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军事医学杂志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杂志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군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960
  • 国内刊号: 11-59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7
  • 曾用名: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军事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吴祖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北京、上海、沈阳三市福氏志贺菌4c生物学特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的研究

    作者:苏文莉;李绍娟;杨超杰;陈斌;胡智;邱少富;黄留玉;王勇;宋宏彬

    目的:了解我国北京、上海、沈阳三市福氏志贺菌4c的生化特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来自上述三市的76株福氏志贺菌4c,采用玻片凝集法,使用日本生研血清和瑞典MASF单克隆血清确定血清型,API 20E试纸条进行生化鉴定,应用PCR技术检测该血清型携带福氏志贺菌12个毒力基因情况,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了解其基因型别特征。结果所测菌株日本生研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为(Ⅳ:7,8);MASF单克隆抗血清结果为B+,Ⅳ-Ⅰ+,7(8)+。福氏志贺菌4c在吲哚、蜜二糖和阿拉伯糖发酵实验呈现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吲哚实验阳性率为17.11%;蜜二糖发酵实验弱阳性率为3.9%;阿拉伯糖发酵实验弱阳性率为22.37%。12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89.47%~100%,MLST分型均为ST245型。结论福氏志贺菌4c是一种抗原结构式为(Ⅳ:7,8)的志贺菌新亚型;生化反应以发酵葡萄糖和分解甘露醇为主;携带有多种志贺菌相关的毒力基因;ST分型一致,提示该菌型可能由ST270克隆型进化而来。

  • 血细胞处理仪的改进研究

    作者:刘敏霞;张长虹;杨周伟;王艳;谷涛;王捷熙;杜为;杨超;周俊;吴涛;韩颖

    目的:对血细胞处理仪( BBS926型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处理冰冻红细胞技术进行改进研究,确定冰冻红细胞洗涤程序和效果。方法取源于400 ml (2 U)全血的健康献血者悬浮红细胞,-80℃冰冻保存,采用血细胞处理仪对解冻红细胞进行处理,在初始程序(程序1)洗涤冰冻红细胞的基础上,通过对洗液量和洗涤步骤等进行改进,形成新的优化程序(程序2)洗涤冰冻红细胞;对两组程序洗涤后的冰冻红细胞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洗涤程序(程序1和程序2)处理后的冰冻红细胞质量各项指标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g)分别为37.55±3.58和42.18±3.35(P<0.05),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g/L)分别为0.51±0.08和0.53±0.07(P>0.05),白细胞残留量(×107个)分别为1.90±0.99和1.92±1.04(P>0.05),晶体渗透压(mOsm)分别为334±8.03和327±9.06(P>0.05),无菌实验普通细菌和真菌检测均为阴性。红细胞体外溶血率(%)分别为12.44±8.24和12.02±5.78(P>0.05),红细胞变形性(EI)分别为21.40±1.41和21.42±1.45(P>0.05),红细胞回收率(%)分别为72.02±3.70和77.18±5.58(P<0.05),红细胞凋亡(%)分别为1.12±0.54和1.10±0.61(P>0.05),洗涤时间(min)分别为79.00±0.71和79.60±0.55(P>0.05)。结论两组洗涤程序洗涤冰冻红细胞质量均达到国家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控制要求,改进后洗涤程序2处理的冰冻红细胞Hb含量和红细胞回收率有一定提高;程序2洗涤效果优于程序1。

  • 美军伤员发生预测模拟与验证研究分析

    作者:彭博;王建铎;徐雷;徐卸古

    介绍美军用于伤员科学分类、模拟伤员发生规律的伤情编码PC-code和伤员发生器PATGEN的组成、结构和模拟结果,以及美国陆军卫生部中心学校后勤研究中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伤员发生器模拟数据与伊拉克战争实际伤员产生情况对比分析,验证模拟结果准确程度,并得出相关启示,为我军开展卫勤模拟仿真提供借鉴参考。

  • 持续作业对额叶脑电近似熵的影响

    作者:倪伟;邵永聪;叶恩茂;谭舒文;杨征

    目的:研究持续作业对脑电近似熵( approximate entropy , ApEn)的影响。方法50名受试对象依据是否参加持续作业任务分为两组,在持续作业组结束相关任务后1 d,对两组受试对象分别采集F3、Fz、F4、C3、Cz、C4、P3、Pz、P4共9个导联的静息态脑电数据,并分别计算两组各个导联ApEn值。结果持续作业组F3、Fz导联ApEn值呈现显著下降,额叶自发脑电活动的无序性降低,并且以左侧额叶降低明显。结论 ApEn值的下降及左右额叶的不对称性可能反映持续作业中受试对象的疲劳状态。

  • 后化学武器时代的化学恐怖袭击

    作者:刘芳;赵建;赵瑾;丁日高

    化学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于战场上始于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全面禁止化学武器,国际社会于1993年缔结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CWC)并于1997年生效。迄今为止,全球仅有7个国家未缔约。世界攻防格局从此发生改变,开始进入后化学武器时代。化学恐怖袭击是后化学武器时代的世界所面临的重要化学威胁。该文通过对具体化学恐怖袭击事件的经验总结,对化学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来源、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当前化学恐怖袭击的应对策略。

  • 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帅;卢圣奎;宋剑;耿少梅;焦保华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1例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策略与技巧。翼点入路夹闭基底动脉瘤2例,颞下入路夹闭基底动脉瘤7例,颞下入路夹闭大脑后动脉瘤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夹闭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应用远外侧入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2例。结果所有动脉瘤均妥善夹闭。随访1~60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评定:良好16例(GOS 4~5分,76.2%),差3例(GOS 2~3分,14.3%),死亡2例( GOS 1分,9.5%)。结论开颅手术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手段,科学正确的手术策略、精巧细致的分离暴露方法对于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 酰米菲肽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付晓菲;徐风华;陈建;宋立娟

    目的:研究酰米菲肽( XMT)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 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lu阳性对照组(10 mg/kg )和XMT高、中、低剂量组(3.0、1.0、0.2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采用CUMS+孤养的方法对大鼠持续应激刺激4周建立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4周药物治疗。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体质量称量,观察动物的行为改变,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经过应激刺激后糖水偏嗜度、自发活动和体质量增长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ACTH和CORT水平显著升高(P<0.01),呈抑郁样表现。连续给予4周不同剂量的XMT能显著改善由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与模型组比较,XMT治疗组大鼠的糖水偏嗜度、旷场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体质量增长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ACTH与COR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自身给药前数据比较,XMT(3.0、1.0、0.2 mg/kg)组大鼠给药治疗4周后的糖水偏嗜度显著增加(P<0.05),XMT(3.0、1.0 mg/kg)组大鼠旷场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XMT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样作用,并可抑制慢性应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PA)功能亢进。

  • 藜芦与人参合用对HepG2细胞的增毒效应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陆亚丽;孙爱华;高月;姜颖

    目的:在HepG2细胞水平上评价藜芦与人参合用增毒模型,探讨其增毒是否基于细胞色素P450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方法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学改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细胞凋亡这些指标考察藜芦单用和藜芦人参合用24 h后对HepG2细胞的毒性;不同浓度的人参水提液作用于HepG2细胞24 h,采用qRT-PCR法检测人参对细胞色素P45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藜芦与人参合用的IC50(15.18±1.03)mg/ml与藜芦单用的IC50(21.46±1.10) mg/ml相比,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藜芦人参低、中、高剂量配伍组比相同剂量藜芦单用组(5、10、20 mg/ml)对细胞膜的破坏更严重;HE染色结果表明合用比藜芦单用更能引起晚凋和坏死。人参对CYP3A4、CYP1A1、CYP1A2、CYP2E1、CYP2B6 mRNA表达有调控作用。结论人参与藜芦合用增加了细胞的毒性,且人参作用后对其中一些参与藜芦定碱代谢的CYP亚型发生调控作用,因此可能存在基于药物代谢酶机制的相反作用。

  • 基于CYP2 C9靶蛋白的心血管药物个体化用药效能评价

    作者:童跃锋;杨帅;胡智星;王云乡;赖长春;李浙成;苏琴

    目的: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探讨基于CYP2C9靶蛋白开发的心血管药物的效能评价。方法对作用于CYP2C9的心血管药物从多层面对个体化用药效能进行评价,建立影响药物疗效的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与结论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如缬沙坦一类药物的研究中,对样本的药物效能进行评分,结果符合实际药物治疗情况,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对个体化用药效能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基于人际视角的教育科研团队互动氛围问卷的初步编制

    作者:高艳玲;李虹;裴瑞敏;李连杰;钱军

    目的:通过编制教育科研团队互动氛围问卷,为测评国内教育科研团队人际互动氛围提供工具。方法结合专家访谈所获资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初步的教育科研团队互动氛围问卷,并以此问卷施测于378名科研院所研究生,使用SPSS 16.0和Amo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结果教育科研团队互动氛围包括师生互动关系和研究生间互动关系两个层面,师生互动关系是5因子结构,分别命名为研究生对导师的认同、导师支持、发展性指导、个性化关怀、关系有效性,各维度的α系数在0.931~0.959,相关系数在0.743~0.879;研究生间互动关系是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单因子结构。结论①教育科研团队互动氛围是个两层次、六维度的概念;②自编的教育科研团队互动氛围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曹姝;吴曙霞;郑力;吴东

    该研究围绕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质量评价需求构建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结合专家咨询构建指标体系并设置权重系数。依据各项查新规范规定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可辅助完善查新机构建设,提高查新工作质量,并为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 不同应激模式下血清中重要应激激素的变化规律

    作者:王新兴;杲修杰;弓景波;梅竹松;刘伟丽;马婧;赵云;钱令嘉

    目的:系统观察不同军事应激模式和军事应激负荷下大鼠血清中重要应激相关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改良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以自制束缚仓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以控制动作、使笼潮湿、使笼倾斜、通宵照明、禁食禁水、空瓶刺激、成组饲养等7种温和应激方式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 CUMS)模型;分别检测上述3种应激模式下不同应激负荷大鼠血清中皮质醇、儿茶酚胺类和5-HT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睡眠剥夺5d和7d大鼠血清G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儿茶酚胺类含量则在睡眠剥夺1d显著升高;CUMS干预4周后大鼠血浆GC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儿茶酚胺类含量在2~8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束缚应激大鼠1周后儿茶酚胺类显著升高,3~4周后则恢复到正常水平,而GC含量则在2~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不同的应激模式下大鼠血清GC水平随应激负荷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应激模式下应激负荷的激素指标;儿茶酚胺类和5-HT则不具备作为类似指标的特征。

  • 生物战剂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李鑫;吴慧云;黄志松;黄书海;赵四清;孙振海;徐卸古

    生物武器是由生物战剂及其释放装置所组成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具有致病性强、污染面积大、传染途径多、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虽然联合国明令禁止使用生物武器,但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继续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另外,生物战剂在恐怖主义活动和非军事领域的非法使用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尽早发现生物战剂施放并确定其种类是生物武器防御与疫情控制的关键。因此,加强对生物战剂快速检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该文对当前应用于生物战剂检测领域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军队医学期刊发展及感悟与启示

    作者:王敏;蒋铭敏

    军队医学期刊作为军队科技发展交流的主要平台与窗口,在传播医学信息、跟踪国际医学前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对1950~2012年国内出版的87种军队医学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上述期刊的主办单位、创刊年代、发行范围和影响力、刊期、内容类型、主办单位类别、出版地、期刊属性类别、题写刊名情况、报道重点与特色、名称变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感悟与启示,对办好军队医学期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医学期刊 发展 启示
  • 统计学符号的书写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统计学符号一般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如下:
      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珋,不用大写X,也不用Mean,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不用SD。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珋,不用SE。 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

  •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有的作者将离心机转速用rpm表示,这是非法定单位的写法。正确的写法是:当低速离心时用r/min表示;当高速或超速离心时用相对离心力“×g”表示,g是斜体,前面是乘号。

  • 高原暴露健康青年人群心室肌复极变化研究

    作者:徐佰达;卢巍;余洁;覃军;张继航;李双菲;黄岚

    目的:探讨高原暴露在不同海拔及不同习服时间的健康青年男性心室肌复极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43名初次进入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由同一人分测在海拔500 m、进入海拔3700 m高原24 h、海拔4400 m习服7 d、海拔4400 m习服50 d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与海拔500 m比较,进入海拔3700 m 24 h内、海拔4400 m习服7 d,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升高(P<0.01),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经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Tec)显著延长(P<0.05),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QT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显著缩短(P<0.05)。与海拔500 m比,海拔4400 m习服50 d后,氧饱和显著降低(P<0.05),仍未恢复到平原水平,收缩压、舒张压、QTc、QT、V3TpTe、V3TpTec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高原暴露健康青年男性心室肌复极时程显著增加,习服后心室肌复极时程又逐渐恢复到平原水平,提示随着高原环境停留时间的延长,心室肌复极变化会随着机体适应和调节得到一定的恢复。

  • 心脏超声检查在高原习服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丁小涵;卞士柱;余洁;唐绪刚;徐佰达;黄岚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查在高原习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平原对照组、高原暴露1周、高原暴露2个月、移居高原>1年以及移居>1年再暴露于更高海拔5组人群的心脏超声检查等生理指标,以GJB4301-2002标准评价其习服情况,并比较每搏输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射血分数( EF)、心指数( CI)以及左、右心房和心室内径在习服与未习服组间差异。结果4组习服率分别为:43.06%、57.41%、79.49%和56.25%,再暴露组有5例(6.25%)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高原暴露1周组中左心室内径、EF、CI和CO在习服和未习服中有显著性差异,完全习服组的左心房内径、CI与未习服人群有显著性差异,再暴露人群中CI和CO在习服和未习服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 CI对完全习服评价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结论心功能在高原习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I对评价高原习服尤其是长期完全习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急性缺氧对健康人三尖瓣返流的影响

    作者:李双菲;武晓静;杨特;李相俊;覃军;刘曦;黄岚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和短期缺氧适应对三尖瓣返流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5~9月共入选176例健康青年男性。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采集急性缺氧(氧浓度12%)前后三尖瓣返流的相关参数(返流面积、返流压差、大返流速度),分析急性缺氧前后三尖瓣返流发生和缓解的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急性缺氧组三尖瓣返流率(76%vs 48%)、返流压差(25.65 mmHg vs 19.33 mmHg)、大返流速度(251.38 cm/s vs 220.62 cm/s)明显升高,而返流面积无明显差异。与急性缺氧组相比,缺氧2周组三尖瓣返流率(50%vs 76%)、返流压差(20.83 mmHg vs 25.65 mmHg)、大返流速度(225.69 cm/s vs 251.38cm/s)明显下降,而返流面积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缺氧促进并加重三尖瓣返流,而短期的缺氧适应可以逆转该过程。

  • 急性高原暴露对健康青年男性肺功能的影响及与AMS的关系

    作者:宋攀;覃军;高旭滨;张继航;余洁;陈国柱;黄岚

    目的:探讨高原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及肺功能与急性高原病(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间的关系。方法采集了73人(18~26岁,男)平原(400 m,上高原前7 d)及高原(3900 m,暴露5 d)的肺功能和路易斯湖评分数据。结果自身前后对照t检验分析显示:与平原相比,高原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 FVC)、大呼气中期流速(MMF)、V50、V20下降,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V75没有变化;选取了FVC 、FEV1、PEF、MMF这3个指标分析肺功能与AMS的关系,AMS组与NON-AMS组相比,平原的肺功能没有差异,高原的肺功能FVC、MMF具有统计学差异;变化幅度在FVC、MMF上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C的变化幅度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FVC的变化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急性高原暴露使肺通气功能呈现限制性下降,肺功能的这种变化会加重低氧而易感AMS。

  • 健康青年男性急进高原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相俊;武晓静;覃军;杨特;李双菲;刘曦;黄岚

    目的:研究急性高原暴露条件下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12年6~8月共纳入552例世居平原非藏族健康青年男性,乘飞机(2 h)从海拔450 m平原地区急进到海拔3700 m地区,收集24 h内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高原暴露史、身高、体质量、年龄),测定血氧饱和度(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血压、心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H的危险因素。结果 PH发生率为23.10%,PASP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SaO2[(86.10±3.44)%vs(89.09±2.65)%]显著性降低(P<0.01),而吸烟、饮酒、高原暴露史、体质量指数(21.48±2.34)kg/m2 vs(21.55±2.21)kg/m2、年龄(22.45±4.08)岁vs(22.78±4.00)岁、收缩压(118.70±10.28)mmHg vs(118.21±11.17)mmHg、舒张压(78.68±9.17) mmHg vs(78.15±9.87) mmHg、心率(85.66±15.40)次/min vs(85.41±12.61)次/mi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O2降低(OR:0.711,95%CI:0.647~0.782,P<0.01)是PH的危险因素。结论非藏族健康青年男性急性高原暴露后,SaO2降低是PH的危险因素,而吸烟、饮酒、高原暴露史、体质量指数、年龄、血压、心率并不是PH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预防PH提供理论依据。

  • 急性高原暴露时肺动脉压变化对体能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杨特;武晓静;李双菲;李相俊;覃军;黄岚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暴露时肺动脉压变化对体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12年7~8月,以231名健康男性青年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原暴露情况分为平原组(n=135)、急进高原组(n=96),观察平均肺动脉压(MPAP)变化对体能( PWC170)的影响并分析生命体征、心功能指标变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①急进高原组MPAP、右心室(RV)-Tei指数较平原组显著升高[MPAP:(23.07±6.85)mmHg vs (14.93±3.88)mmHg,P<0.01;RV-Tei:0.27±0.06 vs 0.19±0.05,P<0.01],PWC170较平原组显著降低[(807.86±133.22) kg· m/min vs (1003.33±168.11)kg· m/min,P<0.01];②急性高原暴露后肺动脉压增高组PWC170显著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726.97±102.47)kg· m/min vs (846.43±129.39)kg· m/min,P<0.01],RV-Tei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0.31±0.07 vs 0.25±0.05, P<0.01)。 PWC170与 MPAP 呈负相关:R =-0.41, P <0.01;PWC170与 RV-Tei 呈负相关:R=-0.30,P<0.01。结论急性高原暴露时肺动脉压增高是体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肺动脉压增高导致右心功能降低有关。

  • 平原动脉血压对急性高原病易感性的预测

    作者:刘阳;张继航;武晓静;高旭滨;卢巍;卞士柱;徐佰达;黄岚

    目的:研究健康青年男性平原动脉血压与暴露于高原急性高原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旨在评价动脉血压测量在急性高原病( AM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由平原乘飞机急进入高原男性青年中随机抽取204例,对其进行一般检查,项目包括动脉血压测量、AMS流行病学观察表(包括人群一般人口学资料)填写。①测定海拔为平原(500 m)、高原(3700 m)第1天;②用路易斯湖评分系统( LLS)进行AMS诊断,有头痛且评分%≥3诊断为AMS。比较急进高原(3700 m)第1天AMS组和无AMS组平原动脉血压相关指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对LLS评分与平原动脉血压各指标相关性作出判断,并通过ROC曲线作出其相应界值。结果①由平原急进高原(3700 m)第1天AMS发病率明显较高,达53.92%,且平原AMS评分明显较急进高原(3700 m)低(P<0.05)。②急进高原(3700 m)第1天,AMS组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BP)较无AMS组高,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DBP作为高原(3700 m) AMS发病客观评估指标,其诊断AMS界值为72.5 mmHg,灵敏度为56.3%,特异度为63.2%,曲线下面积(AUC)为0.598,P<0.05。结论①暴露于高原后AMS发病明显升高。②平原DBP可能与AMS发病有关,且与LLS呈正相关,对高原AMS发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由于其特异性或敏感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限制,应当与其他指标一起综合考虑预测AMS易感性,则可靠性会更准确。

军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