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军事医学杂志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杂志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군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960
  • 国内刊号: 11-59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7
  • 曾用名: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军事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吴祖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纤维蛋白胶干粉对大鼠出血模型的止血作用

    作者:孟志云;窦桂芳;刘敏霞;卜凤荣

    目的:评价新型药物纤维蛋白胶干粉对大鼠肝损伤和股动脉切口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SD大鼠,雌雄各半,麻醉后注射肝素抗凝(300?U/kg),然后制造肝损伤或股动脉切口模型,分别用4种方法进行处理:①不处理;②纱布压迫处理;③凝血酶(临床用生物止血药)加纱布压迫处理;④纤维蛋白胶干粉加纱布压迫处理.结果:对肝损伤模型,组④和组③能在1?min和3?min内止血,组①和组② 30?min内不能止血,组④和组③的失血量和血压降低百分率与组②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组①与组②比较只有血压降低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对股动脉切口模型,组④可以在3?min内止住血流,组①、组②和组③均不能在30?min内止血,组④的失血量和血压降低百分率与组②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纤维蛋白胶干粉的止血效果优于凝血酶和常规纱布处理,对急性动脉出血优势更明显,有望开发成急性创伤和临床手术中的高效止血药.

  • 电磁脉冲对猕猴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曹晓哲;王德文;赵梅兰;高亚兵;彭瑞云;崔雪梅;陈浩宇;陈建魁

    目的:通过对电磁脉冲(EMP)照射后猕猴血清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动态观察,探讨EMP对机体整体的影响.方法:成年猕猴5只,雄性2只,雌性3只,体重3.5~8.5?kg.动物购回后,自由进食,单笼饲养观察30?d.照射前进行全身检查,下肢浅静脉采血做自身对照.辐照用高场强电磁脉冲源,场强为60?kV/m,脉冲上升时间为20?ns,脉宽为30?μs,频率为6次/min,全身照射5?min.于照射后6?h,24?h,3?d,7?d,14?d,28?d及90?d分别采血,用美国Coulter-JTI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9项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血胆固醇(CHOL)、血钠(Na+)、血钾(K+)、血氯(Cl-)和血镁(Mg2+).所有数据经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猕猴被照射后6?h,其血清LD-1即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24?h,血清GLU和K+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3?d,血清CRE和GGT明显升高(P<0.01),CK-MB,Cl-和Mg2+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7?d,血清ALB,BUN,CRE,ALP,GGT和Mg2+明显升高(P<0.05),Na+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14?d,血清ALT,ALB,GGT和Mg2+明显升高(P<0.05),TP和Cl-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28?d,血清LD和HBDH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90?d,血清ALT,LD,HBDH,K+和Mg2+明显升高(P<0.05),而GLU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EMP可引起猕猴血清多种酶、蛋白、血糖、代谢产物及多种离子等的紊乱,既有早期影响,也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效应.提示EMP可能引起猕猴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

  • 炭疽芽孢杆菌防污染PCR-微孔板杂交-EIA检测技术的研究

    作者:杨瑞馥;王津;郭兆彪;宋亚军;张敏丽;杜宗敏;翟俊辉

    目的:建立防污染PCR-微孔板杂交-EIA检测技术,并用于炭疽芽孢杆菌芽孢的检测.方法:根据炭疽芽孢杆菌毒力相关基因设计引物,筛选合适引物,建立用UDG酶防污染的PCR扩增-微孔板杂交与酶联显色检测炭疽芽孢杆菌的方法,并探讨试剂的室温稳定系统,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模拟污染炭疽芽孢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根据炭疽芽孢杆菌荚膜和水肿因子基因设计的引物,可以同时检测两个毒力相关质粒的存在,用0.1?U的UDG可以防止1010产物的污染,微孔板杂交-酶联显色检测比单纯PCR-电泳敏感10倍.加入稳定剂的PCR-微孔板杂交-EIA体系可以耐受7?d的37℃破坏试验.将该体系用于污染土壤的检测,可以检测出0.25?g土壤中103个炭疽芽孢的存在.结论:所研制的防污染PCR-微孔板杂交-EIA试剂克服了目前PCR试剂运输不便,产物污染所致假阳性和判定结果欠客观的缺点,为炭疽芽孢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手段.

  • 人β干扰素基因的改构及其融合表达和纯化

    作者:来大志;陈薇;付玲;齐连权;于长明;翁少洁;王海涛

    目的:通过基因改构来提高人β干扰素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稳定性和比活性.方法:用RT-PCR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人β干扰素基因.定点突变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2T.IPTG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亲和层析和原位裂解法纯化表达产物.结果:获得大量纯化产物,且稳定性和活性获得极大提高.结论:基因改构可以提高人β干扰素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 大剂量全身照射比格狗生物效应观察

    作者:罗庆良;柳晓兰;郝静;熊国林;董波;赵振虎;夏贞彪;邱丽玲;毛秉智

    目的: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实验治疗提供依据,观察了不同剂量照射比格狗的生物效应.方法:60 Co γ辐射源分别照射6.5,5.5,5.0,4.5,3.5,2.5?Gy,照射剂量率为7.224×10-2C/(kg*min).观察照射动物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培养.结果:所有比格狗于照射后0.5~2?h均有呕吐.6.5?Gy照射组动物于照射后第2天出现腹泻,并伴有白色黏液,其中3只动物出现血水样便或咖啡样便.5.5?Gy组有个别动物出现水样便,而4.5?Gy以下剂量照射组动物出现一般稀便.比格狗除2.5?Gy组有一只动物活存外,其余均死亡,各组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依剂量的大小分别为5.0,8.0,9.3,9.5,10.5和14.1?d.照射后1?d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低值出现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提前,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结论:对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活存时间的分析结果表明,比格狗的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偏轻)模型的全身照射剂量为4.5~5.0?Gy.

  • DNA指纹图与生化标记分析在近交系大鼠遗传检测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瑞生;栾蓉晖;陈振文;王承利

    目的:建立DNA指纹图技术实现对近交系大鼠遗传物质的精确检测.方法:采用DNA指纹图法对国内已知的6个品系8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分析,并与常规生化标记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①生化标记分析中除2个群体SHR(哈)和WKY(哈)在Es-3位点出现可疑带外,其他位点均与国标标准相一致.②DNA指纹图在4.0~23.1?kb间的平均图带数为14~19条.③同一品系不同个体间DNA指纹图带的相似系数(F)及共有带率(X),除SHR(哈)和WKY(哈)在0.7以下外,其他均在0.9以上.④不同品系个体之间DNA指纹图带的相似系数和共有带率在0.07以下,相同DNA指纹图概率小于10-22.⑤相同DNA不同次制作的DNA指纹图谱基本一致.结论:经比较,DNA指纹图在动物遗传检测中比生化标记分析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它不但能区分品系与品系、品系与亚系间,而且还能反映出动物个体间、群体间及品系间的变异程度、亲缘关系及遗传距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 新型壳聚糖烧伤敷料的储存稳定性与生物学评价

    作者:关静;高怀生;李瑞欣

    目的:检测新型壳聚糖烧伤敷料的储存稳定性,并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分别对加速储存前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和理化性能测试;并对该敷料进行细胞毒性、皮肤致敏、皮内注射试验.结果:加速储存前后样品红外光谱的各特征峰位置不变;理化性能波动不大;细胞毒性、皮肤致敏、皮内注射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新型壳聚糖烧伤敷料两年内储存性能稳定;体外使用安全可靠.

  • 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组合抗原决定簇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郑晓飞;杨义军;朱捷;王升启;吕星;孙志贤

    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端粒酶催化亚基抗原决定簇进行模拟预测分析,制备端粒酶催化亚基组合抗原决定簇重组蛋白,为制备端粒酶催化亚基单克隆抗体提供条件.方法:以Goldkey软件模拟分析端粒酶催化亚基抗原决定簇,设计抗原决定簇的PCR扩增系列引物,组合PCR扩增获得组合抗原决定簇序列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载体中,组合抗原决定簇基因序列插入pGEX-6P-1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获得组合融合蛋白重组抗原.结果:发现了4个可能性较大、序列较长的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序列,获得了重组人端粒酶催化亚基组合融合蛋白.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组合扩增技术是获得含多位点抗原决定簇的端粒酶催化亚基组合抗原融合蛋白的有效方法.

  • 登革2型病毒PrM基因对不同型登革病毒复制的特异抑制作用

    作者:秦鄂德;于曼;赵月峨;陈水平;胡志君;范宝昌;段鸿元;杨佩英

    目的:将我国登革2型病毒PrM(D2-PrM)基因导入甲病毒载体系统,探讨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制的特异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转录和电穿孔的方法,首先分别将构建的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和辅助载体DNA转录成RNA,然后将这两种RNA共转染BHK细胞,进而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再将经激活的重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分别用不同型登革病毒攻击,然后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对不同型登革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含登革2型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甲病毒,不仅可完全抑制该型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而且对其他3个型病毒的复制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4个型登革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强.结论:登革2型病毒的正、反义PrM基因在宿主细胞中通过重组甲病毒,可介导对登革1~4型病毒复制的特异抑制作用.

  • 二咖啡酰奎宁酸抗肝纤维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燕荣;董俊兴;吕秋军;郭绍明;张慧娟;屠爱萍;温利青;吴曙光

    目的:观察二咖啡酰奎宁酸抗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血清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肝组织光镜、电镜下形态学改变为观察内容,探讨二咖啡酰奎宁酸的治疗作用.结果:二咖啡酰奎宁酸能够显著降低血清LN,HA,MDA,NO含量,明显改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状态.结论:二咖啡酰奎宁酸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

  • 小鼠骨髓组织4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作者:张军权;毛秉智;陈肖华;张浩;董波

    目的:探索大剂量照射后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技术,从小鼠骨髓造血组织中扩增出造血生长因子受体的目的片段,PCR产物与克隆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4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片段均扩增成功,PCR产物经测序证实.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 cDNA片段的克隆成功,为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照射后造血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规律打下了基础.

  • 重组梅毒螺旋体表位抗原及多表位嵌合抗原研究

    作者:宋晓国;凌世淦;张贺秋;马贤凯;陈坤;朱翠侠;邱艳

    目的:为梅毒检测试剂提供抗原性强、特异性高的重组表位抗原和多表位嵌合抗原.方法:对梅毒螺旋体的主要抗原蛋白TpN15, TpN17, TpN44.5和 TpN47的优势抗原表位进行计算机分析,从中选取具有强抗原性的表位.根据大肠杆菌的偏性密码子,推断出这些抗原表位的基因序列,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表位抗原基因并克隆表达.结果:获得了梅毒各抗原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构建了各表位基因及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表达质粒,在E.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用获得的重组蛋白质纯品,对122份心磷脂测定阳性血清样品进行测定,证明重组梅毒表位抗原和多表位嵌合抗原具有预期的抗原活性.结论:重组梅毒表位抗原及多表位嵌合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可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梅毒检测试剂.

  • 人源抗-HBsAg dsFv-IFN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于长明;陈薇;徐静;付玲;宋宏彬;童贻刚;王海涛

    目的:探讨用抗体工程技术研制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方法:在已有的抗HBsAg-dsFv的基础上,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抗-HBsAg-dsFv VL基因和α-干扰素基因连接,形成融合基因.为避免IFN与dsFv空间折叠的影响,其间引入15个氨基酸的柔性短肽;分别构建重链VH基因、轻链VL-IFN融合基因的CHO表达载体,共转染CHO细胞.结果:从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有抗病毒活性的IFN 存在,有抗-HBsAg活性,但dsFv与抗原的结合活性较低.结论:本研究为研制乙肝导向干扰素奠定了基础.

  • 小鼠β-酪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林福玉;杨晓;王健;黄培堂

    目的:从129Sv小鼠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克隆β-酪蛋白基因.方法:PCR方法扩增部分β-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用原位杂交和PCR方法从小鼠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克隆β-酪蛋白基因.结果和结论:通过3轮原位杂交分析,获得了包括小鼠β-酪蛋白全长基因在内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构建乳腺特异表达基因打靶载体创造了条件.

  • 六味地黄方现代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齐春会;张永祥;沈倍奋

    六味地黄方(Liuwei Dihuang decoction)是中医"滋补肾阴" 的经典名方,主要用于肝肾阴虚之症.近代临床中仍广泛用于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该方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保护肝脏和调节肾脏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实验药理学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的主要药理作用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平衡,其中多糖、寡糖、甙类化合物等是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 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

    作者:李伍举

    DNA微阵列技术是继DNA重组技术、PCR扩增技术之后的又一重大生物技术.基于微阵列实验,可以同时观察在某一生命现象中成千上万个基因的动态表达水平.与过去的研究模式即单个基因的表达研究相比,分子生物学工作者的观念将由此发生巨大改变,使得人们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以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去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目前,微阵列技术已应用到肿瘤分型、肿瘤分类、基因功能研究、基因之间调控网络构建、药物靶位识别等许多方面,但是,从本质上讲,通过微阵列实验所直接获得的是一个基因表达谱 (即基因表达矩阵,其行表示基因,列表示实验样本),微阵列的实际应用就是通过对基因表达矩阵的生物信息学处理来实现的,因此,在由微阵列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信息学是其中及其重要的一环,本文就与基因表达谱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作一综述.

  • RNA阻抑和基因沉默

    作者:张明;邵宁生

    真核生物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导产生特异性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的机制,被称为dsRNA介导的基因阻抑(dsRNA-mediated interference,RNAi), 简称RNA阻抑.RNAi现在被认为是真核生物对病毒、转基因和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的防御机制.本文回顾了RNAi的研究历程,并介绍了RNAi的机制假说及其在技术应用方面的进展.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涛;杨怡;张德添;何昆;张飒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有效地排除了非焦平面信息,提高了分辨率及对比度,使图像更为精确清晰.现广泛用于荧光定性、定量测定、三维图像重建、活细胞动态荧光测定、荧光光漂白恢复及激光显微外科手术等方面.本文描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离子选择光极研究进展

    作者:陈翔;陈奇洲

    离子选择光极是一类重要的离子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临床分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10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离子选择光极的研究随着合成化学、材料学、光谱分析、超分子化学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更加完善.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离子选择光极的研究进展.

  • 体外转录法大量制备登革2型病毒RNA

    作者:赵卫;范宝昌;胡志君;陈水平;王鹏程;于曼;秦鄂德;杨佩英

    登革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形成DNA中间体,要在基因水平研究其特征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突变、重组、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都是在DNA水平上的操作.体外转录制备感染性RNA(感染性转录体)技术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新途径[1],它大致包括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体外转录和转染3个步骤.由于RNA易于降解,在转染敏感细胞时就需要大量的感染性转录体.本研究采用Promega公司的RiboMAXTM Large Scale RNA Production Systems,对带有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的质粒QH-04/MON501,TB62,TB203进行了体外转录.在对转录反应中各加入成分的比例进行调试后,能在体外大量制备登革2型病毒RNA.

  •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炭疽芽孢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纪军;杨瑞馥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诸多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它利用抗原与抗体反应的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的特点,以抗原或抗体作为敏感材料,并用电化学检测系统作为换能器,从而实现对致病微生物等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报道很多,但真正商品化传感器有限.我们采用免疫电化学的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器的研制.其基本原理为:首先,在固相载体上固定化抗体,然后通过夹心法结合待检测抗原及酶标抗体;由标记酶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在电化学电极上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可以检测的电流信号.我们对两种固相载体的抗体固定化进行了研究,一种是表面带有羧基或胺基的微孔尼龙膜,通过碳二亚胺活化或戊二醛法共价偶联抗体.

  • 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法的改进及在缺氧骨骼肌和平滑肌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崔雪梅;彭瑞云;王德文;郭以河;陈浩宇;刘杰

    目的:显示止血带结扎后缺氧骨骼肌.方法:改进显示缺氧心肌的碱性复红法,即延长苏木素染色时间并增加盐酸酒精分化的步骤.结果:缺氧骨骼肌纤维呈艳红色,正常骨骼肌纤维呈黄色,细胞核呈蓝黑色;平滑肌着色不规律;实验各组均见艳红色肌纤维 ,且2?h组较1?h组明显,老式止血带组较卡式止血带组明显.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各种着色清晰度增加,色彩对比明显,染色效果更佳.此法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心肌缺氧染色,而且还可应用于缺氧骨骼肌的染色,扩大了应用范围.

  • 提高悬浮细胞脂质体转染效率的方法

    作者:苑晓玲;从玉文;善亚君;陈家佩

    目的:提高悬浮细胞脂质体转染效率.方法:将细胞分成6组,脂质体组、纤连蛋白(fibronectin)+脂质体组、电击+脂质体组、纤连蛋白+电击+脂质体组、辐射+脂质体组、纤连蛋白+辐射+脂质体组.各实验组均转染EGFP-N1质粒.计算转染效率.结果和结论:脂质体与其他条件组合使用,可以较好地提高悬浮细胞转染效率.

  • 炭疽芽孢恐怖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杨瑞馥

    美国炭疽芽孢恐怖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该事件在造成医疗和心理等方面影响的同时,对生物战剂的侦察和检验也是一个挑战.本文就炭疽芽孢杆菌的特性、生物恐怖的特点、影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军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