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体会

    作者:刘变英;侯波;原丽莉;汪荣

    目的比较早期EST治疗ABP与常规治疗ABP结果差异.方法介绍EST治疗方法,比较2002~2003年ABP常规治疗组与内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结果内镜组比常规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病死率低.结论 ABP病人要早期施行EST.

  • EST与开腹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田兆兴;闫崴;吴虎兵;Nugessur Chetan Rai;李选;段丽萍

    目的 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方法 根据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K80.506)检索胆总管结石,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 2011年12月非急诊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ST或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开腹组,筛选2种术式具有同质性病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各单项费用的差异. 结果 共118例符合条件,EST组86例,开腹组32例.EST组住院时间(6.4±3.3)d,显著短于开腹组(14.7±5.1)d(t=-10.373,P=0.000),术前住院时间(3.1±2.4)d显著短于开腹组(6.2±4.6)d(t=-4.764,P=0.000),术后住院时间(3.3±2.0)d显著短于开腹组(8.5±3.0)d(t=-10.871,P=0.000).EST组住院总费用(14 183.5士4382.4)元显著少于开腹组(20 895.1±7959.7)元(t=-5.821,P=0.000),西药费、化验费、检查费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但手术治疗费(9447.1±3105.0)元与开腹组(8654.9±3239.3)元无统计学差异(t=1.218,P=0.226). 结论 EST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手术,综合经济学指标优于开腹手术.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

    作者:周智强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行小切口EST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认为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

  • 35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护理体会

    作者:杨超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35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者35例,均取石成功,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者3例,高淀粉酶血症者4例,少量出血者5例,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内镜下EST术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分析

    作者:王国鑫;孙思予;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 鼻胆引流管(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预防EST术后胰腺炎80例临床观察

    作者:伊永富;唐彬;唐家平

    目的:探讨鼻胆引流管(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预防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胰腺炎作用。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80例行EST术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奥曲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N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T术后应用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692例

    作者:杨登文;戈佳云;王琳;卢焕章;叶丽玲;罗萍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保山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间行EST治疗胆管结石的74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6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近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者112例,发生率为16.81%.其中EST手术因各种原因失败23例,穿孔6例全部手术处理,1例因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出血11例,其中9例镜下止血,1例手术止血后死于十二指肠瘘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72例,其中因合并肺部感染、多型性药疹、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远期(>术后3个月)并发症者129例,发生率为18.64%.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者96例;单纯反流性胆管炎9例;胆管结石残留8例;结石性胆囊炎10例;慢性胰腺炎6例.结论 EST术治疗胆管结石疗效肯定,但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证.

  • EST术取石失败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管支架放置的治疗

    作者:熊瑞;王卫;丁志海;王健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术及更换时间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失败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EST术取石失败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75例;其中A组患者术后每6个月更换胆管支架,而B组患者则术后每3个月更换胆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石清除率、结石直径、结石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石直径和结石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术取石失败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管支架放置在清除结石方面效果确切,而缩短术后胆管支架更换时间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雷雨;田玉梅;李刚

    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把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和EST+EPBD组手术组各96例。术后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就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EST+EPBD组均明显减少;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EST+EPBD 组均明显高于EST 组。两组出血、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 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提高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且疗效满意。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俊

    目的:探讨与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内镜组患者则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监测指标、围手术期与远期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急性胰腺炎、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与总体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镜组,医疗费用与结石一次清除率高于内镜组;术后24hWBC、CRP与AMY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内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石率、反流性胆管炎与乳头狭窄发生率低于内镜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更为显著,创伤更低,安全性更高,具有借鉴意义.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作者:张丽萍;董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行EST取石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检查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护理,术后进行呼吸道的护理、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处理.结果 73例患者取石成功69例,成功率为94.5%;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8例,经保守治疗临床痊愈;2例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切口出血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风险小;通过细心的观察与护理,减少了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532例分析

    作者:张宁;麻树人;杨卓;赵云峰;赵志峰

    目的 探讨乳头小切口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总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2例诊断总胆管结石明确的患者先行EST乳头小切开,再行EP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结果 所有患者行EST、EPBD、胆总管取石治疗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出血、穿孔发生.结论 乳头小切开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副反应小,术后合并症少,值得广泛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建文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前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应用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80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术后存在结石残留的患者有7例,结石的清除率为91.25%;在对照组80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术后存在结石残留的患者有25例,结石的清除率为68.75%。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2.6563,P=0.000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胆管炎、胰腺炎、出血、穿孔、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2.1716,P=0.0005<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是诊断及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应用ERCP+EST+LC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疗效

    作者:王丕胜;晋继红;徐美东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5例 EST 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疗效。结果:5例 EST 术后迟发性出血中3例发生于 EST 术后24 h 内,1例发生于术后3 d,1例发生于术后7 d。急诊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采取电凝止血、肾上腺素溶液注射、硬化剂注射或金属夹夹闭的方法进行止血。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 EST 术后迟发性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其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进展

    作者:宋立艳;袁庆丰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扩大胆总管开口是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步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早提出且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B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学者们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论.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EST或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选择上提供参考.

  • 内镜联合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

    作者:汪海;王怀志;魏从光;宋永庆;谢景军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联合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灌洗治疗.腹腔灌洗治疗均于入院1 ~3 d进行,在B超引导下使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穿刺导管进行腹腔穿刺,在积液或积脓处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2d后用甲硝唑以及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灌洗.如有胰腺坏死感染、合并有脓肿予以手术治疗.动态观察血尿淀粉酶及血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行ERCP均成功,胆管显影率10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EST,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率88.9%;腹腔引流放置PTCD管2~4根/例,放置时间为3~23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个月内手术率、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愈率略有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有降低(P>0.05),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 内镜治疗联合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快,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 内镜下不同大小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胆总管结石近远期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节;李能平;张亚运;李靖;徐菁;董江楠;嵇桃瑛;刘江齐

    目的 探讨内镜下使用不同大小气囊的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将连续收治的4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大直径划分为:(1)≤6 mm;(2) >6~8 mm;(3) >8~10 mm;(4) >10~12mm;(5) >12 mm.分别对应给予单纯小切口(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小切口联合8 mm、10 mm、12 mm、14 mm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5组,单纯小切口组及小切口联合8 mm组、10 mm组、12 mm组、14 mm组.然后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必要时机械碎石,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取石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无肠穿孔发生.23例(4.74%)有逆行性胆管造影(ERC)术后急性胰腺炎,8例(1.65%)患者术后有上消化道出血.单纯小切口组及小切口联合8 mm组、10 mm组、12 mm组、14 mm组ERC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1% (3/98)、4.9% (4/81)、3.5%(7/203)、8.9% (6/67)、8.3%(3/36) (P =0.285),各组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 (3/98)、0(0/81)、0.5%(1/203)、3.0% (2/67)、5.5% (2/36) (P =0.080),各组之间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远期随访胆道积气的发生率分别为2.0%(2/98)、4.9% (4/81)、8.4%(17/203)、14.9%(10/67)、52.8% (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扩张气囊的直径增加而增高.结论 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气囊EPBD联合小切口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随着气囊直径的增加,Oddi括约肌功能损害可能更大.

  • EPBD术与EST术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文杰;王雪峰;顾钧;庄明;刘颖斌;储冰峰

    目的 比较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其中38例行EPBD术,30例行EST术.结果结石取净率,EPBD术比EST术更加有效(分别为97%和81%,P=0.027);EPBD组总的并发症和胰腺炎并发症分别为5.3%和5.3%,明显低于EST组的20%和13.3%(P值分别为0.024和0.028).结论 EPBD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比EST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安全、有效.

  •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金良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每组96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结果 与EST组比,EST+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及总取石成功率,EST+EPBD组均明显高于EST组.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出血、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少于E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提高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且疗效满意.

  • LC+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作者:薛广钱;汪海;王怀志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3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病历资料.我院自2014年1月开展LC+ ERCP+ EST,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33例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T管引流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开腹组,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67例接受LC+ ERCP+ EST治疗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检测患者肝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36.12±29.94) min显著长于开腹组的(105.38±23.17)min(P <0.05),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75±6.33) ml、(9.40±2.07)h、(20.56±4.52)h、(11.08±2.46)d显著短于开腹组的(74.23±16.30) ml、(18.55±4.11)h、(36.02 ±7.94)h、(15.29±3.36)d(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8% (P >0.05).结论 LC+ ERCP+ 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