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B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

    作者:王骏

    评价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EB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的特点,其三维影像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MPR、MIP、VR和SSD重建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该相互补充,综合应用.EBCT提高了诊断率,降低了误诊率,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 计算机辅助医疗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江国泰

    本文介绍了医院中计算机辅助医疗的各种新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还对尚处于研究阶段、但确有临床应用前途的几种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了评述.

  • 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应用探讨

    作者:郁灵娟;陈凤;孙云之;宋晓燕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特点,实验教学能够让同学们产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兴趣,辅助他们了解化学规律,产生化学理论,进而熟悉化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水平,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对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动手、分析以及探索能力都有帮助,进而能够让原有的实验教学得以优化和健全.

  •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研究

    作者:孙香;邹敏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7年9月到榆林市口腔医院门诊正畸科就诊的打鼾患者经PSG确诊为OSAHS的78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经验式口腔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根据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测定结果所制作的测定式口腔矫器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9(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6(92.3%),以此表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表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制作口腔矫治器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计算机辅助医疗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刘家庆;王德辉

    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医疗领域相关工作的效率,为医疗实施效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对此,从计算机辅助医疗新技术的角度出发,简单分析计算机辅助医疗新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介绍计算机辅助医疗新技术在临床方面应用。

  • 从绩效与计算机辅助视角谈医院耗材内部审计

    作者:雷莉

    本文从绩效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结合的视角,探讨了医院如何通过卫生耗材审计完善卫生耗材管理,从而增加患者就医过程价值,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目标.加强卫生耗材管理是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笔者重点讨论了绩效审计的方法、技巧及关注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步骤及关注点;讨论了在医院管理模式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将两者结合、创新审计模式与手段,完善审计职能,在医院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步东;吕平欣;吕岩;贺伟;李成海;王东坡;李多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 结果 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χ2=10.00,P=0.002)、薄层CT(χ2=6.00,P=0.031)和MPR(χ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0%),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χ2=19.00,P<0.01)和薄层CT(χ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χ2=16.00,P<0.01)和薄层CT(χ2=19.00,P<0.01). 结论 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与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蓝美红;高明明;侯代伦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x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x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x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x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x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x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x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x2=6.513,P=0.011).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 图像三维重建软件在结核性脓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全君;赵明伟;周伟东;徐凯;曹帅;张明磊;王军;金锋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观察采用Mimics图像三维重建软件在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 年1月至 2016 年 12月收治的局限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30例,按术前是否行图像三维重建分为2个 组. 观察组15例,采用CT增强扫描,应用Mimics 17.0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照组 15 例,仅采用CT增强扫描获取图像.上述所获图像在微创手术治疗时作为术者的参考. 比较 2 组切口准确率、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缓解速度、手术时间(手术操作开始至皮肤缝闭时间)及出血量. 结果观察组切口准确率(100.00%,15/15)高于对照组(73.33%,11/15)(x2=4.615, P=0.032);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率(100.00%,15/15)高于对照组(73.33%,11/15)(x2=4.615, P=0.032);观察组切口平均长度为(7.55±0.51) cm,较对照组(8.65±0.92) cm短(t=2.527,P=0.024);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8.13±6.93) min,较对照组的(184.93±3.86) min 明显缩短(t=3.130,P=0.007);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573.00±138.00) ml,与对照组比较[(613.00±188.0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8,P=0.389). 结论 Mimics软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定位,可以有效提高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微创手术切口准确性、疼痛缓解速度、缩短切口长度、节省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肺结核患儿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评价

    作者:周春华;王卫华;余辉山;李宝学;田葵;余琼;沙晋璐

    目的 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06年4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确诊新发初治0~15岁的肺结核患者15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0~岁,Ⅱ组6~岁,Ⅲ组11~15岁),每组均按完全随机方式纳入,达50例终止,分别采用常规剂量[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ECT)]和低剂量[恒定性管电流控制技术(CCCT)]方案扫描,作自身性前后图像对比,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质量作量化评价,验证各组肺结核患儿的低剂量CT图像质量[每项图像质量控制(简称“质控”)内容为五级,采用5分制,图像质量很好为5分,较好为4分,一般为3分,稍差为2分,差为1分].恒定式管电压120 kV,Ⅰ组AECT100 mA,CCCT 20 mA;Ⅱ组AECT 150 mA,CCCT 30 mA;Ⅲ组AECT 150 mA,CCCT 40 mA.结果 150例肺结核患儿不同低剂量方案螺旋CT扫描后评价结果:(1)肺窗显示的病灶范围、病灶密度、病灶清晰度、病灶中的细节、噪声大小5项质控内容:Ⅰ组CCCT 20 mA平均得88.8(22.2±1.5)分,AECT 100 mA平均得95.1(23.7±0.8)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P<0.001);Ⅱ组CCCT 30 mA平均得97.2(24.2±0.9)分,AECT 150 mA平均得98.2(24.7±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P>0.05);Ⅲ组CCCCT 40mA平均得98.3(24.6±0.6)分,AECT150mA平均得99.0(24.7±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P>0.05).(2)纵隔窗显示的肌肉肋骨脂肪、肺门大血管、纵隔内食管与周围组织对比度、心房心室、下腔静脉5项图像质控内容:Ⅰ组CCCT 20 mA平均得87.8(21.9±1.5)分,AECT 100 mA平均得95.4(23.8±1.1)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2,P<0.001);Ⅱ组CCCT30mA平均得97.0(24.2±0.8)分,AECT 150 mA平均得98.7(24.5±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P>0.05);Ⅲ组CCCT 40 mA平均得97.6(24.4±0.7)分,AECT 150 mA平均得98.9(24.7±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P>0.05).(3)肺结核病灶图像质量Ⅰ组CCCT 20 mA平均得85.6(3.72±0.73)分,AECT 100 mA平均得95.3(4.66±0.66)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34,P<0.001);Ⅱ组CCCT 30 mA平均得96.0(4.56±0.54)分,AECT 150 mA平均得98.8(4.74±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P>0.05);Ⅲ组CCCT 40 mA平均得97.6(4.72±0.45)分,AECT 150 mA平均得99.2(4.84±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05).结论 恒定式管电压120 kV不变,使用0~岁组CCCT 20 mA、6~岁组CCCT 30 mA、11~15岁CCCT 40 mA等不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均能较好地诊断儿童肺结核.

  • 两种CT成像技术辅助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性菌阳肺结核患者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璇;徐阳;周婕;毛晓辉;王勃;王增贤

    目的 观察基于CT气道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与CT平扫两种方法辅助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性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住院的121例痰菌阳性的空洞性肺结核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62例(终48例完成疗程),采用CT平扫后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MPR治疗组59例(终48例完成疗程),采用64层螺旋CT气道MPR技术定位后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患者的痰菌阴转率、空洞治疗有效率及病灶播散情况.两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两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MPR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阴转率分别为56.3%(27/48)和35.4%(17/48);91.7%(44/48)和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P<0.05;x2=4.80,P<0.05);(2)两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MPR治疗组空洞治疗有效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5.8%(22/48)和20.8%(10/48);83.3%(40/48)和60.4%(2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P<0.05;x2 =6.24,P<0.05);(3)传统治疗组的病灶播散发生率高于MPR治疗组,两组播散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和14.6%(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P<0.05).结论 经MPR定位后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性菌阳肺结核可以提高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及空洞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了病灶的播散发生率,是一种空洞性肺结核治疗的可靠方法.

  • 抗结核药品使用核查理论消耗量计算公式的探讨

    作者:杨继昕;徐凯

    统计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各体质量组的构成比、涂阳患者2个月末痰检阳性率及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占肺结核患者的比率等,采用由丹东市防痨协会专家组共同研讨的新药品使用核查理论消耗量的公式,计算出2014年丹东市全市免费抗结核药品的理论消耗量为: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 (H:75 mg;R:150 mg;Z..400 mg;E:275 mg,商品名“怡诺尼康片”)为331 976.6片,异福片(H:150 mg;R:300 mg)为421 953.3片,异福胶囊(H:100 mg;R:150mg)为66 415.5粒.通过直接累加每例患者完全按照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所消耗的药品数量统计出绝对理论消耗量分别为:怡诺尼康片331 770片,异福片424 080片,异福胶囊63 720粒;新公式计算出的药品理论消耗量的准确率分别为怡诺尼康片100.06%(331 976.6/331 770),异福片99.50%(421 953.3/424 080),异福胶囊104.23%(66 415.5/63 720).根据原公式及改进后的原公式计算出的怡诺尼康片的理论消耗量分别为289 813.5片和334 061.6片,准确率分别为87.35%(289 813.5/331 770)和100.69%(334 061.6/331 770).使用新理论消耗量公式计算出的FDC药品使用差异度中,丹东市市辖区的怡诺尼康片使用的核查差异度(-29.40%)和宽甸满族自治县异福胶囊使用的核查差异度(-72.33%)均超过参考区间范围.通过改进理论消耗量的计算方法,解决了巩固期FDC药品理论消耗量的计算问题,并提高了强化期药品理论消耗量计算的准确性.

  • 计算机辅助下医学院校新生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余红梅;廖芮;饶静;王华平;黎冉;叶运莉;杨帆;李彦霖;杨义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新生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类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4所医学院校的564名大学新生,采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法(CASI),调查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并对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学院校新生的性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得分率为70.2%,其中高的是性健康知识(80.5%),低的是避孕知识(56.7%).性态度平均认同率为39.9%,其中高的是工具性得分率(62.8%),低的是交流性得分率(28.9%).6.9%的新生承认发生过性行为,男生(13.1%)报告率高于女生(2.2%)(P<0.01),在校月生活费高于1500元组的报告率显著高于1000~ 1499元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男性(OR=4.824)、避孕知识水平高(OR=1.878)、性病及防治知识水平高(OR=1.768)、宽容性大(OR=3.505).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性生殖健康知识不全面,性态度总体趋于保守;对待性关系的宽容性越低,越不可能发生性行为,故高校在开展性安全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医学院校新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以降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

  • 3D打印个体化钛板技术在单侧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王旭日;侯艳妮;孙晓宇;于彦领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钛板技术应用在单侧颧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颧骨骨折患者72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3D打印钛板技术对颧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面型恢复满意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面型恢复满意率(Ⅰ级16.67 vs 27.78%,Ⅱ级55.56%vs 69.44%,Ⅲ级27.78%vs 2.78%)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9.294、20.482、11.125,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生的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复视:10例vs 5例,面容畸形:9例vs 4例,泪囊炎:8例vs 5例,关系紊乱5例vs 6例),(χ2=17.294、18.482、16.125、13.295,P<0.05).结论 在对单侧颧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使用3D打印钛板技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股骨近端解剖学参数与股骨颈髓腔前后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序程;周一新;杨德金

    目的 探讨股骨头直径(FHD)、股骨颈长度(FNL)和股骨颈髓腔上下径(cFNW)与股骨颈髓腔前后径(sFNW)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随机数生成器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影像数据库中的100名正常成人右侧髋关节CT数据.其中,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9岁.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分别测量FHD、FNL、cFNW、sFNW参数,分析各参数在不同性别分组间的统计学意义,并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明确FHD、FNL和cFNW与sFNW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方程.结果 FHD、FNL、cFNW、sFNW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男性的FHD、FNL、cFNW、sFNW参数分别为(48.9±2.1)、(69.1±4.3)、(32.4±2.2)、(21.1±1.8)mm,女性的这4个参数分别为(44.2±2.1)、(62.9±3.4)、(28.8±2.0)、(18.7±1.7)mm,男性的各参数值均高于女性(均P<0.001).FHD、FNL及cFNW与sFNW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0.51、0.76,均呈正相关(均P<0.001).FHD、cFNW与sFNW呈强相关,FNL与sFNW呈中等相关.结论 可根据FHD和cFNW参数值来初步预测sFNW参数值及股骨颈髓腔空间分布.

  • 计算机导航结合内镜微创治疗骨组织良性和中间型病变

    作者:范宏斌;付军;王臻;裴延军;吴智刚;郭征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结合内镜微创治疗骨组织良性和中间型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内镜微创治疗骨组织良性和中间型病变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0~52岁,平均27.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MRI和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证实12例患者中软骨母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例)和骨样骨瘤4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中段1例和骶骨1例)和邻关节囊肿2例(均为髋臼顶)和单纯性骨囊肿2例(均为胫骨远端)和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胫骨近端)和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胫骨近端).术者在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经内镜对病变进行了刮除和打磨,之后植入人工骨.所有病例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5个月.以X线或CT判断病变的复发和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未见病变复发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平均6.3分(3~8分)降至术后平均1.1分(1~2分).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结论 计算机导航结合内镜微创治疗骨组织良性和中间型病变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和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等优点.术前对于病变良恶性的判定和手术设计十分重要.

  • 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应用于恶性骨肿瘤保留关节精确切除的长期随访

    作者:张清;徐立辉;赵海涛;鱼锋;牛晓辉

    目的 评价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应用于恶性骨肿瘤保留关节精确切除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保留关节重建术治疗的31例股骨远段、胫骨近段和胫骨远段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0~48岁,中位年龄为19岁.病变位于股骨干2例、股骨远段干骺端22例、胫骨近段干骺端6例和胫骨远段干骺端1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骨肉瘤20例、软骨肉瘤4例、尤因肉瘤3例、梭形细胞肉瘤2例、皮质旁肉瘤1例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经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术前设计,明确病灶侵袭的髓内范围和骨外范围,设计截除瘤骨的范围并进行标记,截骨长度为80~390 mm,中位长度为180 mm,肿瘤距离关节表面距离10~80 mm,中位距离为37.5 mm;术中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引下依照术前设计截断瘤骨,保留关节及韧带组织,完成个体化订制人工假体的置换和大段异体骨的移植.结果 31例患者全部按术前计划完成手术,术后肿瘤标本经病理学结果验证均达到广泛切除.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存活28例,肺转移4例,病死3例,局部软组织复发2例.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保肢协会患肢功能评价体系(MSTS)评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66.7% ~100%,中位功能恢复90%.术后感染5例,1例异体骨不愈合再行手术植骨,2例假体机械失效,2例截肢,终保肢率93.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引导实施骨肿瘤精准切除具有可行性,其肿瘤学评价安全可靠,经保留关节后重建可使患肢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 股骨头半头切除假体三维模板与国人股骨匹配度研究

    作者:杨序程

    目的 通过对股骨头半头切除技术(BMHR)三维模板和正常国人股骨匹配程度的研究,探讨BMHR是否适用于国人.方法 收集行CT检查的正常国人股骨样本.将CT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股骨三维模型,选择合适的BMHR三维模板的STL格式文件导入,调整模板与股骨匹配至佳位置,进行以下测量与评估: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假体头和假体柄的型号、柄尖-皮质距、股骨出口-粗隆距、危险点与危险层面、冠状面股骨颈宽度、股骨矩小距离、股骨颈大内切圆柱体、二维模板测量的安全性计算、假体与股骨匹配情况的综合评估. 结果 107例样本中,男64例,女43例,平均年龄41岁.样本平均BMI为24.假体距离股骨头颈交界处下13~30 mm范围内的股骨颈前方皮质近;现有假体头能覆盖所有样本,部分患者因为髓腔过小没有合适的股骨柄假体与之匹配;术前使用二维模板测量是安全的,但有28%的患者可能出现假体过大;现有的BMHR假体与国人匹配达到良好者为82.2%,有7.5%的样本匹配不良.结论 现有BMHR假体头能满足所有患者,但仍需要有更小型号的股骨柄假体.术中要防止假体柄撞击股骨颈中部的前方皮质.术前使用二维模板测量,术中有假体过大的风险.现有假体与82%的国人股骨匹配良好.

  • 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

    作者:孙扬;李远;王涛;鱼锋;牛晓辉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的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25.4岁(18~38岁).术前检查患侧股骨近端X线及CT,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设计.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数据库中选取与每例患者性别和尺寸匹配的正常股骨进行配对,匹配参数包括股骨头、股骨颈与股骨干的直径以及颈干角,将术前CT图像与匹配到的正常股骨CT图像融合,以正常股骨CT轮廓为模板设计肿瘤切除范围.术后3、6、12、18及24个月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X线和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肿瘤功能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7~36个月).7例患者中有5例为单发性骨软骨瘤,2例为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4例病变位于股骨前侧或内侧,接受前方(Smith-Petersen)入路,同时行预防性内固定(另行股骨外侧切口);3例病变位于股骨后侧,接受后外侧入路.未出现术中新发骨折、术后并发症以及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内可部分负重,1个月后可完全负重.末次随访时平均MSTS评分为28.8分(27~30分).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股骨近端骨软骨瘤是安全的,具有可操作性强、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宽基底病变或存在股骨近端畸形的病例,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骨量.

  •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贵宾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腰椎峡部裂患者18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分析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在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结果:MIP、SSD和VR对显示椎体滑脱及峡部裂较好,不能显示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MPR显示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及骨赘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均较好.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显示腰椎峡部裂及其相关改变效果良好,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66 条记录 1/119 页 « 12345678...1181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