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上海地区正常手二点分辨觉的检测

    作者:朱建民;周文宝;陈新刚;方浩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正常手静态二点分辨觉距离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Weber静态二点分辨觉试验的方法和手部皮肤感觉的分区法,对105位正常成人210个正常手,进行二点分辨别觉距离的测定。结果 210个正常手手部皮肤所有分区内,二点分辨觉的平均距离为[(5.4 ± 2.3)mm, ± s],各指指腹二点分辨觉的距离小(4.0 mm), 手背的距离大(10.0 mm)。结论 正常手背侧二点分辨别觉的距离大于掌侧, 近端大于远端。

  • 应用骨片钉治疗手部和上肢小片骨折及关节内骨折40例报告

    作者:张长青;曾炳芳;宋飒

    目的 总结应用骨片钉内固定治疗上肢和手部片状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ORTHOFIX骨片钉治疗40例上肢和手部小片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随访2 ~ 3个月。结果 3例开放性指骨骨折因伤口感染而延迟愈合外,所有骨折在术后1.5 ~ 2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骨片钉固定治疗上肢和手部小片骨折及关节内骨折,该法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确实,是临床医师选择的一种骨折内固定技术。

  •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作者:张高孟;张丽银;王树锋;赵新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穿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背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无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 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两种术式肌电随访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徐文东;马建军;沈丽英;徐建光;张成钢;张家胜;顾玉东

    目的 对两种术式的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后的肌电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两者的各自规律,为临床选择术式和判断疗效提供肌电检测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对行两种术式病例的长期肌电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有效随访资料者49例,其中膈神经加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主干21例;膈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肌皮神经束28例。总结两者的肌电恢复有效率;用Kaplan - Meier法估计早出现有效再生电位的平均时间。结果 膈神经加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主干组的有效率为90.5 %;早出现有效再生电位的时间为术后[(360.00 ± 48.97)d, ± s,下同]。膈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肌皮神经束组的有效率为78.6 %;早出现有效再生电位的时间为术后(228.00 ± 59.10)d。结论 膈神经加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主干组的肌电恢复有效率,高于膈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肌皮神经束组,但早出现有效新生电位的时间要比后者晚130 d左右。

  •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玉成;常万绅;诸寅;张长清;张云涛;王海华;李忠哲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36例患者进行平均为29.2个月的长期随访,按结果评定手术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 手术有效率达94.4 %,优良率达63.9 %。影响手术疗效的6个主要因素为:损伤类型、受伤原因、手术距受伤时间、患者年龄、供体神经的选择及术后功能锻炼。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类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 逆行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BMP复合物植入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作者:李旭升;刘兴炎;葛宝丰;甄平

    目的 探讨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1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采用带筋膜蒂逆行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与纤维蛋白( fibrin sealant,FS)复合物植入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4 ~ 24个月,腕部疼痛及无力症状均消失。11例在术后3 ~ 6个月内.X线片示骨折已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带筋膜蒂的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 BMP复合物植入法,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操作简单,成骨作用强,并可促进骨折愈合。

  • 64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分析

    作者:刘建洋;林玉霜

    近年来,我们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为64例小儿上肢手术施行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们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男47例,女17例;年龄大12岁,小1.5岁。伤因:大部为上肢烧伤、烫伤或电击伤后的瘢痕挛缩,小部分为手外伤、爆炸伤等急诊患者及血管瘤病例。手术时间长 4 h 25 min,短30 min。  2. 术前用药:术前1 h,根据患儿体重,常规给鲁米钠(2 mg/kg)或复方冬眠灵(1 mg/kg),及阿托品(0.01 ~ 0.02 mg/kg)肌肉注射。对于不合作的小儿,须给予完善的基础麻醉,主要用氯胺酮(4 ~ 6 mg/kg)肌肉注射。本组臂丛麻醉除1例采用腋路法外,其余全部采用肌间沟入路法。  3. 麻醉药浓度与剂量(表1):本组单纯用利多卡因27例,布比卡因16例,利多卡因加丁卡因15例, 单用普鲁卡因,或布比卡因加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加丁卡因者共6例。注入容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大量为16 ml,小量为5 ml。  4. 结果:本组中小于7岁的儿童38例,大于7岁的儿童26例。能在应用小剂量辅助药物如杜冷丁、安定、氟哌丁醇等情况下完成手术的31例,另33例除以上措施外还需静脉内持续给药。大于或小于7岁组的疗效如表2。

  • 小儿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孙振中;张全荣;芮永军;李向荣;高建军

    1992年以来,我院应用游离小儿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功能恢复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 ~ 7岁。示指末节、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4例、拇指末节指腹缺损2例、中指末节指腹缺损1例。皮肤缺损面积小为1.5 cm × 1 cm(末节指腹),大为3 cm × 2.5 cm(中末节指腹及桡侧部分),7例均伴有屈肌腱及/或指骨外露。  2. 手术方法[1,2]:根据伤指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通车或对侧于趾腓侧皮瓣,并将趾腓侧趾固有动脉及神经包含在内。本组均切取对侧趾皮瓣,以使较粗的皮瓣动脉能与较粗的拇示中指尺侧指固有动脉吻合。先作皮瓣与趾背侧及趾蹼部弧形切口并向趾蹼近端延长,切开皮肤后显露趾腓背侧趾背浅静脉并予以游离,必要时可向近端游离。切开趾蹼部显露并游离进入皮瓣的趾腓侧趾固有动脉及神经,后将皮瓣游离,趾腓侧趾骨部保留一薄层软组织。供区创面用全厚皮片植皮。受区先将皮瓣和创缘缝合数针后,用11 - 0无创尼龙线吻合趾 - 指固有动脉,趾 - 指背静脉,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用10 - 0无创尼龙线缝合趾 - 指固有神经。  3. 结果:7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余,以术后1年时随访的情况为结果。7例移植皮瓣的质地、外形与正常指皮肤近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7例指腹的二点分辨觉为5 ~ 7 mm,远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根据手外科协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3],7例均达到优级。足部供区均用全厚皮片植皮,术后均全部成活;趾及足部功能无明显障碍。

  • 改良Kessler法修复指屈肌腱30例报告

    作者:孟庆涛;王群殿;赵辉

    1998年5月 ~ 1999年8月,我们采用交叉式双改良Kessler法加周边连续缝合法,修复指屈肌腱30例42条,疗效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6岁 ~ 52岁,平均32岁。指浅屈肌腱26条,指深屈肌腱16条。Ⅱ区7例9指,Ⅲ区9例15指,Ⅳ区14例18指。  2. 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气压止血带下手术。按Kessler缝合法,在屈肌腱与掌背矢状面成30°角的两个平面上各缝1针,两线分别在腱断端两侧掌面打结,肌腱断端紧密接触后,周边行连续缝合(图1)。术后用背侧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60°、近指间关节屈曲30°位。术后2 d患指开始作小范围的主动伸屈活动,术后2周去除石膏后逐渐扩大主动伸屈活动范围,术后3周起锻炼至大活动范围。  3. 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3 ~ 16个月,平均8个月。按肌腱功能TAM评定标准评定;优:Ⅱ区2例,Ⅲ区8例,Ⅳ区4例;良:Ⅱ区3例,Ⅲ区7例,Ⅳ区8例; 可:Ⅱ区4例,Ⅳ区6例。  二、讨论

  • 臂丛神经鞘瘤的诊治

    作者:王国君;卢志远;王华龙

    989年以来,我们共收治臂丛神经鞘瘤10例,其中1例后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比较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大60岁,小 25岁,平均46岁。肿瘤部位:C6根部1例,臂丛上干3例,中干2例,下干1例,上干后股2例,外侧束1例。1例在其它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来我院治疗。其它9例均在本科作肿瘤切除术。  临床表现及体征:患者主诉锁骨上下区有隆起的块物,肩部酸痛、发胀。局部检查:在锁骨上下区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硬,有一定活动度(沿神经走行垂直活动)。叩击肿物及其邻近组织时,受累神经的支配区有放射样痛感和麻木感向远端放射。1例有正中神经支配区肌肉麻痹、部分功能障碍;另1例肩外展功能障碍。  2. 手术方法:(1) 麻醉选择:本组采用局部麻醉者4例,全麻者5例,高位硬膜外麻醉1例。(2) 手术切口:神经鞘瘤位于锁骨上者采用锁骨上横切口,位于锁骨下者采用锁骨下斜切口。(3)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显露肿物并确定其在臂丛的位置。自肿瘤近远端正常神经干游离和剥离肿瘤,在鞘膜下剥离, 保护好被肿瘤压成透明状并且很薄的神经纤维,不能将其切断。肿瘤表面神经纤维全部分离好后,肿瘤即被完全剥离。(4) 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一般不用放置引流条。1例神经损伤者作正中神经修复术,术中未见肿瘤复发。  结果:术后随访长10年,短8个月。1例臂丛上干后股神经鞘瘤患者,术后即刻出现肩外展功能受限,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术后6个月功能已完全恢复。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经2次手术切除均复发,第3次手术后,肿瘤的病理报告为恶性神经鞘瘤;该例患者第3次手术后肩外展功能发生严重障碍。1例神经鞘瘤位于外侧束者,在它院切除肿瘤后出现正中神经部分功能障碍,经神经缝合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其余7例术后无任何感觉及运动障碍发生。

  • 微小血管端端连续吻合与间断吻合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一心;宋知非;陈隆恩;Anthony V Seaber;James R Urbaniak

    目的 评价直径为0.7 ~ 2 mm的血管用连续端端吻合法的价值。方法 对45只成年兔及30只成年鼠,随机分成外径为0.8 mm(,下同)、1.5 mm、1.9 mm的动脉组和外径为2.1 mm、1.1 mm的静脉组,共5组。每组动物一侧用端端连续吻合,另一侧用间断吻合。术后1、2、4周,各组选5只实验动物,行勒血试验、血管造影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血管间断吻合相比,血管连续吻合的时间能降低47 % ~ 22 %( P < 0.01)。血管吻合口的通畅率、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内膜的修复,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与间断吻合技术相比,连续端端吻合外径为0.7 mm ~ 2.2 mm的血管,能明显节省吻合时间。

  •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邢丹谋;周必光;彭正人;危蕾;潘昊;王俊文

    目的 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1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48个手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出现率、直径、走向及分支。结果 示、中、环指及小指桡侧指固有神经发出的单一分支形成背侧支者占 92.86 %(78/84侧),背侧支缺如者占7.14 %(6/84侧)。各指背侧支均在近节手指近、中1/3平面发出,并从指侧面斜向指背远端走行。在近指间关节桡背(或尺背)侧向背面及中节指背发出2 ~ 5条分支。除小指外,2 ~ 4指指桡、尺侧背侧支的直径粗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桡侧 > 尺侧。小指尺侧无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结论 示、中、环及小指的桡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恒定,可包含在同指逆行岛状皮瓣内,适用于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 内皮素 - 1对离体动脉的收缩作用及舒张药物的对抗效应

    作者:王涛;顾玉东;沈忆文

    目的 研究内皮素 - 1(Endothelin - 1,ET - 1)收缩血管的特性及显微血管外科常用舒张药物的对抗效应。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舒缩功能的实验技术比较ET - 1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对离体动脉张力的影响,同时检测舒张药物对ET - 1收缩血管的拮抗作用。结果 ET - 1使离体大鼠颈总动脉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恒定收缩,ET - 1与NE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分别为1.8 × 10-9 mol/L和3.4 × 10-8 mol/L,NE的EC50值为ET - 1的18.9倍。血管舒张药如利多卡因、硝苯啶、罂粟硷、硝普钠、山莨菪硷,能有效对抗ET - 1的缩血管作用。其中以硝普钠强,利多卡因与山莨菪硷较弱。结论 ET - 1对离体动脉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收缩效应。血管舒张药可以减弱ET - 1的缩血管作用。

  • 大鼠坐骨神经急性延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东;李永新;姜长明;张卫国

    目的 探讨急性扩张延长周围神经的合理注水量与延长值。方法 使用组织扩张器对3组(每组8只)大鼠坐骨神经行一次性扩张延长,注水量分别为3 ml、5 ml、7 ml。分别于注水前、注水后即刻、注水后保持5 min、去水囊后15 min,进行肌电测定;并在光镜、透射电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1) 延长值(起始长度均为1.5 cm):分别为8.33 %、14.7 %、20.4 %。(2) 肌电结果:3 ml、5 ml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复合肌肉电位(CMAP)的潜伏期,神经扩张前和扩张后相比无明显差别。7 ml组则比术前明显减慢及延长。(3) 轴突密度:3 ml、5 ml组扩张部与正常段神经相比无明显差异。7 ml组轴突的密度则明显降低。(4) 形态学:3 ml、5 ml组的神经结构基本正常,7 ml组束膜间有血管扩张、间质水肿、出血及脱髓鞘变化。(5) 超微结构:3 ml、5 ml组神经髓鞘为圆形,排列规则;7 ml组神经髓鞘明显皱缩变形。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一次性扩张延长的合理注水量为5 ml,延长值为14.6 %。

  • 神经再生室中神经修复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李继峰;胡韶楠;顾玉东;钟慈声;宋修竹

    目的 研究神经再生室中周围神经修复过程各组成成份的变化过程。方法 将大鼠坐骨神经于股中部切断后分隔5 mm,用硅胶管套接。术后7、14、21、28、35、42 d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再生室(长5 mm,分5个节段,每节段长约1 mm)中各节段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术后7 d神经再生室中主要为单核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于1 mm和5 mm处还可见到含髓样变性小体的巨噬细胞和新生的成纤维细胞;特别是在1 mm处可见雪旺细胞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术后14 d有髓、无髓神经纤维已贯穿全室,神经再生室中段已有较多的含丰富内质网的新生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术后21、28、35、42 d神经再生室中各段组织皆为不同成熟程度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并被成纤维细胞突起包裹成小束,束间有不少胶原纤维。结论 术后7 d神经再生室近端已见再生轴突,术后14 d再生的神经已贯穿全管。神经再生室中成份的变化提示,神经再生需要有利的微环境。

  • 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新;张高孟;劳杰

    目的 为在修复臂段正中神经中的重要束组及利用臂段部分神经束作束组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34侧成人上肢标本的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的分布作了显微外科观察。结果 在臂中、下段,正中神经的分支恒定地组成3个神经束组:旋前圆肌肌支和桡侧腕屈肌肌支束组在神经干的前方,骨间前神经和掌长肌肌支束组在神经干的后方,中间束组是由指浅屈肌肌支和手部分支组成的正中神经前臂主干的近段。结论 骨间前神经和掌长肌肌支、旋前圆肌肌支和桡侧腕屈肌肌支可在臂中、下段从正中神经干分离出来进行修复和移位。在臂部采用正中神经部分束移位时,要了解神经干内束组的分布特点。

  • 经皮电刺激对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克亮;张东;凌彤;邵新中;米立新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白兔按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术后给予TENS,共用6周。右后肢不给电刺激,做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和胫前肌肌湿重检查。 结果 各组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CMAP)波幅和胫前肌肌湿重均高于对照侧(P < 0.05)。实验侧腓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TENS在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 伸肌腱腱帽解剖与异体腱帽移植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作者:朱伟;王澍寰;张友乐

    目的 探讨伸肌腱腱帽解剖与异体腱帽移植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6只新鲜尸手24指指伸肌腱腱帽的动力结构和静力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了各指伸肌腱在腱帽处的滑动范围。结果 各指腱帽桡、尺侧的长度均是桡侧长于尺侧,各指伸肌腱腱帽的滑动范围在0.9 ~ 1.5 cm间,示指大,小指小。结论 异体腱帽移植可恢复伸肌腱腱帽的原有结构,可避免自体肌腱移植后的肌腱下滑而影响伸指功能的恢复。

  • 神经再生室中神经再生过程和微环境的研究

    作者:宋修;顾玉东;胡韶楠

    目的 探讨再生室中神经再生过程、微环境成份及作用。方法 取SD大鼠70只,坐骨神经于股中部切断,用硅胶管套接,神经断端间间距10 mm。于术后3 d, 1、2、3、4、5、6 周取材,将10 mm再生段由近向远分为S1,S2,S3,S4,S5 ,共5段,每段2 mm,行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3 d, 再生室充满棕黄色浑浊液体。术后1周,再生室中央形成条带状连接,巨嗜细胞迁移至S3会合。术后2周成纤维细胞、雪旺细胞、内皮细胞迁移到S3会合。有髓神经纤维长入S1, 无髓神经纤维长入S3。术后3周无髓纤维通过再生室,有髓纤维长入S3。术后4周有髓纤维通过再生室聚集成束。术后5、6周神经纤维数量增多,髓鞘增厚,束膜形成。结论 再生室中神经再生过程可分为:(1) 液体充盈期(1周内)。(2) 纤维连接期(1 ~ 2周)。(3) 神经连接期(2 ~ 4周)。(4) 神经成熟期(术后4周以上)。神经再生室微环境包括再生条件液、纤维基质带和巨嗜细胞、成纤维细胞、雪旺细胞、内皮细胞等成份。

  • 桡侧腕长伸肌腱加尺侧腕伸肌腱移位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作者:彭超

    2000年1月,我院收治1例左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掌侧脱位,经用肌腱移位固定后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患者 男,17岁,藏族,右利手。患者于7、8岁时有左腕部摔伤史,此后一直感到左前臂旋转时腕部出现弹响,但并无明显疼痛。3个月前在踢球时再次摔倒,左手掌撑地而跌倒,立即感到左腕部剧烈疼痛,但未进行医治。随后疼痛减轻,腕关节不活动即无疼痛,但在用手拿书、端碗吃饭1 ~ 3 min后,即感到腕部有隐痛,不能坚持拿书或端碗。用左手提15 kg重的水桶时立即感到腕部有撕裂样疼痛。局部检查:左腕关节无瘢痕,前臂在旋前位时无明显畸形及肿胀。在旋后20°~ 30°时出现绞锁,尺骨远端向掌侧隆起于皮下,并感到疼痛和出现绞锁不能再继续旋后。这时需要再作旋前活动后方可旋后,直到出现弹响时才能解除绞锁完成旋后动作,随即尺骨远端复位、畸形消失。尺骨茎突、桡尺远侧关节掌侧有局部压痛,腕关节旋转至中立位时,可扪及尺骨远端向掌侧脱位,松手后即可自行复位。在无绞锁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的活动度与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别。X线片示:尺骨茎突骨折端有分离移位。因未在应力位及脱位的绞锁位拍片,故未见桡尺远侧关节异常。尺桡骨远端骨骺未闭。未见腕骨关系紊乱,即无腕关节不稳征象。  手术方法:取左腕尺背侧“L"型切口,显露尺侧腕伸肌腱、尺骨远端。为防止损伤骨骺,在骺线上1 cm处由尺骨尺、掌侧向背侧钻孔,将尺侧腕伸肌腱纵行劈开,取其一半通过骨孔引向背侧。将桡侧腕长伸肌腱从止点处切断,通过皮下隧道与穿过骨孔的尺侧腕伸肌腱拉紧后作编织缝合,此时应检查桡尺远侧关节见无脱位即可。术毕用石膏托固定前臂于旋前位、腕关节于功能位。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周去除石膏托,在腕关节无应力下行功能训练。术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观察4个月。以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患者左腕部外形正常,前臂旋前正常,但旋后中度受限。旋转至中立位时推挤尺骨远端已无脱位现象发生,腕部无压痛,患手已能提15 kg的重量而无疼痛感。

  • 腹部双蒂皮瓣修复断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一例报告

    作者:颜屈伦;何淑兵;李永双

    1999年9月27日,我科曾收治1例右前臂严重碾挫离断伤。经再植术后因挫伤皮肤大面积坏死,用腹部双蒂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  患者 男,30岁,司机。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挤断右前臂后1.5 h入院。入院检查:面色苍白,体温正常。脉搏9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2.5/82.5 mmHg(1 mmHg = 0.133 kPa)。右前臂中下段完全离断,创面污染严重,前臂远端及手背皮肤被严重碾挫,呈逆行脱套状撕脱。右手掌侧及5指皮肤完整。X线片示:右前臂尺、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入院诊断:右前臂完全离断伤。  手术方法:按断肢再植的原则进行清创和再植。前臂神经因挫伤严重,决定二期修复。术后5 d,右前臂远端及右手背原挫伤皮肤全部坏死。术后15 d,皮肤坏死范围清晰,在硬膜外加臂丛麻醉下行腹部双蒂皮瓣修复右前臂及手背创面。彻底清创后手背皮肤缺损面积为16 cm × 7 cm,前臂掌侧皮肤缺损10 cm × 6 cm。  在右腹部设计17 cm × 16 cm的纵形双蒂皮瓣,于深筋膜浅层游离皮瓣至两端蒂部,皮瓣内仔细止血后,将患肢创面埋于腹部皮瓣下, 前臂掌侧紧贴腹壁深筋膜,背侧紧贴于皮瓣组织,皮瓣边缘与前臂及手背创面间断缝合,皮瓣下放置引流管。肘关节固定于屈肘位。  皮瓣手术后25 d行皮瓣断蒂及创面修复术,腹部双蒂皮瓣全部成活。断蒂后将双蒂部皮瓣向掌侧覆盖前臂创面时,同时行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缺损。术后10天拆线,右前臂掌侧皮肤小面积坏死,创面经换药后愈合。  讨论 本病例,断肢远端皮肤大面积挫伤并不符合再植原则,但考虑到如将皮下组织切除后制成游离皮片植皮,术后需加压包扎会影响再植肢体血供及肢体成活;用游离皮瓣移植对血管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再植时未将坏死界限不清楚的皮肤切除。  在严密控制创面感染下,皮肤坏死范围一旦明确,在术后15 d作创面彻底清创和修复皮肤缺损。为确保皮瓣的成活,我们选择了传统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因单蒂皮瓣的面积不够,故选用腹部双蒂皮瓣。其优点为血运丰富、皮瓣面积大、成活率高、风险少。皮瓣近端有顺行的左、右胸外侧动脉和乳内动脉的穿通支;远端有逆行的左、右旋髂浅动脉和会阴浅动脉,有充足的血供,有利于皮瓣和前臂软组织建立丰富的血循环。

  • 全国上肢神经损伤功能重建专题研讨会征文及全国第十期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经2000年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拟于2001年4月19日(报到) ~ 24日(撤离),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举办全国第十期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4月19日(报到) ~ 24日(撤离) ,同时在深圳市举办全国上肢神经损伤功能重建专题研讨会,会上将有著名手外科专家作中心发言,学习班同时参加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学分8 ~ 10分。学习班:学分15分。有关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参加学习班及专题研讨会者,请将报名信或会议文章(附摘要500个字),寄深圳市东门北路深圳市人民医院手外科主任庄永青医师收。邮政编码:518020。电话:0755-5533018×2593。手机:013602622808。报名及投稿截止日期:2001年3月底。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作者:

    名誉主任委员     王澍寰      主任委员    顾玉东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尹大庆      副主任委员   程国良 洪光祥常委兼秘书      徐建光常务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韦加宁 田光磊 寿奎水 杨志明 费起礼 傅炳峨 蔡林方 裴国献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韦黄度 王国君 王玉明 曲铁兵 刘兴炎 刘  朱建民 李康华 宋建良 林其仁 张信英    张少成 张树桧 邵新中 陈云瀛 钟生才 徐永清 高学纯 梁炳生 温树正 蒋电明 赖嘉第 廖忠林 阚世廉青年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万圣祥 王云亭 王爱民 尹宗生 庄永青 朱庆生 劳 杰 陈 亮 芮永军 汤锦波    范存义 黄富国

  • 第九期手与拇手指再造学习班暨手功能康复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显微外科医学专科中心(青岛海军四一医院)以手指再植与再造为技术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推广和提高手与拇手指再造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定于2001年9月10~20日在青岛举办第九期手与拇手指再造学习班,由著名外科专家程国良教授等授课并进行8台手术示教;同期举办手功能康复学习班,由香港著名手外科专家熊良俭教授等(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与康复部)授课,学员参加操作训练。两学习班学员均授予全军继续教育Ⅰ类学分。欲参加者请与方光荣副主任联系报名。  地址:青岛闽江路22号海军四一医院手外科 邮政编码:266071 电话:0532-5824460转31548,军线:0446-31548 电话/传真:0532-5813901 学习班有关事宜待报名后另行通知。

  • 2001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经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办的2001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学习班,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召开。会议期间由全国手外科、骨科专家顾玉东院士、陈德松教授等上课及专题示教。时间:2001年5月6日至5月16日,为期10天。地点:大连市中心医院。学分:1级学分15分。欲参加者请将报名单寄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凌莉莉收。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邮政编码:200040。或大连市中心医院骨二科王江宁主任收。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42号。邮政编码:116033。稿件截止日期:2001年3月底。

  • 2001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周围神经肌电图学习班报名通知

    作者:

    经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办200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周围神经肌电图学习班。学习班采用讲课与示教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介绍肌电图的基本理论与操作,以及手外科的应用。  办班时间:2001年5月20日~6月2日。地点: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邮政编码:200040。学分:20分。欲参加者请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肌电图室张凯莉报名。有关学习班事宜另行通知。

  • 《中华手外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暨编辑部人员名单

    作者:

    名誉总编辑   王澍寰               总编辑  顾玉东副总编辑    程国良 韦加宁 陈德松 寿奎水   顾问委员  钟世镇 侍 德常务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尹大庆 寿奎水 张少成 张高孟 陈德松 郑忆柳 洪光祥 侯春林 顾玉东 徐建光 曾炳芳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韦加宁 韦黄度 尹大庆 王国君 方光荣 王发斌 安 洪 田光磊 刘  刘兴炎 成效敏        杨克非 杨志明 陈云瀛 陈德松 寿奎水 张咸中 张少成 张高孟 张树桧 李 力 高伟阳 李炳万        李绍东 汤锦波 周必光 侯明钟 郑忆柳 范启申 洪光祥 费起礼 侯春林 顾玉东 徐建光 徐达传        徐永清 夏双印 梁炳生 黄宗坚 常万绅 凌 彤 程国良 董吟林 董佳生 曾炳芳 傅炳峨 裴国献        蔡林方编辑顾问    李贵存编辑部主任   郑忆柳编辑部     杨小英 蔡佩琴 王 涛 王 欢 张英娣

  •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是由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沈阳市手外科医院主办出版的中国实用系列之一。本刊创办于1987年,迄今已出版14卷,成为全国广大手外科及骨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讨论、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经验、病例报道及小知识等。读者对象为手外科、显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等专业人士,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并踊跃投稿。  本刊为季刊,大16开,每期64页,定价6元(全年24元)。2001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欲订购者将订刊款邮寄至编辑部。编辑部地址:沈阳市铁西区南七西路5号。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10024。电话:024-25704346,E-mail:Master@sy-handsurgery.com heet//www. sy-handsurgery.com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编辑部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届全军骨科学术会议暨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军骨科与国内外的联系,促进军内外的学术交流,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保健要求,解放军医学会骨科学会拟于2001年11月11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军骨科学术会议。  本届会议将集中体现近几年来我军骨科所取得的高水平,反映创伤、骨病、肿瘤、结核、先天性畸形等方面的新技术和进展。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将同时召开。会议将邀请国际上知名的骨科专家进行相关专题的学术讲座。为配合本届大会,满足与会医师们的需求,届时将展示多种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骨科器械和仪器。现将征文内容、要求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1) 创伤基础与临床研究;(2) 脊柱脊髓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脊柱畸形等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 骨关节病,人工关节,关节镜治疗;(4) 骨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欢迎长期随访资料;(5) 手外科和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与重建;(6) 骨科微创技术及影响导航技术的研究和进展;(7) 骨科康复与护理;(8) 急救管理及野战外科的研究。  2. 征文要求:(1) 论文要求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论据充足;(2) 请寄全文及结构式摘要各一份,欢迎附英文摘要;(3) 论文及摘要原则上用A4纸打印,并欢迎附寄软盘;(4) 论文截止日期为2001年3月10日,以发稿日期为准;(5) 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6) 稿件请寄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李明、李巍收。邮政编码:200433,联系电话:021-25070583、25070580;(7) 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稿底。解放军骨科学会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军骨科学术会议筹委会

  • 产瘫的诊治程序与原则

    作者:顾玉东

    时至今日,产瘫已从少见病变为常见疾患,并已成为手外科领域里的疑难疾病。如何诊治也成为众所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提出,在治疗产瘫的全过程中,应根据罹病的不同时期重点判断有关症状和体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诊治程序与原则  一、出生后1 ~ 3个月  1. 一般情况:刚出生的婴儿,通常先进行保守观察。  2. 需重点判断的问题:臂丛损伤的性质,有无早期手术指征?  3. 判断方法:(1) 患肢功能障碍的程度与范围:程度越重,范围越广,病变性质越严重。(2) Horner征:Horner征阳性提示颈8胸1根性撕脱。(3) 肌电检查:NAP存在,SEP消失,提示节前损伤。(4) 动态观察:无任何好转为严重损伤。  4. 治疗原则:对严重损伤、节前撕脱伤,应考虑早期手术。  二、出生后4 ~ 6个月  1. 一般情况:经至少3个月的保守治疗后,患肢功能有部分恢复。  2. 需重点判断的问题:病变恢复的程度?有无手术指征?  3. 判断方法:(1) 患肢功能恢复的程度与速度:患肢功能恢复的程度越大,速度越快,结果越好。(2) 肌电检查:肌电恢复的程度与速度。(3) 患肢功能的恢复:患肢功能恢复的时间见表1。如出生后24个月患肢功能未恢复者将不能再恢复。  4. 治疗原则:患肢功能有恢复者应继续保守治

  • 产瘫后肩关节内旋挛缩发生机制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朱越;陈亮;顾玉东

    目的 比较支配肩胛下肌及其拮抗肌的神经在臂丛根(干)部的来源,观察肩胛下肌营养动脉的来源及其在肌肉内的分布特点,为阐明产瘫肩胛下肌挛缩的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32侧成人尸体的肩胛下肌及其拮抗肌的支配神经作逆行显微解剖分离,追踪其神经根(干)来源,计算来自臂丛各根(干)部分的构成比均值;观察肩胛下肌的动脉血供以比较肩胛下肌上部和下部血管数量和分布的差异。结果 支配肩胛下肌支配神经的纤维主要来源于臂丛上中干,上干占(81.61 ± 6.85)%,中干占(18.39 ± 6.85)%;而支配拮抗肌的神经纤维全部来源于上干。自肩胛下肌上部进入的营养动脉在数量和口径上都大于下部(t1 = 2.94, P < 0.01; t2 = 4.78, P < 0.01)。结论 肩胛下肌和其拮抗肌的支配神经在臂丛根(干)来源上的差别及肩胛下肌的血供特点是产瘫患儿肩胛下肌挛缩的主要原因。

  • 旋转截骨矫形手术在分娩性臂丛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亮;顾玉东;胡韶楠;傅阳

    目的 评价肱骨及桡骨旋转截骨术治疗分娩性臂丛损伤(产瘫)肩肘后遗症的价值。方法 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对8例产瘫肩肘后遗症患儿(肩关节外旋挛缩2例,内旋挛缩1例,前臂旋后挛缩并发桡骨小头脱位5例)施行肱骨内旋截骨、外旋截骨、及前臂旋前截骨等手术,并经术后3 ~ 16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Mallet评分、前臂功能采用旋前位置角度的改善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2例行肱骨内旋截骨者,1例按Mallet评分,术前术后的改变为:肩外展3→3,外旋4→4,手到颈后4→3,手到背2→4,手到嘴2→4;另1例因感染及螺钉断裂致骨不连行内固定手术后尚在康复中。1例行肱骨外旋截骨者,按Mallet评分,术前术后改变为:肩外展2→3,外旋2→4,手到颈后2→3,手到背4→3,手到嘴2→3。5例行桡骨旋前截骨者,术后前臂均处于旋前30°位置,功能及外观均获得改善。结论 肱骨及桡骨旋转截骨矫形手术在产瘫肩肘挛缩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不同年龄神经再生组织特异性差异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友清;陈亮;顾玉东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神经再生趋化性在组织特异性水平上的差异。方法 SD大鼠40只,按年龄分成幼年组和成年组,每组20只,建立组织特异性模型。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将神经近端接于Y形硅胶管入口端,神经远端和肌腱分别接于Y形管两出口端。术后3、6周采用神经电图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3、6周, 幼年组实验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分别为(27.21 ± 6.06)%和(39.33 ±10.41)%, 成年组分别为(38.23 ± 11.46)%和(52.36 ± 8.12)%; 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F = 6.49、10.73,P < 0.05、P < 0.01)。幼年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恢复率分别为(30.21 ± 17.43)%和(30.42 ± 18.43)%,成年组分别为(35.43 ± 32.13)%和(37.18 ± 16.12)%;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 = 0.23、0.92, P > 0.05)。幼年组神经纤维再生准确率分别为(59.31 ± 13.21)%和(59.39 ± 24.16)%,成年组分别为(78.26 ± 12.41)%和(84.28 ± 9.01)%;两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 = 10.75、8.36,P < 0.01)。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远端神经组织对再生轴索有诱导作用,但幼年大鼠神经再生趋化的组织特异性较成年大鼠差。

  • 异体手移植

    作者:裴国献;郑小飞

    由于创伤、肿瘤切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肢体缺失,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克服部分障碍和弥补外观,可给患者佩戴假肢。下肢假肢可起到一定的行走、站立和负重的作用,可不同程度地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但对上肢假肢的功能要求更高、更复杂,即使是三维电子手也只能完成手部粗大的动作,难以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从理论上讲,目前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世界性难题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重新再造复合组织的肢体。但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是21世纪基础研究的世纪性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尚难以过渡到临床。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临床难题,可能、直接的方法,首先将仍然是异体肢体(手)移植。  一、异体肢体(手)移植的提出、观念与成功  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移植属于单一的组织移植,其移植技术目前较为成熟。但肢体却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神经、血管、骨、骨髓等,由多种组织构成,故异体肢体移植属于复合组织移植[1],其免疫排斥反应较为强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有实验研究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制于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在人们的观念中多认为肢体缺失的严重性不如心、肝、肾、肺等重要生命器官衰竭对人体的影响,因而对异体肢体移植的临床研究近乎无人敢于涉足。随着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免疫抑制剂与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综合措施研究的进展, 以及联合应用新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动物异体肢体移植的长期存活[2,3],以及自体肢体再植等令人鼓舞的结果[4,5],为人体异体肢体移植尤其是异体手移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追求,肢体缺失的修复再造日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人们对这一手术的观念亦发生了转变。

  • 妙纳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德松;王天兵;高兴平

    目的 比较口服妙纳与颈部痛点局部封闭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177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3组进行治疗。A组单独服用妙纳,B组采用颈部痛点局封(曲安奈德2 ml),C组口服妙纳及颈部痛点局封联合应用。术后随访3周 ~ 半年,观察患肢感觉、肌力、睡眠、自我感觉四项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周刺痛觉的恢复率C、B组优于A组(χ2=6.10、11.18,P < 0.01),术后3周3组刺痛觉恢复程度无差异。自觉症状改善以C组为佳,恢复率可达到90.72 %。结论 3组的近期疗效均较好,以联合应用的疗效佳。远期疗效3组基本相同。

  • 弥可保对周围神经嵌压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玉杰;张西峰;HOU Ning;林峰;侯宁;昝世明

    目的 探讨弥可保对兔坐骨神经嵌压伤的疗效。方法 将24只兔子,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平分为3组;术后即刻治疗组,术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用特制的气囊压迫装置,对兔坐骨神经进行急性压迫,压力为60 mmHg ( 1 mmHg = 0.133 kPa) 持续加压1 h后即刻解压。弥可保治疗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腹腔内注射弥可保(500 μg/kgd-1),共3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 mld-1)腹腔内注射,共3周。分别于加压前和处死前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术后4周各组取标本作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各组的髓鞘数、髓鞘面积、髓鞘面积百分比和单个髓鞘的面积。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表明术后即刻治疗组优于术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髓鞘数、髓鞘面积、髓鞘面积百分比和单个髓鞘的平均面积,术后即刻治疗组大于术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但2个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结论 周围神经嵌压伤后早期应用弥可保,对神经脱髓鞘改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神经再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Colles 骨折外固定后致急性腕管综合征27例报告

    作者:高辉

    1987年以来,我科共收治因Colles骨折外固定后致急性腕管综合征27例,经保守治疗后大部分痊愈,小部分作手术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8 ~ 56岁。右腕20例,左腕7例。均系Colles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19例,石膏固定8例。临床症状:在外固定后1 ~ 72 h内,患者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障碍。拇、示中指疼痛、麻木或感觉过敏,刺痛觉迟钝或过敏。手指活动不灵活。腕掌侧有压痛,腕关节屈曲试验(+),气压止血带缺血试验(+),Tinel征(+)。治疗方法:在去除小夹板或石膏后,症状立即改善,以后症状逐渐消失11例;配合腕管内封闭,1周内症状消失6例。骨折错位重新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后症状消失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腕横韧带切开及屈肌腱滑膜切除,术后2周症状完全消失5例。  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 ~ 12个月,神经受压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为3 ~ 40 d,平均21 d。手指已无疼痛、麻木感,刺痛觉恢复正常。拇指对掌功能正常。所有试验均为阴性。Colles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尚在锻炼中。  二、讨论  Colles骨折并发急性腕管综合征很少是由于骨折断端或骨折片直接压迫引起的,多数是由于骨折整复后固定不当所致[1]。Colles骨折在复位后强调反骨折作用机制的固定,常将腕关节固定于过屈及尺偏位,可造成腕管内的压力升高。通过对Colles骨折后腕管内压力的测定,表明腕关节中立位时的压力低,其压力随着腕关节掌屈度数的增加而增加[2]。因此,本组病例,由于小夹板过紧,或固定时腕关节过度屈曲及尺偏,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而压迫正中神经,造成急性腕管综合征。  本组5例,在去除外固定、腕管内封闭后,神经受压症状无改善者,均及早施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疗效满意。我们采用腕横韧带近端皮肤小横切口进入,切断腕横韧带及水肿的屈肌腱滑膜,术后无1例产生腕掌侧瘢痕痛,也未见复发。在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和返支,以免再次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