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XM-15型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布特征及质粒传播规律研究

    作者:徐亚珂;龙金照;段广才;梁文娟;刘慧莹;陈帅印;郗园林

    目的 探讨CTX-M-15型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布特征及质粒传播规律. 方法 232株CTX-M-15型大肠埃希菌鸟枪法测序序列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利用CGE在线工具获得菌株的MLST分型、耐药基因及质粒类型信息,应用eBURST软件绘制MLST分型结果聚类图. 结果 232株CTX-M-15型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出 37个MLST型别,其中以ST131菌株检出率较高,为35.34%(82/232).菌株中耐药基因数目为1~22个不等,出现耐药基因数目较多菌株的ST型别为ST131和ST617,其中blaOXA-1、aac(6') Ib-cr、aac(3)-Ⅱ、aadA、mph(A)等7种耐药基因在ST131菌株和非ST131菌株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ST131菌株检出率高于非ST131菌株(P<0.05或P<0.01).菌株巾检测到blaOXA48、blaKPC2、HaNDM1、blaCMy、blaVIM等其他类型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主要的β内酰胺基因组合形式是blaTEM1+blaCTXM15,而在ST131中主要的组合形式是blaOXA1+blaCTX-M-14(32/82).检测到的不相容性质粒的类型有9种,其中IncF型质粒的检出率较高,为95.26%(221/232),该质粒在ST131菌株中的检出率为98.78%(81/82).菌株中IncF型复制子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是IncFIA+IncFIB+IncFII(83/232),在ST131菌株中上述复制子中检出率较高的是IncFIA+IncFII,为51.22%(42/82).IncF型质粒经pMLST分型可获得59种型别,F36:A4:B1、F31:A4:B1、F48:A1:B49型质粒主要存在于ST131菌株和CC10克隆复合体巾,而ST131菌株中主要的质粒类型是F2:A1:B-(38/82). 结论 CTX-M-15型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ST131型别的大肠埃希菌株中,ST131菌株比其他菌株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同种型别的质粒可以在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之间传播.

  • 某三级医院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机制及分子特征

    作者:郑周;陈韩;邓通洋;吴惠洁;夏虹;余方友

    目的 对中国东部温州地区淋病奈瑟菌流行菌株进行分型,并对四环素耐药的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从淋病患者中分离出77株淋病奈瑟菌,采用E-test法进行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的小抑菌浓度(MIC)测定.PCR和DNA测序用于检测四环素抗性相关基因,包括Tet-M基因、mtrR启动子区和mtrR编码区.多抗原序列分型(NG-MAST)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别用于确定所有临床分离株和四环素耐药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结果 在77株淋病奈瑟菌中,74株(96.10%)、27株(35.06%)、70株(90.91%)和15株(19.48%)分别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所有测试的分离株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19株耐四环素菌株均存在Tet-M基因,其中17株mtrR启动区域发生1个碱基A的缺失突变,3株mtrR编码区域发生G45D突变.19株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共测得11个不同的NG-MAST基因型,其中ST14781、ST1766和ST1866各占15.79%(均为3株),2个ST型(10.52%,2/19)未在NG-MAST数据库中报道过.19株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共测序得到12个不同的MLST基因型别,其中ST10899占26.32%(5株),ST1600占15.79%(3株).结论 淋病奈瑟菌对四环素的耐药可能与mtrR启动区域和Tet-M基因的突变相关.NG-MAST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温州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物表现出分子分型多样化.应采取措施监测温州地区具有高抗药性的NG-MAST ST1766和MLST ST1600淋病菌克隆.

  • 非 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ae 基因分型分析

    作者:白向宁;许彦梅;赵爱兰;周娟;熊衍文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来源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分离株携带的eae基因型别。方法 PCR扩增eae全长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并拼接后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中进行BLASTn比对,判定其eae基因型别,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30种 eae 不同型别的序列及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主要流行血清型( O157∶H7, O26∶H11, O103∶H2, O111∶H8, O145∶H28, O45∶H2, O121∶H19)代表性基因组测序菌株的eae序列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其进化关系。根据mlst.ucc.ie数据库提供的大肠埃希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方案对菌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确定菌株等位基因型及序列类型,并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小生成树( 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分析携带eae基因的非O157 STEC分离株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相关大肠埃希菌( HUS-associated en-terohemorrhagic E.coli,HUSEC)、E.coli MLST数据库中所有人源流行血清群O26、O103、O111、O121、O145、O157 STEC菌株的进化关系。结果10株不同来源的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经扩增拼接后均获得了约2.8 kb的eae基因全长序列,分为3种已知的eae基因型别,其中以β1型为主(6/10),2株θ型,2株γ1型。某些eae序列与主要流行血清型STEC的eae序列完全一致。10株菌分为7个ST型,与HUSEC、人源流行血清群STEC菌株具有相近的进化关系。结论我国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ae基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样性,eae阳性菌株具有潜在的高致病性。

  • 铜绿假单胞菌多位点序列分析

    作者:徐令清;王欢;温伟洪;李介华;汪峰;侯红艳;孙自镛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遗传基因型,明确铜绿假单胞菌携带株的流行特征。方法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以铜绿假单胞菌7个管家基因 acsA、aroE、guaA、mutL、nuoD、ppsA和trpE的内部特定核酸片段作为检测的靶基因,对6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eBURST方法对其进行进化聚类分析,同时通过SplitsTree软件进行菌株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MLST 分析显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可分为11个 S T 型,即 S T 262、S T 195、S T 767、S T 274、S T 527、S T 849、S T 639、S T 871、S T 244、S T 636和S T 645型,未发现新的型别;其中S T 244和S T 274是优势S T型别,分别占26.67%,18.33%;且S T 244型在IC U及呼吸内科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本地区以ST244和ST274为优势克隆株,尤其在ICU及呼吸内科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提示医院内存在小范围的传播;MLST对于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与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蒋伟;王思淼;金鑫

    目的 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 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 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 北京、上海、沈阳三市福氏志贺菌4c生物学特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的研究

    作者:苏文莉;李绍娟;杨超杰;陈斌;胡智;邱少富;黄留玉;王勇;宋宏彬

    目的:了解我国北京、上海、沈阳三市福氏志贺菌4c的生化特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来自上述三市的76株福氏志贺菌4c,采用玻片凝集法,使用日本生研血清和瑞典MASF单克隆血清确定血清型,API 20E试纸条进行生化鉴定,应用PCR技术检测该血清型携带福氏志贺菌12个毒力基因情况,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了解其基因型别特征。结果所测菌株日本生研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为(Ⅳ:7,8);MASF单克隆抗血清结果为B+,Ⅳ-Ⅰ+,7(8)+。福氏志贺菌4c在吲哚、蜜二糖和阿拉伯糖发酵实验呈现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吲哚实验阳性率为17.11%;蜜二糖发酵实验弱阳性率为3.9%;阿拉伯糖发酵实验弱阳性率为22.37%。12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89.47%~100%,MLST分型均为ST245型。结论福氏志贺菌4c是一种抗原结构式为(Ⅳ:7,8)的志贺菌新亚型;生化反应以发酵葡萄糖和分解甘露醇为主;携带有多种志贺菌相关的毒力基因;ST分型一致,提示该菌型可能由ST270克隆型进化而来。

  •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潘宏升;荀凤娇;田素飞;年华;褚云卓

    目的 研究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为防控CA-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9月间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5株,采用PCR方法检测进行SCCmec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结果 5株CA-MRSA菌株SCCmecⅣ基因分型为3株,SCCmecⅤ型2株;MLST分型为SCCmecⅣ型菌株均为ST59型,SCCmecⅤ型中1株为ST7型,另1株未能成功进行MLST分型;SPA基因分型将3株SCCmecⅣ型菌株归属为t437,另2株分别为t163和t796.结论 流行传播的CA-MRSA感染主要以SCCmecⅣ型菌株为主,应引起密切关注,并做好防控工作.

  • 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崔茜;刘威;杨展;陆思静;袁静;李艳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法对1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L1、L2的基因筛查,利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1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L1基因13株,全部具有L2基因.MLST结果显示,18株临床菌株中ST31型6株;ST4型4株; ST25、ST29型各3株;ST8、ST28型各2株;发现两株新型.结论 耐药基因L1、L2存在于多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可能是导致该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主要原因.MLST提供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新方法.

  • 重复序列PCR与多位点分型技术在热带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比较

    作者:江岑;董丹凤;俞焙秦;彭奕冰

    目的 分析比较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与多位点分型技术(MLST)在热带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来自5个地区6家医院的147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以Ca-21、Ca-22、Com-21两两组合为引物,选用合适的引物对进行 REP-PCR后通过电泳获得REP-PCR型.在不同型别中各挑选3株采用MLST法扩增热带假丝酵母菌的6个管家基因,扩增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得到相应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结果 REP-PCR以Com21-Com21为引物对分型效果好,REP-PCR与MLST分型结果一致.147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产生A~H共 8种REP-PCR型,分别对应MLST的ST146、新型1、ST136、ST127、ST177、ST169、新型2和ST117.结论 REP-PCR与MLST在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中分辨率相同,而REP-PCR更为方便迅速,可作为实验室大量菌株分型的首选方法.

  • 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周英;韩燕;陈祥生

    沙眼衣原体(CT)是导致性传播感染(STIs)的病原体之一.CT基因分型的目的在于了解衣原体的流行分布情况、分析性传播网络和致病机制.以主要外膜蛋白(MOMP)为基础的血清学分型是CT的传统分型方法.随着PCR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基于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技术成为目前的主流.其中基于omp1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可以对CT进行基因分型.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LVA)进一步提高了分型效率,并能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信息,但均不能检测混合感染(MIs).PCR杂交技术在检测MIs方面有独特优势.而全基因组测序、纳米技术、高分辨率基因分型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与更快的检测速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多种CT基因分型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 山东省动物源沙门氏菌MLST和血清分型与分布研究

    作者:赵翠;张庆;郭树源;李璐璐;刘玉洁;王永明;常维山;刘玉庆

    目的 比较动物源沙门氏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与血清分型的差别,获得动物源沙门氏菌在山东省的分布规律.方法 从山东部分地区分离78株鸡源沙门氏菌、56株鸭源沙门氏菌和20株猪源的沙门氏菌,PCR扩增七段沙门氏菌内部保守的片段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同时用玻片凝集法分析其血清型.结果 血清分析结果表明,鸡源沙门氏菌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88.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5.1%、汤卜逊沙门氏菌占2.6%、鼠伤寒沙门氏菌占1.3%、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占1.3%、阿格玛沙门氏菌占1.3%;鸭源沙门氏菌检出2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67.9%、鼠伤寒沙门氏菌占32.1%;猪源沙门氏菌检出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占65%、德贝儿沙门氏菌占20%、肠炎沙门氏菌占15%.通过MLST分型,鸡源检出7种ST型:ST11、ST19、ST26、ST128、ST14、ST17和New1;鸭源检出3种ST型:ST11、ST19和New2;猪源检出3种:ST34、ST40和ST3007.结论 整体来看,分离菌的血清型和ST型数量比较接近,二者分型能力相近.

  • 医源与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分子特性研究

    作者:杨帆;邓保国;魏纪东;赵永新;李敏

    目的 了解不同宿主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分子特点,探讨其在人与动物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肺炎克雷伯菌98株(包含动物源67株、医源31株),通过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拉丝试验测定产粘液表型;PCR扩增2个毒力基因和7个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MLST)分析分子型.结果 医源菌株耐药率显著高于动物源菌株,在动物源菌株中,鸡源和猪源菌株耐药率高于兔源和犬源菌株;除犬源菌株外均表现多重耐药,医源菌株多重耐药率高(74.19%).98株肺炎克雷伯菌有18个ST型,鸡源菌株主要流行ST37、猪源菌株为ST258、兔源菌株为ST60、犬源菌株为ST11,医源菌株为ST11.ST11为医源、犬源、猪源菌株共有,ST235为医源和鸡源菌株共有,ST258为医源和猪源菌株共有.高粘液菌株主要为ST11、ST235、ST258,且在这些分子型中检测到rmpA、magA基因.医源菌株blaKPC的检出率高(54.84%),犬源和兔源菌株未检出BlaKPC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在医源菌株中检出率高于动物源菌株,qnrA和qnrB基因在鸡源菌株中检出率高于医源菌株.ST11、ST258、ST235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高.结论 不同宿主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粘液表型及分子特性不同,但ST11、ST235、ST258为人源和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共有的分子型.

  • 贵州省两株山羊源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

    作者:李沛丽;李世军;刘英;王月;周敬祝;唐光鹏;王定明;周碧君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羊种布鲁菌的等位基因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及遗传学特征,为动物间和人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布鲁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对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布鲁菌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两株布鲁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参考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及序列型(STs),分析与两株菌ST型与各种型布鲁菌代表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来自贵州省山羊的两株布鲁菌株经BCSP31-PCR鉴定为布鲁菌属细菌,AMOS-PCR将其鉴定为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显示,两株菌的9个等位基因序列型为ST8型,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7、ST9~ST12、ST34和ST35遗传关系近.结论 贵州省2010年分离的2株布鲁菌分离株均为ST8型布鲁菌,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型遗传关系近,结果为贵州省人间和动物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内蒙古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刘志国;王妙;刘日宏;赵鸿雁;朴东日;崔步云;夏咸柱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 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确定待测菌株的序列型(STs),用软件BioNumerics(Version 5.0)构建菌株的小生成树.结果 116株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ST8型,9个MLST位点的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羊种菌的生物型与ST型无明显关联,ST8型菌系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并与内蒙古地区先前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化程度相同,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羊种布鲁氏菌的序列分型(ST)与常规生物分型存在差异,ST8型菌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MLST是一种较好的羊布鲁氏菌种群和进化关系研究方法,但更适合于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和地理分布菌株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 汤卜逊沙门菌暴发分离株的鉴定及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别

    作者:王洪霞;张代涛;李志峰;许学斌;李勤;王晓梅;崔志刚;章丽娟;冉陆;阚飙

    目的 探讨丙型副伤寒、猪霍乱以及汤卜逊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要点,评价不同诊断血清的鉴定能力.方法 用三家不同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对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三株标准株以及GSS中国区监测的疑似丙型副伤寒暴发分离株、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进行血清鉴定,同时利用PCR、生化、以及MLST分型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辅助分析.结果 血清分型显示暴发菌株为汤卜逊沙门菌,那些原来鉴定为猪霍乱沙门菌的菌株也是汤卜逊沙门菌;PCR结果 显示这些暴发菌株和散发菌株的Vi基因为阴性;还发现某些诊断血清的H:c因子血清能够与H:k抗原发生交叉凝集,从而导致血清型的误判;另外,MLST分型分析显示这些汤卜逊沙门菌菌株与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等沙门菌之间有差异;卫矛醇、粘液酸和H2S 三种生化反应显示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之间具有明显的生化差别.结论 近期我国报告为丙型副伤寒的暴发中,需要鉴定是否为汤卜逊沙门菌所致,注意诊断血清的交叉反应所致的误判,可用生化鉴定、MLST分型分析以及PCR等方法 进一步鉴定.

  • 表观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珍;王楷宬;范伟兴;姜平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表观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的情况.方法 从我国20个不同地区屠宰场采集248份扁桃体,进行增菌培养后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种型鉴定并用血清凝集试验复检,后用多位点序列分型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系统研究各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从248份扁桃体中共检出14株猪链球菌(检出率为5.65%),其中3株为猪链球菌2型,2株为猪链球菌7型,1株为猪链球菌9型,8株未定血清型;对6株定型菌株进行毒力因子(mrp、epf、sly、orf2、fbps、gapdh)检测发现5种毒力基因型:A1 Cps2+mrp-epf+sly+orf2+fbps+gapdh+、A2 Cps2+mrp-epf+sly-orf2-fbps+gapdh-、A3 Cps7+ mrp+epf-sly-orf2-fbps-gapdh+、A4 Cps9+mrp-epf-sly-orf2-fbps+gapdh+、A5 Cps7+ mrp-epf-sly-orf2+fbps+gapdh+,A1和A2型的分离株为弱毒株,其他型菌株的毒力无法确定;经MLST分析,3株猪链球菌2型属于ST1,1株猪链球菌7型属于ST29,1株猪链球菌9型(CQ15)属于一个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ST型,该型被猪链球菌MLST数据库(http://ssuis.mlst.net)收录并编号为ST128. 结论不同地区表观健康猪群平均带菌率为5.65%,分离到的猪链球菌2型均为弱毒株.

  • 江西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翠彩;徐建民;邱海燕;张汀兰;蒋秀高

    目的 对2013年以来江西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进行血清学、基因分型分析,以了解江西省钩端螺旋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7株钩端螺旋体进行暗视野显微镜凝集试验确定血清群.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基因种.利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研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并应用BioNumerics (Version5.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血清群鉴定:27株菌株隶属于4个血清群,其中黄疸出血群为主要优势血清群,占59.26%,其次依次是爪哇群25.92%、澳洲群7.41%和巴达维亚群7.41%.基因种鉴定:27株菌株隶属于L.interrogans和L.borgpetersenii 2个致病性基因种,L.interrogans为江西省主要优势型别,占77.78%.MLST研究显示27株菌株隶属于5个ST型别,其中ST1为主要基因型,占59.26%.BioNumerics软件分析:27株菌株分为5个Clusters对应于5个ST型,MLST基因型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年代间变化不明显.结论 黄疸出血群为江西省主要流行血清群,L.interrogan为主要致病基因种,ST1为主要基因型,充分了解江西省钩体病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将对钩体病防控和疫苗制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多位点序列分型应用于致病性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分析

    作者:张翠彩;徐建民;李秀文;曹志强;蒋秀高

    目的 初步探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分型技术在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国3个省份的39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菌株提取DNA,采用7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应用eBURST和BioNumerics (Version5.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9株菌株呈现5个ST型别,ST1为中国三省份中主要的基因型,占53.85%(21/39).eBURST分析显示:39株菌株分为2个Clonal complexes和1个singleton,其中Group1占66.67%(26/39),Group2占20.51%(8/39),一个singleton占12.82% (5/39);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显示:39株菌株分为3个Group,与eBURST分析中的分群结构一致.MLST基因型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结论 MLST方法可初步应用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种群结构、亲缘进化关系等研究.

  • 我国羊种3型布鲁氏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周晓艳;陈燕芬;崔步云;陈泽良;姜海;赵鸿雁;朴东日;李兰玉;王金桃

    目的 对2004-2009年从病人标本中分离的羊种3型布鲁氏菌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菌株的遗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47株布鲁氏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型及菌株序列型(STs),分析与其它ST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47株布鲁氏菌中,19株omp25基因与目前已有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1个新的等位基因型,即ST28.其余28株与已知的ST8型的各等位基因型一致.结论 我国流行的羊种布鲁氏菌主要是羊3型菌株,国内的菌株与国外菌株遗传背景上有差异.MLST分型可以作为研究布鲁氏菌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 四川自贡地区健康人群中艾伯特埃希菌的分离鉴定

    作者:张玲;刘祥;许彦梅;李新琼;王红;熊衍文

    目的 了解长期从事鸡鸭等家禽养殖及屠宰人员等健康人群艾伯特埃希菌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家禽养殖、屠宰人群及其他健康人粪便,经EC肉汤增菌后PCR检测eae基因,阳性样品接种麦康凯琼脂,挑选不发酵乳糖菌落,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鉴定.分离株进行紧密粘附素亚型和cdtB亚型分析,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与动物来源艾伯特埃希菌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从189份从事鸡鸭宰杀人员的粪便中,分离到2株艾伯特埃希菌,从58份其他健康人群粪便中分离到1株菌,而138份家禽养殖场人员粪便中未分离到菌株.3株菌株的紧密粘附素亚型分别为sigma,iota 2,nu,cdtB亚型均为II/ⅢI/Ⅴ亚型.PFGE显示三株菌之间的带型相似性小于80%,并且与鸡鸭等来源的艾伯特埃希菌带型不同.结论 从事鸡鸭屠宰等健康人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艾伯特埃希菌携带率,但其与家禽携带艾伯特埃希菌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