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代永庆;申向竹;钱亦华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3例,其中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观察组),接受非支架辅助治疗45例(对照组),随访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8例,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3,P<0.05).观察组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弹簧圈移位、脱出、解旋,动脉瘤缺血事件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63%、0.00%、5.26%和7.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 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初步报告

    作者:徐宏治;陈衔城;宋冬雷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及梭形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5例颈内动脉宽颈囊状动脉瘤及2例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跨动脉瘤颈放置.其中13例通过支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塞电解可脱弹簧圈,4例仅放置支架治疗.结果1例术后1周死亡,2例失访.3~6个月造影随访14例,11例动脉瘤消失,2例动脉瘤大部消失,1例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技术,结合GDC技术可为颅内宽颈囊状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双侧颈动脉狭窄综合治疗1例报道

    作者:顾宇翔;宋冬雷;冷冰;朱巍;丁兴华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反复头晕发作伴视力下降1年余,加重2月入院.1年半前因突发头晕视力下降曾在外院诊断"脑梗塞"住院治疗,内科治疗后视力无改善,头晕有所缓解,但仍常发作,尚可正常生活工作.入院前2月头晕加重,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并伴有胸闷不适.既往高血压史20余年,冠心病史1年.体检:右侧同向偏盲,强迫仰卧体位,颈部活动受限.头颅CT及MRI示双额顶、基底节区多发小片缺血腔隙灶、左枕大片低密度软化灶.24 h心电图见频发室性早搏.冠状动脉造影见三支血管(LAD、LCX、RCA)均弥漫性中度(40%~50%)狭窄病变.

  • 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

    作者:林建虎;陆川;孙军

    颅内复杂动脉瘤无论是血管内栓塞还是手术夹闭难度均较大.近我科采用支架分割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8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d,反应迟钝半天"入院.入院查体:BP167/85 mmHg,嗜睡,GCS 13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灵敏;呼唤能应,能简单遵医嘱运动;Hunt-Hess分级3级,颈抵抗明显,四肢肌力Ⅴ级,两侧巴氏征阴性.头颅CT(图1)提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侧裂池血肿,提示动脉瘤伴出血可能,Fisher分级3级.

  • 血管内金属支架

    作者:贺能树

    "支架"一词源于英文"stent",也可译为支撑器.Stent是一位牙科医师,他发明了牙科用的印膜材料.这种材料被用来固定体内移植物,可为施行吻合术的管形组织提供支撑 .当血管内支架出现后,即以stent命名.

  • 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综合介入治疗

    作者:孔健;沈新颖;张彦舫;陈旭东;窦永充

    目的 评价介入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35~63岁.20例患者均伴有颜面、上肢水肿等临床表现.全部患者使用支架置入,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入端血管内压力.4例患者随后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2例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支架置入术.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支架置入术后梗阻流入端静脉压力由(35.48±7.65) cmH2O降至(7.53±2.30) cmH2O,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术后行125I粒子植入术或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复查提示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结论 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SVCS的方法,介入治疗能够参与原发病灶的治疗.

  •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万海;朱晓黎;刘一之;倪才方;李波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对20例颈、椎动脉狭窄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 CAS)治疗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CAS治疗,共成功放置支架22枚,11例采用颈动脉保护装置.术前干预血管平均狭窄度(76.2±11.4)%,术后支架膨胀不满意采用球囊后扩者3例.术后造影显示15例残余狭窄度<10%,4例<20%,仅1例<38%,术后平均狭窄度(12.4±8.2)%.治疗前后狭窄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平均(12.3±5.6)个月,7例支架术后6个月发现支架有不同程度再狭窄,但再狭窄率均未超过30%,均无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近期随访无严重再狭窄(>50%)及颅内严重并发症发生.

  • 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系列研究之三:载瘤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丁永红;戴大英;陈克敏;罗其中;张善生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对7个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3天、1周、3周动脉瘤及附近载瘤动脉取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支架置入后瘤腔完全被血栓充填,且血栓质地由软变硬,后与瘤壁连为一体,支架表面被纤维肌样组织覆盖.结论:将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可同时促使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 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孙建中;贺能树;陈光利;曹喜才;王松;范海伦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材料与方法 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分为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两组,对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处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在颈动脉组4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利用自身血液回灌技术预防了再发生.2例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感觉障碍,应用30~50万U尿激酶后缓解.2例术后严重头痛,经药物降低血压、颅压后缓解 .在4例锁骨下动脉组中,仅1例因导丝穿破血管而放弃治疗.在1~24个月的随访中,颈动脉组中有1例9个月后闭塞. 结论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锁骨下动脉.因此,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时,要注意对颈动脉并发症的防治.

  •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

    近十年来,血管内支架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颅内血管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可靠的效果.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作为血管腔内隔绝物,可以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使弹簧圈在瘤内达到致密填塞,从而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促进血栓的形成,防止动脉瘤再出血.血管内支架放置早期的常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致梗塞,认识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 高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叶辉;李慎茂;缪中荣;吉训明;朱凤水;焦力群;何川;凌锋

    目的 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疗中心实施脑保护下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22例超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80-85岁,平均81.8岁.21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放置1枚支架;1例左侧颈动脉狭窄合并左椎动脉狭窄同时进行了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出血1例,1例术后10小时出现心跳骤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1%,高于可以接受的6%,对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按mRS评分0分20例,7分1例,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高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俊霞;周永刚;程金生;孙建民;魏明岩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2016年6月于我院受治的102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85%,高于对照组64.00%;治疗前,两组的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ET-1水平略低于且NO和NOS水平略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ET-1、NO和NOS水平变化幅度略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的β2-微球蛋白(β2-M)、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β2-M、TNF-α、IL-6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β2-M、TNF-α、IL-6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ASO近期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体内β2-M等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小.

  • 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谢建功;全凌峰;郭健;薛小刚;张和平;陈莉娟

    目的评价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方法对12例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其中9例完全梗阻,采用RUPS-100穿刺系统开通,球囊扩张后再植入支架.结果 12例全部成功,平均腔静脉压从术前3.3±1.2 kPa降至术后1.2±0.6 kPa,超声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安全有效.

  • 血管内支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病变的效果

    作者:杨志华;刘磊;李少明;邵明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作者:王志刚;丁璇;郑爱民;庞琦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短期效果、适应证、并发症及解决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动脉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因支架过大,放置失败,第2次选择合适支架,放置成功;另11例1次成功;血管狭窄程度降至0~10%.临床随访2~18个月,11例术前症状消失,1例改善;4例复查DSA,无一例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报告

    作者:张新中;杨瑞民;王利军;王大明

    近期,我们对1例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另一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病人实施了大脑中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4个月,效果良好.

  •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宝资;程道宾;叶子明;陈相任;秦超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经TCD、颅脑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yhy,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90%)的256例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变化,手术成功率、狭窄病变改善情况、远期血管通畅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评估.结果 251例(251/256)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患者成功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05%.其中15例患者出现与神经功能、死亡相关的并发症(5.86%).血管狭窄率从手术前(92.26%±2.11%)下降至术后(15.40%±2.60%).平均mRS和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平均随访(21.70±0.80)个月,249例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复查,平均狭窄率为(12.81%±2.20%).23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再狭窄率为9.24%,其中5例出现缺血性卒中再发,复发率为2.01%.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手术并发症低,随访结果显示血管通畅率好以及较好的预防前循环缺血事件的发生.

  • 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

    作者:范红星;何锐;杜德坤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对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患者术后6~8个月内行DSA检查随访,其中6例动脉瘤完全消失,1例可见动脉瘤内部分造影剂充盈.7例患者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后较好.

  • 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研究

    作者:曾静;杨楠;彭慧渊;王本国;叶家盛;汪峰;刘星辰

    目的: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方案对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6例对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后患者满意率为100%,治疗前后满意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支架血管形成术对于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满意率。

  •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骆惠芬;袁玉珍;翟云霞;李明昌;何伟文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6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16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10例致密栓塞,6例大部份栓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14例临床随访3~24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8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