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云峰;马文晨;方义亮;王景林

    生物质谱技术为核酸分析提供了一个高通量、高灵敏、准确、自动化的平台.以质谱为基础的引物延伸分析法和碱基特异裂解分析法能够灵活地用于基因型检测、群体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以及基因定量表达等多种目的,在多种严重疾病、无创产前诊断、流行病监测等多个领域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生物质谱 核酸
  • 乙肝相关肝细胞肝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筛选

    作者:康华;田亚琼;张磊;王宇凡;刘树业

    目的:筛选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诊断特异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相关性HCC患者20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慢性乙肝患者、20例HBV肝硬化患者做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清,采用胰蛋白酶酶解后,以强阳离子交换与反相C18二维一体色谱柱分离并以超高分辨质谱对多肽液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鉴定出3578种蛋白,筛选出富组氨酸糖蛋白(histidine-rich glycoprotein, HRG)、血红蛋白β亚基、血红蛋白α亚基、铜蓝蛋白(ceruloplasmi, CP)、α-1B-糖蛋白(alpha-1B-glycoprotein, A1BG)、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7种HCC血清分子标志物。HBV相关性HCC组与HBV肝硬化组相比,A1BG及AFP相对表达量增加,ATⅢ相对表达量减少;与慢性乙肝组相比,CP及AFP相对表达量增加,血红蛋白α亚基相对表达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FP相对表达量增加, HRG及血红蛋白β亚基相对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7种血清蛋白标志物全部由肝脏合成,与HC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及多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为肝脏肿瘤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生物质谱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孙庆霞;丁家华

    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Thomson研制出世界首台质谱仪.20世纪20年代质谱逐渐成为一种分析手段,被化学家采用.20世纪40年代,化学家公认质谱能为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故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质分析,并被喻为"一个完全的化学实验室".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软电离技术能用于分析高极性、难挥发和热不稳定样品,随着气相离子化技术的出现,则推动了生物质谱和各种质谱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

  •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雪琼;刘又宁

    蛋白质组学是整体、动态、定性、定量地研究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技术是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和生物信息学.MTB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MTB的H37Rv全基因组序列约441Mbp,4000个基因,3924个可读框,其中大部分用于编码脂类代谢酶,10%编码两大类不相关的富含甘氨酸的酸性蛋白,可能与产生抗原变异和免疫逃逸有关.现将MTB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急性重型脑外伤后脑蛋白表达变化的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王晨;张学敏;杨树源;杨新宇;王鸿丽;刘炳玉;王杰;魏开华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重型人脑外伤后的脑皮层蛋白质组表达变化的情况.方法提取脑挫伤部位皮层的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应用胶内酶切、生物质谱,鉴定由图像分析软件所得出的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结果在急性期8h内,目前已发现138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化.在已鉴定出的83个蛋白点中,属于64种蛋白质.依其功能可分为:细胞骨架、代谢反应、核酸蛋白合成与更新、信号传导、氧化应激反应、功能未知等几类.在急性期,大多数差异蛋白表达水平呈波动变化.结论蛋白质组技术作为一个有力的大规模、高通量的分析蛋白质混合物工具,可快速的建立脑蛋白表达谱.在急性期,脑蛋白质表达呈剧烈变化主要为参与细胞代谢反应、结构修复等组织代偿反应.

  • 深低温脑保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梅广海;秦华平;贾锋;包映晖;高国一;梁玉敏;江基尧

    目的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深低温和常温停循环后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模型,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蛋白,然后通过胶内酶切、生物质谱分析差异的蛋白质点,鉴定出变化的蛋白质.结果 通过Image Master软件分析报告发现有差异的Ratio值大于1.5的蛋白考染点14个.通过对这些蛋白考染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28个蛋白质,其中4个为同一种蛋白,实际的蛋白数为24个.它们是细胞骨架蛋白、介导代谢的酶类、参与核酸合成、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的蛋白质及未知蛋白.结论 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有关,某些蛋白质在低温脑保护中的作用尚未报道.

  • 原发性脑创伤后人脑皮层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王晨;杨树源;张学敏;杨新宇;王鸿丽;刘炳玉;王杰;魏开华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程度脑创伤后的人脑皮层蛋白质组表达变化的情况.方法将临床标本以GCS评分分为中度和重度损伤组,提取脑挫伤部位皮层的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应用胶内酶切、生物质谱,鉴定由图像分析软件所得出的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结果通过比较,目前已发现12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化.在已鉴定出的蛋白点中,属于10种蛋白质.依其功能可分为:细胞骨架、代谢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功能未知等几类.在重伤组中,一共有9个蛋白点、6种蛋白表达上调(α-烯醇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5'磷酸吡哆醇氧化酶、crystalin、stathmin-1、NP25);中度损伤组3个蛋白点、4种蛋白表达上调(谷氨酰胺S转移酶、5'3'核苷酸酶、HSPC108、proapolipoprotein).结论外伤后,神经系统由于受伤程度的不同,蛋白表达水平会发生变化.原发性脑创伤的损伤程度不同将产生神经系统病生理反应的差异.

  • 生物质谱技术应用及进展

    作者:应万涛;钱小红

    生物质谱因其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快速、易于自动化等特点,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日益广泛.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谱在蛋白质、核酸、糖类、药物代谢以及微生物检验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学敏

    当前生命科学在研究方法上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理论的挑战,即如何从结构、功能和生物学过程调控的角度解释一个物种基因序列中所含的信息。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研判一个未知基因的功能与其他基因产物及其亚细胞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不能只通过对核酸一级结构的检测来确定。现就在上述背景下快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 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郑永红;杨松成

    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新进展,讨论了生物质谱在蛋白质初步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别、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趋势,以及生物质谱仪的一些新发展,指出了生物质谱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 生物质谱在糖药物学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张云峰;姬胜利

    目的 介绍快原子轰击、电喷雾离子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串联质谱等生物质谱技术在糖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与结论 在糖类结构研究的诸多方法中,生物质谱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糖类结构的分析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生物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董培智;吴贤波;岑国栋;高永翔

    生物质谱技术为中药研究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结构信息,因而近几年发展比较快速.本资料从生物质谱技术在中药药学研究、中药作用相关蛋白研究、中药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中药治疗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代谢组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生物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以供同行参考.

  • 蛋白质质谱的分析

    作者:周岩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高,功能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约占细胞干重质量的50%以上.随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质谱目前已成为有机质谱中活跃,富生命力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特点,方法及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曾家伟;赵学峰;王世鑫;涂植光

    随着分离和分析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蛋白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但现有的技术还仍然不能满足临床常规的要求,急需寻找一些新的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早期标志物,因为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蛋白质组学就是对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整体的、大规模的分离和鉴定,对未知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依据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在蛋白质水平上对组织或细胞的功能状态进行全面、综合的阐释.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一些可作为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的蛋白质,从而预测个体的易感性、监测疾病的进程和治疗效果.本综述将讨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筛选肿瘤和其它一些疾病标志物中的一些运用.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饶友生;张细权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正逐步深入,研究方法也正逐步完善.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几种研究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且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生物质谱分析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永乐;娄国强

    质谱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侦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阐述目前生物质谱技术的类型、原理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而分析质谱技术在未来发展的前景.

  • 糖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作者:刘文韬;刘炳亚;朱正纲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能够快速、准确地以高通量方式在飞克分子量(fmol)数量级上,从胶或膜上提取并鉴定蛋白质.然而,一个成熟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需翻译后修饰,而修饰又是一高度动态的过程,其中糖基化(glycosylation)是重要的修饰方式之一.糖基化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如免疫应答[2]、细胞间识别、细胞调控等[3].同时,糖基化改变可提示周围环境变化[4].此外,糖基化还可能参与了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5].糖基的功能可根据其与蛋白质结合位置不同或变化而改变,因此,采集糖蛋白质所有结构和功能是烦琐复杂的[6].大部分糖基化蛋白质为分泌型蛋白质或膜结合蛋白质,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才刚起步.糖蛋白质组学(glycoproteomics)开始受到关注.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马广源;张建中;殷国荣

    蛋白质组学是独立于基因组学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研究一个完整生物体(或细胞)所表达的全体蛋白质的特征,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认识有关生物体生理、病理等过程.该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生物质谱、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及其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陶丽红;林矫矫

    该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组分分离、鉴定,利用蛋白质组信息学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 蛋白质组学在白假丝酵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锦燕;史册;王影;李文静;赵悦;朱巍巍;项明洁

    白假丝酵母(Calbicans)是人类常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其引起的侵袭性Calbicans病是导致日益增多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耐药现象增多,新药物研发进展缓慢,导致临床治疗压力极大.近期发展起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新技术平台,已应用于C.albicans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免疫应答和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该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新发展及应用于C.albicans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