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红梅;董志领

    目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1].目前,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日益增多,我们对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越来越重视.本文对我们于2009-2010年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5岁.临床症状为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8例;既往有脑梗死者18例,其中9例遗留轻度肢体活动障碍.合并高血压病者12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

  •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的临床体会

    作者:金鑫;罗欣;刘通;张千益;姜凯丽;唐传乙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对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丹东中心医院16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行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但是术后仍然有并发症出现,其中2例出现内瘘,1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安全有效。

  • 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鲍路明;额都;青巴图;百龙

    目的: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中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情况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并且改善水平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更少(P<0.05)。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治疗效果较佳,可以改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的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并且支架的通畅率良好。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

    作者:徐秀良;黄建平

    目的 探究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心内科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纳治疗的PA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TA联合血管内支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段随访ABI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8.42% (26/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后发现,观察组的踝肱指数(ABI)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13.16% (5/38)低于对照组的42.11% (1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AD患者行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后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BI,提高治疗效率,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血管内支架结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任健华;钟雅丽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异常膨出的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估计1.5%~8%,出血年龄40~70岁,平均50.2岁,女性多于男性[1].以往开颅手术夹闭一直被认为是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但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结合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新的治疗手段.我科近几年已临床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2005年开始,治疗20个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介入用钛合金毛细管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作者:于振涛;周廉;皇甫强;袁思波;张亚峰;牛金龙;贺新杰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手段,近年来其临床适用性已超过外科手术并逐渐为广大患者接受认可.目前采用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扩展到外周血管疾病和非血管腔内疾病的治疗,介入用金属材料、制品及其相关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尽管目前国产冠脉支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但所用支架材料一医用不锈钢、TiNi等金属毛细管全部进口,国内无法生产,影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血管介入用金属毛细管材料及其制品并尽快实现国产化,不仅是利国利民,也是大势所趋.

  • 基于专利数据的血管内支架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刘军辉;尹铁英;Gregersen Hans;孙达;钟代笛;李婷婷;潘君;王贵学

    目的 血管内支架植入是临床上治疗狭窄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血管内支架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和后续分析,为我国的血管内支架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通过设定stent、intravascular、metal、bare metal、coating、drug-eluting、bioabsorbable、biodegradable等为关鍵词,将检索结果按照不同时间、不同申请人及IPC分类号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为血管内支架技术的领头羊,特别是美国,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技术就国内市场而言已经完全打破国外巨头的技术垄断;在我国专利申请数量中,排在第一位的申请地区为上海,在国外来华专利申请中,美国数量多;另外,从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未来冠脉支架技术将会以可降解支架为主.结论 全球的血管内支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我国的血管支架技术和产品已占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完全打破国外巨头的垄断,发展前景可观.

  • 血管内支架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马强;余朝文;任佩;孙喆

    目的:荟萃分析血管内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共计534例病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单纯性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结果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显示有明显的异质性(χ2=15.821, P<0.05, 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的RR值为0.63(95%CI:0.21~1.88, P>0.05),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在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采用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无差异,对于单纯性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或需多次扩张的患者可考虑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录山;杨永宗;危当恒;尹卫东;袁中华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的影响因素,寻求佳细胞粘附条件.方法 HUVEC培养按文献方法进行.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Ⅷ因子以鉴定细胞纯度,分别比较细胞代数、Fibronectin、poly-L-lysine及Ca2+浓度对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率的影响.结果 (1)第2、3、4代HUVEC在裸支架上的粘附率分别为(20.05±2.1)%、(16.12±4.02)%、(10.61±5.01)%(n=4);(2)Fibronectin(n=6)、poly-L-lysine(n=4)处理支架,HUVEC的粘附率分别为(64.3±6.19)%、(39.88±1.31)%;(3)与1mM、2mM、3mM、4mM、5mM Ca2+相对应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9.81±2.58)%、(66.88±3.15)%、(78.35±3.43)%、(81.67±1.91)%、(84.83±1.31)%.结论 (1)Fibronectin、poly-L-lysine可提高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2)Ca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在Fibronectin包被支架上的粘附.

  • 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业鹏;周敏

    介入治疗技术中,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冠脉、外周动脉狭窄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从开始的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到裸金属冠脉支架/外周动脉支架(主要用于股腘动脉及膝下动脉),裸金属支架很好的解决了球囊扩张后的弹性回缩而引起的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1],降低再狭窄率至20%~30%[2],起到持续支撑狭窄段血管的作用。但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作为一个植入体内的异物,会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造成术后再狭窄,影响血管支架远期通畅率,制约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发展。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一难题,其通过提高金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缓释药物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以减少支架血栓的发生率[2?3],在抑制支架术后再狭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作为永久性支架,仍不可避免的引发支架处血管炎症、再狭窄、血栓形成[4]和新生动脉硬化斑块等问题,尤其是后期多聚物载体持续存在、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对DES聚合物过敏及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均可能出现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ate stent thrombosis,LST)[5]。

  • 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作者:乔爱科;彭坤;牛静

    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进行预测分析.首先,随访97例临床患者,对12种可能影响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影响因素样本集与对应的ISR之间的隐性联系模型.后,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对预测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置入支架后,再狭窄组中支架长度平均值为15 mm,无再狭窄组患者中支架长度平均值为17 mm,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5);再狭窄组患者平均扩张比为1.15,无再狭窄组患者平均扩张比为1.17,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椎动脉侧别也具有显著差异(P=0.045).同时,评估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发生ISR的确诊率q1≥75%,会发生ISR确诊率q2=100%.支架长度、椎动脉侧别和支架扩张比对椎动脉ISR具有显著性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预测椎动脉ISR的发生.

  • 血管内支架聚合物涂层制备微量喷涂装置的研制和实验

    作者:李彦;王贵学;罗来龙

    为了制备血管内支架上的聚合物涂层而设计新型微量喷涂装置.该装置是以超声雾化原理为基础,由雾化、载气、载液和载支架四个模块组成.使用本装置制备了聚合物涂层,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涂层的形态学特点,表面能级扫描技术分析表面元素分布情况,金相显微镜测定涂层厚度,并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涂层厚度与各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聚合物涂层均匀,厚度20~30μm,避免了汇聚、凝结以及不均匀现象的出现.所设计的装置适于制备聚合物涂层,有利于推动血管内支架的发展.

  • 国产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管内支架的模拟力学测量

    作者:王涛;杨宁;孟静;孙衍庆

    利用液压方法测量国产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交叉网格血管内支架的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并通过与平板压缩试验和包裹拉伸试验结果的比较,说明这是一种能近似模拟支架体内力学环境的自动测量方法,具有直观性好、可重复程度高等优点.该装置的研制及应用将提高我国血管内支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水平.

  • C型聚对二甲苯狗动脉植入--血液相容性初步研究

    作者:陈曦;吴念曾;邵力为

    C型聚对二甲苯包覆的NiTi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植入狗动脉,用血液分析、X光透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显示C型聚对二甲苯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

  • 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

    作者:汤永谦;沈青山;刘文卫;廖志坚;朱锐;李素珍;叶剑文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而该病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风险和难度极大,而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可靠,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效果.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自2003年3月起开展支架植入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流治疗方法的佳选择

    作者:廖晓星

    2005年3月16日,Stukel等[1]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对1994~1995年间发病的158 8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访平均3.6年)美国人群队列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强化药物治疗能改善AMI的长期预后,而常规使用高成本、有创伤性的治疗技术可能并不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利益.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随着血管内支架的广泛应用而日臻成熟,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医院,对AMI患者早期实施PCI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究竟有多少患者能够支付PCI的高额费用,又有多少家医院能够实施急诊PCI?是否所有的AMI患者都适合接受创伤性介入治疗?如何将适当的再灌流技术用于真正需要的患者?急诊科医生在危急情况下怎样作出合理的选择?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赵继明;魏民;李茜;王丽;谷莹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疗效.方法对10例宽颈动脉瘤病人围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0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9例致密栓塞,1例大部填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治疗效果肯定,正确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亚峰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管内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踝/肱指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P<0.05);手术后,研究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与对照组的6.67%(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动脉搏动,同时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伟杰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选择86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PTA治疗,观察组给予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BI及跛行距离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P=0.000).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优于单纯PTA治疗疗效.

  • 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

    作者:范海伦;贺能树;孙建中;张长林;杨建国;吕提文;曹喜才;张国欣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13例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者。结果13例动脉造影显示4例颈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4例肾动脉及1例腹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12例应用导丝顺利完成PTA治疗后,置放自扩展式Wall stent、记忆合金式Symphony及Angiomed支架12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通畅,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208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