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春;胡元清;刘颖

    目的 总结经皮经腔介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使用西门子1 200 mAC形臂机,采用ZQ形不锈钢裸支架,对1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经腔介入治疗,释放支架使用RUPS-100 14 F鞘及90 em长鞘,分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置入了15枚支架.其中,1例失败,2例合并血栓,无死亡或是其他严重的并发症;11例术后24h内症状缓解,1周内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王辉;吴志平;桂宏亮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1例肺癌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者采取放疗加化疗.结果完全缓解率14.3%,部分缓解率52.3%,总有效率66.6%.结论对肺癌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给予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时不可有所偏废.

  • 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进华;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汪涛;顾建平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患者36例,经患侧肘静脉造影明确诊断,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结果 36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8枚,2例术后支架再次闭塞,分别再次植入支架1枚后血管再次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缓解迅速有效、并发症较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及护理干预分析

    作者:邓朝宁;李佩研;杨海棠

    目的 探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上肢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置管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P<0.05);且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46.91±10.2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9.46±8.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方式,并针对性予以护理干预,能够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ICD编码的探讨

    作者:罗以娟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ICD编码,以提高按码的准确率,充分发挥病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期间所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人中,75.00%的病人是明确病因的,而当有明确病因时,一般则首先考虑病因情况作为主要情况,因此,上腔静脉综合征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主要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编码.结论能正确选择编码的主要情况,是正确编码的重要的环节.

  • 运用血水同治法治疗肺癌继发上腔静脉综合征

    作者:孙易娜;吕俊;章程鹏;戴天木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组症候群.临床征象包括发绀、浅表皮下侧支循环形成、颈静脉怒张及头颈和上肢水肿,且水肿有时会蔓延至咽喉部,引起呼吸困难、喘鸣、咳嗽、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而脑水肿会导致头痛、意识混乱或昏迷.资料显示,SVCS大部分由恶性肿瘤引起,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引起SVCS常见的恶性肿瘤(约50%),其次为小细胞肺癌(25%)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0%)[1].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所致SVCS以放疗、化疗、微创介入治疗、抗凝溶栓治疗等为主[2].但由于放化疗存在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使更多患者愿意寻求中医药治疗.笔者临证以血水同治之法治疗SVCS,取得显著疗效,现就浅见介绍如下.

  • 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陈宣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了35例恶性肿瘤并SVCS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并与同期单化疗、单放疗者疗效比较.结果 35例综合治疗症状消失时间分别是1周14例、2周 11例、>2周10例.结论恶性肿瘤并SVCS要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综合治疗可弥补单一手段的局限性.

  • 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

    作者:王恬;张福林

    目的针对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至2013 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治疗(介入治疗、适形放疗、常规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缓解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2年以上生存率为52.5%,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0%、45.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对其实施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一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放化疗后行静脉通路选择的护理

    作者:殷利;梁海鑫;唐丽琴;江庆华

    报告1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放化疗后行PICC置管,再次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导致PICC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及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后静脉通路的选择建议.认为既往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肺癌患者在解除了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后仍需选择下肢静脉进行治疗,置管评估应更谨慎,以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曹铁生;王文;贾化平;葛玉霞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上腔静脉(SVC)血流频谱形态变化,探讨其频谱特征.方法:对48例SVCS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cuson XP/10及Sequoia 512彩色电脑声像仪,同步连接心电图及呼吸信号记录仪.结果:48例SVCS患者外压型38例,腔内型9例,其它1例.外压型因狭窄程度不同,SVC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不同,14例外压伴轻度狭窄者SVC频谱呈全填充状,但S波、D波清晰可辨;19例外压伴中度狭窄者频谱呈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难以分辨;5例外压伴重度狭窄及9例腔内型者,血流频谱均呈低幅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频谱.外压伴轻中度狭窄、伴重度狭窄时SVC峰值速度分别为(198.0±26.09)cm/s,(25.34±19.47)cm/s(与对照组比较P=0.000).腔内型血流速度为(16.4±6.91)cm/s(与对照组比较P=0.000).其它1例为SVC术后瘢痕性狭窄,SVC血流速度加快.48例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SVC血流频谱峰值速度受呼吸运动影响减小.结论:不同原因及狭窄程度的SVCS其频谱形态及流速在心动周期及呼吸周期中表现不同,该特征性变化为超声诊断SVCS提供重要依据.

  •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菁;崔天蕾;付平

    基于上腔静脉及其附近大管径中心静脉的解剖特征,过去关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研究多集中于恶性肿瘤领域.随着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发展,以及对血液透析预后状况及维持血管通路寿命的长远考虑,与此相关的上腔静脉综合征逐渐得到重视.因此,明确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病现状、机制,早期影像诊断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上肢深静脉回流障碍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作者:乙芳;龚新环;周春

    目的探索上肢深静脉回流受阻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病因、病理改变、在超声和临床上的表现。方法对5年来该病变10例患者作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 7例为SVCS,其中4例由右上肺恶性肿瘤引起,3例由右上、中纵隔恶性肿瘤引起。10例中2例因安装起搏器后导管置留于右锁骨下静脉而诱发血栓形成,1例为不明原因右腋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声像图结合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能对病程演进和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超声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曹铁生;王文;张龙方;周海燕

    目的探讨超声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SVCS的52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该组病人的手术或DSA结果、临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作为标准诊断方法,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SVCS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比分别是97.37%、92.86%、7.14%、2.63%、96.15%、97.37%、92.86%、13.63、0.03、0.90,可靠性指标卡帕值为0.90.结论超声对诊断SVCS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无创伤及便于随访,是首选的SVCS影像学诊断方法.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金龙;高健;邹英华;杜湘柯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技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SVCS患者,男11例,女3例. 病因包括:中心型肺癌9例,纵隔转移瘤4例,淋巴瘤1例.应用经导管局部溶栓 + 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结果初次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86%,术后24~48h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即有明显减轻,随访1~20个月(平均8.3个月),仅4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支架再狭窄,经再次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陈天武;谢晓东;张小明;李春平;董国礼;翟昭华;杨汉丰

    目的: 探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 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 病理确诊肺癌致SVCS 51例,回顾性分析肺癌、上腔静脉梗阻及SVCS继发病变的CT特征,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1)原发疾病特征: 致SVCS肺癌位于右上肺叶32例、右中肺叶3例、右下肺叶5例、左上肺叶2例、左下肺叶5例、右全肺4例;大体类型: 中央型35例、右上纵隔型12例、周围型4例.(2)上腔静脉梗阻征: 环状包埋11例、半环状包埋5例、夹心状包埋5例、推移10例、向左推压15例、完全闭塞5例.梗阻程度不同,前五者发生率有差异(P《0.05).(3)继发病变征: 单纯侧枝循环建立与开放14例、单纯胸壁肿胀12例、二者均有16例、二者均无9例,上腔静脉梗阻程度不同,侧枝循环和/或胸壁水肿CT显示率不同 (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能全面诊断肺癌致SVCS.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黎莉;张薇;张运;朱式娟;钟明;白晨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CV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的临床征候群,以往多应用静脉造影方法明确诊断.近年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临床应用,为该病的无创性诊断开辟了新途径[1].本文总结了应用这一方法诊断5例SVCS的探查技术和诊断价值.

  • 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2例疗效分析

    作者:郭锋;张希全;朱伟;董戈;张清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经股静脉造影确诊32例肿瘤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然后在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治疗.结果:32例造影均显示静脉血流恢复,术后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结论: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上腔静脉综合征致PICC非预期拔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林芳;王雅萍

    报告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导致PICC非预期拔管的护理体会.包括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因分析、诊断方法及护理对策,认为置管前应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放射检查结果对存在上腔静脉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评估,避免非预期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 1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上肢PICC的护理

    作者:谭慧;谌永毅;袁忠;罗永忠;李旭英;汤新辉

    总结1例肺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经上肢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置管前由呼吸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放诊科医生、血管通道专科护士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会诊,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及知情同意告知;由PICC专科护士实施置管,同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并做好急救准备和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置管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预防PICC并发症.通过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护理,完成4周期化疗后拔出PICC导管.

  • 1例上腔静脉支架与PICC同时置入的护理

    作者:盛叶;赵锐祎

    总结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上肢同时置入上腔静脉支架与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风险评估,选择上腔静脉支架与PICC同时置入;术中DSA可视下医护协同操作,第1次置管时解决送管困难、导管头端紧贴支架内壁等问题,第2次置管时采用原位换管以减少穿刺点出血,同时改良扩皮方法解决送鞘困难;术后指压结合加压包扎预防局部出血、利尿防止右心功能不全、补液纠正急性颅内压降低等并发症.2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190 d内功能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265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