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军事医学杂志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杂志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군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960
  • 国内刊号: 11-59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7
  • 曾用名: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军事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吴祖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清醒状态下大鼠脑震荡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杰;彭瑞云;陈浩宇;高亚兵;谷庆阳;王德文;肖兴义;蔡宝仁;薛官生;张援平;尹晓梅

    目的:建立简单实用的大鼠脑震荡动物模型,为其损伤规律和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制装置,分别利用不同重量(200g,100g和50g)砝码,从1m高度对大鼠造成脑损伤,选择合适的砝码重量制作脑震荡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伤后大鼠意识状态、行为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受到撞击后,呈现典型的"先昏迷再清醒"的脑震荡临床表现,病理学显示顶枕部、额叶、颞叶出血,迷宫实验显示其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结论:该装置较好地复制了脑震荡模型,且与临床上造成脑震荡的表现相似,有助于进行不同程度脑损伤后继发病理生理变化的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研究.

  • 西部马脑炎病毒基因组序列的RT-PCR检测

    作者:赵月峨;于曼;秦鄂德;杨保安;吕富双;祝庆余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西部马脑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WEE)病毒RT-PCR检测方法.方法:首先采用逆转录法将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过程中的模板量、循环数、Mg2+浓度、退火温度和延伸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采用经优化的条件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约350bp的单一DNA片段,其大小与预期的相一致,且可自0.1TCID50的病毒液中检测出WEE病毒基因组序列.结论: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自病毒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和传代细胞中检测WEE病毒的基因组RNA.

  • PCR-RFLP方法检测医学重要真菌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陈建魁;牟兆钦;尹秀云;张鹏;高亚兵;黄媛;佟雅丽;朱晓华

    目的:建立并应用PCR-RFLP技术区分临床重要真菌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首先根据医学真菌的18S rRNA基因合成了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解脂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9种真菌的通用引物;建立鉴定医学真菌的PCR-RFLP方法.通过用白色念珠菌感染大鼠,建立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建立的方法用于临床,并与血培养法和协同凝集试验法进行了比较.结果:PCR-RFLP法的灵敏度高于协同凝集试验和血培养法.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我们分别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鉴定技术、协同凝集试验法和血培养法检测了118例血液病、肿瘤和其他发热患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协同凝集试验(CoA)法检出真菌血症19例,阳性率为16.1%.应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共有40例检出真菌血症,阳性率为33.9%;其中白色念珠菌血症占真菌血症的65.0%,热带念珠菌感染占17.5%,假热带念珠菌感染占10%,光滑念珠菌感染占5.0%,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占2.5%,为临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进行抗真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该技术具有快速、敏感、不需放射性同位素等优点,而且准确性极高,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此技术应用于临床将为血液病、肿瘤和免疫抑制患者的诊断和救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 nNOS 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徐龙河;肖兴义;蔡宝仁;薛官生;张援平;尹晓梅

    目的:探讨nNOS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nNOS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g(致脑震荡砝码)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扩张,脑组织淤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nNOS蛋白和mRNA于伤后3d表达增强,7d达高峰,14d后开始减少,30d仍呈阳性表达.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nNOS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

  • 克拉霉素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柏长青;王钧;戚好文

    目的:评价克拉霉素对活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方法检测,克拉霉素配制成10~150mmol/L的浓度梯度,观察其对血管生成抑制效果的量效关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磷酸缓冲盐和环孢素分别用作阳性和阴性对照,Leica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实验区域的血管面积.结果:克拉霉素浓度>30mmol/L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药物剂量明显负相关.结论:克拉霉素对活体血管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在肿瘤和其他病理情况下的抗血管形成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表达及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竞;吴劲松;常国辉;祝庆余

    目的:构建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DNA免疫原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RT-PCR扩增东部马脑炎病毒全长E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E2,以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经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证明E2基因可以表达后,用该重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中病毒的特异抗体.结果: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E2基因在COS7细胞中获得瞬时表达,pcDNA-E2基因免疫小鼠可产生抗东部马脑炎病毒的特异抗体.结论: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的抗东部马脑炎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为基因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存活素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作者:梅柱中;董燕;孙国敬;宋宜;刘斌;孙志贤

    目的:阐明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从人HeLa S3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survivin基因上、下游侧翼序列,将它们分别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中,依据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结果确定它们对survivin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进而采用定向缺失的方法确定其核心启动子,并通过凝胶阻滞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survivin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68bp的序列是指导其在肿瘤细胞中周期性表达的小核心启动子(mini-promoter).此外,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P与IL-2的刺激增殖的同时,survivin基因也得以表达,提示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过程密切相关.

  • 基于23S rDNA基因的病原细菌通用检测寡核苷酸芯片

    作者:宋亚军;王津;翟俊辉;郭兆彪;张敏丽;韩俊;杨瑞馥

    目的:利用新兴的生物芯片技术,以细菌23S rDNA基因为靶序列,实现常见病原细菌的通用检测.方法:从核酸数据库中调用一些病原细菌的23S rDNA基因序列,在指定的片段内设计目的细菌的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在玻片上,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扩增实验细菌23S rDNA基因片段,并同时完成荧光素的掺入标记,标记扩增产物纯化后,与芯片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进行条件优化及芯片评价.结果:通过对探针、固定化、标记、杂交等条件进行优化,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多种实验细菌可以在4h左右通过杂交得到准确鉴定;以奇异变形杆菌为对象,本系统低检出菌液浓度为100个/ml,即反应体系中含10个菌体即可检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寡核苷酸芯片系统可以稳定而特异地实现多种细菌的通用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单引物耐热链替代扩增HBV X区方法的初步探讨

    作者:韩延平;宋亚军;张敏丽;王津;郭兆彪;杨瑞馥

    目的:以HBV X区为模型,对单引物耐热链替代扩增(SDA)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SDA是一种等温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其主要依据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半硫酸磷酸化DNA未修饰链(即打缺口)以及5′→3′外切酶缺陷的DNA聚合酶在切口处聚合延伸并替代下游链的特性,这种"打缺口-聚合/替代"不断循环往复,达到靶序列的扩增.方法:以HBV为模型,设计一条典型的SDA引物(含5′悬端、BsoBⅠ酶切位点及3′端靶序列互补区),采用耐热BsoBⅠ/Bst DNA聚合酶53℃恒温反应体系,微孔板杂交检测终产物.结果与结论:对SDA反应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实现了SDA对模板的线性扩增.

  • 人NR1靶片段的原核表达

    作者:刘淑红;孙长凯;张玉梅;范明;韩大跃;王吉庆;袁博

    目的:克隆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 NR)靶片段cDNA,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相应的表达体系.方法:用常规RT-PCR法从脑肿瘤切除组织中克隆人NR1 靶片段cDNA,测序鉴定后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升温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分析及免疫印迹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人NR1 靶片段489bp长cDNA,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原核表达载体在宿主菌中诱导表达后得到了NR1蛋白靶片段的高效表达产物,占全菌体15%~30%.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与预计相同.结论:人NR1靶片段可通过改构设计在原核体系中获得高效表达.

  • 复方磷酸萘酚喹对疟原虫DNA含量及溶酶体pH值的影响

    作者:魏晓莉;苏瑞斌;王京燕;时云林

    目的:探讨磷酸萘酚喹及其复方的抗疟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磷酸萘酚喹、青蒿素及两者组成的复方对鼠伯氏疟原虫K173株DNA含量及溶酶体pH值的影响.结果:复方磷酸萘酚喹和青蒿素均可以使原虫寄生率迅速下降,但两者对原虫DNA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磷酸萘酚喹单药给药后1h疟原虫溶酶体pH值开始升高,药后2h升至高,到4h基本恢复至药前水平;青蒿素对疟原虫溶酶体pH值的影响是先降后升;复方磷酸萘酚喹给药后溶酶体pH值变化类似青蒿素,但作用较弱.结论:复方磷酸萘酚喹和青蒿素的杀虫机制与其对疟原虫DNA及疟原虫溶酶体 pH值的影响不相关.

  • 应用酵母双杂交研究G-CSF受体胞内区结合蛋白

    作者:苑晓玲;从玉文;郝静;李冬严;善亚君;王金惠;赵振虎;陈家佩

    目的:探寻与G-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的下游蛋白因子,揭示G-CSF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敏感性较高的酵母双杂交体系,筛选小鼠胎肝文库,并通过体内双杂交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1种阳性基因片段,对其中铁蛋白重链片段在体内验证了相互作用.结论:提示在小鼠胎肝中G-CSF受体作为胞内信号转导的起始点,与众多胞浆内蛋白因子相结合,对于揭示G-CSF受体信号转导可能存在的各种通路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 用Red系统快速敲除痢疾杆菌asd基因

    作者:王恒樑;冯尔玲;史兆兴;姚潇;苏国富;黄留玉

    目的:用Red系统快速敲除痢疾杆菌asd基因.方法:本研究首先合成一对引物(每一条的5′端与asd基因同源,3′端与氯霉素抗性基因同源),并用来获得氯霉素抗性基因的PCR产物,然后电击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和痢疾杆菌福氏2a 2457T中,在λRed重组系统的帮助下,通过氯霉素抗性基因两侧的asd基因序列在体内与asd基因发生同源重组,置换了DH5α和2457T基因组中的asd基因,后又利用氯霉素抗性基因两端的FRT位点,通过FTP位点专一性重组将氯霉素抗性基因剔除.结果与结论:获得了asd基因被完全敲除且不带氯霉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使Red系统在大肠杆菌以外微生物中的应用获得成功.

  • 人源抗-HAV全分子抗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于长明;徐静;童贻刚;陈薇;刘国奇;徐志凯;王海涛

    目的:构建人源抗-HAV全分子抗体的CHO细胞表达体系.方法:将抗-HAV抗体轻链全分子(信号肽与VL-CL)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CI-neo中;将重链信号肽、重链(γ)VH-CH1和Fc基因进行重组形成重链全分子基因,再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hfr1中.将轻、重链全分子表达载体共转染CHO/dhfr-细胞,用G-418和甲氨蝶呤(MTX)筛选细胞克隆,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HAV活性,增加MTX浓度进行加压筛选.用蛋白L亲和层析柱从培养上清中纯化重组抗体.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可实现抗-HAV全分子抗体在CHO细胞中的分泌表达,纯化的重组抗体在还原SDS-PAGE中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约25000、50000两条带;Western印迹表明,重组抗体全分子和重链分子均可和羊抗人Fc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抗-HAV全分子抗体在CHO细胞中表达,为基因工程生产具有完整功能的全分子抗体奠定了基础.

  • 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临床应用

    作者:吴清法;王立生;吴祖泽

    在骨髓中存在着一群非造血的干细胞成分--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扩增,在体内体外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支持造血的基质等.间充质干细胞是多潜能,并且易分离培养,在体外可被大量扩增.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他间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喹啉类药物抗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魏晓莉;苏瑞斌

    喹啉类药物仍是目前主要应用的抗疟药.有关喹啉类药物抗疟作用机制主要有如下理论:增加疟原虫溶酶体内pH值,改变原虫生长环境;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 减少原虫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与 DNA双螺旋链相互作用或抑制 DNA和 RNA聚合酶从而抑制原虫增殖;抑制溶酶体内铁释放,减少原虫生长所需铁;与高铁血红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或抑制血红素聚合酶使血红素游离, 并对疟原虫产生毒作用.

  • 壳聚糖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张彦军;田丰;陈世谦

    壳聚糖作为一种固定大分子载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医药治疗、生化分析、环保应用等方面进展.戊二醛处理壳聚糖是一种增加固定化酶性能的通用方法,也涉及了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动态.

    关键词: 壳聚糖 酶类 固定化
  • 反义寡聚核苷酸对阿片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影响

    作者:路新强;杨鹤松;苏瑞斌

    阿片受体及受体后信号转导分子的反义寡聚核苷酸能影响相应阿片受体亚型激动剂的药理作用,其中包括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及其所致的耐受和依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阿片受体表达,减少阿片受体量,影响受体后信号转导分子功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对直接在分子水平探讨特定阿片受体的功能,阿片受体分型,分析阿片类药物产生镇痛、耐受和依赖等一系列药理作用的确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展和前景分析

    作者:武士华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旨在进一步阐明药物处置和药效个体差异的遗传特征,终目的是为每个患者选择佳药物疗法和剂量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其遗传学特征还可为新药提供以机制为基础的研发手段.本文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并提出药物基因组学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 四环素及其化学修饰物的非抗生素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建;丁日高

    本文综述了四环素及其化学修饰物对酶、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系统及骨组织等方面非抗生素作用的研究进展,提示了该类化合物在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影响输液瓶胶塞脱落的因素分析

    作者:乙苏北;王岩;葛军;靳晓;田胜彩;付巧英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厂制造液体的质量越来越高,很少出现输液反应.但是,因操作或瓶口胶塞质量而引起的微粒污染却令人担忧,我们经常发现正在输液患者的液体瓶中漂浮着脱落的胶塞,这种不溶性异物以及因此带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体内将危害患者的健康[1].为此我们对输液瓶胶塞脱落的相关因素、胶塞质量及操作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 双复磷对小鼠脑、膈肌中游离C(±)P(-)梭曼分布的影响

    作者:李劲彤;阮金秀;张振清;袁淑兰;宋争艳

    梭曼有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和一个不对称的磷原子,因此有4个光学异构体,即 C(+)P(+), C(+)P(-), C(-)P(+), C(-)P(-).这些异构体的毒理学及代谢特性差别很大,其中,一对P(-)梭曼是起主要毒性作用的异构体.梭曼中毒后,脑与膈肌等重要靶器官中游离毒剂的分布量与梭曼的毒性尤其是靶毒性密切相关,我们应用惠普6890气相色谱仪程序化升温汽化(PTV)进样口的大进样量技术及手性毛细管柱,实现了对小鼠皮下梭曼中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梭曼异构体的测定,来研究双复磷(obidoxime, OBI)对梭曼异构体在靶器官分布的影响,从代谢的角度来探讨它的解毒作用.

    关键词: 双复磷 解毒 梭曼
  • YIGSR的衍生物对U14小鼠子宫颈癌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

    作者:杨鹤松;赵铁华;邓淑华;高巍

    我们曾经报道过,新近设计合成的YIGSR的均叉、杂叉聚合肽较其前体YIGSR肽对高转移肿瘤细胞具有更显著的抗黏附和抗侵袭活性,并且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自发性肺转移[1].为了进一步证实以上合成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并探讨其应用范围和可能作用机制,本实验观察了YIGSR 的衍生物在U14小鼠子宫颈癌移植早期给药对其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

  • 基于人IL-6受体空间结构设计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筛选及其亲和力的初步分析

    作者:康晓平;任蕴芳;沈倍奋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人IL-6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对其拮抗剂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外对人IL-6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克隆抗体和突变体两个方面[1,2],小分子拮抗剂的研究相对较少.

  • 鱼胆中毒抢救成功3例报告

    作者:汤雪萍;牛文凯;王汉斌

    鱼胆中毒在国外无报道,国内多有报道.主因在我国<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鱼胆味甘苦寒有毒,多作外用.民间流传鱼胆可明目止咳、清热解毒,故常有生食者治疗眩晕、眼疾、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等.我院近期救治3例鱼胆中毒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不一,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鱼胆 中毒 急救
  • 9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误诊分析

    作者:黄明宜;李玉富;刘艳;张晓静

    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组织的淋巴瘤称为结外淋巴瘤,其发生部位多见于扁桃体、鼻咽部及胃肠道,其他部位较少见.我院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9例原发结外淋巴瘤,其中4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瘤,3例为乳腺淋巴瘤,2例为甲状腺淋巴瘤,术前误诊5例,误诊率约为55%.

    关键词: 淋巴瘤 误诊
  • 一种改进的大鼠脑组织灌注固定方法

    作者:陈浩宇;高亚兵;彭瑞云;王德文;刘杰

    目的:改进常规脑灌注固定方法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使其组织结构更佳,提高灌注效率.方法:改进灌注针头和灌注液,改变灌注的循环通路.结果和结论:提高了灌注效率,节省灌注时间和灌注液,结构更加清晰,结果可靠.为有关脑组织的各种常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原位PCR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快捷、有效可行的方法.

  • 一种优化的DNA家族改组方法

    作者:徐俊杰;童贻刚;黄庆生;王海涛

    目的:优化DNA家族改组方法,增加改组分子库的多样性.方法:以人、猴、兔的BPI23基因为模板,首先将3种基因的PCR产物等量混合后用DNaseⅠ消化,回收50bp左右的片段,再经过无引物和有引物两步PCR反应获得与原基因大小相同的改组分子,将其与载体连接获得改组分子库.随机挑取4个克隆测序观察改组效果.结果:4个克隆均为3种模板基因片段的杂合体,其中3个克隆还包含氨基酸点突变,表明改组分子库多样性较大,改组方法较为成功.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BPI23分子打下基础,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学敏

    当前生命科学在研究方法上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理论的挑战,即如何从结构、功能和生物学过程调控的角度解释一个物种基因序列中所含的信息。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研判一个未知基因的功能与其他基因产物及其亚细胞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不能只通过对核酸一级结构的检测来确定。现就在上述背景下快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军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