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小脑前叶后叶和旁绒球叶的蛋白组学比较分析

    作者:潘三强;宿宝贵;吕来请

    目的 研究小脑不同区域所含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 提取小脑前叶、后叶和旁绒球叶的蛋白质,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寻找电泳图谱中的差异蛋白,MALDI TOF/TOF串联质谱分析蛋白质,所得的质谱图通过GPS软件在Mascot数据库中检索并鉴定蛋白质.结果 在小脑3个不同区域鉴定了5种差异蛋白,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在小脑前叶和后叶的表达量比旁绒球叶的高;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和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在小脑后叶的表达量少,在小脑前叶和旁绒球叶未检测到;表达序列蛋白AI429145在小脑后叶的表达量高,但在小脑前叶和旁绒球叶未检测到;三磷酸腺苷酶氢离子转运体V0亚单位D异构体1在旁绒球叶的表达量比小脑前叶和后叶的高.结论 这些蛋白质在小脑不同区域表达量上的差异可能有助于理解小脑不同区域的特殊功能和疾病.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徐发良;龚建平

    蛋白质组学的目标在于阐明特定生物体、组织、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中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其技术平台由高通量的蛋白质分离技术、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组成.在许多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技术为阐明疾病过程和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全面、网络和动态的蛋白质组信息.感染是重要的基本致病因素之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技术方法有利于快速分离鉴定病原体蛋白质组、宿主免疫细胞蛋白质组、感染相关蛋白、疫苗候选抗原蛋白、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从而明显加快病原体、宿主反应、感染发病机制以及感染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的进程.

  •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低剂量辐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一琼;李薇;王冠军;杨岩;王杰;张学敏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照射组与假照组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发现,低剂量照射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12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12个,消失的蛋白有3个.质谱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结论:鉴定出的12种蛋白,其中某些蛋白如脯氨酰羟化酶、二氢嘧啶酶、ARP3放射相关蛋白、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等可能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本研究为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 低剂量辐射后小鼠血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薇;张一琼;王冠军;王杰;张学敏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照射后,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新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6个,消失的蛋白点有3个.某些蛋白的表达在照射组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的变化规律,经质谱鉴定发现雌激素受体在照射组表达下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照射组表达上调.结论:低剂量辐射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并发现了一些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

  •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微量磷酸化蛋白质差异分析

    作者:肖迪;宋衍燕;赵飞;何利华;孟凡亮;张慧芳;张建中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dicobacterpylori)作用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中微量磷酸化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金属离子亲和吸附富集技术富集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以及AGS细胞的磷酸化蛋白,除盐纯化后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磷酸化蛋白,MALDI-TOF/TOF质谱答定确认蛋白.结果 幽门螺杆菌作用后AGS细胞有21种蛋白出现差异表达,其中15种蛋白表达量下调,4种蛋白出现新表达,1种蛋白表达量上调,1种蛋白不表达.差异表达蛋白涉及细胞的钙离子调节、转录、翻译、蛋白折叠与运输、核糖体的装配、中心体复制、染色体稳定、细胞结构形态、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结论 幽门螺杆菌能引起广泛的胃腺癌黏膜上皮细胞蛋白磷酸化特征的变化,这种变化谱特征对进一步伞面认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有重要意义.

  • MALDI-TOF-MS分析新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蛋白组学

    作者:吕秀平;蒲红伟;龚晓瑾;苗娜;陈晓

    目的:分析新疆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分别获取食管鳞状癌细胞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纯化细胞,Imagemaster 2D软件比较分析两者电泳图谱的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分析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结果:建立了食管鳞状癌细胞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2-DE图谱,获得43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17种蛋白,其中15种蛋白如Trangelin2、HSP27、S100A11、GSTP等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2种蛋白如SCCA1,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提示17种差异蛋白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为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奠定基础.

  • IL-1β致乙酸性胃溃疡复发大鼠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作者:申定珠;李家邦;叶川;凌江红;马国添;叶仁群;黄国栋;蒋荣鑫

    目的:筛选胃溃疡复发相关的蛋白质,进一步揭示胃溃疡复发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乙酸制备胃溃疡模型,并用IL-1β诱导复发.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胃溃疡复发大鼠胃溃疡处组织及正常大鼠相应处胃组织的总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PMF),搜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胃溃疡复发大鼠和正常大鼠胃组织的2-DE图谱,质谱分析共鉴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7个表达上调,含热休克蛋白27(HSP27)、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L-乳酸脱氢酶轻链、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血红蛋白β链、过氧化物酶2、过氧化物酶1;5个表达下调,含膜联蛋白A2、热休克蛋白60、氯离子通道蛋白1、黏着斑蛋白、凝溶胶蛋白.随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差异蛋白质HSP27和GRP78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胃溃疡复发组HSP27和GRP78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SP27:27.90%±5.34% vs 22.10%3.67%,P<0.05;GRP78:43.00%±4.52% vs 26.30%±3.95%,P<0.01).结论:差异蛋白如HSP27和GRP78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胃溃疡的复发过程,为揭示胃溃疡复发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 分子心血管疾病的蛋白质组学

    作者:李纪明;弭守玲;邹云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目前该类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明了,阐明其机制势必会给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蛋白质作为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对象,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弄清楚这些蛋白表达及其修饰的改变有可能会给疾病的诊治产生革命性的进展.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从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整体表达水平为研究特点,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心血管疾病作为蛋白质组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中二维凝胶电泳(2-DE)和质谱分析法(MS)技术等及其心血管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黄芪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冬青;汪德清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黄芪总黄酮(TFA)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将BEL-7402人肝癌细胞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以黄芪总黄酮(剂量为半数抑制率)处理48 h.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黄芪总黄酮组和对照组对人肝癌细胞蛋白质组影响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黄芪总黄酮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的蛋白质组,质谱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胆绿素还原酶B、转胶蛋白2、抗氧化蛋白1、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内质网蛋白29、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胆绿素还原酶B、ABHD14B蛋白、LASP-1和NM23A;其中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表达下调,其他蛋白均上调.结论:黄芪总黄酮中的某些蛋白如转胶蛋白2、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抗氧化蛋白1、内质网蛋白29、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胆绿素还原酶B等可能与黄芪总黄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相关.

  • 二维电泳及质谱法分离和鉴定胰腺癌差异表达蛋白质

    作者:丁丹;蒋奎荣;陈晶;周作民;徐泽宽;苗毅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用双向电泳分离胰腺癌、癌旁和人正常胰腺组织的总蛋白质.对胰腺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鉴定出的部分蛋白质行免疫印迹验证.结果 建立了稳定、重复性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分离出的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20个蛋白点,成功鉴定出11个蛋白点,其中高表达的有6个,包括:galectin-1、SLP-2、sorcin、3BP-2、BB1和NCC27.Galectin-1和SL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通过免疫印迹得到验证.结论 胰腺癌组织相对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蛋白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胰腺癌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成为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胰腺癌标志物.

  • 卵巢癌细胞与卵巢癌淋巴定向高转移细胞分泌蛋白差异初筛

    作者:刘丽;黎丹戎;钟艳平;李力;高婷;阮和云;冠潇

    目的:分析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株(SKOV3-PM4)分泌蛋白的差异,寻找与卵巢癌淋巴定向转移密切相关的潜在诊断分子标志.方法:分别收集SKOV3与SKOV3-PM4培养上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_T0F-MS/MS)技术筛选及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挑选目标蛋白在细胞分泌蛋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维凝胶电泳显示,SK-OV3细胞分泌蛋白质点数约为569士156,SKOV3-PM4细胞分泌蛋白质点数约为598±175.选取差异较大的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MS+MS/MS质谱鉴定,分别为乙二醛酶1(GLO1)、翻译后调节肿瘤蛋白(TPTC)、二磷酸核苷激酶B(ND-PK-B)、膜联蛋白(ANXA1)、热休克蛋白27 (HSP)、过氧化物氧化还原(PRDX1)和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Ⅰ(PEBP-Ⅰ).挑选NDPK-B、ANXA1和HSP蛋白经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发现,SKOV3-PM4细胞中ANXA1和HSP27表达高于SKOV3细胞,而NDPK-B表达低于SKOV3细胞.与质谱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卵巢癌细胞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之间分泌蛋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已被鉴定的ANXA1和HSP27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或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检测的标志.

  • 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军莲;李勇枝;高建义;盖玉清;王静;薛春美;辛冰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后基因组时代,包括人类在内的几十种生物体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从结构基因组研究转移到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功能基因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与之相适应,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除了经典的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多维液相色谱技术,同位素标记亲和标签技术相继发展起来,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噬茵体展示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上述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

  • 炭疽芽孢杆菌A16R株无菌培养滤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作者:董梅;庄汉澜;王希良

    目的:初步分析由我国炭疽疫苗株A16R所生产的无菌培养滤液中的主要成分.方法:运用免疫蛋白质组学的手段,从炭疽A16R疫苗株无菌培养滤液的二维凝胶电泳中选择与保护性抗体结合和不与该血清结合但丰度高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和信号肽分析.结果:共选择73个点,从炭疽芽孢杆菌数据库中鉴定出66个.在66个点中,有43个点与保护性血清结合;23个为高丰度蛋白,不与该血清结合.在与保护性血清结合的43个点中,13个点为不同大小的PA分子,其中相对分子质量83×103和63×103占主导,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片段仅4个.其余成分包括炭疽表面蛋白EA1、Sap、胶原黏附蛋白、伴侣分子 DnaK等.结论:我们制备的炭疽无菌培养滤液中含有PA成分,PA是炭疽疫苗的重要保护性抗原.但PA以外的其他成分在抗炭疽免疫中起何种作用,是否参与诱发机体免疫应答有待进一步研究.

  • 蛋白质组学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乔建军;元英进

    目的综述蛋白质组学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为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笔者应用蛋白质组学对药物合成途径的研究,介绍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意义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手段,重点为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机制研究,药物靶点筛选以及药物开发方面的潜力,并分析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技术局限性.结果和结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已经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蛋白质组学将成为药物开发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 胃癌耐药研究中二维电泳凝胶显色方法的分析

    作者:王郁杰;苏同福;杨轶轩

    目的 分析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 研究胃癌耐药相关蛋白质中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显示.方法 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和长春新碱诱导的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总蛋白,银染及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Image Scanner扫描仪扣描凝胶.结果 获得了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两种染色凝胶相比,硝酸银染色在样品少时显示更佳,过量则影响图像质量,而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在上样量增加时的凝胶蛋白质点数目及丰度均增加,并无明显拖尾.结论 两种显色方法 受样品量影响较大,恰当选用有利于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胃癌耐药机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平;乔建军;元英进

    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课题组应用蛋白质组学对药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的研究,介绍研究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意义,并分析了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中药现代化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蛋白质组学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 蛋白质组学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毅;吴洁丽;朱雪琼;吕杰强

    宫颈癌作为女性高发的妇科恶性肿瘤,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治疗方法.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新兴学科,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生物学标记物的筛选和鉴定、治疗疗效的评价及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就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在宫颈癌组织蛋白表达中的应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进展综述.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间质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赵学峰;曾家伟;王世鑫;涂植光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以肺泡间质胶原蛋白的沉积、纤维细胞的增生、肺泡气体交换障碍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结果.常见病因有高敏反应、自身免疫、环境和职业暴露、感染、金属与药物毒性及先天遗传易感因素等.目前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不甚明了,大量文献报道炎症细胞的参与和Th1/Th2因子之间的失衡,但Xu等认为肺实质细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不同病因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症状雷同,大多对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反应较差[2],且即使改善一定症状却不能阻抑纤维化的进程[3],死亡率较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有限,同时分类诊断也存在困难与易混淆性,迫切需要新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生物标记物、搞清纤维化形成机制、发现新的药物靶位,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这些需求提供了现实可能,不少研究者也取得了相当成果.

  • 表面增强激光解离和激光离子化蛋白芯片技术与二维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比较

    作者:孙太欣;彭国光

    人类基因计划组揭开了人类基因框架的面纱,自此,生命科学研究步入了后基因时代,其核心便是蛋白质组研究.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

  • 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脏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分析

    作者:徐乃玉;张素萍;聂继华;丁建松;童建

    目的 分析四氯化碳(CC14)诱发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细胞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寻找CC14致肝纤维化早期生物效应的相关蛋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CC14诱发实验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提取大鼠肝细胞总蛋白并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进行分离,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电泳图谱,选择表达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结果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提示肝纤维化造模成功,CC14损伤组肝细胞蛋白质2-DE图谱表达发生改变,差异点经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出4个已知序列蛋白.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和鉴定出的蛋白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为进一步研究CC14诱发肝纤维化机制提供依据.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