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刘颖嵩;邵斌;张斌;王良斌;蔡平;刘凡隆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理,微生态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治疗,采用细菌DNA PCR分析定量肠道细菌量,检测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术后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微生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升高,微生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E呈显著倒置,对照组倒置更为显著(P值<0.05);术后60天,微生态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量及B/E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显著低于术前(P值<0.05).术后1天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显著升高(P值<0.05),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均回落,微生态组回落较对照组显著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 结直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吴文溪;许勤;华一兵;沈历宗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代谢效应,并观察肠内营养对结肠粘膜组织学的影响.方法结直肠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全肠外营养(TPN)组,各15例.EN组术后24h内经鼻肠管滴注能全力(nutrison fiber),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两组基本等热量,各7d.术前及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生化监测、留取结肠粘膜标本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并比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EN组15例均完成肠内营养计划,未发生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两组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清蛋白均较术前略低(P<0.01),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前清蛋白营养支持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转铁蛋白TPN组术后8d(2.3±1.1)g/L显著低于术前水平(3.4±1.6)g/L,P<0.01,而EN支持组仍维持在术前水平.碱性磷酸酶TPN组术后(163±120)U/L高于术前(125±97)U/L,P<0.05,而EN支持前后无明显改变,术后乳酸脱氢酶TPN组(635±377)U/L高于EN组(418±147)U/L,P<0.05,转氨酶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总胆红素TPN,EN前后均无显著改变.两组术后氮监测1wk均表现为负氮平衡,且累积氮平衡TPN组略低于EN组(P>0.05).EN组肠功能恢复快(P<0.05).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无差异(P>0.05).平均住院费用 /药物费用EN组低于TPN组(P<0.05).EN前后结肠粘膜层厚度、腺体分布没有明显变化,细胞的超微结构保存良好,TPN组术后标本镜下表现为粘膜层变薄,腺体排列稀疏,细胞超微结构除微绒毛稀少,细胞器的发达程度略受影响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结、直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EN和TPN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术后短期应用代谢效应相似.与TPN相比,EN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维持肠粘膜组织结构的完整,有助于保护肠粘膜屏障.

  •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平康;孙春雷;史俊峰;杜军;徐志成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20例完成了手助腹腔镜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8.5个,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69 h.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中转开腹1例. 结论手助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手助使镜下操作简单化、安全省时,能达到根治效果.

  • 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套入式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169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世拥;于波;高清贤;梁振家;苑树俊;吴恩;陈纲;陈光;白雪

    目的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的16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69例中男107例,女62例.年龄21~99岁,平均为54.2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9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163例,其中高分化者70例,中分化者81例,低分化者6例,黏液腺癌6例.腺瘤癌变6例.Dukes分期:A期61例,B期101例,C期7例. 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2.9%),狭窄3例(1.7%),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可达6~12次/d,术后12~18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69例术后随访率为91%,中位随访时间5.8年.局部复发率为5.8%,肝转移率为13.7%.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6.9%,中位生存时间69(6~132)个月. 结论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能达到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且可保留肛门正常的排便控制功能.

  • 单中心1184例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翔;邓建中;杨平;程龙庆;周永辉;李志澄;朱佳成;郭校锡;曹金鹏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7月至2009年6月间施行腹腔镜手术的1.18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围手术期手术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腹腔镜手术中开腹中转率5.24%(62/1184),1,12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54例,横结肠切除术2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6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91例,全结肠切除术8例,高位直肠前切除术22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216例,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71例,直肠癌拖出式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5例,腹会阴切除术132例,Hartmann术11例,姑息造瘘术18例.平均手术时间(188.40+72.76)min,中位出血量10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2.17±8.31)枚,腹部辅助切口平均长度(5.02±2.83)cm,平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2.38±1.50)d,平均术后住院日(8.02+2.79)d.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4.79%(166/1122),常见为肠梗阻(4.81%,54/1122),其次是术后尿潴留(2.94%,33/1122).围手术期死亡率0.09%(1/1122).全组患者随访率94.56%(1061/1122).Ⅰ~Ⅳ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86.0%、72.0%、19.0%,Ⅰ~Ⅲ期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0%、85.0%、70.0%.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77.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0%、74.O%.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早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与开腹手术可比.

  •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钱群;江从庆;丁召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结直肠疾患的主要手段,但标准选择性结直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为20%~30%,术后住院日期平均为8~12 d[1].如何更好地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尽快回归社会,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随着微创、术后镇痛等新技术、新理念在临床的应用,一种新的外科治疗模式即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正在悄然兴起.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侵袭性纤维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贞贞;袁耀宗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一种与抑癌基因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相关的显性遗传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即发病,其病变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内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少数可累及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甚至全消化道。由于其恶变率近乎百分之百,所以大多数患者在30岁之前便接受了预防性全结肠或者全结直肠切除术。近年来,深入研究发现,FAP 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系统的疾病,包括多发性骨瘤、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侵袭性纤维瘤,以及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腺体上的良性及恶性肿瘤,而侵袭性纤维瘤就是其常见,且致死率高的肠外相关疾病[1]。

  • 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宋同勋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的22例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转开腹病例或死亡病例;术后1~2 d即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12.5±2.8) d;无腹腔出血、肠粘连、吻合口瘘、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造瘘口早期感染,经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好转。全部患者皆获随访,日常生活均可自理,痊愈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 结直肠切除术后保留肛门括约功能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建华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保留肛门括约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结肠炎伴直肠癌患者行结肠直肠切除术的方法及护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肛门的括约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便意频繁度明显减少,排便习惯逐渐恢复正常,每日排便次数恢复至2~3次,下腹痛及下坠感症状消失,粪质呈软质样,无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无黏液及脓血便.结论 对结肠炎伴直肠癌患者采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保留肛门括约功能手术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对比分析

    作者:钟宏;彭海峰;史勇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组29例和开腹手术组34例.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均镇痛次数、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除的淋巴结数、术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6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安定;金朝霞;周宗进;陆艳军;肖海鹏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对66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32ml,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4d,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为5d,住院时间平均为18d,术后10d内有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肺部感染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1例,尿潴留6例.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结直肠切除术后给予缓泻剂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小平;王芳元

    目的 探讨结、直肠切除术后给予缓泻剂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结、直肠切除术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常规术后处理基础上给予肠道缓泻剂,同时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实验组23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两组之间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况、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切除术后给予缓泻剂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电子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龙庆;丁卫星;邓建中

    目的 探讨电子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06年12月62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94例同时进行术中电子肠镜检查.结果术中电子肠镜检查94例,其中肿决定位13例,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的肿块近端肠管检查80例(74例成功进行,发现近端肠管有小息肉12例均未行活检;直径大于5mm息肉3例,术中快速冷冻活检未见癌;行术中息肉电切术1例,6例因存在不全结肠梗阻导致肠道准备差而失败),术中明确肠吻合口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检查后1例出现肠穿孔,3例浆膜撕裂.结论对小肿瘤和术前肠镜不能通过又未进行成功的CT仿真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右半结肠癌患者除外)实施腹腔镜手术时,需要进行术中电子肠镜检查,以方便小病灶的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灶.

  •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同时进行结直肠切除术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学华;徐小平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进行结直肠切除术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治疗方案和1:1配对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详细信息、肿瘤相关参数和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90m in,明显长于开腹组手术平均时间244 min(P =0.008).腹腔镜组估计失血量为325ml,多于开腹组估计失血量250m1(差异无显著性,P=0.35).但是腹腔镜组开始进食软食时间(3.0 vs 4.5,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8.0 vs 10.5,P=0.001)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率较低(17% vs 42%),但该差异无显著性(P=0.06).腹腔镜组Ⅰ、Ⅱ级并发症(4% vs 33%,P=0.02)明显少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下同时进行结直肠切除术和肝切除术安全可行,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行结直肠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李光学;罗明洋;杜波;高锐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行结直肠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在贵州航天医院行结直肠切除术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4例.腹腔镜组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实施手术,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开腹组患者,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结直肠手术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林强;周活动;黎达锋;叶金峰;洪锦伏;胡业茂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择期结直肠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下,根据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和每搏输出量来进行GDFT。另外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间的58例择期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对照,术中行开放性或限制性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局。结果 GDFT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静脉总输液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57±1037) ml比(2846±1444) ml, P>0.05],但胶体液输入量GDF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56) ml比(688±414) ml, P<0.05]。术中GDFT组较对照组患者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多,纠正左室射血时间明显延长,心指数明显增高(均P<0.05)。尽管GDFT组术后排气时间[(3.52±0.84) d比(4.48±0.71) d, P<0.05]和半流饮食时间[(5.92±1.18) d比(6.83±0.95) d, P<0.05]明显缩短,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27±6.42) d比(12.04±7.18) d, P>0.05]和并发症发生率[26.5%(11/42)比25.9%(15/58), P>0.05]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GDFT并未明显改善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结局,GDFT是否应常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仍需进一步验证。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卫;罗旋;曹君;褚忠华;陈洁盈;陈亚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一期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手术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该术式的可行性(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术后恢复、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组1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84.6±28.8) min,术中出血量(322.7±75.4)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术后住院时间(12.3±1.9) d。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肠瘘、胆瘘、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35月,除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是安全、可行的。

  • 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

    作者:闫巍;阿民布和;朱斌;张能维;廉东波;樊庆

    目的 探讨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1~67(平均58)岁;便秘5例,乙状结肠癌3例,直肠癌4例.12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40±45) min,术中出血量(70±40) ml.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仅1例便秘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右下腹痛,经解痉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6个月,5例便秘患者排粪频率3~7次/d,7例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患者1~2次/d.术后随访1~2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 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术式.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在80岁以上患者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宋盛平;练磊;何晓生;吴小剑;兰平;汪建平

    目的 比较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Ovid和Cochrane数据库中1990-2012年所有对比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有5项观察性研究共计685例患者纳入分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为330例和355例.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WMD=27.89,P<0.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 =0.58,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OR=0.50,P<0.05)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OR=0.53,P<0.05)明显降低,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WMD=-0.83,P<0.01)和住院时间(WMD=-3.60,P<0.05)明显缩短;两组在吻合口瘘、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以及围手术期再手术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在住院时间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更是优于开腹手术.

  • 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状况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纪伟;杜鹏;陈大伟;崔龙;应春妹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术后免疫状况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术前5 d起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对照组30例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进行.两组患者手术前3d和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术后3~5 d)时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检测粪便SIgA;术前1 d和术后1、9 d进行免疫和炎性反应指标检测,并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治疗组患者双歧杆菌(B)/大肠杆菌(E)比值(2.01±0.36)较术前(26.53±4.22)明显下降(P<0.05),但仍大于1: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B/E比值(0.72±0.14和0.02±0.06)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术前两组免疫和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粪便SIgA均下降,炎性因子均上升.术后第9天,两组患者血清IgG水平逐渐上升,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SIgA水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益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状况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