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术100例报告

    作者:冯照晗;刘乃波;张冠;于力;周晓峰;王翔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疗效. 方法 2002年5月~2007年3月,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术100例,自制气囊扩张后腹膜腔,切下部分囊肿壁送病理,囊肿切缘给予电烧. 结果 完全由腹腔镜完成97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16~80 min,平均44 min,均未输血.病理均为囊肿,未见癌变.82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4个月,B超等检查均未见囊肿复发. 结论 采用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术,疗效确切,创伤小,也适合囊肿穿刺注入硬化剂术后复发病例.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后 囊肿
  •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

    作者:夏强;赖建生;郑东升;赵国平;陈虎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碎石取石(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效果. 方法 对无积水肾结石47例,经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C形臂X线机定位穿刺,扩张至F 16,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使用Wolf 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 结果 手术时间(120±35)min.单通道取石38例,双通道取石6例,三通道取石3例.一次取石35例,二次取石12例.结石手术取净率83.0%(39/47),终排净率93.6%(44/47).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于无积水肾结石,MPCNL技术要求较高,掌握无积水肾结石的解剖特点和PCNL的技巧,可以达到积水肾结石相类似的疗效,同样具有创伤小、结石残留率低、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解剖肺叶及全肺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傅成国;高惠川;康健乐;吴朝辉;姜杰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解剖肺叶及全肺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全麻下应用胸腔镜辅助6~8 cm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器械及常规开胸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及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进行解剖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肺癌33例,肺良性病变9例.行肺叶切除39例,全肺切除3例. 结果 手术时间1.5~4.5 h,平均2.5 h.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00 ml.1例因肿瘤与奇静脉弓紧密粘连而延长切口至12 cm,1例左上肺癌因术中癌肿与肺动脉粘连较紧,分离时致肺动脉干血管损伤出血而中转传统开胸手术.1例72岁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第8天并发双肺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其余41例无手术并发症.41例随访6~47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32例肺癌随访8~47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8、11、17个月出现肝脏、双肺转移死亡. 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解剖肺叶及全肺切除术是可行的.

  •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作者:沈军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2月使用Karl Storz F 8/9.8硬性输尿管镜联合国产气压弹道碎石机,采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7例. 结果 125例一次穿刺成功,2例穿刺失败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89 8%(114/127).手术时间78~185 min,平均108 min;术后肾造瘘管留置5~11 d,平均7 d;术后住院5~12 d,平均8.1 d.输血2例.1例术后8 d肾造瘘口大出血,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治愈.117例获随访1~16个月,平均5.3月,B超或X线片检查,未见结石复发. 结论 m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外科微创治疗

    作者:柳小刚;刘咸罗;钱小星;胡开兵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31例(3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对10例(11侧患肢)行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17例(18侧患肢)行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4例(4侧患肢)行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溃疡一律行周缘环行缝扎. 结果 术后3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24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2~16 d消失;溃疡18~40 d内愈合.随访1~36个月,平均14.8月,3侧(9.1%)肢体溃疡复发. 结论 纠正浅静脉、交通支静脉、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重视溃疡创面的处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疗法,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 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子衡;虞冠锋;黄景勇;倪海真;郑祥韬;焦元勇

    目的 评价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 方法 对46例(5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的曲张浅静脉施行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 结果 每条肢体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8 min;手术切口1~5个,平均2.8个;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平均3.6 d.11条(20%)肢体出现皮下淤血,6条(11%)肢体出现皮肤灼伤.42例(50条肢体)随访2~19个月,平均13.5月,无复发. 结论 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激光 静脉曲张 下肢
  •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

    作者:朱丽红;王俊杰;袁惠书;冉维强;刘江平;田素清;李金娜;姜伟娟;姜玉良;王皓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 mCi(0.5~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 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 Gy,分次剂量2.0 Gy.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

    作者:吴四海;肖大江;朱国臣;袁渊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 方法 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 结果 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7例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 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治疗婴幼儿巨结肠

    作者:吴鸿根;黄顺荣;邓洪强;周明;吴东波;潘云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治疗婴幼儿巨结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应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13例,采用三孔或四孔腹腔镜法,设定CO2压力为8~10 mm Hg,取结肠浆肌层组织做病理诊断,Ligasure离断直肠及乙状结肠系膜,远端分离至齿状线上0.5~1.0 cm,将病变狭窄段、移行段扩张肠管经直肠肛门内翻拖出切除,结肠直肠全层前高后低心形斜吻合,3例采用强生直径21 mm吻合器. 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61 min,平均115 min.出血量<12 ml.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3例小肠结肠炎,1例污粪,1例吻合口漏,经治疗后治愈.13例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排便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治疗婴幼儿巨结肠可行、有效.

  • 192Ir组织间插植联合体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古红莉;张瑞文;赵军梅;徐晓娜;徐刚

    目的 探讨192Ir组织间插植加体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 对1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体外照射采用 60Co治疗机,范围包括患侧乳腺、内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剂量分割为50 Gy/25次,7例腋窝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该区补照至60~70 Gy.组织间插植于乳腺外照射开始2周后进行,靶区为乳腺肿块,剂量为21 Gy/3次,每周1次,每次7 Gy.微波热疗采用MH-1型微波治疗仪,频率915 MHz,治疗功率50~250 W,温度42~43 ℃,每次治疗时间40~45 min,每周2次,共8~10次. 结果 治疗后1个月局部完全缓解(CR) 4例,部分缓解(PR) 6例,稳定(NC) 1例.治疗后短期内局部均有轻度色素沉着和插针孔轻度急性放射性皮炎,Ⅰ级8例,Ⅱ级3例,无Ⅲ、Ⅳ级皮肤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5例死于远处转移,6例生存.5例死亡病人均于治疗后3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8个月. 结论 运用 192Ir组织间插植加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局部控制率高,正常组织损伤小,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韦国桢;殷小伟;薛跃君;张旭光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 结果 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PR)为94%(17/18). 结论 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 肾窦脂肪瘤病的临床诊断特点及肾镜处理其合并铸型结石的初步探讨

    作者:叶雄俊;李建兴;黄晓波;孙烨;孙昆昆;杨波;马凯;王晓峰

    目的 探讨肾窦脂肪瘤病(renal sinus lipomatosis,RSL)合并肾脏铸型结石的临床诊断特点,以及经皮肾镜手术处理其合并结石的初步经验.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复杂肾结石547例,其中2例经B超、CT、MRI等检查诊断为RSL合并肾脏铸型结石.均为女性,年龄42、82岁.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装置碎石,保留患侧肾脏. 结果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分别取出结石7 ml和5 ml.术后1周复查KUB未见结石残留.术中取肾盂黏膜下脂肪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为增生纤维脂肪组织,伴炎性渗出.术后随访半年,未见结石复发,肾窦和肾周脂肪组织较前无明显变化. 结论 典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RSL的诊断,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处理RSL合并肾脏结石安全有效.

  • 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对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作者:徐懋;杨拔贤;张利萍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程的影响. 方法 5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按手术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低血压(deliberate hypotension,DH)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麻醉手术期间罗库溴铵累计给药法的量效关系(ED 50、ED 90和ED 95,即TOF中第一个肌颤搐(T1%)达到50%、90%和95%抑制所需剂量),追加药物时间间隔、峰效应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作用总时间和恢复指数. 结果 DH组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141.9±34.7)、(260.8±64.5)和(337.1±81.5)μg/k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9.8±35.3)、(330.4±72.0)和(401.8±99.5)μg/kg](t=3.828,P=0.000;t=3.600,P=0 000;t=2.515,P=0.015).DH组量效关系曲线的截距为-4.6±1.2,明显高于对照组-5.7±1.3(t=3.109,P=0.003).与对照组比较,DH组达到大抑制效应的时间较长[(2.8±0.6)min vs(2.4±0.5)min,t=2.561,P=0.014].DH组追加药物的维持时间和恢复时程的峰效应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作用总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罗库溴铵在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时临床作用强化,起效减慢,但其恢复时程无显著变化.

  • 后路显微内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体会

    作者:黎庆初;覃海飚;刘雄文;谭斌;胡辉林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入路潜式椎管扩大术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 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9月,对41例连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椎管减压术.通过调整工作通道并用不同角度椎板咬骨钳潜式减压对侧侧隐窝,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一间隙完成后拔出工作通道,通过皮肤牵拉建立另一工作通道,相同方法进行减压. 结果 手术中因粘连严重转开放1例,硬脊膜撕破1例,定位错误1例,无神经根损伤.36例随访3~48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8.9%(32/36).18例术后CT显示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 结论 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妨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进入"快通道"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刚;董穗欣;解基严

    目的 分析影响国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危险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病人进入"快通道". 方法 对680例连续OPCAB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2小时内拔管组(组Ⅰ)333例,12小时内未拔管组(组Ⅱ)347例.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组间年龄>70岁[25%(84/333)与39%(136/347),χ2=15.148,P=0.000],脑梗死史[14% (46/333)与22%(75/347),χ2=7.068,P=0.008],NYHA分级(χ2=9.382,P=0.025),左室射血分数(LVEF)<40%[3% (8/293)与12%(33/285),χ2=17.164,P=0.000],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3.39±0.76)cm(n=293)与(3.53±0.85)cm (n=285),t=-2.089,P=0.037],左主干病变[17%(56/333)与27%(93/347),χ2=9.900,P=0.002],急诊手术[8% (27/33)与18%(63/347),χ2=14.938,P=0.000],术前、术中、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3/333)与5% (16/347),χ2=8.612,P=0.003;2%(7/333)与7%(24/347),χ2=9.052,P=0.003;0.3%(1/333)与4%(14/347),χ2=10 985,P=0 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OR=2.003)、LVEF<40%(OR=4.305)、左主干病变(OR=1 865)、急诊手术(OR=2.577)、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OR=3.363和10.979)是术后影响病人进入"快通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部分病人可以及早拔管,高龄、严重冠脉病变、急诊手术、心功能低下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进入"快通道"的危险因素.年轻、心功能良好、非左主干病变,不需IABP辅助的病人可以安全进入"快通道"流程.

  •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腔镜治疗

    作者:陈道宝;杨红健;谢尚闹;陈杰;洪尚仁;潘晓峰

    目的 探讨腔镜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可行性. 方法 经超声检查结合细针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12例.选择腋窝小切口入路,钝性分离乳腺后间隙,充气建立乳腺后间隙手术气腔,腹腔镜下切除共58个纤维腺瘤,术中冰冻切片. 结果 12例肿瘤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切除,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80 min.术后1个月乳房形态良好,乳头感觉正常.12例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18.5月,乳房表面无瘢痕,无肿瘤复发,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 结论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腔镜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腹腔镜诊治胆道畸形的进展

    作者:王莹;李龙

    先天性胆道畸形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早期诊断并行胆道重建不仅可以成功治愈,并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胆道畸形的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1 腹腔镜胆道造影在诊断胆道畸形的应用进展小儿先天性胆道畸形常见病包括胆道闭锁或发育不良、胆汁淤积、胰胆合流异常、十二指肠开口异位等,诊断是小儿外科的难点.

  • 肾癌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作者:张彤;杜林栋

    所谓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就是在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大限度保留足够多的肾功能,完全有效地留存肾组织.由于无症状性的小肾癌及偶发肾癌病例检出率显著增加,且当发现这类病例时患者对侧肾功能多正常,对这些患者所采取的NSS称之为选择性NSS.

  • 部分性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鲁东;吕维富

    硬化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传统的方法是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由于外科脾切除术减少了抗体的生成,涉及较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败血症、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脾切除后无脾状态、免疫抑制治疗特别是放射治疗可能是OPSI的基础[1].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进展

    作者:林奇生;肖德明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老年性的膝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是引起老年人下肢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病变为关节软骨退变,继而新骨增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膝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进展综述如下.

  •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187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超峰;王海娜;钟超;陆静静;何纳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剔除术的技巧和效果. 方法 对187例卵巢良性畸胎瘤行腹腔镜手术,与同期58例采用开腹手术的卵巢良性畸胎瘤进行对照. 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需术后镇痛率低[3.2% (6/187)vs 58.6%(34/58),χ2=99.502,P=0.000],肛门排气时间早[(18.3±6.1) min vs (30.8±9.2) min,t=-12.667,P=0 000],术后病率低[14.4%(27/187)vs 36.2%(21/58),χ2=13.316,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2±1.1)d vs (7.1±13)d,t=-10.992,P=0.000],两组手术时间相近[(48.2±13.2)min vs(51.1±11.3)min,t=-1.589,P=0.113],出血量相近[(43.3±15.8)ml vs(39.2±11.9)ml,t=1.756,P=0.080],囊肿破裂率相近[27.3%(51/187) vs 22.4%( 13/58),χ2=0.542,P=0.462],复发率相近[2.1%(3/146) vs 2.2%(1/45),χ2=0.006,P=0.997]. 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 重视女性盆腔医学中的诊断标准、人员培训及治疗后长期效果随访

    作者:曹泽毅;鲁永鲜

    1 盆腔器官脱垂定义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准确定义.尽管如此,美国每年为治疗该病的花费超过10亿美元,是所列举子宫切除的第三大常见手术指征以及绝经后子宫切除的常见手术指征.对大多数临床医生来讲,当发现POP时可以认识到它并且不会忽略它,但却无法确定病人从正常的盆底支持到POP的转折点.即便如此,妇科泌尿的专业人员仍在报道有关POP的手术治愈率和流行病学风险因素.

  • 宫腔镜在无性生活史女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应用

    作者:刘芸;成九梅;郭银树;李长东;苗劲蔚;段华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无性生活史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2月,对因异常子宫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的36例无性生活史女性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子宫腔内可疑部位行诊刮或定位活检.操作过程不钳夹宫颈及扩张宫颈,采用B超监护. 结果 36例均在B超监护下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及病理取材,无处女膜损伤发生,无宫颈裂伤和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宫腔镜结合病理诊断异常病变33例(9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4例,宫颈息肉2例,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子宫内膜炎2例,子宫内膜结核1例,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 结论 对于无性生活史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宫腔镜检查是必要的,也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中缝合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军;张顺仓;杨继;王丽萍;王丽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中创面采用缝合法止血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01年6月~2006年8月,对36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在腹腔镜下剔除囊肿后,术中创面采用缝合法止血.术前、术后第2次月经第2~3天及术后6个月第1次月经第2~3天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阴道B超探测窦状卵泡数(Fo),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 结果 ①FSH、LH、E2在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术后第2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第1次月经Fo分别为(5.0±1.5)个及(5.2±1.5)个,较术前(6.1±1.2)个明显减少(q=4.690、3.838,P<0.05).③术后2个时点基础FSH≥12 IU/L的例数(5例和3例)均多于术前(0例),但无统计学意义(χ2=3.439,P=0.064; χ2=1.391,P=0.238).未发现FSH≥40 IU/L的患者. 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中缝合止血法未见影响卵巢储备功能.

  • 妇科腹腔镜肠道损伤的防范与对策

    作者:骆成玉;夏恩兰

    虽然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总的并发症呈下降趋势,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适应证不断调整、拓宽,手术难度不断增加,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不一定减少.肠道损伤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罕见(0.1%~0.54%)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由于很难在术中及时发现,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可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时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 腹腔镜在鉴别诊断女性盆腔结核和卵巢癌中的价值

    作者:童兴海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鉴别诊断女性盆腔结核和卵巢癌中的价值. 方法 1997年3月~ 2003年12月,对我院50例腹水及盆腔包块入院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人行腹腔镜检查,在直视下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 术中诊断15例盆腔结核,25例卵巢癌,10例原因不明. 结论 以不明原因腹水及盆腔包块为临床症状的盆腔结核患者可借助腹腔镜检查及镜下广泛取材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腹腔镜技术在鉴别诊断女性盆腔结核与卵巢癌中有明确、肯定的价值.

  • 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卵巢雌激素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浦丹华;葛春晓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GnRHa)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ntriosis, EMs)常用的药物[1,2],近期疗效已被公认.手术联合GnRHa治疗EMs较单用GnRHa的5年复发率由53.4%降至19%~19.5%[3],但长期应用其产生的低雌激素状态可引起绝经期征候群及骨矿物质丢失的危险性.本文就GnRHa治疗EMs对卵巢雌激素的影响及对策综述如下.

  • 重视盆腔器官脱垂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与评价

    作者:鲁永鲜

    手术是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近20年来,随着对POP病因、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手术器械及修补材料的发明,国内外在POP的手术治疗上有了革命性进展,新术式以及老术式新应用不下几十种,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但也随之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对各种术式的应用如何选择,其特有并发症如何防治等,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PK刀在腹腔镜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懿;黄浩;邱桂香;张志诚

    目的 探讨等离子刀(PK刀)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PK刀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30例经活检证实的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其中子宫颈癌19例,子宫内膜癌11例. 结果 3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53.2±55.3)min,术中出血量(310 0±147.7)ml,淋巴结切除时间(73.5±23.6)min,淋巴结切除(17 0±6.2)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3±11.2)h,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5.5±1.5)d,术后住院(12±5)d.术中损伤膀胱1例,术后高体温≥38.5 ℃ 3例,尿潴留4例,淋巴囊肿1例. 结论 PK刀作为兼备切割和止血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其止血效果好,创伤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1026例体会

    作者:任玉环;马生秀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cervical lesion,TCRC)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1026例. 结果 手术时间5~25 min,术中出血5~100 ml.3个月经周期后复查,一次性治愈990例,治愈率96.5%;34例有效和2例无效者二次手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TCRC治疗宫颈病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宫腔镜 宫颈锥切术
  • 妇科腹腔镜手术肠管损伤6例分析

    作者:尚慧玲;林娟;李光仪;王刚

    随着腹腔镜应用渐趋广泛和腹腔镜手术难度逐日增加,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也出现增多的趋势[1].我科1998~2006年共行腹腔镜下手术15011例,其中子宫手术7423例(含广泛子宫手术269例),附件及其他手术7588例,发生肠管损伤6例(0.04%),现报道如下.

  • 修复重建外科的发展及女性盆底重建的几点建议

    作者:盛志勇

    组织器官的病理和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修复或者替代因疾病、创伤或者遗传因素所造成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丧失的组织和器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也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医学高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支柱,将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生物技术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健康密切相关,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安全密切相关.

  •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82例手术探讨

    作者:刘陶;苏醒;刘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 方法 对82例子宫>孕14周的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同期子宫<孕14周185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子宫>孕14周组7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有气腹腹腔镜68例,无气腹腹腔镜9例.1例中转开腹,4例辅以腹部小切口完成手术.77例成功者与子宫<14孕周组相比,手术时间长[(157.6±89.7)min vs (35.3±26.2)min,t=16 929,P=0.000],术中出血量多[(218.0±108 2)ml vs (108.5±67.5)ml,t=9 904,P=0.000]. 结论 超过孕14周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熟练的手术技巧.无气腹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适合于子宫<孕16周者.

  • 大鼠腓肠肌内蛋白激酶B各亚型表达的年龄差异

    作者:张兵;夏春;陈福

    目的 研究大鼠腓肠肌内蛋白激酶B(Akt/PKB)各亚型伴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 方法 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老年组(30月龄)和青年组(6月龄)大鼠腓肠肌内Akt各亚型mRNA和蛋白表达,并统计分析比较. 结果 (1)30月龄组大鼠腓肠肌内Akt1与Akt2的mRNA水平均高于6月龄组(t=7.124,P=0.000;t=2.598,P=0.021),Akt3差异无显著性(t=0.460,P=0.653).(2)两组间Akt1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t=0.469,P=0 646),30月龄组Akt1的Thr308磷酸化水平低于6月龄组的表达,有显著差异(t=-9.861,P=0.000);30月龄组Akt2的蛋白水平高于6月龄组的表达,有显著差异(t=7.522,P=0.000);Akt3蛋白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t=0.058,P=0.955). 结论 大鼠腓肠肌中Akt三种亚型伴随年龄改变表达存在差异,推测Akt各亚型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功效.

  •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例报告

    作者:孙明生;邱荣飞;勒世联;熊隆信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月,发现肝占位性病变4 d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20多年.CT检查示肝右叶下段有一边缘较清的类圆形低密度影,6.1 cm×4.5 cm,增强后有不规则强化.甲胎蛋白(AFP)>1210 IU/ml(化学发光法,正常值0~5 IU/ml).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2005年8月5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右腰背垫高30°,右上臂上举固定.取脐下缘切口10 mm,盲穿法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压力为13 mm Hg(1 mm Hg=0.133 kPa).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例报告

    作者:牟永华;邢人伟;牟一平;聂寒秋;李敏献;梁思渊;陈明;周龙

    近年来,随着超声刀、切割闭合器等设备在临床的应用,腹腔镜技术正逐步应用到胰腺外科.我院2006年9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1例,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文献综述和技术报告

    作者:

    1 概述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成肠神经系统过程停顿所致.大多数情况下,无神经节细胞段和正常神经支配结肠之间的移行段位于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或以下,约占75%;而长段型和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并不罕见[1].1948年,Swenson和Bill先描述了该疾病的外科治疗策略,明确指出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直肠而并非扩张的近端结肠的必要性[2].从20世纪中期起相继报道了腹腔镜与先天性巨结肠的三个标准术式联合运用的成功病例.腹腔镜具有伤口小、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恢复时间短以及良好美容效果等优点.本文就运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文献进行综述,并介绍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经肛门拖出的手术方法.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