存39例(84.8%),经药物控制血压,无再出血,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3例. 结论保证脑脊液循环通畅,改善脑微循环是重型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等综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孙维晔;王富元;马逵;陈覃;陈军;施辉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 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对29例第四脑室肿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5例因肿瘤侵犯上蚓,瘤体接近皮层部采用小脑蚓部入路,余24例均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 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2例,小脑缄默征1例,第四脑室血肿1例,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呼吸不规则1例.19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5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术前正确判断肿瘤性质及其基底部所在位置,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熟练掌握第四脑室的显微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作者:王政刚;齐洪武;张旭东;张卫宁;樊丰势;宫凡;程建业;王帅;赵亚鹏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结果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无一例手术死亡.14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提高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率.

  • 眶上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作者:刘希光;李爱民;陈军;施辉;李宁;吴海滨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 方法 2001年7月~2004年6月我院采用经眉弓2.0 cm×3.0 cm游离小骨窗锁孔入路,开放鞍区脑池,显露深部结构,切除鞍区肿瘤33例. 结果 26例垂体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7例;4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1例次全切除;2例脑膜瘤全切除;1例视交叉胶质瘤大部分切除.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发生癫痫大发作,无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33例随访4~36个月,平均27个月,全切24例肿瘤无复发,7例垂体瘤、1例颅咽管瘤、1例视交叉胶质瘤术后放疗肿瘤未见增大. 结论经眉弓锁孔入路对脑组织无效暴露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 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马力文

    1 概念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靶向治疗是指某种药物在肿瘤部位有相对较高的浓度,能存留较长时间,对肿瘤靶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靶向治疗药物应具备的条件:体内分布的特异性、靶细胞作用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相应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单抗是目前靶向药物的发展方向[1].单抗药物研究与开发是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medicines)领域的新热点,自1997年以来得到很大发展,Rituxan、Herceptin、Gefitinib、Cetuximab、Bevacizumab和Mylotarg等在美国相继批准应用于临床.

  • 多镜联合在胆胰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方驰华;朱明德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胰管疾病的三种重要的微创手段,但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单用时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而且由于胆胰管疾病的复杂性,单靠一种方法往往很难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运用多镜联合治疗胆胰管疾病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作者:曹月敏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渐渐取代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这种微创手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不少好处,很不幸的是胆管损伤的病例因此而相应增多,LC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35%~2.7%,高于开腹手术(0.2%~0.3%)[1~3].刘允怡[4]报道,在125 000例LC研究中,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85%,即比传统开腹手术高3~4倍,常造成胆漏或胆管狭窄等,是引起病人多次手术或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谈谈LC胆管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体会,与同道们共同商磋是十分必要的.

  • 经皮射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崔彦;周立艳;吉敏;李晓鸥;董满库;王平;许永杰;张宏文;李成林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微创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s,HC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在超声引导下施行PRFA治疗HCHs 26例39个病灶直径2.5~11.0 cm,其中直径>3.0 cm者予分层多点或多次叠合消融.局部麻醉,配合全身镇痛处理. 结果 26例均成功实施PRFA.反应期2~5天,包括局部疼痛不适、发热、ALT升高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23例随访1~5年,平均2年8个月,经一次治疗完全缓解(CR)22例,部分缓解(PR)1例,缓解率(CR+PR)100%;HCHs直径平均缩小68.8%(41.2%~81.5%). 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技巧的前提下,PRFA可发挥微创、安全、有效之优势,可作为治疗HCHs的一种理想选择方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梁斌;黄志强;黄晓强;刘荣;夏红天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围手术期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手术前后4个不同的时期(BL、PP、PP&RT、PO)的股静脉横截面积、流速及流量等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①与术前麻醉状态(BASELINE)相比,单纯给予气腹(PP)后,股静脉横截面积由(0.72±0.31)cm2增至(1.08±0.31)cm2(P=0.004),流速由(14.23±11.96)cm/s降至(5.50±2.63)cm/s(P=0.017),流量由(596.49±477.95)ml/min降至(340.41±166.14)ml/min(P=0.018);与PP期相比较,气腹及头高脚低位(PP&RT)时,股静脉横截面积增大[(1.32±0.14)cm2,P=0.039]、流速降低[(4.40±1.75)cm/s,P=0.034)],流量则未明显降低[(346.69±142.66)ml/min,P=0.067]与BASELINE期相比,手术后(PO)股静脉横截面积恢复至术前状态[(0.86±0.15)cm2,P=0.222],股静脉流速[(11.35±8.02)cm/s,P=0.412]、流量[(566.94±348.55) ml/min,P=0.840]也基本得以恢复.②脉冲多普勒的检测结果显示,21例可见股静脉内的血流停滞,其中15例出现反流现象. 结论 LC术中由于气腹和头高脚低位体位(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RT)的双重作用,股静脉内血流缓慢,甚至会出现短暂的血流停滞、反流等现象.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作者:张耘;宋建宁;宋林学;洪明;肖波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脾切除的方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5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方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8例. 结果 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改行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手术时间150~20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600~5 500 ml,平均2 200 ml.Ⅱ级损伤5例,Ⅲ级3例,术后恢复佳,无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

  • 腹腔镜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林森旺;孙镇蛟;金旭文;张维萍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4年8月,对21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探察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资料. 结果①腹腔镜探查见胆囊与大网膜或周围脏器粘连16例(76.2%).②21例LC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9.2±8.3)min,术中出血量(22.9±11.2)ml,无手术并发症.③病理:慢性胆囊炎21例, 其中伴发胆固醇结晶3例(14.3%), 炎性息肉1例(4.8%),胆固醇沉着病3例(14.3%).④随访20例,时间(27.2±18.3)月,13例症状消失(65.0%),4例症状明显缓解(20.0%),2例症状有所缓解(10.0%),1例症状无缓解(5.0%). 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及LC具有可行性.

  • 电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报告

    作者:卢榜裕;陆文奇;李杰;蔡小勇;黄飞;黄玉斌;彭民浩;晏益核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手术难点及手术适应证. 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1月22日~2005年4月28日电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诊断、手术主要方法、步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难点及对策,术后恢复情况及有关指标包括:体温、引流量、血常规、肝功能、胰淀粉的酶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 结果 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60~660 min,平均528 min.术中出血150~2 000 ml,平均770 ml.病理类型:十二指肠乳头高分化腺癌3例,胰头内分泌小细胞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样增生恶变,肝胆管中上段中分化腺癌1例.术后例1出现小量胰漏;例2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均经对症处理治愈;例4术后出现复发性胰腺炎合并肺部感染,术后39 d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再次手术死亡,术后体温例4胰腺炎复发后体温高达39.5℃,其余4例高体温<38 ℃,术后引流量除例4外其余4 例多者术后第一天800 ml,逐渐减少至100 ml,持续5 d.全部病例术后3 d左右均恢复肠鸣,1周恢复进食. 结论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腔镜外科复杂的高风险手术,需要有丰富的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的临床经验,熟练的腔镜外科操作技术,配合默契的手术团队,先进的腔镜设备,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在具备条件的医院及医生中进行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目前可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临床探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12例分析

    作者:张勇;陈延山;王义欣;李辉映;苏兴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tc cholecystectomy, LC),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258例LC术后12例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时间17~58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15~100 ml,平均45 ml.11例浅静脉血栓治疗6~8 d后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复查彩色多普勒血栓消失,予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股深静脉合并肺栓塞1例,抗凝治疗4个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LC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与病人高危因素、CO2气腹、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 两镜法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疗效分析

    作者:孙立波;张斌;王旭东;王可人;房学东;张德恒;郑泽霖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胆囊合并总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首先经EST取出胆管结石,然后采用LC切除胆囊. 结果 EST成功34例(94.4%); 失败2例,均因胆管末端狭窄,开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治愈.腹腔镜手术34例,成功32例(94.1%),2例中转开腹. 结论 EST联合LC是治疗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优选术式,EST失败者主要原因为胆管狭窄,应首选胆管空肠吻合术.

  • 腹腔镜下应用新型微波刀切除肝癌20例报告

    作者:肖震宇;陈孝平;黄志勇;赵旭

    目的探讨新型微波刀切除肝癌的可行性. 方法腹腔镜下应用HWB-2D型微波刀对20例周边型肝癌行肿瘤切除术. 结果 20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4 h,中位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110 ml.2例分别于术后第9、13个月肝癌复发;19例随访,1年生存率为94.7%(18/19). 结论腹腔镜下应用HWB-20型微波刀行肝癌切除术,可有效地控制肝切面的出血;微波刀切割的同时可杀灭可能残留的肝癌细胞,降低了术后肝癌的复发.微波刀肝癌切除术适宜于肿瘤位于肝脏周边(II、III、IVa、V、VI段),直径<10 cm,无周围脏器受累,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肝癌 微波刀 腹腔镜
  •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安东;刁守志;郝彬;陈德兴;王世清

    目的探讨手助下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1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 结果 23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脾切除手术时间(63±15.5)min,术中出血量(32.4±21.2)ml;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115.3±25.5)min,术中出血量(52.4±24.2)ml.术后(12.2±3.8)h离床活动. 结论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性高、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可以用于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作者:常虹;丁士刚;林香春;周丽雅;吕愈敏;林三仁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2/44),十二指肠2例4.5%(2/44),胃5例11.4%(5/44),肝1例2.3%(1/44).44例中治疗了39(39/44,88.6%),其中手术切除14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0例(5例EMR后病理断端残余癌细胞又追加手术局部切除),内镜下直接钳除5例,5例未治疗.直径≤1 cm 30例占68.2%, 26例全部治愈,15例(50%)行EMR完全切除,其中20例肠镜随访10~84个月,均无复发,预后好;直径1~2 cm 4例占9.1%,手术局部切除,1例1年后肝转移;直径>2 cm 10例占22.7%,均位于直肠外,8例手术,2例未治疗,3例死亡,5例有远处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44例中6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6%. 结论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1cm的类癌可在内镜下行EMR切除.

  • 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治疗大肠良性疾病12例

    作者:谢庆国;白胜良

    目的探讨在结肠镜引导下应用腹腔镜对某些大肠良性疾病进行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对12例大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大肠部分切除术. 结果 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55 ml.术后1~3 d,平均1.5 d,肠蠕动恢复.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尿潴留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6 d,平均5 d.12例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在结肠镜引导、定位后行腹腔镜大肠部分切除安全可行.

  •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平康;孙春雷;史俊峰;杜军;徐志成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20例完成了手助腹腔镜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8.5个,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69 h.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中转开腹1例. 结论手助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手助使镜下操作简单化、安全省时,能达到根治效果.

  • 腹腔镜辅助联合根治结直肠重复癌1例

    作者:张雪峰;金红旭;吴国强;李瑾;宗修锟

    腹腔镜联合手术(combined laparoscopic surgery)是在一次腹腔镜手术中同时实施2种或2种以上的手术,具有微创和多病联治的优越性.我科于2004年1月完成腹腔镜辅助联合根治结直肠重复癌1例,报道如下.

  • 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例

    作者:孙宝友;孙作成;薛洪千;张杰峰;李军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肠疾病,易恶变,预防性手术是外科普遍采用的治疗和预防其恶变的方法,目前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我院2004年8月于腹腔镜辅助下治疗1例FAP,报道如下.

  • 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治疗的应用

    作者:梁善强;吕海文;胡桂江;潘大庆;陈永开;黄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0月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101例,与同期125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比.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平均退热时间、术后置管引流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置管引流率、切口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后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WBC计数恢复时间、住院费用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A組优于OA组. 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急性阑尾炎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造影网篮胆总管结石取出术

    作者:葛旭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经胆囊管取出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7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18例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切除胆囊之前切开胆囊管,插入造影管行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经胆囊管插入金属网篮,取出胆总管结石. 结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18例,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其中2例因结石明显大于胆囊管直径,2例因导管无法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1例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套篮无法套取结石而放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余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术.6例随访6~18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总管狭窄或扩张. 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术可作为部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术中诊断和治疗手段.

  • 腹腔镜辅助下大隐静脉隔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0例

    作者:吴兴桂;王广伟;李颖;张庆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大隐静脉隔绝术的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60例66条大隐静脉曲张腹腔镜辅助下行大隐静脉隔绝术,腹腔镜辅助下高位结扎、电灼大腿段大隐静脉,阻断其小腿段所有属支及交通支,使大隐静脉与体循环隔绝. 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50±9)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3.5±0.6)d.60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8个月,无复发.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大隐静脉隔绝术创伤小,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26例报告

    作者:刘寒松;尹宁伟;肖海涛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2002年7月~2004年5月,我院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技术结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6例(150条肢体). 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5 min.120例(142条肢体)随访3~19个月,平均6个月,134条肢体(94.4%,134/142)下肢酸胀乏力完全消失,8条肢体(5.6%, 8/142)均有不同程度减轻,45条肢体(90.0%,45/50)皮肤色素沉着完全消失,97条肢体(96.4% ,97/101)肿胀完全消失,全部患肢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无一例复发.并发症:内踝上方及胫前皮肤烧伤各2例;小腿内侧皮肤麻木、感觉减退3例,皮下条索样硬结32例;3个月后皮下硬结完全软化吸收并发症少. 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曲张术式简单、安全,不影响活动、住院时间短,下肢外观不受影响,疗效可靠.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激光
  • 腔内血管移植物治疗放射性股动脉缺损1例报告

    作者:吴继东;王仕华;靳裕峰;汪忠镐;张玉奇

    股动脉损伤通常以外伤或医源性损伤较为多见,常导致大出血、假性动脉瘤、股动静脉瘘,治疗以手术为主.本文报道1例阴茎癌术后腹股沟部放疗,又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出现伤口不愈,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破溃,累及股动脉,导致股动脉壁破损出血,现将其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 防内漏腔内隔绝医用血管支架的研究

    作者:倪中华;易红;顾兴中

    内漏是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主要而特有的并发症.本文针对常见的Ⅰ型内漏的特点,提出了构造新型的防内漏腔内隔绝医用血管支架,在研究新型支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波形圈柔性连接人造血管与支架双层层叠式覆膜连接以及支架近端增加锚定杆等技术,构造新型可防止内漏且轴向易弯曲的医用支架,这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大血管疾病的血管腔内医用支架.

  • 颈静脉扩张症的诊治

    作者:钱水贤

    目的探讨颈静脉扩张症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颈静脉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经Valsalva试验,彩色超声和放射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静脉扩张症的病变性质、程度和范围.除2例上纵隔肿瘤转胸外科治疗外,颈浅静脉瘤切除术5例,介入导管扩张术1例,颈内静脉环形缩缝术1例和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保守治疗4例. 结果手术治疗7例,无术后并发症,住院2~7 d,平均3 d,均痊愈出院.7例随访3~32个月,平均14.4月,术后症状无复发,美容效果良好.保守治疗4例,随访3~55个月.无症状3例颈内静脉管腔扩张程度和病变范围无明显变化,有症状1例对症治疗好转. 结论对颈前部质软,囊性,可压缩,忽大忽小的肿块,Valsalva试验时增大,应考虑颈静脉扩张症,放射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部位和范围.对有临床症状,影响美容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去除病灶,解除症状,达到美容目的.

  •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明书;王豪夫

    下肢静脉曲张传统手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式存在创伤较大、瘢痕较多、恢复时间长等弊端.1998年,西班牙静脉学家Carlos Boné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 颈动脉转流管改进的意见

    作者:董国祥

    在颈动脉手术中,多须先放置颈动脉转流管(简称转流管,下同),以保证术中大脑的持续供血.但现有的转流管存在以下缺点:①必须先阻断颈总动脉.②必须切开颈动脉后才能置放.③放置转流管至少阻断颈动脉2 min以上,因此,置放时术者精神异常紧张.④难免有小斑块脱落.⑤颈总动脉阻断球囊的远心侧必须环绕一控制带,以免球囊被冲出脱落,导致大出血.⑥转流管影响斑块的剥脱和动脉切口的缝合等手术操作.⑦对于一侧颈动脉闭塞者,常不允许阻断血流后再放置转流管.

  • 纤维喉镜在小儿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附580例分析)

    作者:洪兴和;宁博;俞瑞兰;李玉;孔磊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在小儿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7月~2004年12月580例小儿应用纤维喉镜诊治鼻咽喉疾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单纯诊断检查411例:声带小结232例,慢性喉炎70例,腺样体肥大34例,声带息肉27例,后鼻孔息肉14例,会厌囊肿5例,声门闭合不全4例,单侧声带麻痹4例,插管后肉芽肿3例,喉外伤2例,诊断不明16例.有异物史寻找异物113例,发现并取除异物97例.活检及实施手术56例,病理结果依次为:鼻咽炎、腺样体肥大25例,喉乳头状瘤10例,声带息肉8例,结核4例,会厌囊肿3例,鼻咽癌3例,恶性肉芽肿2例,淋巴瘤1例.其中8例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发音改善良好. 结论纤维喉镜是诊治小儿鼻咽喉疾病的有效手段.

  • 鼻内镜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丽;郑红彩;周玉英;张迎宏;闫燕;朱丽;潘滔

    目的总结鼻内镜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258例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鼻内镜探查鼻腔,行相应止血治疗. 结果鼻中隔出血118例,鼻腔侧壁出血47例,肿瘤出血8例,出血部位不明85例.258例中,有效257例(99.6%),死亡1例(0.4%),治疗过程中再出血43例,出血部位不明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部位明确组(χ2=17.689,P=0.000). 结论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重点应放在首次治疗,须仔细寻找出血部位,力争首次治疗成功;对反复出血病例应采取鼻内镜下前鼻填塞、鼻内镜下前后鼻栓塞、颌内动脉栓塞等综合治疗.

  • 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

    作者:陈贤明;甄泽年;赵敏;王守森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 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 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 结果 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膜瘤均一次手术切除.32例垂体腺瘤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补充X刀治疗.48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5年,蝶窦囊肿、蝶窦炎、脑膜瘤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感染并发症,无鼻腔粘连、鼻出血等鼻腔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关键词: 鼻内镜 颅中窝 蝶窦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探讨

    作者:张勇智;骆成玉;张键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4年5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均行化疗及放疗.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0 min;乳房单纯切除术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量150~250 ml,平均200 ml.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B细胞来源.且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12年,平均4.5年.2例II期,均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I期,肿瘤无复发. 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钼靶X线照相,对诊断有帮助. 治疗可选择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纯给予化疗和放疗.

  •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2例报告

    作者:雷玉涛;赵红梅;侯宽永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比较少见,我院1995及2000年分别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